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空间特征与访客游憩行为的关联性研究
1
作者 张雪 袁向英 +2 位作者 陈晓宇 罗桑扎西 杨子江 《广东园林》 2025年第3期17-24,共8页
城市湿地公园是公众开展游憩活动的重要载体,探讨其景观空间特征与访客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满足公众游憩需求和提升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捞鱼河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和语义分割方法量化城市湿... 城市湿地公园是公众开展游憩活动的重要载体,探讨其景观空间特征与访客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满足公众游憩需求和提升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捞鱼河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和语义分割方法量化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空间特征,以访客自主拍摄视频、GPS轨迹追踪和问卷调查法获取并剖析访客游憩行为模式,并进一步厘清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空间特征各项指标与访客游憩行为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科普宣教区的景观吸引力最高,其次是合理利用区、恢复重建区,管理服务区;访客主要行为类型是静态行为,且静态行为发生频次与科普设施指数负相关;路过行为与空间尺度明晰度正相关,与观鸟设施指数负相关;平均停驻时间与绿视率、植被色彩丰富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行为 湿地公园 景观空间 景观评价 层次分析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玄武湖公园滨水空间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宇楠 荣晗琳 张清海 《园林》 2024年第8期92-101,共10页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安全性,是景观设计、建设与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公园滨水空间是游客最容易聚集的场所之一,也是公园中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场所。选取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滨水空间带特征,将其分为11小类,再...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安全性,是景观设计、建设与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公园滨水空间是游客最容易聚集的场所之一,也是公园中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场所。选取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滨水空间带特征,将其分为11小类,再根据人水关系聚类为4大类。以CPTED六要素为基础,结合滨水空间的特征因子,采用专家打分法、AHP层次分析法建立滨水空间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以该体系为基础,对玄武湖公园滨水空间226个小段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表明,根据空间特征分类,玄武湖公园中安全性得分较高的滨水空间类型有码头类、挑台类和绿地+小径类;安全性得分较低的滨水空间类型有木栈道类、大构筑类和桥类。相对于安全建设中已经较为成熟的部分,玄武湖公园的治安管理、安全宣传、积极的活动、临水空间边界4类因子评价得分比低,表明仍有提升空间和必要。在建立滨水空间安全评价体系时,考虑具有滨水空间特征的因子是有意义且有必要的。基于不同城市公园各自的滨水空间特征,在不同的人水关系分类下,需要提升的安全影响因子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安全性 安全性评价 城市公园 滨水空间 CPTED六要素 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静态视觉景观评价的观景空间优化研究——以神木市杨家城遗址公园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晨阳 贺建雄 +2 位作者 脱斌锋 庄霆坚 权东计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00,共8页
遗址公园是城市公园的一种特殊形式,对追溯城市历史和宣传城市文化有着重要作用。视觉景观评价作为景观资源评定的有效方式,对挖掘潜在观景点、完善现有观景体系、提I升景观视觉感受,进而打造高质量遗址公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 遗址公园是城市公园的一种特殊形式,对追溯城市历史和宣传城市文化有着重要作用。视觉景观评价作为景观资源评定的有效方式,对挖掘潜在观景点、完善现有观景体系、提I升景观视觉感受,进而打造高质量遗址公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神木市杨家城遗址公园为例,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S),采用主客观、动静态结合的视觉景观评价方法,综合分析动静态两种不同观景状态下观景效果的变化,对相应观景空间的视觉景观资源进行定量化研究;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主观感受校核,从而选取出潜在高质量的观景点,预判各路段现状的主景观和景观丰富程度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公园景观系统的优化完善建议,进一步丰富游览者对遗址公园的游览体验并加深遗址公园的精神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景观评价 遗址公园 动静态视感 美景度评价 观景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城市公园开放性--“开放街区化”的理念和启示 被引量:6
4
作者 吕圣东 严婷婷 周广坤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5,共5页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模式滞后。以公...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模式滞后。以公园城市为理念指导、开放街区化为技术路径,鉴别城市中心公园在城市步行网络中现有状态与应承角色之间的差异。多尺度比较传统公园模式与"开放街区"尺度的不协调性,理清传统公园空间模式向开放公园空间模式的转变途径,提出以外部城市空间步行肌理重塑内部公园交通,构建公园空间开放度评价体系(PSOA法)量化开放程度,以期定量描述空间的开放状态,改善并解决空间的开放问题,更好地应对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变化需求,服务城市步行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公园空间和管理的双重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开放公园 开放街区 空间模式 步行肌理 公园城市 psoa(公园空间开放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