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给/吸电子基团取代对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光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黄宗浩 段雪梅 +4 位作者 阚玉和 康博南 苏忠民 唐前林 杜国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40-2343,共4页
用量子化学的 AM1和 EHMACC/CO方法计算 PPV,MEH-PPV和 CN-PPV的电子和能带结构 ,讨论了烷氧基 (— OR)和氰基 (— CN)侧基取代对 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光电特性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给电子基团 (—OR)取代使聚合物的 HOCO(最高占据晶... 用量子化学的 AM1和 EHMACC/CO方法计算 PPV,MEH-PPV和 CN-PPV的电子和能带结构 ,讨论了烷氧基 (— OR)和氰基 (— CN)侧基取代对 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光电特性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给电子基团 (—OR)取代使聚合物的 HOCO(最高占据晶体轨道 )能级升高 ,电离势减小 ,而吸电子基团 (— CN)取代使 LUCO(最低未占据晶体轨道 )能级降低 ,电子亲和势增大 ,两者都使聚合物能隙降低 ,同时使聚合物的导电类型由 PPV的 p型转变成 CN-PPV的 n和 p兼容型 .该结果解释了 MEH-PPV和 CN-PPV光谱的红移及 CN-PPV高的电致发光效率 ,为设计新型高效的 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 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 子取代基 能带结构 量子化学 聚对苯乙炔 分子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V 类电致发光聚合物的合成及分子设计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凌味未 唐先忠 +1 位作者 李元勋 聂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6-40,共5页
PPV 类电致发光聚合物以其优良的光电性能在微电子及显示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 PPV 类聚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并对此类材料进行了分子结构设计,同时简要地介绍了相关器件的性能。
关键词 ppv 致发光 合成 应用 分子结构设计 发光聚合物 合成方法 设计研究 材料科学研究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激发下的聚合物PPV单层薄膜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
3
作者 张凤玲 杨志敏 +3 位作者 徐征 黄宗浩 徐长远 王永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5-97,共3页
交流电激发下的聚合物PPV单层薄膜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张凤玲a,b)杨志敏a)徐征a)黄宗浩c)徐长远a)王永生a)徐叙王容a,b)a)(北方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44)b)(天津理工学院材料物理研究... 交流电激发下的聚合物PPV单层薄膜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张凤玲a,b)杨志敏a)徐征a)黄宗浩c)徐长远a)王永生a)徐叙王容a,b)a)(北方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44)b)(天津理工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天津300191)c)(东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致发光器件 交流驱动 薄膜 p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共轭聚合物PPV衍生物中烷氧基团对发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征 章婷 +2 位作者 陈晓红 刘育新 沈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研究了 3种非共轭PPV聚合物以及 3种共轭PPV衍生物的吸收谱和发光光谱的特性。非共轭PPV聚合物上的侧链烷氧基团有着很强的供电子能力 ,对调节非共轭聚合物能带带隙有重要的影响 ,且离主链较近的碳原子对能带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当... 研究了 3种非共轭PPV聚合物以及 3种共轭PPV衍生物的吸收谱和发光光谱的特性。非共轭PPV聚合物上的侧链烷氧基团有着很强的供电子能力 ,对调节非共轭聚合物能带带隙有重要的影响 ,且离主链较近的碳原子对能带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当侧链上的碳原子数量很大 ,从 7个小时一直变化到 1 0小时 ,共轭PPV衍生物的吸收光谱和发光光谱变化较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轭ppv聚合物 共轭ppv衍生物 烷氧基团 能带结构 致发光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ZnO为电子传输层PPV的发光 被引量:5
5
作者 滕枫 杨晓晖 +2 位作者 徐征 侯延冰 黄宗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8-350,共3页
以Ⅱ-Ⅵ族无机半导体ZnO为电子传输层,PPV为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得到的电致发光器件比单层PPV器件的发光亮度和效率都高.器件结构为ITO/PPV/ZnO/Al的电致发光光谱同单层PPV器件的光谱基本相同,但是启亮... 以Ⅱ-Ⅵ族无机半导体ZnO为电子传输层,PPV为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得到的电致发光器件比单层PPV器件的发光亮度和效率都高.器件结构为ITO/PPV/ZnO/Al的电致发光光谱同单层PPV器件的光谱基本相同,但是启亮电压明显比单层器件低,最大亮度大约比单层器件高6倍左右,同时工作电流也比单层器件小.通过PPV层自吸收现象可判断出发光区域在PPV/ZnO界面处.电流-电压曲线表明,这种器件具有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特性,即J∝Vn,这里n大约为2,这器件的电流主要受到空穴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致发光 聚合物 ppv 氧化锌 子传输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V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动力学的研究
6
作者 曲崇 徐征 +3 位作者 陈晓红 邓朝勇 于文革 杨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3-185,共3页
制备了三种结构的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以PPV作为发光层 ,SiO2 作加速层 ,证明了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的存在 ,对其发光动力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传导 平板显示 薄膜致发光器件 ppv 固态阴极射线发光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V-PDMeOPV共聚物发光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黄宗浩 佟拉嘎 +9 位作者 王秀军 白永平 仇永清 刘则 刘扬 宋俊峰 陈立春 王向军 杜国同 王荣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020-2022,共3页
具有优良电致发光性能的有机聚合物材料的研制及其发光性能和应用的研究是90年代新兴的高科技领域.聚对苯乙炔[Poly(p-phenylenevinylene),缩写为PPV,又称聚苯撑乙烯]是这一领域最先研制出来的具有... 具有优良电致发光性能的有机聚合物材料的研制及其发光性能和应用的研究是90年代新兴的高科技领域.聚对苯乙炔[Poly(p-phenylenevinylene),缩写为PPV,又称聚苯撑乙烯]是这一领域最先研制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材料[1,2].为改变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共聚物 ppv 致发光材料 PDMeO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的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承美 陈继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27,共4页
利用强碱诱导的去卤缩合聚合法,合成了不对称烷氧基取代的聚(2-甲氧基-5-十二烷氧基-1,4-对苯乙炔)(PMDPV).其溶解性和成膜性能优于对称取代的聚(2,5-双十二烷氧基-1,4-对苯乙炔).以PMDPV为发光... 利用强碱诱导的去卤缩合聚合法,合成了不对称烷氧基取代的聚(2-甲氧基-5-十二烷氧基-1,4-对苯乙炔)(PMDPV).其溶解性和成膜性能优于对称取代的聚(2,5-双十二烷氧基-1,4-对苯乙炔).以PMDPV为发光层质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其发光峰值波长为605nm.并用IR、UV-Vis、TGA、1HNMR、GPC等对所合成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DPV ppv衍生物 致发光 聚合物 去卤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BDMS-PPV/ITO界面结构ADXPS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宋伟杰 朱永法 +3 位作者 曹立礼 李展平 王道元 黄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36-838,共3页
We analyzed the structure of buried interface of BBDMS PPV/ITO system using a high resolution ADXPS technique. A transitional layer structure, whose chemical composition, state and valence band changed gradually from ... We analyzed the structure of buried interface of BBDMS PPV/ITO system using a high resolution ADXPS technique. A transitional layer structure, whose chemical composition, state and valence band changed gradually from BBDMS PPV surface of film to substrate ITO, was observed. It was found that O 2- ion from ITO diffused into polymer film, interacted with back bone carbon and formed the carbonyl bonding which could possibly constructed the channel of the carrier on the heterointerface. Indium of ITO also diffused into BBDMS PPV layer and In(OH) 3 was formed during diffusion. The diffusion and reaction between PPV/ITO interface ma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PLED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v/ITO界面 界面结构 界面分析 ADXPS 聚合物致发光器件 ITO膜 阳极 BBDMS-p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