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莪术-蚤休配伍调控PINK1/Parkin信号通路抑制小鼠结肠癌生长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思 梁众擎 +5 位作者 苏婷婷 张慧兰 梁研 祁恒奕 陈怀祖 唐德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蚤休(芪-术-蚤)角药配伍基于PINK1/Parkin/EM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芪-术-蚤高剂量组(5.85 g·kg^(-1))、芪-术-蚤低剂量组(2.925 ...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蚤休(芪-术-蚤)角药配伍基于PINK1/Parkin/EM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芪-术-蚤高剂量组(5.85 g·kg^(-1))、芪-术-蚤低剂量组(2.925 g·kg^(-1)),每组6只,使用结肠癌CT26.WT细胞构建小鼠原位结肠癌模型。给药15 d后,取各组小鼠肿瘤、肝脏组织,HE病理染色评估肿瘤转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线粒体自噬现象,Western blot、免疫组化(IHC)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p62、LC3-Ⅱ/LC3-Ⅰ表达情况,Western blot、qPCR、IHC检测EMT相关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变小、转移灶数目变少,肝脏组织发生改变,小鼠生长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芪-术-蚤给药组肿瘤组织线粒体发生了选择性自噬现象,伴随着自噬小体的产生;芪-术-蚤给药组影响了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生物学过程:PINK1、Parkin、p62、LC3-Ⅱ/LC3-Ⅰ均有一定程度上调(P<0.05,P<0.01),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P<0.05,P<0.01);芪-术-蚤给药组降低了EMT相关N-cadherin、Vimentin、Snail的蛋白含量与mRNA水平(P<0.05,P<0.01),同时增高了E-cadherin的蛋白与mRNA水平(P<0.05,P<0.01),且高剂量组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P<0.01)。结论芪-术-蚤角药配伍一定程度抑制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肿瘤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扭转线粒体功能异常,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达到治疗结肠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术-蚤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探讨大补肝汤对焦虑大鼠前额叶皮质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谭国伟 安耀荣 +2 位作者 黄仕琦 郭崇元 魏娜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937,共7页
目的探讨大补肝汤对焦虑大鼠前额叶皮质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帕罗西汀组(1.8 mg/kg)和大补肝汤高、中、低剂量组(13.2、6.6、3.3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法进行造模。... 目的探讨大补肝汤对焦虑大鼠前额叶皮质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帕罗西汀组(1.8 mg/kg)和大补肝汤高、中、低剂量组(13.2、6.6、3.3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法进行造模。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明暗箱实验评估大鼠焦虑程度;以JC-1为荧光探针,在多功能酶标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前额叶皮质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前额叶皮质ATP水平;DCFH-DA荧光探针结合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前额叶皮质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PINK1、Parkin、P62、LC3B、Mfn2蛋白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前额叶皮质线粒体超微形态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补肝汤高、中剂量组大鼠在旷场中总运动距离、中央区域移动距离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十字迷宫中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和进入开放臂次数,明暗箱中明箱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箱次数增加(P<0.05,P<0.01);前额叶皮质MMP和ATP水平升高(P<0.05,P<0.01),ROS水平降低(P<0.05,P<0.01);PINK1、Parkin、LC3BⅡ/Ⅰ和Mfn2蛋白表达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降低(P<0.01);线粒体肿胀及内部嵴破坏减轻,自噬体形成增多。结论大补肝汤可能通过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增强线粒体功能和自噬等作用改善大鼠焦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肝汤 焦虑症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功能障碍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探讨莪术醇对肝星状细胞线粒体自噬的作用
3
作者 肖华业 汪磊 +3 位作者 王佳慧 赵铁建 郑洋 段雪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9-928,共10页
目的探究莪术醇对肝星状细胞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机制及其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肝星状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脂多糖5 mg/L)、莪术醇低中高组(12.5、25、50 mg/L);噻唑兰(MTT)检测莪术醇对肝星状细胞活力的作用;细胞流式检测莪术... 目的探究莪术醇对肝星状细胞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机制及其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肝星状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脂多糖5 mg/L)、莪术醇低中高组(12.5、25、50 mg/L);噻唑兰(MTT)检测莪术醇对肝星状细胞活力的作用;细胞流式检测莪术醇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的作用;5,5′,6,6′-四氯-1,1′,3,3′-四乙基-咪唑碳花青碘化物(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透射电镜检测莪术醇对线粒体形态和自噬小体的作用;荧光探针检测莪术醇对线粒体定位的影响;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莪术醇对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帕金森病蛋白(Parkin)、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线粒体内膜转位酶23(Timm23)、线粒体外膜易位酶20(Tomm20)、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cleaved-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α-平滑肌肌动蛋白(ɑ-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率、Caspase3、Bcl2、LC3Ⅱ、Beclin1、PINK1、Parkin、ɑ-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均明显增加(P<0.01),线粒体与溶酶体共定位增多,线粒体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多(P<0.01),而Timm23和Tomm20蛋白、线粒体膜电位均明显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下降,Bax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莪术醇干预后,莪术醇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增殖率、Bcl2、Timm23、Tomm20、ɑ-SMA、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1),而细胞凋亡率、Caspase3、Bax、LC3Ⅱ、Beclin1、PINK1和Parkin蛋白均明显增加(P<0.05),线粒体与溶酶体共定位增多,线粒体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莪术醇通过调控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过度自噬,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线粒体自噬 细胞凋亡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雁泽 熊文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94-1899,共6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心脏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室泵血功能受损引起的循环障碍症候群。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程的终末期阶段,具有发病率高、住院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各种常见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高...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心脏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室泵血功能受损引起的循环障碍症候群。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程的终末期阶段,具有发病率高、住院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各种常见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高,心衰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目前,我国35岁以上的成年人心衰的患病率为1.3%,较2000年增加了4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探讨冲和膏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党赢 焦雨琦 +1 位作者 海日 师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47,共10页
目的:探讨冲和膏调控PTEN诱导激酶1(PINK1)/parkin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对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皮肤缺损法构建糖尿病溃疡模型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每... 目的:探讨冲和膏调控PTEN诱导激酶1(PINK1)/parkin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对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皮肤缺损法构建糖尿病溃疡模型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构建普通创面模型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清创,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分别用冲和膏和生长因子涂敷创面。观察记录大鼠空腹血糖变化和创面愈合情况,分别于治疗后第7和14天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62和III型胶原(COL3)的表达水平。电镜观察线粒体微结构并记录自噬体数量变化。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组织PINK1、parkin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LC3-II)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大鼠血糖在第7、14和28天均高于16.67 mmol/L,提示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创面愈合率较低,IL-6、TNF-α和P62平均吸光度升高,COL3平均吸光度降低,单位面积自噬体数量增加,PINK1、parkin和LC3-II平均吸光度降低,PINK1、parkin和LC3-I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创面愈合率升高,IL-6、TNF-α和P62平均吸光度降低,COL3平均吸光度升高,单位面积自噬体数量减少,PINK1、parkin和LC3-II平均吸光度升高,PINK1、parkin和LC3-I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冲和膏可减轻糖尿病溃疡创面局部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促进COL3表达,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促进创面组织线粒体自噬,从而加快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和膏 糖尿病溃疡 创面愈合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朱胜金 朱小灯 +2 位作者 李开楊 杨梅 吴娴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5年第8期1655-1661,共7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机制复杂,而线粒体自噬参与了MAFLD的发生发展,在肝脏代谢途径和信号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线粒体自噬受多种途径的调控,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途径被认为是调节线粒体自...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机制复杂,而线粒体自噬参与了MAFLD的发生发展,在肝脏代谢途径和信号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线粒体自噬受多种途径的调控,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途径被认为是调节线粒体自噬的主要途径,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可调节脂质代谢、炎症及纤维化,缓解MAFLD的进展。本文综述了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MAFLD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MAFLD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叶珊瑚苷通过PINK1/Parkin通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线粒体自噬
7
作者 李洁 李元 +5 位作者 周美云 邓炎尧 林芳波 万慧伟 宋炯 梁俊俊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桃叶珊瑚苷(AU)调节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海马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建立IS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IS组、低剂量AU组(AU-L)、中剂... 目的:探讨桃叶珊瑚苷(AU)调节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海马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建立IS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IS组、低剂量AU组(AU-L)、中剂量AU组(AU-M)、高剂量AU组(AU-H)以及高剂量AU联合3-MA组(AU-H+3-MA),以不结扎的大鼠为Sham组,Zea Longa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脑梗塞体积比;制备海马组织切片,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线粒体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p62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PINK1/Parkin相关蛋白表达。结果:IS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P<0.05),TTC染色观察到脑梗死,同时观察到海马组织中线粒体自噬蛋白p62表达上调(P<0.05),LC3B表达下调(P<0.05),自噬小体数量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增加(P<0.05),海马组织中PINK1、ARKIN蛋白表达下调(P<0.05),AU干预后,可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梗塞体积百分比,同时下调海马组织中p62阳性表达(P<0.05),上调LC3B阳性表达(P<0.05),增加自噬小体数量(P<0.05),降低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P<0.05),上调海马组织中PINK1、ARKIN蛋白表达(P<0.05),3-MA阻断了AU的治疗作用,加重大鼠神经损伤。结论:AU通过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促进海马线粒体自噬,改善IS大鼠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IS) 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桃叶珊瑚苷(AU)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肾颗粒对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miR-23b和PINK1/Parkin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金华 张叶青 +4 位作者 呼琴 张磊 陈诺 韩燕全 王亿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0,共9页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对PINK1/Parkin通路的靶向调节机制,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机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法对清肾颗粒进行全指纹图谱分析。构建TGF-...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对PINK1/Parkin通路的靶向调节机制,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机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法对清肾颗粒进行全指纹图谱分析。构建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转染siRNA后分为模拟物空载对照组、miR-23b-5p模拟物组、抑制剂空载对照组、miR-23b-5p抑制剂组,观察miR-23b-5p对PINK1表达量的影响。再将NRK-52E细胞分组为正常组、TGF-β1组、清肾颗粒组、miR-23b-mimic-NC组、miR-23b-mimic组、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Western blot法检测NRK-52E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Beclin-1、P62、α-SMA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NRK-52E细胞中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α-SMA mRNA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3b-5p与PINK1的靶向关系。结果 UPLC指纹图谱法鉴定出清肾颗粒中11个活性成分。miR-23b-5p过表达后,PINK1 mRNA表达量也显著增加(P<0.05);而miR-23b-5p表达沉默后,PINK1 mRNA表达量也显著减少(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Rno-miR-23b-5p能显著下调Rno-PINK1-WT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未能下调突变Rno-PINK1-mut荧光素酶活性(P>0.05)。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实验发现,TGF-β1组的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LC3Ⅱ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62和α-SM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清肾颗粒组和miR-23b-mimic组的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LC3Ⅱ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明显高于TGF-β1组,P62和α-SMA表达明显低于TGF-β1组(P<0.05)。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的表现更优于miR-23b-mimic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上调NRK-52E细胞内miR-23b-5p表达,并通过增强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活性,抑制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3b-5p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NRK-52E细胞 清肾颗粒 上皮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神针”对慢性疲劳大鼠线粒体自噬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9
作者 马巧琳 范宣强 +6 位作者 胡斌 于冬冬 牛骏崴 赵蓉蓉 王荣荣 崔家禾 冯婉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2-999,共8页
目的 从线粒体自噬角度探讨“五神针”改善大鼠慢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采用力竭游泳结合夹尾刺激建立慢性疲劳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将正常组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常捆绑组,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 从线粒体自噬角度探讨“五神针”改善大鼠慢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采用力竭游泳结合夹尾刺激建立慢性疲劳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将正常组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常捆绑组,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五神针”组、非穴对照组。“五神针”组针刺百会、四神聪,非穴对照组在后神聪后5 mm处非穴部位排刺5针。采用悬尾实验检测大鼠造模及治疗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骼肌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的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TEN诱导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Parkin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挣扎次数、挣扎时间、摇摆次数、摇摆时间均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五神针”组大鼠挣扎次数、挣扎时间、摇摆次数、摇摆时间均增加(P<0.05);与“五神针”组比,非穴对照组大鼠挣扎次数、挣扎时间、摇摆次数、摇摆时间均减少(P<0.05)。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骨骼肌中AMPK、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INK1、Parkin mRNA表达量下降(P<0.05),mTOR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五神针”组大鼠骨骼肌中AMPK、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INK1、Parkin mRNA表达量升高(P<0.05),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与“五神针”组比,非穴对照组AMPK、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INK、Parkin mRNA表达量降低(P<0.05),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五神针”可以改善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疲劳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NK/Parkin、AMPK/mTOR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自噬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神针” 慢性疲劳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AMPK/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PINK1/Parkin通路减轻OGD/R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10
作者 覃玉群 赵建军 +3 位作者 王辉 温李滔 胡亚妮 付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3-600,共8页
目的:探究姜黄素激活PINK1/Parkin通路增强线粒体自噬,改善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OGD/R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内皮细胞,使用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评估姜黄素... 目的:探究姜黄素激活PINK1/Parkin通路增强线粒体自噬,改善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OGD/R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内皮细胞,使用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评估姜黄素对BMECs线粒体自噬的影响。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乳酸脱氢酶释放检测和跨内皮电阻值检测用于评估细胞增殖、损伤和屏障完整性。Western Blot检测姜黄素对PINK1/Parkin通路蛋白(LC-3 II/I、PINK1、Parkin及p62)表达的影响,采用Mdivi-1同时处理细胞,进一步确认线粒体自噬在姜黄素减轻OGD/R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姜黄素处理显著促进了线粒体自噬,并显著增加LC-3 II/I、PINK1和Parkin蛋白的表达(P<0.001),显著减少了p62蛋白的表达(P<0.001)。在OGD/R模型中,姜黄素显著提高了细胞增殖率(P<0.001),显著降低了乳酸脱氢酶释放(P<0.001),并显著改善了细胞屏障的电阻值(P<0.001)。而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可以逆转姜黄素的这些保护效果。结论:姜黄素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通路增强线粒体自噬,有效缓解BMECs在OGD/R条件下的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氧糖剥夺再灌注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K1/MFN2/Parkin通路探讨金雀根和黄芪配伍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献炳 聂远 +3 位作者 许藏藏 赵阳 林健 丁英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20-3628,共9页
目的探讨金雀根和黄芪配伍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恩格列净组、金雀根组、黄芪组、配伍组,每组10只。采用单侧切除肾脏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DK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相应剂... 目的探讨金雀根和黄芪配伍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恩格列净组、金雀根组、黄芪组、配伍组,每组10只。采用单侧切除肾脏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DK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相应剂量药物8周。第0、4、8周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LB);ELISA法检测Scr、BUN、CysC、MDA水平及SOD活性;荧光探针法检测肾组织ROS表达;HE、PAS、Masson、PASM-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NOX4、Drp1、MFN2、P62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PINK1、MFN2、Parkin、LC3-Ⅱ/Ⅰ、P62、p-Drp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24 h U-mALB、BUN、Scr、CysC水平均降低(P<0.01),肾组织病理性结构损伤改善;血清和组织MDA水平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1);肾组织PINK1、MFN2、Parkin、LC3-Ⅱ/Ⅰ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p-Drp1、P62蛋白表达降低(P<0.01),其中配伍组作用优于单用药组(P<0.05,P<0.01)。结论金雀根和黄芪配伍可能是通过调控PINK1/MFN2/Parkin通路改善线粒体动力学,激活线粒体自噬,抑制氧化应激,减轻肾脏病理损伤,改善DKD大鼠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根 黄芪 糖尿病肾病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自噬 pink1/MFN2/parki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黄散激活PINK 1/Parkin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燚 张春玲 +6 位作者 赵伟 陈露 邸铁涛 周世勇 魏良纲 张艳 董源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01-2106,共6页
目的基于PINK 1/Parkin信号通路探究丹黄散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高糖组、高糖+生长因子组、高糖+丹黄散组,每... 目的基于PINK 1/Parkin信号通路探究丹黄散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高糖组、高糖+生长因子组、高糖+丹黄散组,每组3例,干预48 h;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转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率;免疫荧光法测定抗凋亡蛋白Bcl-2、Beclin-1、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假定激酶(PINK 1)、帕金森病蛋白(Parkin)、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 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在正常环境下及高糖处理后,丹黄散均可降低细胞的细胞转移率和侵袭率(P<0.05);荧光免疫法结果显示,在正常环境下及高糖处理后,丹黄散均可上调细胞中的Bcl-2、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正常环境下及高糖处理后,丹黄散均可下调Bax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升高细胞中的PINK 1、Parkin和LC 3-Ⅱ蛋白表达水平(P<0.05),且丹黄散效果均明显优于空白血清和生长因子(P<0.05)。结论丹黄散可通过激活PINK 1/Parkin通路,减缓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丹黄散促进线粒体自噬进而增强损伤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黄散 pink 1/parkin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细胞 线粒体自噬 糖尿病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通过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13
13
作者 潘晓杰 范嘉铨 夏光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33-1839,共7页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探讨葛根素是否能够通过调控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发挥肺保护作用。方法:气管滴注脂多糖+烟熏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50 ...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探讨葛根素是否能够通过调控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发挥肺保护作用。方法:气管滴注脂多糖+烟熏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50 mg/kg)葛根素组、中剂量(100 mg/kg)葛根素组、高剂量(200 mg/kg)葛根素组和3-甲基腺嘌呤(3-MA;10 mg/kg)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大鼠作为对照组。连续给药8周后进行大鼠肺功能检测;ELISA法检测大鼠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BECN1和LC3B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PINK1、parkin、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变明显,肺泡腔严重充血,炎症细胞大量浸润,肺泡间隔与肺泡壁增厚,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5),用力肺活量(FVC)、0.1 s用力呼气容积(FEV0.1)和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TNF-α、IL-1β和IL-6水平,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肺组织中BECN1、LC3B、Bax、PINK1和parkin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葛根素组和3-MA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FVC、FEV0.1和PE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NF-α、IL-1β和IL-6水平,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肺组织中BECN1、LC3B、Bax、PINK1和parkin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与高剂量葛根素组比较,3-MA组大鼠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调控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抑制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和肺部炎症反应,从而减轻COPD大鼠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线粒体自噬 凋亡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探讨中药丹黄散对糖尿病溃疡的促愈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庚新 张春玲 +5 位作者 赵伟 陈露 邸铁涛 张云 王艳辉 刘海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4370-4375,共6页
目的:以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为靶向,探讨丹黄散对糖尿病溃疡创面的促愈机制。方法:选择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db/db小鼠18只,同遗传背景的雄性SPF级db/m小鼠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生长因子组、... 目的:以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为靶向,探讨丹黄散对糖尿病溃疡创面的促愈机制。方法:选择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db/db小鼠18只,同遗传背景的雄性SPF级db/m小鼠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每组6只;6只db/m小鼠作为空白组。使用4%水合氯醛麻醉,用无菌打孔器在小鼠背部建立直径为0.8 cm的皮肤缺损,制备糖尿病溃疡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药物干预,对照组和丹黄散组分别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和丹黄散外敷,每天换药1次,连续21 d。于造模后第7天、第14天取创面组织分析。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病理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创面组织线粒体及自噬小体情况;Western-Blot检测创面组织LC3-Ⅰ和LC3-Ⅱ、PINK1、Parkin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空白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第7天、第14天的小鼠创面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后发现,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的炎症反应较轻,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加,创面中细胞排列紧密,创面基质形成丰富胶原纤维,创面表皮组织恢复佳;第7天创面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空白组、生长因子组和丹黄散组创面组织中线粒体肿胀情况较模型组轻,可见自噬小体数量高于模型组;Western-Blot检测发现,空白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小鼠创面组织LC3-Ⅱ/LC3-Ⅰ、PINK1、Parkin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丹黄散通过上调PINK1/Parkin通路,激活线粒体自噬,保护创面细胞线粒体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血管新生和肉芽组织的生长,有效地促进糖尿病小鼠溃疡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溃疡 丹黄散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创面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通过PINK1/Parkin通路诱导HeLa细胞自噬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国翔 戴平 +2 位作者 皇甫梦杰 王娟 陈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7-293,共7页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发生自噬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蛇床子素(0、10、20、40、80、160、240、320 mg·L^(-1))作用于HeLa细胞,MTT法检测蛇床子素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经蛇床子素干预的HeLa...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发生自噬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蛇床子素(0、10、20、40、80、160、240、320 mg·L^(-1))作用于HeLa细胞,MTT法检测蛇床子素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经蛇床子素干预的HeLa细胞形态;单丹磺酰尸胺(monodansylcadaverine,MDC)染色检测自噬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分析线粒体相关蛋白MFN1、DPR1表达水平;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建立裸鼠宫颈癌体内移植瘤模型探讨蛇床子素对宫颈癌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和LC3Ⅱ/Ⅰ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蛇床子素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增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经蛇床子素干预的HeLa细胞有典型的自噬小体形成;MDC染色荧光强度增强,细胞发生自噬;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表达下调,分裂蛋白DRP1表达上调;JC-1显示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内ROS水平升高,且能被自噬抑制剂3-MA逆转;裸鼠瘤质量被蛇床子素明显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线粒体自噬关键因子PINK1、Parkin蛋白表达增加,LC3Ⅱ/Ⅰ的比值也增加。结论蛇床子素能诱导HeLa细胞发生自噬,其机制可能与促进HeLa细胞ROS产生和PINK1/Parkin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宫颈癌 HELA细胞 线粒体自噬 活性氧 pink1/parki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十溴联苯醚诱导肉鸡肾脏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诗谣 饶钦雄 +2 位作者 程琳 杨俊花 赵志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6-765,共10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对肉鸡肾脏组织损伤的影响,探讨潜在的肾脏毒性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150只1日龄雄性AA白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在5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004、0.04、0.4...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对肉鸡肾脏组织损伤的影响,探讨潜在的肾脏毒性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150只1日龄雄性AA白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在5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004、0.04、0.4和4.0 g·kg^(-1) BDE-209,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后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E)浓度及肾脏氧化应激指标,观察肾脏组织形态结构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用免疫荧光、qPCR及Western blot分析自噬相关蛋白p62、LC3-Ⅱ/LC3-Ⅰ及PINK1/Parkin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BDE-209处理导致肾脏损伤,引起肾小球增大,内容物增多,肾小管水肿及胞质疏松,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当BDE-209剂量高于0.04 g·kg^(-1)时,血清BUN和CRE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0.4和4.0 g·kg^(-1) BDE-209组肾脏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0.04、0.4和4.0 g·kg^(-1) BDE-209组MDA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免疫荧光、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日粮添加BDE-209后p62表达和LC3-Ⅱ/LC3-Ⅰ值显著增大(P<0.05),PINK1蛋白表达量也显著上升(P<0.05)。[结论]BDE-209暴露诱导肉鸡肾脏氧化应激,激活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损伤,促进自噬蛋白LC3-Ⅰ转化为LC3-Ⅱ,p62蛋白增加,阻碍自噬体的降解,最终导致肉鸡肾脏组织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溴联苯醚 肉鸡 肾脏损伤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条件下活性氧通过PINK1/Parkin通路调控人牙周膜细胞的线粒体自噬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智博 金珂 +2 位作者 李胜鸿 徐洁 徐晓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5-653,共9页
目的探究人牙周膜细胞(hPDLC)在饥饿条件下活性氧(ROS)与PINK1/Parkin通路介导hPDLC线粒体自噬的具体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牙周组织的hPDLSC,利用Earle’s平衡盐溶液(EBSS)模拟饥饿环境诱导hPDLC线粒体自噬,利用N-乙酰-L-半胱氨酸(NAC... 目的探究人牙周膜细胞(hPDLC)在饥饿条件下活性氧(ROS)与PINK1/Parkin通路介导hPDLC线粒体自噬的具体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牙周组织的hPDLSC,利用Earle’s平衡盐溶液(EBSS)模拟饥饿环境诱导hPDLC线粒体自噬,利用N-乙酰-L-半胱氨酸(NAC)抑制ROS生成以探讨ROS在hPDLC线粒体自噬的作用,利用环孢素A(CsA)抑制PINK1/Parkin通路以研究ROS与PINK1/Parkin通路在饥饿条件下激活hPDLC中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及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自噬体的生成及线粒体形态变化;采用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定位线粒体,溶酶体绿色荧光探针定位溶酶体;采用DCFH-DA ROS荧光探针检测ROS生成强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线粒体自噬基因(Tomm20、Timm23)及PINK1/Parkin通路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线粒体自噬蛋白(Tomm20、Timm23)及PINK1/Parkin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BSS饥饿作用30 min后,诱导激活hPDLC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最强,ROS表达增加,且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Tomm20、Timm23)下调(P<0.001),PINK1/Parkin通路表达上调(P<0.001)。NAC抑制ROS的产生后,自噬被抑制,同时Tomm20、Timm23表达上调(P<0.001,P<0.05),PINK1/Parkin通路表达下调(P<0.001,P<0.05)。而当CsA抑制PINK1/Parkin通路表达时(P<0.05,P<0.05),自噬被逆转,同时Tomm20、Timm23表达上调(P<0.001,P<0.01)。结论ROS在饥饿条件下主要通过PINK1/Parkin通路增强hPDLC线粒体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e’s平衡盐溶液 活性氧 线粒体自噬 人牙周膜细胞 pink1/parki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眼科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安然 张文怡 +1 位作者 张国伟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8-243,共6页
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选择性自噬过程,通过清除受损和多余线粒体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线粒体自噬与多种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而PINK1/Parkin信号通路作为线粒体自噬的主要通路之一,在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 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选择性自噬过程,通过清除受损和多余线粒体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线粒体自噬与多种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而PINK1/Parkin信号通路作为线粒体自噬的主要通路之一,在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多种眼科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靶向该通路的治疗手段也为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对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通路在眼科疾病中的相关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线粒体自噬在眼科相关疾病中的影响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疾病 线粒体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39通过上调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改善尿毒症大鼠心肌纤维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宋熊 肖婷 +8 位作者 刘达 聂连桂 刘茂军 王森 赵俊雄 汪刘洋 刘星 江振涛 杨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633-2639,共7页
目的阐明AP39对尿毒症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尿毒症心肌病模型组(UCM组)、AP39干预组(UCM+AP39)组及AP39对照组。除Sham组及AP39对照组外,另外两组大鼠... 目的阐明AP39对尿毒症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尿毒症心肌病模型组(UCM组)、AP39干预组(UCM+AP39)组及AP39对照组。除Sham组及AP39对照组外,另外两组大鼠采用5/6肾切除的经典手术方法建立尿毒症心肌病大鼠模型。术后UCM+AP39组及AP39对照组大鼠予以AP39 (100 nmol/kg 1次/d)腹腔注射,Sham组及UCM组大鼠予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超声成像平台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间质组织中胶原沉积量,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蛋白Ⅲ(CollagenⅢ,ColⅢ)蛋白量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Atg5、LC3Ⅱ/Ⅰ、Beclin1和P62(也被称为SQSTM1)等蛋白在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UCM组中大鼠的LVFS下降,心肌胶原沉积量明显增多(P<0.05),ColⅢ表达增多(P<0.05),心肌组织排列紊乱,并且PINK1、Parkin、Atg5、LC3Ⅱ/Ⅰ、Beclin1等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P6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与UCM组相比,UCM+AP39组大鼠的LVFS升高,心肌胶原沉积量明显减少(P<0.05),ColⅢ表达减少(P<0.05),并且PINK1、Parkin、Atg5、LC3Ⅱ/Ⅰ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6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AP39能改善尿毒症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39 心肌纤维化 尿毒症心肌病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调控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改善变应性鼻炎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思奇 金海南 +4 位作者 张雅琳 宋艺兰 延光海 王重阳 金永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59-1066,共8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Polydatin,PD)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AR提供新靶点。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OVA组,PD低剂量(30 mg·kg^(-1))... 目的探讨虎杖苷(Polydatin,PD)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AR提供新靶点。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OVA组,PD低剂量(30 mg·kg^(-1))和高剂量(45 mg·kg^(-1))治疗组。造模结束后,记录小鼠挠鼻和打喷嚏的总次数。HE染色观察鼻黏膜上皮的形态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TOM20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cleaved-caspase-3和Cytochrome C的表达量。免疫荧光观察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中PINK1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AR小鼠挠鼻和打喷嚏的频率显著增加,鼻黏膜上皮增厚,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予以PD治疗后逆转了上述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VA组PINK1、Parkin和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cleaved-caspase-3、Cytochrome C表达增加,TOM20、Bcl-2的表达降低,PD上调了PINK1、Parkin、Bcl-2的水平,抑制了TOM20和促凋亡蛋白的表达,而予以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预处理后,PINK1、Parkin和Bcl-2表达减少,TOM20和促凋亡蛋白表达增加,PD治疗作用不明显。免疫荧光证实了PINK1和cleaved-caspase-3的Western blot结果。结论PD通过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从而改善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虎杖苷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凋亡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