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0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水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及其在醇水分离中的应用
1
作者 吴志超 刘娣 +5 位作者 华从贵 吴明元 吴庆云 刘久逸 杨建军 张建安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2,142,共10页
通过两步改性策略增强PTFE中空纤维膜的疏水性,以提高其在醇水分离中的性能。首先,利用支化聚乙烯亚胺(PEI)与戊二醛(GA)形成交联网络包覆在膜纤维上,随后通过硬脂酰氯(SC)接枝长碳链,降低膜的表面能并增加粗糙度。通过FTIR、XPS和SEM... 通过两步改性策略增强PTFE中空纤维膜的疏水性,以提高其在醇水分离中的性能。首先,利用支化聚乙烯亚胺(PEI)与戊二醛(GA)形成交联网络包覆在膜纤维上,随后通过硬脂酰氯(SC)接枝长碳链,降低膜的表面能并增加粗糙度。通过FTIR、XPS和SEM表征了改性前后膜的表面化学和形貌变化,并对改性前后水接触角、透气性和醇水分离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膜的水接触角从(118.8±0.5)°提升至(141.7±0.9)°,透气性保持良好。拉伸强度为53.86 MPa,断裂伸长率为90.7%,弹性模量为307.2 MPa,与原始膜的力学性能相比没有降低。在化学和物理清洗后,改性膜的性能保持稳定。醇水分离测试显示,改性膜的乙醇渗透通量为285.41 g/(m^(2)·h),分离因子为10.25,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中空纤维膜 疏水 醇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B_(4)C与h-BN协同提升聚四氟乙烯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郭永刚 李智 +1 位作者 王依 高懂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7,共7页
【目的】提升聚四氟乙烯复合涂层在风电滑动轴承的严苛工况下的适用性。【方法】通过引入改性碳化硼(B_(4)C)和六方氮化硼(h-BN),制备了一种聚四氟乙烯(PTFE)基复合涂层,采用喷涂-热固化法制备于锡青铜基材表面,并研究了填充材料比例对... 【目的】提升聚四氟乙烯复合涂层在风电滑动轴承的严苛工况下的适用性。【方法】通过引入改性碳化硼(B_(4)C)和六方氮化硼(h-BN),制备了一种聚四氟乙烯(PTFE)基复合涂层,采用喷涂-热固化法制备于锡青铜基材表面,并研究了填充材料比例对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B_(4)C通过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处理后,提高了颗粒分散性和与基体的相容性,而h-BN作为固体润滑剂,凭借其层状结构在摩擦界面形成稳定的润滑转移膜,两者共同作用改善了复合涂层表面的润湿性、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添加4%h-BN和6%改性B_(4)C的复合涂层表现出最佳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系数降低了35%,磨损质量降低了约50%。通过三维轮廓图、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发现添加的B_(4)C和h-BN有效降低了磨损表面的裂纹密度和磨粒堆积。此外,改性B_(4)C颗粒的高硬度增强了涂层的承载能力,而h-BN的润滑作用显著减少了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复合涂层中观察到的主要磨损机制是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结论】建立了基于多种颗粒增强和润滑膜保护的减摩耐磨机理,为PTFE基复合涂层在风电滑动轴承领域扩大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六方氮化硼 改性碳化硼 自润滑涂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原位增强聚丙烯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刘巧宾 胡雪纯 万乐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4,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聚四氟乙烯(PTFE)引入到聚丙烯(PP)基体中,制备了PTFE原位纤维化增强PP(PP/PTFE)复合材料,实现了加工过程中在PP基体中生成增强相的目的。研究了PTFE粒径和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聚四氟乙烯(PTFE)引入到聚丙烯(PP)基体中,制备了PTFE原位纤维化增强PP(PP/PTFE)复合材料,实现了加工过程中在PP基体中生成增强相的目的。研究了PTFE粒径和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PP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硬度等;PTFE粒径对PP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当PTFE粒径为500μm,添加量为3.0%(w)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拉伸强度、维卡软化温度和熔体流动速率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四氟乙烯 原位增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聚四氟乙烯基复合陶瓷材料的冷烧结及电气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欣源 肖永健 +2 位作者 杨洋 任成君 赵学童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680-3690,共11页
冷烧结技术可实现陶瓷材料在300℃以下低温致密化烧结,这为以陶瓷材料为基体,利用有机聚合物和/或无机氧化物为填料进行陶瓷晶界设计提供了可能。该文基于冷烧结工艺制备了氧化锌(ZnO)-聚四氟乙烯(PTFE)基陶瓷复合材料,探究了金属氧化... 冷烧结技术可实现陶瓷材料在300℃以下低温致密化烧结,这为以陶瓷材料为基体,利用有机聚合物和/或无机氧化物为填料进行陶瓷晶界设计提供了可能。该文基于冷烧结工艺制备了氧化锌(ZnO)-聚四氟乙烯(PTFE)基陶瓷复合材料,探究了金属氧化物对其微观结构、电气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冷烧结技术,PTFE单掺杂、PTFE和金属氧化物(CoO、Mn_(2)O_(3))共掺杂均可实现使ZnO-PTFE基复合陶瓷材料的致密度高达97%以上。研究发现,PTFE与CoO、Mn_(2)O_(3)共掺杂显著提升了ZnO-PTFE基复合陶瓷的电气性能,其击穿场强和非线性系数分别可达3555.56 V/mm和13.55。伏安特性(J-E)测量结果表明,ZnO-PTFE基复合陶瓷材料的电导过程符合晶界场致热发射机制。此外,该复合陶瓷的弹性模量在掺杂PTFE后明显减小,而共掺杂金属氧化物(CoO、Mn_(2)O_(3))后呈现升高的趋势。该研究表明,冷烧结技术可为制备陶瓷-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调控其性能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聚四氟乙烯 冷烧结 晶界设计 非线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基复合材料油润滑下往复摩擦学行为
5
作者 张航 李国一 +4 位作者 窦志伟 肖风亮 吕晓仁 熊文杰 王勇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8-175,共8页
在液压系统中,聚四氟乙烯(PTFE)及其填充物组成的密封件与金属活塞杆件发生摩擦磨损时,对摩副之间将发生材料的转移及相互的刮擦,其磨损机制尚不清晰;同时在摩擦过程中液压油变色的原因也亟待探究。以15#航空液压油为润滑介质,选用镀铬... 在液压系统中,聚四氟乙烯(PTFE)及其填充物组成的密封件与金属活塞杆件发生摩擦磨损时,对摩副之间将发生材料的转移及相互的刮擦,其磨损机制尚不清晰;同时在摩擦过程中液压油变色的原因也亟待探究。以15#航空液压油为润滑介质,选用镀铬和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的钢为对摩副,利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填充改性的PTFE基复合材料开展摩擦学行为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损表面进行分析,并对液压油中的金属颗粒进行分析,探究复合材料密封件磨损失效机制和油液变色原因。结果表明:PEEK/PTFE复合材料与镀铬表面、碳纤维/PTFE复合材料与WC-10Co-4Cr表面配副时性能最好;镀铬表面粗糙度的降低,使得PTFE复合材料的磨损量和摩擦因数下降;液压油颜色变黑的原因是由磨损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离子和微小颗粒导致的;与镀铬涂层相比,陶瓷涂层表面与PTFE复合材料摩擦时不容易形成剪切润滑膜,造成PTFE材料磨损较大,产生的PTFE磨屑容易进入润滑油形成油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往复摩擦 复合材料 液压油 磨损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功能化聚四氟乙烯稠化剂构筑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小强 韦骁峰 朱旻昊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7-350,共14页
调控稠化剂的组成和结构是开发高性能工业润滑脂的重要前提,本文中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MoS_(2)负载聚四氟乙烯(PTFE)杂化体系,将可极化的Mo原子与活化的PTFE基体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偶联,得到二硫化钼功能化聚四氟乙烯(PTFE/MoS_(2))杂化... 调控稠化剂的组成和结构是开发高性能工业润滑脂的重要前提,本文中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MoS_(2)负载聚四氟乙烯(PTFE)杂化体系,将可极化的Mo原子与活化的PTFE基体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偶联,得到二硫化钼功能化聚四氟乙烯(PTFE/MoS_(2))杂化物.以此杂化物来稠化聚α烯烃基础油(PAO40)制备功能润滑脂,所制备的PTFE/MoS_(2)润滑脂显著降低了四球点接触下的摩擦(392 N载荷下平均摩擦系数降低33.3%)和磨损(588 N载荷下磨斑直径降低27.9%),PTFE/MoS_(2)稠化剂具有优异的稠化和润滑功能.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主要取决于PTFE上均匀分布的MoS_(2)层间滑移和界面摩擦化学膜的形成,所制备的二硫化钼功能化聚四氟乙烯稠化剂为开发新型高性能润滑脂带来一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稠化剂 润滑脂 聚四氟乙烯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改性对聚四氟乙烯结构和耐磨性研究
7
作者 黄庚 Sagin Abay Bekbolatovich +6 位作者 吴大鸣 王晓杰 高小龙 孙靖尧 黄尧 许红 郑秀婷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6,共5页
采用了熔点以上温度的γ射线辐照改性技术,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辐照改性,研究辐照改性对PTFE耐磨性的影响。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仪(FTIR)和摩擦磨损实验机... 采用了熔点以上温度的γ射线辐照改性技术,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辐照改性,研究辐照改性对PTFE耐磨性的影响。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仪(FTIR)和摩擦磨损实验机设备,对辐照前后材料的结晶结构和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辐照改性技术显著提高了PTFE的结晶度,改性后的PTFE在一定的测试条件下耐磨性提高了约3.31倍,摩擦系数降低了约78%,表现出了很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辐照改性 结晶结构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薄膜界面调控及性能提升
8
作者 张昆 孔雨婷 +4 位作者 周茜 沈佳斌 蔡醇洋 陈蓉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6,共8页
聚四氟乙烯(PTFE)及其复合材料是特种密封、高频通讯等领域的关键材料。但是,受限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PTFE树脂粒子难以与无机材料形成有效复配,易劣化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因此需要提升基体与功能粒子之间的界面协同作用。采用团队自主研... 聚四氟乙烯(PTFE)及其复合材料是特种密封、高频通讯等领域的关键材料。但是,受限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PTFE树脂粒子难以与无机材料形成有效复配,易劣化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因此需要提升基体与功能粒子之间的界面协同作用。采用团队自主研发的乳液成膜技术可制备PTFE复合膜材料,但填料与PTFE界面调控对复合膜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还未见研究。因此,文中采用不同尺寸及含量的SiO_(2)与PTFE乳液复配,探究了PTFE/SiO_(2)界面对复合膜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制备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优选填充量和粒径下,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较好,拉伸强度可达7.9 MPa,断裂伸长率为153.3%;与纯PTFE膜相比,线性热膨胀系数下降了43%。研究成果为优化PTFE复配界面,制备性能优异的PTFE复合材料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乳液 二氧化硅 粒径 含量 界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粉特性和热处理对聚四氟乙烯车削膜均匀性的影响
9
作者 姜梦瑶 孟庆文 +2 位作者 徐文玉 侯明鹏 李秋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3,共8页
在聚四氟乙烯(PTFE)车削膜的制备过程中,因PTFE原料微粉形态、粒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可能会出现云斑现象,导致其结晶度、密度和透光率的均匀性较差。对具有云斑缺陷的2种PTFE车削膜进行了热处理,通过密度测试发现热处理后其密度均... 在聚四氟乙烯(PTFE)车削膜的制备过程中,因PTFE原料微粉形态、粒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可能会出现云斑现象,导致其结晶度、密度和透光率的均匀性较差。对具有云斑缺陷的2种PTFE车削膜进行了热处理,通过密度测试发现热处理后其密度均匀性得到提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结晶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其结晶度之差分别由2.22%和12.79%降至0.38%和0.47%,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透光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透光率之差分别由18.04%和8.28%降至0.54%和1.08%,云斑膜的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车削膜 结晶 均匀性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影响
10
作者 朱巧思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6,共12页
研究石墨烯含量为0.5%、1%、3%、5%、7%(质量分数,下同)时对聚四氟乙烯(PTFE)填充改性的摩擦学效果及摩擦磨损机制,同时对比分析传统改性填料二硫化钼(MoS_(2))在5%、10%、15%、20%、25%含量时对PTFE填充改性的摩擦学效果及摩擦磨损机制... 研究石墨烯含量为0.5%、1%、3%、5%、7%(质量分数,下同)时对聚四氟乙烯(PTFE)填充改性的摩擦学效果及摩擦磨损机制,同时对比分析传统改性填料二硫化钼(MoS_(2))在5%、10%、15%、20%、25%含量时对PTFE填充改性的摩擦学效果及摩擦磨损机制;进一步进行“石墨烯+MoS_(2)”对PTFE的协同改性,深入探讨当MoS_(2)含量为15%时,石墨烯含量为1%、3%、5%时对PTFE的协同改性效果,以及石墨烯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填充可以有效提升PTFE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填充5%的石墨烯时,摩擦学性能最优,平均摩擦因数降低至0.0763,摩擦曲线平稳;体积磨损率降低至230.34×10^(-9) mm^(3)·N^(-1)·m^(-1),主要磨损形式由黏着磨损转变为疲劳磨损;石墨烯用于协同改性时,可以有效改善MoS_(2)与PTFE相容性差以及对磨过程中易磨出形成磨粒磨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聚四氟乙烯 二硫化钼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摩擦学改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朱巧思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104,共18页
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具有自润滑性优异、化学稳定性良好、使用温度范围广泛等诸多优点,但核心缺点是耐磨性差、易磨损,严重缩短其使用寿命。本文从PTFE分子结构特点出发,以转移膜理论为主线,深入分析了PTFE摩擦磨损机... 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具有自润滑性优异、化学稳定性良好、使用温度范围广泛等诸多优点,但核心缺点是耐磨性差、易磨损,严重缩短其使用寿命。本文从PTFE分子结构特点出发,以转移膜理论为主线,深入分析了PTFE摩擦磨损机理及研究发展历程,综述了PTFE摩擦学改性方法,分析了表面改性、填充改性、共混改性及复合改性的常见方法,深入对比了这4类改性方法的内在机理,并总结了复合改性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及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PTFE摩擦学改性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对转移膜的定量研究、多方式协同复合改性的工业化可行性、实际工况下的改性体系选择及应用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摩擦学 转移膜 复合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四氟乙烯的干法电极性能
12
作者 徐美玲 汪宇 +4 位作者 邹娜 姜会 何美琪 李风海 邱介山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0-2027,共8页
干法电极技术是目前先进的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之一,但目前研究报道的文献较少,且研究中黏结剂聚四氟乙烯(PTFE)质量分数均大于5%。为此,本文采用物料均纤维化后热压法制备了不同PTFE质量分数的140μm及180μm三元干法电极膜片,探究了PTF... 干法电极技术是目前先进的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之一,但目前研究报道的文献较少,且研究中黏结剂聚四氟乙烯(PTFE)质量分数均大于5%。为此,本文采用物料均纤维化后热压法制备了不同PTFE质量分数的140μm及180μm三元干法电极膜片,探究了PTFE的质量分数对三元材料纤维化、膜片结构形貌、接触角、拉伸强度、电阻率、充放电等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宏观上PTFE质量分数不影响物料的均纤维化,微观上膜片扫描电镜截面中的细纤维状黏结剂数量远多于表面,2.5%PTFE膜片具有最小的接触角68°左右、最低的电阻率10.35Ω·cm和较高的拉断力4.512MPa,180μm厚的膜片具有最好的倍率性能,1C放电容量达到149.13mAh/g。通过以上研究,认为干法电极技术是一种非常可行性的产业化电极制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电极 聚四氟乙烯 锂离子电池 三元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材料切削工艺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敬 崔智 +2 位作者 何利华 付新 朱泽飞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8-514,共17页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成为生产制造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关键零部件的重要材料。相比模压烧结工艺,切削工艺能够更高效地加工结构较为复杂的PTFE零部件。然而,PTFE材料具有韧性强、回...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成为生产制造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关键零部件的重要材料。相比模压烧结工艺,切削工艺能够更高效地加工结构较为复杂的PTFE零部件。然而,PTFE材料具有韧性强、回弹性高、导热性差和线膨胀系数大等特点,使得其切削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在一些特殊领域,对PTFE零部件的表面洁净度更是有极高的要求,这些都对PTFE材料的切削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从PTFE材料的基础力学和物理化学等特性出发,总结了PTFE材料的切削加工性;结合聚合物切削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分析了PTFE材料的切削去除机理;阐述了PTFE及其复合材料的车、铣、钻等切削加工工艺;最后概述了PTFE材料切削工艺在相关重要领域的应用现状,并从材料性能研究、基础切削理论研究、切削工艺探索等方面总结了现有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切削机理 切削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为鹏 郭惠丽 +3 位作者 付改侠 刘刚伟 任新联 胡宏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13,共7页
系统综述了铝/聚四氟乙烯(Al/PTFE)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就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而言,应变率越大,强度越高;复合材料中Al含量增加,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随之增加;温度升高,复合材料韧性增加,但动态压缩强度降低;铁粉、镍粉、钨粉、氧化... 系统综述了铝/聚四氟乙烯(Al/PTFE)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就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而言,应变率越大,强度越高;复合材料中Al含量增加,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随之增加;温度升高,复合材料韧性增加,但动态压缩强度降低;铁粉、镍粉、钨粉、氧化铜、氢化钛、氢化锆等可以提高Al/PTFE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就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而言,Al/n-PTFE的放热量远高于其他铝热剂,且纳米级铝粉与PTFE的反应性优于微米级铝粉。就复合材料的点火和燃烧性能而言,复合材料中PTFE的质量含量约35%时,燃烧压力最高,燃烧时间最短,中心火焰温度也最高;限域空心结构的复合材料样品燃烧优于实心、空心、核壳结构的样品;氢化钛、高氯酸铵、碳纳米管具有一定的助燃作用。就复合材料的冲击反应性能而言,加载应变率越高,材料反应延迟时间越小,反应越剧烈,且纳米级铝粉反应性和反应程度优于微米级铝粉;添加氧化物(三氧化铋、氧化铜、三氧化钼和三氧化铁)可以调节材料的能量释放特性。就复合材料的反应完全性而言,其作为弹丸发射速率越高,反应越完全;铝粉含量对反应完全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氧化铜可以提高反应的完全性。就复合材料的应用场景而言,其对靶板的毁伤效果、纵火能力、提高推进剂力学性能和燃烧效率、作为防护材料的防护效果,比传统材料都有显著提高。此研究结果预计会对火炸药行业和战斗部行业从业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热性能 点火和燃烧性能 冲击反应性 反应完全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膜的超疏水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成才 朱登辉 +1 位作者 朱海霖 郭玉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1,共7页
超疏水聚四氟乙烯膜材料具有突出的化学稳定性、高耐热性、强疏水性和高断裂韧性等优点,在膜分离技术领域中广泛应用。为开发高效、低成本、耐久稳定、绿色环保的超疏水改性技术,根据聚四氟乙烯膜的超疏水改性原理,从聚四氟乙烯分子化... 超疏水聚四氟乙烯膜材料具有突出的化学稳定性、高耐热性、强疏水性和高断裂韧性等优点,在膜分离技术领域中广泛应用。为开发高效、低成本、耐久稳定、绿色环保的超疏水改性技术,根据聚四氟乙烯膜的超疏水改性原理,从聚四氟乙烯分子化学结构出发,分析了2种改性机制“不改变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结构”和“改变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结构”,介绍了超疏水聚四氟乙烯膜材料制备和改性中的优缺点,阐述了超疏水聚四氟乙烯膜材料的功能性应用形式和领域,最后探讨了超疏水聚四氟乙烯膜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高性能超疏水聚四氟乙烯膜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膜材料 聚四氟乙烯 超疏水 改性方法 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聚四氟乙烯热化学反应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瑞华 王亚军 +1 位作者 万奕 甘强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深入了解铝/聚四氟乙烯(Al/PTFE)材料的预点火反应,采用超声混合法制备了Al_(2)O_(3)/PTFE复合材料,对其微观形貌、晶相和特征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材料的热化学反应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l_(2)O_(3)能延迟PTFE熔化的起始温... 为深入了解铝/聚四氟乙烯(Al/PTFE)材料的预点火反应,采用超声混合法制备了Al_(2)O_(3)/PTFE复合材料,对其微观形貌、晶相和特征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材料的热化学反应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l_(2)O_(3)能延迟PTFE熔化的起始温度;Al_(2)O_(3)和PTFE的粒径越小,Al_(2)O_(3)/PTFE材料越容易发生反应,放热量越大;小粒径的Al_(2)O_(3)能延迟AlF_(3)生成反应的起始温度,提前AlF_(3)晶型转变的起始温度,从而提高反应的集中放热量,Al_(2)O_(3)(50nm)与PTFE(1μm)反应程度最高;α-Al_(2)O_(3)/PTFE的热化学反应性能优于γ-Al_(2)O_(3)/PTFE和无定形Al_(2)O_(3)/PTFE;Al_(2)O_(3)/PTFE的热化学反应具有典型动力学特征,反应主放热峰的峰值温度随升温速率增大而升高;计算得到Al_(2)O_(3)/PTFE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5.0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氧化铝 聚四氟乙烯 ptfe 热化学反应特性 铝热剂 预点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氯氧化铁复合材料在石蜡油润滑状态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宁 潘炳力 +4 位作者 张龙龙 王琦 贾闰囝 闫俊江 赵爽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采用冷压热烧的方法制备了氯氧化铁(FeOCl)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利用MM-2HL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在液体石蜡润滑状态下FeOCl含量对PTFE复合材料的影响以及在不同载荷下PTFE-FeOCl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填充... 采用冷压热烧的方法制备了氯氧化铁(FeOCl)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利用MM-2HL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在液体石蜡润滑状态下FeOCl含量对PTFE复合材料的影响以及在不同载荷下PTFE-FeOCl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填充FeOCl颗粒后,PTFE复合材料在石蜡油润滑状态下的摩擦学性能均有所提升.FeOCl质量分数为5%的复合材料表现出低摩擦系数和高耐磨性,且在不同载荷下均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加入FeOCl后,在不同载荷下摩擦系数均有所降低.FeOCl的加入促进了转移膜的形成,有效地提高了PTFE材料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氯氧化铁 摩擦系数 磨损 转移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聚四氟乙烯/芳纶针刺毡复合滤袋的制备与性能
18
作者 柳静献 李亚霏 +1 位作者 吕超 程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89-3897,共9页
为了研发适用严苛高温工业条件下使用的袋式除尘器用针刺毡滤袋,利用乳液浸渍后处理工艺制备了具有热电/压电特性的硅酸盐(Polar Silicate,PS)粉体/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涂层复合芳纶针刺毡滤袋,探究了PS粉体粒径... 为了研发适用严苛高温工业条件下使用的袋式除尘器用针刺毡滤袋,利用乳液浸渍后处理工艺制备了具有热电/压电特性的硅酸盐(Polar Silicate,PS)粉体/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涂层复合芳纶针刺毡滤袋,探究了PS粉体粒径及附着浓度对复合滤袋捕集效率及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复合滤袋机械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复合滤袋进行了微观形貌分析。结果显示:PS粉体粒径对滤袋的阻力影响不大;PS粉体粒径在>21~32μm时,滤袋的过滤效率最大;最优附着浓度为6 mg/cm^(2)时,滤袋对0.3~1μm粒子的过滤效率提升幅度≥12.58百分点,滤袋的品质因数最高;PS粉体/PTFE/芳纶复合滤袋的耐磨性比芳纶针刺毡滤袋提升了19.86%,挺度提升了22.22%,纵向拉伸强度提升了14.07%。研究所制备的复合滤袋能够适应严苛的高温工业环境,可更好地控制工业排放的微细颗粒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针刺毡滤袋 极性硅酸盐粉体 聚四氟乙烯涂层 过滤性能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石墨烯填充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林 汤赫男 +1 位作者 王妍 赵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9,共12页
为探究石墨烯填充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PEEK/PTFE)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方法,分别构建10%PEEK/PTFE和1%石墨烯/10%PEEK/PTFE体系模型,通过模拟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不同的烧结... 为探究石墨烯填充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PEEK/PTFE)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方法,分别构建10%PEEK/PTFE和1%石墨烯/10%PEEK/PTFE体系模型,通过模拟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不同的烧结温度,得到复合材料对应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相关参数。在不同烧结温度制得10%PEEK/PTFE和1%石墨烯/10%PEEK/PTFE样品,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及磨损形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石墨烯填充PEEK/PTFE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不同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分子间作用力、材料力学特性和摩擦特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烧结温度为360℃时,复合材料分子间作用力、材料力学特性和摩擦特性均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温度 分子动力学模拟 聚四氟乙烯 聚醚醚酮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苗 路涛 +2 位作者 谭少博 杜延华 张志成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6,共7页
聚四氟乙烯(PTFE)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具有优异的性能,如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电子、食品加工与包装、农业、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强化学惰性和极低的表面能,导致PTFE不容易附着任何附加涂层,严重... 聚四氟乙烯(PTFE)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具有优异的性能,如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电子、食品加工与包装、农业、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强化学惰性和极低的表面能,导致PTFE不容易附着任何附加涂层,严重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综述了PTFE表面改性方法研究进展,包括化学溶液法、等离子体法、辐照法等,在分析各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对PTFE表面改性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表面改性 辐照改性 等离子体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