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应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增才 宋志远 +1 位作者 彭万忠 徐泽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应用Perclose缝合器失败的常见原因,旨在提高缝合成功率。方法选择我科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应用Perclose缝合器的失败病例,分析失败原因。结果203例患者,失败22例,...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应用Perclose缝合器失败的常见原因,旨在提高缝合成功率。方法选择我科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应用Perclose缝合器的失败病例,分析失败原因。结果203例患者,失败22例,占10.8%。其中适应证选择不当9例,操作失误9例,不明原因4例。结论Perclose缝合器的成功应用需要严格选择适应证和一定的操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外科缝合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修复颈内静脉鞘管误入锁骨下动脉1例
2
作者 王帆 李鑫柠 +5 位作者 王颖 杨倩 张飞飞 宋学莲 李英肖 党懿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7-448,共2页
颈内静脉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常用的静脉入路,穿刺过程鞘管误入动脉是一种少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本中心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术时,放置导管过程中穿刺颈内静脉误入动脉,待手术完成明确诊断为进入锁骨下动脉,应用... 颈内静脉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常用的静脉入路,穿刺过程鞘管误入动脉是一种少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本中心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术时,放置导管过程中穿刺颈内静脉误入动脉,待手术完成明确诊断为进入锁骨下动脉,应用血管缝合器成功缝合动脉穿刺点,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锁骨下动脉 血管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宋松林 熊斌 +4 位作者 郑传胜 阚雪锋 钱坤 王勇 袁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采用TEVAR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6例,术后1个月、1年行CTA复查,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穿刺区股动脉直... 目的探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采用TEVAR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6例,术后1个月、1年行CTA复查,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穿刺区股动脉直径大小。结果 10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共使用223把缝合器,其中97例患者2把缝合器,7例患者3把缝合器,2例患者4把缝合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CTA测量穿刺区股动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TEVAR中封闭股动脉穿刺道安全、可靠,且对股动脉管径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夹层 血管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血管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晖 肖红兵 张大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2期49-50,共2页
目的总结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血管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在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 I)术后采用Perclos... 目的总结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血管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在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 I)术后采用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的病例315例,观察其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结果315例股动脉穿刺点缝合术患者294例成功,成功率为93.3%;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明显低于手工压迫止血(P<0.05)。结论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CAG和PC I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缝合 股动脉 血管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鹏 陈勇 +3 位作者 曾庆乐 何晓峰 李彦豪 赵剑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7-75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 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113例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行EVA...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 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113例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行EVAR,其中男性106例,女性7例,年龄29~85(59.4&#177;13.5)岁。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0例,胸主动脉瘤3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48例,另有2例同时发现胸及腹主动脉瘤。65例胸主动脉的EVAR术分别缝合1条股动脉,50例腹主动脉的EVAR术分别缝合2条股动脉,共缝合165条股动脉。均采用VCD(Perclose ProGlide,美国Abbott)预缝合技术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术。术后采用CT或彩超随访股动脉,评价双侧股动脉缺血情况。结果113名患者成功完成115例次EVAR术(其中2名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分期共行4次EVAR术),共采用347枚VCD修复165条股动脉。使用支架输送器外径包括14 Fr 38例,16 Fr 12例,18 Fr 25例,20 Fr 24例,22 Fr 29例,24 Fr 37例。其中1条股动脉缝合失败,2条缝合后出现即时急性闭塞,1例术后1月出现右股动静脉瘘,均行外科处理痊愈,缝合成功率为97.6%(161/165)。分组统计2枚VCD缝合成功率,结果显示≤18Fr组缝合成功率明显优于≥20Fr组(分别为98.7%和81.1%,P=0.0003)。分组统计前后50%病例的2枚VCD缝合成功率,结果分别为82.9%和95.2%(P=0.013)。术后随访12~50(26&#177;9)月未发现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发生,CT或彩超提示未见有明显股动脉狭窄。结论采用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术安全可行,对于合适的病例,在度过学习曲线后可作为传统股动脉切开的备选方法。输送器外鞘外径大于或等于20Fr可能是缝合失败需转外科处理和需2枚以上VCD缝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修复术 完全经皮穿刺途径 血管缝合 缝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的血管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伟明 陈艳清 +7 位作者 徐亚伟 W.Bojara 杨海燕 徐剑钢 张戟 韩雪根 侯磊 范雪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的血管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选择冠脉造影和 (或 )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后采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病例 2 18例 ,观察其成功率及血管并发症。结果 股动脉血管缝合 2 18例 ,成功率为 91.3% ,出现小血... 目的 探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的血管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选择冠脉造影和 (或 )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后采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病例 2 18例 ,观察其成功率及血管并发症。结果 股动脉血管缝合 2 18例 ,成功率为 91.3% ,出现小血肿并伤口感染仅 1例 ,发生率 0 .5 % ;无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以及栓塞事件。结论 血管缝合器适用于冠脉造影和PCI术后股动脉血管的缝合止血 ,其成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并发症 缝合缝合 股动脉 冠心病介入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冠脉造影 假性动脉瘤 血管缝合 方法选择 伤口感染 栓塞事件 血栓形成 缝合止血 动脉血管 功率 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和血管封堵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章强 姚薏 +1 位作者 戴军 洪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与血管封堵器对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评估血管缝合器及血管封堵器止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经股动脉穿刺行冠...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与血管封堵器对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评估血管缝合器及血管封堵器止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住院冠心病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为人工压迫组(A组)60例、血管缝合器组(B组)60例、血管封堵器组(C组)60例,观察3组术后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创口处理时间、住院时间、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相关费用及随访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术后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创口处理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均缩短,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腹胀、排尿困难、烦躁发生率较A组均降低(P〈0.01);B组与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38.3%),B组2例(3.3%),C组2例(3.3%),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ν=2,P〈0.001);其中B组和C组低于A组(χ2值分别为22.28和22.28,P〈0.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组费用为(62±8)元,B组为(2 930±12)元,C组为(2 888±13)元,3组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8,P〈0.001);B组、C组费用高于A组(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3个月,复查股动脉血管彩超,B组、C组患者未见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结论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相比,血管缝合器和血管封堵器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效果较好、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但经济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管缝合 血管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的临床使用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斌 许辉 +2 位作者 余小平 李晓苏 郭丽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应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效果 ,评价血管缝合器的疗效、安全性和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486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的患者 ,术后按是否接受血管缝合器止血分为缝合组 (n =2 2 8)和常规组 (n =2 5 8... 目的 :对比研究应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效果 ,评价血管缝合器的疗效、安全性和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486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的患者 ,术后按是否接受血管缝合器止血分为缝合组 (n =2 2 8)和常规组 (n =2 5 8) ,比较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缝合组操作成功率为 97 3 4% ;缝合组较常规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均明显缩短 [( 5 4± 2 2 )min比 ( 2 2 3±8 1)min ,P <0 0 0 1;( 5 3± 2 1)h比 ( 2 0 5± 9 6)h ,P <0 0 0 1] ;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 2 63 %比 6 98% ,P <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 (Perclose)止血是安全、有效的 ,能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 ,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但费用较昂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缝合 血管并发症 止血时间 临床使用 冠状动脉介入 发生率 术后应用 结论 常规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缝合器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鹏生 董少红 +4 位作者 庄义浩 罗林杰 林钟文 陈永久 陈科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6期411-412,共2页
目的 评估病人拔鞘管后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和疗效的比较。主要观察终点包括术后可下床走动时间与血管并发症。方法  10 5例病人 (男、80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 65 .7± 12 .3岁 )在行心导管术后 ,随机分... 目的 评估病人拔鞘管后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和疗效的比较。主要观察终点包括术后可下床走动时间与血管并发症。方法  10 5例病人 (男、80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 65 .7± 12 .3岁 )在行心导管术后 ,随机分为人工压迫组 ( 组 ,5 3例 )和股动脉穿刺点经皮血管缝合器组 ( 组 ,5 2例 ) ,在术后即刻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和依病人抗凝水平行人工压迫止血 ,观察止血时间、下床走动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组与人工压迫组止血时间 ( 7.5± 3.0和 19.5± 6.5分 ,P<0 .0 0 1)与下床走动时间 ( 4.5± 2 .0和 16.5± 5 .0小时 ,P<0 .0 0 1)有显著缩短 ,血管并发症 (有 6人伤口渗血和血肿 >4cm, 组 7.5 % ( 4/ 5 3) , 组 3.8% ( 2 / 5 2 ) ,两组无显著差异。有 4例病人首次应用缝合器止血失效 ,因为病人的缝合血管周围病变及皮肤组织凹陷 ,有一例缝合管拆除时缝合线断接 ,首次成功率达 94% ( 48/ 5 2 ) ,失败两例再用缝合器缝合获得成功 ,总成功率达 96% ( 5 0 /5 2 )。在 组有 1例病人在血管成形术 3天后出现再次急性心肌梗死 ,给予静脉 (尿激酶 )溶栓后于穿刺伤口再出血而需压迫止血 1小时。结论 表明经皮血管缝合器应用的安全性优于人工压迫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缝合 安全性 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介入检查 人工压迫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血管缝合器经左心耳途径缝合左房室瓣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铭辉 谭洪文 +3 位作者 陈翔 张志钢 白元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55-1357,共3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讨改良的血管缝合器经左心耳途径缝合左房室瓣的可行性,探索治疗左房室瓣反流的新技术。方法对市售股动脉血管缝合器进行改良,剪除缝合器前端的延长管,保留使穿刺导丝通过的标记孔,将缝合器打开时的缝针针距适当...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讨改良的血管缝合器经左心耳途径缝合左房室瓣的可行性,探索治疗左房室瓣反流的新技术。方法对市售股动脉血管缝合器进行改良,剪除缝合器前端的延长管,保留使穿刺导丝通过的标记孔,将缝合器打开时的缝针针距适当增宽。取离体山羊心脏标本20只,打开心包膜暴露左心耳,用Cordis桡动脉穿刺针穿刺左心耳,送入普通"J"型导丝,沿室间沟剪开左心室,确认"J"型导丝在左心室内,从心耳侧沿该导丝送入改良的血管缝合器至左心室,在左房室瓣心室侧打开缝合器,回撤缝合器,将左房室瓣前、后瓣缝合在一起。结果改良的血管缝合器可以成功地将左房室瓣前、后瓣膜缝合在一起,瓣膜及瓣下结构无破坏。结论改良的血管缝合器设计合理,可以将左房室瓣前、后瓣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技术 血管缝合 心脏导管插入术 左房室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缝合器的应用及其护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宝珠 彭雪莲 李洁源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8期608-609,共2页
对7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的病人采用经皮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伤口.结果6例成功.1例仍渗 血经压迫后止血。护理要点为确定穿刺点后再行缝合术,缝合过程中及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情况.
关键词 血管缝合 放射治疗 介入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0-71,共2页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血管缝合器以缝合线来处理股动脉穿刺点,可以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改善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减少穿刺局部并发症,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方法...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血管缝合器以缝合线来处理股动脉穿刺点,可以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改善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减少穿刺局部并发症,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使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60例未使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使用血管缝合器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远远低于未使用血管缝合器患者。结论配合严格的护理措施,血管缝合器止血安全、可靠,并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血管缝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缝合器在介入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温尚煜 刘丹 +3 位作者 王柏影 唐玉龙 王金平 黎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2-362,共1页
关键词 经皮血管缝合 介入检查 治疗 经股动脉穿刺法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
14
作者 孟秀春 夏经菊 张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00-301,共2页
近年来,随着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的广泛开展,减少血管并发症,缩短术后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越来越受到介入医生的关注,特别是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因术中肝素化及大量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常规压迫止血时间较长,患者卧床制动时间长。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止血技术 血管缝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在股动脉大口径穿刺入路闭合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宜芸 秦永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0,共5页
血管缝合器(SMCD)是一类通过经皮装置在穿刺点周围置入缝线的血管闭合装置,可在经皮条件下达到最接近外科缝合的闭合效果。SMCD经皮闭合对于股动脉大口径穿刺入路的微创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SMCD预置缝线技术是股动脉大口径穿刺入路闭... 血管缝合器(SMCD)是一类通过经皮装置在穿刺点周围置入缝线的血管闭合装置,可在经皮条件下达到最接近外科缝合的闭合效果。SMCD经皮闭合对于股动脉大口径穿刺入路的微创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SMCD预置缝线技术是股动脉大口径穿刺入路闭合方式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现有研究评估了SMCD及预置缝线技术的优缺点,以及闭合失败的危险因素,同时提出术中和术后减少出血的辅助方法。术后如何安全有效地对大口径穿刺入路进行经皮闭合也已成为SMCD临床应用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总结SMCD在股动脉大口径穿刺入路闭合中的应用现状,为今后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闭合装置 血管缝合 股动脉 预置缝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ProGlide血管缝合器腔内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钱朝庆 刘淼 +2 位作者 李发旺 朱恩全 陈坤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0-190,共1页
患者男,78岁,3天前因急性脑梗死接受颅内动脉取栓术,于右侧股动脉穿刺并置入8F血管鞘,术后拆除止血绷带后见右侧腹股沟区明显肿胀、疼痛;既往高血压病史15年,2型糖尿病史4年。查体:右侧腹股沟区大面积瘀斑,皮下触及搏动性包块,局部肿胀... 患者男,78岁,3天前因急性脑梗死接受颅内动脉取栓术,于右侧股动脉穿刺并置入8F血管鞘,术后拆除止血绷带后见右侧腹股沟区明显肿胀、疼痛;既往高血压病史15年,2型糖尿病史4年。查体:右侧腹股沟区大面积瘀斑,皮下触及搏动性包块,局部肿胀、触痛明显,右下肢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9 g/L,血小板56×10^(9)/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3.3 s。心电图示房颤心律。以ALOKA ARIETTA 8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2.0~7.0 MHz线阵探头扫查右侧腹股沟区,于右侧股动脉上方见50.6 mm×26.7 mm囊性瘤腔,瘤颈宽3.6 mm、长4.4 mm,瘤壁无正常动脉壁结构,股动脉穿刺破口处经瘤颈与瘤体相连(图1A);CDFI见瘤腔内红蓝相间涡流血流信号;瘤颈部脉冲多普勒(pulse wave Doppler,PWD)表现为双向高速血流频谱(图1B),流速265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动脉瘤 假性 超声检查 血管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血管腔内缝合多级瘤腔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钱朝庆 刘淼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8-1301,共4页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缝合治疗多级瘤腔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且瘤腔数目≥2个的患者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缝合治疗,观察临床疗...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缝合治疗多级瘤腔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且瘤腔数目≥2个的患者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缝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1个月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均无复发、破裂、感染,无股动脉狭窄以及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血管腔内缝合治疗复杂性多级瘤腔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血管缝合 假性动脉瘤 多级瘤腔 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血管腔内缝合术在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钱朝庆 陈坤前 +3 位作者 张国辉 刘淼 李发旺 朱恩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3-1205,共3页
目的探讨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在超声引导下行血管腔内缝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因介入手术穿刺股动脉后导致假性动脉瘤患者12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缝合医源性股动... 目的探讨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在超声引导下行血管腔内缝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因介入手术穿刺股动脉后导致假性动脉瘤患者12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缝合医源性股动脉破口,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假性动脉瘤特征,比较术前术后股动脉直径。结果12例患者瘤体最大直径为(42.32±13.81)mm,瘤颈直径为(2.40±0.49)mm,瘤颈长度为(5.89±2.37)mm,瘤颈内最大流速为(256.67±42.62)cm/s。11例患者成功经超声引导下血管腔内缝合股动脉破口,1例患者成功穿刺股动脉破口后导丝无法选择入股动脉,行解剖股动脉修补术。11例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股动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4),患者术后无复发、瘤体破裂及股动脉狭窄。结论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在超声引导下血管腔内缝合术可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血管缝合 股动脉 假性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线介导的动脉缝合装置致股动脉闭塞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显军 夏友传 +1 位作者 杨倩 周志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58,共2页
股动脉是介入诊疗的常规入径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股动脉穿刺止血的方法有人工压迫和动脉缝合器(APCD)缝合。临床应用的各种APCD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血管并发症(2%~9%),如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动静脉瘘或腹膜后出血等[1]。本文... 股动脉是介入诊疗的常规入径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股动脉穿刺止血的方法有人工压迫和动脉缝合器(APCD)缝合。临床应用的各种APCD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血管并发症(2%~9%),如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动静脉瘘或腹膜后出血等[1]。本文就1例脑血管介入治疗后行缝线闭合装置缝合致股动脉闭塞病例报道,为临床合理使用APCD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缝合 并发症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止血方法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达开 林捷 +2 位作者 张怀勤 黄伟剑 计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91-893,共3页
目的评价Perclose和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470例接受冠脉造影(CAG)或介入治疗(PCI)患者分为Perclose组(164例)、Angio-Seal组(143例)和手工压迫组(163例)... 目的评价Perclose和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470例接受冠脉造影(CAG)或介入治疗(PCI)患者分为Perclose组(164例)、Angio-Seal组(143例)和手工压迫组(163例)。冠脉诊疗术后Perclose组、Angio-Seal组经股动脉造影后,分别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闭股动脉穿刺点;手工压迫组行单纯CAG后立即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PCI术后4~6h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Perclose组、Angio-Seal组术前1~3d、术后3d用B超测量穿刺部位及附近3cm内股动脉或股浅动脉或股深动脉最小内径、收缩期血流峰速度、股动脉有无血栓。术后3~8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有无不良反应。结果Perclose组160例(97.6%)、Angio-Seal组139例(97.2%)、手工压迫组163例(100%)止血成功,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erclose组、Angio-Seal组各有4例血管封闭失败。Perclose组、Angio-Seal组止血、下肢制动时间显著短于手工压迫组(P<0.001),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手工压迫组(P<0.05)。Perclose组、Angio-Seal组止血、下肢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术后穿刺动脉最小内径及收缩期血流峰速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均未见血栓,且术后3~8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均无不良反应。结论Perclose和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封闭股动脉穿刺点安全、有效,可能会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lose血管缝合器 ANGIO-SEAL血管封堵 冠状血管造影术 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