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砷胁迫对青萍PSⅡ荧光参数和光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钟智遥 胡良 +5 位作者 王香莲 高桂青 樊后保 孙珑 胡晨阳 胡盛明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23-28,36,共7页
通过水培试验,以青萍(Lemna minor L)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砷胁迫对青萍生物量、荧光参数、快速光响应和砷富集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砷处理浓度增加,青萍生物量、有效量子产量Y(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最大光化学效率... 通过水培试验,以青萍(Lemna minor L)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砷胁迫对青萍生物量、荧光参数、快速光响应和砷富集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砷处理浓度增加,青萍生物量、有效量子产量Y(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_(P))显著下降(P<0.05),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和砷单位富集量显著上升(P<0.05),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先升后降。电子传递效率(ETR)随着砷处理浓度增大,呈显著下降的趋势;然而当有效辐射强度(PAR)增大时,ETR呈先升后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本研究表明,青萍在受到砷胁迫时,可通过调节PSⅡ反应中心进行自我保护,缓解砷毒害;对于低浓度(As^(3+)≤3mg·L^(-1))时,则表现出一定耐受性,且砷浓度越高,青萍对砷单位富集量越大。然而,当为高砷处理浓度时,则产生严重抑制作用。本研究可为青萍修复As^(3+)污染水体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萍 荧光参数 psⅱ反应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叶女贞遮阴复绿过程中光系统Ⅱ功能转变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钟传飞 张运涛 +4 位作者 姚洪军 武晓颖 王桂霞 董静 高荣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39,共5页
金叶女贞的阳生金叶经遮阴后可以复绿。借助调制式与非调制式2种叶绿素荧光仪,探测了该生物学现象中叶片光系统Ⅱ(PSⅡ)生理功能的转变过程。结果表明:遮阴处理前,阳生金叶Fv/Fm、F0均比阴生绿叶低;阳生金叶OJIP的P峰实际强度显著低于... 金叶女贞的阳生金叶经遮阴后可以复绿。借助调制式与非调制式2种叶绿素荧光仪,探测了该生物学现象中叶片光系统Ⅱ(PSⅡ)生理功能的转变过程。结果表明:遮阴处理前,阳生金叶Fv/Fm、F0均比阴生绿叶低;阳生金叶OJIP的P峰实际强度显著低于阴生绿叶,而OP双重标准化后阳生金叶J相的相对强度强于阴生绿叶。遮阴处理后,金叶逐渐变绿,荧光参数变化表明PSⅡ生理功能分两阶段恢复:2周前,F0增加,而Fv/Fm降低;2周后,F0减小,而Fv/Fm增加。经过2个月的遮阴处理,阳生金叶的F0、Fv/Fm以及OJIP均恢复到了阴生绿叶的水平。自然光照条件下,金叶女贞叶片上大部分PSⅡ单元受到光胁迫而失活,而剩余有活性的PSⅡ反应中心的受体侧的相对活性较低;遮阴处理后,阳生金叶的PSⅡ天线系统和反应中心的恢复速率并不同步,但最终能够恢复到阴生绿叶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女贞 复绿 叶绿素荧光 psⅱ反应中心 捕光天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对干旱胁迫下油用牡丹幼苗光化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科 宋程威 +2 位作者 魏冬峰 石兆勇 侯小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3-529,共7页
采用盆栽法,对重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和轻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胁迫3 d和6 d的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igaspora rosea)的油用牡丹‘凤丹’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未接菌相比,干旱胁迫下接菌‘凤丹’的P... 采用盆栽法,对重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和轻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胁迫3 d和6 d的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igaspora rosea)的油用牡丹‘凤丹’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未接菌相比,干旱胁迫下接菌‘凤丹’的PSII潜在活性F_(v)/F_(o)和性能指数PI_(abs)均升高;重度干旱胁迫3、6 d,接菌‘凤丹’的M_(o)和V_(j)较未接菌处理分别显著降低14.5%、29.8%和12.9%和16.2%,φ_(Eo)和φ_(o)分别显著提高9.7%、52.2%和8%、23.6%;与未接菌相比,轻度干旱胁迫3、6 d,接菌‘凤丹’的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_(o)、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_(o)/CS_(o)、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o、单位面积传递到PSⅠ末端的量子产额RE_(o)/CS_(o)均提高,但不显著;重度干旱胁迫3、6 d,接菌‘凤丹’的Tr_(o)/CS_(o)、ET_(o)/CS_(o)和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RC/CSm分别显著提高37.8%、41.1%、47.7%、73.8%、50.1%、141.8%;干旱胁迫下,接菌‘凤丹’的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均显著高于未接菌处理,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显著低于未接菌处理。表明,丛枝菌根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尤其是重度干旱下)PSII反应中心活性,增加对光能的吸收和捕获,提高电子传递能力和光化学效率,同时将剩余的光能以热耗散的形式散发,从而避免光损伤,进而提高干旱胁迫下油用牡丹幼苗的光化学活性和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叶绿素荧光 psⅱ反应中心活性 光化学效率 丛枝菌根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书鑫 徐婷 +3 位作者 李慧 杨文莹 蔺吉祥 朱先灿 《土壤与作物》 2020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为了探讨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光化学反应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基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原理,对常温(25℃)和低温处理(2℃)的玉米幼苗叶片进行测量,分别获得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和荧光参数,并应用JIP-test法进行比较分... 为了探讨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光化学反应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基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原理,对常温(25℃)和低温处理(2℃)的玉米幼苗叶片进行测量,分别获得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和荧光参数,并应用JIP-test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常温处理,低温胁迫下玉米叶片最大荧光(Fm)和光系统Ⅱ(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分别减少55.3%和65.9%,而初始荧光(FO)基本没有变化;对O-P相的荧光参数进行标准化的WOJ和WJI增大,但WIP减小;J和I相的相对可变荧光Vj和Vi表现相反,Vj增加19.7%而Vi减少16.4%;反映PSⅡ供体侧活性的FK占振幅FO-FJ的比例WK增加44.7%,放氧复合体的组分OEC减少13.1%;反映PSⅡ受体侧电子传递活性的参数Sm、MO、N分别增加210%、49.6%、294%;表示量子产额或能量分配的φPo、ψO、φEO分别减少24.9%、6.82%、29.7%,φDO增加141%;反映单位反应中心活性的参数ABS/RC、TRO/RC、ETO/RC、DIO/RC分别增加70.4%、24.7%、16.1%、328%,而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密度RC/CSO减少37.4%;表示光合性能的参数PIABS、PICSm分别减少81.6%、90.6%。综合分析玉米叶片光合过程对低温胁迫敏感,其表现的低温逆境防御保护机制是:PSⅡ供体侧的放氧复合体损伤,导致PSⅡ供体侧提供电子的能力下降,反应中心失活数量上升,而单个反应中心的效率增强,多余能量以热量形式散失,减少活性氧(ROS)的产生;低温胁迫造成的玉米叶片PSⅡ供体侧损伤,将抑制电子的传递,进而影响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传递 光合作用 光化学效率 psⅱ反应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