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牛文强 傅国旗 +3 位作者 吴俊丽 石可瑜 袁直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69-1371,M010,共4页
Biodegradable triblock copolymer PLA/PEG/PLA was synthesized by ring-opening bulk polymerization of D,L-lactid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i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which, the length of PEG an... Biodegradable triblock copolymer PLA/PEG/PLA was synthesized by ring-opening bulk polymerization of D,L-lactid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i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which, the length of PEG and PLA chain segments was made to be quite different.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the copolymer via a double emulsion-evaporation technique. The paticles tended to form the configuration like capsules, i.e., the nanocapsules, because of the great size difference in PEG and PLA segments of the copolymer. Insulin, chosen as a model drug, was encapsulated into nanocapsules. The effect of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n the size, insulin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in vitro drug release behavour of the nano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capsules had a smooth spherical surface and the mean diameter was in the range from 180 nm to 350 nm, and the entrapment of insulin achieved up to 78.4. The drug-loaded nanocapsules released their content continuously,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e corresponding micelles which gave a significant initial burst release followed by a slow 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 双乳化溶剂蒸发法 纳米微胶囊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PLA-PEG纳米微球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任杰 郁晓 +1 位作者 任天斌 袁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3-125,共3页
采用复乳法和相分离法两种方法制备去甲斑蝥素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纳米微球。对比了两种不同方法对制得的含药微球在粒径、包封率以及缓释性能方面的差异。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了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并用透射电镜观... 采用复乳法和相分离法两种方法制备去甲斑蝥素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纳米微球。对比了两种不同方法对制得的含药微球在粒径、包封率以及缓释性能方面的差异。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了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微球的形貌,其结果表明:复乳法与相分离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均在100nm左右,并且成球性好;相对于复乳法,相分离法制备的微球分布较宽,包封率较高,可达到50%左右;体外释放实验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微球都具有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去甲斑螫素 复乳法 相分离法 包封率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EG共聚物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任杰 吴志刚 +1 位作者 贾晓真 张乃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93-95,共3页
将D,L-丙交酯(D,L-LA)与聚乙二醇(PEG)共聚制备了一系列共聚物,并用IR、GPC和1H-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溶剂浇铸-柱子沥滤技术和层叠技术制备了具有一定空间形状的三维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并研究了致孔剂颗粒尺寸及其用量对... 将D,L-丙交酯(D,L-LA)与聚乙二醇(PEG)共聚制备了一系列共聚物,并用IR、GPC和1H-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溶剂浇铸-柱子沥滤技术和层叠技术制备了具有一定空间形状的三维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并研究了致孔剂颗粒尺寸及其用量对多孔支架的孔径、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LA-PEG共聚物的分子量随着原料中PEG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以PLA-PEG共聚物为原料制备多孔支架时,孔径的大小与致孔剂颗粒尺寸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孔隙率随着致孔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采用层叠技术制备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三维多孔支架符合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一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peg共聚物 三维多孔支架 制备工艺 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技术 层叠技术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EG对斑马鱼补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林丽丽 宿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3-598,共6页
通过实时定量PCR测定补体系统中主要补体因子的表达情况,探究了PLA-PEG(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在生物体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向成年斑马鱼腹腔注射PLA-PEG溶液,同时向对照组注射灭菌水,在注射后1,3,5,7,9,11d后分别取肝脏,提取RNA,反... 通过实时定量PCR测定补体系统中主要补体因子的表达情况,探究了PLA-PEG(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在生物体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向成年斑马鱼腹腔注射PLA-PEG溶液,同时向对照组注射灭菌水,在注射后1,3,5,7,9,11d后分别取肝脏,提取RNA,反转录得到cDNA,使用RT-PCR仪器测定补体(C1r/s、C3、C4、C6、Bf、MASP、MBL)的表达量,并分析其在注射后的变化量。结果表明,注射后各补体因子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说明PLA-PEG可以激活生物体内补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a-peg) 生物相容性 补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缓释微球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郁晓 任杰 +1 位作者 任天斌 袁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5-451,共7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药物载体材料对药物微球缓释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将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共聚物作为壁材以相分离法制备含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的微球,研究了不同溶剂/非溶剂、不同分子量共聚物、不同配比共聚物、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不同用量等... 为了更好地研究药物载体材料对药物微球缓释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将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共聚物作为壁材以相分离法制备含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的微球,研究了不同溶剂/非溶剂、不同分子量共聚物、不同配比共聚物、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不同用量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大小、分布、药物包封率和药物体外释放等性能的影响。使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微球的表面形貌,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微球的粒径大小及分布,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的包封率。研究发现,聚合物特性粘度和分子量越大,聚合物中LA:PEG的配比越大,微球粒径越大,分布越宽;微球粒径越大,包封率也较大;AmB/PLA-PEG微球具有缓释性能,且含药微球的释放性能与微球的粒径,包封率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微球 相分离法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微球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雄伟 肖锦 +2 位作者 李晓毅 熊成东 邓先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22,共3页
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聚-D,L-乳酸-聚乙二醇(PLA-PEG),采用本体聚合法在高温(185℃)及负压(-9.5×103MPa)条件下制得。采用乳液溶剂蒸发技术制备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微球。微球粒径受油/水相比... 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聚-D,L-乳酸-聚乙二醇(PLA-PEG),采用本体聚合法在高温(185℃)及负压(-9.5×103MPa)条件下制得。采用乳液溶剂蒸发技术制备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微球。微球粒径受油/水相比、乳化时间及乳化分散能量的影响,也受基质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红外光谱(IR)及核磁共振谱(NMR)用于分析证实产物结构。微球粒径经扫描电镜测定为微米级(<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二醇 共聚物 微球 生物降解 微米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电子束辐射改性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文睿 缪培凯 +6 位作者 曾科 周柯 唐艳 王宜鹏 周鸿飞 刘韬 杨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95,共4页
通过熔融缩聚法制备了具有良好成膜性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EG),并采用低能电子束辐射改性PLEG薄膜,研究了辐射剂量对其拉伸性能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3%的三聚氰酸三烯丙酯(敏化剂TAC),以80 kGy的剂量辐射后,5#和6#... 通过熔融缩聚法制备了具有良好成膜性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EG),并采用低能电子束辐射改性PLEG薄膜,研究了辐射剂量对其拉伸性能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3%的三聚氰酸三烯丙酯(敏化剂TAC),以80 kGy的剂量辐射后,5#和6#PLEG薄膜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凝胶率分别为54.3%和73.9%,拉伸强度为12.3 MPa和20 MPa,断裂伸长率为283%和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辐射改性 低能电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对聚乳酸/SBS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博成 刘桅 +4 位作者 涂征 吴崇刚 石彪 胡涛 龚兴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833-3836,共4页
采用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无规共聚物(PSMA)(n St∶n MA=75∶25)为增容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聚乳酸(PLA)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熔融共混,研究了PSMA的含量对PLA/SBS共混物(m PLA∶m SBS=90∶10)相容性的影响。... 采用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无规共聚物(PSMA)(n St∶n MA=75∶25)为增容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聚乳酸(PLA)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熔融共混,研究了PSMA的含量对PLA/SBS共混物(m PLA∶m SBS=90∶10)相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旋转流变仪对共混物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表征。SEM结果表明,加入1%(质量分数)的PSMA使PLA/SBS共混物中SBS相分散更均匀,界面粘接增强。加入1%(质量分数)PSMA的PLA/SBS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是PLA的7.1倍和2.3倍。DSC和流变学结果表明,PSMA的加入增强了PLA和SBS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苯乙烯-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