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多毒株重组PRRSV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1
作者 元娜 邵明珠 +4 位作者 吕凤霞 窦丽娜 李向清 赵宝凯 董世山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为了分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遗传变异特性,本试验对来自山西省某猪场疑似感染PRRSV的母猪血清和仔猪肺脏组织样品进行PRRSV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阳性肺脏组织样品研磨液接种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将出现细... 为了分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遗传变异特性,本试验对来自山西省某猪场疑似感染PRRSV的母猪血清和仔猪肺脏组织样品进行PRRSV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阳性肺脏组织样品研磨液接种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将出现细胞病变的PAMs进行有限稀释法纯化后用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利用逆转录PCR(RT-PCR)分段扩增分离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并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开放阅读框5(ORF5)基因和全基因组的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非结构蛋白2(Nsp2)氨基酸特征及全基因组序列的重组分析。结果显示,qRT-PCR检测样品总阳性率为80%(16/20),从PRRSV阳性仔猪肺脏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PRRSV,命名为SXZY202301;分离毒株基因组全长15 021 bp,与NADC30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达到90.4%,在遗传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属于Sublineage 1.8;ORF5基因与IA/2014/NADC34毒株的ORF5基因高度相似,同源性达到了95.1%,在遗传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属于Sublineage 1.5;分离毒株与类NADC30毒株Nsp2氨基酸序列具有相同的131个氨基酸缺失的典型特征;重组分析结果显示,SXZY202301存在6个重组位点,是以类NADC30毒株为主要亲本,以JXA1毒株和类NADC34毒株为次要亲本的多毒株重组类毒株。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PRRSV的重组和演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分离鉴定 测序分析 遗传进化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GD12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古洪浪 邓胜朝 +5 位作者 崔进 刘晓露 刘超 袁航 马岚 张桂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25,共4页
采集广东省某猪场腹泻仔猪的小肠病料,通过在Vero细胞上培养,RT-PCR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电镜观察等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一株PEDV毒株,并命名为PEDV-GD12。通过对PEDV M基因的克隆测序以及进化分析,显示所分离到的毒株近年来流行的毒株... 采集广东省某猪场腹泻仔猪的小肠病料,通过在Vero细胞上培养,RT-PCR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电镜观察等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一株PEDV毒株,并命名为PEDV-GD12。通过对PEDV M基因的克隆测序以及进化分析,显示所分离到的毒株近年来流行的毒株同源性很高,处在同一分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v 分离鉴定 M基因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脉斑驳病毒贵州烟草株系的分子鉴定和基因组序列分析
3
作者 张长城 姜军 +8 位作者 潘首慧 薛原 张权 李梓阔 汪汉成 史彩华 方守国 章松柏 李熙全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10,共9页
为明确贵州烟草新病毒病害的病原及其分子特征、传播方式和致病性状,有效防控该病毒病,利用病毒检测试纸条、电镜观察、间接ELISA、RT-PCR和dsRNA技术等方法对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通过RT-PCR扩增病原的全基因组序列,借助系统发育树和重... 为明确贵州烟草新病毒病害的病原及其分子特征、传播方式和致病性状,有效防控该病毒病,利用病毒检测试纸条、电镜观察、间接ELISA、RT-PCR和dsRNA技术等方法对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通过RT-PCR扩增病原的全基因组序列,借助系统发育树和重组分析解析病原进化关系及可能存在的重组事件;通过生物学接种病原至本氏烟和云烟87,观察是否发病及发病症状。结果表明,在病株汁液中电镜观察到(12~14)nm×(700~900)nm的线性病毒粒子;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检测试纸条检测结果呈阳性,但PVY特异性引物RT-PCR检测呈阴性;通过dsRNA技术获取病原基因组的随机克隆片段,经测序为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基因组片段;灌根、摩擦、介体均能传播该病毒株系,其侵染本氏烟的典型症状为褪绿、黄化、疱斑、叶缘下卷和植株矮化,侵染云烟87品种的典型症状为斑驳、疱斑和叶缘下卷;该株系的基因组序列全长为9782 nt(登录号:OP378160),与同以烟草为寄主的ChiVMV YN-tobacco在系统发育关系上最为接近;进一步的重组分析显示,该株系可能为重组分离物。综上所述,贵州烟草新病害病原为ChiVMV的一个株系,命名为ChiVMV贵州烟草株系(GZ-tobacco),该株系能够引起烟草典型病毒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辣椒脉斑驳病毒 株系 分子鉴定 生物学特性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BVDV-2型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4
作者 刘佳莹 孙超 +2 位作者 陈天祥 尹鑫 孙东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牛接触性传染病。为了解黑龙江省BVDV流行株及其分子特征,本研究对黑龙江省黑河市某规模化奶牛场21份鼻拭子样品。利用RT-PCR检测BVDV阳性样品。利用MDBK细胞对阳性样品进行分离培养...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牛接触性传染病。为了解黑龙江省BVDV流行株及其分子特征,本研究对黑龙江省黑河市某规模化奶牛场21份鼻拭子样品。利用RT-PCR检测BVDV阳性样品。利用MDBK细胞对阳性样品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后,通过二代测序技术获得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利用DNAMAN进行核苷酸相似性分析,利用MEGA11软件包对分离株进行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分析,并绘制BVDV5'UTR和全基因组序列进化树。利用BepiPred-2.0服务器预测BVDV E2蛋白的B细胞表位。将阳性样品在MDBK细胞中连续传6代,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病毒并采用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结果显示,检测出4份BVDV阳性样品,且它们之间的5'UTR基因序列相同,为同一病毒株;IFA可以检测到病毒,电镜观察到具有典型BVDV形态特征的病毒粒子;5'UTR基因及全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为BVDV-2b亚型;E2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BVDV SD1301株E2蛋白B细胞表位区域(aa150~aa180)高度相似,提示二者可能具有相似的致病性。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到黑龙江地区首株BVDV-2b亚型,命名为HLJ-11株。研究明确了该规模化牛场内BVDV的遗传进化情况,为该地区BVD的防控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B细胞表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鸭源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5
作者 刘洪港 张筱 +4 位作者 赵杰 石艳红 王振 李玉峰 汪建华 《家禽科学》 2025年第2期26-31,I0006,共7页
为探究引起山东省某规模肉鸭养殖场雏鸭死亡的原因,本试验在病死鸭病变肝脏组织中分离到疑似粪肠球菌病原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对分离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便精准用药防... 为探究引起山东省某规模肉鸭养殖场雏鸭死亡的原因,本试验在病死鸭病变肝脏组织中分离到疑似粪肠球菌病原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对分离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便精准用药防控。结果显示:分离菌为粪肠球菌,且该菌株多重耐药性较强,对阿莫西林、安普霉素敏感,对头孢噻肟、氟苯尼考、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氨苄西林、多黏菌素耐药。本研究为鸭源粪肠球菌的临床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
6
作者 李长乐 姚鑫炎 +2 位作者 王明月 肖毅 张雪莲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2,共7页
为了解广东地区鸭呼肠孤病毒的序列信息,对广东省佛山市和肇庆市疑似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病鸭进行检测、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对疑似样本进行剖检发现,病鸭肝脏呈现不规则出血斑块,脾脏和法氏囊出现严重出血、坏死。使用实... 为了解广东地区鸭呼肠孤病毒的序列信息,对广东省佛山市和肇庆市疑似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病鸭进行检测、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对疑似样本进行剖检发现,病鸭肝脏呈现不规则出血斑块,脾脏和法氏囊出现严重出血、坏死。使用实验室建立好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并利用LMH细胞对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进行分离,同时对分离的毒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及分析。结果显示,在第3代的LMH细胞上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经检测确定为NDRV。全长扩增显示,所分离的2株NDRV全长均为23419 bp,可分为10个片段,分别为L1~L3、M1~M3和S1~S4。核苷酸同源性与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与国内的NDRV同源性最高,与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和禽呼肠孤病毒(Avain revirus,ARV)同源性较低。遗传进化关系显示,所分离的2株毒株的10个片段均分布于NDRV大分支,由此表明,分离的2株毒株均为NDRV。该研究丰富了NDRV的序列信息,为广东地区NDRV的防控及特异性生物制品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传统发酵牦牛乳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7
作者 王雪 谈亚丽 +2 位作者 孙罗曦 罗宇笛 李啸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2,共6页
文章以西藏山南市丁拉村当地牧民家庭自制传统发酵牦牛乳制品(奶渣、奶皮、奶疙瘩)为材料,结合传统纯培养方法和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乳酸菌的分离鉴定。筛选得到78株乳酸菌,为5个属11个种,包括1株绿色魏斯氏菌Weissella v... 文章以西藏山南市丁拉村当地牧民家庭自制传统发酵牦牛乳制品(奶渣、奶皮、奶疙瘩)为材料,结合传统纯培养方法和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乳酸菌的分离鉴定。筛选得到78株乳酸菌,为5个属11个种,包括1株绿色魏斯氏菌Weissella viridescens,1株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2株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3株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17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1株台湾乳球菌Lactococcus taiwanensis,11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icaseibacillusi paracasei,12株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7株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15株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8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该研究揭示了西藏地区传统发酵牦牛乳制品丰富的乳酸菌资源,可为筛选优良乳酸菌菌株提供菌种来源,也为探究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微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牦牛乳制品 乳酸菌 分离鉴定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不同蚕区僵蚕致病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差异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江秀均 李玲利 +3 位作者 柴建萍 李克花 倪婧 白兴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8-1634,共7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蚕区家蚕僵蚕病原的多样性及不同来源白僵菌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差异。[方法]从云南省9个县(市)收集僵蚕样品,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产孢结构,并结合菌株核糖体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蚕区家蚕僵蚕病原的多样性及不同来源白僵菌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差异。[方法]从云南省9个县(市)收集僵蚕样品,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产孢结构,并结合菌株核糖体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认病原种类。同时测定分析不同地理来源以及不同孢子浓度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家蚕致病力的影响。[结果]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发现,云南蚕区僵病病原菌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虫草菌属(Cordyceps)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其中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为主要病原,分别占57.58%和30.30%。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株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供试菌株侵染后,家蚕的僵蚕率在72.5%~95.0%,半致死时间(LT50)在5.093~7.133 d,其中LL1-1菌株的僵蚕率最高(95.0%),半致死时间最短(5.093 d),致病力最强;CB1-2菌株的僵蚕率较低(75.0%),半致死时间最长(7.133 d),致病力最弱。随着接种浓度的增加,病原的致病力变强,家蚕的僵蚕率也升高。[结论]云南省蚕区家蚕僵病病原种类呈多样性,球孢白僵菌和莱氏绿僵菌为主要病原菌,不同来源的白僵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家蚕僵病的防治和僵蚕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僵病 分离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马立克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致病基因分析
9
作者 闫彩虹 金文杰 +4 位作者 刘文博 羊扬 钱琨 王志强 彭大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为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毒(MDV)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采用细胞培养法对马立克病疑似病鸡抗凝血进行MDV分离,间接荧光法鉴定MDV血清型,PCR扩增分离病毒的meq和pp38两个主要致病基因,所得序列与MDV参考毒株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 为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毒(MDV)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采用细胞培养法对马立克病疑似病鸡抗凝血进行MDV分离,间接荧光法鉴定MDV血清型,PCR扩增分离病毒的meq和pp38两个主要致病基因,所得序列与MDV参考毒株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2株MDV I型毒株,分别命名为JS0316和JS0424。meq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2个MDV分离株缺乏弱毒疫苗株的特征(A71S、P194-),具有MDV强毒分离株的分子特征(D80Y、V115A、T139A、P176R和P217A)。同时,JS0316 Meq蛋白出现Q93R和V123A突变,pp38蛋白出现L98I和F240S突变,而JS0424 Meq蛋白出现P217T突变,pp38蛋白出现W67G和V210A突变。因此,2株MDV均具有国内流行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同时存在新的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毒 分离鉴定 MEQ pp38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鉴定及gp85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窦俊峰 汪最 +5 位作者 李丽 卢琴 金鑫鑫 凌小淳 罗青平 翟新国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2-311,共10页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亚群之间混合感染及其gp85基因遗传变异情况,为进一步研究ALV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提供参考。【方法】对来自湖北宜昌疑似感染ALV的一只病死鸡进行病理剖检,无菌采集病变组...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亚群之间混合感染及其gp85基因遗传变异情况,为进一步研究ALV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提供参考。【方法】对来自湖北宜昌疑似感染ALV的一只病死鸡进行病理剖检,无菌采集病变组织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进行亚群鉴定,进一步对分离株gp85基因的相似性和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剖检结果可见病死鸡肾脏、脾脏肿大,肺脏出血,表面可见灰白色肿瘤结节;组织匀浆接种DF-1细胞后,ELISA检测发现细胞上清P27抗原呈阳性;IFA检测发现,感染细胞里有特异性绿色荧光;PCR鉴定能同时扩增出A(692 bp)、B(847 bp)和J(545 bp)亚群的特异性条带。鉴定结果表明,从该病死鸡中分离到A、B和J亚群ALV毒株,分别命名为HBYC2022-A、HBYC2022-B和HBYC2022-J。分离株gp85基因核苷酸相似性分析显示,HBYC2022-A与江苏株JS-A1201相似性最高,为99.6%;HBYC2022-B与江苏株JS-B1204相似性最高,为99.7%;而HBYC2022-J与黑龙江株PK19FA01、广西株GX20YL12 J及安徽株AHaq02相似性均为100%。此外,分离株gp85基因高突变区域(hr1、hr2)氨基酸序列并未出现特殊点突变。【结论】鸡群存在A、B和J不同亚群ALV的混合感染情况,提示国内养禽场需提高警惕并加强针对ALV各亚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ALV) 分离鉴定 混合感染 GP85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群中鸡传染性贫血病原与抗体检测及分离株VP1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笑艳 胡明雪 +10 位作者 林雨萌 刘长军 李凯 祁小乐 崔红玉 高立 王素艳 陈运通 王笑梅 张艳萍 高玉龙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为了解鸡群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感染及抗体产生情况,从黑龙江省两个无临床症状鸡群(B群和S群)中,分别采集血清通过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测,采集抗凝血并分离淋巴细胞,针对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并对从B群... 为了解鸡群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感染及抗体产生情况,从黑龙江省两个无临床症状鸡群(B群和S群)中,分别采集血清通过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测,采集抗凝血并分离淋巴细胞,针对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并对从B群病原阳性鸡分离到的分离株进行VP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B群和S群CA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2.7%(79/126)和68.2%(88/129),病原阳性率分别为43.0%(49/114)和62.3%(48/77),其中,B群和S群中抗体和病原双阴性的鸡分别为23.7%(27/114)和15.6%(12/77),而抗体和病原双阳性的鸡分别高达28.1%(32/114)和46.8%(36/77);在双阳性鸡中,B群和S群分别有62.5%(20/32)和58.3%(21/36)抗体滴度在1.0×10^(4)及以上,从B群病原阳性鸡全血中分离到一株CAV(HLJ/2022株),分离株HLJ/2022第394位氨基酸为谷氨酰胺,具有强毒的分子特征;两个鸡群的环境拭子CAV阳性率为10.0%(3/30),存在于消毒前的鸡蛋表面、更衣处和鞋底。研究表明,检测鸡群的CAV抗体阳性率在62.7%以上,病原阳性率在43.0%以上,抗体滴度在1.0×104及以上CAV仍可存在,CAV流行株(HLJ/2022)具有强毒分子特征,鸡群环境中存在CAV污染,结果为CIA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血清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 病毒分离鉴定 VP1基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区1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毕峻铭 董雅琴 +7 位作者 崔进 沙洲 顾丛丛 郑辉 魏荣 孙福亮 张锋 张志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85-4499,共15页
【目的】了解并掌握山东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情况,为BVDV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集养牛场疑似BVDV感染样品制备组织上清液,利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 【目的】了解并掌握山东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情况,为BVDV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集养牛场疑似BVDV感染样品制备组织上清液,利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鉴定,接种MDB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电镜观察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对分离毒株全基因组进行分段扩增、克隆和测序,并采用Lasergene等软件分别对全基因组序列、N^(pro)和E2基因进行比对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病料样品BVDV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得到大小约504 bp的目的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IFA结果显示特异性绿色荧光;电镜下可见直径约50 nm的病毒粒子,表明分离到1株非致细胞病变型BVDV毒株,命名为SDNF9株。分离株基因组全长为12232 nt,与BVDV参考毒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性为79.1%~93.8%,其中,与中国分离毒株22AH-1和澳大利亚毒株Bega-like的相似性最高,为93.8%;N^(pro)和E2蛋白氨基酸存在多个位点变异;SDNF9分离毒株与BVDV2型毒株和BVDV3型毒株处于遗传演化的不同分支,而与BVDV 1型毒株处于同一分支,属于BVDV 1c基因型。【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BVDV 1c流行毒株,并进行基因组和遗传演化分析,与中国分离毒株22AH-1亲缘关系最近,为山东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和疫苗研制提供数据和材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分离 鉴定 序列分析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凤杰 刘万 +6 位作者 段文龙 李娜 兰天龙 张晓禹 张志强 史秋梅 吴同垒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6-673,共8页
多杀性巴氏杆菌(Pm)可感染多种动物,引起肺炎或全身性败血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鉴定河北昌黎县某肉牛养殖场导致牛大批病死的病原,本研究从病牛肺脏中分离到疑似Pm的菌株,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与序列分析... 多杀性巴氏杆菌(Pm)可感染多种动物,引起肺炎或全身性败血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鉴定河北昌黎县某肉牛养殖场导致牛大批病死的病原,本研究从病牛肺脏中分离到疑似Pm的菌株,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与序列分析,并对其荚膜和脂多糖进行PCR分型,PCR扩增其7个管家基因后分析分离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显示,分离株为革兰氏阴性菌,与Pm的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87%,表明分离到一株Pm。PCR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其为血清B型和脂多糖L2型,MLST分型为ST44型,将该Pm分离株命名为PmB-1。将PmB-1以4.88 cfu/只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PmB-1能引起小鼠内脏出血病变。采用IlluminaHiseq二代结合PacBio三代测序平台对PmB-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mB-1基因组含1条染色质,长2 331 836 bp,编码2 141个基因,并含19个rRNA,58个tRNA和42个sRNA;含有3个前噬菌体、5个基因组岛,5个获得性免疫(CRISPR-Cas)系统、3个插入序列以及1个转座子元件。致病性预测分析结果显示,PmB-1含244个毒力相关基因,224个耐药基因,495个基因参与病原与宿主的互作,14个基因编码分泌系统蛋白,535个基因编码转运蛋白,190个基因编码分泌蛋白,499个基因编码跨膜蛋白,17个基因编码双组分调控系统。本研究分离到一株Pm,并对其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预防Pm的感染、流行和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Ⅱ型猫杯状病毒XA20-2023株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14
作者 谈晓梅 张琦 +6 位作者 张树梅 朱旭 董宁宁 李娜 刘光清 徐彦召 孟春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4-760,共7页
为了解猫杯状病毒(FCV)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规律,本研究对从陕西西安地区采集的17份疑似FCV感染的口鼻咽样品经PCR检测,并经PCR扩增FCV阳性样品的VP1基因并测序。采用SnapGene软件分析GenBank中国内外23株FCV参考株与所测VP1的氨基酸序列... 为了解猫杯状病毒(FCV)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规律,本研究对从陕西西安地区采集的17份疑似FCV感染的口鼻咽样品经PCR检测,并经PCR扩增FCV阳性样品的VP1基因并测序。采用SnapGene软件分析GenBank中国内外23株FCV参考株与所测VP1的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17份拭子样品中有6份呈FCV阳性,阳性率为35.3%。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测VP1序列中有一条与GⅡ型FCV VP1氨基酸序列存在3处相同的变异,分别为N^(377)K、A^(539)V、G^(557)S,其余5条VP1氨基酸序列的变异与GI型FCV的VP1一致。表明所测VP1基因序列对应的FCV属于GⅡ型。将该FCV阳性样品接种CRFK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与传代,并在传代过程中观察细胞的CPE。将传至5代的病毒分别采用PCR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结果显示连续传5代后,每代CRFK细胞均产生稳定且典型的CPE,并能观察到FCV的特异性绿色荧光,表明分离到一株GⅡ型FCV并命名为XA20-2023株。经PCR分段扩增第5代分离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序拼接后显示XA20-2023株全长7 687 bp。采用MegAlign软件分析该株病毒与GenBank中10株FCV的全基因组、非结构蛋白、VP1及VP2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采用MEGA 11软件中的NJ法构建XA20-2023株与GenBank中85株FCV参考株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XA20-2023株与GenBank中10株FCV全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为76.4%~84.2%,与GⅡ型FCV SH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为84.2%,与GI型疫苗株F9、F4及FCV 255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6.4%、77%及77.1%。非结构蛋白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差异最大的是NS2(74.6%~94.2%),差异最小的是NS6(77.3%~82.9%)。VP1及VP2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3.7%~83.8%及76.0%~87.5%。进化树结果显示XA20-2023株与GⅡ型分离株处于同一分支,与GI型疫苗株F9和F4的遗传距离较远。上述结果进一步表明,XA20-2023株为GⅡ型FCV,与FCV代表株尤其是GI型疫苗株的同源性较低,且其变异程度较高。本研究丰富了西安地区流行的GⅡ型FCV基因库,并为后续揭示国内GⅡ型FCV的流行状况、遗传变异及其所致疫病的防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杯状病毒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序列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新型鸭源微RNA病毒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15
作者 李继桐 朱彤 +6 位作者 吕俊峰 高月花 胡峰 于可响 宋敏训 王建琳 李玉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75-3084,共10页
分离新型鸭源微RNA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对本实验室2021年不同来源的种鸭和肉鸭病料进行PCR检测,初步确定存在一种未知分类的新型微RNA病毒感染。取病死鸭病料组织处理后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设计引物对分离到的病... 分离新型鸭源微RNA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对本实验室2021年不同来源的种鸭和肉鸭病料进行PCR检测,初步确定存在一种未知分类的新型微RNA病毒感染。取病死鸭病料组织处理后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设计引物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PCR检测,通过重叠PCR方法进行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将分离病毒各蛋白氨基酸序列两两比对,同时选取GenBank数据库中微RNA病毒代表毒株序列绘制系统进化树,并对主要蛋白P1、2C、3D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三株微RNA病毒,分别命名为21101株、21016株和21075株(GenBank登录号:OQ927377~OQ927379)。基因组长度分别为7445、7445和7447 bp,均包含一个编码2141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RF),可划分为P1、P2、P3三个部分,符合微RNA病毒序列特征。基于全基因组序列遗传进化分析发现,三株分离病毒与本实验室前期分离的Duck/FC22/China/2017(GenBank登录号:MN102111)毒株及上海兽医研究所分离的Duck/AH15/CHN/2015(GenBank登录号:MT681985)位于同一分支,与鸭甲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DHAV)遗传距离最近。分离的三株鸭源微RNA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与目前已知的两株微RNA毒株为同一类新型鸭源微RNA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微RNA病毒 分离鉴定 基因组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曦 贾相超 +1 位作者 李晨曦 李自力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34-140,共7页
江苏省某猪场疑似发生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采集病料后,经RT-PCR检测PEDV呈阳性。病毒感染Vero细胞能够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病毒感染细胞后能被抗PEDV N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识别。... 江苏省某猪场疑似发生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采集病料后,经RT-PCR检测PEDV呈阳性。病毒感染Vero细胞能够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病毒感染细胞后能被抗PEDV N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识别。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鉴定该毒株为PEDV G2b亚型变异株,并将其命名为PEDV JS-B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分离鉴定 变异毒株 分段测序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牛源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作者 田睿 徐思翔 +10 位作者 谢烽 刘广锦 王刚 李庆霞 代蕾 谢国信 张琼文 陆亚警 王光文 王金秀 张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7-1715,共9页
本研究自猝死海南黄牛的组织器官中分离到2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ZWCP209和ZWCP210。基因组拼接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处于3.4~3.5 Mb之间,tRNA和CDS数量稳定。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显示,测序菌株属于同种新ST型。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2... 本研究自猝死海南黄牛的组织器官中分离到2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ZWCP209和ZWCP210。基因组拼接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处于3.4~3.5 Mb之间,tRNA和CDS数量稳定。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显示,测序菌株属于同种新ST型。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27株牛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基因组,与测序分离株共同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共检测到13种耐药基因,其中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P)和tetB(P)的携带率最高(79.4%),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中2株海南黄牛分离株均携带了7种以上的耐药基因,其中包括非兽用抗生素噁唑烷酮的耐药基因optrA。泛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以上菌株的基因组中共含有7 345个基因,核心基因数量占比22.94%;在核心基因组和plc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中,两海南黄牛分离株处于同一分支,并具有相同的毒力因子,具有极高的同源性。本研究为国内首次对海南黄牛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对牛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治与基因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黄牛 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陕西分离株的鉴定及E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8
作者 王凯茸 丁雨欣 +4 位作者 于皓同 马永杰 张淑霞 张琪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9,共6页
为分析陕西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分子变异情况,采集陕西省某牛场腹泻患牛粪便样品,经处理后接种至MDBK细胞后,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BVDV进行E2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经过RT-PCR鉴定后接毒,第4天出现明显的... 为分析陕西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分子变异情况,采集陕西省某牛场腹泻患牛粪便样品,经处理后接种至MDBK细胞后,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BVDV进行E2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经过RT-PCR鉴定后接毒,第4天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收获的病毒成功扩增出BVDV E2基因,证明分离的病毒为BVDV。对该病毒的E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所得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BVD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4.5%~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2.1%~100%。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并进行了E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研究结果可为陕西地区BVDV的流行病学、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依据,为BVDV的区域流行及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为新疫苗的研发提供地方种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分离鉴定 E2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猫杯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VP1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中华 纪志辉 +5 位作者 赵晓 苏煜智 董昊 司永芳 王金明 石文达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为了解猫杯状病毒(FCV)新流行毒株的流行情况、变异特点及致病性,通过收集2016-2022年4月北京地区多家宠物医院就诊疑似感染FCV的猫眼、鼻、咽拭子进行RT-PCR检测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5株FCV进行病毒含量测定、VP1基因序列分析,并对其... 为了解猫杯状病毒(FCV)新流行毒株的流行情况、变异特点及致病性,通过收集2016-2022年4月北京地区多家宠物医院就诊疑似感染FCV的猫眼、鼻、咽拭子进行RT-PCR检测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5株FCV进行病毒含量测定、VP1基因序列分析,并对其中1株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2018-2022年4月阳性率分别为36.98%、34.30%、41.33%、40.46%和34.39%,总阳性率为37.93%。5株FCV分离株VP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4.1%~85.4%和83.6%~91.0%;5株FCV分离株与国内疫苗株255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4.8%~84.5%和83.7%~91.6%;与国内疫苗株255株、国外疫苗株F9株在不同的小分支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猫感染BJH13株FCV后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体重下降、眼鼻分泌物增多和舌泛红、溃疡等典型感染FCV临床症状;FCV感染猫的舌和肺脏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FCV侵染猫舌和肺脏并呈典型感染FCV病理特征。以上结果表明,FCV阳性率高;分离株BJH13株致病力强;FCV VP1基因序列变异大,与目前临床使用的疫苗株255、F9株VP1基因存在明显差异,存在疫苗免疫失败的风险。这对现阶段FCV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为今后的疫苗研发提供了候选毒株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杯状病毒 分离鉴定 VP1基因 序列分析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强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维哲 罗成刚 +6 位作者 袁蓉 廖艺杰 文艺悯 孙莹 俞恩波 曹三杰 黄小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9-3063,共15页
为了掌握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最新流行毒株的病原特征与致病性,开展了PEDV的分离与鉴定。将PEDV阳性病料样品接种Vero细胞连续盲传,分离PEDV流行毒株,并开展了分离毒株的培养特性、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仔猪致病性评价。结果显示:传至... 为了掌握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最新流行毒株的病原特征与致病性,开展了PEDV的分离与鉴定。将PEDV阳性病料样品接种Vero细胞连续盲传,分离PEDV流行毒株,并开展了分离毒株的培养特性、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仔猪致病性评价。结果显示:传至第3代(P3)分离出一株病毒,病毒在细胞上形成典型的“合胞体”样病变;电镜下病毒大小60~110 nm;P10到P35代滴度从10^(4.7)TCID_(50)·mL^(-1)升至10^(6.43)TCID_(50)·mL^(-1);CHN-SC2021(P5)基因组全长28014 bp(GenBank收录号:OM505025.1),与中国地区、欧美地区、亚洲其他国家毒株的相似性分别为99.16%~96.32%、99.01%~96.57%、98.94%~96.33%;系统进化树显示CHN-SC2021株与江西CH/JXJA/2017(MF375374.1)、河南CH/HNAY/2015(KT199103.1)、CH/HNKF-16(KY649107.1)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GⅡa型毒株。S基因序列与参考毒株相似度在98.7%~93.4%。将CHN-SC2021病毒液以每头3 mL 10~5 TCID_(50)·mL^(-1)的剂量口服感染6日龄哺乳仔猪,12 h开始出现食欲不振,20 h时呕吐,24 h出现剧烈呕吐和黄色水样腹泻;剖检病变主要是胃肠臌气、空肠和回肠透明;组织病变显示各肠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绒毛病变、脱落、结缔组织疏松、黏膜肌层与肌层间距增宽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小肠各段均有病毒,回肠中病毒最多。本研究分离获得一株GⅡa型的PEDV强毒株,有助于丰富我国PEDV的流行毒株信息及为临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分离 鉴定 序列分析 哺乳仔猪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