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R—Henry改进模型的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及其相平衡特征分析
1
作者 杨宇 王建猛 +3 位作者 张骞 刘建国 刘荣和 江良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3,共10页
准确表征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规律,对于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水溶气量和凝析水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常用的PR状态方程与Henry定律等理论对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研究还存在不适用的问题。为进一步考虑酸性气体... 准确表征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规律,对于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水溶气量和凝析水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常用的PR状态方程与Henry定律等理论对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研究还存在不适用的问题。为进一步考虑酸性气体和地层水矿化度对体系相平衡的影响,改进并提高对天然气溶解度和饱和含水量的计算精度,在PR状态方程与Henry定律相结合建立的PR—Henry模型基础上,考虑了溶解盐对体系相平衡的影响,采用定标粒子理论(SPT)修正了Henry常数,建立了改进的PR—Henry模型,最后分析了天然气组成、压力、温度和盐水含盐量对天然气溶解量和饱和含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5.3%和4.55%,表明该模型能够应用于不同温度、压力和组成的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计算;(2)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量受天然气组成、温度、压力和地层水含盐量的影响;(3)天然气饱和含水量受温度和压力影响十分明显。结论认为,改进的PR—Henry模型为天然气开采过程评价和CO_(2)埋存溶解量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评估天然气可采储量及开发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天然气 相平衡计算 pr—henry模型 定标粒子理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进的PR模型预测原油包水型乳状液表观粘度 被引量:3
2
作者 宫敬 窦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4-118,共5页
目前绝大多数的油包水型乳状液粘度预测模型都把乳状液视为牛顿流体,而原油包水型乳状液特别是稠油包水型乳状液在中、高含水率时却经常表现出很强的非牛顿性。根据油包水乳状液表现出非牛顿性的机理,考虑了乳状液的非牛顿性与含水率的... 目前绝大多数的油包水型乳状液粘度预测模型都把乳状液视为牛顿流体,而原油包水型乳状液特别是稠油包水型乳状液在中、高含水率时却经常表现出很强的非牛顿性。根据油包水乳状液表现出非牛顿性的机理,考虑了乳状液的非牛顿性与含水率的关系,提出了改进的PR模型,用于预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表观粘度。此方法只需知道纯油的粘温关系、一组高含水率下的剪切率与表观粘度的关系及一个低含水率下的表观粘度值,即可预测各种温度、含水率和剪切率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表观粘度(相对粘度)。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PR模型的预测结果更符合实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乳状液 表观粘度 pr模型 剪切率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PR模型的油气回收过程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肖荣鸽 方维军 +1 位作者 周加明 王永红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26,共2页
在油气回收过程中,常用的热力学模型是PR(Peng—Robinson)模型,基础参数为吸收塔气相进料组成。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排放气中限定限值有两类,一类是非甲烷烃类含量小于25 g/m3;另一类是油气回收系统回收效率大于95%。根据PR... 在油气回收过程中,常用的热力学模型是PR(Peng—Robinson)模型,基础参数为吸收塔气相进料组成。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排放气中限定限值有两类,一类是非甲烷烃类含量小于25 g/m3;另一类是油气回收系统回收效率大于95%。根据PR热力学模型和修正热力学模型,利用有机溶剂吸收法原理进行油气回收工艺流程模拟。根据现场数据,对油气回收工艺流程进行了操作参数设置,并对工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针对吸收后尾气排放浓度和装置处理效率两个控制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考察,发现采用修正后的热力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与实际工艺过程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pr模型 相平衡 尾气排放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伪势格子Boltzmann模型修正PR状态方程
4
作者 曾建邦 蒋方明 +1 位作者 胡安杰 李隆键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探讨势函数对伪势格子Boltzmann模型基于PR状态方程计算饱和水气液两相密度的影响,发现选取合适的势函数形式虽可使模拟结果与Maxwell理论解吻合良好,但其与实验值的差距却较大,需修正PR方程。基于伪势模型分析文献中的PR型状态方程发现... 探讨势函数对伪势格子Boltzmann模型基于PR状态方程计算饱和水气液两相密度的影响,发现选取合适的势函数形式虽可使模拟结果与Maxwell理论解吻合良好,但其与实验值的差距却较大,需修正PR方程。基于伪势模型分析文献中的PR型状态方程发现,单独修正引力或斥力项,均无法同时兼顾计算精度和模型适用的温度范围。为此,本文基于该模型同时对PR方程的引、斥力项系数进行修正,得到了一个新的能够准确地描述饱和水气液两相性质的状态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势格子Boltzmann模型 pr状态方程 势函数 Maxwell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模型的教育数据矩阵加权正负模式研究
5
作者 余如 冯平 黄名选 《信息技术》 2014年第6期9-13,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PR(Probability Ratio,简称PR)模型的教育信息化数据矩阵加权正负关联模式挖掘算法。算法从教育信息化数据中挖掘矩阵加权频繁项集和负项集,采用PR模型作为正负关联模式评价标准,对频繁项集和负项集挖掘教育数据矩阵加...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PR(Probability Ratio,简称PR)模型的教育信息化数据矩阵加权正负关联模式挖掘算法。算法从教育信息化数据中挖掘矩阵加权频繁项集和负项集,采用PR模型作为正负关联模式评价标准,对频繁项集和负项集挖掘教育数据矩阵加权正负关联模式,发现有趣的教育信息矩阵加权正负关联模式。通过模式分析,发现教育领域信息化数据中潜在的、有用的教育信息、教学规律和教育发展趋势。以真实的教育信息化数据作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更有效、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关联模式 pr模型 矩阵加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CO_2-原油体系的改进型黏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9
6
作者 廉黎明 秦积舜 +3 位作者 杨思玉 杨永智 李实 陈兴隆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1-596,共6页
针对LBC(Lohrenz-Bray-Clark)、CS(Pedersen)及PR(Peng-Robinson)黏度预测模型不能同时兼顾精度、理论性以及计算简便性的问题,考虑温度、压力和组分相互作用等影响因素,对基于PR状态方程的黏度预测模型进行了改进,形成了适用于高温高... 针对LBC(Lohrenz-Bray-Clark)、CS(Pedersen)及PR(Peng-Robinson)黏度预测模型不能同时兼顾精度、理论性以及计算简便性的问题,考虑温度、压力和组分相互作用等影响因素,对基于PR状态方程的黏度预测模型进行了改进,形成了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CO2-原油体系的新黏度预测模型。将模型中的无因次量由常量改进为与体系温度相关联的函数形式,提高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引入二元相互作用因子和CO2有效摩尔分数,修正了用于混合体系计算时的黏度混合法则。以油田现场油样实测气相和液相组分数据为基础,在油藏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对模型改进前后计算黏度的精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黏度预测模型不仅计算简便,而且精度显著提高,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原油体系 黏度预测模型 pr状态方程 黏度混合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倒虹吸渠系的P+PR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柳树票 王长德 +1 位作者 崔玉炎 王水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0-32,共3页
渠系中串联倒虹吸后引起水流的改变 ,影响了渠系的运行状态。利用圣维南方程组的特征线法、闸门同步操作技术和P +PR(比例 +比例复位 )算法 ,建立了串联倒虹吸渠系的控制模型 ,并编程对控制过程进行适时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该模型在较... 渠系中串联倒虹吸后引起水流的改变 ,影响了渠系的运行状态。利用圣维南方程组的特征线法、闸门同步操作技术和P +PR(比例 +比例复位 )算法 ,建立了串联倒虹吸渠系的控制模型 ,并编程对控制过程进行适时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该模型在较大的流量变化条件下 ,运行稳定、响应速度快、过渡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r算法 圣维南方程 倒虹吸 渠系 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中声速计算模型的开发和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爽 郭绪强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7年第3期73-76,81,共5页
针对目前声速模型存在参数难以确定,不能同时适用于气液两种相态等问题,通过分析压力、声速及温度三者的关系,基于PR状态方程开发了声速的新计算模型。在温度为273~364K,压力为0.1~96.5MPa的范围内,利用该模型对水介质中总共12... 针对目前声速模型存在参数难以确定,不能同时适用于气液两种相态等问题,通过分析压力、声速及温度三者的关系,基于PR状态方程开发了声速的新计算模型。在温度为273~364K,压力为0.1~96.5MPa的范围内,利用该模型对水介质中总共124个声速数据点计算的总平均误差为0.61%;乙醇介质中总共48个声速数据点计算的总平均误差为0.53%;对水和乙醇混合物中总共79个声速数据点计算的总平均误差为3.16%。通过和wilson声速模型的预测误差对比,得出PR声速模型预测精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声速 声速计算模型 pr状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E和Ansys的铰链梁设计系统集成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秦东晨 梁颖 喇凯英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67-71,共5页
研究了人造金刚石生产设备的六面顶压机关键零部件———铰链梁的结构分析和设计系统(CAD/CAE)集成.选择成熟通用的Pro/Engineer和Ansys分别作为设计系统和分析系统,通过IGES数据交换标准,经前置处理和后置处理,将二者集成为一个铰链梁... 研究了人造金刚石生产设备的六面顶压机关键零部件———铰链梁的结构分析和设计系统(CAD/CAE)集成.选择成熟通用的Pro/Engineer和Ansys分别作为设计系统和分析系统,通过IGES数据交换标准,经前置处理和后置处理,将二者集成为一个铰链梁的分析设计系统.对铰链梁进行特征参数化建模,建立有限元力学模型,利用Ansys分析系统得到了铰链梁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分析结果,为铰链梁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设计系统 铰链梁 pr0/E 集成研究 prO/ENGINEER 数据交换标准 结构优化设计 分析系统 关键零部件 六面顶压机 人造金刚石 参数化建模 结构分析 生产设备 IGES 后置处理 前置处理 力学模型 分析结果 分析数据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元模型的被动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性能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孔亚盟 冯德军 +1 位作者 杨勇 汪连栋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4-69,共6页
针对被动雷达导引头抗干扰评估指标多、难以综合评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物元模型的被动雷达导引头抗干扰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以物元模型的可拓集合和关联函数理论为基础,确定了抗干扰性能的等级范围,将待评的抗干扰性能指标代入各等级... 针对被动雷达导引头抗干扰评估指标多、难以综合评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物元模型的被动雷达导引头抗干扰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以物元模型的可拓集合和关联函数理论为基础,确定了抗干扰性能的等级范围,将待评的抗干扰性能指标代入各等级的集合进行关联度的计算,按照关联度的大小确定相应的抗干扰性能等级。结合多种被动雷达导引头的指标参数,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被动雷达导引头的抗干扰性能综合评估。该方法的提出对于其他体制导引头抗干扰性能综合评估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元模型 被动雷达导引头(prS) 抗干扰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MMC环流抑制的准PR控制器参数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庆玉 余发山 +3 位作者 何国锋 韩耀飞 樊晓虹 申慧方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6,共6页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相间电压不平衡会导致其内部产生三相环流。为了抑制环流,文章首先建立MMC环流等效模型,并在静止坐标系下设计准PR控制器参数,分析准PR控制器参数对MMC环流抑制特性的影响。为了...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相间电压不平衡会导致其内部产生三相环流。为了抑制环流,文章首先建立MMC环流等效模型,并在静止坐标系下设计准PR控制器参数,分析准PR控制器参数对MMC环流抑制特性的影响。为了验证提出的MMC环流抑制策略,搭建了PSCAD/EMTDC仿真模型,并在35 k V·A五电平MMC样机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准PR控制器能够有效地抑制MMC内部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C环流模型 pr控制器 环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堆料面预测模型的电铲三维挖掘轨迹规划
12
作者 黎柿汪 张天赐 +3 位作者 付涛 李光 孙刚 宋学官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2-591,共10页
为实现智能化电铲在露天矿山实时节能的挖掘,提出了一种基于堆料面预测模型的能耗最优挖掘轨迹规划方法.该方法通过激光雷达获取实际堆料面点云感知外部环境,并基于点云数据,采用多项式响应面(PRS)法对堆料面形貌进行建模,实现轨迹规划... 为实现智能化电铲在露天矿山实时节能的挖掘,提出了一种基于堆料面预测模型的能耗最优挖掘轨迹规划方法.该方法通过激光雷达获取实际堆料面点云感知外部环境,并基于点云数据,采用多项式响应面(PRS)法对堆料面形貌进行建模,实现轨迹规划中动态挖掘体积计算;然后,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电铲工作装置动力学模型计算挖掘能耗,采用高次多项式对挖掘轨迹进行插值,将挖掘时间和能耗分别作为优化变量和优化目标,以挖掘过程中几何条件与电机性能等为约束,实现真实料场环境中高效的三维挖掘轨迹规划.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项式响应面法的堆料面模型精度能达到95%以上且建模时间在0.05 s内;挖掘轨迹规划可满足实时性要求,计算结果可靠且所得轨迹能有效应用于电铲自主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铲 多项式响应面(prS)法 堆料面预测模型 能耗最优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状态方程和黏度模型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昊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10期19-27,33,共10页
油藏工程专业常用的状态方程有Soave-Redlich-Kwong(SRK)和Peng-Robinson(PR),常用的黏度模型有Lorentz-Bray-Clark(LBC)和Pedersen。不同的模型对于不同区域的原油其适应性存在差别。文章分析了状态方程和黏度模型对某非洲原油和国内... 油藏工程专业常用的状态方程有Soave-Redlich-Kwong(SRK)和Peng-Robinson(PR),常用的黏度模型有Lorentz-Bray-Clark(LBC)和Pedersen。不同的模型对于不同区域的原油其适应性存在差别。文章分析了状态方程和黏度模型对某非洲原油和国内渤海原油的拟合效果,发现该非洲原油拟合效果较好,PR3和SRK3状态方程均能很好的拟合实验数据,Pedersen黏度模型的预测及拟合精度高于LBC。而渤海稀油和稠油的气油比用状态方程均不能得到很好的拟合结果,LBC黏度模型拟合精度高于Pedersen。LBC黏度模型更适合于曲线形态变化较缓、较圆滑的黏度数据,难以捕捉黏度随压力降低的突变。Pedersen黏度模型能够模拟黏度随压力降低的突变,而对于曲线圆滑的数据拟合精度相对较低。这些认识有助于提高渤海原油的PVT拟合精度,提升对原油流体物性的理解,同时可以指导提高PVT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原油 状态方程 SRK pr 黏度模型 LBC Pedersen PVT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中吸附参数确定的新方法——以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群 周天琪 +3 位作者 王红岩 金亦秋 周尚文 端祥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4,共8页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过程中,等温吸附参数的确定主要采用实验温度条件下的干燥样品数据,并存在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等温吸附参数回归效果差的问题。为此,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例,从Langmuir吸附模型和H...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过程中,等温吸附参数的确定主要采用实验温度条件下的干燥样品数据,并存在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等温吸附参数回归效果差的问题。为此,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例,从Langmuir吸附模型和Henry吸附模型中关键参数的物理意义出发,分析了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过程中等温吸附参数确定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大量等温吸附实测数据,分析影响页岩气吸附参数的TOC、温度和含水饱和度等因素,建立了TOC、温度和含水饱和度对页岩等温吸附参数的影响模型,提出了从实验条件到储层原始条件下页岩气吸附参数计算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过程中存在等温吸附参数与TOC关系拟合规律差且互有矛盾、范特霍夫方程难以有效转换、含水饱和度(S_(w))在资源/储量计算中不易直接应用等问题。②将Langmuir吸附模型和Henry吸附模型结合,建立页岩对甲烷的吸附能力新参数Henry常数a,有效地解决了Langmuir压力(pL)与TOC直接拟合效果不佳的问题。③当S_(w)<40%时,Langmuir体积(V_(L))与S_(w)呈线性负相关;当S_(w)<20%时a值相对恒定;通过建立压力超过30 MPa时归一化绝对吸附量与S_(w)(小于50%)关系,可有效地解决S_(w)对等温吸附量计算结果的影响。(4)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地应力大小影响页岩的吸附能力,相同TOC页岩的储层地应力越大,V_(L)越小,a值越低;在高压条件下(大于30 MPa),S_(w)对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具有相似趋势,水分子对页岩孔隙表面吸附位的影响恒定。结论认为,提出的不同TOC、不同温度和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页岩等温吸附参数确定的新方法,可以为页岩气资源/储量的精准计算提供技术支撑,将有助于页岩气产业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LANGMUIR模型 henry模型 等温吸附 含水饱和度 资源/储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气藏气体粘度预测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学锋 林永茂 +2 位作者 黄时祯 王颖 张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2-45,共4页
根据酸性气体粘度的预测方法,对比了基于PR状态方程的粘度模型、经验公式和图版法在预测酸性气体粘度时的准确性。同时,利用酸性气体对基于PR状态方程的粘度模型进行有效性校验。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基于PR状态方程的粘度预测模型误差较大... 根据酸性气体粘度的预测方法,对比了基于PR状态方程的粘度模型、经验公式和图版法在预测酸性气体粘度时的准确性。同时,利用酸性气体对基于PR状态方程的粘度模型进行有效性校验。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基于PR状态方程的粘度预测模型误差较大,而LBC经验关系能较准确地确定酸性气体的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状态方程 粘度模型 酸性气体粘度 预测方法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藏流体-CO_2体系粘度的实验测定与计算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绪强 阎炜 +2 位作者 荣淑霞 韩广河 陈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8,共3页
应用RUSKA落球式高压粘度测试装置 ,测定了某油藏原油在油藏温度下粘度随压力的变化 ,着重研究了CO2 注入量对该油样的减粘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注CO2 对该油样的减粘效果明显 ,当注入的CO2 与原始油样的摩尔比为 0 33时 ,粘度为原始... 应用RUSKA落球式高压粘度测试装置 ,测定了某油藏原油在油藏温度下粘度随压力的变化 ,着重研究了CO2 注入量对该油样的减粘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注CO2 对该油样的减粘效果明显 ,当注入的CO2 与原始油样的摩尔比为 0 33时 ,粘度为原始油样的 6 0 9%。但CO2 注入量继续增加油样粘度下降的幅度变缓 ,当CO2 注入量与原始油样的摩尔比为 2 0 0时 ,油样粘度为原始油样的 40 9%。用PR粘度模型对含CO2 明确组分体系和注CO2 油气藏流体体系的粘度进行了预测计算 ,对CO2 nC10 H2 2 二元体系 ,PR粘度模型的总均误差为 7 2 % ,对注CO2 油气藏体系 ,PR粘度模型的总均误差为 12 5 9%。结果表明 ,PR粘度模型可用于预测注CO2 油藏体系的粘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流体 粘度 测定 pr粘度模型 三次采油 原油 摩尔比 减粘效果 注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盐水体系相平衡计算 被引量:5
17
作者 涂多运 邓道明 +2 位作者 董勇 张强 宫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5-129,共5页
准确模拟天然气—水系统的相平衡对于消除油气安全输送隐患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气—水二元体系相平衡的研究成果,给出了3种简单实用的多元气—水体系相平衡求解方法:VPT状态方程法——采用状态方程计算气液相组分逸度;PR状态方程... 准确模拟天然气—水系统的相平衡对于消除油气安全输送隐患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气—水二元体系相平衡的研究成果,给出了3种简单实用的多元气—水体系相平衡求解方法:VPT状态方程法——采用状态方程计算气液相组分逸度;PR状态方程法——采用由实验数据回归拟合得到两套二元交互系数和新型Alpha函数,再分别计算气、液相组分逸度;PR-Henry法——采用状态方程、活度模型和Henry定律计算气液相组分逸度。此外,对于多元气—盐水体系的相平衡,采用Pizter模型计算了溶解盐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气相含水量和气体在水/盐水中的溶解度,且计算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要求,但其中以VPT状态方程法的精度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体系 天然气-盐水体系 相平衡 状态方程 含水量 溶解度henry定律Pizter模型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油加氢裂化装置反应流出物分离系统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光黎 王英策 +1 位作者 曾茜 马书涛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0年第10期1-4,共4页
用PROⅡ软件对渣油加氢裂化装置反应流出物分离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中温高压分离器操作温度由220℃逐渐升高至340℃,中温高压气流量增加了74.56%,中温高压油流量下降了52.24%,高压空冷器热负荷增加了153.56%,中温高压气中... 用PROⅡ软件对渣油加氢裂化装置反应流出物分离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中温高压分离器操作温度由220℃逐渐升高至340℃,中温高压气流量增加了74.56%,中温高压油流量下降了52.24%,高压空冷器热负荷增加了153.56%,中温高压气中未转化油组分流量由0.01 kg/h增加至10.22 kg/h。随着中温低压分离器进料量从0逐渐增加至120 t/h,高温低压分离器操作温度自386.6℃增加至434.6℃,冷低分油流量逐渐降低,温低分油流量逐渐增加,热低分油流量逐渐降低。随着中温低压分离器进料量的增加,常压分馏塔第2至14块理论塔板所需最小塔径无明显变化,第15至27块理论塔板所需最小塔径总体上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加氢裂化 二级降温分离流程 中温高压分离器 中温低压分离器 prO Ⅱ软件 p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击键韵律的口令鉴别增强系统研究
19
作者 孙逢林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9,共5页
击键韵律是以人的行为特征为基础的身份认证技术。文章对PR-RP算法模型进行分析,参照PR-RP模型中四个关键的数据集,重新构建P-P时延数据集和R-R时延数据集。然后,在电话收音机业务平台的基础上,通过UML对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绘制分析类的... 击键韵律是以人的行为特征为基础的身份认证技术。文章对PR-RP算法模型进行分析,参照PR-RP模型中四个关键的数据集,重新构建P-P时延数据集和R-R时延数据集。然后,在电话收音机业务平台的基础上,通过UML对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绘制分析类的行为顺序图。最后,基于重构的PR-RP模型设计较为灵活的口令鉴别增强系统。该系统充分考虑功能和安全方面的要求,可以无缝嵌入到实际商用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键韵律 pr—RP模型 登录 用户身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竞争效应研究
20
作者 戴红雨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107-112,共6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起,外资保险公司深度参与了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研究外资保险的进入对于中国保险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中国保险业2006年至201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保险业的竞争程度以及外...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起,外资保险公司深度参与了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研究外资保险的进入对于中国保险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中国保险业2006年至201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保险业的竞争程度以及外资保险的竞争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保险市场长期处于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状态。进一步地,文章检验了外资保险进入程度对于保险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占比与行业竞争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竞争 pr模型 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