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横掠液柱流的微粒运动机理及PM_(2.5)捕获(Ⅱ) 重型柴油机尾气PM_(2.5)捕获效率
被引量:
10
1
作者
陈治良
魏文韫
+3 位作者
朱家骅
夏小全
夏素兰
余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10-2016,共7页
根据(Ⅰ)报提出的液柱交叉流PM2.5颗粒附面运动与吸收机理及模型计算方法,设计了以钻井废水吸收钻井柴油机尾气PM2.5的液柱交叉流吸收现场试验装置。吸收器具有高温绝热蒸发与低温绝热冷凝两个操作空间,柴油机尾气通过绝热蒸发空间降温...
根据(Ⅰ)报提出的液柱交叉流PM2.5颗粒附面运动与吸收机理及模型计算方法,设计了以钻井废水吸收钻井柴油机尾气PM2.5的液柱交叉流吸收现场试验装置。吸收器具有高温绝热蒸发与低温绝热冷凝两个操作空间,柴油机尾气通过绝热蒸发空间降温增湿,携带水蒸气到绝热冷凝空间通过扩散在液柱表面冷凝,形成热泳和扩散双重强化PM2.5吸收分离机制。模型计算显示该机制下0.01~1.0μm范围内颗粒粒径与分离效率关系不显著,设计工况下单液柱分离效率1.17%~1.36%。由200排三角形布置的液柱构成的吸收器总体分离效率90%~93%。该过程可同时蒸发废水461.2kg.h-1。但颗粒分离效率随蒸发负荷及液柱温度的上升而降低,温升10℃、单液柱分离效率降低60%。现场模型试验装置监测数据与本文模型计算总分离效率基本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柱交叉流
柴油机尾气
pm2.5分离
热泳
传质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横掠液柱流的微粒运动机理及PM_(2.5)捕获(Ⅱ) 重型柴油机尾气PM_(2.5)捕获效率
被引量:
10
1
作者
陈治良
魏文韫
朱家骅
夏小全
夏素兰
余徽
机构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工程技术监督中心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10-201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80604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2010SCU22008)~~
文摘
根据(Ⅰ)报提出的液柱交叉流PM2.5颗粒附面运动与吸收机理及模型计算方法,设计了以钻井废水吸收钻井柴油机尾气PM2.5的液柱交叉流吸收现场试验装置。吸收器具有高温绝热蒸发与低温绝热冷凝两个操作空间,柴油机尾气通过绝热蒸发空间降温增湿,携带水蒸气到绝热冷凝空间通过扩散在液柱表面冷凝,形成热泳和扩散双重强化PM2.5吸收分离机制。模型计算显示该机制下0.01~1.0μm范围内颗粒粒径与分离效率关系不显著,设计工况下单液柱分离效率1.17%~1.36%。由200排三角形布置的液柱构成的吸收器总体分离效率90%~93%。该过程可同时蒸发废水461.2kg.h-1。但颗粒分离效率随蒸发负荷及液柱温度的上升而降低,温升10℃、单液柱分离效率降低60%。现场模型试验装置监测数据与本文模型计算总分离效率基本接近。
关键词
液柱交叉流
柴油机尾气
pm2.5分离
热泳
传质强化
Keywords
flow crossing falling liquid cylinder
diesel exhausts
pm
2.5
removal
thermophoresis
mass transfer enhancement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横掠液柱流的微粒运动机理及PM_(2.5)捕获(Ⅱ) 重型柴油机尾气PM_(2.5)捕获效率
陈治良
魏文韫
朱家骅
夏小全
夏素兰
余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