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1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hrelin介导HO-1/PGC-1α信号通路调节线粒体氧化应激改善大鼠创伤性脑损伤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智慧 翟秀丽 +3 位作者 王晶 马敏 白香花 苏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1-358,共8页
目的基于HO-1/PGC-1α信号通路探讨Ghrelin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PF级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性脑损伤(TBI)组以及Ghrelin干预(Ghrelin)组,每组10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大鼠TBI模型,Ghrelin组在... 目的基于HO-1/PGC-1α信号通路探讨Ghrelin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PF级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性脑损伤(TBI)组以及Ghrelin干预(Ghrelin)组,每组10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大鼠TBI模型,Ghrelin组在造模后30 min尾静脉注射Ghrelin(20μg/kg),假手术组不做撞击。造模72 h后取大鼠脑组织,测量各组大鼠脑含水量来分析脑水肿严重程度;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因子MDA、SOD和GSH-Px水平;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活性氧(mtROS),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分裂素Mfn1/2、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HO-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20只Ghrelin干预的TBI模型大鼠分为Ghrelin+sh-NC组和Ghrelin+sh-HMOX1组,每组10只;大鼠在给予Ghrelin干预的同时经尾静脉注射敲减对照(腺病毒2.5×10^(9) pfu)或敲减HMOX1腺病毒(2.5×10^(9) pfu)。Western blotting检测2组大鼠脑组织中HO-1、PGC-1α、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ELISA检测2组大鼠脑组织MDA、SOD和GSH-Px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和脑水肿加重,脑细胞凋亡数量增多,氧化应激因子SOD、GSH-Px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脑组织mtROS升高,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增加,Mfn1/2、NRF1、TFAM、HO-1和PGC-1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TBI组比较,Ghrelin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脑水肿减轻,脑细胞凋亡数量减少,氧化应激因子SOD、GSH-Px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脑组织mtROS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降低,Mfn1/2、NRF1、TFAM、HO-1和PGC-1α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与Ghrelin+sh-NC组比较,Ghrelin+sh-HMOX1组大鼠脑组织中Bax、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以及MDA水平升高,SOD、GSH-Px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Ghrelin对大鼠TBI有保护作用,能够抑制大鼠脑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HO-1/PGC-1α信号通路调节线粒体氧化应激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创伤性脑损伤 大鼠 HO-1/pgc-1α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PK/PGC-1α信号通路探讨菟丝子多糖改善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庞伊婷 麻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探讨菟丝子多糖改善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运动模型组及菟丝子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探讨菟丝子多糖改善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运动模型组及菟丝子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200和400 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进行游泳训练。游泳至力竭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抗疲劳指标以及肝组织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指标,AMPKα和PGC-1αmRNA的表达水平,磷酸化AMPKα(p-AMPKα)、AMPKα和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运动模型组相比,菟丝子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游泳力竭时间显著或极显著延长,血清尿素氮、乳酸、皮质酮以及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极显著减少,血清睾酮以及肝组织糖原、钠钾ATP酶、钙镁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增加,肝组织AMPKαmRNA及其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GC-1αmRNA及p-AMPKα、PGC-1α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加。【结论】菟丝子多糖可提升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大鼠的运动能力,且该作用与抗疲劳、增加能量物质储备、抑制氧化应激及活化AMPK/PGC-1α信号通路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多糖 运动能力 抗疲劳 氧化应激 AMPK/pgc-1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记汤通过激活AMPKα/SIRT1/PGC-1α信号通路减轻D-半乳糖诱导的认知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被引量:2
3
作者 何丽玲 胡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6-1915,共10页
目的:探讨强记汤对D-半乳糖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C57BL/6小鼠被随机分配至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强记汤组。对空白组以外的其他3组小鼠背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 mg·kg^(-1)·d^(-1)),连续8... 目的:探讨强记汤对D-半乳糖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C57BL/6小鼠被随机分配至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强记汤组。对空白组以外的其他3组小鼠背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 mg·kg^(-1)·d^(-1)),连续8周,以建立衰老相关的认知损伤模型。强记汤组给予强记汤水煎液(24.96 g·kg^(-1)·d^(-1))灌胃,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0.2 g·kg^(-1)·d^(-1))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20 mL·kg^(-1)·d^(-1)),连续灌胃4周,每天1次。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估小鼠的学习记忆力;Fluoro-Jade B(FJB)染色观察海马区受损的神经元;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水平;JC-1染色检测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线粒体ATP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Ⅳ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AMP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第172位苏氨酸磷酸化的AMPKα(p-AMPKα-Thr17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NRF2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水平。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强记汤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或P<0.01),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驻留时间及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FJB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强记汤组小鼠海马CA1和CA3区FJB标记的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或P<0.01)。透射电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强记汤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中线粒体损伤减轻,且线粒体的长度和面积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强记汤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中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JC-1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强记汤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强记汤组小鼠海马组织线粒体ATP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Ⅳ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强记汤组小鼠海马p-AMPKα-Thr172、SIRT1、PGC-1α、NRF1、NRF2和TFAM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强记汤可通过激活AMPKα/SIRT1/PGC-1α信号通路减轻D-半乳糖诱导的认知障碍、神经元损伤及线粒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记汤 衰老 认知 线粒体 AMPKα/SIRT1/pgc-1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癸益冲方通过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对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雪平 唐思玲 +5 位作者 宿滋 李荣霞 郗红燕 张新苗 吴忠玉 段彦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71-3277,共7页
目的探讨资癸益冲方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体外模型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丙烯醛(ACR)干预人卵巢颗粒细胞KGN构建POI体外模型,给予资癸益冲方含药血清干预,设置对照组、ACR组、资癸益冲方组、EX527(SIRT1抑制剂)组、EX527... 目的探讨资癸益冲方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体外模型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丙烯醛(ACR)干预人卵巢颗粒细胞KGN构建POI体外模型,给予资癸益冲方含药血清干预,设置对照组、ACR组、资癸益冲方组、EX527(SIRT1抑制剂)组、EX527+资癸益冲方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法检测细胞ROS水平,Mito-Trakine荧光标记法检测细胞线粒体数量,Seahorse法检测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ATP水平,RT-qPCR法检测细胞mtDNA拷贝数和SIRT1、PGC-1α、Nrf1、TFAM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SIRT1、PGC-1α、Ac-PGC-1α、Nrf1、TFAM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R组KGN细胞凋亡率和ROS水平升高(P<0.05,P<0.01),线粒体数量和mtDNA拷贝数减少(P<0.01),线粒体有氧呼吸基础值、呼吸最大值、储备值和ATP水平降低(P<0.05,P<0.01),SIRT1、PGC-1α、Nrf1、TFAM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Ac-PGC-1α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ACR组比较,资癸益冲方组以上指标均改善(P<0.05,P<0.01)。资癸益冲方与EX527联用后,逆转了前者对KGN细胞的上述作用(P<0.05,P<0.01)。结论资癸益冲方可能通过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ACR诱导的KGN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癸益冲方 含药血清 卵巢颗粒细胞 线粒体生物合成 线粒体能量代谢 SIRT1/pgc-1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通过SIRT1/PGC-1α信号通路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腺线粒体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小惠 黄英华 +2 位作者 陈铭 黄燕军 梁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73-1379,共7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puerarin,PR)通过SIRT1/PGC-1α信号通路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胰腺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以链脲佐菌素与高脂高糖饮食构建T2DM小鼠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成模型、二甲双胍(40 mg... 目的研究葛根素(puerarin,PR)通过SIRT1/PGC-1α信号通路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胰腺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以链脲佐菌素与高脂高糖饮食构建T2DM小鼠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成模型、二甲双胍(40 mg·kg-1·d-1)、PR(20、40、80 mg·kg-1·d-1)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每日1次。末次给药后,血糖仪检测FBG。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学变化。试剂盒检测法检测胰腺的·OH、ROS、ATP含量、Mn-SOD、CAT、ComplexⅠ、Ⅲ、Ⅳ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的NRF1、TFAM、Mfn1、OPA1的表达。RT-PCR法检测SIRT1、PGC-1α mRNA在胰腺中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R干预组的FBG含量下降(P <0.05),胰岛形态好转,胰腺中CAT、Mn-SOD、ComplexⅠ、Ⅲ、Ⅳ活性增加,ATP含量增多,·OH、ROS的含量减少(P <0.05)。NRF1、TFAM、Mfn1、OPA1蛋白及SIRT1、PGC-1αmR NA的表达升高(P <0.05)。结论PR可使T2DM小鼠FBG及ROS下降,其作用机理可能为PR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达到对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2型糖尿病 氧化应激 线粒体 SIRT1/pgc-1α信号通路 胰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雀异黄素通过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缓解免疫抑制大鼠的疲劳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董佳萍 谢琳琳 +2 位作者 王鹤霖 迟晓星 张东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缓解免疫抑制大鼠的疲劳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与金雀异黄素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腹腔...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缓解免疫抑制大鼠的疲劳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与金雀异黄素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 mg/kg m_(b),连续3 d,建立免疫抑制大鼠模型。金雀异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0、20、40 mg/kg m_(b)金雀异黄素,阳性对照组灌胃贞芪扶正颗粒3.125 g/kg m_(b),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花生油。实验结束后,记录大鼠力竭游泳时间;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质量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骨骼肌中p-AMPK、SIRT1、PGC-1α和PPARγ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免疫抑制模型组相比,补充GEN后极显著延长了大鼠力竭游泳时间(P<0.01);与免疫抑制模型相比,高剂量GEN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CK活力(P<0.05)和LDH活力(P<0.01),极显著提高大鼠血清中IgG、TNF-α质量浓度(P<0.01),同时显著提高大鼠骨骼肌中p-AMPK、SIRT1、PGC-1α和PPAR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GEN具有缓解免疫低下大鼠疲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骨骼肌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及改善大鼠运动耐力、能量产生及免疫调节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异黄素 疲劳 免疫抑制 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仁汤通过激活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线粒体功能障碍 被引量:17
7
作者 龙清华 朱麒行 +4 位作者 麦合丽娅·艾斯卡尔 鞠馨慧 雷仕东 王号天 王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56-1262,共7页
目的 以APP/PS1小鼠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通过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研究酸枣仁汤(SZRD)对AD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APP/PS1组、SZRD低剂量组(L-SZRD)、SZRD高... 目的 以APP/PS1小鼠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通过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研究酸枣仁汤(SZRD)对AD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APP/PS1组、SZRD低剂量组(L-SZRD)、SZRD高剂量组(H-SZRD),10只C57BL/6JNju小鼠设为对照组(WT)。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硫黄素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区老年斑;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海马区Aβ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区线粒体形态;试剂盒检测小鼠海马中ATP和ROS的含量;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海马中AMPK、p-AMPK-ThrK172、SIRT1、PGC-1α、NRF1、NRF2、TFAM的表达。结果 与APP/PS1组比较,L-SZRD和H-SZRD能有效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区老年斑和Aβ沉积,改善线粒体结构损伤,增加海马中ATP含量,减少海马中ROS表达,增加海马中p-AMPK-ThrK172、SIRT1、PGC-1α、NRF1、NRF2、TFAM的表达。结论 SZRD可改善AD小鼠认知损伤、老年斑沉积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汤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1痴呆小鼠 线粒体功能障碍 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素通过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大鼠 被引量:9
8
作者 左新华 朱光旭 刘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8-933,共6页
目的:探究橙皮素是否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通路调节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橙皮素(30 mg/kg)组和橙皮素... 目的:探究橙皮素是否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通路调节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橙皮素(30 mg/kg)组和橙皮素(30 mg/kg)+抑制剂(SIRT1抑制剂)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结扎术构建AMI大鼠模型。小型动物超声系统检测大鼠心脏功能;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IRT1/PGC-1α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规则、清晰,未见明显变性;模型组大鼠部分心肌纤维排列明显紊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橙皮素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心肌纤维排列较规则,炎症细胞浸润较轻,整体形态较为清晰;橙皮素+抑制剂组病变程度明显重于橙皮素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OD和GSH-Px及SIRT1和PGC-1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DA、IL-6、TNF-α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橙皮素组大鼠LVFS、LVEF和SOD和GSH-Px及SIRT1和PGC-1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LVESD、LVEDD、MDA、IL-6、TNF-α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橙皮素组相比,橙皮素+抑制剂组大鼠LVFS、LVEF、SOD和GSH-Px及SIRT1和PGC-1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LVESD、LVEDD、MDA、IL-6、TNF-α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橙皮素可通过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抑制AMI大鼠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素 急性心肌梗死 SIRT1/pgc-1α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慢性间歇低氧下CB1R/AMPK/PGC-1α信号通路对H9C2大鼠心肌细胞的调控作用
9
作者 胡梓璇 赵莉 +5 位作者 穆素芳 窦占军 王佩佩 段玉婷 熊阳 王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85-1193,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对H9C2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以及大麻素1型受体(cannabinoid type 1 receptor,CB1R)/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对H9C2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以及大麻素1型受体(cannabinoid type 1 receptor,CB1R)/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H9C2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6 h CIH组、18 h CIH组和18 h CIH+AM251(CB1R拮抗剂)组,间歇低氧仓中制备CIH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活性氧水平,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Tracker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形态。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分析CB1R、AMPK、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ed AMPK,p-AMPK)和PGC-1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6 h CIH组活性氧轻度增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线粒体明显增多,CB1R、AMPK、p-AMPK和PGC-1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18h CIH组细胞凋亡增加,活性氧显著增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线粒体碎片化显著增多,CB1R表达显著增多,AMPK、p-AMPK和PGC-1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18 h CIH组相比,18 h CIH+AM251组细胞凋亡和活性氧减少,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线粒体碎片化显著减少,CB1R表达显著降低,AMPK、p-AMPK和PGC-1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AMPK/PGC-1α信号通路参与了CIH对H9C2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CB1R可作为CIH介导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低氧 心肌细胞 线粒体 CB1R/AMPK/pgc-1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叶远志皂苷调控PPARγ/PGC-1α信号通路保护D-半乳糖协同Aβ_(1-42)损伤的HT-22细胞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从婷 朱国旗 +3 位作者 陈彦 瞿艳 卞志娟 王训翠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1,共6页
以D-半乳糖协同Aβ_(1-42)诱导HT-22细胞损伤建立AD体外模型,旨在研究PPARγ/PGC-1α信号通路在D-半乳糖协同Aβ_(1-42)诱导HT-2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细叶远志皂苷的干预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台盼蓝染料排斥实验检测细胞死亡率... 以D-半乳糖协同Aβ_(1-42)诱导HT-22细胞损伤建立AD体外模型,旨在研究PPARγ/PGC-1α信号通路在D-半乳糖协同Aβ_(1-42)诱导HT-2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细叶远志皂苷的干预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台盼蓝染料排斥实验检测细胞死亡率;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Mito-Tracker荧光标记观察线粒体损伤程度;罗丹明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比色法检测超微量总ATP酶含量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PGC-1α、COX-2和NF-κB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细叶远志皂苷(10、20、40μmol/L)能显著提高D-半乳糖协同Aβ1-42诱导的HT-22细胞存活率,降低β-半乳糖苷酶阳性表达,增加细胞内ATP酶活性,阻止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的增加,下调NF-κB和COX-2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HT-22细胞中PPARγ、PGC-1α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细叶远志皂苷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D-半乳糖协同Aβ_(1-42)损伤的HT-2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PGC-1α信号通路、增强线粒体能量代谢、阻止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远志皂苷 Aβ_(1-42) 线粒体能量代谢 HT-22细胞 PPARγ/pgc-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能量代谢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治疗中的潜力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春辉 张在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29,共5页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由上下层运动神经元的选择性丢失所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且发病机制复杂而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能量代谢缺陷和体内稳态失衡导致ALS中运动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已知磷酸...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由上下层运动神经元的选择性丢失所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且发病机制复杂而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能量代谢缺陷和体内稳态失衡导致ALS中运动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已知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可在细胞水平感受能量代谢状态,并在调节机体能量稳态和自噬方面起重要作用。AMPK激活SIRT1,使下游的参与能量代谢的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活化因子1α(PGC-1α)等去乙酰化激活,从而提高线粒体生物合成水平。因此,AMPK/SIRT1协同参与能量代谢调节的机制极有可能是ALS治疗的潜力靶点。本综述,我们首先回顾了能量代谢缺陷和线粒体异常在ALS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并简要介绍AMPK/SIRT1/PGC-1α通路在ALS中作为治疗途径的潜力,以及如何靶向调控该信号通路使之成为ALS的有效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线粒体 能量代谢 AMPK/SIRT1/pgc-通路 靶向药物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AMPK/SIRT1/PGC-1α通路研究玛咖改善大鼠中枢疲劳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姚文环 周雯 +4 位作者 李亚轩 李子尧 张静 吕实波 李慧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43,共8页
目的探讨玛咖对中枢疲劳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玛咖低、中、高剂量(0.6、1.2、2.4 g/kg)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冷水游泳、剥夺睡眠、束缚、夹... 目的探讨玛咖对中枢疲劳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玛咖低、中、高剂量(0.6、1.2、2.4 g/kg)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冷水游泳、剥夺睡眠、束缚、夹尾等多种方式反复刺激大鼠制造中枢疲劳大鼠模型。玛咖连续灌胃35 d后,对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等行为学测试和大鼠海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氧化应激指标检测,并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玛咖低、中、高剂量组(0.6、1.2、2.4 g/kg)能够增加平台所在象限活动时间(P<0.05或P<0.01),但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剂量组(1.2、2.4 g/kg)能够缩短中枢疲劳大鼠逃逸潜伏期(P<0.05)、增加站台穿越次数(P<0.05)、升高糖水偏好度(P<0.05),减少大鼠悬尾挣扎时间(P<0.05),同时能升高CAT活性(P<0.01)、增加SOD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玛咖低、中、高剂量组(0.6、1.2、2.4 g/kg)AMPK和核呼吸因子1(NRF1)含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但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剂量组(1.2、2.4 g/kg)PGC-1α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高剂量组(2.4 g/kg)SIRT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玛咖可以改善中枢疲劳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MPK/SIRT1/PGC-1α通路相关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中枢疲劳 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α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中作用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金龙 汪海燕 +5 位作者 甘海业 张辉 张文辉 杨玉平 杨青山 台会平 《中成药》 2025年第10期3345-3351,共7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α(PGC-1α)信号通路通过调控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自噬、氧化应激损伤、葡萄糖代谢来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脂代谢,使骨形成量大...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α(PGC-1α)信号通路通过调控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自噬、氧化应激损伤、葡萄糖代谢来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脂代谢,使骨形成量大于骨吸收量,改善骨质流失。中药具有疗效确切、低毒性、多靶点的显著优势,其复方、提取物在干预骨质疏松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调控PGC-1α信号通路改善骨质疏松糖代谢、脂代谢、线粒体生物发生、骨代谢。本文总结了PGC-1α信号通路调控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与骨脂代谢的分子机制,以及中药通过干预该信号通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治疗本病挖掘新的思路和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复方 提取物 骨质疏松症 pgc-1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酚通过AMPK/PGC-1α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影响巨噬细胞极化
14
作者 王乐乐 谭彩霞 +4 位作者 张薇 葛睿涵 李晨 王新敏 章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8-494,共7页
目的探究大黄酚(CHR)是否通过AMPK/PGC-1α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影响巨噬细胞极化。方法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CHR与AMPK、PGC-1α进行分子对接和结合能力预测。人单核细胞(THP-1)添加佛波酯(PMA)诱导为M0巨噬细胞,使用脂多糖(LPS)... 目的探究大黄酚(CHR)是否通过AMPK/PGC-1α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影响巨噬细胞极化。方法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CHR与AMPK、PGC-1α进行分子对接和结合能力预测。人单核细胞(THP-1)添加佛波酯(PMA)诱导为M0巨噬细胞,使用脂多糖(LPS)联合干扰素-γ(IFN-γ)诱导为M1巨噬细胞,设为Control组;CHR处理M1巨噬细胞设为CHR组;CHR联合AMPK抑制剂(Compound C)处理M1巨噬细胞设为CHR+Compound C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1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CD86)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NFR-1、TFAM)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M1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PGC-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CHR与AMPK、PGC-1α分子的结合能分别为-8.4 kcal/mol、-7.4 kcal/mol。qRT-PCR结果显示成功建立体外M1巨噬细胞模型。与Control组相比,CHR处理导致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NFR-1、TFAM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与CHR处理组相比,CHR联合Compound C处理导致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NFR-1、TFAM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HR处理抑制了iNOS的蛋白表达(P<0.001);与CHR处理组相比,CHR联合Compound C处理逆转了CHR对iNO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HR处理组p-AMPK、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CHR处理组相比,CHR联合Compound C处理组p-AMPK、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黄酚可能通过激活AMPK/PGC-1α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巨噬细胞向M1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AMPK/pgc-1α信号通路 线粒体生物合成 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汤通过HMGB1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维娜 马春华 +3 位作者 阮杰 周芙琼 张亚杰 隆红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2,共7页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对葡聚糖硫酸钠所致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干预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美沙拉嗪组(5-ASA)(800 mg·kg^(-1)),...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对葡聚糖硫酸钠所致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干预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美沙拉嗪组(5-ASA)(800 mg·kg^(-1)),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7 d构建UC模型,造模d 5开始灌胃给药,连续7 d。观察小鼠体质量,肠道大体观形态、结肠长度、生存率、结肠质量、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6、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肠道HMGB1、免疫球蛋白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肽酶9(MMP-9)、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白头翁汤有效减轻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病理学评分。下调炎症因子IL-6和IL-1β、VCAM和ICAM、MMP-9,下调HMGB1。此外,它还抑制核Nrf2/HO-1通路。结论白头翁汤对炎症性肠病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炎症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水平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增强结肠黏膜的屏障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溃疡性结肠炎 Nrf-2/HO-1信号通路 HMGB1 氧化应激 葡聚糖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HO-1和NF-κB信号通路探讨清化止泻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华 王永通 +2 位作者 丁旭枫 蒋捷 季利江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8-445,共8页
目的探讨清化止泻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20 mg/kg)和清化止泻方低、高剂量组(13.64、27.29 g/kg),每组10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 目的探讨清化止泻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20 mg/kg)和清化止泻方低、高剂量组(13.64、27.29 g/kg),每组10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加番泻叶水煎剂灌胃法构建IBS-D大鼠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4 d。观察各组大鼠进食状况、粪便性状和体质量变化;腹部撤离反射(AWR)测定大鼠肠疼痛敏感性;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TUNEL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结肠组织ZO-1、Occludin、Nrf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M1型和M2巨噬细胞比值;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Nrf2、HO-1、p-IκBα、p-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化止泻方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AWR痛觉阈值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结构基本完整,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大量细胞变性脱落;结肠组织ZO-1、Occludin蛋白荧光强度增强(P<0.05,P<0.01);结肠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肠系膜淋巴结巨噬细胞向M2极化(P<0.05,P<0.01);结肠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p-IκBα/IκBα和p-P65/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清化止泻方可改善IBS-D大鼠肠上皮黏膜屏障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调控巨噬细胞向M2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化止泻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Nrf2/HO-1信号通路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辉 黄晓俏 +4 位作者 孙向明 胡扬 单文猜 汤静 李文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5-364,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TT、划痕、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实验分别研究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体内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菟丝子...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TT、划痕、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实验分别研究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体内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菟丝子醇提物灌胃给药14 d后,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浓度。同时将模型组、菟丝子醇提物高剂量组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法对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菟丝子醇提物(400、800、1200μg/mL)能够显著抑制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P<0.05,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体内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菟丝子醇提物(6.24、12.48 g/kg)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TNF-α、IL-2、IL-10(P<0.05,P<0.01)的含量;转录组筛选出差异基因512个,其中上调154个,下调358个;GO富集分析共富集到1870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富集到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HIF-1signaling pathway、IL-17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菟丝子醇提物能够降低瘤组织中p-mTOR、HIF-1α、pRPS6K、p-P70S6K、VEGF、VEGFR2蛋白表达(P<0.05,P<0.01),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菟丝子醇提物可抑制4T1乳腺癌细胞增殖,升高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其机制与调控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乳腺癌 转录组 mTOR/HIF-/VEGF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莪术-蚤休配伍调控PINK1/Parkin信号通路抑制小鼠结肠癌生长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思 梁众擎 +5 位作者 苏婷婷 张慧兰 梁研 祁恒奕 陈怀祖 唐德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蚤休(芪-术-蚤)角药配伍基于PINK1/Parkin/EM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芪-术-蚤高剂量组(5.85 g·kg^(-1))、芪-术-蚤低剂量组(2.925 ...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蚤休(芪-术-蚤)角药配伍基于PINK1/Parkin/EM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芪-术-蚤高剂量组(5.85 g·kg^(-1))、芪-术-蚤低剂量组(2.925 g·kg^(-1)),每组6只,使用结肠癌CT26.WT细胞构建小鼠原位结肠癌模型。给药15 d后,取各组小鼠肿瘤、肝脏组织,HE病理染色评估肿瘤转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线粒体自噬现象,Western blot、免疫组化(IHC)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p62、LC3-Ⅱ/LC3-Ⅰ表达情况,Western blot、qPCR、IHC检测EMT相关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变小、转移灶数目变少,肝脏组织发生改变,小鼠生长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芪-术-蚤给药组肿瘤组织线粒体发生了选择性自噬现象,伴随着自噬小体的产生;芪-术-蚤给药组影响了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生物学过程:PINK1、Parkin、p62、LC3-Ⅱ/LC3-Ⅰ均有一定程度上调(P<0.05,P<0.01),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P<0.05,P<0.01);芪-术-蚤给药组降低了EMT相关N-cadherin、Vimentin、Snail的蛋白含量与mRNA水平(P<0.05,P<0.01),同时增高了E-cadherin的蛋白与mRNA水平(P<0.05,P<0.01),且高剂量组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P<0.01)。结论芪-术-蚤角药配伍一定程度抑制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肿瘤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扭转线粒体功能异常,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达到治疗结肠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术-蚤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周海涛 胡戈 +2 位作者 张静 周绮云 秦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2-370,共9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7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T组,8只)、白藜芦醇组(RESV组,8只)、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EIKIM组,8只)和白藜芦醇干预的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REIKIM组,8只)。EIKIM和R...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7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T组,8只)、白藜芦醇组(RESV组,8只)、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EIKIM组,8只)和白藜芦醇干预的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REIKIM组,8只)。EIKIM和REIKIM组大鼠进行跑台训练建立运动性肾损伤模型。4周训练期间,RESV、REIKIM组大鼠在每次训练前1 h根据体重给予剂量和体积分别为150 mg/kg·bw和5 mL/kg的白藜芦醇溶液灌胃,其余大鼠给予等体积溶剂灌胃。末次训练24 h后采集各组大鼠血液和肾样本。通过HE染色评估大鼠肾组织形态。测定大鼠血液中肌酐(creatinine,Cr)和尿素氮(urea nitrogen,UN)水平及肾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Nrf2)、NAD(P)H醌脱氢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磷酸化(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p-Nrf2)蛋白质表达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S移换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H-S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淋巴细胞瘤因子-2(B cell lymphoma-2 protein,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aspase-9)、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经4周大强度跑台训练,与CONT组大鼠比较,EIKIM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血液中Cr和UN水平,肾组织中Kea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MDA和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ax、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中Nrf2、NQO1、HO-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SOD、CAT和GSH-ST活性,p-Nrf2和Bcl-2蛋白质表达水平及p-Nrf2/Nrf2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经4周白藜芦醇干预,与EIKIM组大鼠比较,REIKIM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有效改善;血液中Cr和UN水平,肾组织中Kea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MDA和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肾组织中Nrf2、NQO1、HO-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SOD、CAT和GSH-ST活性,pNrf2和Bcl-2蛋白质表达水平及p-Nrf2/Nrf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激活大强度运动大鼠肾组织中Keap1-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保护肾结构和功能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运动性肾损伤 大鼠 Keap1-Nrf2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络欣通通过激活HIF-1α/VEGF信号通路促进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后大鼠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20
作者 张玉 胡音琦 +3 位作者 李佩佩 时潇 徐伟 胡建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80-1988,共9页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NLXTD)靶向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GD/R)损伤后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OGD/R损伤BMECs模型,随机分为5组:正常细胞组(Normal...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NLXTD)靶向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GD/R)损伤后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OGD/R损伤BMECs模型,随机分为5组:正常细胞组(Normal)、模型组(OGD/R)、脑络欣通血清组(OGD/R+10%NLXTD)、脑络欣通血清+HIF-1α通路阻断剂组(OGD/R+10%NLXTD+2ME2),脑安颗粒血清组(OGD/R+10%NAKL),并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24 h。利用CCK-8法评估NLXTD对BMECs增殖以及对BMECs通透性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管腔形成实验检测NLXTD对BMECs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VEGF含量的表达,采用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Notch含量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IF-1α、VEGFR2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中Notch1以及ERK、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BMECs经OGD/R诱导后细胞活力出现明显下降(P<0.01),相较于OGD/R组,NLXTD能显著促进BMECs增殖、促进其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P<0.01),而NLXTD+2ME2组相较NLXTD组,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能力下降(P<0.01)。ELISA实验结果显示,与OGD/R组比较,NLXTD可促进BMECs上清VEGF表达(P<0.01),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实验结果同样显示,相较于OGD/R组,NLXTD组VEGF与Notch阳性细胞数占比提升(P<0.01),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进一步显示,NLXTD提高了HIF-1α、VEGFR2、及VEGF下游Notch1、P-ERK1/2蛋白表达量(P<0.01)。结论NLXTD能够促进OGD/R损伤后BMECs增殖,影响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络欣通 HIF-/VEGF信号通路 氧糖剥夺/复氧复糖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