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源 范吉星 +4 位作者 崔增桢 杨钟玮 吕扬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UN,术后采用统一康复计划,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25~182 min,中位数63.0 min。术中出血量10~750 ml,中位数50.0 ml。术中输血例数(悬浮红细胞)40例(20%)。术后住院时间1~15 d,(4.0±1.9)d。术后股骨颈干角116.7°~140.1°,132.4°±5.5°。术后1 d骨折复位质量:优140例,可54例,差6例。并发症13例,其中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定期切口换药及抗生素治疗痊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好转;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1例,经专科治疗后痊愈或好转。200例术后1个月髋关节X线正侧位示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骨痂生成,无内固定失效;术后3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到愈合,无内固定失效。200例随访12~29个月,(16.1±2.7)月。1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头颈螺钉切割,行内固定取出、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恢复可。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70~94分,(88.8±2.8)分,优103例,良92例,可5例,优良率97.5%(195/200)。结论 PFUN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失效率低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内、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通用髓内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患者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卢飞飞 李言民 +5 位作者 刘天伟 潘腾 刘静 冯秀梅 龚广政 范从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内固定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FBN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78例,男17例,女61例,年龄≥65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TEAS...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内固定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FBN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78例,男17例,女61例,年龄≥65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TEAS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9例。T组麻醉诱导前30 min、术后第1~3天18:00予双侧内关穴、神门穴、合谷穴TEAS,选择疏密波,2/100 Hz,根据患者可耐受的刺激维持电流强度在6~15 mA;C组在相同时间、相同穴位处贴电极片,但不通电。手术结束后连接PCIA泵行术后镇痛。采用睡眠监测仪记录手术当晚、术后第1、3、5晚19:00至次日07:00的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Stable持续时间、Stable占比、快速动眼睡眠(REM)占比、睡眠效率。记录术后24、48 h静息和活动(功能锻炼)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第1、3、5天hs-CRP浓度。记录术后谵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肺部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T组手术当晚、术后第1、3、5晚入睡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睡眠时间、Stable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Stable占比、REM占比和睡眠效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48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3天hs-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谵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TEAS双侧内关穴、神门穴、合谷穴可以改善老年患者PFBN内固定术后睡眠质量,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加速患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老年 股骨仿生髓内 睡眠质量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IFOF的疗效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瀚 林树体 劳贵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OF)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OF)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给予PFNA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方面对比,均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地负重行走时间方面对比,均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6.7%,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各时间段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这两个时间段的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这两个时间段髋关节评分对比,对照组评分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半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对照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方面的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的特点,而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特点。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势,所以在选择方面应该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防旋髓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新祚 亓攀 +2 位作者 晋陶然 刘克敏 刘四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530,共6页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A组)和20例接受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A组)和20例接受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术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2组患者均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P<0.05)。术后第1~3天,B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A组(P<0.05)。术后12~48 h,B组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2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2组比较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且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均可有效改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但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可减轻手术创伤、术后疼痛和术后炎症反应,有利于加快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锁定钢板 髓内 早期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刘攀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122-122,共1页
目的就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临床研究.方法:40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全部采用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治疗.结果:手术时间45-80 min;平均出血量为90 mL.术后平均随访5.5 个月,均没有... 目的就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临床研究.方法:40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全部采用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治疗.结果:手术时间45-80 min;平均出血量为90 mL.术后平均随访5.5 个月,均没有出现死亡的情况.治疗优良率为90.0%,其中4 例为可, 14 例为良,22 例为优.X 线片结果显示骨折均有效愈合.结论: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佳,成功率较高,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防旋刀片髓内 老年患者 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61
6
作者 闫军 周劲松 +2 位作者 李雷 胡波 周立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0例,Ⅱ型2例。股骨干骨折按AO分型,A1型2例,B1型1例,B2型2例,B3型4例,C1型2例,C3型1例。术中利用牵引架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通过提拉钉纠正旋转及分离移位,再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在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于大粗隆顶点打入导针,根据股骨髓腔大小插入合适直径的PFNA主钉,近端打入螺旋刀片,远端静态锁定。结果手术时间62~155 min,平均86.4 min。术中出血量80~240 ml,平均92.3 ml。11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16~36周,平均24周;无螺旋刀片切割、退出,髋内翻畸形及下肢短缩等并发症;按髋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0.9%(10/11)。结论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是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防旋髓内 股骨干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48
7
作者 曾超 王一任 +4 位作者 魏捷 高曙光 杨土保 孙振球 雷光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615,共10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至2011年12月5日。收集PFNA与DHS固定比较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随机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5.0。结果: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958例患者,其中PFNA组475例,DHS组483例。资料分析显示,PFNA固定与DHS固定比较,手术时间缩短[WMD=-21.38,95%CI(-33.050,-9.26),P<0.05]、术中失血量减少[WMD=-176.36,95%CI(-232.20,-120.52),P<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RR=0.46,95%CI(0.31,0.70),P<0.05]、术后内固定失效发生率降低[RR=0.27,95%CI(0.11,0.62),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A能缩短平均手术时间,减少平均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内固定失效发生率;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PFNA在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降低术后骨折发生率、髋内翻发生率、术后浅表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上要优于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META分析 股骨防旋髓内 动力髋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09
8
作者 周跃江 包洪卫 +1 位作者 王海红 程彦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小切口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8月使用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1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大粗隆近端做长约3 cm小切口,于大粗隆内侧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小切口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8月使用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1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大粗隆近端做长约3 cm小切口,于大粗隆内侧壁开孔扩髓后插入PFNA主钉,调整主钉深度及螺旋刀头孔的前倾角,安装螺旋刀头及远端锁钉,固定骨折。结果手术时间为25~45 min,平均38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术后61例接受输血,输红细胞1.5~5U,平均2.8 U。165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颈干角丢失:Evans分类Ⅰ型1度0例,Ⅰ型2度0例,Ⅰ型3度3例,Ⅰ型4度11例,Ⅱ型2例。1例术后2个月时出现主钉断裂,重新更换PFNA及骨折处植骨后5个月因心脏病死亡;1例术后9个月骨折不愈合,到其他医院治疗。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骨头未发生螺旋刀头切出。165例术后6个月患肢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07例,良53例,差5例,优良率97.0%(160/165)。结论采用PFNA小切口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及恢复快的特点,适合所有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但需要注意术后隐性失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老年患者 股骨防旋髓内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兴艳 陈苏 +3 位作者 郭风劲 李光辉 游洪波 陈安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617-3619,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术...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26个月。结果: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术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关节功能恢复更佳(P〈0.05)。结论:相对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高龄患者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防旋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与术后贫血的关系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飞 朱庆三 苗旭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贫血的关系,阐明PFN固定是否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贫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内固定治疗患者43例,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71~95岁,平均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贫血的关系,阐明PFN固定是否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贫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内固定治疗患者43例,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71~95岁,平均年龄(82±3)岁,按Evans分型:ⅢA20例、ⅢB17例、Ⅳ型6例;受伤原因:滑倒摔伤25例,车祸摔伤15例,其他疾病晕倒摔伤3例。对照组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70~85岁,平均年龄(80±5)岁,按Evans分型:ⅢA9例、ⅢB6例、Ⅳ型4例;受伤原因:滑倒摔伤11例,车祸摔伤7例,其他疾病晕倒摔伤1例。对照组患者行患肢皮牵引固定保守治疗。比较PFN手术组手术前后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前RBC、HB和H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手术组术后第2、3天患者RBC、HB和HCT较术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入院后1周3项指标较入院时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PFN内固定治疗后容易出现术后贫血,隐性失血是术后贫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贫血 股骨髓内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平少华 张岩 梁春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1-622,共2页
股骨粗隆问骨折是老年骨折的常见类型。本研究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钛板(MIPO)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1-2]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比较二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经皮微创锁定钛板 股骨抗旋转髓内 老年 骨质疏松 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部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易先宏 陈红卫 潘骏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部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固定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8对新鲜冰冻人体股骨标本行标准4部分截骨术,每对分别以DHS及PFN固定后分为DHS组及PFN组... 目的比较动力髋部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固定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8对新鲜冰冻人体股骨标本行标准4部分截骨术,每对分别以DHS及PFN固定后分为DHS组及PFN组,行生物力学测试。在持续加载负荷(0.2、0.4、0.6、0.8、1.0、1.2和1.4 kN)后测量骨折端分离移位程度以反映内植物的稳定性。每个标本重复加载5次,计算其平均值后绘制载荷-距离曲线,并计算刚度值。设定最初载荷为1.4 kN,加载速度10 N/s,每次加载600 N,当压力逐渐增加至最高值时停止,维持10 s后压力逐渐减小至0 N。记录内固定失败时加载的最大压力值作为内植物最大强度。结果所有标本均顺利完成测试,内固定物均无断裂。在不同负荷下DHS组位移变化值与刚度值平均值分别为(3.92±2.21)mm和(215.28±58)N/mm;PFN组分别为(4.22±1.80)mm和(197.06±34.20)N/mm,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PFN组为钉尾端发生新的骨折;DHS组均为钢板远端皮质螺钉处发生骨折,并无螺钉切出股骨头。PFN组内固定失败时平均载荷为(4 312±560)N,DHS组(3 954±520)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与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强度及轴向稳定性上并无本质性差别。临床上需根据具体骨折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治疗中应尽量做到解剖复位,对于难以解剖复位者要力争恢复内后侧骨皮质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髋部螺 股骨髓内 骨折 生物力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固定与关节置换术后平衡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博 张雷 +1 位作者 庞文君 张鸣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0-952,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固定与关节置换术后平衡能力的差异,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1例患者,分成PFNA内固定组(PFNA,n=11)和关节置换术组(置换组,n=10)。在术后约43周采用... 目的:通过比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固定与关节置换术后平衡能力的差异,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1例患者,分成PFNA内固定组(PFNA,n=11)和关节置换术组(置换组,n=10)。在术后约43周采用ProKine line 254 P(PK 254P)平衡反馈训练仪评定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通过软件静态稳定性模块直接得到压力中心(COP)相关参数结果。结果:睁眼及闭眼状态下PFNA及置换组的前后标准差有明显差异(P<0.05),PFNA组优于置换组,而其他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睁眼状态下PFNA与关节置换组压力中心偏向分布不同,PFNA治疗的患者的负重侧偏向于手术患侧,而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负重侧偏向于非手术侧。闭眼状态下PFNA与关节置换组压力中心偏向分布情况基本相同。结论:PFNA术后患者前后方向平衡能力优于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髓内-螺旋刀片 关节置换术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报告 被引量:8
14
作者 牛连生 石文生 +3 位作者 孙彤 刘鹏 王冰 郑文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微创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08年6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按照Tronzo-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6例...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微创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08年6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按照Tronzo-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6例,Ⅳ型5例,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结果手术时间30-70 min,平均50.3 min。术中出血量70-200 ml,平均100.2 ml。25例随访3-12个月,平均7.1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1周,未出现髋内翻,内固定物松动及切割现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良4例,中1例。结论PFNA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固定牢靠,愈合率高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髓内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临床价值评估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江滔 李选民 +1 位作者 张琛 赵邦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26-2729,共4页
目的:探究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计选入117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58例)均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 目的:探究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计选入117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58例)均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59例)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手术前后骨密度水平(股骨大粗隆、股骨颈、Ward三角)、术前及术后7 d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R)、D-二聚体(D-D)水平、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治疗满意率等数据。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相近,P>0.05,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Harri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患者股骨大粗隆、股骨颈、Ward三角骨密度水平相当,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骨密度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PLT、PAgR、D-D水平相当,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PLT、PAgR、D-D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9%)低于对照组(12.0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6.61%)高于对照组(84.48%),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临床价值极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密度水平改善,血栓等并发症率低,患者恢复快,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通脉汤 防旋型股骨髓内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骨密度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标 汤健 +5 位作者 干阜生 符东林 赵致良 王宏亮 潘檀 杨东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4-1315,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44例股间转子间骨折患者。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12例,Ⅳ型14例,Ⅴ型3例。结果 3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44例股间转子间骨折患者。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12例,Ⅳ型14例,Ⅴ型3例。结果 3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0个月,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Harris评分:67~96分,平均87.4分。结论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方式,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髓内 侧卧位 闭合复位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牵引床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鲁成 刘磊 +7 位作者 仲文军 陈家麟 项征 杨劲松 薛天乐 侯德胜 吴泉 韩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在非牵引床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6月在非牵引床下采用PFNA治疗4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31例;年龄44-93岁,平均73.9岁。按AO分型:31A2型38... 目的 探讨在非牵引床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6月在非牵引床下采用PFNA治疗4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31例;年龄44-93岁,平均73.9岁。按AO分型:31A2型38例,31A3型5例;改良Evans分型:ⅡA型6例,ⅡB型8例,Ⅲ型29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下床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35-86 min,平均(48±13)min;术中出血量50-180 ml,平均(87±23)ml。4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26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5周,平均10周;患者术后可完全负重行走为8-16周,平均12周。其中2例患侧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感染、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切割及断钉发生。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侧髋关节功能,其中优32例、良9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35%(41/43)。结论 PFNA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股骨防旋髓内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阳 孙捷 崔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2期1146-1147,1151,共3页
关键词 股骨粗隆部骨折 早期手术治疗 股骨带锁髓内 股骨髓内 应用 早期下床活动 长期卧床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技术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创伤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7
19
作者 黄建国 陈明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技术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诊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中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FNA技术组(手术组,33例)和PFNA技术联合...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技术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诊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中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FNA技术组(手术组,33例)和PFNA技术联合桃红四物汤组(联合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少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手术组(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PFNA技术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好,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及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临床价值优于单纯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防旋髓内 桃红四物汤 诊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髋动力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雄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10-1711,共2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之一[1-2],多见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螺钉内固定、接骨板内固定、防旋髓内钉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哪种术式最合理尚无定论。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对在本院治疗的...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之一[1-2],多见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螺钉内固定、接骨板内固定、防旋髓内钉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哪种术式最合理尚无定论。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对在本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髋动力螺钉(DHS)治疗并随访,我们的经验表明PFNA与DHS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疗效.但与DHS相比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固定牢靠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固定 髋动力螺 股骨 治疗 对比研究 人工关节置换术 接骨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