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再调制PON网络的数据擦除性能分析
1
作者 李红安 吴静松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3,109,共5页
数据擦除机制是未来宽带接入网络的最经济、最具前途的方案。本文建立基于注入法布里-珀罗(FP-LD)激光器数据擦除式的载波再调制无色双向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模型,在10 Gbit/s速率下比较FP激光器的偏置电流、消光比、限制因子... 数据擦除机制是未来宽带接入网络的最经济、最具前途的方案。本文建立基于注入法布里-珀罗(FP-LD)激光器数据擦除式的载波再调制无色双向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模型,在10 Gbit/s速率下比较FP激光器的偏置电流、消光比、限制因子和注入功率等参数对数据擦除效率的影响。仿真采用Optisystem 15.0软件,设定注入功率为-25~-5 dBm,偏置电流为20~100 mA。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擦除性能,并且能够抑制下行残留消光比小于0.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再调制 无源光网络(pon) 数据擦除 无色 传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光通信趋势分析及发展车载无源光网络(V-PON)的建议
2
作者 陈山枝 罗文勇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共14页
首先,分析了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以及汽车电子电气架构(electrical electronic architecture,EEA)演进给车内通信带来的新需求与新挑战,指出车载光通信也会经历类似电信运营商固定接入网的“光进铜退”的发展历程,实现从“窄带通信... 首先,分析了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以及汽车电子电气架构(electrical electronic architecture,EEA)演进给车内通信带来的新需求与新挑战,指出车载光通信也会经历类似电信运营商固定接入网的“光进铜退”的发展历程,实现从“窄带通信+铜缆线束”向“宽带通信+光纤线束”的变革。其次,提出车载无源光网络(vehicula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V-PON)的技术路线与标准建议:针对车内通信需求及特殊工作环境带来的挑战,在已有PON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进,攻克相关核心技术,形成V-PON标准规范。该方案可充分发挥中国在光通信及PON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产业优势,助力中国在车载通信领域形成核心知识产权,为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升级提供支撑,进而提升中国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车内网 EEA V-pon 铜缆线束 光纤线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0 Gbit/s Combo PON OLT光组件的研究
3
作者 成璇璇 石川 +3 位作者 马洪勇 梅晓鹤 丁深 秦强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随着视频业务逐渐成为宽带网络的核心支柱,无源光网络(PON)技术迅速发展,从传统的家庭宽带接入领域迈向政企、工业智能制造和远程医疗等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由此对网络的带宽、时延、丢包率和抖动等业务质量要求日益苛刻。在这... 【目的】随着视频业务逐渐成为宽带网络的核心支柱,无源光网络(PON)技术迅速发展,从传统的家庭宽带接入领域迈向政企、工业智能制造和远程医疗等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由此对网络的带宽、时延、丢包率和抖动等业务质量要求日益苛刻。在这样的背景下,50 Gbit/s的下一代光接入网技术应运而生,50 Gbit/s PON不仅要提供超过10 Gbit/s PON 4倍以上的接入带宽,还需强化业务支撑能力、网络安全防护以及确保与现有10 Gbit/s PON技术的兼容性和平滑演进。在实现的过程中,光发射组件的研发尤为关键。【方法】文章重点介绍了一种基于混合集成封装技术的50 Gbit/s Combo PON光线路终端(LOT)光组件。这款光组件通过折叠的光路设计,解决了发射端和接收端多通道波长合分波的技术难题,显著降低了收发器件在同一管壳内的串扰问题。【结果】通过精心设计的4通道小型可插拔接口(QSFP)28封装尺寸模块,实现了在金属气密性管壳内的3发3收功能。同时,得益于先进的优化设计,发射端对接收端的串扰明显降低,效果提升达到20~30 dB。这一重要突破不仅提高了光组件的性能,也为50 Gbit/s PON的商用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结论】测试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光组件的波长性能完全符合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G.9804.3国际标准的要求,其工作眼图和灵敏度均达到了预期指标。这意味着50 Gbit/s Combo PON OLT光组件已经具备了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应用的能力。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持续增长,50 Gbit/s PON将在推动宽带网络升级、增强业务支撑和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期待这一领域继续涌现更多创新成果,共同推动光网络技术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 Gbit/s Combo无源光网络 光线路终端 光发射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高功率预算与多速率兼容的50G PON系统
4
作者 王宁 贾晓硕 +2 位作者 袁贺 张楠楠 李俊玮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68,共5页
针对50G无源光网络(PON)系统部署中面临的32 d B功率预算需求及上行25 Gb/s与50 Gb/s多速率兼容难题,以及与现网GPON和10G PON系统共存的挑战,提出了一种支持高功率预算与多速率兼容的实时50G PON系统。系统在激光器中引入低频包络幅度... 针对50G无源光网络(PON)系统部署中面临的32 d B功率预算需求及上行25 Gb/s与50 Gb/s多速率兼容难题,以及与现网GPON和10G PON系统共存的挑战,提出了一种支持高功率预算与多速率兼容的实时50G PON系统。系统在激光器中引入低频包络幅度调制技术,有效抑制了高功率传输引发的光纤非线性效应;在光线路终端(OLT)接收端,通过与多址接入控制(MAC)层协同的动态自适应光数字信号处理(oDSP)技术,实现了25 Gb/s和50 Gb/s上行速率的兼容;同时,基于空间光合分波技术,解决了50G PON与GPON、10G PON在同一PON端口的共存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功率预算达32 d B,满足C+等级标准;在无需增加额外前导开销的前提下,50G PON与现网GPON、10G PON可实现同一端口的共存与协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光网络 功率预算 多速率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PON的技术演进及应用创新 被引量:2
5
作者 曾涛 蒋铭 +1 位作者 张德智 杨子尧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6-145,共10页
随着国家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动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入探讨了工业PON技术发展的政策背景,并对其在宽带提升、组网保护、确定性时延、开放智... 随着国家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动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入探讨了工业PON技术发展的政策背景,并对其在宽带提升、组网保护、确定性时延、开放智能,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工业PON在典型业务场景下的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pon 千兆光网 确定性时延 可编程 边缘算力 数据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开关阵列的灵活TWDM-PON系统研究
6
作者 赵翔宇 刘逢清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5,共8页
为了满足接入网日益增长的业务流量需求,解决当前因架构固定、资源维度有限而导致的不同无源光网络之间波长无法灵活分配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发射固定波长的激光器与光开关阵列组合的时分波分混合复用无源光网络结构。在这种新的系统... 为了满足接入网日益增长的业务流量需求,解决当前因架构固定、资源维度有限而导致的不同无源光网络之间波长无法灵活分配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发射固定波长的激光器与光开关阵列组合的时分波分混合复用无源光网络结构。在这种新的系统结构中,下行波长资源被集中化处理,采用在局端配置光开关阵列的方法实现波长在不同网络之间的灵活调度,降低系统总体成本的同时能够用来解决负载平衡、流量“潮汐效应”、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得出该结构与传统无源光网络的兼容性、波长资源的共享性、系统低成本以及节能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没有色散补偿的情况下,信号可以覆盖30 km的传输距离,同时服务512个用户。该研究可以为典型应用场景下的无源光网络部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时分波分混合复用无源光网络 光开关阵列 波长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球面主镜的中波红外消热差折反式光学成像系统
7
作者 李剑 沈志学 赵祥杰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7-982,共6页
为适应光电成像系统对低成本、宽温度范围和小型化轻量化低功耗的需求,采用半部结构设计法设计了一个折反式二次成像系统,前组和后组分开设计,热差和像差相互抵消,其中前组为球面主反射镜、高次非球面次反射镜和一次像面前的球面透镜;... 为适应光电成像系统对低成本、宽温度范围和小型化轻量化低功耗的需求,采用半部结构设计法设计了一个折反式二次成像系统,前组和后组分开设计,热差和像差相互抵消,其中前组为球面主反射镜、高次非球面次反射镜和一次像面前的球面透镜;后组为四片式中继透镜组。采用640×512面阵F#3中波红外制冷探测器,波段3.7~4.8μm,焦距200 mm,遮拦比不大于1/3.33,视场2.2°×2.75°,100%冷光阑匹配,总长不超过120 mm,光学被动消热差可适应-45℃~60℃温度范围,中心视场全温度MTF≥0.4@33 lp/mm,边缘视场全温度MTF≥0.33@33 lp/mm,冷反射等效温差≤0.45℃@20℃环境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 球面主反射镜 折反式光学系统 光学被动消热差 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幅度编码在再调制无源光网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邱文昊 卢旸 +3 位作者 成亮 姚陈 翟彦蓉 毕美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3-441,共9页
为了在使用再调制技术的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 PON)中实现透明光网络单元(colorless ONU),提出2种新型的多幅度编码方式(PAM补码和可变幅线路编码).新的编码方式结合了频谱整形编码和脉冲幅度调制(PAM).频谱整形编码能够抑制下行信号... 为了在使用再调制技术的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 PON)中实现透明光网络单元(colorless ONU),提出2种新型的多幅度编码方式(PAM补码和可变幅线路编码).新的编码方式结合了频谱整形编码和脉冲幅度调制(PAM).频谱整形编码能够抑制下行信号的低频分量,减少下行信号对上行再调制信号的串扰.高阶的PAM能够提高信号的编码效率,采用高阶PAM的下行信号可以被传统的二进制接收机接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编码方式在再调制WDM PON中应用的可行性,测试了速率为625 Mb/s和1.25 Gb/s的上行信号再调制在速率为10Gb/s的下行信号上的性能.基于新型多幅度编码的再调制WDM PON方案能够减少上行再调制信号遭受的串扰,提高下行信号的编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光网络 透明光网络单元 再调制 多幅度编码 编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一代PON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沈成彬 王成巍 +1 位作者 蒋铭 王波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下一代无源光网络技术(包括10G-EPON和NG-PON1)的特征及其标准化情况,介绍了下一代PON的产业链发展情况,结合"三网融合"的需求和运营商"光进铜退"的战略,探讨了下一代PON的应用方案和系统架构。
关键词 光接入网 无源光网络 10G-Epon NG-pon XG-po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PON2技术方案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姜松 蒋铭 +1 位作者 沈成彬 王波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1-39,共9页
随着EPON、GPON的规模部署和10 Gbit/s PON标准的制定,FSAN组织已经启动了NG-PON2的标准化工作。本文将分析运营商对NG-PON2的技术需求,并对TDM-WDM-PON、WDM-PON、OFDM-PON等多种备选技术方案进行探讨,研究这些技术的可实现性和与现有... 随着EPON、GPON的规模部署和10 Gbit/s PON标准的制定,FSAN组织已经启动了NG-PON2的标准化工作。本文将分析运营商对NG-PON2的技术需求,并对TDM-WDM-PON、WDM-PON、OFDM-PON等多种备选技术方案进行探讨,研究这些技术的可实现性和与现有网络共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光网络 NG-pon2 TWDM-pon WDM-pon OFDM-p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ON技术新进展及发展趋势探讨 被引量:24
11
作者 陈福都 李维民 张丽娟 《现代电子技术》 2007年第5期72-74,共3页
随着用户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光传输在接入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最有前景的光接入网方案是无源光网络(PON)技术,而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是PON技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简要介绍了PON的演进过程,主要对GPON的发展和技术特点进... 随着用户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光传输在接入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最有前景的光接入网方案是无源光网络(PON)技术,而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是PON技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简要介绍了PON的演进过程,主要对GPON的发展和技术特点进行详细介绍。从发展背景、系统结构和EPON的比较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4个方面对GPON进行介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光网络(pon)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 以太网无源先网络(Epon) 接入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ON在智能配电网络中的应用及其带宽分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解基源 王建中 李彬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3-1088,共6页
从智能配电网络的承载系统出发,研究了基于千兆位无源光网络(GPON)的智能配电监测网络架构及标准体系。结合目前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分析了配电采集终端的业务特性,并通过附带业务解析功能的带宽分配方案,实现了多种业务等级的配电业务接... 从智能配电网络的承载系统出发,研究了基于千兆位无源光网络(GPON)的智能配电监测网络架构及标准体系。结合目前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分析了配电采集终端的业务特性,并通过附带业务解析功能的带宽分配方案,实现了多种业务等级的配电业务接入。此外,针对配网终端数量众多的特点,设计了分级业务调度的方案,通过光网络单元(ONU)间与ONU内部数据调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不同类型的业务接入控制,以适应未来大规模智能配网的新业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光网络(pon) 配网自动化 带宽分配 运行监测 智能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PON的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及其安全机制 被引量:69
13
作者 孙中伟 马亚宁 +2 位作者 王一蓉 霍司天 徐光年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75,共4页
结合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的技术特点及配电网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EPON的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针对该系统存在的安全威胁,利用对称密码算法及询问—应答机制,同时遵循EPON系统多点控制协议(MPCP)子层基于询问的发... 结合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的技术特点及配电网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EPON的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针对该系统存在的安全威胁,利用对称密码算法及询问—应答机制,同时遵循EPON系统多点控制协议(MPCP)子层基于询问的发现过程,提出了满足系统认证和加密需求的安全通信方案,并给出了该方案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自动化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 安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N网络的安全量子VPN方案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鹏 刘晔 +1 位作者 周南润 曾贵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58-1762,共5页
该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无源光网络PON组成模型。利用该模型设计了一个具有身份认证功能的高效量子密钥分配方案,以满足无源光网络中光线路终端对光网络单元的身份认证和两者间的相互量子密钥分配,以及实现光虚拟专用网内部光网络单元间的... 该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无源光网络PON组成模型。利用该模型设计了一个具有身份认证功能的高效量子密钥分配方案,以满足无源光网络中光线路终端对光网络单元的身份认证和两者间的相互量子密钥分配,以及实现光虚拟专用网内部光网络单元间的量子密钥分配。安全性分析和实验方案表明了该协议的绝对安全性和可行性。将共享密钥作为通信双方的会话密钥,对内部传输数据进行加密,最终实现量子虚拟专用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光网络 虚拟专用网 量子密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TDR的PON光纤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尧昱 张静 +1 位作者 张乐 吴艳芹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3-148,共6页
针对目前PON面临的光纤故障问题,对基于OTDR的光纤定位技术进行了研究。结合OTDR的定位原理,利用光纤故障会导致OTDR测试曲线发生变化的特点,提出PON的光纤故障定位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搭建PON故障定位集中测量系统。实验平台验证了PON光... 针对目前PON面临的光纤故障问题,对基于OTDR的光纤定位技术进行了研究。结合OTDR的定位原理,利用光纤故障会导致OTDR测试曲线发生变化的特点,提出PON的光纤故障定位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搭建PON故障定位集中测量系统。实验平台验证了PON光纤故障定位方法的效果及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故障定位 瑞利散射 菲涅尔反射 测量 无源光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无源光接入网络中光纤传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林婕 邵宇丰 +5 位作者 王安蓉 朱耀东 柳海楠 李文臣 胡文光 陈超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为了提升信息接入容量和信号收发质量,异构无源光接入网络中的远端基站单元越来越趋于微型化和密集化。光纤传能(PWoF)技术通过光纤将能量输送至远端单元,有望成为接入端供电的首选方案。在无源光接入网络中集成PWoF技术,可在单根光纤... 为了提升信息接入容量和信号收发质量,异构无源光接入网络中的远端基站单元越来越趋于微型化和密集化。光纤传能(PWoF)技术通过光纤将能量输送至远端单元,有望成为接入端供电的首选方案。在无源光接入网络中集成PWoF技术,可在单根光纤上同时传输信息与能量,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综述了在无源光接入网络中应用不同波分复用、空分复用结构的PWoF方案,并比较分析了各技术方案的应用特点、实现功能和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PWoF在其演进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光网络 光纤传能 远端单元 传输效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N技术光接入网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杜喆 沈成彬 +1 位作者 蒋铭 王继东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29,共6页
无源光网络是当今宽带接入网领域中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在使用PON进行大规模宽带接入网建设和改造的同时,如何提高接入网的运行维护效率已经成为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在基于PON技术宽带接入网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运营商所... 无源光网络是当今宽带接入网领域中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在使用PON进行大规模宽带接入网建设和改造的同时,如何提高接入网的运行维护效率已经成为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在基于PON技术宽带接入网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运营商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如何实现快速业务开通,如何进行接入网的故障诊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 网管功能 业务发放 北向接口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N系统中的光链路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成巍 沈成彬 +1 位作者 蒋铭 杜喆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2-46,共5页
本文通过对PON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光链路检测技术的重要性;然后,详细研究了PON系统中光链路检测技术的实现方式,综合考虑成本、实现难度、有效性等因素,提出了双端光模块参数测量是现阶段最佳的实现方式。此外,还分析了双端光模块参数测... 本文通过对PON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光链路检测技术的重要性;然后,详细研究了PON系统中光链路检测技术的实现方式,综合考虑成本、实现难度、有效性等因素,提出了双端光模块参数测量是现阶段最佳的实现方式。此外,还分析了双端光模块参数测量中接收光功率测量的实现方法,提出了光模块参数的技术指标要求。最后,给出了几个应用双端光模块参数测量进行故障分析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光网络 光链路检测技术 光模块参数测量 光时域反射仪 SFF-847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PON通信的智能配电网馈线差动保护 被引量:41
19
作者 徐光福 张春合 +3 位作者 严伟 朱中华 余群兵 徐舒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6,共6页
智能配电网正朝着网格化、多电源的拓扑结构发展,传统配电网保护、馈线自动化(FA)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智能配电网自愈的要求。电流差动保护由于其优越的速动性、灵敏性和选择性而广泛地应用于输电线路,现有的方法是采用专用光纤通道或者... 智能配电网正朝着网格化、多电源的拓扑结构发展,传统配电网保护、馈线自动化(FA)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智能配电网自愈的要求。电流差动保护由于其优越的速动性、灵敏性和选择性而广泛地应用于输电线路,现有的方法是采用专用光纤通道或者基于同步数字系列/准同步数字系列(SDH/PDH)技术的复用通道来实现,但架设这些通信设备费用高且通信速率慢。文中提出并研制了一种适用于智能配电网的差动保护的装置,该装置基于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来实现差动保护装置之间采样数据的传输,配以抗延时抖动及IEEE 1588同步算法,实现多端线路差动保护。测试表明,保护能够准确动作,满足精度和动作时间的要求。该装置已在某10 kV线路挂网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差动保护 以太无源光网络 延时抖动 IEEE 15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PON的电力自动化信息传送平台 被引量:19
20
作者 殷志锋 周雅 张元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针对目前现有的电力自动化信息传送网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简要介绍了EPON技术的原理和优势。结合电力系统"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电力自动化信息网络的相关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EPON技术的网络作为自动化信息传送平台。详细介绍... 针对目前现有的电力自动化信息传送网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简要介绍了EPON技术的原理和优势。结合电力系统"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电力自动化信息网络的相关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EPON技术的网络作为自动化信息传送平台。详细介绍了平台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对平台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满足电力自动化信息对速度、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可以作为供电系统自动化信息传送网络建设的模式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on 自动化 电力通信 无源光网络 调度主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