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典型街谷空间PM2.5分布场与绿色界面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光皓 姚梦雪 董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4期87-96,共10页
在城市化快速进程的背景下,城市街区PM2.5污染日益严重,本文选取哈尔滨在不同季节的典型街谷空间,对以叶面积密度(LAD)、叶面积指数(LAI)为实测要素的绿色界面指数以及PM2.5浓度进行实测对比研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最终得出... 在城市化快速进程的背景下,城市街区PM2.5污染日益严重,本文选取哈尔滨在不同季节的典型街谷空间,对以叶面积密度(LAD)、叶面积指数(LAI)为实测要素的绿色界面指数以及PM2.5浓度进行实测对比研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最终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典型街谷空间PM2.5时段浓度呈现上午比下午平均高37.75%,冬季比夏季高4.7倍的特征;其次,街谷空间的灌木界面对PM2.5浓度场平均积极贡献率为18.62%;最后,对PM2.5的衰减率与实测街谷绿色界面的叶面积密度(LAD)与叶面积指数(L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街谷绿色界面对PM2.5浓度的衰减作用与叶面积密度(LA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叶面积指数(LAI)的相关性程度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谷空间 pm2.5浓度分布场 绿色界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秋冬季近地层PM_(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79
2
作者 杨龙 贺克斌 +1 位作者 张强 王歧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8,共6页
选取秋冬两季各14d对北京地区近地层ρ(PM2 5)垂直分布进行监测,获得ρ(PM2.5)垂直廓线;结合同步测得的气象数据,就气象因素对垂直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终拟合了ρ(PM2.5)垂直廓线方程。研究表明:秋冬两季ρ(PM2 5)的垂直分布随高度... 选取秋冬两季各14d对北京地区近地层ρ(PM2 5)垂直分布进行监测,获得ρ(PM2.5)垂直廓线;结合同步测得的气象数据,就气象因素对垂直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终拟合了ρ(PM2.5)垂直廓线方程。研究表明:秋冬两季ρ(PM2 5)的垂直分布随高度增加而呈对数递减的规律;风速随高度的变化遵循对数规律;发生逆温时,大气层结稳定,垂直方向上的湍流受到抑制,风速与PM2 5逐时质量浓度在垂直方向的分布呈较好的线性关系,ρ(PM2 5)随高度改变呈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而在非逆温的情况下,PM2 5逐时质量浓度垂直分布与风速线性相关的概率较小,质量浓度的垂直分布与高度的对数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质量浓度 垂直分布 逆温 近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城区秋季PM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孙玫玲 穆怀斌 +2 位作者 吴丹朱 姚青 刘德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0-66,共7页
为研究天津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铁塔(255m),分别在40m、120m、220m处设立监测点,通过监测到的PM2.5的质量浓度,结合PM10、能见度等资料来分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城区... 为研究天津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铁塔(255m),分别在40m、120m、220m处设立监测点,通过监测到的PM2.5的质量浓度,结合PM10、能见度等资料来分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城区PM2.5污染水平相当严重,日均质量浓度远高于美国1997年制定的65μg.m-3的排放标准。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的变化对PM2.5浓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随混合层厚度的变化,不同高度PM2.5质量浓度值有所不同。23时至11时,120m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各层,11—18时,由于大气扩散能力的增强,三层污染物质量浓度开始下降,而到了18—23时,低层污染物浓度较高,各层浓度总体趋势为120m>40m>220m。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与稳定度的变化较一致。气象条件和早晚出行高峰期的影响导致PM2.5的质量浓度出现峰值。PM10与PM2.5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污染物来源基本相同。能见度水平和细粒子污染水平呈现较好的负相关,细粒子质量浓度的高低是决定能见度好坏的主要因子。降水过程是颗粒物从大气中清除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质量浓度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地区道路PM_(10)/PM_(2.5)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潘纯珍 陈刚才 +4 位作者 杨清玲 王定勇 赵琦 周贤杰 张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6-579,共4页
采用单点监测、水平分布监测和垂直分布监测方法考察了重庆市城区道路PM10和PM2.5的浓度分布;并结合车流量调查,探讨了交通干道PM10,PM2.5浓度分布与车流量,以及距离干道不同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干道PM10,PM2.5... 采用单点监测、水平分布监测和垂直分布监测方法考察了重庆市城区道路PM10和PM2.5的浓度分布;并结合车流量调查,探讨了交通干道PM10,PM2.5浓度分布与车流量,以及距离干道不同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干道PM10,PM2.5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05.364μg/m3和261.878μg/m3,PM10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有明显的规律,质量浓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而PM2.5没有明显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pm10和pm2.5) 水平和垂直分布 质量浓度 交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不同活动空间PM2.5浓度的不均匀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徐欢 李红 姜泰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在轻中度污染天气下,选取公园内的露天广场、林荫道、亲水平台、滨水亭廊、紫藤花架、大草坪作为实验监测点,对6处活动空间内PM_(2.5)浓度的时空不均匀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各空间... 在轻中度污染天气下,选取公园内的露天广场、林荫道、亲水平台、滨水亭廊、紫藤花架、大草坪作为实验监测点,对6处活动空间内PM_(2.5)浓度的时空不均匀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各空间的最大差别为1.77倍,林荫道和紫藤花架试验点的总体PM_(2.5)浓度均值低于其他活动空间;不同活动空间的PM_(2.5)浓度日均变化趋势不同,峰谷值出现时间点有差异;PM_(2.5)浓度值与温度和风速呈现负相关关系,在一定阈值范围内,与相对湿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pm2.5浓度 活动空间 不均匀分布 城市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气溶胶粒径分布及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新春 陈红娜 +2 位作者 赵克蕾 钟玉婷 闫景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5-613,共9页
利用乌鲁木齐市中心区域气象局和黑山头2013年1月1日-2014年2月28日期间Grimm180在线监测数据,对乌鲁木齐市大气气溶胶数浓度和PM_(2.5)质量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深入了解乌鲁木齐市颗粒物污染现状,确定乌鲁木齐市大气... 利用乌鲁木齐市中心区域气象局和黑山头2013年1月1日-2014年2月28日期间Grimm180在线监测数据,对乌鲁木齐市大气气溶胶数浓度和PM_(2.5)质量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深入了解乌鲁木齐市颗粒物污染现状,确定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气象局和黑山头气溶胶数浓度分布趋势一致,0.25~0.28μm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最大;整体趋势表现为双峰型,第1峰出现在0.30~0.35μm之间,峰值分别为467.0和455.4 particle·cm^(-3);第2峰出现在4.0~5.0μm之间,峰值较小;粒径小于2.5μm的粒子数占到了粒子总数的99.88%;在粒径0.25~0.45μm范围内冬季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高,在粒径>0.45μm范围内秋季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高;在粒径0.25~1μm范围内夏季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低,在粒径>1μm范围内冬季数浓度最低;0.25~0.5μm粒径段内粒子占粒子总数的比例大小顺序为冬>春>夏>秋;0.8~2.5μm之间不同粒径段的粒子占粒子总数的比例大小顺序为夏>秋>春>冬;PM_(2.5)数浓度小时变化采暖期表现为双峰型,非采暖期为不太明显的三峰型。(2)观测期间气象局和黑山头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1.77,43.42μg·m^(-3),日平均值超标率分别是30.81%和16.44%。采暖期气象局PM_(2.5)质量浓度小时变化呈现单峰,在19:00─21:00出现峰值;黑山头则呈现双峰,在6:00-8:00出现峰值,20:00出现一个不太明显的小峰;非采暖期气象局与黑山头PM_(2.5)质量浓度小时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双峰型。两个站点PM_(2.5)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同季节污染源的排放强度、气象条件是导致PM_(2.5)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浓度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细颗粒物(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道路PM_(2.5)NO_2 CO水平浓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沈敏霞 曹军骥 +2 位作者 张宁宁 王轩 刘随心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36,共7页
为获得西安市道路PM_(2.5)、NO_2和CO的水平浓度分布特征,选取小寨和秦岭环山路作为西安市城区道路和郊区道路的代表,采用水平分布的监测方法获得了每条道路距离道路边缘0、15和50 m处的ρ(PM_(2.5))、ρ(NO_2)和ρ(CO).结果表明:与秦... 为获得西安市道路PM_(2.5)、NO_2和CO的水平浓度分布特征,选取小寨和秦岭环山路作为西安市城区道路和郊区道路的代表,采用水平分布的监测方法获得了每条道路距离道路边缘0、15和50 m处的ρ(PM_(2.5))、ρ(NO_2)和ρ(CO).结果表明:与秦岭环山路(下称秦岭)相比,城区观测点小寨的ρ(PM_(2.5))、ρ(NO_2)和ρ(CO)分别为(88±50)(78.6±29.8)μg/m^3和(1.5±0.3)mg/m^3,均高于秦岭三者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5±23)(47.9±19.8)μg/m^3和(1.4±0.1)mg/m^3〕.在空间分布上,ρ(PM_(2.5))、ρ(NO_2)、ρ(CO)水平梯度分布明显.与距离道路边缘0 m处相比,小寨ρ(PM_(2.5))在距离道路边缘15和50 m处分别减少了6.48%、7.96%,秦岭减少了5.45%、9.09%;小寨ρ(NO_2)在15和50 m处分别减少了8.57%、14.29%,秦岭减少了15.45%、24.89%;在距离道路边缘50 m处小寨ρ(CO)减少了25.00%,而秦岭在距离道路边缘15和50 m处分别减少了25.00%、41.67%.研究显示,来自于机动车排放的PM_(2.5)、NO_2和CO在道路两侧有明显的距离效应,并且郊区观测点水平递减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NO2 CO 水平分布 质量浓度 机动车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冬季和春季PM_(2.5)金属元素浓度水平与分布 被引量:17
8
作者 牛武江 蒋德海 +1 位作者 王丹璐 张有贤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72,共6页
为了解兰州市大气PM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和分布,于2013年冬季和春季在兰州市区4个在线监测点进行PM2.5样品采集,利用ICP-MS分析金属元素浓度。结果表明,Pb、B元素含量高于200 ng/m3,V、Fe元素含量在100~200 ng/m3,其余元素含量低于1... 为了解兰州市大气PM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和分布,于2013年冬季和春季在兰州市区4个在线监测点进行PM2.5样品采集,利用ICP-MS分析金属元素浓度。结果表明,Pb、B元素含量高于200 ng/m3,V、Fe元素含量在100~200 ng/m3,其余元素含量低于100 ng/m3,其中Pb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到373.8 ng/m3.各监测点元素含量在冬季和春季各有不同,整体上是冬季高于春季。金属元素在兰州市区的空间分布与兰州市工业排放和气象因素有关,工业排放为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金属元素 浓度 分布 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PM_(10)、PM_(2.5)中水溶性无机阴离子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翁燕波 李应群 +1 位作者 钱飞中 胡迪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4,共3页
研究了宁波市PM10、PM2.5中无机阴离子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M10中Cl-为1.00μg/m3,具有较明显的海洋特征,SO24-、NO3-离子浓度为9.90、3.70μg/m3;Cl-主要存在于粒径为2.5-10μm的颗粒物中,而NO3-、SO42-主要存在于PM2.5中,成... 研究了宁波市PM10、PM2.5中无机阴离子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M10中Cl-为1.00μg/m3,具有较明显的海洋特征,SO24-、NO3-离子浓度为9.90、3.70μg/m3;Cl-主要存在于粒径为2.5-10μm的颗粒物中,而NO3-、SO42-主要存在于PM2.5中,成为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PM10中水溶性无机阴离子季节变化明显,呈冬天高,夏天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水溶性无机阴离子 浓度水平 分布特征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PM_(10)、PM_(2.5)和PM_1质量浓度的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洪也 周德平 +1 位作者 马雁军 刘宁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31-234,275,共5页
分析了其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地区的气溶胶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其中冬季、春季和夏季均超标。PM2.5和PM1分别在PM10中所占的比值均为冬季最高,夏季和秋季次之,春季由于受到沙尘的影响,... 分析了其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地区的气溶胶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其中冬季、春季和夏季均超标。PM2.5和PM1分别在PM10中所占的比值均为冬季最高,夏季和秋季次之,春季由于受到沙尘的影响,其比值最低。在各个不同的季节,气溶胶粒子的粒级分布具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6~8级(<1.1μm)、1级(5.8~9.0μm)、0级(9~10μm)和5级(1.1~2.1μm);春季出现沙尘时粗粒子明显增多,气溶胶粒子的粒级主要集中在0级(9~10μm)、1级和3级(3.3~4.7μm);冬季重污染天气下细粒子浓度高,峰值出现在1级、7级和5级(1.1~2.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pm1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城区单监测点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旭芳 初钧晗 +2 位作者 于令达 朱光华 王广甫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8-261,共4页
200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科技园内对PM2s质量浓度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PM22.5质量浓度的年均值为55.2μg·m^-3日均值在1.2-325.9μg·m^-3之间变化,且频数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倾斜:大量的质量浓度值位于30-70μg·m^3之间... 200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科技园内对PM2s质量浓度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PM22.5质量浓度的年均值为55.2μg·m^-3日均值在1.2-325.9μg·m^-3之间变化,且频数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倾斜:大量的质量浓度值位于30-70μg·m^3之间;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PM2.5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不同季节的日变化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是冬季夜间质量浓度高于白天,夏季白天质量浓度高于夜晚,同时在各个季节下午16:00以后质量浓度都存在回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质量浓度 月变化 逐时变化 频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C区域减排对北京PM_(2.5)浓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佳乐 吴立新 +3 位作者 任传斌 柴曼 张媛媛 项程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为保障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京津冀晋鲁豫(简称J4LY地区)采取了区域减排措施。该文基于地基监测的PM_(2.5)日均浓度数据,利用普通克里金方法对该地区的PM_(2.5)进行空间插值表达,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 为保障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京津冀晋鲁豫(简称J4LY地区)采取了区域减排措施。该文基于地基监测的PM_(2.5)日均浓度数据,利用普通克里金方法对该地区的PM_(2.5)进行空间插值表达,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顾及风速、相对湿度评估区域减排对研究区空气质量的影响。与2013年同期相比,虽然APEC期间气象条件不利,北京PM_(2.5)浓度仍下降28%。APEC会后区域减排措施解除,京津冀空气质量急剧转差、PM_(2.5)浓度反弹,凸显了区域减排措施的重要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对比了2014年APEC前后共34d与2013年、2015年同期北京与周边城市PM_(2.5)浓度相关性的变化特征,揭示区域减排措施有效降低了山东、河南空气污染物的远程传输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C会议 pm2.5质量浓度 空间分布 变化特征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不同道路等级对近地空气PM_(2.5)和PM_(10)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二辉 陈家林 +2 位作者 郑敏 裴丙 杨喜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6-421,共6页
为探究城市不同道路等级对空气PM205和PM10质量浓度特征及其日变化规律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郑州市的金水路(快速路)、文化路(主干道)和东三街(支道)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PM10的日均值表现为金水路〉文化路〉东三街,... 为探究城市不同道路等级对空气PM205和PM10质量浓度特征及其日变化规律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郑州市的金水路(快速路)、文化路(主干道)和东三街(支道)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PM10的日均值表现为金水路〉文化路〉东三街,3条道路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均不同程度超过国家标准质量浓度限值。文化路PM2.5和PM10的日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7:00—8:00。金水路PM2.5和PM10日变化波动性较小,且整体保持较高质量浓度水平。东三街PM2.5和PM10质量浓度峰值出现在6:00—8:00,在12:00之后随着车流量的变化呈现波动。3条道路PM2.5/PM10值为0.64—0.73,且在13:00—14:00之间出现峰值。PM2.5/PM10的平均比值:文化路(0.69)〉东三街(0.68)〉金水路(0.66),说明机动车尾气对PM2.5的贡献大于PM10。3条道路的PM2.5、PM10号滚唐与圭溶普主闻存在相关性,但显著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等级 pm2.5质量浓度 pm10质量浓度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6年珠三角地区PM_(2.5)分布时空演变 被引量:22
14
作者 蒋超 龚建周 +1 位作者 孙家仁 陈晓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98-1705,共8页
基于2013—2016年珠三角5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PM_(2.5)实时浓度监测数据,采用六级分级统计、空间插值方法对珠三角地区PM_(2.5)分布时空演变进行研究,为区域大气联动治理、污染产业的空间布局、城市空间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提供... 基于2013—2016年珠三角5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PM_(2.5)实时浓度监测数据,采用六级分级统计、空间插值方法对珠三角地区PM_(2.5)分布时空演变进行研究,为区域大气联动治理、污染产业的空间布局、城市空间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分级统计结果表明,2013—2016年珠三角PM_(2.5)年均质量浓度值减少15.39μg?m^(-3),降幅达32.8%,2015年、2016年均质量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35μg?m^(-3))。研究期间,出现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天数逐年减少,自2015年开始未出现中度污染,表明研究区内近4年PM_(2.5)污染较轻,且呈现逐渐改善特点。易发生PM_(2.5)污染的时间为1月、10月、11月和12月,尤以1月、12月为多,其次依次是10月和11月,呈现污染发生持续时间短、回落迅速的特点,需要加强即时性监测与质量浓度信息发布,避免高质量浓度PM_(2.5)影响大气能见度,威胁健康。PM_(2.5)月均质量浓度季节差异明显,全年峰值出现在1月或12月,最小值出现在6月或7月,6—8月为全年波谷期。空间插值结果表明,珠三角PM_(2.5)浓度空间分布模式呈现"西北—东南"三级递减分异。珠三角PM_(2.5)浓度值空间分布情况与区域城市化进程、人类活动有较密切的联系;同时海陆分布也会影响PM_(2.5)的监测浓度,下垫面性质不均匀,靠海区形成小尺度区域性环流,海陆风的强度在海岸最大,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故深圳、中山、珠海PM_(2.5)监测浓度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 时空演变特征 空间分布模式 空间插值 珠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模型的PM2.5日浓度预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栋 薛惠锋 +1 位作者 张文宇 方铭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96,共5页
为解决PM2.5浓度预测中存在的精度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相关分析、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果蝇优化算法、核极限学习机的在线PM2.5日浓度混合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关中地区五个地市,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监测数据对模型进... 为解决PM2.5浓度预测中存在的精度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相关分析、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果蝇优化算法、核极限学习机的在线PM2.5日浓度混合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关中地区五个地市,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均方根误差<6μg,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8%,拟合优度R2>0.98,能够在日尺度下有效地预测PM2.5浓度,可以为当地开展空气污染预警和城市综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浓度预测 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核极限学习机 果蝇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卫星遥感的PM2.5浓度估算与站点异常分析
16
作者 左欣 孙晓敏 +5 位作者 张新伟 王鑫磊 徐崇斌 郑亚萌 陈前 吴俣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针对大气污染难监测、异常数据难分析等问题,充分发挥气象卫星多时相观测优势,以N维代价函数算法为依托进行逐小时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进一步以随机森林回归算法为基础,结合气象参数、地面监测参数等辅助变量进行近地面PM2.5浓度估算,... 针对大气污染难监测、异常数据难分析等问题,充分发挥气象卫星多时相观测优势,以N维代价函数算法为依托进行逐小时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进一步以随机森林回归算法为基础,结合气象参数、地面监测参数等辅助变量进行近地面PM2.5浓度估算,并据此开展时空分布与浓度异常分析。江苏省2021年1–6月PM2.5浓度遥感估算精度验证结果显示,其相关性精度达到94%,偏差为5.59μg/m3,证明以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进行PM2.5浓度估算具有高可靠性与可行性。通过其建立的全区域、多时相监测体系可有效进行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分析,明晰PM2.5分布状况,助力空气污染治理管控。通过卫星估算结果与地面站点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准确识别大泉街道数据低报事件,验证人为干扰数据采集工作,实现星地数据双向监督。文章研究证明,卫星遥感技术可有效支撑近地面PM2.5浓度估算与数据异常分析,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估算 时空分布分析 异常分析 星地监督 遥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气溶胶质量浓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洪也 周德平 +4 位作者 齐颖 刘丹 马雁军 刘宁微 甘露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4-230,共7页
为了解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2006年7月至2008年4月,选取有代表性的三个城市,用Anderson分级撞击式采样器对沈阳市、长春市和哈尔滨市进行大气气溶胶分级采样,得到逐日气溶胶质量浓度值,气溶胶平均质量浓度沈阳市〉哈尔滨市〉长... 为了解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2006年7月至2008年4月,选取有代表性的三个城市,用Anderson分级撞击式采样器对沈阳市、长春市和哈尔滨市进行大气气溶胶分级采样,得到逐日气溶胶质量浓度值,气溶胶平均质量浓度沈阳市〉哈尔滨市〉长春市,它们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采暖期污染最重,以煤烟型污染为主,较细粒子所占比重高。非采暖期则以汽车尾气和自然扬尘污染为主,夏秋季节相对最清洁,春季多沙尘。春季沙尘天气与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造成的污染粒级分布特征不同:沙尘天气时PM10是平时的3倍多,0级和1级等粗粒级增长十分显著,6~8级细粒子增长不明显;烟花爆竹污染时PM10是平时的2倍多,以细粒子增长为主。不同天气情况气溶胶质量浓度存在明显不同,长春市和哈尔滨市清洁大气时粒级集中在8级、0级、1级和5级,且以来自自然源的较粗粒子为主,烟幕天气时PM10、PM2.5和PM1均比清洁大气时高1倍多,其质量浓度随粒径分布也有明显不同,烟幕天气主要集中在5级(1.1~2.1μm)、1级(5.8—9.0μm)和0级(9—10μm)等粒级,并以代表人为源污染的较细粒级增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pm1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一次重污染过程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薛超 张红 +3 位作者 笪春年 汪水兵 秦志勇 包翔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00-906,共7页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采集的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数据,对合肥市2018年1月中下旬一次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PM_(2.5))粒径分布及数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过程分为污染积累、重污染、污染反弹和污染消散4个阶段...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采集的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数据,对合肥市2018年1月中下旬一次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PM_(2.5))粒径分布及数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过程分为污染积累、重污染、污染反弹和污染消散4个阶段,不同污染阶段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不同,污染积累、重污染和反弹阶段的颗粒物粒径主要分布在0.5~1.5μm,污染消散阶段的颗粒物粒径主要分布在0.4~1.2μm;重污染过程中,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程度对颗粒物数浓度均有重要影响;气象因素方面,颗粒物数浓度与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风速、气压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不是单一的相关关系;大气污染方面,SO_(2)和NO_(2)质量浓度越高,颗粒物数浓度越高,而O_(3)质量浓度则与颗粒物数浓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颗粒物数浓度 粒径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覆盖率对内蒙古沙尘天气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衣娜娜 姜学恭 +2 位作者 董祝雷 樊茹霞 史金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1-538,共18页
利用WRF-Chem模式及不同植被覆盖率的敏感试验,模拟了内蒙古地区一次典型沙尘过程,研究了植被覆盖率对沙尘天气强度演变及远距离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模式能较好地再现实际沙尘输送过程。沙源地植被覆盖率增加5%,起沙总量削减5... 利用WRF-Chem模式及不同植被覆盖率的敏感试验,模拟了内蒙古地区一次典型沙尘过程,研究了植被覆盖率对沙尘天气强度演变及远距离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模式能较好地再现实际沙尘输送过程。沙源地植被覆盖率增加5%,起沙总量削减50%,下游地区地面沙尘浓度的削减>80%,PM10与PM2.5浓度的削减接近或超过80%,空气质量由严重污染降低到轻度污染,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植被覆盖率增加≥15%,大粒径沙粒对起沙量的贡献率逐渐增加,沙尘输送过程中沉降速率增大,导致下游地区沙尘天气峰值浓度出现时间提前。初步得出结论:植被覆盖率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植被对细粒子的捕获作用增强。所以,植树造林等荒漠化治理工作应该首先在细粒子为主的半荒漠化地区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率 WRF-Chem 模式 沙尘浓度时空分布 pm10 pm2.5 沙尘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郑州和深圳三城市空气中气溶胶单颗粒特征的扫描电镜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承美 邵龙义 +3 位作者 侯聪 幸娇萍 胡颖 王文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5-931,共7页
分别采集北京、深圳和郑州3个城市气溶胶样品,使用场发射扫锚电镜-能谱仪观察气溶胶单颗粒的显微形貌和元素组成,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PM2.5的粒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气溶胶单颗粒类型以矿物颗粒、烟尘和球形颗粒(飞灰和二次粒子... 分别采集北京、深圳和郑州3个城市气溶胶样品,使用场发射扫锚电镜-能谱仪观察气溶胶单颗粒的显微形貌和元素组成,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PM2.5的粒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气溶胶单颗粒类型以矿物颗粒、烟尘和球形颗粒(飞灰和二次粒子)为主。对比3个城市气溶胶中不同颗粒类型数量百分比发现,矿物颗粒数量最多的城市是北京,飞灰和烟尘数量最多的城市是郑州,而规则矿物颗粒数量最多的城市是深圳。3个城市气溶胶单颗粒的数量-粒径分布均呈单峰分布。深圳气溶胶中颗粒物的粒径相对较小,其次为郑州、北京。3个城市气溶胶中颗粒物来源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交通污染源影响,而燃煤源对北京和郑州气溶胶中颗粒物来源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单颗粒 发射扫描电镜 pm2.5 矿物颗粒 烟尘 显微形貌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