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的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1
作者 文龙 秦泗凤 +1 位作者 马存多 徐春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6,78,共11页
为系统地把握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态势,本文借助CiteSpace文献统计量工具对2000~2022年5737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Pushover分析方法领域的研究脉络,结果表明:在发文数量方面,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呈现起步慢、增速高、逐渐平稳... 为系统地把握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态势,本文借助CiteSpace文献统计量工具对2000~2022年5737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Pushover分析方法领域的研究脉络,结果表明:在发文数量方面,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呈现起步慢、增速高、逐渐平稳的趋势;在国内外研究网络方面,国内研究机构网络联系不够密切,各机构之间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国际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意大利、伊朗、美国、中国等在相关领域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研究热点方面,增量动力分析和时程分析在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领域中起到了枢纽作用,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涉及到框架结构、桥梁、地下结构、高桩码头等方面,其中建筑结构领域居多,在其它领域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研究前沿方面,关键词能力谱法突现强度最大,数值模拟、地下结构、自复位、风险评估、动水压力、波浪力等关键词在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中保持活跃状态,反映了Pushover分析方法朝着多元、精细化方向发展。利用可视化图谱深入分析Pushover分析方法的演进历程、热点主题及发展趋势,研究结论可为该分析方法的未来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 时程分析 能力谱法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的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83
2
作者 刘晶波 刘祥庆 李彬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80,共8页
在借鉴地上结构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铁等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使用的Pushover分析方法。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给出适用于该方法的水平荷载分布形式与目标位移的确定方法。该方... 在借鉴地上结构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铁等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使用的Pushover分析方法。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给出适用于该方法的水平荷载分布形式与目标位移的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反映土-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进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分析,得到地下结构的能力曲线;目标位移求解原理简单,根据目标位移可以得到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而可以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与内力进行评估;计算得到的结构能力曲线与地震波的选取关系不大,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从而避免对土-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结合实际工程与基于黏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的静-动力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验证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与良好的模拟精度,可以用于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pushover分析方法 抗震分析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地面峰值相对位移 静-动力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谱法的SSI体系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凤霞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94,共7页
本文首先经过2次等效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多自由度体系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并给出了修正反应谱和等价能力谱的确定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能力谱法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效应的结构体系pushover分析方法(SSIPA);然后对3种不同高... 本文首先经过2次等效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多自由度体系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并给出了修正反应谱和等价能力谱的确定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能力谱法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效应的结构体系pushover分析方法(SSIPA);然后对3种不同高度考虑SSI效应的结构体系在5条地震动作用下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算例分析,将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了本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最后,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反应谱相结合,对9层考虑SSI效应的钢结构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根据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抗震性能的评估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方法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 能力谱法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近场地震竖向效应的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
4
作者 尹犟 周先雁 +2 位作者 易伟建 陈伯望 段绍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43-149,共7页
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推导两种考虑近场地震竖向效应的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按合理方式在结构的每个集中质量处施加竖向地震力,并据结构屈服后动力特性对其水平加载模式及形状向量进行修正。采用两种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及两种传统Push... 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推导两种考虑近场地震竖向效应的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按合理方式在结构的每个集中质量处施加竖向地震力,并据结构屈服后动力特性对其水平加载模式及形状向量进行修正。采用两种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及两种传统Pushover分析方法,估计近场条件下两个框架结构顶点位移、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以算例结构在30组近场地震记录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统计结果为基准,评估4种Pushover分析方法估计精度。结果表明,改进方法Ⅱ的精度最高,对算例框架最大顶点位移、最大楼层位移及最大层间位移估计结果均较准确,可用于近场条件下规则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损伤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竖向效应 pushover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的多层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永鸿 张梓鸿 +1 位作者 许成顺 李洋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为系统研究多层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本文采用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对Ⅱ、Ⅲ类场地9座不同结构形式的地铁车站结构进行系列拟静力推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柱是多层地铁车站结构关键抗震构件,地震作用下易先于其他构件产生损伤甚... 为系统研究多层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本文采用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对Ⅱ、Ⅲ类场地9座不同结构形式的地铁车站结构进行系列拟静力推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柱是多层地铁车站结构关键抗震构件,地震作用下易先于其他构件产生损伤甚至破坏,车站结构出现整体性塌毁主要是由于中柱首先产生剪切破坏而丧失竖向承载力导致的。中柱是地铁车站结构重要的竖向承力构件,侧墙是地铁车站结构主要水平承力构件。损伤演变速度及损伤累计程度排序为中柱>侧墙>板。对于多层地铁车站结构而言,结构底层中柱和侧墙通常承受更高的轴压作用,使其损伤和破坏先于上层构件。中柱顶、底端和墙、板交界位置在地震作用下极易产生损伤破坏,建议在抗震设计中对这些位置适当地进行加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地铁车站 地震反应 pushover分析方法 地震薄弱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被引量:36
6
作者 毛建猛 谢礼立 翟长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5,共6页
鉴于传统pushover方法不能考虑结构高阶振型的贡献,从而难以应用到高层结构中,有学者提出采用考虑多阶振型组合作用的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本文通过考虑结构屈服后地震作用发生变化这一特性,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 鉴于传统pushover方法不能考虑结构高阶振型的贡献,从而难以应用到高层结构中,有学者提出采用考虑多阶振型组合作用的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本文通过考虑结构屈服后地震作用发生变化这一特性,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的方法有很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pushover分析 侧向荷载模式 能力曲线 地震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shover分析方法中各种不同的侧向荷载分布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侯爱波 汪梦甫 周锡元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目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方兴未艾,其中pushover分析方法作为目前主要的可供操作的抗震设计方法得到广泛的研究。在pushover分析方法中,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侧向荷载分布方式的确定,因此对各种不同荷载分布方式作综合的分析与比... 目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方兴未艾,其中pushover分析方法作为目前主要的可供操作的抗震设计方法得到广泛的研究。在pushover分析方法中,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侧向荷载分布方式的确定,因此对各种不同荷载分布方式作综合的分析与比较研究非常有必要。总结了前人所提出的各种不同的侧向荷载分布方式,同时提出一种新的瞬时适应性的侧向荷载分布方式,通过两个实例分析比较了各种不同荷载分布方式的适用范围、有效性及其对结构弹塑性分析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性能设计 侧向荷载分布 结构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单墩不同侧向力分布模式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盛光祖 李建中 陈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4,183,共6页
Pushover分析使用一定分布模式的递增水平侧向力代表地震作用下结构惯性力的分布,分布模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Pushover分析的结果,尤其是结构高阶振型影响显著时,因此侧向力分布的选取是Pushover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选取7条强震地... Pushover分析使用一定分布模式的递增水平侧向力代表地震作用下结构惯性力的分布,分布模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Pushover分析的结果,尤其是结构高阶振型影响显著时,因此侧向力分布的选取是Pushover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选取7条强震地震波,对比了典型地震波下非线性时程分析(IDA)和采用4种不同侧向力分布模式的Pushover分析的15m、30m和60m墩的地震反应。并从总体、构件和截面三个层面对各种模式Pushover分析进行评价,分析其适用性。研究表明结构进入非线性和高阶振型影响显著时,自适应侧向力模式较其他模式Pushover分析结果更接近IDA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高阶振型影响 IDA分析 自适应侧向力模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场局部变形的地下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
9
作者 李述涛 刘晶波 +2 位作者 宝鑫 王菲 王东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72-1481,共10页
对地下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自由场局部变形峰值作为目标位移,局部变形峰值时刻对应的土层水平加速度作为等效惯性加速度输入。给出了局部变形峰值和等效惯性加速度确定方式,详细介绍了基于自由场局部变形的地下结... 对地下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自由场局部变形峰值作为目标位移,局部变形峰值时刻对应的土层水平加速度作为等效惯性加速度输入。给出了局部变形峰值和等效惯性加速度确定方式,详细介绍了基于自由场局部变形的地下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实施步骤、使用方法和功能特点。该方法更有针对性地考虑了强地震作用下不同埋深地下结构与土体的非线性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变形和受力情况可以得到完整的能力曲线,更好地评估地下结构抗震性能。使用本文方法对3种埋深的地下结构进行计算,并与动力非线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在计算稳定性和模拟精度方面优于基于自由场整体变形的Pushover方法;对于不同的输入地震波,能力曲线的吻合程度更高;在强震和罕遇地震情况下,对于深埋地下结构,计算结果略大于动力非线性结果,对实际工程而言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pushover分析方法 抗震分析 土-结构相互作用 动力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滞回耗能的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易伟建 蒋蝶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将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地震反应谱结合起来的Pushover方法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结构抗震能力评价工具,目前已在我国逐渐得到推广。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一种基于滞回耗能的自适应Pushover分析,将滞回耗能引入到Pushover分析中,且采... 将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地震反应谱结合起来的Pushover方法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结构抗震能力评价工具,目前已在我国逐渐得到推广。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一种基于滞回耗能的自适应Pushover分析,将滞回耗能引入到Pushover分析中,且采用白适应的加载方式来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对一中等高度的结构进行推覆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结构响应的估计与时程分析更为接近,尤其是在受高阶振型影响比较明显的层间位移方面,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弹塑性 滞回耗能 pushove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简化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海成 郭全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8-192,共5页
为在高层建筑静力弹塑性分析中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在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基础上,通过振型叠加构造弹性等效振型.应用弹性等效振型将多自由度体系转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加载模式采用SRSS组合的层间剪力,应用延性需求谱以及反SRSS分配... 为在高层建筑静力弹塑性分析中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在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基础上,通过振型叠加构造弹性等效振型.应用弹性等效振型将多自由度体系转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加载模式采用SRSS组合的层间剪力,应用延性需求谱以及反SRSS分配和SRSS组合,提出了简化的Pushover分析方法.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文中方法和模态叠加Pushover法得到的结构弹塑性位移基本一致.对于体型比较规则的高层建筑,应用弹性等效振型可以快速计算结构在罕遇地震下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弹塑性位移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高阶振型影响 弹性等效振型 延性需求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文明 李宏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69-74,共6页
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在Pushover分析中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方法:首先,对结构进行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Pushover分析;然后,计算顶点位移为Di时,1/4循环的时间和关键点在1/4循环内的应变变化量,根据关键点在1/4循环内的平均应变率对... 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在Pushover分析中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方法:首先,对结构进行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Pushover分析;然后,计算顶点位移为Di时,1/4循环的时间和关键点在1/4循环内的应变变化量,根据关键点在1/4循环内的平均应变率对模型进行修正,进行第2次Pushover分析,得到Pushover曲线上的一个点(Di,Vi),改变Di的值,按照该方法得到一系列Pushover曲线上的点;最后,将各个点用光滑曲线连接,得到结构考虑应变率效应的Pushover曲线。采用一个钢筋混凝土模型对该方法得到的Pushover曲线和逐步增量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应变率效应 1/4循环 平均应变率 逐步增量非线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侯爱波 汪梦甫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45-147,152,共4页
改进了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过程,阐明了其分析结果在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中的应用情况,首次提出应用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结果进行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的原理和方法。算例证实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循环往复加载 pushover分析 抗震性能评估 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往复加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在地震损伤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晶波 王文晖 +1 位作者 赵冬冬 张小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8,共8页
考虑到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往往受到双向往复荷载作用,本文提出了循环往复加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该方法考虑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双向受力的特点,利用多点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算法进... 考虑到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往往受到双向往复荷载作用,本文提出了循环往复加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该方法考虑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双向受力的特点,利用多点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算法进行地震作用下正向加载—卸载—反向再加载的全过程分析。该方法将一次循环加载过程近似看作一次地震作用过程,提出了基于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的损伤模型,避免了对土—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通过一次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分析,根据结构构件刚度的改变对结构损伤进行有效评估。结合实际工程进行算例分析初步验证了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及地震损伤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抗震分析 土—结构相互作用 静力弹塑性分析 往复加载 地震损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沛豪 刘崇奇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8-542,579,共6页
论述了一种以顶层位移作为性能指标的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用于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并且编制了相应的Matlab程序.为验证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用Pushover程序对双层单跨、双层双跨的两榀平面钢框架作计算分析,且与其试验数据进行... 论述了一种以顶层位移作为性能指标的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用于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并且编制了相应的Matlab程序.为验证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用Pushover程序对双层单跨、双层双跨的两榀平面钢框架作计算分析,且与其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的荷载—位移曲线基本吻合,误差小于14%,表明Pushover分析方法和程序可靠.并以Pushover方法作为抗震性能的分析工具对一榀三层四跨框架做了抗震分析,显示了Pushover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pushover分析 钢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自适应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占明 李玲 金松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64,共6页
为了克服传统Pushover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移自适应Pushover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采用位移加载方式进行Pushover。克服了传统基于力的Pushover方法无法准确预测性能指标的缺陷,同时不仅能考虑结构屈服后刚度变化还能(改成以... 为了克服传统Pushover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移自适应Pushover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采用位移加载方式进行Pushover。克服了传统基于力的Pushover方法无法准确预测性能指标的缺陷,同时不仅能考虑结构屈服后刚度变化还能(改成以及)考虑高阶振型影响。同时结合本文的Pushover方法,提出了新的目标位移确定方法。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选择了两个基准钢框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将各种计算方法结果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来看,基于位移自适应Pushover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能准确预测结构在地震下的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以及楼层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 位移自适应算法 目标位移 弹塑性时程分析 楼层位移 层间位移角 楼层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双柱桥墩抗震性能评估 被引量:5
17
作者 包龙生 桑中伟 叶学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8-234,共7页
为了研究双柱桥墩在地震作用下各节点之间的破坏状态,确定了塑性铰出现的位置及特性值,研究了双柱桥墩的抗震性能.采用基于位移的Pushover方法对双柱桥墩进行推覆分析,经Midas Civil对桥梁塑性变形的分布特点及塑性铰的位置、结构弹塑... 为了研究双柱桥墩在地震作用下各节点之间的破坏状态,确定了塑性铰出现的位置及特性值,研究了双柱桥墩的抗震性能.采用基于位移的Pushover方法对双柱桥墩进行推覆分析,经Midas Civil对桥梁塑性变形的分布特点及塑性铰的位置、结构弹塑性性能及抗震性能进行模拟,得到模型桥墩塑性铰的有效长度为30 cm,桥墩最先破坏点发生在右墩的墩底,桥墩达到极限破坏时的水平力为351.7 kN,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为78 mm.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可以较真实地反应桥墩在拟静力荷载下的破坏过程,可以作为双柱桥墩抗震分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as Civil软件 pushover分析 双柱墩 抗震 塑性铰 节点连接 破坏机理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内衬硐库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冠华 王娇 +5 位作者 于显杨 易琪 朱开源 王章星 耿璇 屈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共25页
地下内衬硐库的压缩空气储能,以其发电时间长、规模大、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工程造价低、运行周期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新型储能领域展现了较强的生命力,将有力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与传统地下空间的运... 地下内衬硐库的压缩空气储能,以其发电时间长、规模大、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工程造价低、运行周期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新型储能领域展现了较强的生命力,将有力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与传统地下空间的运行特点有较大不同,在充放气过程中,储备有压缩空气的地下内衬硐库不仅需要承受交变高内压膨胀压力,同时伴随着显著的温度变化。围绕地下内衬硐库,阐述了其工作原理以及柔性密封结构的设计理念,针对高压、交变应力和温度变化等荷载特征,系统分析了地下内衬硐库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库内温压响应与密封结构传热特性、围岩应力路径与力学响应、钢筋混凝土衬砌开裂与控制标准、上覆岩体稳定性与安全埋深、密封层及密封堵头等,并对地下内衬硐库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岩石内衬硐库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方法的耗能自复位铰节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鲁亮 颜浩天 叶雨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8-615,共8页
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设置耗能自复位铰节点(EDSC-HJ)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介绍EDSC-HJ框架的结构形式,并建立了EDSC-HJ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其次使用Pushover方法计... 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设置耗能自复位铰节点(EDSC-HJ)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介绍EDSC-HJ框架的结构形式,并建立了EDSC-HJ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其次使用Pushover方法计算EDSC-HJ框架有控结构与无控结构的抗震性能并设计节点弹性恢复装置和耗能装置的力学参数.结果表明:EDSC-HJ框架结构节点相对转动刚度比的合理取值区间为0.05~0.5;设置节点阻尼器的EDSC-HJ有控结构的层间位移响应下降了76%,且满足限值要求;由于节点阻尼器的设置提高了结构的附加抗侧刚度,有控结构的基底剪力响应提高了23%.EDSC-HJ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钢筋混凝土框架(RCF)结构,具有良好的韧性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抗震性能 耗能自复位铰节点 有限元模型 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中啶虫脒残留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20
作者 刘蓓蓓 吕军 +4 位作者 张杰 刘广洋 翟荣启 陈鸽 徐东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31,共6页
为短期内快速监测蔬菜中啶虫脒的残留状况,建立了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快速、简便的免疫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LOD)为1.41μg·L^(-1),线性范围为2.35~50.12μg·L^(-1),灵敏度为10.86μg·L^(-1),在大白... 为短期内快速监测蔬菜中啶虫脒的残留状况,建立了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快速、简便的免疫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LOD)为1.41μg·L^(-1),线性范围为2.35~50.12μg·L^(-1),灵敏度为10.86μg·L^(-1),在大白菜、西葫芦和黄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6.02%~116.7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2%~13.15%。此外,对比该免疫分析方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其检测结果的符合性较高。上述结果证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精密度高,能够实现蔬菜中啶虫脒的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蔬菜 免疫分析方法 农药残留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