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R—Henry改进模型的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及其相平衡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宇 王建猛 +3 位作者 张骞 刘建国 刘荣和 江良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3,共10页
准确表征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规律,对于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水溶气量和凝析水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常用的PR状态方程与Henry定律等理论对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研究还存在不适用的问题。为进一步考虑酸性气体... 准确表征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规律,对于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水溶气量和凝析水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常用的PR状态方程与Henry定律等理论对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研究还存在不适用的问题。为进一步考虑酸性气体和地层水矿化度对体系相平衡的影响,改进并提高对天然气溶解度和饱和含水量的计算精度,在PR状态方程与Henry定律相结合建立的PR—Henry模型基础上,考虑了溶解盐对体系相平衡的影响,采用定标粒子理论(SPT)修正了Henry常数,建立了改进的PR—Henry模型,最后分析了天然气组成、压力、温度和盐水含盐量对天然气溶解量和饱和含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5.3%和4.55%,表明该模型能够应用于不同温度、压力和组成的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计算;(2)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量受天然气组成、温度、压力和地层水含盐量的影响;(3)天然气饱和含水量受温度和压力影响十分明显。结论认为,改进的PR—Henry模型为天然气开采过程评价和CO_(2)埋存溶解量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评估天然气可采储量及开发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天然气 相平衡计算 pr—henry模型 定标粒子理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进的PR模型预测原油包水型乳状液表观粘度 被引量:3
2
作者 宫敬 窦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4-118,共5页
目前绝大多数的油包水型乳状液粘度预测模型都把乳状液视为牛顿流体,而原油包水型乳状液特别是稠油包水型乳状液在中、高含水率时却经常表现出很强的非牛顿性。根据油包水乳状液表现出非牛顿性的机理,考虑了乳状液的非牛顿性与含水率的... 目前绝大多数的油包水型乳状液粘度预测模型都把乳状液视为牛顿流体,而原油包水型乳状液特别是稠油包水型乳状液在中、高含水率时却经常表现出很强的非牛顿性。根据油包水乳状液表现出非牛顿性的机理,考虑了乳状液的非牛顿性与含水率的关系,提出了改进的PR模型,用于预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表观粘度。此方法只需知道纯油的粘温关系、一组高含水率下的剪切率与表观粘度的关系及一个低含水率下的表观粘度值,即可预测各种温度、含水率和剪切率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表观粘度(相对粘度)。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PR模型的预测结果更符合实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乳状液 表观粘度 pr模型 剪切率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PR模型的静态、动态考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宋慧英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104,163,共10页
在传统PR模型中加入银行收入的滞后项,运用系统GMM方法对PR模型就1996-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进行了动态考察,并与传统PR模型(静态框架)的实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996-2010期间我国银行业处于垄断竞争格局,且竞争性较强。... 在传统PR模型中加入银行收入的滞后项,运用系统GMM方法对PR模型就1996-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进行了动态考察,并与传统PR模型(静态框架)的实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996-2010期间我国银行业处于垄断竞争格局,且竞争性较强。进一步,把银行业分成大型商业银行子市场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子市场,得到:大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比中小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激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竞争行为 系统GMM法 p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伪势格子Boltzmann模型修正PR状态方程
4
作者 曾建邦 蒋方明 +1 位作者 胡安杰 李隆键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探讨势函数对伪势格子Boltzmann模型基于PR状态方程计算饱和水气液两相密度的影响,发现选取合适的势函数形式虽可使模拟结果与Maxwell理论解吻合良好,但其与实验值的差距却较大,需修正PR方程。基于伪势模型分析文献中的PR型状态方程发现... 探讨势函数对伪势格子Boltzmann模型基于PR状态方程计算饱和水气液两相密度的影响,发现选取合适的势函数形式虽可使模拟结果与Maxwell理论解吻合良好,但其与实验值的差距却较大,需修正PR方程。基于伪势模型分析文献中的PR型状态方程发现,单独修正引力或斥力项,均无法同时兼顾计算精度和模型适用的温度范围。为此,本文基于该模型同时对PR方程的引、斥力项系数进行修正,得到了一个新的能够准确地描述饱和水气液两相性质的状态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势格子Boltzmann模型 pr状态方程 势函数 Maxwell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状态方程+基团贡献模型预测CO_(2)+HFC二元混合物的气液相平衡性质
5
作者 吴子睿 石凌峰 +3 位作者 孙瑞 田华 王轩 舒歌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59,I0008,共9页
由于良好的性能和环保性,CO_(2)+HFC二元混合物被认为是冷电联合循环系统中良好的替代工作流体。气液相平衡特性是计算混合物焓和熵的关键,这冷电联合循环系统的热力学分析至关重要。为了准确预测CO_(2)和HFC(R23,R32,R41,R125,R134a,R1... 由于良好的性能和环保性,CO_(2)+HFC二元混合物被认为是冷电联合循环系统中良好的替代工作流体。气液相平衡特性是计算混合物焓和熵的关键,这冷电联合循环系统的热力学分析至关重要。为了准确预测CO_(2)和HFC(R23,R32,R41,R125,R134a,R143a,R152a,R161,R227ea)二元混合物的气液平衡性质,本文建立了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混合规则的群贡献模型(PR+MHV1+UNIFAC和PR+LCVM+UNIFAC)。通过CO_(2)和HFC制冷剂的气液相平衡实验获得了-CO_(2)、-烷烃、-CHF和-CHF3等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这些基团参数对于预测其气液相平衡性质(压力和气相摩尔分数)至关重要。PR+LCVM+UNIFAC模型计算的AARDp值为5.53%,AADy1值为0.0132,PR+MHV1+UNIFAC模型的AARDp值和AADy1值分别为7.40%和0.0229。然而,对于CO_(2)+R32系统,PR+MHV+UNIFAC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AARDp和AADy1的值分别为1.53%和0.0045。综上所述,对于CO_(2)+HFC二元混合物,PR+LCVM+UNIFAC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但对于CO_(2)+R32二元混合物,PR+MHV1+UNIFAC模型也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基团贡献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之前系统使用的PR+MHV1+UNIFAC模型相比,PR+LCVM+UNIFAC模型的计算进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电联合循环 CO_(2)+HFC二元混合物 气液相平衡 基团贡献模型 pr+MHV1+UNIFAC模型 pr+LCVM+UNIFA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再生能源并网逆变器的多谐振PR电流控制技术 被引量:90
6
作者 杭丽君 李宾 +2 位作者 黄龙 姚文熙 吕征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1-58,共8页
在介绍三相并网逆变器电流双环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对基于LCL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建立完整的开关周期平均模型。在电流环中,应用多谐振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t,PR)调节器来达到无静差跟踪正弦电流基波给定并减... 在介绍三相并网逆变器电流双环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对基于LCL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建立完整的开关周期平均模型。在电流环中,应用多谐振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t,PR)调节器来达到无静差跟踪正弦电流基波给定并减小输出电流中特定次数的谐波含量,以提高并网电流质量。针对多谐振PR调节器阶数高、设计难的问题,采用根轨迹理论分析PR调节器参数、系统延时以及LCL滤波器参数对闭环系统极点的影响,并基于此理论分析设计极点位置,选择合适参数,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使电流环达到最佳的性能。最后搭建一台10 kW并网逆变器样机,验证多谐振PR调节器对并网电流的改善作用以及基于根轨迹理论设计多谐振PR调节器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并网逆变器 开关周期平均模型 多谐振pr调节器 电流谐波 根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M的智慧医疗APP用户黏性模型构建及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晶 管子玉 +1 位作者 谢飞 段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2,共9页
医疗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其市场巨大,但当前医疗服务的移动互联网接口——智慧医疗APP并没有呈现足够的市场规模,最常见的问题是智慧医疗APP应用周期短,用户黏性低。文中针对智慧医疗APP用户黏性低的痛点,通过问卷调查整理原始数据,并通过... 医疗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其市场巨大,但当前医疗服务的移动互联网接口——智慧医疗APP并没有呈现足够的市场规模,最常见的问题是智慧医疗APP应用周期短,用户黏性低。文中针对智慧医疗APP用户黏性低的痛点,通过问卷调查整理原始数据,并通过技术接受模型(TAM)结合计划行为理论(TPB)和感知风险理论(PR),分析了多种主要影响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风险)对智慧医疗APP用户黏性的影响,并提炼相关影响权值,作为未来智慧医疗类APP产品设计方向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医疗APP TAM模型 TPB模型 感知风险理论(pr) 用户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CO_2-原油体系的改进型黏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廉黎明 秦积舜 +3 位作者 杨思玉 杨永智 李实 陈兴隆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1-596,共6页
针对LBC(Lohrenz-Bray-Clark)、CS(Pedersen)及PR(Peng-Robinson)黏度预测模型不能同时兼顾精度、理论性以及计算简便性的问题,考虑温度、压力和组分相互作用等影响因素,对基于PR状态方程的黏度预测模型进行了改进,形成了适用于高温高... 针对LBC(Lohrenz-Bray-Clark)、CS(Pedersen)及PR(Peng-Robinson)黏度预测模型不能同时兼顾精度、理论性以及计算简便性的问题,考虑温度、压力和组分相互作用等影响因素,对基于PR状态方程的黏度预测模型进行了改进,形成了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CO2-原油体系的新黏度预测模型。将模型中的无因次量由常量改进为与体系温度相关联的函数形式,提高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引入二元相互作用因子和CO2有效摩尔分数,修正了用于混合体系计算时的黏度混合法则。以油田现场油样实测气相和液相组分数据为基础,在油藏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对模型改进前后计算黏度的精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黏度预测模型不仅计算简便,而且精度显著提高,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原油体系 黏度预测模型 pr状态方程 黏度混合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顺机构PR伪刚体动力学建模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余跃庆 徐齐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基于伪刚体模型,综合考虑柔性杆的横向变形和轴向变形的影响,建立了末端受力作用下柔顺机构的PR伪刚体动力学模型,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其动力学方程。从方程特征、响应曲线等方面显示了PR伪刚体动力学模型的性能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 基于伪刚体模型,综合考虑柔性杆的横向变形和轴向变形的影响,建立了末端受力作用下柔顺机构的PR伪刚体动力学模型,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其动力学方程。从方程特征、响应曲线等方面显示了PR伪刚体动力学模型的性能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PR伪刚体模型引入了P副来模拟柔性杆件的轴向运动,可以更真实地体现出柔顺机构的动力学特性,更适合于柔顺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顺机构 pr伪刚体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击键韵律的身份认证模型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治元 田国忠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799-2801,共3页
击键韵律是以人的行为特征为基础的身份认证技术。对PR-RP算法模型进行分析,参照PR-RP模型中四个关键的数据集,重新构建P-P时延数据集和R-R时延数据集,并且只选取密码的击键特征进行处理。然后建立特征模板,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特征模... 击键韵律是以人的行为特征为基础的身份认证技术。对PR-RP算法模型进行分析,参照PR-RP模型中四个关键的数据集,重新构建P-P时延数据集和R-R时延数据集,并且只选取密码的击键特征进行处理。然后建立特征模板,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特征模板进行实时更新,保证特征模板中数据为用户的最新特征,来达到提高认证的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取得较好的认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键韵律 pr—RP模型 特征模板 生物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转移前微环境体外模型的建立与双参颗粒干预机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魏华民 俞静 +2 位作者 郭秋均 刘瑞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906-910,共5页
目的:构建肺转移前微环境体外模型,观察S1pr1-stat3信号通路在模型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同时验证双参颗粒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构建小鼠Lewis肺癌细胞和原代骨髓细胞共培养模型,并用S1pr1激活剂SEW2871干预髓系... 目的:构建肺转移前微环境体外模型,观察S1pr1-stat3信号通路在模型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同时验证双参颗粒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构建小鼠Lewis肺癌细胞和原代骨髓细胞共培养模型,并用S1pr1激活剂SEW2871干预髓系细胞分化的过程,观察相关蛋白MMP9、Lox、Version及Fibronectin的表达情况,并检测模型中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细胞的分化情况及双参颗粒对模型的干预效果。结果:S1pr1可以明显促进肺转移前微环境体外模型的成熟构建,S1pr1-stat3是该模型成熟的关键信号通路,双参颗粒不仅显著降低模型中该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对微环境成熟的关键蛋白的表达也具有抑制作用,还可显著降低该信号通路相关的骨髓细胞向MDSCs细胞的分化(P<0.05),同时对转移前微环境中部分肿瘤源性细胞因子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双参颗粒通过抑制S1pr1-stat3信号通路及部分肿瘤源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肺转移前微环境模型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转移前微环境 双参颗粒 体外模型 小鼠 S1pr1-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倒虹吸渠系的P+PR控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柳树票 王长德 +1 位作者 崔玉炎 王水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0-32,共3页
渠系中串联倒虹吸后引起水流的改变 ,影响了渠系的运行状态。利用圣维南方程组的特征线法、闸门同步操作技术和P +PR(比例 +比例复位 )算法 ,建立了串联倒虹吸渠系的控制模型 ,并编程对控制过程进行适时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该模型在较... 渠系中串联倒虹吸后引起水流的改变 ,影响了渠系的运行状态。利用圣维南方程组的特征线法、闸门同步操作技术和P +PR(比例 +比例复位 )算法 ,建立了串联倒虹吸渠系的控制模型 ,并编程对控制过程进行适时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该模型在较大的流量变化条件下 ,运行稳定、响应速度快、过渡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r算法 圣维南方程 倒虹吸 渠系 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107品种不同割龄与单株产量关系初步研究——以国营阳江农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清火 李世池 +1 位作者 罗微 林钊沐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38-1742,共5页
以国营阳江农场为例,采集2010~2011年度5845个橡胶树PR107品种树位产量,涵盖40个割龄,通过空间置换时间的方法,研究PR107不同割龄与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PR107品种株产均值为3.21kg,0—10和21~30割龄的树位是阳江农场PR10... 以国营阳江农场为例,采集2010~2011年度5845个橡胶树PR107品种树位产量,涵盖40个割龄,通过空间置换时间的方法,研究PR107不同割龄与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PR107品种株产均值为3.21kg,0—10和21~30割龄的树位是阳江农场PR107品种的主要割龄分布区间。PR107品种整个生长期株产随割龄的变化总体呈“M“型趋势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高值分别位于11~12和27~29割龄区间,用分段非线性模型对0~17割龄和18~35割龄PR107单株产量与割龄关系进行拟合,R^2分别为0.90和044,均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割龄 pr107品种 单株产量 拟合模型 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细胞间液中Pr(Ⅲ)对Zn(Ⅱ)物种作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海元 王进平 +2 位作者 卢兴 牛春吉 倪嘉缵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8-394,共7页
建立了人体细胞间液多相模型,研究了人体细胞间液中Pr(Ⅲ)对Zn(Ⅱ)物种的作用。结果表明,Pr(Ⅲ)能够影响Zn(Ⅱ)的物种分布。Zn(Ⅱ)主要分布于[Zn(HSA)],[Zn(IgG)]和 [Zn(Cys)2 H]中。Pr(Ⅲ)不能与Zn(Ⅱ)竞争HSA和IgG配体;但是,Pr(Ⅲ)能... 建立了人体细胞间液多相模型,研究了人体细胞间液中Pr(Ⅲ)对Zn(Ⅱ)物种的作用。结果表明,Pr(Ⅲ)能够影响Zn(Ⅱ)的物种分布。Zn(Ⅱ)主要分布于[Zn(HSA)],[Zn(IgG)]和 [Zn(Cys)2 H]中。Pr(Ⅲ)不能与Zn(Ⅱ)竞争HSA和IgG配体;但是,Pr(Ⅲ)能够与Zn(Ⅱ)竞争磷酸盐和碳酸盐配体,这会引起Zn(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 ZN 计算机模拟 作用 物种分布 人体细胞间液 多相模型 磷酸盐配体 碳酸盐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E和Ansys的铰链梁设计系统集成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秦东晨 梁颖 喇凯英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67-71,共5页
研究了人造金刚石生产设备的六面顶压机关键零部件———铰链梁的结构分析和设计系统(CAD/CAE)集成.选择成熟通用的Pro/Engineer和Ansys分别作为设计系统和分析系统,通过IGES数据交换标准,经前置处理和后置处理,将二者集成为一个铰链梁... 研究了人造金刚石生产设备的六面顶压机关键零部件———铰链梁的结构分析和设计系统(CAD/CAE)集成.选择成熟通用的Pro/Engineer和Ansys分别作为设计系统和分析系统,通过IGES数据交换标准,经前置处理和后置处理,将二者集成为一个铰链梁的分析设计系统.对铰链梁进行特征参数化建模,建立有限元力学模型,利用Ansys分析系统得到了铰链梁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分析结果,为铰链梁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设计系统 铰链梁 pr0/E 集成研究 prO/ENGINEER 数据交换标准 结构优化设计 分析系统 关键零部件 六面顶压机 人造金刚石 参数化建模 结构分析 生产设备 IGES 后置处理 前置处理 力学模型 分析结果 分析数据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N1流感病毒树鼩模型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亮子 吴芳芳 +7 位作者 邓伟 奎秀莹 罕园园 孙晓梅 仝品芬 李娜 王喜军 代解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229,共7页
目的建立H1N1流感病毒感染树鼩模型,探讨流感病毒动力学变化和在呼吸系统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3~3.5周岁成年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B组)和模型组(M组)各12只,使用H1N1流感病毒每只600μL... 目的建立H1N1流感病毒感染树鼩模型,探讨流感病毒动力学变化和在呼吸系统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3~3.5周岁成年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B组)和模型组(M组)各12只,使用H1N1流感病毒每只600μL(1×10^(6.8)TCID50/0.1 mL)经鼻腔感染M组树鼩,在-3~10 d期间每天早晨测量肛温,同时采集咽拭子、鼻拭子和血液样本测定病毒载量。并测定2、4、7 d血液中抗流感的中和抗体。2、3、5、10 d随机处死3只树鼩,采集鼻甲、气管、咽部和肺组织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取3、5、10 d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M组的树鼩表现为被毛蓬乱、食欲不振、运动迟缓、体温升高和鼻咽分泌物增加等临床症状;感染后1 d开始可以在呼吸道中检测到病毒载量,3 d血液中出现病毒载量;病理结果显示鼻甲、咽、气管和肺组织中均有一定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树鼩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人类极为相似,所建立的流感树鼩模型对研究流感的发病机制与抗流感药物评价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H1N1 A/pr8/34病毒 树鼩 感染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MMC环流抑制的准PR控制器参数设计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庆玉 余发山 +3 位作者 何国锋 韩耀飞 樊晓虹 申慧方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6,共6页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相间电压不平衡会导致其内部产生三相环流。为了抑制环流,文章首先建立MMC环流等效模型,并在静止坐标系下设计准PR控制器参数,分析准PR控制器参数对MMC环流抑制特性的影响。为了...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相间电压不平衡会导致其内部产生三相环流。为了抑制环流,文章首先建立MMC环流等效模型,并在静止坐标系下设计准PR控制器参数,分析准PR控制器参数对MMC环流抑制特性的影响。为了验证提出的MMC环流抑制策略,搭建了PSCAD/EMTDC仿真模型,并在35 k V·A五电平MMC样机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准PR控制器能够有效地抑制MMC内部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C环流模型 pr控制器 环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堆料面预测模型的电铲三维挖掘轨迹规划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柿汪 张天赐 +3 位作者 付涛 李光 孙刚 宋学官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2-591,共10页
为实现智能化电铲在露天矿山实时节能的挖掘,提出了一种基于堆料面预测模型的能耗最优挖掘轨迹规划方法.该方法通过激光雷达获取实际堆料面点云感知外部环境,并基于点云数据,采用多项式响应面(PRS)法对堆料面形貌进行建模,实现轨迹规划... 为实现智能化电铲在露天矿山实时节能的挖掘,提出了一种基于堆料面预测模型的能耗最优挖掘轨迹规划方法.该方法通过激光雷达获取实际堆料面点云感知外部环境,并基于点云数据,采用多项式响应面(PRS)法对堆料面形貌进行建模,实现轨迹规划中动态挖掘体积计算;然后,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电铲工作装置动力学模型计算挖掘能耗,采用高次多项式对挖掘轨迹进行插值,将挖掘时间和能耗分别作为优化变量和优化目标,以挖掘过程中几何条件与电机性能等为约束,实现真实料场环境中高效的三维挖掘轨迹规划.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项式响应面法的堆料面模型精度能达到95%以上且建模时间在0.05 s内;挖掘轨迹规划可满足实时性要求,计算结果可靠且所得轨迹能有效应用于电铲自主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铲 多项式响应面(prS)法 堆料面预测模型 能耗最优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烃类液相混合物比定容热容的实验与模型研究
19
作者 高亚慧 夏淑倩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838-4849,F0004,共13页
近年来,二氧化碳(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CO_(2)-EOR)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充分了解CO_(2)-烃类混合物的热容性质是该项目能够成功实施的基础,但是目前对此性质的研究非常有限。基于绝热量热法,搭建了一个绝热量热计,测量了温度为317.... 近年来,二氧化碳(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CO_(2)-EOR)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充分了解CO_(2)-烃类混合物的热容性质是该项目能够成功实施的基础,但是目前对此性质的研究非常有限。基于绝热量热法,搭建了一个绝热量热计,测量了温度为317.15~353.15 K,压力高达29.49 MPa时,CO_(2)-碳氢化合物(正己烷、正辛烷、十一烷、环己烷、乙苯)二元液相混合物的比定容热容(C_(v))数据,共获得335个数据点。此外,采用预测模型(结合热力学关系的PR状态方程)和经验模型计算C_(v),计算平均绝对相对偏差(AARD)分别为0.81%~3.66%和小于2.56%。经验模型的形式简单,但PR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实验测得的C_(v)数据以及建立的两种计算模型对CO_(2)-EOR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 二元混合物 比定容热容 pr模型 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中吸附参数确定的新方法——以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群 周天琪 +3 位作者 王红岩 金亦秋 周尚文 端祥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4,共8页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过程中,等温吸附参数的确定主要采用实验温度条件下的干燥样品数据,并存在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等温吸附参数回归效果差的问题。为此,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例,从Langmuir吸附模型和H...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过程中,等温吸附参数的确定主要采用实验温度条件下的干燥样品数据,并存在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等温吸附参数回归效果差的问题。为此,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例,从Langmuir吸附模型和Henry吸附模型中关键参数的物理意义出发,分析了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过程中等温吸附参数确定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大量等温吸附实测数据,分析影响页岩气吸附参数的TOC、温度和含水饱和度等因素,建立了TOC、温度和含水饱和度对页岩等温吸附参数的影响模型,提出了从实验条件到储层原始条件下页岩气吸附参数计算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过程中存在等温吸附参数与TOC关系拟合规律差且互有矛盾、范特霍夫方程难以有效转换、含水饱和度(S_(w))在资源/储量计算中不易直接应用等问题。②将Langmuir吸附模型和Henry吸附模型结合,建立页岩对甲烷的吸附能力新参数Henry常数a,有效地解决了Langmuir压力(pL)与TOC直接拟合效果不佳的问题。③当S_(w)<40%时,Langmuir体积(V_(L))与S_(w)呈线性负相关;当S_(w)<20%时a值相对恒定;通过建立压力超过30 MPa时归一化绝对吸附量与S_(w)(小于50%)关系,可有效地解决S_(w)对等温吸附量计算结果的影响。(4)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地应力大小影响页岩的吸附能力,相同TOC页岩的储层地应力越大,V_(L)越小,a值越低;在高压条件下(大于30 MPa),S_(w)对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具有相似趋势,水分子对页岩孔隙表面吸附位的影响恒定。结论认为,提出的不同TOC、不同温度和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页岩等温吸附参数确定的新方法,可以为页岩气资源/储量的精准计算提供技术支撑,将有助于页岩气产业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LANGMUIR模型 henry模型 等温吸附 含水饱和度 资源/储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