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时电量法用于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汪红梅 翁少煌 +2 位作者 林丽清 林新华 陈元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72-876,共5页
以氯化六氨合钌([Ru(NH3)6]3+)为杂交指示剂,通过Au-S键的共价结合,将DNA探针固定在电极表面与互补靶序列杂交,构建了计时电量法(CC)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电化学DNA传感器,并通过对比杂交前后电量的变化... 以氯化六氨合钌([Ru(NH3)6]3+)为杂交指示剂,通过Au-S键的共价结合,将DNA探针固定在电极表面与互补靶序列杂交,构建了计时电量法(CC)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电化学DNA传感器,并通过对比杂交前后电量的变化检测互补序列及浓度。由于杂交前后与DNA链静电结合的[Ru(NH3)6]3+量不同而形成电量差值(ΔQ),随着靶序列浓度的增加,[Ru(NH3)6]3+引起的电量差值增大。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此传感器显示了良好的特异性,能区分完全互补和错配序列,并可对融合基因进行定量。互补靶DNA序列在1.0×10-12~1.0×10-8 mol.L-1浓度范围内,ΔQ与DNA浓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0×10-13 mol.L-1。实验结果表明,以[Ru(NH3)6]3+为电化学指示剂的DNA传感器,能很好地对含PML/RARα融合基因的靶序列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电化学杂交传感器 计时电量法 六氨合钌 pml/rarα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的电化学传感器研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冯美娟 雷云 +4 位作者 王昆 陈元仲 李光文 罗红斌 林新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2-497,共6页
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锁核酸(LNA)修饰的发夹结构捕获探针,结合信号探针构建新型的"三明治"电化学传感模式。信号探针末端修饰的生物素可与酶上的亲和素结合,通过检测酶催化H2O... 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锁核酸(LNA)修饰的发夹结构捕获探针,结合信号探针构建新型的"三明治"电化学传感模式。信号探针末端修饰的生物素可与酶上的亲和素结合,通过检测酶催化H2O2氧化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产生的电化学信号,实现对靶序列的检测。该传感器可识别和定量检测PBS缓冲液中人工合成的PML/RARα融合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能很好地区分互补序列、单碱基及多碱基错配序列,杂交电流值与目标链浓度在1.0×10-11~1.6×10-10 mol/L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13 mol/L。同时,该新型传感器成功地用于无稀释人血清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的优点,有望用于临床实际样品的检测,进而实现临床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三明治”结构 发夹结构DNA探针 锁核酸 pml/rarα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首次转阴时间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蒲莲芳 陶千山 +2 位作者 王会平 翟志敏 熊术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51-1555,共5页
目的:为了观察和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PML/RARα融合基因首次转阴时间和首次转阴时间长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初诊APL患者60例,按照APL临床路径行诱导缓解及缓解后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应... 目的:为了观察和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PML/RARα融合基因首次转阴时间和首次转阴时间长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初诊APL患者60例,按照APL临床路径行诱导缓解及缓解后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应用多重巢式PCR动态监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计算首次转阴时间,随访观察并评价首次转阴时间的临床意义。结果:除3例死亡和1例失访外,其余56例初诊APL患者经正规治疗后,其PML/RARα融合基因均在24至381 d之间首次转阴,平均首次转阴时间为(131±90)d。首次转阴时间在PML/RARα融合基因不同亚型之间存在差异,L型转阴时间较S型的短(P=0.032),而不同年龄、性别、危险度分层组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首次转阴后的56例患者分别随访25 d至1979 d,中位随访时间为946 d,其中1例133 d首次转阴患者维持3个月后转阳并且随后出现临床复发,其余55例患者均长期保持分子水平缓解。结论:初诊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平均约在正规治疗后4个月首次转阴;不同基因亚型之间首次转阴时间存在差异。PML/RARα融合基因首次转阴时间可客观反映APL患者治疗后白血病细胞的消减水平,对临床治疗有提示作用,但不能作为判断预后的绝对依据;以PML/RARα融合基因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灶对分析APL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α融合基因 首次转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放大计时库仑法的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
4
作者 王丽满 林丽清 +2 位作者 翁少煌 林新华 陈元仲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6-290,共5页
应用恒电位在金基底表面电化学沉积纳米金,通过Au—S键将巯基修饰DNA探针固定在纳米金表面,与互补靶序列杂交,构建计时库仑电化学DNA传感器,并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术(SEM)与电化学交流阻... 应用恒电位在金基底表面电化学沉积纳米金,通过Au—S键将巯基修饰DNA探针固定在纳米金表面,与互补靶序列杂交,构建计时库仑电化学DNA传感器,并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术(SEM)与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EIS)观察纳米金和表征DNA传感器的构筑过程.以氯化六氨合钌([Ru(NH3)6]Cl3,RuHex)作电化学杂交指示剂,由计时库仑法检测人工合成APL的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表明,纳米金能放大RuHex检测信号,杂交前后电量差值(ΔQ)与靶标链DNA浓度的对数(lgC)值在1.0×10-13~1.0×10-9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下限3.7×10-14mol.L-1(S/N=3).该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有望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计时库仑法 [Ru(NH3)6]Cl3 pml/rarα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Q-PCR动态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龙 耿素霞 杜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44-1646,共3页
目的:初步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初诊APL患者临床资料及融合基因表达监测结果。结果:47例初诊APL患... 目的:初步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初诊APL患者临床资料及融合基因表达监测结果。结果:47例初诊APL患者,男30例,女17例,中位年龄29(6~67)岁。PML/RARα融合基因以ABL基因作为内参进行标化(normalized quantity,NQ)。治疗前31例患者NQ中位数0.446 7(0.044~1.451 2)。患者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R)时及CR后巩固化疗1~4疗程NQ中位数分别为0.000 53(0~0.030 4)、0(0~0.001 037)、0(0~0.000 27)、0(0~0.000 24)、0(0~0.000 08),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6%、31.6%、26.1%、9.1%、4.8%,维持治疗期间降至0。结论: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水平能够直观、有效的反应APL患者治疗过程中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的变化,可用于APL患者的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变 实时荧光定量PCR pml rarα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分子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重排的诊断效能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邹惠安 李琳芸 +2 位作者 唐元艳 陈永玲 梅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374-3377,338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分子与PML/RARα融合基因之间的关系及免疫分子对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荆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2月初诊FAB分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120例,荧光定量PCR检测融合基因PML/RARα...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分子与PML/RARα融合基因之间的关系及免疫分子对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荆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2月初诊FAB分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120例,荧光定量PCR检测融合基因PML/RARα,流式细胞术检测CD分子表达,根据融合基因PML/RARα是否表达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免疫分型CD分子表达差异及与融合基因PML/RARα表达的关联。结果PML/RARα阳性患者组CD64阳性患者率高达75.0%,CD34、HLA?DR、CD7阳性患者率分别为7.7%、7.7%、0;PML/RARα阴性患者组CD64阳性患者率为28.6%,CD7、CD34、HLA?DR阳性患者率分别为44.4%、77.8%、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L/RARα阳性患者中CD64阳性细胞率四分位数均高于PML/RARα阴性患者,CD7、CD34、HLA?DR阳性细胞率四分位数均低于PML/RARα阴性患者。两组间CD64、CD34、HLA?DR阳性细胞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HLA?DR、CD64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0.7%、11.1%、14.2%时诊断PML/RARα为阳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结论CD34、HLA?DR和CD64对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重排有较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pml/rarα 融合基因 免疫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a融合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连志贤 钟光贤 +3 位作者 王昆 刘爱林 林新华 陈元仲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应用电化学还原法将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的氧化石墨还原为石墨烯,然后利用偶联活化剂将经过氨基修饰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序列探针固定到石墨烯修饰电极表面,以亚甲基蓝(MB)为电化学杂交指示剂,并由差分脉冲伏... 应用电化学还原法将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的氧化石墨还原为石墨烯,然后利用偶联活化剂将经过氨基修饰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序列探针固定到石墨烯修饰电极表面,以亚甲基蓝(MB)为电化学杂交指示剂,并由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人工合成APL的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表明,石墨烯对MB的检测信号起到了很好的增敏作用,杂交前后MB还原峰电流差值与靶标链DNA浓度在5×10-10~2.5×10-9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10-11 mol/L.该方法简单、特异性好,有望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电化学DNA传感器 pml/rarα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a融合基因 被引量:7
8
作者 郎丽 李惠民 +2 位作者 刘华 王义民 张学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14-719,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a mRNA的方法,探讨APL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用RT-PCR扩增培养的NB4细胞的PML-RARa融合基因,取1μgNB4细胞的总cDNA进行10倍的梯度稀释,作为标准... 本研究旨在建立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a mRNA的方法,探讨APL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用RT-PCR扩增培养的NB4细胞的PML-RARa融合基因,取1μgNB4细胞的总cDNA进行10倍的梯度稀释,作为标准品,建立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方法的灵敏性、稳定性、重复性进行了测定。定量检测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内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并对1例经治疗完全缓解后又复发的患者PML-RARa转录本水平(拷贝数)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用本研究建立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可检测出10-5μgNB4细胞cDNA中的PML-RARa融合基因,其重复性的CT值,管间、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2.1%、3.8%。4例患者初治骨髓PML-RARa基因转录本水平的分别为1884、5533、1803、4677拷贝,平均为3475拷贝。经ATRA+化疗治疗后其PML-RARa基因转录水平下降至40、135、79、229拷贝,平均为121拷贝。还有1例患者治疗前PML-RARa基因转录本水平为8600拷贝,经过4个月治疗,虽然此时患者处于完全缓解期,但其转录水平拷贝数仍有730。3个月后患者出现复发,转录本水平升至为11000拷贝。经过ATRA+化疗治疗后转录本水平又逐渐下降至1200拷贝。结论;建立的实时定量RT-PCR灵敏、重复性好。治疗后APL患者的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明显下降,复发时基因转录本水平又升高。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与临床疾病进展关系一致,这有助于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RT-PCR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a融合基因 微小残留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L-RAR_α融合基因检测方法学的建立
9
作者 杨岩 姚程 +2 位作者 李薇 易永林 李舜华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46-48,共3页
应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23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PML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PML-RARα),肯定了2例与急非淋白血病M2不易鉴别的不典型APL。15例缓解在... 应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23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PML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PML-RARα),肯定了2例与急非淋白血病M2不易鉴别的不典型APL。15例缓解在2年以内APL此融合基因均阳性,其中L型8例,S型7例,L型中尚发现一个变异型。8例缓解在3年以上APL,此融合基因4例阳性,其中L型3例,S型1例,L型1例已有复发倾向,而缓解超过4年APL此融合基因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聚合酶链反应 pml rara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技术在PML/RARA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秋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4-225,共2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一种特殊类型(M3),其临床特点是出血倾向严重,常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原发性纤溶亢进,早期病死率高,所以APL的早期诊断...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一种特殊类型(M3),其临床特点是出血倾向严重,常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原发性纤溶亢进,早期病死率高,所以APL的早期诊断和及早治疗至关重要。现已明确t(15;17)是APL的特征性染色体异常,并在分子水平上导致PML/RARA融合基因的形成[1]。对APL患者进行PML/RARA融合基因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患者的诊断、疗效和预后提供有效帮助。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PML/RARA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具有成功率高、准确、省时,对检测标本限制低等优点[2]。因此,如何确保FISH的制片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科室经实践总结经验,对一些操作细节进行了改进,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pml/rarA融合基因 细胞收集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夹结构DNA探针用于检测白血病PML/RARA融合基因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魏娜 陈敬华 +4 位作者 王昆 李光文 罗红斌 蔡婉婷 林新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07-910,915,共5页
基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中PML/RARA(promyelocytic leukemia/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融合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一种新型发夹结构DNA电化学探针,并将此探针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 基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中PML/RARA(promyelocytic leukemia/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融合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一种新型发夹结构DNA电化学探针,并将此探针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采用自行合成的硝基吖啶酮(NAD)作杂交指示剂,应用循环伏安法与差分脉冲伏安法实现了对人工合成的APLPML/RARA融合基因的检测,同时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pH7.0Tris—HCl缓冲液中,杂交前后NAD氧化峰电流差值与靶标链浓度在2.0×10^-8~1.0×10^-7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9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夹结构DNA探针 pml/rarA融合基因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L-RARα和hGM-CSF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刚 李扬秋 +3 位作者 陈少华 杨力建 周羽竝 汤冀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3-778,共6页
目的:构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基因与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基因真核双表达载体,为利用DNA疫苗治疗APL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NB4细胞的RNA中扩增出PML-RARα融合点附近的部分基因片段,通过PCR从pO... 目的:构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基因与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基因真核双表达载体,为利用DNA疫苗治疗APL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NB4细胞的RNA中扩增出PML-RARα融合点附近的部分基因片段,通过PCR从pORF-hGM-CSF质粒中扩增出hGM-CSF基因,并分别将两基因片段连接到pIRES质粒的多克隆位点(MCS)A和B中,构建真核双表达载体。利用酶切和序列分析方法验证所构建载体的正确性。结果:NheI/M luI和XbaI/SalI双酶切证明重组质粒中含有相应大小的PML-RARα基因片段及hGM-CSF基因,且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中插入片段的碱基序列均完全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PML-RARα基因及hGM-CSF基因的真核双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lrarα基因 hGM—CSF基因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涂片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PML/RARα基因重排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永林 吴亚芳 +1 位作者 潘金兰 薛永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57-760,共4页
为了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D FISH)技术在骨髓涂片 (BMS)上检测PML/RARα基因重排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诊断价值 ,采用光谱绿 (SpectrumGreen)和光谱桔红 (SpectrumOrange)分别标记PML和RARα两种基因探针对 2 7例临床拟诊为... 为了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D FISH)技术在骨髓涂片 (BMS)上检测PML/RARα基因重排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诊断价值 ,采用光谱绿 (SpectrumGreen)和光谱桔红 (SpectrumOrange)分别标记PML和RARα两种基因探针对 2 7例临床拟诊为APL的患者进行BMS D FISH检测 ,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 (CCG)、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 :18例初诊患者中 ,CCG检出t( 15 ;17)者 14例 ,他们的BMS D FISH和RT PCR均证实有PML/RARα基因重排 ,从而肯定了对APL的诊断 ;而CCG未检见t( 15 ;17)易位的 4例中有 1例显示阳性的BMS D FISH和RT PCR结果 ,证实该例有隐匿易位存在 ,其余 3例的两种检测均是阴性 ,因而他们被重新诊断为AML而不是APL ;9例缓解患者中 ,CCG查出 1例部分缓解患者有t( 15 ;17)易位 ,其BMS D FISH和RT PCR均为阳性 ,而 8例完全缓解患者 ( 6例伴正常核型 ,2例未作CCG检测 )的BMS D FISH和RT PCR检测显示 6例阴性 ,2例阳性 ,提示该 2例患者有微小残留病 (MRD)存在。结论 :BMS D FISH是检测APLPML/RARα基因重排的敏感可靠方法 ,有助于APL确诊及其MRD检测 ,适合于CCG检测失败、伴有隐匿易位、RT PCR检测缺乏材料以及需作回顾性研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涂片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pml/rarα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明治”结构DNA电化学传感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婧 陈敬华 +4 位作者 陈元仲 林启凰 罗红斌 李光文 林新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57-1361,共5页
基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PML/RARa融合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新型的锁核酸(LNA)修饰寡核苷酸作为捕获探针和信号探针,研究出一种基于“三明治”传感模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PML/RARa融合相关基因进行检测。靶序列分别... 基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PML/RARa融合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新型的锁核酸(LNA)修饰寡核苷酸作为捕获探针和信号探针,研究出一种基于“三明治”传感模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PML/RARa融合相关基因进行检测。靶序列分别与捕获探针和信号探针杂交后形成“三明治”结构。将修饰电极置于含有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过氧化氢的测定溶液中,用计时电流法检测靶序列。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定量识别和检测溶液中人工合成的短链APLPML/RARa融合基因片段。经过条件优化,杂交前后电流值与靶标链浓度在1.0×10^-12 -2.5×10^-11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5×10^-13mol/L。该方法简单、特异性好,有望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结构 DNA电化学探针 pml/rarα融合基因 计时电流法 辣根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在白血病诊断与分型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祝毓琳 张英 +3 位作者 朱平 杨英 杜金伟 刘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 分析病人白血病细胞染色体畸变涉及的86种融合基因和临床白血病类型的相关性,探讨常见融合基因筛查法在临床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61例初发或者复发的白血病患者及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细胞,提取R... 目的: 分析病人白血病细胞染色体畸变涉及的86种融合基因和临床白血病类型的相关性,探讨常见融合基因筛查法在临床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61例初发或者复发的白血病患者及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细胞,提取RNA,用32条特异性引物逆转录为cDNA,利用白血病29种染色体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的86种mRNA剪接变异体引物,分8管进行多重RT PCR,筛查白血病融合基因。结合临床状态和形态学观察了解融合基因与白血病类型的关系。结果: 白血病中115例(71% )分别检测出10种白血病常见融合基因,包括AML1 /ETO、PML/RARα、PLZF/RARα、dupMLL、MLL/AF6、MLL/AF10、CBFβ/MYH11、BCR/ABL、Hox11、Evi1。其中5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00%检出BCR/ABL; 2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88%检出融合基因,其中21例APL检测出PML/RARα, 1例APL检测出PLZF/RARα; AML1 /ETO阳性的17例急性白血病(AL)16例为FAB M2亚型, 1例为混合型白血病; CBFβ/MYH11阳性的4例AL3例为FAB分型的M4, 1例为M5,属于向粒单细胞系统分化的白血病。16例AL检测出MLL基因异常,其中MLL/AF6白血病均为FAB分型的M5,具有典型的原始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特征。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5例检测出BCR/ABL。8例MDS病人中2例检测出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诊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pml/rarα BCR/ABL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单核细胞白血病 基因筛查法 FAB分型 人白血病细胞 RT-PCR PLZF 染色体畸变 白血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L-RARα对环腺苷酸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培敏 窦爱霞 +3 位作者 张长林 楼叶江 潘晓蓉 童建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275-1278,共4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环腺苷酸cAMP协同低剂量氧化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以稳定转染了PML-RARα融合基因的PR9细胞为实验对象,通过观察细胞的生长,并利用形态学实验、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染实验等检测cAMP和... 为了进一步探讨环腺苷酸cAMP协同低剂量氧化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以稳定转染了PML-RARα融合基因的PR9细胞为实验对象,通过观察细胞的生长,并利用形态学实验、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染实验等检测cAMP和/或氧化砷处理前后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PML-RARα在cAMP诱导AML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虽然cAMP单独能使表达PML-RARα的PR9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阳性率有所升高;但细胞形态学分析表明,cAMP单用无法诱导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的PR9细胞分化,只有联合氧化砷才能使细胞表现出完全分化的特征,并伴有CD11b表达的显著升高。此外,PML-RARα还可以明显抑制含有cAMP反应元件的报告基因的转录。结论:PML-RARα融合蛋白对cAMP诱导AML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途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腺苷酸 pmlrarα融合蛋白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基因在NB4细胞株细胞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表达及其抗凋亡作用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军 林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32-336,共5页
为了检测survivin基因在APL细胞中的表达率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检测PML/RARα和survivinmRNA表达。结果显示:NB4细胞经过ATRA处理后,survivinmRNA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在72小时几乎检测不到surviv... 为了检测survivin基因在APL细胞中的表达率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检测PML/RARα和survivinmRNA表达。结果显示:NB4细胞经过ATRA处理后,survivinmRNA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在72小时几乎检测不到survivinmRNA表达。36例初发、复发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有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其中survivinmRNA阳性表达24例(占67%),阴性表达12例(占33%);22例缓解期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均为阴性,其中survivinmRNA阳性表达8例(占36%),阴性表达14例(占64%);初发、复发组、PML/RARα基因长型阳性组与缓解组相比,survivinmRN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增高(两者P值均<0.05),而与急性白血病组相比survivinmRN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减低(两者P值分别<0.05,<0.001)。36例初发、复发APL患者,无论survivinmRNA表达阳性或阴性,用ATRA治疗都能达到完全缓解;临床上并发DIC和严重感染的4例APL患者的survivinmRNA表达皆为阳性(其中1例死亡),而survivinmRNA表达阴性患者临床症状均较轻,只有轻微的皮肤粘膜出血、发热和乏力等症状。2例APL患者经用ATRA治疗后外周血象以及骨髓象诱导分化症象不明显者,其survivinmRNA表达均为阳性。结论: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率较其它类型急性白血病明显减低,survivin基因表达与临床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株 NB4 SURVIVIN基因 pml/rarα融合基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17/CD11b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不同病期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红强 汤永民 +4 位作者 宋华 石淑文 杨世隆 徐卫群 钱柏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44-648,共5页
为了了解CD117/CD11b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初诊及治疗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变化对APL诊断和预后的意义,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或四色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分析,应用RT-PCR技术检测骨髓中PML/RARα... 为了了解CD117/CD11b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初诊及治疗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变化对APL诊断和预后的意义,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或四色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分析,应用RT-PCR技术检测骨髓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APL与CML慢性期都高表达MPO、CD13和CD33,而几乎不表达CD34、HLA-DR及T,B淋巴系列标志。有14.5%的APL患者表达CD56,有48.2%的APL患者表达CD15,CD15在APL的表达明显低于CML慢性期(48.2%vs95.2%,P<0.01)。有78.3%的APL患者表达CD117,而在CML慢性期不表达CD117。CD11b在APL的表达率仅为16.9%,而在CML慢性期几乎都表达CD11b。有72.3%的APL患者呈CD117+CD11b-表型,而在CML慢性期患者细胞中均未见此表型,它几乎均呈CD117-CD11b+表型。11例表型为CD117+CD11b-的APL患者经治疗获完全缓解,在2个月以后CD117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小于5%,同时细胞高表达CD11b,呈CD117-CD11b+表型。检测31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25例该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80.6%,其中16例(64%)为PML/RARα基因L型,9例(36%)为S型。16例PML/RARα融合基因L型APL患者CD117表达有14例(87.5%),9例S型CD117表达有4例(44.4%),6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APL患者CD117表达有2例(33.3%)。结论CD117/CD11b表型分析有助于APL与其它AML亚型及CML慢性期细胞的鉴别,CD117+CD11b-表型有助于APL细胞和APL患者缓解恢复期的良性髓系增生细胞的区分,对APL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预后判断以及发病机理的研究等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17/CD11b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 pml/rarα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_2O_3对NB4细胞蛋白酶体β_1亚基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晓虹 陈颖 +4 位作者 张梅 贺鹏程 王怀宇 倪增峰 芦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79-582,共4页
本研究探讨As2O3对于NB4细胞蛋白酶体β1亚基的影响,以阐明As2O3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以0.5μmol/LAs2O3干预NB4细胞,分别提取干预24小时及48小时后的总蛋白;以Western blot检测蛋白酶体β1亚基及PML-RARα融合蛋白表... 本研究探讨As2O3对于NB4细胞蛋白酶体β1亚基的影响,以阐明As2O3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以0.5μmol/LAs2O3干预NB4细胞,分别提取干预24小时及48小时后的总蛋白;以Western blot检测蛋白酶体β1亚基及PML-RARα融合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灰度分析。结果表明:经As2O3干预的NB4细胞中蛋白酶体β1亚基表达在As2O3干预24小时后明显升高,48小时后回落至基线水平。PML-RARα融合蛋白表达在干预24小时后明显降低,48小时后维持在明显低水平。结论:As2O3对于NB4细胞中蛋白酶体β1亚基有诱导上调作用,且与As2O3诱导NB4细胞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及NB4细胞分化凋亡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 NB4细胞 pmlrarα融合蛋白 蛋白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早幼粒细胞程序化死亡的研究
20
作者 钟华 李先根 +3 位作者 缪金明 方智雯 欧阳仁荣 石学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体外对人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和HL-60细胞增殖分化和程序化死亡的作用。方法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核酸琼脂糖电泳等多参数进行研究。结果ATRA有诱导以上两种细胞分化、抑制细胞...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体外对人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和HL-60细胞增殖分化和程序化死亡的作用。方法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核酸琼脂糖电泳等多参数进行研究。结果ATRA有诱导以上两种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维甲酸有诱导HL-60细胞在分化成熟后迅速产生程序化死亡的作用。结哈PML/RARα(早幼粒白血病/维甲酸α受体)融合蛋白的存在阻碍了NB4细胞在分化成熟后迅速发生程序化死亡。对阐明线甲酸的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L 全反式维甲酸 细胞程序化死亡 pml/rarα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