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ε-聚赖氨酸的细菌纤维素壳聚糖微凝胶的制备及抑菌活性分析
1
作者 王晓庆 窦荷影 +6 位作者 廖文莹 刘晓丽 冯安琪 孙欣 孙田雨 杨维 于沛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3-70,共8页
为制备具有负载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PL)的微凝胶,本研究以壳聚糖(Chitosan,CS)和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为基材,采用简单、温和的制备工艺,明确了微凝胶(PL-BC/CSM)的主要工艺参数,并对其微观形态、结构特性、热稳... 为制备具有负载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PL)的微凝胶,本研究以壳聚糖(Chitosan,CS)和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为基材,采用简单、温和的制备工艺,明确了微凝胶(PL-BC/CSM)的主要工艺参数,并对其微观形态、结构特性、热稳定性、抑菌活性和缓释性能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BC与CS复合体积比为10:90,ST添加量为2%,PL含量为0.4 mg/mL、均质转速为10000 r/min,时间2 min的制备条件下,可获得包封率为48.23%,粒径为1423 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25和Zeta电位为33.26 mV的微凝胶。与不添加交联剂的物理复合组(BC/CSM)相比,SEM和TEM的结果显示PL-BC/CSM组具有良好的表面形态结构和热稳定性,FTIR分析表明PL分子成功负载到聚合物网络中,PL-BC/CSM的形成能促使PL进行缓释,有利于提高其利用率,对S.aureus的MIC和MBC分别为26和52μg/mL,对E.coli的MIC和MBC分别为52和104μg/mL,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本研究结果以期为此类微凝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壳聚糖 Ε-聚赖氨酸 微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凝胶的类型、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胡佳 靳贺喜 +4 位作者 蒋洢慧 苏霞 李琪 于修烛 高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91,共9页
微凝胶是一种尺寸在0.1~100μm之间的交联软颗粒,以其多样的三维网状结构和优越的物化性质,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为了全面了解微凝胶在食品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实际应用,重点探讨了多糖基、蛋白基和复配型食品微凝... 微凝胶是一种尺寸在0.1~100μm之间的交联软颗粒,以其多样的三维网状结构和优越的物化性质,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为了全面了解微凝胶在食品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实际应用,重点探讨了多糖基、蛋白基和复配型食品微凝胶的类型,分析总结了当前食品微凝胶的最新制备技术,并详细总结了其在生物活性物质递送、食品风味物质保护、脂肪替代、食品乳化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此外,还对食品微凝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微凝胶作为食品领域结构独特、性能优异的新型微纳粒子,对食品加工、风味、质构、脂肪替代、营养等扩展应用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多糖 蛋白质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量及蛋白颗粒含量对高内相Pickering乳液及其3D打印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吴超 刘哲 +6 位作者 黑雪 李闪闪 焦博 陈庆文 赵浩 王强 石爱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2-99,共8页
本研究使用凝胶破碎法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微凝胶颗粒作为高内相Pickering乳液(high internal 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PEs)的稳定剂。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蛋白颗粒包裹住油滴,部分液滴由于堆积呈现多面体形,是典型的O/W型HIP... 本研究使用凝胶破碎法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微凝胶颗粒作为高内相Pickering乳液(high internal 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PEs)的稳定剂。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蛋白颗粒包裹住油滴,部分液滴由于堆积呈现多面体形,是典型的O/W型HIPPEs特征。提高含油量及蛋白颗粒质量分数可以提高体系的黏度、储能模量及凝胶强度,赋予了乳液3D打印的能力。当含油量为75%(m/m)、蛋白颗粒质量分数为3.0%时,打印模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分别达到93.35%和98.72%。本研究结果表明HIPPEs可作为有效的食品3D打印油墨,并为拓展3D打印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微凝胶颗粒 高内相Pickering乳液 3D打印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度对明胶微凝胶Pickering乳液界面性质和流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莹婕 夏梦思 +5 位作者 戴宏杰 冯鑫 余永 朱瀚昆 马良 张宇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9-86,共8页
引入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酶)对明胶进行改性制备微凝胶,通过对不同TG酶交联度明胶微凝胶Pickering乳液进行流变学、电位测试以及微观结构观察,重点研究了不同TG酶交联度对乳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TG酶添加量可... 引入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酶)对明胶进行改性制备微凝胶,通过对不同TG酶交联度明胶微凝胶Pickering乳液进行流变学、电位测试以及微观结构观察,重点研究了不同TG酶交联度对乳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TG酶添加量可以有效调控明胶微凝胶的交联度(1.85%~12.25%);流变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度的提升,表观黏度和屈服应力值(2.10~4.47 Pa)均上升,损耗因子减小,温度循环测试回复率从28.2%上升至75.6%。综合流变学测试结果表明当交联度达到6.85%以上,明胶微凝胶稳定的乳液连续相形成了更强的凝胶网络结构。此外,乳液体系的ζ电位随着交联度的增大而增大,静电排斥作用增强,有利于连续相网络结构的形成;微观结构显示,随着交联度的增大,油水界面处的吸附蛋白增多并形成致密的界面膜,液滴之间相互作用增强形成更强的凝胶网络结构,从而在连续相的角度使乳液稳定性提升。因此,经过TG酶交联的明胶微凝胶Pickering乳液更为稳定,为明胶微凝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微凝胶 谷氨酰胺转氨酶 Pickering乳液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凝胶增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吕斌 张永刚 +3 位作者 吕宝强 高党鸽 任静静 马建中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29-2636,2681,共9页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单体,通过原位自由基聚合和机械破碎法制备了微凝胶(MG)悬浮液,将其与AM溶液复合,通过引发聚合制备了微凝胶增强聚丙烯酰胺双网络(MG-PAM DN)水凝胶...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单体,通过原位自由基聚合和机械破碎法制备了微凝胶(MG)悬浮液,将其与AM溶液复合,通过引发聚合制备了微凝胶增强聚丙烯酰胺双网络(MG-PAM DN)水凝胶。采用FTIR、SEM对MG-PAM DN水凝胶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合力学性能、溶胀性能和能量耗散性能测试,考察了MG悬浮液用量(以溶液总质量计,下同)对MG-PAM DN水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悬浮液用量为40%时,制备的MG-PAM DN水凝胶呈现出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平均孔径为20μm;其压缩强度可达25.42MPa(95%形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可达201.2 kPa和450.4%,在不同应变(70%、80%)下均具有良好的能量耗散性能;MG-PAM DN水凝胶还可以承受弯曲、打结、按压、切割、提重等不同的机械作用。MG的引入增加了MG-PAM DN水凝胶内部的交联密度,形成了更加致密的网络结构,使MG-PAM DN水凝胶拥有更高的损耗模量和储能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悬浮液 水凝胶 聚丙烯酰胺 力学性能 能量耗散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同 石立旺 +3 位作者 张楠 方昭 祝纶宇 杜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0-1178,共9页
由于透明质酸在维持和恢复关节功能中的重要作用,以透明质酸制备的水凝胶材料被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微凝胶作为新形式的水凝胶材料,因其小尺寸的特征而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微凝胶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 由于透明质酸在维持和恢复关节功能中的重要作用,以透明质酸制备的水凝胶材料被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微凝胶作为新形式的水凝胶材料,因其小尺寸的特征而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微凝胶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透明质酸的微凝胶逐渐被用于构建骨关节炎治疗体系。综述了目前透明质酸微凝胶的常见制备方法及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透明质酸微凝胶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透明质酸 骨关节炎 软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传导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石颖 周超 +1 位作者 刘志刚 姜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电磁传导性水凝胶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软致动器、药物传递、电磁干扰屏蔽等方面,在生物医学、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采用仿贻贝微凝胶氧化还原引发的方式构建具有电磁响应的水凝胶网络。首先采用紫外光微乳液聚合的方法... 电磁传导性水凝胶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软致动器、药物传递、电磁干扰屏蔽等方面,在生物医学、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采用仿贻贝微凝胶氧化还原引发的方式构建具有电磁响应的水凝胶网络。首先采用紫外光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仿贻贝微凝胶;其次,以仿贻贝微凝胶和纳米Fe_(3)O_(4)为引发体系,以丙烯酰胺和4-苯乙烯磺酸钠作为小分子单体,以二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作为交联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聚合的方法构建水凝胶体系,并对水凝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水凝胶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具有电磁传导性能,在柔性可穿戴器件之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电磁传导性水凝胶 电阻率 磁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水基聚氨酯微凝胶环氧硅氧烷交联成膜机理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武生 曾俊 +2 位作者 阮德礼 钟锋 潘才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2-105,共4页
将端基为可水解硅氧烷的聚氨酯羧基离子体分散于水中 ,获得水基聚氨酯分散体。硅氧烷水解缩合形成高度交联的纳米级水基聚氨酯微凝胶 (2 0 nm~ 2 50 nm)。此聚氨酯微凝胶成膜后采用水溶性环氧硅氧烷进一步交联 ,获得高性能有机涂层。... 将端基为可水解硅氧烷的聚氨酯羧基离子体分散于水中 ,获得水基聚氨酯分散体。硅氧烷水解缩合形成高度交联的纳米级水基聚氨酯微凝胶 (2 0 nm~ 2 50 nm)。此聚氨酯微凝胶成膜后采用水溶性环氧硅氧烷进一步交联 ,获得高性能有机涂层。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涂层的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 水基聚氨酯 微凝胶 环氧硅氧烷 交联 成膜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高分子复合微球表面形貌与模板组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彭军霞 张颖 +2 位作者 夏慧芸 白超良 房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429,共6页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多种MAA含量不同的阴离子型P(NIPAM-co-MAA)共聚微凝胶.以这些共聚微凝胶为模板,在不同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合成了一系列CuS(CdS、ZnS)-P(NIPAM-co-MAA)无机-...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多种MAA含量不同的阴离子型P(NIPAM-co-MAA)共聚微凝胶.以这些共聚微凝胶为模板,在不同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合成了一系列CuS(CdS、ZnS)-P(NIPAM-co-MAA)无机-有机复合微球材料,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模板组成等因素对上述硫化物-高分子复合微球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所得复合微球表面均具有图案化结构,该结构明显依赖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模板微凝胶的组成.就模型体系而言,随表面活性剂Span-20、Span-80和Span-85的HLB(亲水亲油平衡)值降低,微球表面形貌趋于粗糙,但仍然十分规整;就模板组成而言,模板中MAA含量增加使得复合微球的表面形貌变得更加精细.据此,认为通过选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微凝胶模板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控这些无机-有机复合微球的表面形貌,从而为后续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表面活性剂 模板 硫化物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油田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的技术途径 被引量:22
10
作者 孔柏岭 丁荣辉 +1 位作者 唐金星 李丹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40,共4页
河南油田为了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根据HPAM的M、分子线团回旋半径、储层渗透率、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及温度高于60℃时HPAM水解度增大的情况,在低温(50~60℃)高渗油藏如下三门油田使用M=1.9×107、水解度在25%... 河南油田为了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根据HPAM的M、分子线团回旋半径、储层渗透率、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及温度高于60℃时HPAM水解度增大的情况,在低温(50~60℃)高渗油藏如下三门油田使用M=1.9×107、水解度在25%~28%的HPAM;在高温(60~80℃)中渗油藏如双河油田使用M=1.5×107,水解度在15%~22%的HPAM;HPAM溶液用除氧清水或污水配制并在密闭条件下输送、注入.从1996年开始至今,已在10个区块实施聚合物驱,这10个区块产油量已占河南油田稀油产量的26.5%.报道了10个区块聚合物驱的基本参数.此外,还考察了耐热抗盐的丙烯酰胺共聚物PSR-6和PSR-8.用TSD=5 g/L的污水配制的HPAM(200、400 mg/L)/醛+多羟基化合物(150 mg/L)微凝胶,在75~105℃连续老化180天后,粘度(30℃、7.34s-1)保持在38.6~168 mPa·s,已在3个区块用于驱油,驱油效果优于HPAM.图1表4参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地层适应性 聚合物溶液配制 微凝胶 微凝胶驱 河南油田 丙烯酰胺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微凝胶调驱体系室内评价 被引量:19
11
作者 田鑫 任芳祥 +4 位作者 韩树柏 汪小平 张立娟 李小佳 刘霞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29,共4页
为了认识可动微凝胶这一新型调驱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指导矿场调驱实施工作,采用激光纳米粒度测量仪、布氏黏度计及人造岩心,对可动微凝胶这一新型调驱体系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研究了可动微凝胶的表观形态、粒径大小、黏度及封堵性能。... 为了认识可动微凝胶这一新型调驱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指导矿场调驱实施工作,采用激光纳米粒度测量仪、布氏黏度计及人造岩心,对可动微凝胶这一新型调驱体系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研究了可动微凝胶的表观形态、粒径大小、黏度及封堵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级可动微凝胶其初始粒径为几十纳米,水化10 d后粒径溶胀为几百纳米,粒径随溶胀时间增加而变大。体系的黏度较低,黏度随质量浓度变化较小,随温度升高,黏度下降。体系的封堵能力与渗透率关联较强,粒径一定的体系在一定的渗透率范围内可产生有效封堵,在岩心中具有封堵、突破、深入、再封堵的逐级封堵调剖特性。实验结果说明可动微凝胶具有遇水溶胀的特点,溶胀后的可动微凝胶可对高渗层进行有效封堵,具有较好的深部调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微凝胶 粒径 黏度 注入性 封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仿生润滑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国强 郭文清 +2 位作者 刘志鲁 蔡美荣 王晓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生物体内界面之间表现出了极低的摩擦系数,生物大分子润滑剂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润滑作用.受此启发,仿生润滑剂的设计和相关润滑机理的研究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结构仿生和功能仿生两个方面,综述了聚合物仿生润滑剂的研究进... 生物体内界面之间表现出了极低的摩擦系数,生物大分子润滑剂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润滑作用.受此启发,仿生润滑剂的设计和相关润滑机理的研究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结构仿生和功能仿生两个方面,综述了聚合物仿生润滑剂的研究进展,分类介绍了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微凝胶、聚合物刷修饰复合微球作为仿生润滑液的设计思路、润滑机理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润滑剂 聚合物 水润滑 微凝胶 聚合物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P(AM-co-MAA)-W-Ag复合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华涛 张颖 +2 位作者 宁向莉 梁红莲 房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652,共7页
以丙烯酰胺(acrylamide,AM)和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acid,MAA)的共聚微凝胶(P(AM-co-MAA))为模板,通过离心沉积法将钨粉沉积于高分子微凝胶表面,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P(AM-co-MAA)-W复合微球;再以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修饰的P(AM-co-... 以丙烯酰胺(acrylamide,AM)和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acid,MAA)的共聚微凝胶(P(AM-co-MAA))为模板,通过离心沉积法将钨粉沉积于高分子微凝胶表面,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P(AM-co-MAA)-W复合微球;再以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修饰的P(AM-co-MAA)-W复合微球为模板,在硝酸银溶液中充分溶胀后,通过向反相悬浮体系中缓慢通入氨气,制备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AM-co-MAA)-W-Ag双金属复合微球材料.实验发现,通过改变制备过程中AgNO3的初始浓度和PVP的用量等条件,可以改变复合微球表面银的沉积量;并结合实验结果初步提出了银的形成机理,即PVP的存在,不仅可以作为稳定剂固定Ag+离子,同时可以作为还原剂促进Ag+还原为Ag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微凝胶 模板法 钨粉 纳米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凝胶在食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帅 李媛媛 +1 位作者 赵畅 孔保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65-368,373,共5页
微凝胶是一种通过共价键(或其他强作用力)交联形成的一定凝胶状网络结构的聚合物胶体粒子,具有多孔性、变形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简述微凝胶的基本功能性质,着重介绍四种食品级生物聚合物微凝胶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现状,并对今后的... 微凝胶是一种通过共价键(或其他强作用力)交联形成的一定凝胶状网络结构的聚合物胶体粒子,具有多孔性、变形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简述微凝胶的基本功能性质,着重介绍四种食品级生物聚合物微凝胶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现状,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界面性质 乳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凝胶模板法制备PNIPAM/PbS有机-无机复合微球 被引量:14
15
作者 白超良 王姗 +1 位作者 张颖 房喻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66,共5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包埋有Pb2+的PNIPAM微凝胶,利用微凝胶的限域和导向作用,通过外源沉积法制备了PNIPAM/PbS有机 无机结构型复合微球.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复合微球的形貌、无机沉积物PbS的晶型和相...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包埋有Pb2+的PNIPAM微凝胶,利用微凝胶的限域和导向作用,通过外源沉积法制备了PNIPAM/PbS有机 无机结构型复合微球.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复合微球的形貌、无机沉积物PbS的晶型和相对含量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分子微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和所采用的制备方法确保了有机 无机复合材料复合的均匀性;微凝胶的模板作用使得复合材料呈现球状结构,微球的大小决定于模板的尺寸;复合微球中PbS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复合微球中无机物含量约为10%.实验所得PNIPAM/PbS复合微球明显兼有无机物的刚性和有机物的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模板法 制备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硫化铅 有机-无机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St/BVA/BA微凝胶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俊涛 于成芬 +2 位作者 陈守明 赵晓燕 吴其晔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51,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和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核壳型 St/ BVA/ BA微凝胶 ,研究了不同乳化剂配比及加入方式、不同引发剂及其加入方式等对乳液聚合转化率及稳定性的影响 ;对半连续法制备的核壳结构微凝胶进行了结构表征及 Ca2 + 稳定性、稀释... 采用种子乳液和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核壳型 St/ BVA/ BA微凝胶 ,研究了不同乳化剂配比及加入方式、不同引发剂及其加入方式等对乳液聚合转化率及稳定性的影响 ;对半连续法制备的核壳结构微凝胶进行了结构表征及 Ca2 + 稳定性、稀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凝胶 核壳结构 乳胶粒 乳液聚合 St BVA BA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SO_4-PAM无机-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颖 刘慧瑾 +2 位作者 谢玉霞 王瑞芳 房喻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8,共5页
以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高分子微凝胶为模板,结合反胶束法制备了具有表面图案结构的硫酸钡-聚丙烯酰胺(BaSO4-PAM)无机-高分子复合微球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RD对复合微球的形貌和无机沉积物BaSO4的晶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以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高分子微凝胶为模板,结合反胶束法制备了具有表面图案结构的硫酸钡-聚丙烯酰胺(BaSO4-PAM)无机-高分子复合微球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RD对复合微球的形貌和无机沉积物BaSO4的晶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aSO4的沉积量、沉积反应速度等因素对复合微球的表面形貌都有显著影响;复合微球中BaSO4具有正交重晶石结构.实验所得BaSO4-PAM复合微球兼具高分子的柔性和无机物的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高分子微凝胶 反胶束 硫酸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表面载银微凝胶层层组装膜的制备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峰 王旭 +2 位作者 叶开其 裘令瑛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90-994,共5页
以载银聚烯丙基胺盐酸盐-葡聚糖微凝胶与聚苯乙烯磺酸钠为构筑基元,利用层层组装技术制备了一种可直接沉积在疏水的塑料基底表面的载银抗菌微凝胶膜.研究结果表明,该载银抗菌微凝胶膜具有很好的抗菌能力,并且其抗菌活性可以通过控制载... 以载银聚烯丙基胺盐酸盐-葡聚糖微凝胶与聚苯乙烯磺酸钠为构筑基元,利用层层组装技术制备了一种可直接沉积在疏水的塑料基底表面的载银抗菌微凝胶膜.研究结果表明,该载银抗菌微凝胶膜具有很好的抗菌能力,并且其抗菌活性可以通过控制载银微凝胶膜的组装层数进行调控.这种沉积在塑料表面的载银抗菌微凝胶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基底黏附力,能够保障其长效抗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组装 聚合物微凝胶 抗菌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冲击防护微凝胶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超 王博 +3 位作者 徐昆 刘燕平 胡红 王丕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45-1749,共5页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扩链剂、钛酸异丙酯(TIPT)为改性剂,通过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H)与三甲氧基硼氧六环(TMOB)的沉淀聚合制备冲击防护微凝胶。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微凝胶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以微凝胶整理...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扩链剂、钛酸异丙酯(TIPT)为改性剂,通过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H)与三甲氧基硼氧六环(TMOB)的沉淀聚合制备冲击防护微凝胶。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微凝胶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以微凝胶整理的3D织物抗冲击性能为主要性能指标,采用正交法优化实验设计,确定单体投料最佳比例为m(Si)/m(B)=15∶1,m(MDI)=2.00%,m(TIPT)=4.20%。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文献报道的涨流型硅硼共聚体系,MDI的引入可通过提高聚合物分子量,显著改善整理后复合织物的抗冲击性能。同时微凝胶粒子的产生一方面降低合成及干燥温度,减少能耗;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幅降低产物运动粘度,改善材料加工与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防护 微凝胶 3D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形分散剂的制备及其在分散聚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才登 刘德华 +2 位作者 王艳君 龚志超 曹同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9-103,共5页
以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及甲基丙烯酸为单体制备分散剂 ,研究了反应机理和分散剂的结构 .将制得的分散剂用于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在非极性介质中的分散共聚合 ,研究了分散剂的种类及“梳形链”部分对分散稳定效果的影响 .结果... 以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及甲基丙烯酸为单体制备分散剂 ,研究了反应机理和分散剂的结构 .将制得的分散剂用于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在非极性介质中的分散共聚合 ,研究了分散剂的种类及“梳形链”部分对分散稳定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分散剂具有反应活性和梳形分子结构 ,对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的分散聚合有很好的稳定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分散聚合 微凝胶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