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raying Arginine at 5 Days before Harvest Delays Postharvest Broccoli Senescence via Nutrient Accumulation
1
作者 SUN Yupeng CHEN Ying +4 位作者 SHANG Qingwen GUO Yanyin ZHANG Yuxiao WANG Yunqiao XUE Qingyue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reharvest arginine spraying on the nutritional level of broccoli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rginine in improving the storage quality of broccoli,arginine spraying(5 mmol/L)was conduc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reharvest arginine spraying on the nutritional level of broccoli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rginine in improving the storage quality of broccoli,arginine spraying(5 mmol/L)was conducted at 0,1,3,and 5 days before harvest.The appearance,respiration rate,mass-loss rate,electrolyte leakage,glucosinolate,ascorbic acid,total phenol,total flavonoid,total sugar and sucrose contents,and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invertase(INV),sucrose synthase synthesis(SSS)and cleavage(SSC)activities of broccoli samples were observed after 0,2,4,6,8,and 10 days of stora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raying arginine at 5 days preharvest(5-ARG)helped to inhibit broccoli respiration during storage,delay electrolyte leakage,and maintain broccoli color.Furthermore,during the growth stage,total sugar accumulation was higher in the 5-ARG group.In addition,during the storage period,sucrose synthesis was accelerated,while sucrose cleavage was inhibited,resulting in more sucrose retention in postharvest broccoli.In conclusion,5-ARG resulted in the accumulation of more nutrients 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and effectively delayed the quality decline during storage,thereby prolonging the shelf life of broccoli.Therefore,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postharvest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of broccoli through preharvest trea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ININE BROCCOLI preharvest spraying nutrient accumulation storage quality postharvest senesc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lity prediction of freshly-harvested wheat using Gluto Peak during postharvest maturation 被引量:5
2
作者 Mengyu Mu Ruidie Geng +3 位作者 Yuanyuan Yue Feng Jia Xia Zhang Jinshui Wang 《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年第4期174-181,共8页
Much recent research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quality of freshly-harvested wheat could be improved during postharvest maturation by determinating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However,this process is time-consuming a... Much recent research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quality of freshly-harvested wheat could be improved during postharvest maturation by determinating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However,this process is time-consuming and complex.This study aimed to provide a rapid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predicting wheat quality during postharvest maturation by use of Gluto Peak device.Farinograph and Extensograph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four wheat samples(WT1,WT2,WT3,WT4)stor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WT1:15℃,50%RH;WT2:20℃65%RH;WT3:28℃75%RH;WT4:35℃85%RH)for a total of 10 weeks,and Gluto Peak tes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gluten aggregation properties of the four samples.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also conducted betwee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 gluten aggregation properties.Results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showed that all Extensographic properties(dough extensibility,resistance,maximum resistance and area)of the four samples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storage time,and the Farinographic properties(water absorption,dough development time,dough stability time,and farinograph quality number(FQN))had the same tendency,indicating that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improved considerably with storage time extending.The Gluto Peak curves revealed that Peak Maximum Time(PMT),Brabender Equivalents Maximum(BEM)and Energy to Maximum Torque(En MT)of wheat flour of the four samples varied greatly,particularly the PMT and En MT of the samples WT3 and WT4 increased remarkably.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En MT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water absorption and area(P<0.05)for sample WT1,and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dough development time(P<0.05)for sample WT2.For sample WT3,PMT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ough development time,extensibility,area(P<0.05),and FQN(P<0.01);and En MT was in significant correction with water absorption(P<0.01),and dough stability time,FQN,extensibility,maximum resistance and area(P<0.05).For sample WT4,both PMT and En MT had significant correction with area(P<0.05).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Gluto Peak test is effective in quality prediction for the freshly-harvested wheat during postharvest maturation,making it possible to realize rapid wheat quality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in storag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postharvest maturati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Gluten aggregation properties Glutopeak test Quality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ture Trends in Fruit Postharvest Technology
3
作者 彭永宏 成文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年第5期131-134,共4页
环境保护、安全性、消费者的需求取向以及经济回报是果实采后操作技术研究及其商业应用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论述了气调贮藏、拮抗性微生物防治采后病害、热处理与致离子辐射、可食性被膜。
关键词 果实 采后操作 技术 未来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降低采后果蔬冷害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佩艳 苏娇 +1 位作者 肖鑫鑫 罗登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9-395,共7页
褪黑素是广泛存在于果蔬体内的一种吲哚胺类化合物,具有调控果蔬成熟与衰老、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增强果蔬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抗性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果蔬保鲜剂。研究表明,褪黑素在降低采后果蔬冷害方面具有显著调控... 褪黑素是广泛存在于果蔬体内的一种吲哚胺类化合物,具有调控果蔬成熟与衰老、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增强果蔬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抗性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果蔬保鲜剂。研究表明,褪黑素在降低采后果蔬冷害方面具有显著调控作用。该文主要从褪黑素处理对采后果蔬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抗氧化系统、能量代谢、脯氨酸代谢、糖代谢等方面的调控作用减轻采后果蔬冷害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影响褪黑素减轻果蔬冷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褪黑素控制采后果蔬冷害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采后果蔬 冷害 减轻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毛色二孢菌侵染芒果果实时茉莉酸和水杨酸信号通路的抗性响应
5
作者 屈湘乡 胡美姣 +4 位作者 孙进华 弓德强 高兆银 陈更新 李敏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为明确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侵染芒果果实过程中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信号通路的响应模式,分析L.theobromae与芒果果实互作过程中侵染菌丝体JA和SA的合成、芒果果实中JA和SA的合成... 为明确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侵染芒果果实过程中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信号通路的响应模式,分析L.theobromae与芒果果实互作过程中侵染菌丝体JA和SA的合成、芒果果实中JA和SA的合成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抗性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L.theobromae在侵染芒果果实时JA和SA产量逐渐增加;接种的芒果果实中JA产量显著升高,SA产量则显著下降(P<0.05);J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茉莉酸异亮氨酸合成酶1(MiJAR1)、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MiAOS)和髓细胞增生蛋白2(MiMYC2)基因在早期表达快速上调,后期表达下调,冠菌素敏感蛋白1(MiCOI1)基因表达持续下调;S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异分支酸合酶(MiICS)基因表达下调,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MiNPR1)基因早期表达上调,后期表达下调;苯丙氨酸解氨酶(MiPAL)、过氧化物酶(MiPOD)和β-1,3-葡聚糖酶(MiGLU)基因前期表达上调,几丁质酶(MiCHI)基因表达12 h后持续上调。上述结果表明,在侵染芒果果实过程中,L.theobromae激活了果实JA的合成及其信号转导,但持续抑制了果实SA的合成及其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 水杨酸 芒果 可可毛色二孢 采后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对树莓果实采后生理指标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李毅 杨帅 +5 位作者 柳佳清 刘鑫茹 董露露 龙海涛 蒲陆梅 段建玲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7-236,共10页
通过考察不同功率(0、150、250 W)和时间(0、30、90 s)条件下低温常压等离子体(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对树莓贮藏期间腐烂率、质量损失率、呼吸速率、总酚含量、花青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含量等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CAP... 通过考察不同功率(0、150、250 W)和时间(0、30、90 s)条件下低温常压等离子体(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对树莓贮藏期间腐烂率、质量损失率、呼吸速率、总酚含量、花青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含量等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CAP对树莓采后保鲜的作用与机理。结果表明,在功率250 W、时间90 s条件下,CAP可将新鲜树莓室温贮藏期延长2~5 d,在贮藏第5天,与对照组相比,该条件下的CAP有效降低果实腐烂率至22.61%,降低果实质量损失率至35.97%,而且不影响果实的出汁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有效维持树莓可滴定酸质量分数(1.16%)、可溶性蛋白含量(204.5 mg/100 g)和花青素质量浓度(107.7 mg/L),同时提高了总酚含量(85.72 mg/100 g),抑制了呼吸速率(5.683 mg/(kg·h)),降低了果实中丙二醛含量(30.99 mmol/g)和过氧化氢浓度(6.858 mmol/L),并提高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4.21 U/g)。因此,CAP是一种有效延长树莓货架期并维持其品质的保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常压等离子体 树莓 采后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提取文冠果叶皂苷及其对采后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李雪 褚鑫雨 +1 位作者 苏二正 王佳宏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5-224,共10页
为研究低共熔溶剂(DES)提取文冠果叶皂苷的效果及其抑菌活性,采用了43种DES提取文冠果叶皂苷,选择得率最高的氯化胆碱:乳酸(1:1)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提取物进... 为研究低共熔溶剂(DES)提取文冠果叶皂苷的效果及其抑菌活性,采用了43种DES提取文冠果叶皂苷,选择得率最高的氯化胆碱:乳酸(1:1)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探究了DES对文冠果叶皂苷的提取机制。此外,考察了文冠果叶皂苷对危害果蔬的6种典型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DES浓度47.00%、液固比42.00 mL/g、提取温度43.00℃的条件下,DES提取文冠果叶皂苷得率达到(10.22±0.28)%,较传统溶剂得率提高了38.8%,是一种应用潜力很大的文冠果叶皂苷提取方法;DES从文冠果叶中提取的皂苷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羟基积雪草酸、皂苷元D、甘草次酸、齐墩果酸、人参皂苷Rg3、山楂酸、柴胡皂苷A和积雪草酸;DES通过溶解细胞壁中的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导致细胞壁破损,因此皂苷类化合物更易溶出;文冠果叶皂苷能有效抑制6种典型果蔬采后病原真菌中的3种—黑曲霉、米根霉和黄曲霉孢子的萌发,其中对米根霉的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78.76±2.56)%,且文冠果叶皂苷通过抑制真菌的抗氧化酶活性而抑制其生长,表明文冠果叶皂苷在果蔬采后保鲜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叶皂苷 低共熔溶剂 采后病原真菌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下香瓜茄生理指标分析
8
作者 曹云河 孙雪梅 杨世鹏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香瓜茄产业近年来在青海甘肃等地发展迅速,但采后贮藏不当易造成经济损失。为筛选适宜的短期贮藏温度,本研究设置0℃、5℃、10℃、20℃四个温度,研究不同温度对香瓜茄腐烂率、失重率、乙烯释放量、病斑面积、硬度和表观颜色的影响。结... 香瓜茄产业近年来在青海甘肃等地发展迅速,但采后贮藏不当易造成经济损失。为筛选适宜的短期贮藏温度,本研究设置0℃、5℃、10℃、20℃四个温度,研究不同温度对香瓜茄腐烂率、失重率、乙烯释放量、病斑面积、硬度和表观颜色的影响。结果显示,10℃贮藏条件对香瓜茄更有利,贮藏时间到达15 d时腐烂率仅为22%,失重率为0.58%,病斑增长速度缓慢,能显著抑制乙烯释放,保持果实质地与色泽,贮藏效果理想。5℃下腐烂率和病斑面积增加明显,0℃下果实色泽变暗、失去新鲜。综合分析,10℃是香瓜茄短期贮藏的最佳温度,这为制定贮藏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瓜茄 温度 贮藏 采后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保鲜条件对秀珍菇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杨义 杨野 +3 位作者 徐小花 郎强 沈颖越 金群力 《食药用菌》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研究秀珍菇采后保鲜技术对提高其商品品质和延长货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采前环境湿度(85%、90%)、采后物理包装方式(PE保鲜袋密封包装、OPP袋微孔透气包装和PE袋真空包装)和冷藏温度(2℃、5℃、8℃)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测试... 研究秀珍菇采后保鲜技术对提高其商品品质和延长货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采前环境湿度(85%、90%)、采后物理包装方式(PE保鲜袋密封包装、OPP袋微孔透气包装和PE袋真空包装)和冷藏温度(2℃、5℃、8℃)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测试采后保藏6 d的秀珍菇子实体的菌盖色泽、外观完整度及质地等性状,并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性状相关性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前环境湿度对菌盖亮度、红绿度、完整度、黏性、内聚性和咀嚼性具有显著效应;包装方式对菌盖亮度、黄蓝度、硬度、黏性具有显著效应;冷藏温度对菌盖黄蓝度、完整度、硬度具有显著效应。最终确定冷藏温度5℃、PE袋密封包装、采前环境湿度85%为秀珍菇子实体采后最佳保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采后保鲜 冷藏温度 采前环境湿度 包装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火龙果贮藏品质和活性氧清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斌 袁晓 +3 位作者 林冲 王欣悦 刘堂茂 曹秋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2-309,共8页
为研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处理对采后火龙果的保鲜效果,以不同浓度(0.05、0.10和0.50 mmol/L)MT处理采后火龙果果实,并测定其贮藏品质和活性氧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外源MT处理的保鲜效果与其浓度有关,相较于0.05 mmol/L和0.50 mmol... 为研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处理对采后火龙果的保鲜效果,以不同浓度(0.05、0.10和0.50 mmol/L)MT处理采后火龙果果实,并测定其贮藏品质和活性氧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外源MT处理的保鲜效果与其浓度有关,相较于0.05 mmol/L和0.50 mmol/L,0.10 mmol/L MT处理能显著地抑制果实鳞片黄化,降低失重率,延缓总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降低腐烂率。0.10 mmol/L MT处理还显著地提高了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增强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上结果表明MT处理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时清除衰老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缓解活性氧对采后火龙果造成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贮藏品质 褪黑素 采后处理 活性氧清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温度对火棘鲜果采后生理及功效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一龙 商桑 +4 位作者 曾顺德 曾小峰 刁源 尹旭敏 高伦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91-96,103,共7页
以重庆彭水野生火棘鲜果为试材,研究贮藏温度对火棘功效活性成分原花青素、黄酮、总酚和VC含量的影响,分析相关抗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苯丙氨酸解氨酶(s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和次生代谢产物... 以重庆彭水野生火棘鲜果为试材,研究贮藏温度对火棘功效活性成分原花青素、黄酮、总酚和VC含量的影响,分析相关抗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苯丙氨酸解氨酶(s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和次生代谢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腐损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5、-3、-1、1、3、5℃贮藏60 d原花青素保持率分别是初始含量的72.97%、65.43%、48.12%、29.76%、21.33%和19.22%;黄酮保持率分别为77.25%、76.27%、72.01%、60.39%、56.96%和35.19%;总酚保持率分别为83.66%、82.61%、62.80%、55.69%、48.51%和43.11%;VC保持率分别为87.17%、86.43%、75.46%、54.83%、36.06%和24.35%;SOD活性保持率分别为81.56%、79.78%、66.32%、27.86%、15.83%和11.25%;PAL活性保持率分别为57.43%、50.05%、42.00%、19.69%、15.62%和14.12%;MDA累积程度与初始含量相比,分别为2.19、2.59、4.51、6.52、7.52倍和8.54倍;腐损率与5℃贮藏60 d相比,分别低88.10%、87.94%、81.09%、54.25%和12.53%。-5、-3℃贮藏与5、3、1、-1℃贮藏相比均可有效保持原有功效成分、降低腐损率、减少MDA累积程度、保持较高SOD和PAL活性,但-5℃和-3℃贮藏差异不显著,-3℃可作为优选贮藏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温度 火棘鲜果 采后生理 功效活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实采后软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钱丽丽 杨斯琪 +3 位作者 李跃 刘盈 李雪静 孙华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1-378,共8页
采后果实在经过储藏运输等一系列过程后会发生软化现象,而软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由于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作用,使得细胞壁的物质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也可能是由于果实成熟后相关物质的变化以及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进而促... 采后果实在经过储藏运输等一系列过程后会发生软化现象,而软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由于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作用,使得细胞壁的物质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也可能是由于果实成熟后相关物质的变化以及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进而促进果实成熟软化。本文综述了采后果实软化产生的原因,包括植物激素合成以及与受体结合进而促进果实软化、相关转录因子对果实软化的调控和果实软化相关的细胞壁代谢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途径,以期为探究采后果实软化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后果实 软化 细胞壁代谢 植物激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后处理对恭城月柿褐变、活性氧代谢及糖类的影响
13
作者 盛金凤 王雪峰 +5 位作者 雷雅雯 易萍 李丽 唐雅园 叶冬青 严彩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0-269,共10页
本文分析了有氧、真空和真空+1-MCP三种采后处理方式对脱涩后柿子贮藏过程中果实褐变、活性氧代谢和糖类的影响,并对褐变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真空和真空+1-MCP组柿子贮藏过程中的褐变指数BI低于有氧组,其中真空+1-MCP组褐变程度... 本文分析了有氧、真空和真空+1-MCP三种采后处理方式对脱涩后柿子贮藏过程中果实褐变、活性氧代谢和糖类的影响,并对褐变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真空和真空+1-MCP组柿子贮藏过程中的褐变指数BI低于有氧组,其中真空+1-MCP组褐变程度最低;三种采后处理柿子贮藏过程中SOD、APX活性分别呈下降和上升的趋势,真空组柿子SOD活性最低,真空和真空+1-MCP条件下柿子APX活性高于有氧组;真空和真空+1-MCP抑制柿子CAT活性的增加,减少H2O2积累,同时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和抗坏血酸含量较低。真空和真空+1-MCP组柿子还原糖含量低于有氧组,其中真空+1-MCP组增加最慢,从贮藏开始时的14.10%增加至12 d时的14.87%;真空+1-MCP组柿子果胶含量下降缓慢。相关性分析可知,不同采后处理柿子贮藏过程中柿子褐变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并不相同,但柿子褐变指数BI均与果胶呈负相关,与还原糖呈正相关。综合可知真空和真空+1-MCP条件更有利于抑制脱涩后月柿的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城月柿 不同采后处理 褐变 活性氧代谢 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采后侵染性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文军 田昊 +3 位作者 孟阔 江海燕 苟雯青 曾凯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3-359,共7页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食用菌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食用菌子实体组织鲜嫩,采摘后其品质会持续下降,并极易受到机械伤的损害和微生物的侵染。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病害问题极大地损害了食用菌的经济效益,而目前的食...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食用菌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食用菌子实体组织鲜嫩,采摘后其品质会持续下降,并极易受到机械伤的损害和微生物的侵染。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病害问题极大地损害了食用菌的经济效益,而目前的食用菌采后保鲜技术及研究相对滞后,常用的化学保鲜剂已逐渐不符合目前绿色发展的需求。而生物防治凭借其绿色环保和不会引起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等优点成为目前具有前景的采后病害控制手段。因此该文对当前食用菌的各类采后病害问题、拮抗微生物、及其生物防治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目前食用菌采后病害控制方面的研究技术总体不足,因此,亟需大力发展绿色保鲜技术,并将其无缝融入食用菌产业的总体战略中。该文对目前的食用菌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采后食用菌贮藏保鲜方式开发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助力食用菌产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采后病害 保鲜 生物防治 控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柑橘果胶和吐温-80的芥末精油纳米乳液稳定性、抑菌活性及其在砂糖橘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楚珊 程小梅 +4 位作者 孙畅 夏旭 周伊诺 李高阳 朱向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13-222,共10页
采用高压均质与超声破碎法制备添加柑橘果胶(pectin,PT)和吐温-80的芥末精油纳米乳液(mustard essentialoilnanoemulsion,MEO-NE)(MEO-NE-PT)和只添加吐温-80的MEO-NE(MEO-NE-T),对比MEO-NE-PT和MEO-NE-T的微观结构、贮藏稳定性、pH值... 采用高压均质与超声破碎法制备添加柑橘果胶(pectin,PT)和吐温-80的芥末精油纳米乳液(mustard essentialoilnanoemulsion,MEO-NE)(MEO-NE-PT)和只添加吐温-80的MEO-NE(MEO-NE-T),对比MEO-NE-PT和MEO-NE-T的微观结构、贮藏稳定性、pH值稳定性、离子强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并将MEONE-PT应用于砂糖橘采后保鲜。结果表明:MEO-NE-PT的粒径和多分散指数波动幅度更小,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对MEO、MEO-NE-T、MEO-NE-PT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进行探究,发现MEO-NE-PT的MIC(64μL/L)远低于MEO(256μL/L)和MEO-NE-T(128μL/L);且经64μL/L MEO-NE-PT处理6 h后的白地霉孢子萌发率仅有6.67%、芽管长度为8.57μm,远低于对照组(MEO)的100%和165.02μ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MEO-NE-PT处理会导致白地霉菌丝体皱缩、断裂;与对照组相比,MEO-NE-PT处理可明显降低砂糖橘的腐烂率和质量损失率,并且能够延缓砂糖橘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因此,MEO-NE-PT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抑菌剂,可以控制柑橘白地霉菌的生长,保持砂糖橘采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末精油 纳米乳液 柑橘果胶 稳定性 白地霉 抑菌活性 采后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前沿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锫 张沙沙 +5 位作者 杨宁 何容 张微思 罗晓莉 曹晶晶 孙达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2-353,共12页
食用菌采后保鲜的研究和发展对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系统梳理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前三季度的421篇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 食用菌采后保鲜的研究和发展对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系统梳理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前三季度的421篇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科研合作、重要作者、重要文献、文献引用和关键词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整理和阐述,并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食用菌保鲜领域文献的发表量和被引量自2000年以来逐年上升,2015年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并延续至今;中国研究机构和作者在本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参与了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并产出了最多的研究成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壁代谢、能量代谢和活性包装研究是本领域的前沿热点,其中能量代谢方向尤其值得关注;维持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和抗氧化活性对于食用菌抵御采后劣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索新型保鲜技术并阐明其分子机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采后保鲜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冰温贮藏对嘉宝果采后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凯雪 邱秋萍 +3 位作者 刘顺枝 江学斌 管泽泓 胡位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8-266,共9页
本实验以‘沙巴’嘉宝果为对象,分别将其贮藏于(5.0±0.2)℃和近冰温((0.0±0.2)℃)条件下18d,测定贮藏期间嘉宝果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5℃组相比,近冰温贮藏能有效降低嘉宝果的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维持可溶性... 本实验以‘沙巴’嘉宝果为对象,分别将其贮藏于(5.0±0.2)℃和近冰温((0.0±0.2)℃)条件下18d,测定贮藏期间嘉宝果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5℃组相比,近冰温贮藏能有效降低嘉宝果的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抑制果实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同时,近冰温贮藏还可以延缓嘉宝果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下降,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缓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下降,延缓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的上升,减少MDA的积累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因此,近冰温贮藏可以延缓嘉宝果乙醇发酵进程和提高抗氧化性,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宝果 近冰温贮藏 贮藏品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处理对采后西兰花褪绿转黄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庆喜 罗曼莉 +1 位作者 周倩 纪淑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188,共8页
本实验探讨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贮藏期间西兰花色泽以及营养品质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SA处理明显推迟了西兰花褪绿转黄进程,处理样本表现出较高的叶绿素含量、-a^(*)/b^(*)值、量子产量和荧光下降比,以及较低的L^(*)值... 本实验探讨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贮藏期间西兰花色泽以及营养品质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SA处理明显推迟了西兰花褪绿转黄进程,处理样本表现出较高的叶绿素含量、-a^(*)/b^(*)值、量子产量和荧光下降比,以及较低的L^(*)值和黄化指数。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处理样品萝卜硫苷、芸薹葡糖硫苷、萝卜硫素、吲哚-3-甲醇及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的损失显著受到抑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积累明显增加;此外,处理组样本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多变量统计分析直观地展示了感官变量及营养变量在两组样本中的分布,进一步证明SA处理对萝卜硫苷和AsA的保护作用更强,且可有效诱导抗氧化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采后 水杨酸 硫代葡萄糖苷 品质劣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甜菜碱在果蔬采后冷害控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师凯丽 王莉 +8 位作者 宋青媛 王艳艳 王兴悦 刘智康 蒋静静 吴婷玉 邱天 金鹏 郑永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79-387,共9页
低温贮藏是延缓果蔬采后品质劣变的最有效措施,然而许多冷敏性果蔬在长期低温贮藏过程中易发生冷害,严重影响果蔬品质和贮藏寿命。甘氨酸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作为一种植物内源非毒性的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研究表明其在维持采后... 低温贮藏是延缓果蔬采后品质劣变的最有效措施,然而许多冷敏性果蔬在长期低温贮藏过程中易发生冷害,严重影响果蔬品质和贮藏寿命。甘氨酸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作为一种植物内源非毒性的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研究表明其在维持采后果蔬低温贮藏期间的生理品质和延缓冷害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GB在调控果蔬冷害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甘氨酸甜菜碱通过参与渗透调节,维持细胞膜完整性,稳定抗氧化系统,调控物质代谢,改善能量代谢及增强转录因子表达调控等途径缓解果蔬冷害的作用机制,并对GB在冷害控制的分子层面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甜菜碱 采后 果蔬 冷害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冰温贮藏在延缓甜龙竹笋采后木质化衰老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双鹤 申挥 +8 位作者 罗海波 苏火生 邹琴 俞源河 陈亚男 余元善 胡腾根 董霞 于丽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6-225,共10页
以室温和4℃为对照,以勃氏甜龙竹笋(Dendrocalamus brandisii)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硬度、H2O2含量、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和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情况,总结近冰温(near-freezing tempera... 以室温和4℃为对照,以勃氏甜龙竹笋(Dendrocalamus brandisii)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硬度、H2O2含量、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和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情况,总结近冰温(near-freezing temperature,NFT)贮藏对竹笋采后木质化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相较于室温和4℃,NFT贮藏显著抑制了甜龙竹笋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硬度、H2O2含量、木质素含量上升;延缓了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醇脱氢酶、肉桂酸羟化酶和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同时基于转录组技术发现PAL、4CL、HCT、CCR、CAD等家族基因中有33个基因表达量下调,25个基因表达量上调;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大部分生理指标、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和关键基因表达情况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NFT贮藏可通过影响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硬度、H2O2含量、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和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有效延缓甜龙竹笋采后木质化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 近冰温贮藏 木质化 转录组 采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