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微物理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洁帆 雷恒池 胡朝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5-289,共15页
层状云由于在水平上较为均匀,可以用一维模式来模拟其云微物理过程。因此,本文使用一个包含详细微物理过程的一维层状云分档模式结合地面Doppler雷达、PMS观测资料,对2007年7月1日吉林省一次锋面抬升引起的层状云降水系统进行了模拟研... 层状云由于在水平上较为均匀,可以用一维模式来模拟其云微物理过程。因此,本文使用一个包含详细微物理过程的一维层状云分档模式结合地面Doppler雷达、PMS观测资料,对2007年7月1日吉林省一次锋面抬升引起的层状云降水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详细地刻画了水滴、霰、雪花和冰晶粒子谱分布、含水量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布与变化,并定量分析了该例中冰晶层、混合层和暖层中凝华、凝结、碰并等微物理过程对粒子谱型的影响,以及冰晶层、混合层和暖层对地面降水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该例中,冰晶层对混合层的播撒以直径D<300μm的小冰晶粒子为主。从混合层播撒D>100μm的水滴粒子以及未完全融化的冰晶粒子对暖层中小云滴粒子的碰并收集作用较强,同时,一部分降水粒子在暖层内可通过随机碰并机制产生。三层云对降水的贡献分别为3.5%、38.5%和58%。三层云中若缺少混合层,地面降水仅为0.475mm/h,谱宽920μm,且雨滴粒子数浓度较高;若无暖层,降水时间滞后,雨强增加缓慢,地面降水达0.807mm/h,雨滴粒子谱宽达1500μm;无冰晶层时,降水强度与三层俱全时的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降水及雨滴谱的改变非常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碰并模式 层状云降水 雷达反射率 pms观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