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A/PVP/Ag^+共混膜渗透汽化分离苯/环己烷混合物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勇 吴礼光 +1 位作者 蔡邦肖 高从堦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55,共4页
PVA/PVP/Ag+膜在苯、环己烷混合物中的溶胀实验发现,膜优先吸附苯,且膜中Ag+含量越大,膜在苯中的溶胀率越大,在环己烷中溶胀率越小.渗透汽化测试结果也表明,PVA/PVP/Ag+膜对苯/环己烷的分离性能明显优于PVA/PVP膜.而且,随着膜中Ag+含量... PVA/PVP/Ag+膜在苯、环己烷混合物中的溶胀实验发现,膜优先吸附苯,且膜中Ag+含量越大,膜在苯中的溶胀率越大,在环己烷中溶胀率越小.渗透汽化测试结果也表明,PVA/PVP/Ag+膜对苯/环己烷的分离性能明显优于PVA/PVP膜.而且,随着膜中Ag+含量的增加,膜的渗透通量J增大;分离因子先增大后减小,当膜中w(聚合物)∶w(AgNO3)=1∶1时,分离因子α达到最大值,为47.5,通量为7.8g/(m2·h)(进料的质量分数为10%,20℃).而对膜进行交联改性后,分离因子可进一步提高,但通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pvp/Ag^+ 渗透汽化 分离 苯/环己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PVP共混交联膜的渗透蒸发分离性质(Ⅰ)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晓华 平郑骅 +2 位作者 朱青 丁之明 丁雅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47-651,共5页
研究了4,4′-双叠氮芪-2,2′-二磺酸钠和戊二醛对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共混膜的交联及交联对共混膜分离恒沸点附近的乙醇/水混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的分离性质随着膜中PVP含量的增加而改变;... 研究了4,4′-双叠氮芪-2,2′-二磺酸钠和戊二醛对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共混膜的交联及交联对共混膜分离恒沸点附近的乙醇/水混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的分离性质随着膜中PVP含量的增加而改变;采用混合型交联剂对PVA/PVP共混膜交联能明显改善膜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蒸发 pva pvp 乙醇 分离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PVA共混膜的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娜娜 肖长发 安树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75-1980,共6页
采用湿法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PVA)共混膜,研究了PVDF/PV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并讨论了PVDF/PVA共混比、固含量、添加剂浓度、凝固条件与后处理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PVA为不相容体系,在成膜过程中产... 采用湿法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PVA)共混膜,研究了PVDF/PV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并讨论了PVDF/PVA共混比、固含量、添加剂浓度、凝固条件与后处理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PVA为不相容体系,在成膜过程中产生界面微孔;随PVA含量增加,PVDF/PVA共混膜水通量先增大后减小,在PVDF/PVA为8/2时呈较大值,截留率变化趋势则相反;PVA的存在明显改善了PVDF/PVA共混膜的亲水性,表现为随其含量增加共混膜接触角明显减小;随固含量增加,膜厚度增加,孔隙率降低,水通量减小,截留率升高;添加剂PEG600浓度为6%时,孔隙率高,水通量大,但截留率低;凝固浴种类直接影响膜结构及性能;热处理可完善膜结构从而获得性能更优的膜。选择适当的铸膜条件可制成较好的膜产品,而且共混膜通量明显大于各组分通量的加权,表明共混是一种改善PVDF膜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pva 界面微孔 相容性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PVA/PEO共混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春红 刘胜凯 +1 位作者 贺文婷 王莹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37,共4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烯醇(PVA)/聚氧化乙烯(PEO)共混纳米纤维膜,测试共混纤维膜的拉伸力学性能,采用SEM观察其微观形貌和结构,利用TGA和DSC分析共混纤维膜的热学性能,考察PEO与PVA共混比例对纤维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O加入过...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烯醇(PVA)/聚氧化乙烯(PEO)共混纳米纤维膜,测试共混纤维膜的拉伸力学性能,采用SEM观察其微观形貌和结构,利用TGA和DSC分析共混纤维膜的热学性能,考察PEO与PVA共混比例对纤维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O加入过多或过少对共混纤维膜结构均无明显改善,当PVA∶PEO质量比为5∶5时,所得纤维膜成丝性和成膜性最佳,膜中纤维线密度最小且粗细均匀;与纯纺纤维膜相比,不同共混比例PVA/PEO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当PVA与PEO质量比为7∶3时其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纯PVA分别提高了66%和1 545.71%;PVA/PEO共混纤维膜的热稳定性优于纯PVA纤维膜,但PEO加入量的变化对共混纤维膜热学性能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 pva PEO 纳米纤维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条件对PVDF/PVA共混中空纤维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娜娜 肖长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共4页
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PVA)共混中空纤维膜,讨论凝固条件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旨在选择适当的凝固条件,制备性能较优的PVDF/PVA共混中空纤维膜。结果表明:凝固浴为液氮时,孔结构非常致密;凝固浴为水时,随... 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PVA)共混中空纤维膜,讨论凝固条件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旨在选择适当的凝固条件,制备性能较优的PVDF/PVA共混中空纤维膜。结果表明:凝固浴为液氮时,孔结构非常致密;凝固浴为水时,随凝固浴温度升高,外皮层界面孔数量较少但尺寸增大,且由裂缝状转变为圆孔状,靠近外层的指状孔延长,孔结构变疏松;凝固浴温度升高,水通量增大,卵清蛋白截留率降低;较高的凝固浴温度有利于PVDF结晶和拉伸强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pva 中空纤维 凝固条件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基丁二酸酯淀粉/PVA共混膜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苗 祝志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0-122,共3页
首先采用两步法合成磺基丁二酸酯淀粉(SSS):以马来酸酐为酯化剂制备马来酸酯淀粉,再使取代原子团中的双键磺化得到SSS。然后以拉伸强度、断裂伸长和断裂功为量化指标,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对SSS的增塑效果,以解决SSS薄膜过于脆硬的缺陷... 首先采用两步法合成磺基丁二酸酯淀粉(SSS):以马来酸酐为酯化剂制备马来酸酯淀粉,再使取代原子团中的双键磺化得到SSS。然后以拉伸强度、断裂伸长和断裂功为量化指标,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对SSS的增塑效果,以解决SSS薄膜过于脆硬的缺陷。结果表明SSS与PVA共混之后,能够显著增大淀粉薄膜的断裂伸长和断裂功,提高韧性。随着PVA共混比例的增加,共混物薄膜的脆性下降,韧性提高。SSS经过PVA共混增韧后,仍对疏水性涤纶纤维保持较高的粘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基丁二酸酯淀粉 pva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及PVP-g-SiO_2对PVC/PPSU共混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云逸 刘倩文 +1 位作者 顾倩倩 王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5-660,共6页
分别将纳米SiO_2及其改性物纳米聚乙烯吡咯烷酮接枝SiO_2(PVP-g-SiO_2)作为添加剂对聚氯乙烯(PVC)/聚苯砜(PPSU)共混超滤膜进行亲水化改性,并对其改性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SiO_2使PVC/PPSU共混膜的纯水通量大幅增... 分别将纳米SiO_2及其改性物纳米聚乙烯吡咯烷酮接枝SiO_2(PVP-g-SiO_2)作为添加剂对聚氯乙烯(PVC)/聚苯砜(PPSU)共混超滤膜进行亲水化改性,并对其改性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SiO_2使PVC/PPSU共混膜的纯水通量大幅增加,而添加纳米PVP-g-SiO_2质量分数达3%以上时纯水通量也增加;添加纳米SiO_2及PVP-g-SiO_2使PVC/PPSU共混膜的截留率、亲水性、耐污染性能及废水通量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与纳米SiO_2相比,纳米PVP-g-SiO_2对PVC/PPSU共混膜的亲水化改性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纳米pvp—g—SiO2 PVC/PPSU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全粉/PVA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屈奥运 郝艳玲 张羽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利用玉米全粉与聚乙烯醇(PVA)制备共混膜,研究其性能结构,以期替代传统塑料包装袋,缓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方法在三乙醇胺和羧甲基纤维素的作用下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玉米全粉/PVA共混膜,考察PVA含量对共混膜力学性能、吸湿性能及水蒸... 目的利用玉米全粉与聚乙烯醇(PVA)制备共混膜,研究其性能结构,以期替代传统塑料包装袋,缓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方法在三乙醇胺和羧甲基纤维素的作用下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玉米全粉/PVA共混膜,考察PVA含量对共混膜力学性能、吸湿性能及水蒸气透过性能的影响。结果共混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均随PV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吸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随PV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吸水后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显微观察表明,PVA含量的增加可提高共混系统的相容性,PVA在原料基体中质量分数为40%~60%时的共混膜拉伸强度可达10 MPa以上,吸湿率小于82%,水蒸气透过率约为12×10^(-5) g/(mm·d)。结论该共混膜有一定抗水蒸气和油渗透的功能,基本可满足普通包装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全粉 p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PVC/PVB共混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强 李磊 +4 位作者 林汉阳 洪昱斌 丁马太 何旭敏 蓝伟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64-1367,共4页
通过干-湿相转化法,制备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共混平板超滤膜;考察了3种不同型号的PVB型号、添加剂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铸膜液中的含量的不同对共混超滤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B对PVC共混改性可有效改... 通过干-湿相转化法,制备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共混平板超滤膜;考察了3种不同型号的PVB型号、添加剂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铸膜液中的含量的不同对共混超滤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B对PVC共混改性可有效改善膜的性能,在不同型号的PVB中PVB-60T对膜亲水性和分离性能改善最为显著;当PEG含量为5%,PVP含量分别为5%和1%时,PVC/PVB共混膜分离性能较佳,纯水通量为510.1L/(m2.h),截留率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PVB 超滤 改性 PEG p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共混膜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10
作者 芦艳 巩雪 樊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3-75,82,共4页
将一定取代度的醋酸酯淀粉(SA)与聚乙烯醇(PVA)共混,经流延成膜。以力学性能为目标函数,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优化成膜条件得到:反应物的质量比(SA/PVA)为4∶6、温度为80℃、时间为2.0h时,膜的拉伸强度为39.2MPa,断裂伸长率为4.26%,表... 将一定取代度的醋酸酯淀粉(SA)与聚乙烯醇(PVA)共混,经流延成膜。以力学性能为目标函数,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优化成膜条件得到:反应物的质量比(SA/PVA)为4∶6、温度为80℃、时间为2.0h时,膜的拉伸强度为39.2MPa,断裂伸长率为4.26%,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与实用价值。土埋法考察膜的降解性,降解曲线表明:随着酯化淀粉取代度的提高,膜的降解性下降,但60d降解率仍可达70%。DSC分析表明随着酯化度的增加膜熔融温度降低,淀粉和PVA分子间的相容性得到改善。SEM观察可见SA/PVA共混膜的表面结构变得立体疏松,证明两相的相容性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va 降解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成份对PVDF/PVP中空纤维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原巍 王磊 +3 位作者 王旭东 孟晓荣 李薇 黄丹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4-58,共5页
采用干-湿相转化法制备PVDF/PVP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通过改变内外凝胶浴组成控制膜的结构和性能,使用扫描电镜对不同凝胶条件下膜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纯水通量和BSA截留率评价膜性能。结果表明,芯液中溶剂质量分数由10%升高至... 采用干-湿相转化法制备PVDF/PVP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通过改变内外凝胶浴组成控制膜的结构和性能,使用扫描电镜对不同凝胶条件下膜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纯水通量和BSA截留率评价膜性能。结果表明,芯液中溶剂质量分数由10%升高至50%会使膜孔收缩,膜通量下降;芯液中甘油质量分数由10%升至30%后能使膜形成大孔结构,使通量增大。凝胶浴中溶剂质量分数高于40%,会使聚合物溶解,但加入质量分数1%的醋酸能降低高浓度溶剂的溶解作用,使通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pvp 中空纤维超滤 凝胶成份 凝胶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EK/PVP质子交换膜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才林 马春成 +1 位作者 何年 梁青松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6,共6页
采用氯磺酸(Cl-SO3H)作磺化剂,合成了磺化聚醚醚酮(SPEEK);并通过不同分子量、掺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测试了SPEEK膜的基本性能,并进行了SPEEK/PVP共混膜材的制备研究.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热重(TG)、扫描电镜(SEM)、交流阻抗(E... 采用氯磺酸(Cl-SO3H)作磺化剂,合成了磺化聚醚醚酮(SPEEK);并通过不同分子量、掺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测试了SPEEK膜的基本性能,并进行了SPEEK/PVP共混膜材的制备研究.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热重(TG)、扫描电镜(SEM)、交流阻抗(EIS)以及干湿称重法、芬顿法等,测试分析了PVP的分子量及掺量对SPEEK膜的热稳定性、形貌结构、尺寸稳定性、抗氧化性,以及质子传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EEK/PVP(质量比为1∶1)共混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表面光滑,更加致密,溶胀度仅为13.34%,抗氧化稳定性可达2.06%,电导率达0.06S/cm,显著优于SPEEK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醚醚酮 质子电导率 SPEEK/pvp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