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
作者 郑静 肖阳阳 +1 位作者 刘利群 李杏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了解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3岁10个月,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肿大,发育落后。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验证,证... 目的了解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3岁10个月,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肿大,发育落后。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验证,证实患儿PIK3CD基因存在错义变异c.3061G>A(E1021K),先证者父母PIK3CD基因均未发现上述变异,为新生变异。该突变使PIK3CD基因发生功能获得性突变,导致编码的p110δ活性增强,PI3K-PIP3-AKT-mTOR信号通路过度激活,诱导细胞分化增殖,致疾病发生,为致病性突变。结论 PI 3 K-δ过度活化综合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免疫缺陷病,基因检测可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全外显子组测序法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治疗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4例病例系列报告
2
作者 钱凯 卢美萍 +1 位作者 郭莉 吴建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9,共5页
背景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采用传统治疗方案预防感染的疗效欠佳,近年来雷帕霉素被用于PIK3CD基因突变所致的APDS1患儿的临床治疗。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治疗APDS1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在... 背景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采用传统治疗方案预防感染的疗效欠佳,近年来雷帕霉素被用于PIK3CD基因突变所致的APDS1患儿的临床治疗。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治疗APDS1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经基因检测确诊为APDS1且口服雷帕霉素治疗的连续病例。国内儿童雷帕霉素治疗APDS引起的非肿瘤性淋巴细胞增生,仍属于超说明书用药,用药前家长均充分了解用药风险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雷帕霉素口服剂量为1 mg·m^(-2)·d^(-1)。主要结局指标①12个月内发生肺炎的次数;②B超评估肝、脾、淋巴结肿大情况。结果4例使用雷帕霉素治疗的APDS1患儿中,男3例、女1例,发病年龄为(35.5±17.9)月龄,确诊年龄(56.5±35.0)月龄;全外显子组测序均显示PIK3CD基因c.3061G>A(p.E1021K)新发杂合突变;均因“反复咳嗽”就诊,均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均有肺炎,反复腮腺炎2例,伴特异性皮炎、炎症性肠病和韦格纳肉芽肿病各1例,生长迟缓2例;4例均行支气管镜检查,3例有支气管内膜鹅卵石样凸起;均有CD19+B细胞比例下降、CD4^(+)/CD8^(+)倒置,3例IgM升高,1例IgG下降。在雷帕霉素治疗前均予IVIG、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治疗后仍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肿大,且3例出现PLT减少,2例出现贫血。4例患儿确诊后1~44个月起口服雷帕霉素,疗程12~58个月。雷帕霉素治疗后12个月肺炎年均次数由5.3次降至1.0次,肝、脾和浅表淋巴结肿大均明显改善,Hb和PLT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免疫学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未发现雷帕霉素相关不良反应,无发生肿瘤及死亡病例。结论雷帕霉素对APSD1有一定疗效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3CD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雷帕霉素 临床症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信号过度活化引发免疫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燕 周远涛 +3 位作者 张玉 贺晓丽 陶律延 李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6-1541,1547,共7页
目前少数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基因PIK3CD(编码p110δ)发生功能获得性(GOF)变异后,可导致活化的PI3Kδ综合征(APDS)。该突变可通过诱导T细胞减少/衰老/耗竭、B细胞发育受阻、NK细胞毒性降低等多种免疫系统内部缺陷机制导致机... 目前少数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基因PIK3CD(编码p110δ)发生功能获得性(GOF)变异后,可导致活化的PI3Kδ综合征(APDS)。该突变可通过诱导T细胞减少/衰老/耗竭、B细胞发育受阻、NK细胞毒性降低等多种免疫系统内部缺陷机制导致机体内免疫缺陷、免疫失调甚至肿瘤发生。本文主要对PI3Kδ GOF诱导APDS发生的相关临床疾病特点及免疫缺陷分子机制展开综述,重点阐述该突变导致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及功能缺陷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pi3Kδ功能获得性变异 活化pi3综合征(APDS) 淋巴细胞缺陷 免疫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K3CD基因变异致儿童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1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谭章华 宋发英 +4 位作者 郑红艳 王伟 王磊 沈昌桃 刘兴楼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29-831,835,共4页
目的总结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诊治。方法总结1例APDS1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和治疗经过。结果女性患儿,4岁3个月,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脾大、淋巴结肿大、肠病,高IgM综合征、T淋巴细胞和... 目的总结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诊治。方法总结1例APDS1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和治疗经过。结果女性患儿,4岁3个月,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脾大、淋巴结肿大、肠病,高IgM综合征、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经全外显子测序诊断为APDS1型,予以抗感染和丙种球蛋白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APDS可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淋巴增殖性疾病、肠病以及高IgM综合征等,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抗感染和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 3CD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基因变异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K3CD基因变异致活化的PI3Kδ综合征一例临床资料及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波 崔清洋 逯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3859-3863,共5页
本文报道了1例PIK3CD基因变异致活化的PI3Kδ综合征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17年余,经家系全外显子检测最终确诊本病。活化的PI3K-δ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及... 本文报道了1例PIK3CD基因变异致活化的PI3Kδ综合征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17年余,经家系全外显子检测最终确诊本病。活化的PI3K-δ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巨细胞病毒和/或EB病毒血症,及时进行基因检测可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pi3k-δ综合征 piK3CD 染色体结构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PI3K-δ综合征合并关节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6
作者 唐红霞 尹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PIK3CD基因突变所致激活PI3K-δ综合征(APDS)合并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确诊APDS合并关节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4岁10个月,因肝、脾、淋巴结肿大,咳嗽伴发热就诊。既往有反复... 目的探讨PIK3CD基因突变所致激活PI3K-δ综合征(APDS)合并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确诊APDS合并关节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4岁10个月,因肝、脾、淋巴结肿大,咳嗽伴发热就诊。既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IgG<0.07 g/L,IgA<0.26 g/L,IgM 1.78 g/L。CD19^+B细胞和CD 4^+T细胞数量减少及CD4^+/CD 8^+比例倒置,考虑为原发免疫缺陷病。基因检测示PIK3CD基因c.G3061:p.E1021K点突变,为杂合突变,确诊APDS。住院期间患儿出现双膝关节肿胀,左侧明显,不能行走。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口服萘普生后关节肿痛明显缓解,能独立行走。结论APDS患儿可能会出现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缺陷病 激活pi3k-δ综合征 关节炎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合物1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存活 被引量:5
7
作者 邹雪玲 汪鋆植 +2 位作者 邹坤 贺海波 黄文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从草酸青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出来的化合物1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存活的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化合物1对MDA-MB-231细胞和正常大鼠心肌细胞H9C2存活率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通... 目的探讨从草酸青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出来的化合物1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存活的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化合物1对MDA-MB-231细胞和正常大鼠心肌细胞H9C2存活率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研究化合物1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化合物1呈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化合物1可使MDA-MB-231细胞p53、CyclinB1、CyclinD1蛋白表达减少,p21蛋白增加,并阻滞乳腺癌细胞在G2/M期。进一步发现化合物1不仅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中被血清激活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还能作用于PTEN缺失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抑制其过度活化的mTOR通路。结论化合物1选择性抑制MDA-MB-231细胞存活的机制可能与它能够抑制异常活化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化合物1可望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活化肿瘤的天然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过度活化的mTOR通路 细胞周期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