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图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PM2.5小时浓度多步预测 被引量:7
1
作者 傅颖颖 张丰 +1 位作者 杜震洪 刘仁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3,共10页
PM2.5小时浓度多为单步预测。为实现PM2.5小时浓度的多步预测,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的序列-序列预测(Seq2Seq)模型,集合图卷积神经网络提取非欧式空间数据特征的能力以及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关注特征的能力,提出了融合图卷积神经网络和注... PM2.5小时浓度多为单步预测。为实现PM2.5小时浓度的多步预测,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的序列-序列预测(Seq2Seq)模型,集合图卷积神经网络提取非欧式空间数据特征的能力以及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关注特征的能力,提出了融合图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PM2.5小时浓度多步预测(GCN_Attention_Seq2Seq)模型。并与Seq2Seq模型和使用了图卷积神经网络、未使用注意力机制的GCN_Seq2Seq模型进行了对照,以2015—2016年北京市22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数据为样本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Seq2Seq模型和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可对PM2.5小时浓度数据的时空依赖进行有效建模,注意力机制有助于减缓多步预测中的预测精度衰减,提升PM2.5小时浓度多步预测的精度。GCN_Attention_Seq2Seq模型可有效应用于多种长度的PM2.5浓度预测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小时浓度多步预测 图卷积 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AX的PM_(2.5)小时浓度跟踪预测模型 被引量:21
2
作者 余辉 袁晶 +2 位作者 于旭耀 张力新 陈文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11,共7页
针对目前缺乏小时尺度上PM_(2.5)浓度统计预测模型以及已有模型预测精度对训练数据的依赖问题,利用天津市环保物联网监测到的污染物及气象数据,建立了PM_(2.5)小时浓度预测的多元时间序列模型(ARMAX),并提出一种模型在线自适应改进方法... 针对目前缺乏小时尺度上PM_(2.5)浓度统计预测模型以及已有模型预测精度对训练数据的依赖问题,利用天津市环保物联网监测到的污染物及气象数据,建立了PM_(2.5)小时浓度预测的多元时间序列模型(ARMAX),并提出一种模型在线自适应改进方法:设定模型评价指标并实时监测,当模型预测精度超标时对模型进行在线更新.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天津市的9个监测站点,用2013—2014年的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20,μg,平均绝对误差MAE<20,μg,拟合优度R2>0.9,能够在小时尺度下有效地预测PM_(2.5)浓度,可以为突发性PM_(2.5)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小时浓度预测 多元时间序列模型 跟踪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时空特征的城市多站点PM2.5浓度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琨 吴学群 +1 位作者 成飞飞 韩啸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2,157,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时空特征的城市多站点PM2.5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捕捉PM2.5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通过将区域多个站点的PM2.5数据转换为一系列静态图像,将其输入到卷积长短期记忆(ConvLSTM)模型中,采用端对端的方式进行训练,预测城市... 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时空特征的城市多站点PM2.5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捕捉PM2.5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通过将区域多个站点的PM2.5数据转换为一系列静态图像,将其输入到卷积长短期记忆(ConvLSTM)模型中,采用端对端的方式进行训练,预测城市未来多个站点多个时段的PM2.5浓度。以北京多个站点的PM2.5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了时空特征的ConvLSTM方法在短期预测方面优于其他4种时序方法,该方法可为PM2.5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特征 卷积长短期记忆 多站点 pm2.5浓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N-CNN集成深度学习模型的PM_(2.5)小时浓度预测 被引量:38
4
作者 黄婕 张丰 +2 位作者 杜震洪 刘仁义 曹晓裴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0-379,共10页
针对目前大部分PM_(2.5)预测模型预测效果不稳定、泛化能力不强的现状,以记忆能力较强的循环神经网络(RNN)和特征表达能力较强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为基础,采取Stacking集成策略对两者进行融合,提出了RNN-CNN集成深度学习预测模型。该模... 针对目前大部分PM_(2.5)预测模型预测效果不稳定、泛化能力不强的现状,以记忆能力较强的循环神经网络(RNN)和特征表达能力较强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为基础,采取Stacking集成策略对两者进行融合,提出了RNN-CNN集成深度学习预测模型。该模型不仅充分利用时间轴上的前后关联信息去预测未来的浓度,而且在不同层次上将自动提取的高维时序数据通用特征用于预测,以保证预测结果的稳定性。最后,对集成之前的RNN、CNN和集成之后的RNN-CNN模型,以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1 466个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数据为样本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RNN-CNN在PM_(2.5)时间序列预测上的表现明显优于集成之前的RNN和CNN,而且泛化误差更低,在34%站点上的拟合度超过0.97,该模型可用于大范围区域的PM_(2.5)小时浓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小时浓度预测 RNN CNN 深度学习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NN-Seq2seq的PM2.5未来一小时浓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旭林 赵文芳 唐伟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0-1006,共7页
为了提高PM2.5未来一小时浓度预测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序列到序列(Sequence-to-Sequence,简称Seq2Seq)的深度学习预报测型.首先,综合分析PM2.5浓度随季节的变化趋势、PM2.5浓度在不同季节逐小时变化趋势、站点PM2.5... 为了提高PM2.5未来一小时浓度预测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序列到序列(Sequence-to-Sequence,简称Seq2Seq)的深度学习预报测型.首先,综合分析PM2.5浓度随季节的变化趋势、PM2.5浓度在不同季节逐小时变化趋势、站点PM2.5浓度与最近邻站点相关性以及PM2.5浓度和气象要素相关性.其次,利用PM2.5浓度数据、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和气象要素网格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生成用于训练和测试的时空序列数据,并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和Seq2Seq网络获取时空特征.最后,使用模型对PM2.5未来24小时逐时浓度进行预测,并与支持向量机和其他深度学习模型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相结合的预测方法能有效提高PM2.5浓度未来一小时预测精度,并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预测 机器学习 序列到序列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PSO的模糊神经网络PM_(2.5)浓度预测 被引量:21
6
作者 马天成 刘大铭 +1 位作者 李雪洁 孙川川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258-3262,共5页
为科学合理地预测大气污染物PM2.5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分析PM2.5颗粒物浓度变化历史数据,综合判断外部条件(温度、风速、天气状况)和内部条件(其它污染物的浓度)对PM2.5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采用一种改进型PSO优化的模糊神经网络,将... 为科学合理地预测大气污染物PM2.5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分析PM2.5颗粒物浓度变化历史数据,综合判断外部条件(温度、风速、天气状况)和内部条件(其它污染物的浓度)对PM2.5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采用一种改进型PSO优化的模糊神经网络,将粒子群算法与模糊神经网络进行融合,发挥PSO算法全局寻优的特点,预测PM2.5颗粒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对某市2013年PM2.5颗粒物浓度进行预测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具备良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预测 改进型PSO算法 模糊理论 神经网络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分析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45
7
作者 杜续 冯景瑜 +1 位作者 吕少卿 石薇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75,共10页
针对神经网络算法在当前PM2.5浓度预测领域存在的易过拟合、网络结构复杂、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引入RFR(random forest regression,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分析气象条件、大气污染物浓度和季节所包含的22项特征因素,通过调整参数的最优组合,... 针对神经网络算法在当前PM2.5浓度预测领域存在的易过拟合、网络结构复杂、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引入RFR(random forest regression,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分析气象条件、大气污染物浓度和季节所包含的22项特征因素,通过调整参数的最优组合,设计出一种新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RFRP模型。同时,收集了西安市2013—2016年的历史气象数据,进行模型的有效性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RFRP模型不仅能有效预测PM2.5浓度,还能在不影响预测精度的同时,较好地提升模型的运行效率,其平均运行时间为0.281 s,约为BP-NN(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预测 随机森林回归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PM2.5浓度长期预测 被引量:9
8
作者 黄伟建 李丹阳 黄远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9-1814,共6页
为提高PM2.5长期预测精度,以空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作为影响因子,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TSMN(time series memory network)预测模型。该模型由两个组件构成,本地记忆组件利用外部记忆方式提高模型长程记忆能力,并与多站点空间关系建模... 为提高PM2.5长期预测精度,以空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作为影响因子,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TSMN(time series memory network)预测模型。该模型由两个组件构成,本地记忆组件利用外部记忆方式提高模型长程记忆能力,并与多站点空间关系建模的邻域组件协同从时空角度完成PM2.5长期预测。通过使用不同评价指标将TSMN模型与多种模型进行对比,其中与性能较优的CNN-LSTM模型相比,该模型的RMSE、MAE分别下降5.2%、5.7%,R^(2)提升7.5%。实验结果表明TSMN模型能够有效提高PM2.5浓度的长期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预测 深度学习 门控循环单元 时间序列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灰色马尔科夫链的上海市PM2.5浓度预测 被引量:11
9
作者 龚明 叶春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104,共8页
为了对PM2.5浓度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提出了利用灰色马尔科夫组合模型的方法对上海市雾霾影响因子PM2.5进行研究。以GM(1,1)模型为基础,结合马尔科夫链模型建立了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然后再在灰色马尔科夫链的基础上对残差进行修正,得... 为了对PM2.5浓度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提出了利用灰色马尔科夫组合模型的方法对上海市雾霾影响因子PM2.5进行研究。以GM(1,1)模型为基础,结合马尔科夫链模型建立了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然后再在灰色马尔科夫链的基础上对残差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修正模型。修正灰色马尔科夫模型融合了灰色模型和马尔科夫模型的优点,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及控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吻合度。通过对上海市2015年1月到9月的PM2.5实际测量浓度值进行分析,验证了修正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修正灰色马尔科夫链可用于雾霾影响因子的预测,也可应用于其他影响因子浓度值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pm2.5浓度 预测 马尔科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PM_(2.5)浓度ARIMA-SVM组合预测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宋国君 国潇丹 +1 位作者 杨啸 刘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31-4039,共9页
首先利用回归树分类方法,对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各日进行气象类型划分,识别出易造成重污染天气的气象类型.其次分别在各气象类型内,以污染源排放量为自变量,利用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与支持向量机(ARIMA+SVM)组合方法建立起PM_(2.5)浓度日均... 首先利用回归树分类方法,对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各日进行气象类型划分,识别出易造成重污染天气的气象类型.其次分别在各气象类型内,以污染源排放量为自变量,利用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与支持向量机(ARIMA+SVM)组合方法建立起PM_(2.5)浓度日均值预测模型,并选取2013年01月~2017年06月间,沈阳市区内9个环境监测点PM_(2.5)浓度日均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气象分类下的ARIMA+SVM组合模型对PM_(2.5)浓度日均值进行预测,相比于不划分气象类型时的普通机器学习模型,其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趋势的吻合度更高,且对峰-谷值的识别能力更强.在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组合模型均具有平均绝对误差更低、预测正确率更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 气象类型 ARIMA-SVM组合模型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1,N)自适应关联组合模型的PM_(2.5)浓度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辰 吴宗之 +1 位作者 傅贵 贾树泽 《矿业科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57-363,共7页
PM_(2.5)浓度的变化与雾霾灾害天气的发生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准确预测PM_(2.5)浓度变化趋势,对有效防治大范围雾霾灾害天气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根据PM_(2.5)浓度受多因素扰动的灰特性,采用等维灰递补的方法,及时补充新的灰... PM_(2.5)浓度的变化与雾霾灾害天气的发生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准确预测PM_(2.5)浓度变化趋势,对有效防治大范围雾霾灾害天气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根据PM_(2.5)浓度受多因素扰动的灰特性,采用等维灰递补的方法,及时补充新的灰信息,构建了PM2.5主影响因子灰关联计算模型;同时引入灰控制参数对GM(1,N)模型进行改进,满足多影响因素条件下的精确预测,将二者结合建立了适应于不同N元的GCM(1,N)自适应预测模型。通过对北京地区实测数据的应用和分析,GCM(1,N)计算预测模型精度达到89.75%~96.44%,PM_(2.5)浓度预测相对误差在7.32%~15.21%之间,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 主影响因子 GCM(1 N)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总参数模型的室内PM2.5浓度预测
12
作者 谢伟 樊越胜 +3 位作者 王欢 张鑫 田国记 司鹏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9-545,共7页
基于颗粒物浓度集总参数模型建立室内PM2.5预测模型,同时对模型中的关键参数穿透率、沉降率理论模型进行理论计算.以常州市某住宅建筑为例,通过动态模型对穿透率和沉降率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实验采样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1月.根据实验... 基于颗粒物浓度集总参数模型建立室内PM2.5预测模型,同时对模型中的关键参数穿透率、沉降率理论模型进行理论计算.以常州市某住宅建筑为例,通过动态模型对穿透率和沉降率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实验采样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1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换气次数在0.31~0.89h-1范围内PM2.5通过维护结构的穿透率为0.78~0.97,室内PM2.5沉降率为0.3~0.69h-1.本模型能较好地适用于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不同通风工况室内颗粒物浓度预测.当室外PM2.5浓度在135~150μg/m3变化时,使用过滤效率为82%的新风系统可维持室内PM2.5浓度值在40~46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总参数模型 pm2.5 穿透率 沉降率 浓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狼群智能最优化的神经网络PM_(2.5)浓度预测 被引量:16
13
作者 石峰 楼文高 张博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54-2860,共7页
针对目前PM_(2.5)浓度测量成本高和测量过程繁杂等问题,建立了基于灰狼群智能最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从非机理模型的角度,结合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物对上海市的PM_(2.5)浓度进行预测,并使用平均影响值分析了影响PM_(2.5)浓度的... 针对目前PM_(2.5)浓度测量成本高和测量过程繁杂等问题,建立了基于灰狼群智能最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从非机理模型的角度,结合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物对上海市的PM_(2.5)浓度进行预测,并使用平均影响值分析了影响PM_(2.5)浓度的重要因素。使用灰狼群智能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过程中,引入了检验样本实时监控训练过程以避免发生"过训练"现象,确保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PM_(10)对PM_(2.5)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CO和前一天PM_(2.5)。选取2016年11月1日—12日的数据进行验证,其平均相对误差为13.46%,平均绝对误差为8μg/m^3,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模型及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的误差相比,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因此,使用灰狼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更适合上海市PM_(2.5)浓度的预测和空气质量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狼优化算法 BP神经网络 pm2.5浓度预测 预测模型 空气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遗传算法与RBF神经网络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30
14
作者 梁泽 王玥瑶 +3 位作者 岳远紊 韦飞黎 姜虹 李双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3-529,共7页
基于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点获取的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通过遗传算法搜索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的最优隐含层神经元数目和扩展常数,构建了耦合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与遗传算法的预测模型,预测北京市未来一天24h平均PM2.5质量浓度.结果表明... 基于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点获取的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通过遗传算法搜索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的最优隐含层神经元数目和扩展常数,构建了耦合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与遗传算法的预测模型,预测北京市未来一天24h平均PM2.5质量浓度.结果表明,预测精度与泛化性能良好.该模型不需要输入气象和地理位置信息等数据,具有依赖变量少、预测精度高(R 2达0.75)和运算效率高等特征,并可以通过训练样本的驱动,使自身不断优化调整.该模型预测效果可以通过扩展输入特征、增加训练样本量等方法进一步提升,可对多种时空情境下的城市空气污染进行高效率且精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pm2.5浓度预测 互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PSO-GA-BP的PM2.5浓度预测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旭 杜景林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18-1723,共6页
针对空气中PM2.5浓度受到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的影响,且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征,提出BP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利用粒子群优化思想,在寻优过程引入遗传算法的交叉和变异操作,设计一种改进的PSO-GA混合算法对BP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设定... 针对空气中PM2.5浓度受到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的影响,且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征,提出BP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利用粒子群优化思想,在寻优过程引入遗传算法的交叉和变异操作,设计一种改进的PSO-GA混合算法对BP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设定,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极小,提高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PSO-GA-BP预测模型和PSO-BP预测模型均可获得良好的预测结果,它们的RMSE、MAE和MAPE相差不大,分别为8.961、6.974、0.140和9.561、7.226、0.146,但在设定相同的进化代数时,改进的PSO-GA-BP预测模型比PSO-BP预测模型收敛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预测 粒子群优化 遗传算法 权值 阈值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BP_Adaboost神经网络的PM_(2.5)浓度预测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晓理 梅建想 张山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6-323,共8页
为了提高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精度,采用灰色关联分析选取影响大气中PM_(2.5)浓度的主要因子,并以此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建立一种基于BP_Adaboost神经网络的PM_(2.5)浓度预测模型.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来选择BP_Adaboost神经网络权重和阈值... 为了提高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精度,采用灰色关联分析选取影响大气中PM_(2.5)浓度的主要因子,并以此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建立一种基于BP_Adaboost神经网络的PM_(2.5)浓度预测模型.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来选择BP_Adaboost神经网络权重和阈值,可以有效避免神经网络在训练时陷入局部最优解.根据北京市海淀区万柳监测站和朝阳区北京工业大学监测点每小时监测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和气象条件,分别选择2014-11-01~2014-11-25和2017-07-07~2017-08-06数据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仿真结果表明,在PM_(2.5)浓度预测中,相比于BP_Adaboost、BP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3种预测模型,改进粒子群优化BP_Adaboost神经网络预测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BP_Adaboost神经网络 pm2.5浓度预测模型 改进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模型的PM2.5日浓度预测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栋 薛惠锋 +1 位作者 张文宇 方铭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96,共5页
为解决PM2.5浓度预测中存在的精度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相关分析、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果蝇优化算法、核极限学习机的在线PM2.5日浓度混合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关中地区五个地市,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监测数据对模型进... 为解决PM2.5浓度预测中存在的精度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相关分析、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果蝇优化算法、核极限学习机的在线PM2.5日浓度混合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关中地区五个地市,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均方根误差<6μg,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8%,拟合优度R2>0.98,能够在日尺度下有效地预测PM2.5浓度,可以为当地开展空气污染预警和城市综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浓度预测 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核极限学习机 果蝇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PA-WOA-BP神经网络的PM2.5浓度预测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谢劭峰 赵云 +2 位作者 李国弘 周志浩 黄良珂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6,共5页
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存在的学习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值等问题,利用鲸鱼优化算法(WOA)以及狼群算法(WPA)混合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构建WPA-WOA-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PM2.5浓度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证明,WPA-WO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 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存在的学习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值等问题,利用鲸鱼优化算法(WOA)以及狼群算法(WPA)混合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构建WPA-WOA-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PM2.5浓度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证明,WPA-WO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稳定性高,可用于PM2.5浓度的预测,且预测精度优于BP神经网络、WPA-BP神经网络和WOA-BP神经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预测 神经网络 狼群算法 鲸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组合模型的PM2.5浓度预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国亮 余华声 黄聪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2-3137,共6页
为精确预测出具有非线性、非平稳的PM2.5时序数据,提出基于PSO-VMD-LSTM的组合模型。融合机器学习优化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其中利用以包络熵为适应度函数的PSO机器学习算法对VMD分解过程中的惩罚因子和模态个数进行迭代寻优,基于分解处... 为精确预测出具有非线性、非平稳的PM2.5时序数据,提出基于PSO-VMD-LSTM的组合模型。融合机器学习优化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其中利用以包络熵为适应度函数的PSO机器学习算法对VMD分解过程中的惩罚因子和模态个数进行迭代寻优,基于分解处理后的数据进行LSTM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构建两种经典分解组合模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相同迭代次数情况下,时序分解处理后的LSTM预测比未分解时的预测精度和效果都有明显改善;与经典分解组合模型相比,该模型在准确度和评估指标上均取得最佳预测效果,在PM2.5浓度预测上具有一定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预测 时间序列 适应度函数 粒子群优化 变分模态分解 长短期记忆网络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域信息与BiLSTM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
20
作者 唐雪明 吴楠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3年第6期1134-1141,共8页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预防,提出了基于频率域信息与双向长短期记忆(Frequency-Domain Information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FD-BiLSTM)神经网络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利用离散余弦...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预防,提出了基于频率域信息与双向长短期记忆(Frequency-Domain Information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FD-BiLSTM)神经网络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利用离散余弦变换捕获频率特征,捕捉数据的周期性和趋势;通过BiLSTM模型预测结果,利用公开数据集对PM2.5浓度预测模型性能进行评估并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多变量FD-BiLSTM模型能有效捕捉影响空气质量的复杂关系,可以实现更准确的PM2.5浓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预测 双向长短期记忆 离散余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