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能源消耗对人群PM_(2.5)暴露水平的随机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磊 魏冉 +2 位作者 沈恒根 宋高举 范晓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5-340,共6页
能源燃烧产物是PM2.5暴露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燃烧不同种类的能源对PM2.5形成的影响机理不同,但各类能源消耗量对人群PM2.5暴露水平的影响程度尚不明确。基于2003—2010年的PM2.5质量浓度与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 能源燃烧产物是PM2.5暴露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燃烧不同种类的能源对PM2.5形成的影响机理不同,但各类能源消耗量对人群PM2.5暴露水平的影响程度尚不明确。基于2003—2010年的PM2.5质量浓度与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耗数据组成的面板数据,建立了不同种类能源消耗影响我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的随机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我国2003—2010年多数省(市、自治区)的年均PM2.5质量浓度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在研究时间段内,不同种类能源消耗量对人群PM2.5暴露水平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煤炭、焦炭、汽油和煤油消耗对人群PM2.5暴露水平具有正影响,其中,正向影响最大的为焦炭消耗量,表明工业消耗焦炭对形成PM2.5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与焦炭消耗量具有相近的影响效果的因素是汽油消耗,表明改进机动车和航空燃油技术同样非常重要;原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耗对人群PM2.5暴露水平具有负影响,其中负向影响最大的为电力消耗量,表明电力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有利于降低人群PM2.5暴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人口加权pm2.5暴露水平 能源消耗 随机效应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MO-1在ApoE-/-小鼠PM_(2.5)暴露中调控血管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甘向东 李飞 +3 位作者 蔡欣 付文亮 徐东刚 龙民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63,共5页
以气管滴注方法研究了Apo E-/-小鼠经PM_(2.5)暴露后,其主动脉弓中SUMO-1、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规律及HIF-1α的SUMO化修饰情况.实验结果显示:PM_(2.5)暴露后,小鼠主动脉SUMO-1、HIF-1α、VEGF的表达上调;PM_(2.5)... 以气管滴注方法研究了Apo E-/-小鼠经PM_(2.5)暴露后,其主动脉弓中SUMO-1、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规律及HIF-1α的SUMO化修饰情况.实验结果显示:PM_(2.5)暴露后,小鼠主动脉SUMO-1、HIF-1α、VEGF的表达上调;PM_(2.5)暴露诱导了SUMO-1对HIF-1α的SUMO化修饰;低氧条件下SUMO-1敲低导致HIF-1α表达的下调.结果提示PM_(2.5)暴露通过上调细胞中SUMO-1的表达,稳定或者上调HIF-1α的表达,进而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暴露 SUMO-1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某老年社区夏冬季室内与个体暴露PM_(2.5)对比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嘉 倪天茹 +2 位作者 李彭辉 韩斌 白志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03-1410,共8页
于2011年夏季(6月13日—7月2日)和冬季(11月30日—12月12日)在天津市某老年社区采集室内与老年人个体暴露PM2.5样品,分析二者的质量浓度及化学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夏、冬季室内ρ(PM2.5)分别为(138±103)和(173±136)μg/m3,二... 于2011年夏季(6月13日—7月2日)和冬季(11月30日—12月12日)在天津市某老年社区采集室内与老年人个体暴露PM2.5样品,分析二者的质量浓度及化学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夏、冬季室内ρ(PM2.5)分别为(138±103)和(173±136)μg/m3,二者差异显著(P<0.05);冬季室内ρ(PM2.5)、ρ(SO42-)和ρ(OC)显著高于夏季(P<0.05),初步推断是由于冬季燃煤取暖排放的大量颗粒物渗透进入室内所致;冬季室内源(如清扫和吸烟)对某些室内PM2.5组分(Al、Ca和Cd)的贡献较夏季显著.对个体暴露与室内ρ(PM2.5)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在夏、冬季均显著相关(P<0.05).在受试老年人时间活动模式基础上,采用COD(分歧系数)评估室内和个体暴露PM2.5化学组成的相似度,结果显示,室内与个体暴露PM2.5的COD在夏、冬季分别为0.34±0.10和0.37±0.12;冬季受试老年人在交通微环境所处时间较长,致使COD大于0.5的样本数所占比例较夏季高.室内和老年人个体暴露PM2.5的ρ(OC)/ρ(EC)在夏、冬季均相近,说明二者的碳组分来源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pm2.5 个体暴露pm2.5 时间活动模式 分歧系数(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PM2.5人口暴露风险时空格局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亮林 潘竟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采用PM2.5和人口格网数据,计算了2000~2016年中国PM2.5人口暴露风险值,并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标准偏差和Hurst指数等,分析了17a间中国PM2.5人口暴露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7a间PM2.5人口暴露风险在胡焕庸线两侧差... 采用PM2.5和人口格网数据,计算了2000~2016年中国PM2.5人口暴露风险值,并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标准偏差和Hurst指数等,分析了17a间中国PM2.5人口暴露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7a间PM2.5人口暴露风险在胡焕庸线两侧差异巨大,东部高、西部低,东部多年风险均值为2.787,西部为0.065;②17a间PM2.5人口暴露风险在胡焕庸线两侧的变化幅度具有较显著差异,西部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在2011年和2015年有明显回升,东部自2001年迅速增加且保持平稳状态,直至2015年出现大幅度回落.③PM2.5人口暴露风险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差异显著,东部以不稳定与弱反持续性为主,西部则以稳定与强反持续性为主要特征.④暴露等级为危险与极危险水平下的人口总量与人口密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人口暴露风险 时空变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节期间的PM2.5污染短期暴露健康效应评估——以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戴劭勍 李佳佳 +2 位作者 杨维旭 陈方煜 江辉仙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5期22-29,共8页
春节人口迁徙是中国一年一度在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型迁徙活动。基于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理论框架,集成多源时空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日尺度的PM2.5高时空分辨率制图,结合腾讯位置大数据评估长三角区域人群PM2.5污染短期暴露健康风... 春节人口迁徙是中国一年一度在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型迁徙活动。基于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理论框架,集成多源时空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日尺度的PM2.5高时空分辨率制图,结合腾讯位置大数据评估长三角区域人群PM2.5污染短期暴露健康风险。结果如下:(1)基于随机森林构建的PM2.5高时空分辨率制图模型空间交叉验证结果R2达到0.8以上,具有良好的精度;(2)春节人口迁徙行为使得全国范围内人口在短期内大规模流动,导致长三角地区PM2.5短期暴露健康风险增加和减少的迁徙人口分别有6070万人和6175万人;(3)春节人口迁徙行为导致的PM2.5污染短期暴露健康风险危害不容忽视,增加风险均值在0.25—0.39,高值在0.9以上;(4)PM2.5污染短期暴露健康效应具有强烈的时空异质性,两天内的健康风险变化极大(0.84,-0.75);(5)在长三角地区的部分城市中,大部分迁徙人口的春节迁徙行为导致PM2.5污染短期暴露健康风险增加,如上海和苏州,暴露人口约有1320万人和600万人。以期为PM2.5污染短期暴露健康效应估算提供实证分析,丰富了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的应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短期污染暴露 春节人口迁徙 时空制图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V-BP神经网络的公交场站污染物暴露水平测评 被引量:5
6
作者 徐磊 张学连 +1 位作者 肖琼 彭金栓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12664-12671,共8页
为了研究城市居民在公交场站污染物暴露水平下的影响程度,分析交通、公交场站、气象条件及周边环境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通过测量早晚高峰以及平峰期间的PM2.5浓度、CO浓度、风速、温度、车流量等10个因素,采用平均影响值(MIV)与BP(back ... 为了研究城市居民在公交场站污染物暴露水平下的影响程度,分析交通、公交场站、气象条件及周边环境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通过测量早晚高峰以及平峰期间的PM2.5浓度、CO浓度、风速、温度、车流量等10个因素,采用平均影响值(MIV)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公交场站污染物暴露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MIV-BP神经网络测评模型。评估结果表明:公交场站PM2.5的暴露浓度与公交停靠站类型、车流量、小车流量、大车流量、风速、湿度、降雨量有关;CO的暴露浓度与瞬时停靠车辆数、公交停靠站类型、湿度、风速、温度、车流量有关;改进后的MIV-BP神经网络模型较BP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准确度,可有效对公交场站污染物暴露水平进行测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场站 MIV-BP神经网络 pm2.5暴露浓度 CO暴露浓度 预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