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房炎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的检测及PFGE分型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新 韦艺媛 +7 位作者 张静 周婷 梁珍娟 杨保伟 席美丽 夏效东 孟江洪 俞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74-980,共7页
作者针对临床及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毒素基因进行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分型,比较2种类型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差异。无菌法采集奶样,采用国际标准方法从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用多重PCR方... 作者针对临床及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毒素基因进行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分型,比较2种类型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差异。无菌法采集奶样,采用国际标准方法从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用多重PCR方法扩增nuc基因和mecA基因以确证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一步用PCR方法检测SA的各种毒素基因(SEs、ETs、TSST-1和PVL基因等)。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maⅠ对SA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和PFGE分析,最后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9.3%(23/119)的临床乳房炎奶样和14.8%(26/176)的亚临床乳房炎奶样确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分别从中分离鉴定出43株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临床乳房炎分离株中有5株为mecA基因阳性。临床乳房炎奶牛奶样中检测到SA的SEA、SEB、SED、SEJ和PVL毒素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8%(1株)、11.5%(3株)、19.2%(5株)、7.7%(2株)和31.2%(10株);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样中仅检测到SA的SEA和PVL毒力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0%(3株)和84.1%(37株)。表明临床与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汁中SA菌株携带的毒素基因不一样,SEs可能是临床乳房炎菌株的重要致病基因,PVL可能是亚临床乳房炎菌株的重要致病基因。69株SA使用SmaⅠ酶切分型后,可分为7个大簇、50个基因型,来源相同的SA分型后大部分位于同一簇内。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汁中检测到MRSA菌株,PVL基因在亚临床乳房炎中的检出率为临床乳房炎的2.7倍。PFGE方法能较好的区分临床乳房炎和亚临床乳房炎的SA分离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金黄色葡萄球菌 MECA基因 毒素基因 pfge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毒素基因鉴定及PFGE分型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晓 王新 +6 位作者 郝丹 唐晓双 周传丽 王雅春 张胜利 张沅 俞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3-470,共8页
通过采集中国北方地区某荷斯坦牛场生产群牛及乳房炎牛197份样品(195份奶样及2份洗布水样),分离出28株大肠杆菌菌株,并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PFGE分型,为牛场防治大肠杆菌型乳房炎提供数据支持。检测28株大肠杆菌对35种抗生... 通过采集中国北方地区某荷斯坦牛场生产群牛及乳房炎牛197份样品(195份奶样及2份洗布水样),分离出28株大肠杆菌菌株,并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PFGE分型,为牛场防治大肠杆菌型乳房炎提供数据支持。检测28株大肠杆菌对3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现,兽用临床抗生素庆大霉素和大观霉素应作为该奶牛场大肠杆菌型乳房炎的主要治疗药物。但该牛场出现了对非兽用广谱抗生素麦迪霉素的耐受性菌株,提示牛场在治疗奶牛大肠杆菌型乳房炎时应该注意用药问题。同时,洗布水样分离出的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较强,也应引起重视,以便及时切断病菌传播途径。基于本研究在28株大肠杆菌中Ecs3703毒力基因的检出率为100%,证实所分离的大肠杆菌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而非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细菌毒力基因Irp2和CNF2的检出则暗示携带这两类毒力基因的大肠杆菌极可能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牛 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pfge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猪肉中沙门氏菌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筛查及PFGE分型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秀梅 盖文燕 +5 位作者 曲志娜 赵思俊 李月华 王玉东 王君玮 王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11期81-86,共6页
为了解市售猪肉中沙门氏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以及PFGE分子分型情况,用PCR方法对分离的22株沙门氏菌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运用XbaⅠ酶进行酶切后完成PFGE分析,再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菌株的指纹图谱进行... 为了解市售猪肉中沙门氏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以及PFGE分子分型情况,用PCR方法对分离的22株沙门氏菌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运用XbaⅠ酶进行酶切后完成PFGE分析,再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菌株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严重,耐药率为72.73%,其次是对氟苯尼考,耐药率为68.18%;在10种耐药基因检测中,共检出9种;除喹诺酮类药物外,分离菌株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95%,其中88%的分离菌株携带酰胺醇类耐药基因(catI)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blapsE-1/blaCMY-1/blaoxA-1)。在14种毒力基因检测中,共检出13种;所有分离菌株均携带mgt C和bcfA毒力基因,其次是mogA、araB、stn、fimA毒力基因,携带率均为95.45%;22株沙门氏菌共分为10个群,包括8个带型,菌株相似度为60%~100%。结果表明:市售猪肉中的沙门氏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须采取措施防止沙门氏菌污染猪肉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pfge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区零售鸡肉中沙门菌耐药基因东地区零售鸡肉中沙门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及PFGE分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娟 张倩 +4 位作者 盖文燕 黄秀梅 曲志娜 王玉东 王君玮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6-80,共5页
为了解山东地区零售鸡肉中沙门菌耐药和毒力基因的携带状况以及PFGE分子分型情况,采用PCR方法对分离的25株沙门菌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运用XbaⅠ酶进行酶切并完成PFGE分析,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菌株的指纹图谱进行... 为了解山东地区零售鸡肉中沙门菌耐药和毒力基因的携带状况以及PFGE分子分型情况,采用PCR方法对分离的25株沙门菌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运用XbaⅠ酶进行酶切并完成PFGE分析,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菌株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携带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95%,其中88%的分离菌株携带酰胺醇类耐药基因(catⅠ)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blapsE-1/blaCMY-1/blaoxA-1);所有分离菌株均携带fimAstn、IacP、prgK四种毒力基因,其次是spvr、spva、spvc,携带率均为64%;25株沙门菌共分为10个群,包括16个不同的带型,菌株相似度为6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pfge分型 鸡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及PFGE分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涛 薛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健康鸡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携带分布以及PFGE分子分型情况,试验采用PCR技术对413株鸡源大肠杆菌的4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运用XbaⅠ酶进行酶切后完成PFGE分析,利用软件分析菌株间的相关性和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在检测...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健康鸡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携带分布以及PFGE分子分型情况,试验采用PCR技术对413株鸡源大肠杆菌的4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运用XbaⅠ酶进行酶切后完成PFGE分析,利用软件分析菌株间的相关性和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在检测的413株菌株中,fimH毒力基因携带率为77.72%,iucD毒力基因的检出率为56.42%,强致病性毒力岛(HPI)的标志基因fyuA和irp2毒力基因携带率分别为44.07%和43.83%;29株大肠杆菌呈现出28种不同的PFGE型,每一株菌被XbaⅠ消化为14~20条带,菌株相似度为30%~100%;多数菌株携带毒力基因,且毒力基因的类型较为复杂,PFGE分型结果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提示应加强鸡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以及分子分型研究,为大肠杆菌病等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毒力基因 pfge分型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25株的PFGE基因分型和药敏表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龚文胜 刘厚明 +2 位作者 何林 杨自华 唐曙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和基因组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菌株用VITEK仪器鉴定,以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KP)11株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WESBL-KP)14株;用XbaⅠ酶对各试验菌株...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和基因组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菌株用VITEK仪器鉴定,以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KP)11株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WESBL-KP)14株;用XbaⅠ酶对各试验菌株进行限制性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离酶切片段,FingerprintingⅡ指纹图谱分析软件分析PFGE图谱。结果:菌株间AST结果相差较大,并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耐药变迁;筛选出产ESBLs11株,占实验菌株的44%;PFGE图谱分析,将肺炎克雷伯菌分为6群,相似性系数为52.63%~78.24%,还有1株不能分型。结论:在用于ESBLs-KP治疗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首选应用的抗生素;PFGE图谱分析,产ESBLs菌株和不产ESBLs分在各个群中,没有发现特异的ESBLs条带,但在同一群中,产ESBLs的菌株常为同一亚群,不产ESBLs的菌株常为另一亚群;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和PFGE的基因分型可以表现为一致,也可以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pfge基因分型 药敏表型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25株PFGE基因分型和药敏表型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龚文胜 刘厚明 +2 位作者 何林 杨自华 唐曙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103-1105,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和基因组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菌株用VITEK60仪器鉴定,以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11株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NESBLs-KP)14株;用XbaⅠ酶对...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和基因组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菌株用VITEK60仪器鉴定,以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11株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NESBLs-KP)14株;用XbaⅠ酶对各试验菌株进行限制性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离酶切片段,FingerprintingⅡ指纹图谱分析软件分析PFGE图谱。结果:菌株间AST结果相差较大,并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耐药变迁;筛选出产ESBLs11株,占实验菌株的44%;PFGE图谱分析,将肺炎克雷伯菌分为6群,相似性系数为52.63%~78.24%,还有1株不能分型。结论:在用于ESBLs-KP治疗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首选应用的抗生素;PFGE图谱分析,产ESBLs菌株和不产ESBLs分在各个群中,没有发现特异的ESBLs条带,但在同一群中,产ESBLs的菌株常为同一亚群,不产ESBLs的菌株常为另一亚群;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和PFGE的基因分型可以表现为一致,也可以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pfge基因分型 药敏表型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雁、斑头雁和天鹅源沙门氏菌血清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怀珍 罗薇 +2 位作者 孔雪英 葛润洲 牟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73-2879,共7页
为了解大雁、斑头雁及天鹅源沙门氏菌流行特征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本研究对33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PFGE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用BioNumerics 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鉴定出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6株、汤卜逊沙门氏菌19株... 为了解大雁、斑头雁及天鹅源沙门氏菌流行特征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本研究对33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PFGE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用BioNumerics 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鉴定出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6株、汤卜逊沙门氏菌19株、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1株、伊鲁木沙门氏菌1株、奥斯陆沙门氏菌1株、5株未定型。PFGE聚类分型共分为16个型别,其相似度为53.7%-100.0%,且大多数菌株与人源菌株相似度超过80%。结果表明,大雁、斑头雁及天鹅源沙门氏菌相同血清型PFGE带型高度相似,可能来自同一克隆株,不同血清型PFGE带型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pfge分型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氏菌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及变异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余菊 徐红红 +5 位作者 申永秀 王艳 张小荣 曹永忠 吴艳涛 巢国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4-598,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清型中沙门氏菌中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子基因型别、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溯源分析及CTX-M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研究CTX-M各型别流行特征及在超级耐药克隆中的作用。方法对来源于江苏及周围地区的61株CTX-M阳性的...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清型中沙门氏菌中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子基因型别、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溯源分析及CTX-M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研究CTX-M各型别流行特征及在超级耐药克隆中的作用。方法对来源于江苏及周围地区的61株CTX-M阳性的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印第安纳沙门氏菌(S.indiana)、汤卜逊沙门氏菌(S.thompson)等进行CTX-M型别鉴定、PFGE分子分型、全基因测序对不同型别CTX-M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结果61株菌株分为3个CTX-M群6个型。S.indiana含有6种CTX-M基因型,主要型别是CTX-M-65和CTX-M-55;S.enteritidis和S.thompson主要型分别为CTX-M-55、CTX-M-65。PFGE聚类分型有19个型。A2型是携带CTX-M-55型S.enteritidis;B4、B8、B9型是携带CTX-M-55型或CTX-M-65型的S.indiana;D2为携带CTX-M-65型的S.thompson。CTX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在CTX-M-1群、CTX-M-9群、CTX-M-64群易变化氨基酸位点分别是4、3、12个。结论本地区主要CTX型别为CTX-M-55型或CTX-M-65型,S.indiana是CTX基因主要来源。位于质粒上的CTX-M基因复杂且多变是S.indiana超级耐药克隆形成并广泛流行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pfge分型 CTX-M基因型 CTX-M氨基酸序列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肉鸭屠宰链弯曲菌毒力基因分布及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佳康 黄雪琳 +7 位作者 曾杭 杨蕾 巫梦雨 雪妍 申玉玺 黄勇 邹立扣 韩新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5-820,共6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肉鸭屠宰环节中弯曲菌分离株的9种毒力基因分布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弯曲菌9种与致病力相关的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参照美国PulseNe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标准方法,对68株鸭源弯曲菌分离株进行PFGE分型... 目的了解并分析肉鸭屠宰环节中弯曲菌分离株的9种毒力基因分布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弯曲菌9种与致病力相关的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参照美国PulseNe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标准方法,对68株鸭源弯曲菌分离株进行PFGE分型。结果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空肠弯曲菌中cadF、iamA和cheY毒力基因携带率均为100%,flaA(97.1%)、cdtB(94.3%)、cdtC(94.3%)和ciaB(80%)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也较高,其余毒力基因cdtA(25.7%),virB11(2.9%)较低;结肠弯曲菌中除cadF(100%)毒力基因外,高于50%携带率的毒力基因有cheY(84.8%)、cdtB(72.7%)、iamA(66.7%)和cdtA(54.5%),另外4个毒力基因flaA(48.5%)、virB11(18.2%)、cdtC(36.4%)和ciaB(18.2%)携带率均较低。利用PFGE方法对弯曲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35株空肠弯曲菌和33株结肠弯曲菌可分为15个和11个谱型,表现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结论弯曲菌毒力基因分布广泛,且空肠弯曲菌携带率较高;PFGE基因谱型相似性表明该肉鸭屠宰场存在交叉感染和弯曲菌沿屠宰链传播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鸭屠宰链 空肠弯曲菌 结肠弯曲菌 毒力基因 pfge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食品生产环境中阴沟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PFGE溯源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学海 林文珍 +3 位作者 陈远哲 黄聪辉 王伟军 肖功年 《中国乳品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3,64,共4页
通过对婴幼儿食品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阴沟肠杆菌污染点进行取样,共分离得到了30株菌株,16S r RNA鉴定结果表明有15株为阴沟肠杆菌,在检出菌株中占50%,且分布较为广泛,在成品区域检出率高达80%。同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 通过对婴幼儿食品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阴沟肠杆菌污染点进行取样,共分离得到了30株菌株,16S r RNA鉴定结果表明有15株为阴沟肠杆菌,在检出菌株中占50%,且分布较为广泛,在成品区域检出率高达80%。同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对15株阴沟肠杆菌进行了溯源分析,发现生产环境可能成为阴沟肠杆菌二次污染源,原料样品中污染的阴沟肠杆菌经过一系列工序加工后,仍然存在于后续半成品或成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婴幼儿食品 pfge分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起ST19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溯源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树坤 刘浪 +3 位作者 谭雅心 崔紫妍 徐兴宇 陶志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目的分析武汉市某区1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原因,探讨分离菌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食物中毒相关样本20份,提取样本总DNA进行18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同时按时GB4789.4-201... 目的分析武汉市某区1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原因,探讨分离菌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食物中毒相关样本20份,提取样本总DNA进行18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同时按时GB4789.4-2016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应用传统玻片凝集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和耐药性检测,并提取所有菌株核酸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利用Abricate和SeqSero在线预测每株菌的血清型和耐药基因,然后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分离的9株沙门氏菌分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全基因组序列方法(WGS)递进分析。结果共检出12株沙门氏菌(菌株编号DXH001~DXH012),其中病例肛拭子样本7份、病例粪便样本2份,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3份。常规血清型分型均为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与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分型结果一致。12株菌株耐药谱完全一致,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四环素均耐药。基于全基因组预测的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青霉烷、四环素的耐药性与耐药表型结果完全一致。选取DXH001~DXH009开展PFGE和WGS分析。9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获得完全一致的PFGE图谱,全基因组序列大小无明显差异,约为4.9 Mbp,MLST型均为ST19。从SNP的最小生成树来看共存在17个变异位点,各菌株间SNP差异数为1~6。全基因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9株沙门氏菌自成一簇,与数据库其他沙门氏菌相差甚远,属于新的克隆分支。同源性最高的来源于江西的GCF_020221795.1参考样本。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致病源为鼠伤寒沙门氏菌ST19,为同一暴发来源。9株沙门氏菌遗传距离较近,但与数据库中其他沙门氏菌遗传距离较远,自成一簇属于新的克隆分支。本研究中沙门氏菌具有多重耐药性,需加强对多重耐多药菌株的监控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全基因组测序 pfge分型 耐药基因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奶牛乳房炎凝固酶阴性致病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郝俊玺 董志民 +6 位作者 王秋东 华欣 祝瑶 杨亲 鄢明华 刘思国 张万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48-851,共4页
为调查高寒牧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凝固酶阴性致病葡萄球菌流行现状及耐药情况,本研究对呼伦贝尔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用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进行高体细胞牛脂病检测,并采集330份牛奶样品,应用PCR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 为调查高寒牧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凝固酶阴性致病葡萄球菌流行现状及耐药情况,本研究对呼伦贝尔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用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进行高体细胞牛脂病检测,并采集330份牛奶样品,应用PCR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药敏试验等对样品中的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达47.8%,共分离和鉴定出9种葡萄球菌60株(34.5%);60株葡萄球菌分为41个克隆谱型;60株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0.0%(24/60)和50.0%(30/60),表明这两种药是治疗乳房炎常用药物。本研究为高寒地区致病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临床合理用药及对病原菌的防控提供实验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乳房炎 药敏试验 pfge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1年南山区食物中毒中肠炎沙门氏菌与布利丹沙门氏菌遗传特征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梦 袁月明 +3 位作者 陈辉 俞慕华 段永翔 胡鹏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6-1112,共7页
目的分析2018-2021年南山区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S.Enteritidis)与布利丹沙门氏菌(Salmonella Blegdam.S.Blegdam),从遗传特征和耐药性角度了解细菌间的亲缘进化关系和耐药特征、为食源性疾病暴发... 目的分析2018-2021年南山区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S.Enteritidis)与布利丹沙门氏菌(Salmonella Blegdam.S.Blegdam),从遗传特征和耐药性角度了解细菌间的亲缘进化关系和耐药特征、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对33株沙门氏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与全基因组序列方法(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分析,同时测定30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33株菌分为8个PFGE型别,MLST型均为ST11型。全基因组k-mer系统发生树可见9簇。氨苄西林(AMP)、头孢唑啉(CFZ)、萘啶酸(NAL)、磺胺异噁唑(Sul)4种抗菌药物的检出率较高,均大于50%。20株菌对3类以上的药物耐药(60.60%),属于多重耐药,7株菌产ESBL酶。15株菌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完全符合。结论2018-2021年,南山区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沙门氏菌的总体遗传距离较近,但与数据库中其它肠炎沙门氏菌遗传距离较远,自成一簇。本研究中的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需加强对多重耐药株的监控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布利丹沙门氏菌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pfge分型 耐药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A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宗春辉 孙兰菊 +2 位作者 李东华 朱广莉 吴尚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及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SCCmec分型技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基因分型,以了解医院感染MRSA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天津市南开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MRSA 40株...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及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SCCmec分型技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基因分型,以了解医院感染MRSA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天津市南开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MRSA 40株,进行耐药谱分析、PFGE分型和SCCmec分型。结果 40株菌耐药谱高度相似,可被分为A-E5个PFGE型,其中A型21株,B型8株,C型4株,D型6株,E型1株;SCCmec分型:Ⅰ型1株,Ⅲ型33株,Ⅳ型1株,Ⅴ型5株。通过对医院内菌株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析,明确了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即在2007年1月-2008年12月存在MRSA散发感染。结论 PFGE可有效鉴定菌株间的亲缘关系,SCCmec分型对是否为医院感染菌株有提示作用,两种分型方法相结合可更好地鉴定流行菌株的特征,为医院感染的监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pfge分型 SCCmec分型 分子流行病学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F大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原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伟峰 黄玉兰 +6 位作者 刘丽 张林 吕虹 雷高鹏 李莉 刘科亮 杨小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目的连续监测某实验动物饲养场SPF大鼠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情况,结合该饲养场环境、人员等检测结果,查找污染源,为保障和提高实验动物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7年依据《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G... 目的连续监测某实验动物饲养场SPF大鼠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情况,结合该饲养场环境、人员等检测结果,查找污染源,为保障和提高实验动物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7年依据《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GB/T 14926.14-2001)》对SPF大鼠进行SA监测,并采集饲养环境和饲养人员的样本进行检测。对所有分离的SA菌株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基因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分析污染源。结果35份SPF大鼠检出16株SA,检出率45.71%;18份饲养环境和饲养人员样本检出2株SA,检出率11.11%。SPA分型可分成5个型别,T2360为优势型别,主要由2013年和2017年SPF大鼠中的菌株组成。PFGE有5种带型,SA4为主要带型。饲养环境中SA的PFGE带型与2017年SPF大鼠中的完全一致。结论饲养环境中存在的SA与SPF大鼠感染的SA具有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大鼠 金黄色葡萄球菌 SPA分型 pfge分型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一些实验动物养殖场SPF大鼠和小鼠肠内容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伟峰 刘科亮 +4 位作者 刘理达 刘丽 黄玉兰 雷高鹏 杨小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135,共6页
调查四川省一些实验动物养殖场的实验动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携带情况,找出传播途径和进化规律,分析其污染原因,为保障实验动物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按照GB/T 14926.14-2001《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对... 调查四川省一些实验动物养殖场的实验动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携带情况,找出传播途径和进化规律,分析其污染原因,为保障实验动物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按照GB/T 14926.14-2001《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对2011年-2017年四川省部分实验动物中SA进行检测,对分离的SA菌株进行PCR耐药基因mecA检测,并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protein A,SPA)和脉冲场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2011年-2017年共从7家实验动物养殖场采集并完成370只实验动物中SA的检测,共检出SA 31株,总分离率为12.16%,且均从SPF大鼠中分离所得。31株SA的mecA基因均为阴性。SPA可分成5个型别,其中T2360为优势型别,PFGE型别有10个带型。四川省养殖实验动物中仅SPF大鼠携带SA,不同年份检出SA基因型别基本不同,不同养殖场同一年检出的SA具有相同基因型,说明不同养殖场中的SA可能来自同一污染源,应加强SPF大鼠监控,以确保实验动物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SPA分型 pfge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与动物源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珂 夏鹏程 +1 位作者 张志军 赵书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66-570,共5页
目的研究某大规模养殖场与某院临床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方法泰安地区某大规模养殖场分离出4株耐多粘菌素大肠埃希菌,泰安中心医院临床患者分离出12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对目的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测序,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 目的研究某大规模养殖场与某院临床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方法泰安地区某大规模养殖场分离出4株耐多粘菌素大肠埃希菌,泰安中心医院临床患者分离出12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对目的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测序,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检测,探讨分析人源与鸭源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结果共有16株大肠埃希菌,4株鸭源菌株中2株ST为5912型;12株人源菌株中5株ST为167型,3株ST为405型;1株鸭源与1株人源ST相同,为ST10,但PFGE分型发现这2株菌相似度为64.7%。结论泰安地区人源与鸭源大肠埃希菌菌株同源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市售婴幼儿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流行状况及相关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强 罗勤贵 +4 位作者 赵南昕 齐雨薇 张倩 葛武鹏 杨保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3-852,共10页
对陕西省62个品牌的366份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米粉及其他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分离株的相关特性进行分析,旨在阐明陕西市售婴幼儿食品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87份样品检出阪崎克罗诺杆菌阳性,平均检出率为23.8... 对陕西省62个品牌的366份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米粉及其他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分离株的相关特性进行分析,旨在阐明陕西市售婴幼儿食品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87份样品检出阪崎克罗诺杆菌阳性,平均检出率为23.8%。乳粉阳性样品检出率为18.3%,米粉为27.3%,其他婴幼儿配方食品检出率20.0%。共检出169株阪崎克罗诺菌,其中168(99.4%)株对利福平产生抗性,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比例依次为阿莫西林20.12%、链霉素18.93%、四环素17.16%、氨苄西林12.43%、庆大霉素11.24%和头孢曲松0.59%等。135株(79.88%)分离株携带ompX基因,120株(71.01%)携带cpa基因、111株(65.68%)携带sip基因、93株(55.03%)携带hly基因。按照95%的相似性,169株分离株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后可被分为4个大簇、8个小簇和1个单基因型,部分源于不同品牌或批次食品的菌株基因型相似性较高,表明陕西省市售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染问题不容忽视,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危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食品 阪崎克罗诺杆菌 药敏性 毒力基因 pfge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鹅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植婵萍 贺丹丹 +4 位作者 陈孝杰 罗东妹 彭辉 张家健 刘健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5-249,共5页
为了解种鹅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及其药物敏感性,2012年从广东地区患病种鹅器官和粪便中分离鉴定了62株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发现大肠杆菌耐药性严重,对大部分药物的耐药率超过60.... 为了解种鹅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及其药物敏感性,2012年从广东地区患病种鹅器官和粪便中分离鉴定了62株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发现大肠杆菌耐药性严重,对大部分药物的耐药率超过60.0%,仅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和黏菌素较敏感。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联用对耐药大肠杆菌产生协同抑菌作用,FIC指数为0.375-0.75。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24株大肠杆菌进行分型,结果分为17种不同的PFGE型别。大肠杆菌系统进化分群结果显示43.5%属于系统进化组群的D组,其次是A组和B1组,分别为34.8%和21.7%,B2组未检测到。通过对种鹅大肠杆菌耐药性、PFGE分型及其系统发育群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鹅 大肠杆菌 耐药性 pfge分子分型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