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CNT复合材料对空间质子的屏蔽效能仿真分析
1
作者 王磊 韩丹 +4 位作者 蔡毓龙 崔帅 曹荣幸 李红霞 薛玉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57-2365,共9页
随着遥感卫星对观测精度需求的增长,国内外积极探索新型高效质子防护材料。为研究聚乙烯掺杂碳纳米管屏蔽质子效能,本文利用Geant4软件开展质子屏蔽仿真,探究碳纳米管掺杂浓度、管壁直径、排布方式和管壁层数对复合材料质子屏蔽效能的... 随着遥感卫星对观测精度需求的增长,国内外积极探索新型高效质子防护材料。为研究聚乙烯掺杂碳纳米管屏蔽质子效能,本文利用Geant4软件开展质子屏蔽仿真,探究碳纳米管掺杂浓度、管壁直径、排布方式和管壁层数对复合材料质子屏蔽效能的影响规律,并与纯聚乙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质子屏蔽效能对掺杂浓度、管壁直径和排布方式较敏感,受管壁层数影响相对较小;在高掺杂浓度、大管壁直径和规则排布的情况下,复合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质子屏蔽效能;相同质量厚度下,碳纳米管掺杂浓度为10%和20%的复合材料质子屏蔽后的电离剂量分别比纯聚乙烯最大降低了7.40%和12.83%。本文研究结果为辐射防护材料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阵列 pe/cnt复合材料 质子屏蔽效能 Geant4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P对(0.5CNTs+0.5GNPs)/AZ31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吕亮亮 邱玺 +3 位作者 岳慧芳 周毅 周明扬 权高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石墨烯(GNPs)与碳纳米管(CNTs)混杂增强AZ31镁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等径通道角挤压(ECAP)对(GNPs+CNTs)/AZ31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CAP变形能显著细化该复合材料的晶粒,有效提升该复...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石墨烯(GNPs)与碳纳米管(CNTs)混杂增强AZ31镁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等径通道角挤压(ECAP)对(GNPs+CNTs)/AZ31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CAP变形能显著细化该复合材料的晶粒,有效提升该复合材料致密度、显微硬度和强度,屈服强度提高的主导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除此之外,ECAP变形基本不改变该复合材料的断裂应变及断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径通道角挤压(ECAP) (GNPs+cnts)/AZ31复合材料 细晶强化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s/Al复合材料磨削表面质量仿真及实验研究
3
作者 恽大可 高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67,共7页
碳纳米管作为增强相的加入会使碳纳米管铝基复合材料(CNTs/Al)在磨削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表面缺陷,为了探究其磨削机理和不同的去除方式,对CNTs/Al复合材料进行仿真和磨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磨削加工后铝基体表面会出现毛刺、凹坑、突起... 碳纳米管作为增强相的加入会使碳纳米管铝基复合材料(CNTs/Al)在磨削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表面缺陷,为了探究其磨削机理和不同的去除方式,对CNTs/Al复合材料进行仿真和磨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磨削加工后铝基体表面会出现毛刺、凹坑、突起和沟壑等现象,碳纳米管的主要去除方式有压入基体、断裂和拔出等。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大小的磨削参数依次是砂轮线速度、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由单因素实验可知随着砂轮线速度增大,表面粗糙度变小;增大进给速度或磨削深度时,表面粗糙度会变大。选择砂轮线速度为30 m/s,进给速度为0.6 mm/min,磨削深度为10μm加工时,工件表面粗糙度最小。探究出CNTs/AL复合材料的磨削机理和磨削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在工业中对磨削加工时参数和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可以显著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AL复合材料 有限元仿真 磨削机理 表面缺陷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PP混杂纤维应变硬化碱激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彦朝 吕景辉 +1 位作者 王英倡 郭永昌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79-2887,共9页
应变硬化碱激发复合材料(SHAAC)兼具低碳环保和高韧性的优点,但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工程应用。为降低成本,研究采用PP纤维替代PE纤维,开发了一种混杂PE/PP纤维SHAAC,并通过轴压与轴拉试验及成本分析,探讨了不同PP纤维替代率(0%、25%、50%... 应变硬化碱激发复合材料(SHAAC)兼具低碳环保和高韧性的优点,但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工程应用。为降低成本,研究采用PP纤维替代PE纤维,开发了一种混杂PE/PP纤维SHAAC,并通过轴压与轴拉试验及成本分析,探讨了不同PP纤维替代率(0%、25%、50%、75%和100%,体积分数)对混杂PE/PP纤维SHAAC的轴压、轴拉性能和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P纤维替代PE纤维时,SHAAC的轴压、轴拉强度及裂缝控制能力随着纤维替代率的增加而降低,但在PP纤维替代率低于75%时,SHAAC仍可呈现伪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现象;当PP纤维替代率为50%时,SHAAC极限拉伸应变最高(8.40%),且能保持较高的轴压和轴拉性能,同时成本可降低29.00%,且综合性能与成本比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硬化碱激发复合材料 混杂纤维 PP纤维 pe纤维 轴拉性能 轴压性能 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方式对CNTs/Al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游远琪 李才巨 +3 位作者 杨超 邢辕 彭言之 易健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37,345,共8页
采用湿法球磨和干法球磨两种方式制备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和铝的复合粉体,再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结合热挤压的工艺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铝基(CNTs/Al)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制备工艺-组织结构-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较... 采用湿法球磨和干法球磨两种方式制备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和铝的复合粉体,再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结合热挤压的工艺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铝基(CNTs/Al)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制备工艺-组织结构-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干法球磨,湿法球磨可以更好地分散碳纳米管,且显著减少对其结构的破坏;乙醇球磨介质具有冷却作用,在减少粉体冷焊的同时有助于细化Al基体晶粒,从而使复合材料获得出色的力学性能。乙醇湿法球磨6 h后烧结并热挤压的2%CNTs/Al复合材料抗拉强度达到20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球磨工艺 湿法球磨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CNT/Al复合材料变形过程的代表性体积单元模拟
6
作者 石礼硕 朱智 +3 位作者 吴迪 张峻凡 肖伯律 马宗义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目的研究双模CNT/Al复合材料在塑性加工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行为。方法通过ABAQUS/Python二次开发,对双模CNT/Al复合材料代表性体积单元(RVE)进行参数化建模,并基于显式动力学求解器和欧拉-拉格朗日耦合技术,对双模CNT/Al复合材料RVE... 目的研究双模CNT/Al复合材料在塑性加工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行为。方法通过ABAQUS/Python二次开发,对双模CNT/Al复合材料代表性体积单元(RVE)进行参数化建模,并基于显式动力学求解器和欧拉-拉格朗日耦合技术,对双模CNT/Al复合材料RVE模型的单向压缩过程和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单向压缩模拟结果显示,结构心部异质区两侧的等效塑性应变较大,结构边缘基体区域的等效塑性应变相对较小;最大等效应力位于结构边角处的基体区域,而结构心部异质区的等效应力则相对较小。通过对异质区材料和形态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当异质区为粗晶材料时,其变形后的形态更趋于扁平,而当异质区为细晶材料时,其变形后的形态更接近椭圆。通过挤压过程的模拟,实现了对变形过程中双模组织结构变化的分析,模拟结果显示,材料表面与模具贴合良好,异质区随变形的进行被不断拉长,部分异质区由于拉伸程度过大,甚至出现了分离的情况。结论提出的模拟方法为双模CNT/Al复合材料的挤压变形工艺设计和变形后组织结构预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cnt/Al复合材料 RVE自动化建模 塑性变形 数值模拟 欧拉-拉格朗日耦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薄膜电热原位共固化复合材料板的温度均匀性研究
7
作者 杨阔 潘宝宇 +2 位作者 李小龙 赵志勇 李宏伟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5,共9页
碳纳米管(CNT)薄膜电加热原位共固化复合材料是一种免热压罐的高效节能工艺方法,是国家“双碳”战略下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途径。然而,在固化过程中CNT薄膜电加热的不均匀温度分布,易导致复合材料成型质量差,进而限制其应用。为此,... 碳纳米管(CNT)薄膜电加热原位共固化复合材料是一种免热压罐的高效节能工艺方法,是国家“双碳”战略下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途径。然而,在固化过程中CNT薄膜电加热的不均匀温度分布,易导致复合材料成型质量差,进而限制其应用。为此,研究揭示了CNT薄膜的电加热特性,阐明了加载电压、预浸料层数以及CNT薄膜层数/尺寸对复合材料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NT薄膜具有高电热转换效率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增加CNT薄膜层数和尺寸有利于改善复合材料面内温度分布。对于12层200 mm×180 mm预浸料,采用1.7倍尺寸的双层CNT薄膜可将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的面内温差降低至4℃以内,固化度达到99%以上,且相比传统烘箱固化,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6.99%。研究结果为发展CNT薄膜电热原位共固化复合材料结构的温度均匀调控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薄膜 电热原位共固化 复合材料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CNTs/Cu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杜航 杨柳 +2 位作者 江永涛 陈枳匀 邓丽萍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66,共5页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铜箔上沉积碳纳米管,层层堆叠后在不同烧结温度(550,650,750,850,950℃)下热压烧结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铜基(CNTs/Cu)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复合材料中...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铜箔上沉积碳纳米管,层层堆叠后在不同烧结温度(550,650,750,850,950℃)下热压烧结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铜基(CNTs/Cu)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复合材料中孔隙的数量减少,尺寸减小,碳纳米管分布均匀性增大,铜晶粒尺寸增大,退火孪晶晶粒尺寸增大但数量减少;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断后伸长率变化呈非单调性变化;当烧结温度为650℃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适中,断后伸长率最大,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Cu复合材料 烧结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s/Cu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组织和性能研究
9
作者 徐雪霞 王勇 +4 位作者 李文彬 董国振 李国维 刘洹钰 丁海民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9-72,共4页
采用扩散结合法将分散后的碳纳米管附着在铜箔表面,经裁剪、堆叠和预压后使用真空热压烧结炉进行烧结,制备出具有优良导电性的CNTs/Cu层状复合材料。使用SEM、EDS和XRD等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使用显微硬度计和导电率检测仪... 采用扩散结合法将分散后的碳纳米管附着在铜箔表面,经裁剪、堆叠和预压后使用真空热压烧结炉进行烧结,制备出具有优良导电性的CNTs/Cu层状复合材料。使用SEM、EDS和XRD等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使用显微硬度计和导电率检测仪等对样品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热压烧结过程中,一定量铜扩散到CNTs层中,有效改善了碳纳米管层和铜层的结合能力。相比于纯铜,CNTs/Cu层状复合材料在硬度提高45%的同时,在平行于碳纳米管层方向导电率达到91%IACS,而垂直于碳纳米管层方向也仍具有80.6%IACS的导电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扩散结合法 cnts/Cu复合材料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PDMS复合材料的直写打印技术及性能测试
10
作者 陆晗婧 陈志刚 +2 位作者 罗斌 肖洋 李雅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30-6236,共7页
针对复合材料的制备需求以及具有导电性能的碳纳米管(CNT)-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材料在柔性传感方向的使用需求,利用直写打印与复合材料制备相结合,研究了CNT/PDMS复合材料的直写打印工艺及测试了其传感性能。在实验中,配制了不同CN... 针对复合材料的制备需求以及具有导电性能的碳纳米管(CNT)-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材料在柔性传感方向的使用需求,利用直写打印与复合材料制备相结合,研究了CNT/PDMS复合材料的直写打印工艺及测试了其传感性能。在实验中,配制了不同CNT含量的打印墨水,通过测试其自举性及导电性得到CNT含量为7%的墨水在打印时出丝顺畅且能打印复杂结构。优选200 kPa的挤出气压、20 mm/s的打印速度进行打印。通过对不同形状的网格打印效果和导电性进行测试,选择60%密度的网格进行打印。为了提高固化后的导电性,选择80℃,加热2 h进行固化。在此基础上,打印CNT含量不同的网格结构,测试其灵敏度在0~10 kPa范围内变化相对明显,往后加压电阻变化率增长速度放缓;对材料往复施加不同压力,其稳定性良好;将不同质量砝码间歇式的压在网格结构上时,测试得该复合材料的传感分辨率良好。这为后续研究直写打印技术制备复合材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PDMS 复合材料 直写打印 传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Xene/CNT薄膜传感器阵列的复合材料冲击定位及损伤监测
11
作者 汪英 卢少微 张璐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2-98,共7页
复合材料层合板在服役过程中易受到冲击损伤,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冲击引发的复合材料内部结构损伤能够缩短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定位及损伤监测是必要的。以碳纳米管(CNT)和MXene薄膜为代表的新型碳纳米材... 复合材料层合板在服役过程中易受到冲击损伤,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冲击引发的复合材料内部结构损伤能够缩短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定位及损伤监测是必要的。以碳纳米管(CNT)和MXene薄膜为代表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纳米级结构和优良的物理性能。将MXene/CNT薄膜传感器阵列布置于监测范围内,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传感器阵列的定位算法,该算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和定位到监测区域的冲击位置。同时,可根据传感器相对电阻变化率判断试件损伤情况。最后,使用超声C扫描设备对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阵列响应计算结果与实际冲击位置吻合,且传感器相对电阻变化率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冲击定位 损伤监测 MXene/cnt薄膜传感器 冲击定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材料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界面调控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晓军 孙友朋 +4 位作者 李雪健 施海龙 胡小石 徐超 卢振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2-51,共10页
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卓越的机械性能、优异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导电性,被认为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将碳纳米材料与镁合金复合,能够解决镁合金强度低、硬度低和模量低等问题。然而,由于镁与碳纳米材料不发生化学反... 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卓越的机械性能、优异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导电性,被认为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将碳纳米材料与镁合金复合,能够解决镁合金强度低、硬度低和模量低等问题。然而,由于镁与碳纳米材料不发生化学反应且润湿性能差,导致镁与碳纳米材料增强体的界面强度低,限制了增强体性能的发挥。利用界面调控物质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碳纳米材料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界面调节材料的种类,着重讨论界面调节物质添加到复合材料中的方法,界面调节物质分别与增强体和基体的界面结合情况及其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碳纳米管(cnt) 界面调控 镁基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s的表面改性及其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俞科静 张洁 +2 位作者 郏余晨 曹海建 钱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131-3134,3138,共5页
首先采用浓硫酸/浓硝酸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混酸氧化处理,再将氧化后的CNTs与DOPO改性后的硅烷偶联剂(DOPO-KH560)进行改性,制备了DOPO-KH560表面化学修饰的MWC-NTs。在此基础上,将改性前后的CNTs分散在环氧树脂体系中,制成样条... 首先采用浓硫酸/浓硝酸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混酸氧化处理,再将氧化后的CNTs与DOPO改性后的硅烷偶联剂(DOPO-KH560)进行改性,制备了DOPO-KH560表面化学修饰的MWC-NTs。在此基础上,将改性前后的CNTs分散在环氧树脂体系中,制成样条,研究了处理前后样条力学性能的变化。材料表面结构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CNTs混酸氧化成功,表面成功引入了羟基和羧基,而且DOPO-KH560成功接枝到酸化CNTs上。材料微结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表明,酸化后MWCNTs被截短,分散性变好,接枝DOPO-KH560后CNTs表面包覆了一层低聚物。对处理后的样条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用扫描电镜(SEM)分析观察断面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中加入CNTs,能有效地增加环氧树脂的韧性和强度,且加入原CNTs、氧化CNTs、改性后的CNTs时增强增韧效果逐渐增加,加入最终CNTs后环氧树脂的增强增韧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 DOPO-硅烷偶联剂 表面改性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针形状对搅拌摩擦加工制备CNTs/铝基复合材料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文龙 夏春 +1 位作者 邢丽 柯黎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78,84,共5页
采用搅拌摩擦加工技术(FSP)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铝基(CNTs/Al)复合材料,研究了搅拌针形状对复合材料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针形状影响到塑化材料的迁移路径和程度,导致复合材料宏观形貌和均匀性发生变化。相比柱形,锥形搅拌针周围金... 采用搅拌摩擦加工技术(FSP)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铝基(CNTs/Al)复合材料,研究了搅拌针形状对复合材料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针形状影响到塑化材料的迁移路径和程度,导致复合材料宏观形貌和均匀性发生变化。相比柱形,锥形搅拌针周围金属温度高,挤压区易于扩张,抽吸-挤压效应较强,形成的中心区面积大且均匀性较好;双螺纹搅拌针由于在板材上下两端形成两个材料迁移通道,挤压区相互重叠,材料混合程度加强,中心区CNTs分布均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加工 cntS 铝基复合材料 搅拌针形状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PP/PE共混物及其木塑复合材料 被引量:33
15
作者 高华 王清文 +1 位作者 王海刚 宋永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11,共5页
通过聚丙烯(PP)与聚乙烯(PE)机械混合来模拟废旧塑料混合物,利用马来酸酐(MAH)对PP/PE混合物进行接枝改性,然后以接枝共混物作为基体与木纤维复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对比接枝前后的红外光谱图,证明MAH已成功接枝在PP/PE共混物上。... 通过聚丙烯(PP)与聚乙烯(PE)机械混合来模拟废旧塑料混合物,利用马来酸酐(MAH)对PP/PE混合物进行接枝改性,然后以接枝共混物作为基体与木纤维复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对比接枝前后的红外光谱图,证明MAH已成功接枝在PP/PE共混物上。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基体经过接枝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均大幅度升高,当MAH用量为1%时,弯曲强度提高了50.4%,无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90.8%,而以废旧塑料为原料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40.2%和53.4%。微观相形态分析表明:通过接枝改性不仅改善了PP/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同时也显著改善了木纤维与PP/PE共混物之间的界面结合状况,因而宏观上表现为力学性能提高。这表明,共混接枝改性方法可能是利用混合废旧塑料制备高性能木塑复合材料的一条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接枝 PP/pe共混物 木纤维 木塑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PE)/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和性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培耀 宋国君 +1 位作者 王立 殷兰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选择一种新型的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在不加任何相容剂的条件下,利用熔融挤出法分别制备出了剥离型高密度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插层型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蒙脱土和低密度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制备... 选择一种新型的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在不加任何相容剂的条件下,利用熔融挤出法分别制备出了剥离型高密度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插层型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蒙脱土和低密度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制备的复合材料的亚微观分散形态,确定了制备出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类型,并对不同亚微观结构形态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了不同分子结构影响纳米复合材料形成不同分散形态的结论;对于3种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亚微观分散形态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纳米效应不同,对物理性能的影响各有不同,对于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分散均匀的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对于进一步研究聚乙烯纳米膜的气体阻隔性等性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 OMMT 纳米复合材料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吸附作用制备PPy/CNTs复合材料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杜冰 江奇 +3 位作者 赵晓峰 林孙忠 幕佩珊 赵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3-518,共6页
通过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引入具有静电吸附作用的基团,使吡咯单体附着于CNTs表面,然后发生化学原位聚合,得到了由片状聚吡咯(PPy)包覆CNTs所构成的PPy/CNTs复合材料,开辟了一条易于工业化生产制备PPy/CNTs... 通过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引入具有静电吸附作用的基团,使吡咯单体附着于CNTs表面,然后发生化学原位聚合,得到了由片状聚吡咯(PPy)包覆CNTs所构成的PPy/CNTs复合材料,开辟了一条易于工业化生产制备PPy/CNTs复合材料的途径.所得材料和CNTs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进行了成分和形貌的表征;并将所得材料组装成电化学超级电容器,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加入SDBS后,吡咯单体能很好地吸附于CNTs表面;CNTs的应用细化了PPy的颗粒,改善了PPy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使PPy/CNTs复合材料呈现出多孔状;其电化学容量达到101.1 F.g-1(有机电解液),是同样制备条件下所得纯PPy电化学容量(19.0 F.g-1)的5倍多,约是所用纯CNTs电化学容量(25.0 F.g-1)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y/cnts复合材料 静电吸附作用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s/纳微米PZT/水泥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龚红宇 全静 +2 位作者 张玉军 毕见强 车松蔚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0-664,共5页
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0-3CNTs/纳微米PZT/水泥压电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基体相为硅酸盐水泥,压电活性相为锆钛酸铅(PZT)压电陶瓷,压电增强相为纳米碳管(CNTs)。PZT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其粒径大多分布在几十至几百纳米之间。CNTs采用Fen... 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0-3CNTs/纳微米PZT/水泥压电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基体相为硅酸盐水泥,压电活性相为锆钛酸铅(PZT)压电陶瓷,压电增强相为纳米碳管(CNTs)。PZT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其粒径大多分布在几十至几百纳米之间。CNTs采用Fenton/UV法分散处理。研究了CNTs对该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压电和介电性能的影响。CNTs可改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使其可在室温中进行极化,提高了压电相的极化效率,从而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压电性能。0.9vol%CNTs/70vol%PZT/水泥复合材料的压电应变常数(d33)值可达到54.5pC/N,显示出该类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用作土木领域传感器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 cntS 纳微米颗粒 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 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检测技术的PE/PE自增强复合材料破损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同华 杨璧玲 +1 位作者 彭永超 晏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9,64,共5页
用声发射(AE)技术研究了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损伤与断裂行为。宽带传感器记录了不同角度纤维铺层的复合材料试样在拉伸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试样的几种典型的损伤破坏断面,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的... 用声发射(AE)技术研究了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损伤与断裂行为。宽带传感器记录了不同角度纤维铺层的复合材料试样在拉伸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试样的几种典型的损伤破坏断面,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损伤机制。实验分析表明,拉伸过程中破坏机制对声发射信号的特征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损伤模式的信号频谱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声发射检测能有效提取热塑性复合材料损伤破坏信息,在材料的结构损伤主动监测中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检测 pe/pe复合材料 FFT分析 损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粉/废旧PE发泡复合材料的发泡工艺 被引量:11
20
作者 葛正浩 金龙 +2 位作者 石美浓 张双琳 秦宇渤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59,共4页
主要通过AC发泡剂的质量分数、秸秆粉的量、偶联剂的种类及其质量分数、纳米CaCO3质量分数等单因素来研究最佳的发泡工艺。结果表明:AC发泡剂质量分数为2%时,密度最小1.008 g/cm3,冲击强度最大为42.5 kJ/m2;秸秆粉质量分数为35%时,其密... 主要通过AC发泡剂的质量分数、秸秆粉的量、偶联剂的种类及其质量分数、纳米CaCO3质量分数等单因素来研究最佳的发泡工艺。结果表明:AC发泡剂质量分数为2%时,密度最小1.008 g/cm3,冲击强度最大为42.5 kJ/m2;秸秆粉质量分数为35%时,其密度最小为1.09 g/cm3,冲击强度最大为43.5 kJ/m2;随着偶联剂种类和量的变化,得出4%的MAH-g-PP时其密度最小为1.01 g/cm3,冲击强度最大为43.5 kJ/m2;4%纳米碳酸钙时密度最小为1.01 g/cm3,冲击强度最大为43.5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粉 废旧pe 发泡 木塑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