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张应力刺激对PLGA-胶原复合培养大鼠成肌细胞整合素偶联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邹蕊 牛林 +1 位作者 宋锦璘 赵志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PLGA(poly lactide-co-glycolide)-胶原复合支架上大鼠成肌细胞体外张应力作用下整合素偶联激酶(ILK)的表达变化,探索其力学信号转导过程。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成肌细胞,实验组接种于黏附有PLGA-胶原复合生物支架的加力板,对照组... 目的研究PLGA(poly lactide-co-glycolide)-胶原复合支架上大鼠成肌细胞体外张应力作用下整合素偶联激酶(ILK)的表达变化,探索其力学信号转导过程。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成肌细胞,实验组接种于黏附有PLGA-胶原复合生物支架的加力板,对照组接种于空白加力板,然后使用"Forcel"四点弯曲循环应变加载装置加载。利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ILK mRNA的表达,比较三维PLGA-胶原复合支架上和二维平面上培养的细胞在张应力作用下基因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张应力刺激下,同一时间点三维支架上细胞ILK的表达明显高于二维平面上的细胞;在加载过程中,三维支架上细胞ILK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而且更快达到峰值。结论培养环境的三维空间结构对细胞在力学刺激作用下的初期反应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胶原复合支架 张应力 成肌细胞 力传导 整合素偶联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组织工程支架壳聚糖-胶原复合膜的性能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迎军 赵晓飞 +4 位作者 卢玲 任力 陈晓峰 葛坚 刘炳乾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共5页
制备了壳聚糖-胶原角膜组织工程支架,考察了复合膜支架的光学性能、力学强度、结晶性、吸水率、亲水性、微观形貌及细胞亲和性,发现支架内胶原与壳聚糖两种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支架表面平滑均一,内部呈现层状... 制备了壳聚糖-胶原角膜组织工程支架,考察了复合膜支架的光学性能、力学强度、结晶性、吸水率、亲水性、微观形貌及细胞亲和性,发现支架内胶原与壳聚糖两种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支架表面平滑均一,内部呈现层状有序结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具有优异的透光率和适宜的湿态力学强度.细胞培养实验中,人角膜缘上皮细胞能在支架上较好地粘附和增殖分化,显示复合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结果表明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有望成为一种性能良好的角膜组织工程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复合 角膜 组织工程支架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与Ⅰ型胶原制备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容林 李春阳 张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7-561,共5页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壳聚糖和Ⅰ型胶原在不同温度下以不同比例制备成冻干状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微观结构,以获得最佳浓度、比例、温度匹配组合,制备理想的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方法】在-5℃、-20℃和-80℃将不同浓度的壳聚...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壳聚糖和Ⅰ型胶原在不同温度下以不同比例制备成冻干状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的微观结构,以获得最佳浓度、比例、温度匹配组合,制备理想的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方法】在-5℃、-20℃和-80℃将不同浓度的壳聚糖、Ⅰ型胶原以及它们不同比例的混合液冷冻12h后冻干24h,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材料表面和内部的微观结构,并计算其平均孔径和孔隙率。【结果】壳聚糖、Ⅰ型胶原以及它们的混合液冻干后都形成白色海绵状固体,冷冻温度越低冻干后材料的孔径越小,孔隙率越低;材料的浓度越高冻干后孔径越小,孔隙率越低;壳聚糖-Ⅰ型胶原混合液中壳聚糖含量越高,材料冻干后孔径越小,孔隙率越低。【结论】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的孔径和溶液浓度、二者配比以及冻干前的冷冻温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Ⅰ型 复合支架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状胶原膜作为真皮支架构建复合皮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珺 肖仕初 夏照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395,T001,共3页
探讨以海绵状胶原膜作为真皮支架体外构建复合皮的可能性。由新鲜猪皮提取胶原后与硫酸软骨素混合 ,经真空干燥制成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的膜片 ;取正常人包皮环切后的废弃皮肤组织 ,常规方法分离表皮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 ,滴加于海绵状胶原... 探讨以海绵状胶原膜作为真皮支架体外构建复合皮的可能性。由新鲜猪皮提取胶原后与硫酸软骨素混合 ,经真空干燥制成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的膜片 ;取正常人包皮环切后的废弃皮肤组织 ,常规方法分离表皮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 ,滴加于海绵状胶原膜上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表皮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显示 ,人表皮细胞种植于海绵状胶原膜上可生长、增殖 ,融合成片。提示此种海绵状胶原膜对人表皮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 真皮支架 复合 研究 皮肤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Ⅰ 型胶原复合支架用于组织工程化骨再造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慧勇 王慧明 +3 位作者 吴求亮 胡应乾 刘建华 朱康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采用PLGA/ 型胶原复合改良生物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方法:采用型胶原和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复合,制作改良的生物支架,将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接种于复合支架上,培养1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及黏附情...  目的:采用PLGA/ 型胶原复合改良生物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方法:采用型胶原和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复合,制作改良的生物支架,将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接种于复合支架上,培养1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及黏附情况;同时,将细胞-支架复合体自体异位植入,并取材观察其成骨情况。结果:经鉴定,原代培养的细胞符合成骨细胞的特征;扫描电镜:在生物支架上大量成骨细胞呈簇状生长,并形成多个细胞突起;大体标本:4个月时可见骨块形成;自体异位植入后1个月可见新生骨组织形成,周围有多个活性成骨细胞和骨母细胞,至4个月时骨组织渐趋成熟。结论: 型胶原和PLGA复合支架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可降解支架,可用于组织工程化骨再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聚合物 复合树脂类 聚羟基乙酸 支架 成骨细胞/细胞学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bFGF的壳聚糖-胶原复合支架对牙周膜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容林 李春阳 张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MTT法观察含bFGF因子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浸出液、不含bFGF因子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浸出液以及正常细... 【目的】探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MTT法观察含bFGF因子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浸出液、不含bFGF因子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浸出液以及正常细胞培养液对HPDLC生长和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上述3种液体对HPDLC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将HPDLC接种于含bFGF因子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和不含bFGF因子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内,通过免疫细胞组织化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检测HPDLC在复合支架内的存活和增殖情况。【结果】含bFGF因子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浸出液对HPDLC生长和增殖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不含bFGF因子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浸出液和正常细胞培养液,而后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含bFGF因子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浸出液促进HPDLC从G1期进入S期;HPDLC在含bFGF因子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内的生长和增殖也明显优于不含bFGF因子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结论】含bFGF因子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HPDLC生长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壳聚糖 Ⅰ型 复合支架 牙周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MP-2和bFGF复合至壳聚糖-Ⅰ型胶原支架后在体外的降解和释放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容林 李春阳 +1 位作者 周超美 吴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93-1597,共5页
目的:探讨rhBMP-2和bFGF复合至壳聚糖-Ⅰ型胶原支架材料后在体外的释放规律。方法:制备壳聚糖-Ⅰ型胶原支架及含rhBMP-2和bFGF的复合膜。扫描电镜观察测量支架孔径;体外观察降解情况,在不同时点收集浸出液,ELISA检测因子的释放浓度;观... 目的:探讨rhBMP-2和bFGF复合至壳聚糖-Ⅰ型胶原支架材料后在体外的释放规律。方法:制备壳聚糖-Ⅰ型胶原支架及含rhBMP-2和bFGF的复合膜。扫描电镜观察测量支架孔径;体外观察降解情况,在不同时点收集浸出液,ELISA检测因子的释放浓度;观察浸出液对牙周膜细胞的影响。结果:复合膜呈疏松多孔海绵状,高、中、低3种壳聚糖-Ⅰ型胶原支架平均孔径分别为(106±17)μm、(141±13)μm和(173±11)μm;复合膜在含溶菌酶的PBS中可以降解,壳聚糖浓度越高支架降解越慢,rhBMP-2和bFGF的释放开始为"爆发性",此后释放逐渐减慢,最后在低浓度可缓慢而持久地释放,壳聚糖浓度越高的复合支架,因子释放越慢越持久。与含溶菌酶的PBS间接接触的因子层随着其表面支架的降解而逐渐释放因子,释放延迟时间和表面支架的降解速度有关。复合bFGF因子支架的浸出液作用于HPDLCs,可以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结论: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因子支架体外可以降解并释放因子,降解和因子释放速度与壳聚糖的浓度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分层制作复合因子支架来控制因子有序释放,所释放的因子具有正常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Ⅰ型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缓释 复合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体外三维培养神经干细胞
8
作者 关水 刘天庆 +3 位作者 葛丹 陆瑞欣 马学虎 崔占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7-643,共7页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并通过层粘连蛋白(LN)进行结构修饰,测定其物理性能特征,建立了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的三维培养体系,同时考察了NSCs与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孔径、孔隙率、吸水率、降...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并通过层粘连蛋白(LN)进行结构修饰,测定其物理性能特征,建立了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的三维培养体系,同时考察了NSCs与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孔径、孔隙率、吸水率、降解率等参数的比较表明,体积比为7:3的复合支架更适合于体外细胞培养的要求,并且NSCs在经LN修饰后支架材料上的接种率得到明显提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NSCs能够在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内良好地生长、增殖及分化.这些结果为NSCs的进一步临床移植应用,以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筛选和机理研究等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三维培养 复合支架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的制备和皮下埋植实验
9
作者 付建华 赵曼 +2 位作者 杜桂英 杨达宽 黄云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9-621,共3页
目前,用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材料主要有2类:人工合成的和天然的可降解聚合物。可降解生物支架是较理想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在体内经一定时间可以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这个降解过程与细胞间质的生长过程同步,
关键词 -壳聚糖复合支架 皮下埋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Ⅰ型胶原/聚乙烯醇复合支架材料制备与表征及体外成骨诱导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亚辉 赵兴绪 +3 位作者 秦文 黄俊波 宁钰 赵红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99-203,共5页
为比较不同比例凹凸棒石(ATP)复合支架材料的理化特征及其体外成骨诱导性能,并筛选出复合材料中最佳的ATP含量,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0%~70%八个比例的凹凸棒石/Ⅰ型胶原/聚乙烯醇(ATP/ColⅠ/PVA)复合支架材料。通过宏观和SEM (Scanning e... 为比较不同比例凹凸棒石(ATP)复合支架材料的理化特征及其体外成骨诱导性能,并筛选出复合材料中最佳的ATP含量,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0%~70%八个比例的凹凸棒石/Ⅰ型胶原/聚乙烯醇(ATP/ColⅠ/PVA)复合支架材料。通过宏观和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观察不同材料的形貌特征;采用干湿质量法检测材料的吸水膨胀率、孔隙率、透气性;使用生物微力试验机检测复合支架材料弹性模量;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在支架材料中的增殖;运用Real-time PCR检测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7d、14d和21d时与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Runx-2、Osterix、OPN、OC和ALP mRNA表达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ATP含量的增加,复合支架孔径增加;在测定物理性质时,透气性20%~60%ATP相比于0%ATP下降极其显著(P<0.01);吸水膨胀率30%、40%、60%、70%ATP相比于0%ATP上升极显著(P<0.01);20%、30%、40%ATP相比于0%ATP弹性模量增加极显著(P<0.01);孔隙率40%ATP与0%ATP相比下降显著(P<0.05)。在CCK-8检测结果中ATP含量在30%、40%的支架材料上增殖率显著高于其他六组材料。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30%、40%ATP含量与其他组相比,OPN、OC表达量明显升高,10%~50%ATP支架材料Runx-2、ALP、Osterix随时间延长和ATP含量增加而上调,60%、70%ATP含量的支架材料各基因含量缓慢增长。30%、40%ATP支架材料具有合适的孔隙率、良好的吸水膨胀性能和弹性模量,细胞在支架上增殖率最佳,且成骨诱导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Ⅰ型 聚乙烯醇 复合支架材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诱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支架的隔离层对新生软骨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笪虎 穆云静 王文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研究隔离层在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支架中,对新生软骨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向软骨方向诱导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骨软骨复合支架的软骨支架上,然后将具有隔离层和没有隔离层的骨软骨复合支架分别植入兔膝关节骨软骨... 目的研究隔离层在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支架中,对新生软骨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向软骨方向诱导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骨软骨复合支架的软骨支架上,然后将具有隔离层和没有隔离层的骨软骨复合支架分别植入兔膝关节骨软骨全层缺损处。术后3月和6月分别取材,进行新生软骨Ⅱ型胶原蛋白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Ⅱ型胶原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无隔离层的对照组相比,具有隔离层的骨软骨复合支架所形成的新生软骨的Ⅱ型胶原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结论隔离层加入骨软骨复合支架后,能显著提高新生组织工程软骨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层 复合骨软骨支架 软骨 Ⅱ型蛋白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壳聚糖制备仿生多层结构软骨支架 被引量:8
12
作者 单程 孙晓丹 战景林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制备结构与天然软骨结构相似的仿生多层软骨支架。方法采用先后于-20℃和液氮中冷冻的预冻方式,冷冻干燥法制备双层支架。采用-20℃冷冻后,部分熔融再液氮重冻的预冻方式,冷冻干燥制备了厚度约2mm的仿生多层软骨支架。采用XRD和红... 目的制备结构与天然软骨结构相似的仿生多层软骨支架。方法采用先后于-20℃和液氮中冷冻的预冻方式,冷冻干燥法制备双层支架。采用-20℃冷冻后,部分熔融再液氮重冻的预冻方式,冷冻干燥制备了厚度约2mm的仿生多层软骨支架。采用XRD和红外光谱观察胶原和壳聚糖的复合情况。采用SEM观察支架的形貌。对比了纯壳聚糖支架、纯胶原支架、胶原壳聚糖复合材料单层支架和仿生多层支架在干燥和湿润两种状态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胶原和壳聚糖的复合存在化学反应,复合材料形成更好的孔结构,仿生多层支架从上至下分别具有致密层结构,圆形孔结构和垂直孔结构。支架材料在干燥和湿润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差别,仿生多层支架在湿润状态下各层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结论仿生多层软骨支架的结构接近于天然关节软骨多层结构,且在湿润状态下各层的力学性能有差异,有望更好地维持软骨细胞表型和提高软骨损伤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仿生结构 支架 复合材料 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海绵与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体外联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成洪泉 翦新春 许春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 :探索胶原海绵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以 1× 10 7mL的密度接种于胶原海绵上进行体外培养 ,用相差显微镜、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胶原海绵上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 :体外复合培养 1d... 目的 :探索胶原海绵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以 1× 10 7mL的密度接种于胶原海绵上进行体外培养 ,用相差显微镜、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胶原海绵上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 :体外复合培养 1d后 ,成骨细胞即开始粘附于胶原海绵上 ,培养 7d后 ,分布于胶原海绵上的细胞增殖并分泌ECM。结论 :胶原海绵可作为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体外培养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 复合培养 联合培养 实验研究 人骨髓 扫描电镜观察 分泌 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ADM-PLGA纳米微球的ADM-PLGA-NHAC制备及其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联军 荣子杰 +4 位作者 张赞杰 伍国峰 张西兵 王健 朱立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5-589,共5页
目的研制载阿霉素(ADM)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微球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支架(ADM-PLGA-NHAC),研究其性质及体外释药特点,探讨其体外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作用,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以纳米羟基磷灰... 目的研制载阿霉素(ADM)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微球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支架(ADM-PLGA-NHAC),研究其性质及体外释药特点,探讨其体外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作用,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以纳米羟基磷灰石及胶原为原料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并在其中加载ADM-PLGA纳米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释放行为等手段评价载药支架材料的性能。以CCK8法、活-死染色评价该复合支架的浸提液在体外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复合支架的孔径多在100~200μm,孔隙率约为82%,微球与支架间结合较为紧密。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28 d内能持续缓慢释放阿霉素。复合支架的浸提液对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制备的ADM-PLGA-NHAC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特性及抗肿瘤效应,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抗骨肉瘤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阿霉素 纳米微球 骨肉瘤 复合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