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FE/Cu材料动态压缩特性
1
作者 汤雪志 王志军 +1 位作者 张雪朋 徐永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164,共7页
通过冷等静压和冷压烧结制备出六种不同密度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Cu复合材料,并采用霍普金森系统研究了密度和制备方法对PTFE/Cu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压烧结试样在其烧结过程中发生纵向膨胀,导致密度降... 通过冷等静压和冷压烧结制备出六种不同密度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Cu复合材料,并采用霍普金森系统研究了密度和制备方法对PTFE/Cu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压烧结试样在其烧结过程中发生纵向膨胀,导致密度降低,且试样表面生成一层金属膜;冷压烧结试样的动态压缩性能优于冷等静压试样;冷压烧结后的PTFE/Cu材料中PTFE晶体发育更好,对Cu颗粒包裹力更大,界面结合力更高,提升了冷压烧结PTFE/Cu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Cu复合材料 冷等静压 冷压烧结 动态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宝书 罗德福 +2 位作者 栾道成 詹印 赵正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1-33,共3页
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少量纳米CaCO3对PTFE结晶度有一定程度提高,起到异向成核作用;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随结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同的结... 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少量纳米CaCO3对PTFE结晶度有一定程度提高,起到异向成核作用;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随结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同的结晶温度下,复合材料的半结晶时间t1/2和最大结晶时间tmax高于纯PTFE;微观结构观察表明,纳米CaCO3粒子含量较少时,在PTFE基体中可以达到纳米级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纳米CACO3 冷压烧结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纳米CaCO_3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宝书 栾道成 +2 位作者 魏倩 徐涛 赵正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107,共3页
采用成型压力35MPa,压制时间15min,升温速率60℃/h,烧结温度330℃保温1h,375℃保温2h的制备工艺得到PTFE/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纳米CaCO3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最后... 采用成型压力35MPa,压制时间15min,升温速率60℃/h,烧结温度330℃保温1h,375℃保温2h的制备工艺得到PTFE/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纳米CaCO3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最后对冷压烧结成型聚四氟乙烯制品的质量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纳米碳酸钙 冷压烧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压力对氮化硅陶瓷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臧向荣 于志强 +3 位作者 李海青 谭会会 鲁燕萍 彭子涵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83-3390,共8页
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高强度、高韧性的氮化硅(Si_(3)N_(4))陶瓷,研究了热压压力对Si_(3)N_(4)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结构、机械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1680℃、热压压力为20~30 MPa时,Si_(3)N_(4)陶瓷均由α-Si_(3... 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高强度、高韧性的氮化硅(Si_(3)N_(4))陶瓷,研究了热压压力对Si_(3)N_(4)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结构、机械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1680℃、热压压力为20~30 MPa时,Si_(3)N_(4)陶瓷均由α-Si_(3)N_(4)全部转化为了长棒状的β-Si_(3)N_(4)。随着热压压力的增大,长棒状的β-Si_(3)N_(4)晶粒发育完全,气孔率降低,致密度增大。同时,在热压烧结过程中,β-Si_(3)N_(4)晶粒生长呈一定的方向性,长度方向上的生长主要是在垂直于压力方向上实现的。当热压压力为30 MPa时,Si_(3)N_(4)陶瓷综合性能最好,抗弯强度为1123.72 MPa,断裂韧性为11.6 MPa·m^(1/2),垂直于热压方向面的维氏硬度为14.42 GPa,室温下的热导率为44.2 W/(m·K)。通过改变单相烧结助剂的含量,选择Y_(2)O_(3)-MgO烧结助剂在同样条件下制备的Si_(3)N_(4)陶瓷的热导率提升至62.9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_(3)N_(4)陶瓷 热压烧结 热压压力 微观结构 机械性能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Ag/Co_(3)O_(4)电接触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芳儿 秦海波 +3 位作者 张继 穆成法 沈涛 郑晓华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3,共7页
以水热法合成的Co_(3)O_(4)空心球粉体和化学银粉为原料,运用粉末冶金技术调控不同成型压力、烧结制度等工艺参数制备Ag/Co_(3)O_(4)电接触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金相显微镜等对其形貌、物相及金相组织进行了表征;... 以水热法合成的Co_(3)O_(4)空心球粉体和化学银粉为原料,运用粉末冶金技术调控不同成型压力、烧结制度等工艺参数制备Ag/Co_(3)O_(4)电接触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金相显微镜等对其形貌、物相及金相组织进行了表征;对比分析压制烧结条件对电阻率、硬度和密度(致密度)等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0℃水热反应13 h合成的Co_(3)O_(4)为粒径2.2μm的空心微球粉体。1000 MPa、850℃保温6 h初压初烧后,进一步经复压复烧(1000 MPa、800℃保温6 h)处理,得到的Ag/Co_(3)O_(4)材料物理性能得到提高,其电阻率低至2.78μΩ·cm,硬度(HV0.5)高至71.7,密度为9.22 g/cm^(3)(致密度95.6%),表明复压复烧工艺有助于实现Co_(3)O_(4)颗粒增强相在银基体上的均匀弥散分布,降低Ag/Co_(3)O_(4)材料的孔隙率,提高其致密度,改善其综合物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o_(3)O_(4) 电接触材料 复压复烧 物理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电气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凯 党智敏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2,共4页
采用冷压烧结的成型工艺制备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掺杂含量对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及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须填料掺杂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增大,但介电强度和绝缘电阻... 采用冷压烧结的成型工艺制备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掺杂含量对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及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须填料掺杂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增大,但介电强度和绝缘电阻率下降;复合材料的电场强度-电流密度(E-J)曲线对应的场强阈值随着T-ZnOw填料含量的增加均降低,并且当T-ZnOw的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为1.58×1010Ω.m,从而复合材料就能以较高的暂态电导率把累积在表面的静电荷释放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压烧结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聚四氟乙烯 电气性能 阈值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氮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建斌 李佳艳 +1 位作者 姜忆来 闫霜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42,共8页
为了研究以碳纤维为吸波剂的二维层状复合材料,采用热压烧结法以改性碳纤维和氮化硅为原料,在1400℃、N_(2)气氛下烧结制备了连续碳纤维增强氮化硅基复合材料。采用网络矢量分析仪测试了C_(f)/Si_(3)N_(4)复合材料在X波段的介电常数,并... 为了研究以碳纤维为吸波剂的二维层状复合材料,采用热压烧结法以改性碳纤维和氮化硅为原料,在1400℃、N_(2)气氛下烧结制备了连续碳纤维增强氮化硅基复合材料。采用网络矢量分析仪测试了C_(f)/Si_(3)N_(4)复合材料在X波段的介电常数,并分析了其对电磁波的反射特性。结果表明:单层复合材料中碳纤维轴向垂直电磁波的电场方向的虚部小于平行的即损耗优于平行时的情况;双层复合材料有效地大幅降低了介电常数的实部,但仍不能达到阻抗匹配的要求,其原因一是Si没能阻止碳纤维径向的电流传导,二是相邻层碳纤维的反射电场分量合成为椭圆极化场,双层结构的各向异性不明显,反射主要取决于平行电场的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改性碳纤维 Cf/Si_(3)N_(4)复合材料 热压烧结法 介电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对热压烧结YAG陶瓷的影响及其阻抗谱分析
8
作者 陆艺莹 雷文 +2 位作者 王飞 楼熠辉 吕文中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7-801,共5页
该文以氟化锂(LiF)为烧结助剂,通过热压烧结(HP)的方式制备出钇铝石榴石(Y3Al5O12,YAG)透明陶瓷。表征了YAG透明陶瓷的光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并结合电化学阻抗谱进一步分析了LiF对热压烧结YAG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F作为烧结助剂有... 该文以氟化锂(LiF)为烧结助剂,通过热压烧结(HP)的方式制备出钇铝石榴石(Y3Al5O12,YAG)透明陶瓷。表征了YAG透明陶瓷的光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并结合电化学阻抗谱进一步分析了LiF对热压烧结YAG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F作为烧结助剂有利于促进YAG陶瓷晶粒的增长,有助于提高YAG陶瓷的致密度;阻抗谱分析显示,添加较多LiF的YAG陶瓷的晶界电阻较大,这表明LiF有助于晶界处“碳污染”等杂质的排除。当w(LiF)=1.0%时,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在1450℃、50MPa保温1h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YAG透明陶瓷,样品在400nm波长处直线透过率为58%,在1100nm波长处直线透过率为68%,在2500nm波长处直线透过率达到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3Al5O12(YAG)透明陶瓷 热压烧结 LIF 阻抗谱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