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PSⅡ光能利用和耗散与培养基质渗透势的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建波 孙国荣 +4 位作者 陈刚 曹文钟 梁建生 余政哲 陆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用荧光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碱性盐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PSⅡ光能利用和耗散与培养基质渗透势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大于-4bar的胁迫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开放的P... 用荧光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碱性盐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PSⅡ光能利用和耗散与培养基质渗透势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大于-4bar的胁迫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的变化不大;然而在小于-4barNa2CO3胁迫下,Fv/Fm、Fv/Fo和Fv′/Fm′均随着渗透势的增大而增大,而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速率、捕光色素吸收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及热耗散速率则随着渗透势的增大而减小。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星星草幼苗在Na2CO3胁迫所导致的不同的渗透胁迫下(小于-4bar和大于-4bar)其过剩光能的耗散机制可能不同,大于-4bar的胁迫下可能存在精细的渗透调节机制,而在高强度的Na2CO3所导致的渗透胁迫下具有与其它植物不同的保护机制,可能通过两条途径耗散过剩的光能,一方面通过增加捕光色素吸收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及热耗散速率;另一方面通过增大ΦPSⅡ、光化学速率、ETR,增强假循环式光合磷酸化过程,而由此引起的活性氧的增加则通过体内较高活性的保护酶系统来清除,以保护光合器官免受过剩光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星草 Na2CO 胁迫 渗透势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ps光能利用 ps光能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龙眼叶片PSⅡ反应中心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永裕 潘腾飞 +1 位作者 余东 邱栋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866-7873,共8页
酸雨对植物光合机构的伤害机理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探讨叶面酸化导致的PSⅡ反应中心损伤和光合机构自由基累积之间的内在联系,以1年生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实生小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胁迫... 酸雨对植物光合机构的伤害机理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探讨叶面酸化导致的PSⅡ反应中心损伤和光合机构自由基累积之间的内在联系,以1年生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实生小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胁迫对龙眼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胁迫改变了龙眼叶片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形状,伤害PSⅡ反应中心;pH2.5酸雨胁迫5d后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反应中心活性(1/FO-1/FM)、反应中心含量(RC/CSO)急剧下降;有活性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VJ)、失活反应中心的比例(Non-QA和Non-QB)显著增加,QA迅速还原;放氧复合体(OEC)被破坏;PSⅡ受体侧电子传递体数(Sm)、电子转化效率(ψO)和电子传递速率(φEo)明显降低,叶面酸化导致光系统线性电子传递受损。pH2.5酸雨胁迫5d后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转化为氧化型,还原型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下降,叶绿体内自由基不能被及时清除,过多的自由基损伤光合器官,导致龙眼叶片PSⅡ受伤害。模拟酸雨胁迫伤害龙眼叶片PSⅡ反应中心供体侧和受体侧的电子传递体,造成同化力不足,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导致叶绿体自由基累积,光合机构受到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酸雨 ps反应中心 电子传递 叶绿素荧光 自由基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诱导衰老过程中大豆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和PSⅡ光化学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锡冬 代金明 +2 位作者 孙宁 李鹏民 高辉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28-32,共5页
通过分析光合速率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乙烯诱导衰老过程中大豆叶片PSⅡ光化学特征的变化.随着大豆叶片的衰老,光合速率大幅度下降,但是Fv/Fm只有轻微下降.这表明,大豆衰老过程中光合速率的下降不是PSⅡ光化学活性下... 通过分析光合速率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乙烯诱导衰老过程中大豆叶片PSⅡ光化学特征的变化.随着大豆叶片的衰老,光合速率大幅度下降,但是Fv/Fm只有轻微下降.这表明,大豆衰老过程中光合速率的下降不是PSⅡ光化学活性下降造成的;随着衰老,光合机构中的QB降解,QB的降解可能是导致PSⅡ光化学活性下降的关键因素.叶绿素荧光猝灭分析表明,在衰老初期,非光化学猝灭NPQ是强光下耗散过剩激发能的一个重要机制,然而当叶片严重衰老时,PSⅡ反应中心的失活可能成为光合机构耗散过剩激发能的另一种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 非光化学猝灭 ps反应中心失活 热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后不同小麦品种(系)旗叶光系统Ⅱ(PSⅡ)对强光的响应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峰 田纪春 +1 位作者 孟庆伟 赵世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8期40-43,共4页
以两个小麦品种(系)01-35和L-14为材料,通过测定强光处理后叶片的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强光对不同光强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光系统Ⅱ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下生长的小麦01-35强光处理后其PSⅡ只有受体侧受到伤害,而L-14叶片PSⅡ... 以两个小麦品种(系)01-35和L-14为材料,通过测定强光处理后叶片的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强光对不同光强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光系统Ⅱ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下生长的小麦01-35强光处理后其PSⅡ只有受体侧受到伤害,而L-14叶片PSⅡ的供体侧、受体侧和反应中心都受到伤害。因此,01-35在遮阴解除后对强光的耐受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ps 强光胁迫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竹龄毛竹冠层叶片PSⅡ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弘 温国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9,共8页
为了解不同竹龄毛竹对于光能的动态响应,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3种竹龄(2年生、4年生、6年生)的冠层叶片(2龄)为材料,利用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PAM-2100)和相对叶绿素含量计(SPAD-502),研究不同竹龄... 为了解不同竹龄毛竹对于光能的动态响应,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3种竹龄(2年生、4年生、6年生)的冠层叶片(2龄)为材料,利用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PAM-2100)和相对叶绿素含量计(SPAD-502),研究不同竹龄毛竹冠层叶片光系统Ⅱ(P SⅡ)荧光参数特征。结果表明:3种竹龄毛竹在荧光参数日变化均值(NPQ、qN、ETR)、PSII可逆恢复趋势(F_t、F_o、F_m)和RLC曲线(α、E TRmax、Ik)皆为4年生>2年生>6年生,表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4年生毛竹的综合光合性能最优;2年生毛竹冠层叶具有较高的SPAD、Fv/F_o、Fv/F_m,反映其具有较高的潜在光能利用率和耐环境胁迫能力;在6月(大年新竹展叶后期或成竹换叶末期),2龄竹叶SPAD值有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SPAD与Yield、Fv/F_o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AR、ETR、F_t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NPQ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SPAD值在研究毛竹叶绿素荧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PSⅡ叶绿素荧光参数涵盖了毛竹叶片光适应下的荧光产量和能量耗散、暗适应下的光能利用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3个主要方面,可以作为研究毛竹光合生理的有效探针。因此,可通过及时择伐6年生毛竹(或III度竹)以上老竹,适当提高4年生毛竹(或Ⅱ度竹)在竹林中的比重;同时,针对笔者所在样地,建议于6月换叶集中末期对竹林追施氮肥以促进后期生长,通过优化毛竹立竹结构和林肥管理来提高毛竹林经营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林冠层 叶绿素荧光 日变化 相关性分析 快速光响应曲线 竹龄结构 择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苗期叶片PSⅡ结构与功能对光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国祥 张荣铣 +1 位作者 何兵 魏锦城 《农村生态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30,共5页
以扬麦 5号苗期叶片的类囊体膜和PSⅡ颗粒为对象 ,测定光胁迫条件 (2 50 0 μmol·m- 2 ·s- 1 )下PSⅡ组分和功能特性的变化。光逆境条件下 ,类囊体膜及PSⅡ颗粒的放氧活性明显下降。室温下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结果也表明 ,光... 以扬麦 5号苗期叶片的类囊体膜和PSⅡ颗粒为对象 ,测定光胁迫条件 (2 50 0 μmol·m- 2 ·s- 1 )下PSⅡ组分和功能特性的变化。光逆境条件下 ,类囊体膜及PSⅡ颗粒的放氧活性明显下降。室温下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结果也表明 ,光逆境处理导致类囊体膜及PSⅡ颗粒荧光发射强度下降。多肽组分变化的分析显示 ,PSⅡ颗粒外周蛋白OEC 33 0 0 0u多肽对光胁迫响应最为敏感 ,降解较显著 ,外周蛋白OEC 1 70 0 0、2 3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麦5号 ps 光胁迫 放氧活性 荧光发射光谱 多肽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双季超级晚稻PSⅡ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涵茂 戴平 +4 位作者 陆魁东 方丽 戴鹏飞 贺红志 李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OS30P+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不同干旱胁迫持续天数的双季超级晚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以研究干旱胁迫对晚稻叶片PS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5 d对超级晚稻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参数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20 d后,超级晚稻的DI_0/RC和... 利用OS30P+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不同干旱胁迫持续天数的双季超级晚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以研究干旱胁迫对晚稻叶片PS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5 d对超级晚稻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参数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20 d后,超级晚稻的DI_0/RC和ψ_O显著增加,φ_(PO)、RC/CS和VJ显著降低;干旱胁迫30 d后,超级晚稻的ABS/RC、TR_0/RC、DI_0/RC和VJ都显著增加,φ_(PO)、ψ_O和φ_(EO)显著降低。说明干旱胁迫处理20 d后开始显著影响超级晚稻的PS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晚稻 干旱胁迫 叶绿素荧光参数 ps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膜保水集热对马铃薯种苗PSⅡ荧光特性和吸收光能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黄伟 杨谋 柳永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39-41,共3页
为探讨寒旱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耐寒旱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和喜湿热品种LK99为材料,研究了塑膜小拱棚处理对马铃叶片叶绿素特性、PSⅡ荧光猝灭和吸收光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塑膜处理后,两个马铃薯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b/... 为探讨寒旱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耐寒旱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和喜湿热品种LK99为材料,研究了塑膜小拱棚处理对马铃叶片叶绿素特性、PSⅡ荧光猝灭和吸收光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塑膜处理后,两个马铃薯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b/a、Fv/Fm、Fv/Fm、ΦPSⅡ、ETR、qP和Pc较对照有不同程度升高,qN和Hd降低,Ex变化不大;这种影响对喜湿热马铃薯LK99表现更突出。说明塑膜提供的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两种生态型马铃薯试管苗移栽和光合效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塑膜拱棚 ps荧光猝灭 吸收光能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银杏叶片光合系统Ⅱ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1
9
作者 魏晓东 陈国祥 +3 位作者 施大伟 刘丹 唐加红 李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492-7500,共9页
为了探讨银杏叶片在长期干旱胁迫下光合性能的变化,采用盆栽控水法对银杏幼苗进行干旱处理,并分别在处理后第0、20、30、40、50天,对荧光动力学曲线和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和JIP-test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的加剧,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递... 为了探讨银杏叶片在长期干旱胁迫下光合性能的变化,采用盆栽控水法对银杏幼苗进行干旱处理,并分别在处理后第0、20、30、40、50天,对荧光动力学曲线和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和JIP-test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的加剧,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递减。由于干旱导致银杏叶片的光合系统Ⅱ(PSⅡ)结构破坏和稳固性减弱,其荧光动力学曲线出现了K相和L相的升高,在干旱处理40 d后升高加剧。PSⅡ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一系列荧光参数的变化,初始荧光F0逐渐升高,最大荧光Fm逐渐降低;代表单位反应中心活性的参数ABS/RC、ET0/RC、TR0/RC逐渐升高;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0/CS0高于对照,单位面积用于电子传递的光能ET0/CS0后期下降;表示受体侧电子传递活性的参数Sm、ψ0、φE0逐渐下降,M0、VJ、VI逐渐升高;表示热耗散的参数DI0/RC、DI0/CS0随干旱时间延长而急剧升高;活性反应中心数目RC/CS0减少;代表PSⅡ光合效率的参数Fv/Fm、PIabs逐渐下降;代表PSⅡ供体侧活性的参数WK随干旱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OEC逐渐减少。干旱胁迫导致银杏叶片PSⅡ反应中心失活,能流分配失衡,电子传递受阻,PSⅡ放氧复合体失活和PSⅡ稳固性减弱,从而破坏PSⅡ光合功能。而反应中心失活和受体侧电子Q-A的累积是造成PSⅡ电子传递活性减弱的主要原因。干旱条件下,银杏PSⅡ的PIabs比Fv/Fm对干旱的反应更灵敏,可作为银杏叶片受到伤害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荧光动力学 干旱 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Ⅱ)与色氨酸、酪氨酸及苯丙氨酸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 被引量:12
10
作者 许倩影 刘忠芳 +2 位作者 胡小莉 孔玲 刘绍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92-1496,共5页
当Pd(Ⅱ)与色氨酸(Trp)、酪氨酸(Tyr)及苯丙氨酸(Phe)等芳香族氨基酸发生相互作用时,3种氨基酸的荧光均发生猝灭.从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对猝灭作用的影响及猝灭常数Ksv可以判定该荧光猝灭作用是由于Pd(Ⅱ)与上述氨基酸形成基态配合物... 当Pd(Ⅱ)与色氨酸(Trp)、酪氨酸(Tyr)及苯丙氨酸(Phe)等芳香族氨基酸发生相互作用时,3种氨基酸的荧光均发生猝灭.从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对猝灭作用的影响及猝灭常数Ksv可以判定该荧光猝灭作用是由于Pd(Ⅱ)与上述氨基酸形成基态配合物而导致的静态猝灭过程.在一定浓度的Cl-存在下,Pd(Ⅱ)与氨基酸分别以N—N配位和N—O配位形成混配型三元配合物Pd(HR)Cl2(Trp和Phe体系)和Pd(H2R)Cl2(Tyr体系),并推测了配合物相应的结构.该荧光猝灭体系不仅可用于研究Pd(Ⅱ)与上述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也可成为以氨基酸尤其是Trp为探针用高灵敏荧光猝灭法测定钯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 Pd() 色氨酸 酪氨酸 苯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照射下Pb(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海蓉 边贺东 +3 位作者 倪寿海 于青 梁宏 陈振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6-311,共6页
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紫外二阶导数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pH值条件、紫外照射(UV C 253.7nm)下Pb(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和紫外二阶导数光谱显示紫外光照射改变了蛋白质中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Stern-Volme... 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紫外二阶导数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pH值条件、紫外照射(UV C 253.7nm)下Pb(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和紫外二阶导数光谱显示紫外光照射改变了蛋白质中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析表明,经紫外光照射后,Pb(Ⅱ)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依然为静态猝灭作用,且没有改变其强结合位点的位置。受紫外照射过的BSA加入Pb(Ⅱ)后,BSA与Pb(Ⅱ)的结合常数(KS)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BSA与Pb(Ⅱ)先混合后照射时,结合常数(KS)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却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格孢菌毒素对莱茵藻光系统Ⅱ的多重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玉晓 龚丽丽 +2 位作者 刘芳 郭晶晶 许晓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4,共6页
链格孢菌毒素是从杂草紫茎泽兰中分离的天然致病真菌产生的植物毒素。以莱茵藻为实验材料,采用氧电极法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方法,研究链格孢菌毒素的作用位点。结果表明,该毒素对莱茵藻光系统Ⅱ有多重影响:(1)阻断受体侧QA到QB... 链格孢菌毒素是从杂草紫茎泽兰中分离的天然致病真菌产生的植物毒素。以莱茵藻为实验材料,采用氧电极法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方法,研究链格孢菌毒素的作用位点。结果表明,该毒素对莱茵藻光系统Ⅱ有多重影响:(1)阻断受体侧QA到QB的电子传递;(2)使反应中心失活;(3)降低光能转化效率;(4)破坏(或迁移)反应中心的部分天线色素;(5)降低活性与非活性反应中心的天线色素之间能量传递的协调性。研究证实链格孢菌毒素在莱茵藻光系统Ⅱ中存在多个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 链格孢菌毒素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 JIP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碲化镉纳米晶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Ⅱ)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波 曾娴 +1 位作者 戴燕 俞英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33-635,共3页
制备了水溶性的CdTe纳米晶.基于铜(Ⅱ)离子在pH=7.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该纳米晶的荧光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铜(Ⅱ)离子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F)与铜(Ⅱ)离子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8.0~320... 制备了水溶性的CdTe纳米晶.基于铜(Ⅱ)离子在pH=7.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该纳米晶的荧光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铜(Ⅱ)离子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F)与铜(Ⅱ)离子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8.0~320.0 μg/L,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8.18-0.14c(μg/L);检出限为3.24μg/L.本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纳米晶 荧光猝灭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3 K光系统Ⅱ核心复合物不同激发的荧光光谱学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霞 王水才 +3 位作者 贺俊芳 彭菊芳 刘晓 匡廷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8-1132,共5页
在83K低温下,利用稳态荧光光谱技术对光系统Ⅱ(PSⅡ)核心复合物中激发能的传递进行了研究,激励波长分别选择为436nm,480nm,495nm和507nm,得到4种波长激发下的稳态荧光光谱.经过比较发现其最大峰值所在的位置没有因激发波长的不同而发生... 在83K低温下,利用稳态荧光光谱技术对光系统Ⅱ(PSⅡ)核心复合物中激发能的传递进行了研究,激励波长分别选择为436nm,480nm,495nm和507nm,得到4种波长激发下的稳态荧光光谱.经过比较发现其最大峰值所在的位置没有因激发波长的不同而发生改变,都在696nm处,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经过高斯解析获得不同的谱带.根据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的对应性,反映了不同的光谱特性,说明在不同波长光的激发下,核心复合物中能量传递的途径不同.同时,可以分析出在核心复合物中,至少有Chla667700.4,Chla668834.7,685.1,Chla668879.0,Chla669900.9,693.4,695.2,698.04种Chla组分参与了能量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学 荧光光谱学 ps核心复合物 稳态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人胞红蛋白与铜(Ⅱ)离子的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景红 边琳 +2 位作者 田素燕 孔金明 李连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1-326,共6页
胞红蛋白(Cygb)是近期在脊椎动物中发现的一种球蛋白家族成员,具有典型珠蛋白的"3+3"式的α-螺旋三明治折叠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圆二色(CD)光谱法研究了Cu^(2+)离子与Cygb的相互作用。结果... 胞红蛋白(Cygb)是近期在脊椎动物中发现的一种球蛋白家族成员,具有典型珠蛋白的"3+3"式的α-螺旋三明治折叠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圆二色(CD)光谱法研究了Cu^(2+)离子与Cyg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Cu^(2+)离子加入到Cygb溶液中后,Cygb在280nm处的紫外吸收强度增大,说明Cu^(2+)与Cygb发生了相互作用;Cu^(2+)使Cygb的内源性荧光发生猝灭,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同步荧光光谱研究表明,Cu^(2+)可使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微环境发生较小的改变,与酪氨酸相比Cu^(2+)对Cygb的键合部位更接近于色氨酸。圆二色光谱研究表明,Cu^(2+)对Cygb的二级结构未引起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红蛋白 铜()离子 荧光光谱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中溶解性有机质与Cu(Ⅱ)的络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军 王薇 +4 位作者 储刚 周丹丹 赵婧 王琳 李芳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2160-22165,共6页
生物炭是废弃生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热解产生的固体产物,因其具有多孔、含氧官能团、比表面积较大及矿物质较为丰富等优点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生物炭对重金属迁移性的影响因素有重金属特性、生物炭固体颗粒及... 生物炭是废弃生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热解产生的固体产物,因其具有多孔、含氧官能团、比表面积较大及矿物质较为丰富等优点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生物炭对重金属迁移性的影响因素有重金属特性、生物炭固体颗粒及其所含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特性。生物炭进入环境后,生物炭中的DOM易随环境介质发生迁移转化且DOM含有较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其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然而,生物炭DOM的特性受生物炭母质来源和热解温度的影响,不同源生物炭中DOM与重金属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深入研究生物炭DOM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评估生物炭对重金属的迁移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多种光谱技术,探讨了生物炭中DOM的组成及其与Cu(Ⅱ)的络合特性。结果表明,SUVA_(254) DOM和SUVA_(260) DOM属于芳香性很低的亲水性材料,且玉米秸秆生物炭DOM(MDOM)浓度高于松木生物炭DOM(PDOM)浓度;三维荧光光谱鉴定出DOM主要由类腐殖酸和类富里酸构成;与PDOM相比,MDOM中含有更多的荧光物质(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为其与Cu(Ⅱ)的络合提供了结合位点,因此其络合稳定常数高于PDOM;^(1)H-NMR证明DOM中酚羟基官能团与Cu(Ⅱ)发生了明显的络合作用。本研究将为生物炭作为功能性材料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筛选依据以减低其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溶解性有机质(DOM) Cu() 荧光淬灭 结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Zn(Ⅱ)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热性质 被引量:3
17
作者 贤景春 窦甜甜 王顺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37-1540,共4页
用5-硝基水杨醛与色氨酸缩合制备了一种Schiff碱配体,将其与过渡金属Cu(Ⅱ)、Zn(Ⅱ)进行作用合成出两种新型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差热-热重、IR、UV、摩尔电导率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和对超氧离子... 用5-硝基水杨醛与色氨酸缩合制备了一种Schiff碱配体,将其与过渡金属Cu(Ⅱ)、Zn(Ⅱ)进行作用合成出两种新型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差热-热重、IR、UV、摩尔电导率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和对超氧离子的催化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荧光淬灭 歧化作用 Cu() Z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欧洲黑杨组培植株叶片光系统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梁海永 李会平 +2 位作者 郑均宝 杨敏生 王进茂 《河北林果研究》 200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为研究植物叶绿素荧光活性与耐盐性的关系 ,培育和选育抗盐植株 ,以组培无菌小植株为材料 ,研究了NaCl胁迫下黑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 ,NaCl胁迫降低了欧洲黑杨试管内组培植株叶片PSⅡ (光系统Ⅱ)潜在活性 (FV/Fo... 为研究植物叶绿素荧光活性与耐盐性的关系 ,培育和选育抗盐植株 ,以组培无菌小植株为材料 ,研究了NaCl胁迫下黑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 ,NaCl胁迫降低了欧洲黑杨试管内组培植株叶片PSⅡ (光系统Ⅱ)潜在活性 (FV/Fo)、原初光能转化效率 (Fv/Fm)和光合作用潜在量子转化效率 (Fd/Fs) ;降低了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 (qP) ,提高了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qN) ,抑制叶绿体所捕获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黑杨 氯化钙胁迫 ps功能 荧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系统Ⅱ核心天线的低温荧光光谱及动力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霞 王水才 +2 位作者 贺俊芳 刘晓 彭菊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41-1445,共5页
采用稳态及飞秒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光系统Ⅱ中核心复合物在83K、160K和273K低温下的能量传递途径.激发波长为507nm.随着温度的升高,稳态荧光光谱逐渐发生蓝移.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稳态光谱进行高斯解析,获得5个特征叶绿素a分子,分别为Chla ... 采用稳态及飞秒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光系统Ⅱ中核心复合物在83K、160K和273K低温下的能量传递途径.激发波长为507nm.随着温度的升高,稳态荧光光谱逐渐发生蓝移.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稳态光谱进行高斯解析,获得5个特征叶绿素a分子,分别为Chla 670670.4,Chla680681.9,Chla683683.9,Chla687687.5687.8689和Chla690698.0,其中仅有Chla687687.5687.8.689在3个温度下的光谱中都解析获得,并且其谱宽以及荧光比例都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因此推断温度对CP47中易裂解的叶绿素a分子有较大的影响.在680nm以及690nm波长处对不同温度下的时间曲线利用F900时间处理系统进行拟合,获得73ps、110ps、186ps、246~972ps和1~3.7ns5个时间组分。其中,73ps是电荷分离的时间;110ps和186ps是β-Car分子受激发后,将激发能最终传递给反应中心所需要的时间;246~972ps是电荷重组的时间过程;而1~3.7ns是激发态分子发生电荷重组后又衰退回到基态的时间.73ps的时间组分只在83K温度下得到,因此,随着温度降低,可以探测到快的时间组分.此外,对光谱随温度升高而发生蓝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学 荧光光谱学 荧光动力学 光系统中核心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三羟基-9-(2,4-二羟基)苯基荧光酮荧光猝灭法测定锰(Ⅱ)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容山 黄应平 +2 位作者 万正勇 罗光富 李瑞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538,共4页
在pH=9.33的NH3.H2O-NH4Cl缓冲介质中,于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利用Mn(Ⅱ)与2,3,7-三羟基-9-(2,4-二羟基)苯基荧光酮(DHPF)形成Mn(Ⅱ)-DHPF-CTMAB三元配合物可产生荧光猝灭,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Mn(Ⅱ)的新方... 在pH=9.33的NH3.H2O-NH4Cl缓冲介质中,于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利用Mn(Ⅱ)与2,3,7-三羟基-9-(2,4-二羟基)苯基荧光酮(DHPF)形成Mn(Ⅱ)-DHPF-CTMAB三元配合物可产生荧光猝灭,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Mn(Ⅱ)的新方法。该体系激发波长λex=520nm,发射波长λem=540nm,荧光猝灭值与Mn(Ⅱ)的含量在0~0.36μg/25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μg/25mL,在CTMAB存在下,配合物摩尔比Mn(Ⅱ)∶DHPF=1∶2。拟定方法用于测定尿样中微量锰的含量,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二羟基苯基荧光酮 锰() 荧光猝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