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ESERA的三江源土壤侵蚀时空分布及其驱动因素
1
作者 李朋飞 张丽媛 +4 位作者 胡晋飞 唐柄哲 严露 丹杨 赵广举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2,共12页
[目的]为深入剖析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和主导因素,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方法]利用区域尺度土壤侵蚀过程模型PESERA模拟1983—2022年4个时段(每10 a为1个时段)三江源地区的平均侵蚀速率,并采用最优地理探测器分析单因子对侵蚀速率... [目的]为深入剖析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和主导因素,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方法]利用区域尺度土壤侵蚀过程模型PESERA模拟1983—2022年4个时段(每10 a为1个时段)三江源地区的平均侵蚀速率,并采用最优地理探测器分析单因子对侵蚀速率的解释力及多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结果]PESERA模型在三江源地区验证结果较好(NSE=0.53,_(R)2=0.69)。三江源地区的侵蚀速率呈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剧烈侵蚀[>150 t∕(hm^(2)·a)]、轻度侵蚀[<5 t∕(hm^(2)·a)]和微度侵蚀[5~25 t∕(hm^(2)·a)]分别集中在研究区南部的澜沧江源地区、西北部的长江源地区和东部黄河源地区,其余侵蚀强度主要在三江源南部地区。单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地形起伏度和降水量对侵蚀速率的解释力最高,分别为0.43和0.35。在交互分析中,降水量与植被覆盖度的交互作用解释力最高为0.73,地形起伏度与其他因子的共同作用显著提高对侵蚀速率的解释力。[结论]1983—2022年三江源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侵蚀速率产生先上升后下降的时间变化,地形起伏度、降水量、植被覆盖度为影响该区域侵蚀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三江源地区的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土壤侵蚀 pesera模型 最优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PESERA介绍及其应用现状
2
作者 李朋飞 穆兴民 +1 位作者 HOLDEN Joseph 赵广举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80,共7页
土壤侵蚀模型已被广泛用于认知土壤侵蚀因素、土壤侵蚀过程及其交互作用,并且成为土壤侵蚀学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多数现有土壤侵蚀模型是基于次暴雨的坡面、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能够适用于区域尺度、长时段的土壤侵蚀模型仍较为缺乏。在... 土壤侵蚀模型已被广泛用于认知土壤侵蚀因素、土壤侵蚀过程及其交互作用,并且成为土壤侵蚀学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多数现有土壤侵蚀模型是基于次暴雨的坡面、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能够适用于区域尺度、长时段的土壤侵蚀模型仍较为缺乏。在我国,土壤侵蚀严重且时空分异显著,对区域尺度、长时段土壤侵蚀模型的需求尤为紧迫。PESERA模型是一个新开发的具有物理基础、大尺度、长时段、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能够有效弥补当前土壤侵蚀模型的尺度不足,为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该模型充分考虑水文,土壤侵蚀与植被生长过程及其交互,具有良好的物理基础,并且已在欧洲地区进行广泛应用和验证。系统介绍了PESERA模型的原理、输入参数与输出结果及其应用、验证和改进,以期为该模型未来在国内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pesera模型 大尺度 长时段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