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格网尺度的黄河中游地区经济城镇化与PM_(2.5)浓度的脱钩关系研究 |
沈威
曹威威
|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融合时空特征的城市多站点PM2.5浓度预测 |
黄琨
吴学群
成飞飞
韩啸
|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北京PM_(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_(10)、TSP的关系 |
杨复沫
贺克斌
马永亮
张强
余学春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62
|
|
4
|
北京秋冬季近地层PM_(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 |
杨龙
贺克斌
张强
王歧东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79
|
|
5
|
2007-2014年北京地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
王浩
高健
李慧
王涵
李轶
王淑兰
柴发合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8
|
|
6
|
沈阳地区PM_(10)、PM_(2.5)和PM_1质量浓度的分析 |
洪也
周德平
马雁军
刘宁薇
|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4
|
|
7
|
秋季嘉兴PM_(2.5)质量浓度特征分析 |
张凯
柴发合
张新民
段宁
马晓溪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7
|
|
8
|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分的特征分析 |
杨勇杰
王跃思
温天雪
徐宏辉
|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2
|
|
9
|
城市街谷内PM_(2.5)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张云伟
王晴茹
陈嘉
刘随心
胡塔峰
顾兆林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4
|
|
10
|
天津城区秋季PM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
孙玫玲
穆怀斌
吴丹朱
姚青
刘德义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2
|
|
11
|
基于ARMAX的PM_(2.5)小时浓度跟踪预测模型 |
余辉
袁晶
于旭耀
张力新
陈文亮
|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1
|
|
12
|
广州市夏、冬季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的特征 |
黄虹
李顺诚
曹军骥
邹长伟
陈新庚
范绍佳
|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2
|
|
13
|
2013年南昌市区PM_(2.5)的浓度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与来源 |
赵阳
胡恭任
于瑞莲
陆成伟
樊孝俊
黄灵光
刘海婷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31
|
|
14
|
北京市城区单监测点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
李旭芳
初钧晗
于令达
朱光华
王广甫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1
|
|
15
|
广州大学城大气PM2.5质量浓度与影响因素 |
黄虹
曾宝强
曹军骥
麦志远
|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3
|
|
16
|
北京市道路防护林带内外PM_(2.5)质量浓度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
陈俊刚
毕华兴
许华森
付妍琳
高路博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
2014 |
25
|
|
17
|
基于GIS的贵阳PM_(2.5)质量浓度城乡过渡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李松
邓宝昆
邵技新
徐红勤
李恋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
18
|
重庆市地区道路PM_(10)/PM_(2.5)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
潘纯珍
陈刚才
杨清玲
王定勇
赵琦
周贤杰
张勇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46
|
|
19
|
相对湿度和PM_(2.5)浓度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研究:基于小时资料的多站对比分析 |
樊高峰
马浩
张小伟
刘樱
|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6
|
|
20
|
合肥市能见度与相对湿度、PM_(2.5)质量浓度的定量关系 |
张浩
石春娥
吴必文
杨元建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