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A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宇琴 张惠 +3 位作者 王丹 刘静 余成秀 袁国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8,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痛风(AG)患者、间歇期痛风(IG)患者、健康人群(H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RNA的表达差异,探讨差异表达的mRNA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0例AG患者、10例IG患者、1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RNA-seq及生物信...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痛风(AG)患者、间歇期痛风(IG)患者、健康人群(H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RNA的表达差异,探讨差异表达的mRNA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0例AG患者、10例IG患者、1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RNA-seq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不同组别PBMCs中mRNA的表达差异,探讨与痛风发作相关的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利用GO和KEGG数据库研究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基因与信号通路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KEGG富集的PPAR信号通路中的相关基因(CYP27A1、ACSL1、CD36、PPARG、ANGPTL4、PLIN2)在70例痛风患者(其中AG组35例,IG组35例)、35例健康体检者的PBMCs中进行验证。结果:与HC组相比,AG组有222个显著差异基因,其中193个基因上调,29个基因下调。GO分析得出:与HC组相比,AG组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对炎症、创伤、应激反应等多细胞生物过程的调节和免疫反应调节过程中。而KEGG分析显示:与HC组相比,AG组上调的基因富集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PPAR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破骨细胞分化”“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胆固醇代谢”。PPAR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PCR验证结果显示:AG组ACSL1、CD36、PPARG、PLIN2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G组CYP27A1、ANGPTL4的表达水平与H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AG的发病过程,其中ACSL1、CD36、PPARG、PLIN2可能作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潜在的治疗靶点;CYP27A1、ANGPTL4可能与AG的发病过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基因 信使RNA ppa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对淮南猪皮下脂肪PPA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璟 白献晓 +8 位作者 张家庆 高彬文 陈俊峰 高原 任巧玲 马强 郭红霞 梁永红 邢宝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7,共6页
为了研究PPAR信号通路在猪去势诱导的脂肪沉积中的作用,采集去势和非去势淮南猪(共6头,每组各3头)的皮下脂肪组织,提取总RNA后构建文库,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PPAR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表达差异基因的筛选阈值为P<0.05且|log2差异倍... 为了研究PPAR信号通路在猪去势诱导的脂肪沉积中的作用,采集去势和非去势淮南猪(共6头,每组各3头)的皮下脂肪组织,提取总RNA后构建文库,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PPAR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表达差异基因的筛选阈值为P<0.05且|log2差异倍数|>1。基于mRNA的差异分析以及KEGG富集分析发现,PPAR信号通路中17个基因表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14个基因表达量上调、3个基因表达量下调。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7)、甘油水孔蛋白基因(AQP7)、视黄素X受体γ基因(RXRγ)等基因上调,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基因(PCK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基因(PPARGC1α)、胆固醇7α-羟化酶1基因(CYP7A1)参与分解代谢的基因显著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猪 差异表达基因 高通量测序 ppar信号通路 脂肪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PAR信号通路的HIV/AIDS肺脾气虚证脂代谢的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淼 潘万旗 +4 位作者 许前磊 刘飒 王娟 张海燕 马素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2-54,共3页
脂代谢是三大物质代谢之一,脂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已从心脑血管病、异常脂血症扩展至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肿瘤等。近年来发现脂代谢异常也常见于艾滋病... 脂代谢是三大物质代谢之一,脂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已从心脑血管病、异常脂血症扩展至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肿瘤等。近年来发现脂代谢异常也常见于艾滋病患者,一方面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另一方面是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方法(HAART)治疗引起的。在前期课题组通过转录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对HIV/AIDS肺脾气虚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差异表达基因、蛋白、代谢物,对差异表达基因、蛋白、代谢物进行了文献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与体内脂质代谢有关,与PPAR信号通路有关。初步探讨了HIV/AIDS肺脾气虚证脂代谢的作用机制,为艾滋病脂质异常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脾气虚证 脂代谢 ppa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剪切力下调PPAR信号通路参与BALB/c小鼠局部血管早期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友明 杨笛 +5 位作者 吴恒芳 卞智萍 徐晋妉 顾春荣 陈相健 王连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7-614,共8页
目的 :研究局部血流低剪切力对BALB/c小鼠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左侧颈总动脉套管植入术造成局部血流剪切力变化。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普通饮食)、模型1组(n=10,套管... 目的 :研究局部血流低剪切力对BALB/c小鼠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左侧颈总动脉套管植入术造成局部血流剪切力变化。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普通饮食)、模型1组(n=10,套管植入术+普通饮食)、模型2组(n=10,套管植入术+高脂饮食)。术后喂养8周,监测小鼠体重,颈总动脉超声测量术后3 d和术后8周左、右颈总动脉血流峰值、血管舒张末内径及剪切力变化,检测血脂水平,HE染色观察颈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测量血管中膜厚度,透射电镜观测颈总动脉内皮细胞、内皮下超微结构。芯片比较小鼠低剪切力区与自身正常剪切力区血管段基因表达谱变化,GO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与细胞迁移及增殖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变化并行实时定量PCR(quantificational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验证。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1组小鼠术后8周体重及血脂均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2组小鼠术后8周体重增加明显,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升高(P<0.05)。模型1、2组左侧颈总动脉套管近心端呈低剪切力变化,HE染色可见内皮细胞不同程度损伤,血管中膜增厚,无脂纹和斑块形成;电镜下可见有不同程度的内皮细胞空泡化形成,内皮下未见脂质空泡和脂滴堆积。合并高脂喂养加强了低剪切力导致的血管病变。芯片检测提示与自身正常剪切力血管段相比,低剪切力血管段标本呈现mi R-27a上调(>2倍),PPAR信号通路下调,MAPK、TGF-β、PI3K/Akt及NF-κB信号通路上调,包括TGFB2、END1、CTGF等促细胞迁移及(或)增殖的基因上调>2.0倍。QRT-PCR验证结果显示:相比于自身正常血管段,在低剪切力血管段中PPARG下调0.14倍,TGFB2和EDN1分别上调2.51倍和1.8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4),与基因芯片结果相符。结论:BALB/c小鼠颈总动脉套管植入术后8周,与正常剪切力血管段相比,低剪切力血管段局部见内皮细胞损伤及中膜增厚,提示局部低剪切力变化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因素,可能与其血管壁局部PPAR信号通路下调后引起的促细胞增殖、迁移相关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剪切力 动脉粥样硬化 ppar信号通路 中膜增厚 内皮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苷通过激活PPARα信号通路调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和凋亡
5
作者 黄家豪 童话 +1 位作者 尹艳艳 张骏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8-916,共9页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对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和凋亡的保护作用是否与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alpha,PPARα)通路有关。方...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对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和凋亡的保护作用是否与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alpha,PPARα)通路有关。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损伤模型,随机分为MI组、Hyp(9、18和36 mg·kg^(-1))组、阳性药非诺贝特组(fenofibrate,Fen)和Hyp(36 mg·kg^(-1))+PPARα抑制剂GW6471组,另设假手术组。灌胃给药连续7 d,每天1次。采用BL-420F生物机能系统记录术前5 min、术后5 min和d 7给药后1 h小鼠的心电图变化;超声诊断仪观察各组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和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学的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PPARα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MI组比较,Hyp可改善心电图异常现象,提高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血清中cTnI含量、CK-MB和LDH活性,并且减少心肌梗死区的心肌纤维化、梗死面积以及心肌细胞凋亡。Hyp可激活PPARα信号通路和调节凋亡相关蛋白。但在GW6471共同作用下,Hyp的保护作用被逆转。结论Hyp对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和凋亡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激活PPARα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苷 心脏重构 心肌梗死 能量代谢 细胞凋亡 ppar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冬消渴方通过PPARγ/mTOR信号通路调控2 型糖尿病干眼大鼠泪腺自噬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何璐平 万咪咪 +3 位作者 傅张倚天 石李 孙心怡 高卫萍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究二冬消渴方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调控2型糖尿病干眼大鼠泪腺自噬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后,按30 mg·kg^(-1)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 目的探究二冬消渴方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调控2型糖尿病干眼大鼠泪腺自噬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后,按30 mg·kg^(-1)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干眼大鼠模型。选取正常雄性SD大鼠作为空白组,将成功建立模型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予二冬消渴方11 g·kg^(-1)灌胃)、拮抗剂组(予PPARγ拮抗剂2 mg·kg^(-1)腹腔注射)、中药加拮抗剂组(予二冬消渴方11 g·kg^(-1)灌胃及PPARγ拮抗剂2 mg·kg^(-1)腹腔注射)。于造模前、造模后、干预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行空腹血糖、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酚红棉线测试(Prtt)检测;取材后比较泪腺重量;HE染色观察泪腺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泪腺中LC3、p6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泪腺中PPARγ、p62、LC3Ⅱ、LC3Ⅰ、mTOR、p-mTOR表达。结果干预后,与中药组相比,拮抗剂组大鼠空腹血糖升高(P<0.01)。干眼眼表检查结果显示,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BUT、Prtt增加,FL评分降低,拮抗剂组BUT、Prtt降低,FL评分增加;与拮抗剂组相比,中药加拮抗剂组BUT、Prtt增加,FL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泪腺重量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增加,拮抗剂组减轻;与拮抗剂组相比,中药加拮抗剂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泪腺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和拮抗剂组腺小叶萎缩,腺泡融合、扩张加剧,细胞核分布密集,拮抗剂组更严重;中药组较拮抗剂组、中药加拮抗剂组有所改善,腺泡排列紧密,部分萎缩融合,少量扩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LC3、p62阳性表达平均荧光强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LC3增强、p62降低,拮抗剂组LC3降低、p62增强;与拮抗剂组相比,中药加拮抗剂组LC3增强、p6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PPARγ、LC3Ⅱ/LC3Ⅰ表达增加,p62、p-mTOR/mTOR表达降低,拮抗剂组PPARγ、LC3Ⅱ/LC3Ⅰ表达降低,p62、p-mTOR/mTOR表达增加;与拮抗剂组相比,中药加拮抗剂组PPARγ、LC3Ⅱ/LC3Ⅰ表达增加,p62、p-mTOR/mTOR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二冬消渴方可调控PPARγ/mTOR信号通路,以促进大鼠泪腺自噬,从而缓解2型糖尿病干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干眼 泪腺 自噬 二冬消渴方 pparγ/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补元煎通过调控PPARγ/NF-κB信号通路改善轻度认知障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7
作者 李玮怡 田梦杰 +5 位作者 江露 张宗星 刘道忠 包卓玛 王政喻 袁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293,共7页
目的:研究大补元煎(DBYJ)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相关炎症蛋白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改善MCI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 目的:研究大补元煎(DBYJ)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相关炎症蛋白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改善MCI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NC)组、D-半乳糖(D-Gal)组、D-Gal+GW9662(PPARγ抑制剂)组、DGal+DBYJ组和D-Gal+GW9662+DBYJ组,每组8只。NC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8周,其余4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100 mg·kg^(-1)·d^(-1))8周来建立MCI模型。第5~8周,D-Gal+GW9662组和D-Gal+DBYJ+GW9662组小鼠腹腔注射GW9662(1 mg·kg^(-1)·d^(-1))。从第5周起,D-Gal+DBYJ组和D-Gal+DBYJ+GW9662组小鼠灌胃DBYJ水煎液(13.2 g/kg),其余3组灌胃等体积纯水,共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包括定位航线实验和空间探测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结构的完整性;Nissl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PARγ、P65和磷酸化P65(p-P65)的蛋白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D-Gal+D-Gal组和D-Gal+GW9662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60 s内穿越平台次数和停留在目标象限时间减少(P<0.01);CA3区神经元数量减少(P<0.01),锥体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固缩;TNF-α、IL-1β和p-P65蛋白水平升高,PPARγ水平降低(P<0.05)。与D-Gal组相比,D-Gal+DBYJ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则有所增加(P<0.01);CA3区神经元数量增加(P<0.01),锥体细胞排列整齐,细胞结构完整;TNF-α、IL-1β和p-P65蛋白水平降低,PPARγ水平升高(P<0.05)。与D-Gal+GW9662组相比,D-Gal+DBYJ+GW9662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但效果较D-Gal+DBYJ组差;CA3区神经元数量增加(P<0.01),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细胞结构较完整,但效果较D-Gal+DBYJ组差;TNF-α、IL-1β和p-P65蛋白水平降低,PPARγ水平升高(P<0.05),但效果较D-Gal+DBYJ组差,说明加入GW9662后,DBYJ的治疗作用被抑制。结论:DBYJ可能通过调节PPARγ/NF-κB信号通路来改善MCI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元煎 轻度认知障碍 学习 记忆 pparγ/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低氧抑制PPAR通路诱导小鼠脾脏铁死亡发生
8
作者 王嘉阳 胡英 +3 位作者 许玉珍 龙启福 唐超群 永胜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0,共8页
目的:探究高原低氧调控PPAR信号通路诱导脾脏组织铁死亡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低氧动物模型,通过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联合分析筛选预测靶基因,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挖掘低氧暴露下PPAR和铁死亡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并通过RT-qPCR和Wes... 目的:探究高原低氧调控PPAR信号通路诱导脾脏组织铁死亡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低氧动物模型,通过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联合分析筛选预测靶基因,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挖掘低氧暴露下PPAR和铁死亡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转录组学与蛋白质组学联合分析显示低氧暴露下有95个预测靶基因(蛋白)出现显著差异表达,GO注释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显著富集于PPAR和铁死亡信号通路。PPAR与铁死亡信号通路结果呈负相关,且GSEA显示PPAR和铁死亡信号通路差异基因集在高原低氧组呈相反表达趋势。对PPAR信号通路关键基因PPARA、RXRB、APOA1和SCD-1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低氧暴露下其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铁死亡信号通路中内源性途径GPX4和外源性途径SLC7A11、TRP53和TFRC mRNA和蛋白均出现差异表达。4个铁死亡关键基因与差异炎症相关基因(DE-IRGs)均呈正相关或负相关。低氧暴露下脾组织中IL-1β、IL-6、IL-12、IL-18、IFN-γ和TNF-α表达上调。结论:高原低氧暴露通过PPAR信号通路介导脂代谢紊乱进一步诱导铁死亡,并伴随炎症反应发生,进而引起脾脏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 脾脏 铁死亡 ppa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檀芪通过靶向PPARα信号通路促进铁死亡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生长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艺 史文杰 +3 位作者 李姗 张悦 闵远骞 禄保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4-2360,共7页
目的 研究紫檀芪(Pterostilbene,PTS)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 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PTS对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锚定非依赖生长能力的影响。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PTS对KYSE150蛋白质组的影响,GO和KEGG对差异蛋白富... 目的 研究紫檀芪(Pterostilbene,PTS)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 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PTS对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锚定非依赖生长能力的影响。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PTS对KYSE150蛋白质组的影响,GO和KEGG对差异蛋白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差异信号通路相互作用。计算机建立PTS与PPARα的分子对接模型。透射电镜观察PTS对KYSE150细胞形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TS对PPARα信号通路和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TS抑制KYSE150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到差异表达蛋白249个,其中上调蛋白175个,下调蛋白74个。差异蛋白富集分析显示PPAR信号通路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丙酮酸盐代谢等多条代谢相关信号通路有关。透射电镜观察到PTS造成KYSE150细胞线粒体体积变小,嵴减少。PTS抑制PPARα信号通路和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PTS通过抑制PPARα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檀芪 蛋白质组学 食管鳞癌 pparα信号通路 铁死亡 生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疏肝方通过调控SIRT1/PGC-1α/PPARγ通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池 孙淑洁 +3 位作者 刘佳 李淙 芦晔 裴林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2-789,共8页
目的探究化浊解毒疏肝方调控SIRT1/PGC-1α/PPARγ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5 mg/kg)和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g/kg),每组10只,采... 目的探究化浊解毒疏肝方调控SIRT1/PGC-1α/PPARγ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5 mg/kg)和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g/kg),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建立VD大鼠模型,通过Longa5级评分法判断神经行为学,Morris水迷宫实验确认造模成功与否,再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3周。给药结束后,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IL-18、IL-1β水平,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病理改变及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SIRT1、PGC-1α、PPAR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松散,细胞核固缩,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海马组织IL-1β、IL-18分泌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海马组织SIRT1、PGC-1α、PPARγ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化浊解毒疏肝方各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海马CA1区损伤有所好转,海马组织IL-1β、IL-18分泌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海马组织SIRT1、PGC-1α、PPARγ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化浊解毒疏肝方可能通过激活SIRT1/PGC-1α/PPARγ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解毒疏肝方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障碍 炎症反应 SIRT1/PGC-1α/pparγ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通过PPARα/CPT-1通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任茹梦 余丽瑞 +2 位作者 胡俊杰 方颖 李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8-836,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采用油酸(oleic acid,OA)诱导HepG2、Huh-7细胞构建NAFLD模型,运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法、油红O染色法、总胆固醇(tota... 本研究旨在探究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采用油酸(oleic acid,OA)诱导HepG2、Huh-7细胞构建NAFLD模型,运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法、油红O染色法、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测定法,评价ORI对OA诱导的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ORI治疗NAFLD的潜在靶点和作用通路。用HepG2、Huh-7细胞脂肪变性模型验证ORI改善NAFLD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ORI在5、10μmol/L能改善HepG2、Huh-7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中的脂肪累积,显著降低脂肪变性模型中脂质含量和TC、TG含量。筛选出ORI与NAFLD共同作用靶点95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脂多糖反应、脂肪酸结合和胆固醇稳态,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PPAR信号通路可能是ORI改善NAFLD的关键通路。机制验证结果表明,ORI干预后,PPARα、CPT-1的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P<0.01),在PPARα抑制剂MK886处理后,ORI对PPARα、CPT-1蛋白表达的影响消失。综上,ORI对OA诱导的HepG2、Huh-7细胞NAFLD模型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PPARα/CPT-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 pparα/CPT-1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葛保肝降脂方通过调控PPARα-LXRα-ABCA1信号通路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榕 刘鹏 +3 位作者 李志 罗程予 李忠婷 康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64-4169,共6页
目的 探讨枳葛保肝降脂方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他多辛组(0.09 g/kg)和枳葛保肝降脂方高、中、低剂量组(10、 5、 2.5 mL/kg),每组10只,采用酒精加高脂饲料诱导建立模型,造模同时灌... 目的 探讨枳葛保肝降脂方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他多辛组(0.09 g/kg)和枳葛保肝降脂方高、中、低剂量组(10、 5、 2.5 mL/kg),每组10只,采用酒精加高脂饲料诱导建立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共持续8周。处死大鼠后采集血清和肝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ALT、 AST、 TG、 TC、 LDL-C、 HDL-C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形态、损伤程度和脂质沉积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PPARα、 LXRα、 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枳葛保肝降脂方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和油红O染色面积比降低(P<0.01),病理损伤减轻;血清AST、 ALT、TG、 TC、 LDL-C水平降低(P<0.01),HDL-C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PPARα、 LXRα、 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结论 枳葛保肝降脂方可通过调控PPARα-LXRα-ABCA1信号通路,介导胆固醇代谢,改善肝脏脂质积聚,发挥防治酒精性肝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葛保肝降脂方 酒精性脂肪肝 胆固醇代谢 pparα-LXRα-ABCA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硫丸调控AMPK/PPARγ/GPAT3信号通路对甲减模型大鼠脂质代谢异常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曾明星 陈继东 +1 位作者 向楠 邹小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1-615,共5页
目的探讨半硫丸调控AMPK/PPARγ/GPAT_(3)信号通路,改善甲减模型大鼠脂质代谢异常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优甲乐组、半硫丸低剂量组、半硫丸高剂量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 目的探讨半硫丸调控AMPK/PPARγ/GPAT_(3)信号通路,改善甲减模型大鼠脂质代谢异常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优甲乐组、半硫丸低剂量组、半硫丸高剂量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给予10 mg/kg丙硫氧嘧啶4周制备甲减模型,造模成功后干预6周,ELISA法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及血脂水平,RT-qPCR法检测肾周脂肪组织PPARγ、GPAT_(3)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周脂肪组织TSHR、AMPK、PPARγ、GPAT_(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FT3、FT4降低(P<0.01),TSH、TG、TC、LDL-C水平升高(P<0.01),肾周脂肪组织PPARγ、GPAT_(3)mRNA表达以及TSHR、PPARγ、GPAT_(3)蛋白表达升高(P<0.01),p-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降低(P<0.01),优甲乐组和联合用药组TG水平降低(P<0.01),半硫丸各组肾周脂肪组织PPARγmRNA表达以及TSHR、PPARγ蛋白表达降低(P<0.01),p-AMPK蛋白表达升高(P<0.01),各给药组GPAT_(3)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半硫丸可能通过调控TSHR介导的AMPK/PPARγ/GPAT_(3)信号通路改善甲减导致的脂质紊乱,这种机制与优甲乐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硫丸 甲减 脂代谢 AMPK/pparγ/GP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通过PPARγ/NF-κB信号通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损伤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冉冉 孙政勤 刘江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89-2196,共8页
目的:观察梓醇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并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角度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构建SD大鼠T2DM模型,并随机... 目的:观察梓醇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并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角度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构建SD大鼠T2DM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水飞蓟素组、梓醇低剂量组、梓醇中剂量组和梓醇高剂量组,并取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8周后生化分析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计算肝脏指数,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损伤情况;RT-qPCR检测肝脏组织中IκB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PPARγ和核内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梓醇高剂量组的血糖和血脂显著下降,肝脏损伤明显减轻,ALT、AST、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梓醇高剂量组PPARγ蛋白和IκB mRNA表达明显增多,核内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抑制了NF-κB的活化(P<0.05)。结论:梓醇对T2DM大鼠损伤的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PARγ/NF-κB信号通路减轻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炎症 pparγ/NF-κB信号通路 肝脏损伤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s信号通路在小鼠糖尿病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凯强 薛莱 +3 位作者 黄波 潘文靖 吴堃 蒋青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肝病中的作用。方法:高能量饲料喂养联合多次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菌素(STZ;40 mg·kg^(-1)·d^(-1),5 d)诱导糖尿病形成后,继续喂养4周,HE染色观察肝脏形...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肝病中的作用。方法:高能量饲料喂养联合多次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菌素(STZ;40 mg·kg^(-1)·d^(-1),5 d)诱导糖尿病形成后,继续喂养4周,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检测代表小鼠肝功能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及血清胰岛素水平(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利用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PARs和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中相关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给予STZ 7 d后,小鼠FBG持续>11.1 mmol/L,糖尿病形成。4周后,实验结束时血清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均明显增加(P<0.01),血脂升高(P<0.01),ALT和AST亦显著增加(P<0.01),病理检查见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提示糖尿病小鼠出现肝损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肝损伤小鼠肝脏PPARα、PPARβ及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表达则明显上调(P<0.01)。结论:PPARs下调及NF-κB-COX-2/i NOS信号通路激活可能与糖尿病肝损伤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肝病 ppars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 环氧合酶2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虎杖抗高血脂作用及信号通路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郑丽 莫娟芬 +2 位作者 吴加元 郭丽 鲍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07-1119,共13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结果,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传统中药虎杖抗高血脂的作用及信号通路。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从虎杖中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利用Drug-CPI服务器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预测并获得虎杖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过O...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结果,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传统中药虎杖抗高血脂的作用及信号通路。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从虎杖中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利用Drug-CPI服务器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预测并获得虎杖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过OMIM、TTD、Genecards等疾病靶点数据库筛选出高血脂相关疾病靶点,获得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采用Cytoscape 3.7.1 软件构建虎杖可视化网络,应用STRING在线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同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根据KEGG通路分析结果,应用Autodock 4.2.6 分子对接软件研究虎杖中相关活性成分与胰岛素抵抗和PPA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点蛋白,即TNFRSF1A和PPARG的结合作用强弱与结合机制。结果:采用TCMSP数据库从虎杖中筛选出12个主要活性成分,并预测获得288个靶点。从疾病靶点数据库筛选出高血脂相关疾病靶点571个,并获得虎杖潜在抗高血脂作用靶点共48个。构建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该网络中化合物的平均度值为 16.67 ,其中有8个化合物能与15个及以上靶点发生相互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的结果发现48个作用靶点主要参与调控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PPAR信号通路(PPAR signaling pathway)、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HIF-1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调节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regulation of lipolysis in adipocytes)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4个活性成分均能与TNFRSF1A结合,其中rhein(大黄酸)与TNFRSF1A结合能最低,为-10.08 kcal/mol。在虎杖的7个活性成分中,physovenine(囊毒碱)与PPARG的结合能最低,为-13.45 kcal/mol。结合方式主要以氢键、静电力及疏水作用为主。结论:虎杖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参与调控胰岛素抵抗、PPAR信号通路以及调节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等信号通路调节脂质代谢,从而实现抗高血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脂 虎杖 靶点预测 ppar信号通路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祛痰方通过调节PPARγ/LXRα/ABCA1通路干预血脂异常的效应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洁琼 王华文 +4 位作者 张立 侯燕 矫增金 王金侠 陈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1-195,I0046,共6页
目的探究健脾祛痰方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肝X受体α(liver Xreceptor alpha,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信... 目的探究健脾祛痰方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肝X受体α(liver Xreceptor alpha,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信号通路干预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8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造模组(n=12)和对照组(n=6)。造模组饲喂高脂饲料,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和健脾祛痰方组(n=6)。健脾祛痰方组予中药健脾祛痰方颗粒剂灌胃,对照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干预4周。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脂质沉积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PARγ、LXRɑ、ABCA1、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1)、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脂质沉积;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有改变,统计学统计显示变化不显著(P>0.05);肝脏PPARγ、LXRα、ABCA1、SR-B1、CYP7A1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5)。对比模型组,健脾祛痰方组大鼠肝脏脂质沉积面积减少;肝脏PPARγ、LXRα、ABCA1、SR-B1、CYP7A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健脾祛痰方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下降(P<0.05),HDL-C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健脾祛痰方可能通过调控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血脂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祛痰方 血脂异常 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改善HDL功能并通过PPARγ/LXRα/ABCA1抗AS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于宁 宋囡 +2 位作者 王莹 杨关林 贾连群(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改善HDL功能以及通过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防治AS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32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茯苓多糖组、辛伐他汀组,10只C57BL/6J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给予...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改善HDL功能以及通过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防治AS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32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茯苓多糖组、辛伐他汀组,10只C57BL/6J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8周后,药物干预组每日灌胃相应药物,茯苓多糖组以0.2 g/(kg·d)灌胃,辛伐他汀组以2.275 mg/(kg·d)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2周后,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HE及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脏脂质沉积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SAA、S1P含量;Real-time 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PPARγ、LXRα、ABCA1、CYP7A1、SR-B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可见脂质沉积,血清S1P含量、肝脏PPARγ、LXRα、ABCA1、CYP7A1、SR-B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血清SA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茯苓多糖组、辛伐他汀组血清中TC、TG、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质沉积面积减少,血清S1P含量,肝脏PPARγ、LXRα、ABCA1、CYP7A1、SR-B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血清SA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茯苓多糖能够改善HDL功能,同时可通过胆固醇逆转运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防治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AS dyHDL 胆固醇逆转运 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分析揭示荷叶离褶伞菌多糖LDS-1抗小鼠S180肿瘤的分子机制
19
作者 王艺学 刘影 +3 位作者 赵倪慧 卢睿加 侯怡铃 丁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4,共9页
以荷叶离褶伞菌多糖LDS-1、甘露聚糖肽和空白对照作用下的小鼠S180肿瘤细胞为研究材料,运用RNA-Seq测序技术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LDS-1组、甘露聚糖肽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获得8.27、 8.35和8.97 G的分析数据.高表达基因(FPKM>2... 以荷叶离褶伞菌多糖LDS-1、甘露聚糖肽和空白对照作用下的小鼠S180肿瘤细胞为研究材料,运用RNA-Seq测序技术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LDS-1组、甘露聚糖肽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获得8.27、 8.35和8.97 G的分析数据.高表达基因(FPKM>2 200)分析显示LDS-1主要通过下调Rplp1基因调控细胞分裂,将S180细胞停滞在G1期以抑制其分裂.差异基因分析结果显示LDS-1主要通过上调Alb、 Timp4、 Apoa1基因调节蛋白表达或者细胞黏连性,抑制S180肿瘤细胞迁移.KEGG(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结果显示, LDS-1抑制S180肿瘤生长的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中,上游Fabp3基因下调,激活下游Apoa1、Slc27a2和Adipoq等多个基因上调,调控S180细胞的脂质代谢和胆固醇代谢. LDS-1能够通过调控高表达关键基因Rplp1,差异表达关键基因Alb、 Timp4、 Apoa1,以及PPAR信号通路抑制S180肿瘤细胞的增殖分裂、能量获取和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离褶伞菌 多糖 S180肿瘤 RNA-Seq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ppa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心解瘀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学及调控机制
20
作者 张珊苑 蔡巧燕 +5 位作者 祁江晗 殷恺馨 何晨晨 高铸烨 张铃 褚剑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8-1528,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心解瘀颗粒(QXJY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药效学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挖掘QXJYG抗AS的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采用高脂喂养合并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方式构建AS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30只大鼠随机分...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心解瘀颗粒(QXJY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药效学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挖掘QXJYG抗AS的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采用高脂喂养合并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方式构建AS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13.15 mg·kg^(-1)·d^(-1))、低剂量组(0.99 g·kg^(-1)·d^(-1))、中剂量组(1.98 g·kg^(-1)·d^(-1))、高剂量组(3.96 g·kg^(-1)·d^(-1)),每组6只;另外将6只SD大鼠给予正常饮食作为对照组。实验动物干预8周后,通过小动物超声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脉冲波传播速度、搏动指数,通过HE染色检测大鼠腹主动脉病理形态,通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每组大鼠的血脂水平,通过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中AngⅡ、ET-1、TXA2、PGI2、ox-LDL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腹主动脉中LOX-1、PPARγ、RXRα、p-P65、VCAM-1、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腹主动脉血管壁厚度、脉冲波传播速度、搏动指数升高(P<0.05),血管内径减小(P<0.05),且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TC、LDL-C、AngⅡ、ET-1、TXA2含量显著升高(P<0.05),HDL-C、PGI2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QXJYG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后,显著降低腹主动脉血管壁厚度、脉冲波传播速度、搏动指数(P<0.05),增大血管内径(P<0.05),减轻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情况,显著降低TC、LDL-C,AngⅡ、ET-1、TXA2(P<0.05),显著升高HDL-C、PGI2含量(P<0.05),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QXJYG可能通过调控脂质,PPAR和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抗AS的作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ox-LDL含量、LOX-1、p-P65、VCAM-1、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PARγ、RXR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QXJYG干预后,ox-LDL含量、LOX-1、p-P65、VCAM-1、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PARγ、RXRα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QXJYG显著改善AS大鼠脂代谢紊乱,扩大腹主动脉血管内径,减小腹主动脉血管壁厚度,抑制腹主动脉血管病理损伤,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QXJYG发挥抗AS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血脂中ox-LDL水平,降低LOX-1的表达,激活PPARγ、RXRα蛋白,抑制P65的磷酸化,从而降低VCAM-1、ICAM-1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心解瘀颗粒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pparγ/RXRα信号通路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