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顿流体圆管内非稳态Poiseuille流动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雷 汤苑楠 +1 位作者 刘刚 卢兴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121,共8页
Poiseuille流动初始阶段存在速度发展的非稳态过程,会对测试结果造成偏差。为分析非稳态Poiseuille流动过程对测量黏度造成的偏差,以不可压缩牛顿流体为例,进行恒流量边界与非定常流量边界下的非稳态Poiseuille流动过程研究。以无量纲... Poiseuille流动初始阶段存在速度发展的非稳态过程,会对测试结果造成偏差。为分析非稳态Poiseuille流动过程对测量黏度造成的偏差,以不可压缩牛顿流体为例,进行恒流量边界与非定常流量边界下的非稳态Poiseuille流动过程研究。以无量纲黏度和无量纲时间表征非稳态过程,建立数值模型,计算给出恒平均速度边界、从0线性增加平均速度边界和恒压力边界条件下无量纲黏度数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稳态过程中无量纲黏度数值随时间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1,且不同边界条件下流动达到稳定对应的无量纲时间为定值。当边界类型确定时,非稳态过程的无量纲黏度数值可视为仅与无量纲时间有关的函数;对于不同类型边界条件,从0线性增加的平均速度边界、恒压力边界、恒平均速度边界条件对应的非稳态过程逐渐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学 非稳态poiseuille流 数值模型 边界条件 无量纲黏度 无量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定常修正下平面Poiseuille流动的线性稳定性性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哲玮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09-514,共6页
本文在文[1]的基础上,用多重尺度法进一步研究了在非定常修正剖面作用下平面Poiseuille流动的线性稳定性性质,发现文[1]所给出的修正剖面在扰动发展的初期,在一定条件下会促进扰动的发展,从而增大流动失稳的可能性.
关键词 poiseuille流 稳定性 非定常 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压力驱动下管壁局部不规则的圆管Poiseuille流感受性问题
3
作者 王志亮 周哲玮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01-1112,共12页
 采用渐近分析方法,建立了在周期压力驱动下,完全发展的圆管Poiseuille流当管壁存在局部不规则几何形状时的感受性问题模型· 通过特征函数的双正交系统,应用Chebyshev配点法进行数值求解· 通过算例计算,获得周期压力和矩...  采用渐近分析方法,建立了在周期压力驱动下,完全发展的圆管Poiseuille流当管壁存在局部不规则几何形状时的感受性问题模型· 通过特征函数的双正交系统,应用Chebyshev配点法进行数值求解· 通过算例计算,获得周期压力和矩形突起激发起的流体系统中的各种空间发展模态以及相应的感受性系数· 从计算和分析可以知道,在流场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模态起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seuille流 双正交系统 特征函数 感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的线性不稳定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军礼 张兴伟 刘健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2-333,共12页
主要研究可压缩流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的不稳定性.利用线性算子的扰动理论,得到当上板的速度小,且马赫数和雷诺数满足一定关系时,可压缩流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扰动问题是不稳定的.
关键词 不稳定性 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 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量体积SPH方法在Poiseuille流模拟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翔宇 陈昌平 +1 位作者 郑艳娜 史宪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90,共5页
基于SPH方法(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变质量体积的SPH方法。通过对变质量体积区域粒子采用双重标记的方法,模拟了Poiseuille流的运动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Poiseuille流的级数解和传统SPH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 基于SPH方法(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变质量体积的SPH方法。通过对变质量体积区域粒子采用双重标记的方法,模拟了Poiseuille流的运动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Poiseuille流的级数解和传统SPH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变质量体积SPH方法得到的模拟结果更接近于级数解。该方法为模拟水流与小尺度构件的相互作用等复杂流固耦合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方法 变质量体积 poiseuille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数值模拟Poiseuille流动问题
6
作者 兰小杰 赵伟文 万德成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7-182,共6页
[目的]Poiseuille流动问题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中,而采用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方法模拟Poiseuille流等壁面剪切流动其稳定性与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予以验证。[方法]首先,在MPS方法求解器MLParticle-SJTU的基础上,建立恒流量入口边界条件和... [目的]Poiseuille流动问题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中,而采用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方法模拟Poiseuille流等壁面剪切流动其稳定性与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予以验证。[方法]首先,在MPS方法求解器MLParticle-SJTU的基础上,建立恒流量入口边界条件和无滑移壁面边界条件;然后,在入口边界改变来流速度,对二维管道中不同雷诺数下的不可压缩牛顿流体Poiseuille流进行模拟研究;最后,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解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模拟结果显示,流动充分发展后,Poiseuille流的速度剖面呈抛物线型,且在不同雷诺数下,数值模拟结果的速度峰值与理论解析解间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结论]所做研究说明在所提边界条件下,采用MPS方法模拟二维Poiseuille流是有效且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 poiseuille流 MLParticle-SJTU求解器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的Couette-Poiseuille流的特征值的计算 被引量:1
7
作者 宋金宝 陈建宁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917-926,共10页
本文考虑的问题是二维粘性渠流.对0到2000之间的雷诺数,计算了平稳扰动的Couette-Poiseuille流的下游特征值,其特征方程类似于Orr-Sommerfeld方程。所用的方法是谱方法和初值方法(复合矩阵方... 本文考虑的问题是二维粘性渠流.对0到2000之间的雷诺数,计算了平稳扰动的Couette-Poiseuille流的下游特征值,其特征方程类似于Orr-Sommerfeld方程。所用的方法是谱方法和初值方法(复合矩阵方法).就几种有趣的流量,给出了相应的特征值的计算结果。这些特征值确定了扰动的衰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值 C-P 平稳扰动 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iseuille-Bénard流的出口边界条件及其谱元法计算
8
作者 许传炬 林玉闽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0,共10页
研究二维矩形管道中底部加热的不可压缩Poiseuille-Benard流的谱元法数值计算问题.讨论各种不同的出口边界条件的处理及其对谱元法数值模拟的影响.通过干扰区、干扰幅度和计算时间的比较,确定比较理想的出口边界条件.
关键词 poiseuille-Benard 出口边界条件 谱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桩海地区断陷湖盆不同触发机制深水重力流成因扇体沉积特征及其差异
9
作者 袁静 赵广昊 +5 位作者 景安语 宋璠 孙超 高灏 刘晓林 谢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岩心精细观察和描述,结合录井、测井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和古地貌解释成果,以渤海湾盆地埕岛-桩海地区东营组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断陷湖盆中分别由洪水触发的湖底扇和由浅水沉积物滑动滑塌触发的滑塌扇这两种深水重力流沉积扇体的流体... 基于岩心精细观察和描述,结合录井、测井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和古地貌解释成果,以渤海湾盆地埕岛-桩海地区东营组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断陷湖盆中分别由洪水触发的湖底扇和由浅水沉积物滑动滑塌触发的滑塌扇这两种深水重力流沉积扇体的流体演化和沉积特征,并建立其沉积模式,对比两者在发育背景、流体类型、岩相类型和砂体展布型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湖底扇通常经历碎屑流和异重流两个演化阶段,以反-正复合递变层理和块状层理为典型沉积特征,主要发育块状砂岩、CU-FU序砂岩、FU序砂岩相和CU序砂岩相4种岩相类型,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滑塌扇经历浅水砂体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3个阶段,以滑动剪切面、滑塌变形构造、块状层理和粒序层理为主要沉积构造,发育块状砂岩、CU序砂岩和FU序砂岩3种岩相类型,可划分为近端和远端亚相。湖底扇平面上呈规模较大的舌状或朵叶状分布,砂体顺物源方向连续性较好,厚度和砂地比均大于滑塌扇,外扇亚相是其有利砂体发育区;滑塌扇平面上呈透镜状和舌状展布,个体小,数量多,砂体连续性较差,其近端亚相物性好于湖底扇中扇和外扇亚相,为有利砂体的发育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型重力 湖底扇 滑塌型重力 滑塌扇 沉积特征 差异性 有利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反应流反应速率的唯象表征与影响规律研究
10
作者 李瑜 樊义辉 +3 位作者 卞平艳 张海光 曲海军 王建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目的 为了提高同轴反应流工艺的控制精度,探索反应速率的宏观唯象表征方法和影响规律,方法 通过紫脲酸铵对Ca2+进行示踪,在线观测海藻酸钙水凝胶中空纤维的交联成形过程,利用洗脱法对交联层边界的灰度阈值进行标定,从宏观唯象的角度定... 目的 为了提高同轴反应流工艺的控制精度,探索反应速率的宏观唯象表征方法和影响规律,方法 通过紫脲酸铵对Ca2+进行示踪,在线观测海藻酸钙水凝胶中空纤维的交联成形过程,利用洗脱法对交联层边界的灰度阈值进行标定,从宏观唯象的角度定义同轴反应流的平均反应速率,通过在线监测提取的交联层厚数据,计算得到反应速率值,并通过试验研究海藻酸钠和氯化钙溶液的流量(定流率比)、质量分数、共流距离对交联层厚和平均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 结果表明:对比在线图像识别和洗脱法实测所得中空纤维尺寸,两者误差仅1.09%,满足工程应用需求;增加反应物质量分数能提高平均反应速率,增加交联层厚,且氯化钙质量分数具有更好的调控性能;定流率比条件下,随着两溶液流速增加,中空纤维交联层厚减小而平均反应速率增大;随着反应流共流距离增加,交联层厚增加而平均反应速率逐渐减小。上述唯象平均反应速率受流体速度场和化学反应物质量分数的影响规律与经典反应速率是一致的,说明该唯象定义是有效的。结论 研究采用的同轴反应流在线监测方法、反应速率的唯象表征方法、材料工艺参数影响规律等有助于实现中空纤维结构尺寸、交联层厚和保留溶胶层厚的精确控制,有助于同轴反应流工艺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挤出 反应 反应速率 唯象表征 精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级节流配置的大压降通海系统低噪声优化设计
11
作者 方超 肖龙洲 +2 位作者 马骏 俞健 蔡标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4,共5页
针对某型号船舶通海系统大压降工况下节流噪声突出的问题,基于多级节流设计理论,根据系统特性提出三级节流的低噪声优化设计方案。采用二维流场数值计算的方法,快速验证三级节流降噪方案的可行性。对优化前后系统的流场进行数值计算,结... 针对某型号船舶通海系统大压降工况下节流噪声突出的问题,基于多级节流设计理论,根据系统特性提出三级节流的低噪声优化设计方案。采用二维流场数值计算的方法,快速验证三级节流降噪方案的可行性。对优化前后系统的流场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阀后流体强烈的气蚀及湍流得到有效控制。优化前后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流噪声降低5.6 dB,节流噪声抑制效果显著,对船舶大压降通海系统噪声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节 噪声 气蚀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三角-附板”截面振子的流致振动试验研究
12
作者 刘昉 向佳乐 +3 位作者 燕翔 冯卫鹏 邵楠 王孝群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4,共10页
通过试验方法对“圆-三角-附板”截面振子的流致振动进行研究,分析了高宽比、系统阻尼比对振动的影响,并使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典型工况进行尾流拍摄,分析“圆-三角-附板”截面振子的尾流演化规律,为流致振动发电振子设计提供参考。主... 通过试验方法对“圆-三角-附板”截面振子的流致振动进行研究,分析了高宽比、系统阻尼比对振动的影响,并使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典型工况进行尾流拍摄,分析“圆-三角-附板”截面振子的尾流演化规律,为流致振动发电振子设计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振动强度随着系统阻尼比提高而减弱;随着截面高宽比的增大,振子发生驰振的能力增强,而最大振幅比和频率比均降低;随着高宽比的增大,旋涡的涡量增加,尺度增长,振子受力面积变大,旋涡附着现象更加明显,振子受力效果更好;随着振子高宽比的增大,正向旋涡发育和脱落的时间比反向旋涡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振动 组合截面振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模型的真空引水罐内流动特性
13
作者 王欢 赵睿杰 +2 位作者 李红 杨帆 潘绪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9,共6页
为解决真空引水罐出口气体流出问题,探究罐内气液两相流动机理,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模型对真空引水罐进行计算,对不同初始状态下真空引水罐内的气液两相交界面形态、出口管气体流出量以及出口管内流动状态进行分析,讨论了真空引... 为解决真空引水罐出口气体流出问题,探究罐内气液两相流动机理,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模型对真空引水罐进行计算,对不同初始状态下真空引水罐内的气液两相交界面形态、出口管气体流出量以及出口管内流动状态进行分析,讨论了真空引水罐内初始状态对罐内流场的影响,总结了罐内水位对内部流场及出口管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当初始水位远高于进水管时会大幅优化真空引水罐内流场;与原初始水位相比,罐内气液两相交界面的交互作用减少;气体流出量体积分数峰值从最初的6.916%降至0.106%,平均值从3.442%降至0.027%;出口管流态得到明显改善,顶部低压区域减少.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水位的变化会影响真空引水罐内流场特性、气体流出量及出口管流态,为深入认识真空引水罐内部流动及真空引水罐的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罐 体体积模型 罐内水位 罐内 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边界条件下液体管路球阀流致振动建模及特性分析
14
作者 孙燕 尹莎莎 +3 位作者 靳国永 靳淼 孙凯浪 叶天贵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35,共15页
球阀流致振动是液体管路系统振动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掌握球阀流致振动特性是液体管路系统振动噪声分析、低噪声设计及控制的关键前提。本文以球阀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向弹簧与梁单元模型模拟球阀进出口法兰端面弹性边界条件,以实测干湿... 球阀流致振动是液体管路系统振动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掌握球阀流致振动特性是液体管路系统振动噪声分析、低噪声设计及控制的关键前提。本文以球阀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向弹簧与梁单元模型模拟球阀进出口法兰端面弹性边界条件,以实测干湿模态数据为基准进行边界约束刚度反演与修正,建立实际安装条件下球阀边界约束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有限元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理论进一步建立球阀流致振动计算模型,研究不同质量流量与不同开度瞬态工况下球阀流场与结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采用三向弹簧与梁单元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液体管路球阀实际安装边界条件;随着球阀开度减小或质量流量增加,流场的扰动更加明显,各测点位置的振动加速度级均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阀 致振动 约束边界 干湿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矿竖冷炉内物料流动的优化
15
作者 李海峰 祁腾飞 +1 位作者 张永杰 邹宗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60,共9页
为改善梅钢竖冷炉内物料流动,提出了边缘-中心混合布料的优化措施,并使用离散单元法分析该措施对竖冷炉内的物料速度分布以及运动流型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边缘-中心混合布料能够将颗粒速度分布,从现有中间单一布料方式的边缘区速度较... 为改善梅钢竖冷炉内物料流动,提出了边缘-中心混合布料的优化措施,并使用离散单元法分析该措施对竖冷炉内的物料速度分布以及运动流型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边缘-中心混合布料能够将颗粒速度分布,从现有中间单一布料方式的边缘区速度较小而中间区和中心区速度较大,改为边缘区和中心区速度较大,而中间区速度较小;同时将物料运动流型从原来的“U”型变为“—”型;并将颗粒下移的最小整体流指数,从原来的0.645增加至0.762,从而提高炉内物料流动的“整体流”程度.但该布料方式也会造成中间区大颗粒偏析严重.可尝试调整边缘和中心下料管的相对高度,以平衡物料流动的改善和偏析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冷炉 烧结矿 整体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 kV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的干扰
16
作者 赵书华 卢小蝶 +1 位作者 黎少飞 饶永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800 kV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干扰模型,研究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的干扰规律,详细分析了管道最小防护距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管道长度、管道防腐涂层类型、土壤电导率对受到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干扰的管... 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800 kV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干扰模型,研究接地电流对埋地管道的干扰规律,详细分析了管道最小防护距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管道长度、管道防腐涂层类型、土壤电导率对受到高压直流接地电流干扰的管道影响较大。管道越长,管道防腐涂层电导率越大,土壤电导率越小,管道的最小防护距离越大,其受到的干扰越大。当管道长度达到或超过600 km时,管道受到的干扰程度趋于稳定;管道常用的3PE、环氧粉末、石油沥青3种防腐涂层中,3PE防腐涂层管道最小防护距离最小,其受到的干扰程度最小;在多层土壤结构中,管道最小防护距离的影响主要由电导率最小的一层土壤决定,可将电导率最小的一层土壤的电导率视为整体土壤的电导率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 油气管道 干扰 最小防护距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VB和IP双结构传输模式的复合流式虚拟视频点播系统设计
17
作者 李玉华 邱心莹 邹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7,共5页
当虚拟视频点播系统遇到高访问量时会使其服务器负荷过大,导致视频传输速度下降、播放不连续。因此,设计一种基于DVB和IP双结构传输模式的复合流式虚拟视频点播系统,以适应用户需求和网络条件,动态调整视频流的传输质量和分辨率。构建基... 当虚拟视频点播系统遇到高访问量时会使其服务器负荷过大,导致视频传输速度下降、播放不连续。因此,设计一种基于DVB和IP双结构传输模式的复合流式虚拟视频点播系统,以适应用户需求和网络条件,动态调整视频流的传输质量和分辨率。构建基于DVB和IP双结构传输模式的复合流式虚拟视频点播系统框架,终端用户通过基础服务层的Web页面提交视频点播申请后,从视频编排层获取点播视频;控制层的播出控制模块调取PBHS算法来实现网络资源受限下的带宽自适应分配,以动态地调整不同带宽占用,优化网络资源利用,提高传输效率。通过视频传送模块输出点播视频,利用传输层的IP和DVB双结构传输模式将其输送到应用层,最终可视化呈现给用户。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可实现虚拟视频点播,视频播放连续不卡顿、画面分辨率高,信令延迟仅34 ms,视频传输速度达到18 Mb/s,平均点播时间为1 320 ms,且拒绝用户数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B IP传输 视频点播 复合 WEB页面 PBHS算法 播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拓扑优化的类翼型扰流元件空气引射器性能分析
18
作者 刘华东 张雅 +1 位作者 郝琪 孙浩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0,共7页
针对传统空气引射器引射率较低的问题,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对传统空气引射器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基于拓扑优化结果和减阻机理分析,提出了新型类翼型扰流元件空气引射器。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新型空气引射器内部流场,分析了类翼型扰流元件... 针对传统空气引射器引射率较低的问题,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对传统空气引射器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基于拓扑优化结果和减阻机理分析,提出了新型类翼型扰流元件空气引射器。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新型空气引射器内部流场,分析了类翼型扰流元件高度和扰流元件与喷嘴喉部距离对引射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扰流元件与引射器壁面形成二次喷嘴效应,工作流体流出喷嘴后会继续加速,压力进一步降低,与引射流体驱动压差增大,使引射率显著提升;引射率随类翼型扰流元件高度增大而增大,随着扰流元件与喷嘴喉部的距离增加,引射率先增大后减小;相比于传统引射器,新型空气引射器引射率可提高146%~224%;当类翼型扰流元件的高度为3.3 mm、扰流元件与喷嘴喉部最佳距离为0.8 mm时,引射率达到最大值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翼型扰元件 拓扑优化 空气引射器 引射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轴泵喷推进器内流致噪声仿真计算
19
作者 刘厚林 郭成宇 +2 位作者 吴贤芳 谈明高 赵杨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基于Lighthill声比拟理论,采用混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流量变化对无轴泵喷推进器内流致噪声的声压级频域特性和总声压级等的影响及其与内流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声压级主频均为轴频,并可见2倍轴频的谐频.小流量和设计流量下,主频处声... 基于Lighthill声比拟理论,采用混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流量变化对无轴泵喷推进器内流致噪声的声压级频域特性和总声压级等的影响及其与内流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声压级主频均为轴频,并可见2倍轴频的谐频.小流量和设计流量下,主频处声压级幅值沿流向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沿径向先上升后下降,并存在叶频及其倍频的谐频;大流量下,其沿流向下降,沿径向先下降后上升,未见叶频或其倍频的谐频分布.出口段靠近叶轮区域的主频处声压级幅值随流量增加上升,而远离该区域则先上升后下降;轴线附近区域的噪声逐渐增强.总声压级随流量增加而上升;流向上,总声压级逐渐降低,且在大流量下噪声衰减速度更为缓慢;径向上,总声压级最高值随着径向区域所在的流向距离增加而逐渐靠近轴线.影响不同流量下无轴泵喷推进器噪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出口段靠近叶轮区域的速度梯度和2个旋涡的大小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泵喷推进器 Lighthill声比拟理论 致噪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板竖缝式鱼道池室水流条件模型试验研究
20
作者 郭超 赵凯 +1 位作者 刘菁 胡彧元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0,共6页
鱼道能够帮助洄游鱼类上下行通过大坝等障碍物,顺利到达繁殖地、索饵场等,完成鱼类生殖洄游过程。隔板竖缝式鱼道是国内常见的鱼道形式,依托了某航运枢纽工程隔板竖缝式鱼道进行了该类型鱼道池室水流条件模型试验研究。该鱼道最大设计... 鱼道能够帮助洄游鱼类上下行通过大坝等障碍物,顺利到达繁殖地、索饵场等,完成鱼类生殖洄游过程。隔板竖缝式鱼道是国内常见的鱼道形式,依托了某航运枢纽工程隔板竖缝式鱼道进行了该类型鱼道池室水流条件模型试验研究。该鱼道最大设计运行水头6.8 m,主要过鱼对象为四大家鱼。鱼道设计流速为0.8~1.0 m/s。鱼道普通池长3.6m,净宽3.0 m,隔板竖缝宽度0.45 m,采用“L”型隔板型式。直段休息池长度增加为9.0 m,鱼道宽度及隔板型式不变。普通池室纵坡为1∶80,休息池纵坡为0。鱼道池室设计水深为2.0 m。通过建立1∶5的大比尺鱼道局部水工物理模型,采用旋桨流速仪对不同布置方案下的鱼道竖缝流速进行了测量,采用ADV(多普勒流速仪)和PIV(粒子图像测速仪)等多种流速测量技术手段,对不同布置方案下的鱼道池室内水流流速及流态进行了分析。物理模型中悬桨流速仪实测鱼道隔板竖缝最大流速为0.95 m/s,小于本鱼道最大设计流速,实测鱼道最大流量为0.69 m^(3)/s。ADV和PIV实测池室内最大流速值位于隔板竖缝主流中心,约为0.94 m/s。池室竖缝出流流向明确,竖缝出口附近最大流速约为0.6 m/s,水流主流在池室内成相对较缓的“S”形流线。上溯鱼类通过竖缝进入池室后,有明确的水流引导鱼类沿主流进入池室左侧进行休息调整。在已建立的1∶5的鱼道局部物理模型上进行放鱼试验,观察到鱼类在池室内顶着主流方向以冲刺的方式向上游动通过竖缝。当鱼类上溯疲劳时,停留在休息池隔板下游侧的低流速回流区进行休息,整体而言上溯过程顺利,说明在现布置条件下,鱼道池室和竖缝尺寸、普通池室和休息池底坡的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道 隔板竖缝式 池室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