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4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N-LSTM based incremental attention mechanism enabled phase-space reconstruction for chaotic time series predi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Qian Lu Jun Tian +2 位作者 Qiang Liao Zheng-Wu Xu Lu Gan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7-90,共14页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chaotic time series and reconstruct a more reasonable phase space structure of the prediction network,we propose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long short-term memory(CNN-LSTM)pre...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chaotic time series and reconstruct a more reasonable phase space structure of the prediction network,we propose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long short-term memory(CNN-LSTM)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the incremental attention mechanism.Firstly,a traversal search is conducted through the traversal layer for finite parameters in the phase space.Then,an incremental attention layer is utilized for parameter judgment based on the dimension weight criteria(DWC).The phase space parameters that best meet DWC are selected and fed into the input layer.Finally,the constructed CNN-LSTM network extracts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and provides the final prediction results.The model is verified using Logistic,Lorenz,and sunspot chaotic time series,and the performance is compared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network phase space structure.Additionally,the CNN-LSTM network based on incremental attention is compared with 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and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for prediction accuracy.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composite network model possesses enhanced capability in extracting temporal features and achieves higher prediction accuracy.Also,the algorithm to estimate the phase space parameter i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AO,false nearest neighbor,and C-C,three typical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chaotic phase space parameters.The experiments reveal that the phase space parameter estim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incremental attention mechanism is superior in prediction accurac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 method in five networks,including CNN-LSTM,LSTM,CNN,RNN,and SV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otic time series Incremental attention mechanism phase-space reconstr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normalized plasma frequency on electron phase-space orbits in a free-electron laser 被引量:2
2
作者 吉驭嫔 王时建 +5 位作者 徐竟跃 徐勇根 刘晓旭 卢宏 黄小莉 张世昌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42-246,共5页
Irregular phase-space orbits of the electrons are harmful to the electron-beam transport quality and hence deterior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free-electron laser (FEL). In previous literature,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Irregular phase-space orbits of the electrons are harmful to the electron-beam transport quality and hence deterior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free-electron laser (FEL). In previous literature,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rregularity of the electron phase-space orbits could be caused in several ways, such as varying the wiggler amplitude and inducing sidebands. Based on a Hamiltonian model with a set of self-consistent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t is shown in this paper that the electron- beam normalized plasma frequency functions not only couple the electron motion with the FEL wave, which result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FEL wave field and a possible power saturation at a large beam current, but also cause the irregularity of the electron phase-space orbits when the normalized plasma frequency has a sufficiently large value, even if the initial energy of the electron is equal to the synchronous energy or the FEL wave does not reach power satu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electron laser electron phase-space orbit normalized plasma frequency IRREGULA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static Structure of the Electron Phase-space Holes Generated by the Electron Two-stream Instability with a Finite Width 被引量:1
3
作者 SANG Longlong WU Mingyu LU Quanming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7-523,共7页
Space satellite observations in an electron phase-space hole(electron hole) have shown that bipolar structures are discovered at the parallel cut of parallel electric field, while unipolar structures spring from the p... Space satellite observations in an electron phase-space hole(electron hole) have shown that bipolar structures are discovered at the parallel cut of parallel electric field, while unipolar structures spring from the parallel cut of perpendicular electric field. Particle-in-cell(PIC) simulation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electron bi-stream instability induces several electron holes during its nonlinear evolution. However, how the unipolar structure of the parallel cut of the perpendicular electric field formed in these electron holes is still an unsolved problem,especially in a strongly magnetized plasma(Ω_e >ω_(pe), where Ω_e is defined as electron gyrofrequency and ω_(pe) is defined as plasma frequency,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 with two-dimensional(2D) electrostatic PIC simulations, the evolution of the electron two-stream instability with a finite width in strongly magnetized plasma is investigated. Initially, those conditions lead to monochromatic electrostatic waves, and these waves coalesce with each other during their nonlinear evolution. At last, a solitary electrostatic structure is formed. In such an electron hole, a bipolar structure is formed in the parallel cut. of parallel electric field, while a unipolar structure presents in the parallel cut of perpendicular electric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phase-space hole Two-stream instability PIC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系统中一种双重混沌加密安全传输方案
4
作者 侯艳丽 李子龙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5年第3期127-134,共8页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通信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安全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重混沌加密安全传输方案。第一重加密为利用混沌加密矩阵对信号星座图进行置乱,其中混沌加密矩阵由复合离散混沌序...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通信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安全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重混沌加密安全传输方案。第一重加密为利用混沌加密矩阵对信号星座图进行置乱,其中混沌加密矩阵由复合离散混沌序列作用到三层神经网络得到;第二重加密为利用复合离散混沌序列控制相位旋转因子对经过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后的信号进行相位旋转。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双重加密方案进行传输,合作接收方的误码率低于不采用加密的OFDM系统和只采用第一重加密方案的OFDM系统,非合作方的误码率始终保持在0.5左右,密钥空间为2^(311),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复合离散混沌序列 神经网络 相位旋转 密钥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分布式多热源的两相回路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5
作者 毕涵礼 贾志超 +4 位作者 李国广 吴琪 刘畅 张红星 苗建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2,共14页
随着空间技术发展,航天器载荷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热控系统须对分布式、多器件的热量进行收集与排散,确保器件之间的温度一致性。此外,航天器载荷功能性能增强,须推进多载荷与平台的一体化热设计。因此,须建立针对分布式多热源的有效热... 随着空间技术发展,航天器载荷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热控系统须对分布式、多器件的热量进行收集与排散,确保器件之间的温度一致性。此外,航天器载荷功能性能增强,须推进多载荷与平台的一体化热设计。因此,须建立针对分布式多热源的有效热收集、传输与排散方法。首先,对三种单驱动两相回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单驱动模式在解决多热源散热问题时存在低干度限制、蒸发器数量限制和流量分配不均等问题,因此难以满足多热源散热需求。随后,调研了针对分布式多热源的两种双驱动两相回路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技术优势。受到植物输运散热系统的启发,大树是在树根渗透压和树叶毛细力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稳定的供液和散热,提出了多蒸发器“渗透压+毛细力”双驱动两相回路系统,分析了其优势:利用渗透压可提升环路热管的循环驱动力,改善系统运行稳定性、实现多个热源间流量自适应调节和消除低干度限制。最后,进行了总结及给出了未来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多热源 高热流 两相回路 空间热控 双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锁相环的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差解调系统仿真研究
6
作者 刘乐嘉 南航 +4 位作者 张鹏 王大帅 佟首峰 高培钧 马晨源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1,共8页
大气湍流是影响大气光通信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测量法存在测量范围有限、易受环境影响等问题。基于零差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光锁相环技术,通过对信道间大气湍流引入的随机相位解调,实现对信道内大气湍流强度的高精度、宽范围、高响应... 大气湍流是影响大气光通信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测量法存在测量范围有限、易受环境影响等问题。基于零差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光锁相环技术,通过对信道间大气湍流引入的随机相位解调,实现对信道内大气湍流强度的高精度、宽范围、高响应的实时测量。首先建立了测量系统理论模型,模拟了不同强度下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噪声模型;然后通过软件搭建了零差相干光通信仿真系统;最后导入湍流随机相位信息并进行通信和湍流测量,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湍流强度测量范围为10^(-18)m^(-2/3)~10^(-12)m^(-2/3),测量精度优于14.8%。本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宽的测量范围、更高的测量精度以及更灵活的测量距离的优势,对研究大气光通信系统信道间的大气湍流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湍流 大气光学 光学锁相环 空间相干光通信 90°空间光混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PWM调制的面装式PMSM的矢量控制仿真
7
作者 骆东松 梁亚鹏 苗鹏鑫 《舰船电子工程》 2025年第2期83-87,共5页
永磁同步电动机由于效率高、传动消耗小、噪音低、谐波少、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产生的电磁转矩精度高,常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人工智能、无人机等对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其定子绕组与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相同,转子采用永久磁钢... 永磁同步电动机由于效率高、传动消耗小、噪音低、谐波少、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产生的电磁转矩精度高,常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人工智能、无人机等对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其定子绕组与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相同,转子采用永久磁钢,磁通恒定,对控制而言,电压方程、磁链方程和转矩方程都较异步电动机简单。论文首先在建立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之前做如下假设,忽略铁心饱和、涡流和磁滞损耗,忽略转子永久磁钢电导率,且定子侧相绕组中感应电动势及磁动势波形为正弦波。其次建立了二极面装式电压空间矢量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的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后续进行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建模与仿真,搭建了仿真平台。得到了在不同的给定转速及负载下,电机速度、电磁转矩及各相电流的变化趋势与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面装式 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 电压空间矢量(SVPWM)控制 MATLAB仿真 电压电流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相花在居住空间中的设计应用探究
8
作者 孙瑞敏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5年第5期33-35,共3页
宝相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纹样图案代表之一,以其繁复优美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意蕴,被视作吉祥、富贵、和谐的象征,常见于纺织、陶瓷、木雕等工艺品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室内居住空间中的设计越来越多元化,和中国传统相结合的“中国风... 宝相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纹样图案代表之一,以其繁复优美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意蕴,被视作吉祥、富贵、和谐的象征,常见于纺织、陶瓷、木雕等工艺品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室内居住空间中的设计越来越多元化,和中国传统相结合的“中国风”设计风格逐渐兴起,中国传统图案在其中的创新和融合占有一席之地。例如设计师在融合宝相花时,通过简化或抽象其造型,搭配现代家具与色彩,能够使传统与现代交织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本文将探索宝相花图案在居住空间中的设计应用,旨在让中华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同时总结宝相花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创新和意义,为传统图案与环境设计更好地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相花 居住空间 设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空间重构后矿井涌水量序列地质学含义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建林 贺奇 +4 位作者 王树威 王心义 王冲 薛杨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2,共10页
目的为了确定相空间重构矿井涌水量序列的地质学含义并提高涌水量预测精度,方法以王行庄矿为例,在涌水量序列相空间重构后,对重构后相空间列向量与涌水量主控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混沌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Chaos-ENN... 目的为了确定相空间重构矿井涌水量序列的地质学含义并提高涌水量预测精度,方法以王行庄矿为例,在涌水量序列相空间重构后,对重构后相空间列向量与涌水量主控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混沌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Chaos-ENN)的涌水量预测模型。结果结果表明:相空间的嵌入维数等于矿井涌水量主控因素个数;相空间的第1,2,4,5,6列向量分别与C_(2)tL_(7-8)含水层水位埋深、O_(2)m+Є_(3)ch含水层水位埋深、采空区面积、C_(2)tL_(1-4)含水层水位埋深、开拓长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第3列与不易量化的其他综合因素有关;构建的Chaos-ENN涌水量预测模型在王兴庄矿的预测精度达到97.91%。结论涌水量序列重构后相空间的列向量具有明确的地质学含义。利用混沌理论可以量化涌水量预测模型中ENN输入层的个数及取值,所以仅需涌水量序列值就可以建立矿井涌水量预测的Chaos-ENN模型,该模型解决了涌水量预测中存在的主控因素难以确定和不易量化的难题,且预测精度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文系统 相空间重构 涌水量主控因素 混沌特征 Chaos-ENN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氢无排气加注特性模拟研究
10
作者 李建立 耿银良 +3 位作者 李敬法 耿金亮 宇波 吴小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7-754,共8页
为获得对液氢地面无排气加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认识,建立二维轴对称液氢无排气加注数值模型,借助Fluent软件研究不同进液温度、进液流量、初始壁温和罐内初始压力对液氢无排气加注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Lee模型和用户自定义程序(UDF... 为获得对液氢地面无排气加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认识,建立二维轴对称液氢无排气加注数值模型,借助Fluent软件研究不同进液温度、进液流量、初始壁温和罐内初始压力对液氢无排气加注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Lee模型和用户自定义程序(UDF)描述液氢在加注中的蒸发、冷凝等相变问题,并考虑气液界面张力。结果表明:在地面加注条件下,液氢储罐内胆中气相空间的压力在加注初期快速升高,然后趋于平稳,到加注后期再次明显增大。当所加入液体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气压大于容器内部压力时,初期加注将导致闪蒸现象,初始阶段压升显著;进液流量不仅影响加注总时间,还影响加注初期的汽化增压、体系温降程度及加注末期的气氢压缩效应;初始壁温影响加注初期的壁面沸腾增压效应;初始压力对加注初期的压力变化影响较大,当初始压力高于液氢饱和压力时,罐内不发生闪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 常重力 无排气加注 加注特性 数值模拟 气相空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流序列相空间重构的水文学含义及应用
11
作者 李建林 贺奇 +2 位作者 王树威 王心义 张杰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7,148,共9页
为确定径流序列相空间重构后的水文学含义并提高径流中长期预测精度,基于混沌理论进行径流序列相空间重构,并对径流影响因素与重构后相空间列向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混沌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Chaos-BPNN)的径流预测模... 为确定径流序列相空间重构后的水文学含义并提高径流中长期预测精度,基于混沌理论进行径流序列相空间重构,并对径流影响因素与重构后相空间列向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混沌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Chaos-BPNN)的径流预测模型,并应用于黑河上游莺落峡水文站和正义峡水文站。结果表明:径流序列重构后相空间列向量具有明确的水文学含义;Chaos-BPNN径流预测模型仅需径流序列数据就可进行建模和预测,规避了径流预测过程中主控因素难以确定和不易量化的问题;黑河上游降水量、输沙量、水位和气温分别与重构后相空间的第1、3、6、7列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风速与任何一列都不相关,推测雪线高程、植被覆盖率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与第2、4、5列存在相关性;构建的Chaos-BPNN径流预测模型在黑河上游莺落峡水文站和正义峡水文站的径流预测精度均在8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序列 相空间重构 混沌特征 径流影响因素 Chaos-BPNN径流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凝析气受限空间相态及开发特征研究
12
作者 汤勇 陈焜 +2 位作者 胡小虎 方思冬 刘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51,共9页
涪页10井的钻探获取了东岳庙段典型陆相页岩相关特征参数,其页岩储层介孔和大孔发育,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孔隙分布在10nm左右。纳米孔中受限流体的临界参数偏移使得受限空间下凝析气的流体性质与常规室内实验测试结果存在差异。为更合理... 涪页10井的钻探获取了东岳庙段典型陆相页岩相关特征参数,其页岩储层介孔和大孔发育,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孔隙分布在10nm左右。纳米孔中受限流体的临界参数偏移使得受限空间下凝析气的流体性质与常规室内实验测试结果存在差异。为更合理地开采页岩凝析气,结合室内相态实验、受限流体临界参数偏移计算和数值模拟,开展页岩凝析气相态特征分析和开采特征研究,明确凝析气的相态变化规律和开采特征。考虑临界参数偏移的凝析气相态特征计算表明:随着孔隙半径减小,体系组分的临界温度、临界压力降低,相图向左下收缩,露点压力降低,气相黏度降低,偏差因子增加,反凝析液饱和度逐渐降低。通过机理模型分析了临界参数偏移对衰竭开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孔隙半径减小,天然气采收率基本不变,凝析油采收率逐渐增加,孔隙半径减小至10nm,凝析油采收率增加9.93%。研究结果对页岩凝析气藏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凝析气 陆相页岩 受限空间 相态变化 临界参数偏移 开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朗克常数h的四个来处
13
作者 曹则贤 《大学物理》 2024年第11期1-6,15,共7页
普朗克常数h是普适物理常数之一,是量子理论的标签.普朗克常数h的来处包括普朗克推导黑体辐射谱分布、爱因斯坦诠释光电效应、普朗克(包括玻尔、玻色)的相空间量子化以及薛定谔挽救外尔的引力-电磁理论的努力,其角色包括仅作为常数因子... 普朗克常数h是普适物理常数之一,是量子理论的标签.普朗克常数h的来处包括普朗克推导黑体辐射谱分布、爱因斯坦诠释光电效应、普朗克(包括玻尔、玻色)的相空间量子化以及薛定谔挽救外尔的引力-电磁理论的努力,其角色包括仅作为常数因子使得hν具有能量量纲进而使得hν/kT无量纲量,自身作为作用量子、相空间体积单元或者角动量单元(以=h/2π的面目作为作用-角共轭变量对中的作用的单位,或者角动量算符的单位),以hν的面目作为光能量量子,以及以i h或i的面目出现在波动理论中.不同来处的普朗克常数h间的关联恰恰反映了它的普适性.顺便说一句,普朗克、爱因斯坦在使用hν时都没伴随有革命性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朗克常数 光能量量子 作用量子 相空间量子化 相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双臂机器人抓捕自旋目标的后抓捕阶段稳定控制方法
14
作者 张海博 詹博文 +1 位作者 何英姿 魏春玲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2-734,共13页
针对空间双臂机器人在轨抓捕自旋目标后的后抓捕阶段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避障约束的协同稳定控制方法(CCFDS)。该方法由稳定过程的轨迹规划与空间双臂机器人协同控制组成:利用加速度势场法设计了一种复合体稳定轨迹规划算法,可在线... 针对空间双臂机器人在轨抓捕自旋目标后的后抓捕阶段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避障约束的协同稳定控制方法(CCFDS)。该方法由稳定过程的轨迹规划与空间双臂机器人协同控制组成:利用加速度势场法设计了一种复合体稳定轨迹规划算法,可在线生成速度级运动轨迹以引导空间双臂机器人与抓捕目标到达稳定状态,并利用空间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作为输入信息,提高避障能力;根据空间双臂机器人与抓捕目标之间的闭链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基于计算力矩法的协同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在CCFDS方法作用下,空间双臂机器人在后抓捕阶段可持续减小抓捕目标的自旋动量;同时,在抓捕目标稳定过程中空间机械臂与周围障碍物的最短距离满足限制要求,验证了CCFDS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抓捕阶段稳定控制 在轨抓捕 自旋目标 空间机器人 避障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拓扑数据分析的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模式识别
15
作者 李自强 李睿 孙抗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0-446,共7页
在电力电缆局部放电(PD)模式识别时,相位图谱以及统计特征往往因区分度不足而影响识别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拓扑数据分析(TDA)的局放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首先,提出一种符号熵和粒子群优化(PSO)相结合的重构参数选择方法,将预... 在电力电缆局部放电(PD)模式识别时,相位图谱以及统计特征往往因区分度不足而影响识别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拓扑数据分析(TDA)的局放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首先,提出一种符号熵和粒子群优化(PSO)相结合的重构参数选择方法,将预处理后的局放时域信号进行相空间重构,并生成三维局放数据点云;然后,基于TDA方法提取持续同调特征,据此生成持续散点图及持续条形码,计算并可视化表达为贝蒂曲线;最后,将贝蒂曲线输入1D-CNN模型,对4种典型局放缺陷模式进行识别并开展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相空间重构时延参数的选取更加准确,且TDA特征具备良好的区分度,相比其他以相位图谱及统计特征为输入的模型,该方法整体识别准确率最高可提升15.34%,达到9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模式识别 相空间重构 拓扑数据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频抗干扰对GNSS载波相位测量的影响
16
作者 张伟 彭梓洋 +1 位作者 马竞羽 贺智勇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3期285-289,共5页
对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抗干扰,最有效的是采用自适应天线阵技术,但这种抗干扰处理会引入与信号入射方向相关的载波相位测量偏差,限制了其在高精确度测量领域的应用。为减小抗干扰处理的偏差,引入测量偏差及其分析方法,建立仿真模... 对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抗干扰,最有效的是采用自适应天线阵技术,但这种抗干扰处理会引入与信号入射方向相关的载波相位测量偏差,限制了其在高精确度测量领域的应用。为减小抗干扰处理的偏差,引入测量偏差及其分析方法,建立仿真模型,并搭建软件接收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额外约束的条件下,采用空频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算法实现空频抗干扰处理器,不会引入载波相位测量偏差,非常适用于对抗干扰性能和测量精确度均有苛刻要求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抗干扰 空频自适应处理 载波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环境模拟器热沉液氮密闭循环方案及数值模拟
17
作者 单巍巍 王紫娟 龚洁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5期589-594,共6页
空间环境模拟器中氮系统设备众多,管路复杂,通过传统理论计算设计的系统参数与实际运行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从而导致系统流量和压力偏离预期。为准确分析和确定氮系统的关键参数,运用数值模拟软件FloMaster对某单相密闭循环氮系统进行全... 空间环境模拟器中氮系统设备众多,管路复杂,通过传统理论计算设计的系统参数与实际运行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从而导致系统流量和压力偏离预期。为准确分析和确定氮系统的关键参数,运用数值模拟软件FloMaster对某单相密闭循环氮系统进行全系统的一维仿真模拟,研究氮系统中单一设备的模型参数,从而确定影响系统运行的关键参数。将系统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液氮管道的阻力损失误差是造成系统流量和压力偏差的主要因素;同时,液氮流量的差异也会对换热过程造成影响,使热沉出口的液氮温度出现偏差。但系统偏差不影响系统的特征参数的变化趋势。综上,这种仿真方法简化了理论计算方法的计算过程,提升了设计效率,为系统设计提供了数据基础和设备选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模拟器 氮系统 单相密闭循环 液氮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空间激光传输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华喆怿 徐兆锐 +4 位作者 彭韶婧 刘烨 刘崇 吴兰 刘东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共10页
文章主要围绕空间引力波探测中超长空间链路传输部分进行介绍,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星间传输仿真时采用的计算方法,以及指向抖动引起的相位噪声分析方法。相较于地基引力波探测,空间引力波探测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增加干涉臂长度,从而实现更... 文章主要围绕空间引力波探测中超长空间链路传输部分进行介绍,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星间传输仿真时采用的计算方法,以及指向抖动引起的相位噪声分析方法。相较于地基引力波探测,空间引力波探测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增加干涉臂长度,从而实现更高精度、更低频率的探测。在长达数百万公里的传输距离,以及皮米量级数值模拟的精度要求下,需要考虑指向角变化引起的相位噪声。研究表明,在2.5×10~9 m的传输距离下,离焦和像散是影响指向抖动噪声的主要像差。通常情况下,相位驻点位置与原点位置存在一定偏离,需要对望远镜角度进行调整,才能使相位噪声最小化。在相位驻点位置进行引力波探测,可以有效降低相位噪声,并降低望远镜出瞳波前的质量要求。而大的离焦像差与小的彗差可以使相位驻点接近光轴,提高接收到的激光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波探测 空间链路传输 指向抖动噪声 相位驻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几何相位超表面的三频全空间波前调控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健 王彦朝 +2 位作者 罗慧玲 史浩洋 许河秀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6-406,共11页
为解决全空间超表面的多通道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几何相位超表面的三频段透射-反射-透射全空间波前调控方法.采用频率选择表面与多层超表面子结构级联来获得三个频段的独立调控,并基于双几何相位原理实现了透、反射全空间幅相同调... 为解决全空间超表面的多通道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几何相位超表面的三频段透射-反射-透射全空间波前调控方法.采用频率选择表面与多层超表面子结构级联来获得三个频段的独立调控,并基于双几何相位原理实现了透、反射全空间幅相同调.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设计、加工并测试了一款工作于C,X,Ku三频段的圆极化全空间多功能超表面器件.仿真和实验结果均显示左旋圆极化波激励下该器件在7 GHz和10.2 GHz分别产生了沿y轴和x轴的透、反射双涡旋波束,而在15.7 GHz实现了双焦点透镜功能.该全空间多频幅相同调方法为新型多功能器件和集成电磁波调控提供了新思路,在大容量通信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几何相位 幅相同调 超表面 全空间 多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降噪的流形学习方法
20
作者 冯燕明 何杨杨 +3 位作者 左生龙 张帅 徐朗 苏怀智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针对大坝变形、渗流、应力应变等安全监测数据难以避免受到噪声污染,且传统线性降噪方法去噪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相空间重构与流形学习相组合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非线性降噪方法。该方法在重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时间序列相空间的基... 针对大坝变形、渗流、应力应变等安全监测数据难以避免受到噪声污染,且传统线性降噪方法去噪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相空间重构与流形学习相组合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非线性降噪方法。该方法在重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时间序列相空间的基础上,通过交叉应用局部切空间排列方法与极大似然估计、自适应邻域等方法,以重构的相空间为桥梁,提取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序列深层次信息,得到降噪后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工程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相比小波软阈值法和固定邻域-LTSA法,本文提出的方法降噪效果更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 监测数据 降噪处理 流形学习 相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