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的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81
1
作者 刘晶波 刘祥庆 李彬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80,共8页
在借鉴地上结构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铁等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使用的Pushover分析方法。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给出适用于该方法的水平荷载分布形式与目标位移的确定方法。该方... 在借鉴地上结构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铁等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使用的Pushover分析方法。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给出适用于该方法的水平荷载分布形式与目标位移的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反映土-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进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分析,得到地下结构的能力曲线;目标位移求解原理简单,根据目标位移可以得到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而可以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与内力进行评估;计算得到的结构能力曲线与地震波的选取关系不大,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从而避免对土-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结合实际工程与基于黏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的静-动力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验证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与良好的模拟精度,可以用于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pushover分析方法 抗震分析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地面峰值相对位移 静-动力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近场地震竖向效应的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
2
作者 尹犟 周先雁 +2 位作者 易伟建 陈伯望 段绍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43-149,共7页
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推导两种考虑近场地震竖向效应的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按合理方式在结构的每个集中质量处施加竖向地震力,并据结构屈服后动力特性对其水平加载模式及形状向量进行修正。采用两种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及两种传统Push... 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推导两种考虑近场地震竖向效应的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按合理方式在结构的每个集中质量处施加竖向地震力,并据结构屈服后动力特性对其水平加载模式及形状向量进行修正。采用两种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及两种传统Pushover分析方法,估计近场条件下两个框架结构顶点位移、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以算例结构在30组近场地震记录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统计结果为基准,评估4种Pushover分析方法估计精度。结果表明,改进方法Ⅱ的精度最高,对算例框架最大顶点位移、最大楼层位移及最大层间位移估计结果均较准确,可用于近场条件下规则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损伤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竖向效应 pushover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shover分析方法中各种不同的侧向荷载分布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侯爱波 汪梦甫 周锡元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目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方兴未艾,其中pushover分析方法作为目前主要的可供操作的抗震设计方法得到广泛的研究。在pushover分析方法中,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侧向荷载分布方式的确定,因此对各种不同荷载分布方式作综合的分析与比... 目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方兴未艾,其中pushover分析方法作为目前主要的可供操作的抗震设计方法得到广泛的研究。在pushover分析方法中,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侧向荷载分布方式的确定,因此对各种不同荷载分布方式作综合的分析与比较研究非常有必要。总结了前人所提出的各种不同的侧向荷载分布方式,同时提出一种新的瞬时适应性的侧向荷载分布方式,通过两个实例分析比较了各种不同荷载分布方式的适用范围、有效性及其对结构弹塑性分析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性能设计 侧向荷载分布 结构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单墩不同侧向力分布模式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盛光祖 李建中 陈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4,183,共6页
Pushover分析使用一定分布模式的递增水平侧向力代表地震作用下结构惯性力的分布,分布模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Pushover分析的结果,尤其是结构高阶振型影响显著时,因此侧向力分布的选取是Pushover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选取7条强震地... Pushover分析使用一定分布模式的递增水平侧向力代表地震作用下结构惯性力的分布,分布模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Pushover分析的结果,尤其是结构高阶振型影响显著时,因此侧向力分布的选取是Pushover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选取7条强震地震波,对比了典型地震波下非线性时程分析(IDA)和采用4种不同侧向力分布模式的Pushover分析的15m、30m和60m墩的地震反应。并从总体、构件和截面三个层面对各种模式Pushover分析进行评价,分析其适用性。研究表明结构进入非线性和高阶振型影响显著时,自适应侧向力模式较其他模式Pushover分析结果更接近IDA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高阶振型影响 IDA分析 自适应侧向力模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简化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海成 郭全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8-192,共5页
为在高层建筑静力弹塑性分析中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在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基础上,通过振型叠加构造弹性等效振型.应用弹性等效振型将多自由度体系转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加载模式采用SRSS组合的层间剪力,应用延性需求谱以及反SRSS分配... 为在高层建筑静力弹塑性分析中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在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基础上,通过振型叠加构造弹性等效振型.应用弹性等效振型将多自由度体系转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加载模式采用SRSS组合的层间剪力,应用延性需求谱以及反SRSS分配和SRSS组合,提出了简化的Pushover分析方法.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文中方法和模态叠加Pushover法得到的结构弹塑性位移基本一致.对于体型比较规则的高层建筑,应用弹性等效振型可以快速计算结构在罕遇地震下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弹塑性位移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高阶振型影响 弹性等效振型 延性需求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文明 李宏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69-74,共6页
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在Pushover分析中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方法:首先,对结构进行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Pushover分析;然后,计算顶点位移为Di时,1/4循环的时间和关键点在1/4循环内的应变变化量,根据关键点在1/4循环内的平均应变率对... 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在Pushover分析中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方法:首先,对结构进行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Pushover分析;然后,计算顶点位移为Di时,1/4循环的时间和关键点在1/4循环内的应变变化量,根据关键点在1/4循环内的平均应变率对模型进行修正,进行第2次Pushover分析,得到Pushover曲线上的一个点(Di,Vi),改变Di的值,按照该方法得到一系列Pushover曲线上的点;最后,将各个点用光滑曲线连接,得到结构考虑应变率效应的Pushover曲线。采用一个钢筋混凝土模型对该方法得到的Pushover曲线和逐步增量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应变率效应 1/4循环 平均应变率 逐步增量非线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地震工程中的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娟 王树和 《山西建筑》 2006年第3期63-65,共3页
阐述模态pushover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步骤,结合国外应用模态pushover计算一个9层钢结构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应用时程分析方法对设计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这种方法在评估和设计结构时具有很高的精度。
关键词 模态 pushover分析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非自适应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毛龙 蒋首超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2年第3期210-215,共6页
近年来,Pushover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评估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已经被列入许多国家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之中。由于传统的Pushover分析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此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方法... 近年来,Pushover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评估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已经被列入许多国家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之中。由于传统的Pushover分析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此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方法。本文结合模态非耦联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简述了多种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非自适应Pushover分析方法,并将其中一些方法的分析结果与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价了它们的准确性,最后指出这些Pushover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非自适应 高阶振型影响 侧向荷载的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的抗震评估
9
作者 杨益波 黄杰 《山西建筑》 2009年第8期93-94,共2页
指出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目前已经成为对已有和新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常用的方法,对Pushover分析方法的分析目的,目标位移以及横向荷载的确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进一步推广该分析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 pushover 地震 性能评估 目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滞回耗能的Pushover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李永强 田璐 《山西建筑》 2011年第13期52-53,共2页
重点研究了Pushover分析方法,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一种基于滞回耗能的自适应Pushover分析,将滞回耗能引入到Pushover分析中,并且通过SAP2000软件对上述方法进行简化,在每一步加载都采用当前振型的加载方式来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模... 重点研究了Pushover分析方法,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一种基于滞回耗能的自适应Pushover分析,将滞回耗能引入到Pushover分析中,并且通过SAP2000软件对上述方法进行简化,在每一步加载都采用当前振型的加载方式来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模态力为当前位移和质量的乘积),并通过算例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滞回耗能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内衬硐库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冠华 王娇 +5 位作者 于显杨 易琪 朱开源 王章星 耿璇 屈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共25页
地下内衬硐库的压缩空气储能,以其发电时间长、规模大、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工程造价低、运行周期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新型储能领域展现了较强的生命力,将有力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与传统地下空间的运... 地下内衬硐库的压缩空气储能,以其发电时间长、规模大、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工程造价低、运行周期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新型储能领域展现了较强的生命力,将有力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与传统地下空间的运行特点有较大不同,在充放气过程中,储备有压缩空气的地下内衬硐库不仅需要承受交变高内压膨胀压力,同时伴随着显著的温度变化。围绕地下内衬硐库,阐述了其工作原理以及柔性密封结构的设计理念,针对高压、交变应力和温度变化等荷载特征,系统分析了地下内衬硐库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库内温压响应与密封结构传热特性、围岩应力路径与力学响应、钢筋混凝土衬砌开裂与控制标准、上覆岩体稳定性与安全埋深、密封层及密封堵头等,并对地下内衬硐库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岩石内衬硐库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方法的耗能自复位铰节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亮 颜浩天 叶雨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8-615,共8页
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设置耗能自复位铰节点(EDSC-HJ)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介绍EDSC-HJ框架的结构形式,并建立了EDSC-HJ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其次使用Pushover方法计... 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设置耗能自复位铰节点(EDSC-HJ)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介绍EDSC-HJ框架的结构形式,并建立了EDSC-HJ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其次使用Pushover方法计算EDSC-HJ框架有控结构与无控结构的抗震性能并设计节点弹性恢复装置和耗能装置的力学参数.结果表明:EDSC-HJ框架结构节点相对转动刚度比的合理取值区间为0.05~0.5;设置节点阻尼器的EDSC-HJ有控结构的层间位移响应下降了76%,且满足限值要求;由于节点阻尼器的设置提高了结构的附加抗侧刚度,有控结构的基底剪力响应提高了23%.EDSC-HJ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钢筋混凝土框架(RCF)结构,具有良好的韧性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抗震性能 耗能自复位铰节点 有限元模型 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分析的斜梁桥抗震性能研究
13
作者 熊红平 段银芳 +2 位作者 赵瀚迪 吴亮秦 李涛 《山西建筑》 2025年第5期6-11,共6页
为确立基于Pushover分析的桥梁抗震分析评价方法,以三跨连续斜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桥资料确定桥址为Ⅱ类场地,地震动的烈度为8度,并由规范反应谱拟合出与反应谱相容的7条地震波,分别进行了对应于E1和E2地震作用的非线性时程分析、Push... 为确立基于Pushover分析的桥梁抗震分析评价方法,以三跨连续斜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桥资料确定桥址为Ⅱ类场地,地震动的烈度为8度,并由规范反应谱拟合出与反应谱相容的7条地震波,分别进行了对应于E1和E2地震作用的非线性时程分析、Pushover分析和反应谱分析下的抗震分析评价。结果表明,Pushover分析不仅可快速直观地用于E1地震作用下的线弹性抗震分析评价,还能够在E2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中达到与非线性时程分析较接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斜梁桥 地震作用 抗震性能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桥梁摩擦摆减隔震体系简化分析方法
14
作者 苏伟 李晓波 +2 位作者 王雨权 国巍 管仲国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131,共8页
高烈度铁路桥梁减隔震设计广泛使用摩擦摆支座,采用非线性时域分析方法费时费力,等效线性化分析方法是个隐式求解过程,不仅需要迭代计算,而且由于铁路桥墩下部结构体量很大,仅基于首阶振型可能显著低估桥墩的地震响应。结合铁路桥梁的... 高烈度铁路桥梁减隔震设计广泛使用摩擦摆支座,采用非线性时域分析方法费时费力,等效线性化分析方法是个隐式求解过程,不仅需要迭代计算,而且由于铁路桥墩下部结构体量很大,仅基于首阶振型可能显著低估桥墩的地震响应。结合铁路桥梁的结构受力特点,基于等效线性化原理,提出高精度等代显式计算方法,用于求解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的地震响应,提出考虑首阶振型与墩身自振振型组合的简化求解方法,用于求解桥墩地震响应。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减隔震支座的位移响应可以很好地表征为1 s周期的反应谱值的幂函数,由此建立的简化显式计算方法在常用的设计参数范围内,即摩擦摆支座等效回转半径3~6 m、摩擦因数0.03~0.06,误差小于3%。进一步基于典型高速铁路桥梁,建立结构分析基准模型,通过变化墩高和基础刚度、摩擦摆支座回转半径和摩擦因数、地震作用强度,开展了200个参数抽样,对每个抽样又进行了12条地震波作用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显示:简化显式计算方法与非线性时域分析的平均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考虑首阶振型与墩身自振振型组合的简化求解方法也能很好地估计各样本的墩底剪力和弯矩响应,而仅考虑首阶振型平均偏低估计墩底剪力和弯矩分别约为40%和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桥墩 等效线性化原理 简化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质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5
作者 熊贤招 祝瑶露 +1 位作者 汪新娌 李玉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35-38,共4页
中药是多种成分作用于机体多个靶点发挥治疗疾病作用的药物,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是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现今,中药正逐渐走向国际医学领域,但其质量控制是中药面向世界发展的关键挑战。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已经发展多种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 中药是多种成分作用于机体多个靶点发挥治疗疾病作用的药物,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是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现今,中药正逐渐走向国际医学领域,但其质量控制是中药面向世界发展的关键挑战。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已经发展多种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分析方法。特别是中药指纹图谱,已成为目前国际公认的中药(天然药物)提取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质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中药质量分析方法的开发与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质量控制 分析方法 指纹图谱 一测多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分析的群桩基础抗震性能分析方法 被引量:23
16
作者 叶爱君 鲁传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8-94,共7页
把桥梁群桩基础作为一个整体构件,基于Pushover分析,提出群桩基础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建立承台底荷载模型和非线性群桩基础结构模型(弹塑性桩身模型、非线性边界条件),并提出衡量群桩基础抗震性能的双指标(位移延性系数和抗力增大系数)... 把桥梁群桩基础作为一个整体构件,基于Pushover分析,提出群桩基础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建立承台底荷载模型和非线性群桩基础结构模型(弹塑性桩身模型、非线性边界条件),并提出衡量群桩基础抗震性能的双指标(位移延性系数和抗力增大系数)。根据这一方法,选取一个实际的桥梁群桩基础作为背景建立群桩基础的非线性结构模型以及一系列的荷载工况,计算各种荷载水平对应的群桩基础推倒曲线,并采用本文建议的位移延性系数和抗力增大系数进行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承台底的轴力和弯矩水平虽然对群桩基础的屈服状态和极限状态对应的水平力和位移有显著影响,但对整体抗震性能指标影响很小;在各种荷载水平下,群桩基础的位移延性系数和抗力增大系数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基础 抗震性能 pushover分析 荷载模型 位移延性系数 抗力增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系统双壁管应力分析方法研究
17
作者 王超 石小念 《中国船检》 2025年第1期71-76,共6页
燃气系统是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FPSO)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系统之一,由气体阀组(GVU)、惰气发生器(IGG)和双壁管组成。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根据规范要求需要对管线应力和设备接口进行分析... 燃气系统是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FPSO)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系统之一,由气体阀组(GVU)、惰气发生器(IGG)和双壁管组成。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根据规范要求需要对管线应力和设备接口进行分析校核。由于船级社规范中没有硬性要求,传统的双壁管应力分析采用的是内外管单独分析,应力水平满足规范ASME B31.1的要求,设备接口满足厂家要求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系统 双壁管 设备接口 系统安全 内外管 硬性要求 应力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
18
作者 张二帅 刘建新 黄章峰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4,I0001,共16页
在实现e^(N)方法时,需要搜索流场中的不稳定波,并大量求解当地边界层的稳定性问题,因此为高效求解当地边界层的不稳定波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neural network-based 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NNLSA)。采... 在实现e^(N)方法时,需要搜索流场中的不稳定波,并大量求解当地边界层的稳定性问题,因此为高效求解当地边界层的不稳定波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neural network-based 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NNLSA)。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给出最不稳定波频率ω、展向波数β、流向波数αr和增长率σmax的初值对,再通过迭代法计算失稳扰动波的实际空间失稳波数和增长率。使用平板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平板和尖锥算例对NNLSA方法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部分对不稳定波参数的预测结果与线性稳定性理论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LSA部分可根据神经网络提供的预测值,通过迭代法找到最不稳定波;NN-LSA方法的求解效率较高,求解时间比全局搜索方法约低20~50倍,大大减小了人为因素在计算过程中的影响。本文提出的NN-LSA方法可以实现自动分析边界层流动的线性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神经网络的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 卷积神经网络 e^(N)方法 转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倒车雷达系统快速分析方法
19
作者 张新新 林昊昊 毛宏岩 《汽车维修》 2025年第1期29-31,共3页
一、前言,倒车雷达系统是车辆安全驾驶的技术之一,在用户倒车时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1]。目前市场上主要存在两种倒车雷达的类型:CAN通讯协议+控制器和无通讯协议+控制器。在分析有CAN通讯协议的倒车雷达系统时可以借助ODIS诊断工具... 一、前言,倒车雷达系统是车辆安全驾驶的技术之一,在用户倒车时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1]。目前市场上主要存在两种倒车雷达的类型:CAN通讯协议+控制器和无通讯协议+控制器。在分析有CAN通讯协议的倒车雷达系统时可以借助ODIS诊断工具进行故障引导,但在分析无通讯协议的倒车雷达系统时无故障引导,完全依赖分析经验,具有较大的分析难度。本文重点讲解了倒车系统的基本组成、控制原理和车辆电路图,同时结合工厂及售后发现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提出了一种分析方法,以提高倒车雷达系统的分析效率。因此对无通讯协议的倒车雷达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和分析流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讯协议 快速分析方法 诊断工具 倒车雷达 安全驾驶 分析效率 分析流程 控制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分析方法的设置分体柱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20
作者 许紫刚 郑养宁 +2 位作者 庄海洋 张季 韩润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9-1367,共9页
在水平和竖向双向地震作用下,浅埋地铁车站结构中柱易出现轴压比大、水平变形能力不足等特点。钢筋混凝土分体柱因其在高轴压作用下仍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不仅在地面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逐渐在地下车站结构减震设计中受到... 在水平和竖向双向地震作用下,浅埋地铁车站结构中柱易出现轴压比大、水平变形能力不足等特点。钢筋混凝土分体柱因其在高轴压作用下仍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不仅在地面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逐渐在地下车站结构减震设计中受到关注。采用科学合理的数值模型和分析方法对设置分体柱地铁车站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价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以某设置分体柱的单层双跨地铁车站结构为例,分别建立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反应加速度法和Pushover分析方法的三维和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层间位移角评价了该设置分体柱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对比了不同分析方法在计算中柱变形和关键截面内力等方面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分析方法所计算的车站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远小于现行规范中1/550的规定,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折减分体柱中单元柱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单元柱之间的摩擦系数保持不变,是建立带分体柱地铁车站结构二维分析模型的有效方法;综合考虑计算成本与计算效率,二维Pushover分析方法可获得与三维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相近的计算结果,推荐在工程设计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分体柱 反应加速度法 pushover分析方法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