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6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海元 单舜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从2小时政策的演变、学校体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新生态创造的条件等分析了2小时提出的背景。从加快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从2小时政策的演变、学校体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新生态创造的条件等分析了2小时提出的背景。从加快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不强“顽症”、着重解决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地方改革经验有待上升为国家政策等说明了2小时实施的主要依据。从正确认识2小时改革的深意、系统谋划2小时的结构安排、一体化设计2小时体育活动内容、强化2小时体育活动的条件保障、完善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控和处置机制等方面探讨落实工作的思考,希望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落实好2小时工作,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做出理论引领和实践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中小学生 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师德建设专业化诊断及实践改进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蔡辰梅 詹谨蔚 刘华杰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师德建设的既有研究主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政策规约和微观层面的个体修养,对于作为中观领域核心实践单元的学校组织则缺乏深入探究。基于学校组织这一关键主体,本研究以专业化水平为观测点,对中小学师德建设进行诊断研究。研究发现,学校师... 师德建设的既有研究主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政策规约和微观层面的个体修养,对于作为中观领域核心实践单元的学校组织则缺乏深入探究。基于学校组织这一关键主体,本研究以专业化水平为观测点,对中小学师德建设进行诊断研究。研究发现,学校师德建设呈现箩筐泛化型、任务替代型、间接渗透型以及专业驱动型等差异化类型,在专业化谱系上体现了师德建设从盲目被动走向自觉和专业。在价值层面上,师德建设体现为“对教师”和“为教师”两种不同取向,前者将教师客体化,以“做工作”的思路实施自上而下的纪律监管性师德建设;后者则将教师视为师德建设主体,以“做教育”的情怀实施自下而上的关怀支持型师德建设。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实践改进,需要确立支持型师德建设取向,增强校本化特色并在持续走向专业化的同时,探索生态型师德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师德建设 学校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向度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和海 谭闵 +1 位作者 高幸 王贝贝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8,共8页
科学教育关系到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健康等领域,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石。因此,该文致力于深入剖析科学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其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以期对科学教育的本质进行重新解读。同时,探讨了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一基... 科学教育关系到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健康等领域,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石。因此,该文致力于深入剖析科学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其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以期对科学教育的本质进行重新解读。同时,探讨了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一基础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科教兴国战略、科学素养的培育、以探究与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以及科学教育所特有的“加法”理念。在实践策略上,提出持续优化的发展格局、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全面设计的评价框架和多方协同的生态模型,这些措施构成了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新体系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科学教育 理论向度 实践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价值旨趣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3
4
作者 于素梅 王晓燕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8,共7页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是新时期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实施“以体育人”理念的价值旨趣。“2小时”政策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有效落实该政策...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是新时期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实施“以体育人”理念的价值旨趣。“2小时”政策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有效落实该政策亟需深入领会政策深意,认真分析机遇挑战,提出系统化推进策略。在操作策略上亟需发挥学校主渠道和家庭助推器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层面需要保质保量做到“四个一”并体现贯通性;家庭层面需要尽心尽力做好“三件事”并体现多样性。研究“2小时”的价值旨趣与协同路径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深化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中小学生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意度量表的研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本连 刘倩倩 张海燕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依据国家相关文件、教师教育相关理论以及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实际情况,研制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意度量表,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价和质量提升提供相应的测量工具。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 依据国家相关文件、教师教育相关理论以及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实际情况,研制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意度量表,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价和质量提升提供相应的测量工具。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意度的概念以及相关维度,并建立条目池;随后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完成量表条目初筛;最后运用初始量表进行测试,并分析项目鉴别度、区辨力、信度、效度等对量表进行科学性检验和修订。研制出的量表包括培训制度、培训资源、培训过程、培训服务和培训效果5个维度,共35个条目。分量表和总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780~0.919之间(P<0.01),Cronbach’sα系数在0.754~0.904之间(P<0.01);各条目因子载荷在0.415~0.876之间,符合量表研制的测量学指标要求。该量表研制程序规范,信效度理想,可作为相关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的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教师 在职培训 满意度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3~12年级学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黄梨煜 郭丹丹 +7 位作者 喻颖杰 余晓辉 于博 张炎 马蕊 何海蓉 姚一泓 段佳丽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3~12年级学生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22—2023年北京市学生营养素养调查数据,选取其中部分3~12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睡眠... 目的了解北京市3~12年级学生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22—2023年北京市学生营养素养调查数据,选取其中部分3~12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睡眠不足的相关因素。结果北京市3~12年级学生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8.4±1.3)h,睡眠不足率为77.2%。其中,轻度不足率为39.8%,严重不足率为3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以所在区域为郊区、男生、小学3~6年级、住校、单独卧室、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父母知晓充足睡眠时间为参照,所在区域为城区(OR=1.655,95%CI:1.501~1.826)、女生(OR=1.188,95%CI:1.094~1.290)、初中(OR=1.895,95%CI:1.706~2.104)、高中(OR=1.608,95%CI:1.431~1.806)、非住校(OR=1.538,95%CI:1.327~1.783)、父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OR=1.254,95%CI:1.067~1.473)、父母不知晓充足睡眠时间(OR=1.892,95%CI:1.732~2.066)的学生出现睡眠不足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北京市3~12年级学生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较少,睡眠不足率较高,且不同特征学生的睡眠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睡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经验与启示
7
作者 王燕华 彭建敏 +1 位作者 文秀丽 汪作朋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7,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发达国家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基本情况与有益经验,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经验:师资力量专业化,数字赋能普及化,社会参与普遍化,质量评估规范化。启示:聚焦人才体制机制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发达国家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基本情况与有益经验,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经验:师资力量专业化,数字赋能普及化,社会参与普遍化,质量评估规范化。启示:聚焦人才体制机制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聚焦数字赋能价值认同,推进学校体育数字化转型;聚焦社会力量有机参与,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聚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推动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课后体育服务 中小学 发达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小学校长胜任力的多维评价与提升路径
8
作者 浦丽娟 张月 +1 位作者 杨柳玉 郑勤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中小学校长肩负着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具有良好胜任力的中小学校长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借鉴胜任力相关理论和方法,选取西部地区的代表性省份——云南为研究对象,以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 中小学校长肩负着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具有良好胜任力的中小学校长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借鉴胜任力相关理论和方法,选取西部地区的代表性省份——云南为研究对象,以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项目培训的学员及云南省各州(市)、县(市、区)教育体育局领导、中小学校长、副校长等人员为研究样本,通过360度反馈、大样本多阶段调查等方法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统计方法构建中小学校长胜任力模型,并以中小学校长工作绩效评价为检验标准,验证中小学校长胜任力模型的有效性。面对新时代发展背景对校长胜任力提出的新要求,可以通过体制保障、个体内驱力、激励手段、外部支持路径提升中小学校长的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小学校长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现状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科普教育:价值旨归与实践创新
9
作者 张辉蓉 覃若男 宋乃庆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5,共8页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强国之基;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强国之本;有益于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教育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成就强...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强国之基;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强国之本;有益于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教育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成就强国之业。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科普教育存在理念滞后、课程缺乏、师资短缺、内容僵化、资源失衡等问题。因此,中小学科普教育的创新应从重塑大众认知,形成校家社齐心育人的合力,加快科普课程建设,打通科普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的壁垒,建立科普教育师资培养保障制度,搭建“大科普”教育平台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科普教育 科学教育 非正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命题能力:现状剖析、提升路径与整体支持
10
作者 张雨强 李琪 尹学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98,共18页
教师命题能力对教师评价素养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命题能力现状,首先从命题认识、命题理论与技术、命题工具的科学性和使用规范性三方面进行整体剖析,其次将命题能力的关键场景作为X轴,将教师水平作为Y轴,构建了中... 教师命题能力对教师评价素养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命题能力现状,首先从命题认识、命题理论与技术、命题工具的科学性和使用规范性三方面进行整体剖析,其次将命题能力的关键场景作为X轴,将教师水平作为Y轴,构建了中小学教师命题能力二维四象限分析框架。研究发现:虽然高水平教师在明确认知要求、命制高质量试题、科学组配试卷、合理解释与运用结果四个关键场景上显著优于普通教师,但从总体上看中小学教师的命题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亟待进一步提升。鉴于此,必须基于普通教师和高水平教师各自相应的实际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具体命题技术: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秉持整体理解观;明确试题的认知要求,进行认知任务分析;编制多维细目表,命制高质量试题;掌握试题质量指标,科学组配试卷;合理解释与运用结果。还需要为中小学教师命题能力提供整体支持: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命题能力培养的相关政策;系统完善高校师范专业命题能力的课程设置;创新中小学在职教师命题能力的培训模式;丰富以命题能力提升为核心要务的日常校本教研专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命题能力 现状剖析 命题技术 整体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探索——以英国中文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的应用为例
11
作者 于泓珊 杨薇 钟英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1,206,共10页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小学阶段)作为中文教学实践标准,为海外低龄中文教学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和参考。《大纲》在“中文培优”项目中的应用,本质上是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与英国外语教育体系的衔接,具有重要价值,能助力解决“中...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小学阶段)作为中文教学实践标准,为海外低龄中文教学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和参考。《大纲》在“中文培优”项目中的应用,本质上是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与英国外语教育体系的衔接,具有重要价值,能助力解决“中文培优”项目面临的三重挑战、达成关键成果目标、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与英国本土实践的深度联结。在英国中文教育国际合作项目中,《大纲》可以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大纲编写、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资源建设、考核评价设计五个方面具体实施,并在“中文培优”项目暑期来华研修项目的实践应用中提供指导和支持。效果评价显示,《大纲》的应用能显著提升低龄学习者的中文学习积极性,为中外教师搭建合作平台。未来,可以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及构建中外教师专业共同体进行师资赋能,开展国别化修订以适应不同地区中文教学需求,进一步提升《大纲》的海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英国外语教育体系 “中文培优”项目 国际中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规范使用中小学教材的实践逻辑及其路径
12
作者 刘旭东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教材的规范使用是育人的要求和国家意志的体现,是高质量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推动教学变革的依据,在教学变革和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支架作用。教材使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学术路线,为教学活动划定边界和范围,并设定了教师发展的方向... 教材的规范使用是育人的要求和国家意志的体现,是高质量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推动教学变革的依据,在教学变革和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支架作用。教材使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学术路线,为教学活动划定边界和范围,并设定了教师发展的方向。规范使用中小学教材是从根本上确保教材的意识形态性和教材知识内容的科学性、维护教材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以及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需要。教材是课程的文本载体,规范使用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规范的教材使用中要遵循的实践逻辑是:使教材的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得以增值、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在研究中使用教材。为此,要维护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和教育性,确保教材价值在使用中增值;提升教材使用能力,创新教材使用方式,推动教学实践变革;构建完善的教材使用保障体系,健全教材使用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材使用 规范性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数字化转型进行时:谁在领导?如何领导?
13
作者 郁晓华 程佳敏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6,76,共13页
我国开启教育数字化转型已近三年,亦是对学校领导力变革的一场考验。从领导力过程视角出发可以揭示学校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领导组织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过程。研究结合领导权变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以及组织变革理论,构建了领导力过程... 我国开启教育数字化转型已近三年,亦是对学校领导力变革的一场考验。从领导力过程视角出发可以揭示学校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领导组织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过程。研究结合领导权变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以及组织变革理论,构建了领导力过程视角下学校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模型,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和输入性、诱发性以及能动性三大动因,包含外部环境、组织结构、学校文化、制度规划、基础设施、支持保障、人员素质和矛盾冲突共八个维度。基于对10所样本学校高层、中层、基层三类群体1319分钟访谈资料,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了四类领导力组织结构,分别为:正式结构的传统行政部门领衔团队和信息化行政部门领衔团队、非正式结构的工作坊团队和专职信息化团队,并讨论了它们各自运作的主要影响因素,还进一步分析了学校高层、中层、基层三类群体关注点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推动效应,以及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结构下学校数字化转型推进路径的差异。研究开拓了对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新视野,还提出了数智时代学校领导力变革的一些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力 数字化转型 中小学 组织变革 推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新样态:“课程超市”视角
14
作者 俞国良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49,共12页
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课程的核心——教材入手。从“课程超市”视角进行考量,这种教材新样态具有自主性、参与性、开放性、差异性等特点。但鉴于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现状与挑战,很有... 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课程的核心——教材入手。从“课程超市”视角进行考量,这种教材新样态具有自主性、参与性、开放性、差异性等特点。但鉴于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现状与挑战,很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教材定位,统筹教材建设,服务学生主体。无论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的学理依据与难题破解,还是设计思路与结构体例,抑或主要内容与栏目安排,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提供多层次、高质量、有足够数量的教学产品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建设必须因势而为,彰显思想性、通识性、适切性、趣味性等特色,从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转变,从问题导向转向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全面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涵、服务质量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心理健康教材的思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建构中小学生“学可自选、按需助学”的教材新样态、“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学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 “课程超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社会学论绎
15
作者 李彦龙 徐帅帅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数字赋能不仅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注入强劲动力,而且拓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空间社会学视域出发,以“理论阐释—空间转向—现实困境—优化路径”为逻辑主线,对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展开探讨。研... 数字赋能不仅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注入强劲动力,而且拓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空间社会学视域出发,以“理论阐释—空间转向—现实困境—优化路径”为逻辑主线,对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展开探讨。研究认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共同构成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三维空间。数字赋能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物质空间由实体形态向虚实融合转化,社会空间由协同不足向集成治理转变,精神空间由去情景化向富情境化提升,但存在物质空间失“衡”、社会空间失“联”、精神空间失“真”等现实困境。研究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化体育教育理念、深化数字体育人本底色,实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物质空间均衡、社会空间联结、精神空间回归等优化路径,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创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数字赋能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 空间社会学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校开展音乐即兴训练的策略研究
16
作者 冯亚 周骏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9,共7页
音乐即兴作为一种古老的技艺,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直接相关,在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创造力训练价值。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即兴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占比较少。音乐即兴训练对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音乐即兴常用训练手段包括语言即兴... 音乐即兴作为一种古老的技艺,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直接相关,在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创造力训练价值。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即兴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占比较少。音乐即兴训练对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音乐即兴常用训练手段包括语言即兴、歌唱即兴、声响模拟即兴、声势即兴、律动即兴、乐器即兴。在实践中,要以音乐即兴促进学校艺术课程的实施,将音乐即兴训练渗透到学校智育的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即兴 创造力 学校艺术课程 智育实践 中小学音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小学教师教材使用的行动策略
17
作者 刘旭东 黎进萍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0,共7页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全面开启学校生活的起点,在教学变革和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支架作用。教材使用是在学生个人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创设情境是教材使用的内在机制,把...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全面开启学校生活的起点,在教学变革和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支架作用。教材使用是在学生个人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创设情境是教材使用的内在机制,把握时机、审时度势地对情境作出回应和对教材作出个性化的阐释,是提升教材使用水平的重要契机与关键。为了能够拓展教材使用空间、提升教材使用的能力,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功能和作用,厘清教材的知识逻辑,恪守教学的教育性,科学规划学习路径,积极创设活动,丰富教材使用的路径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学生个人经验 教师 教材使用 行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公正性的原则、流程与实践路径
18
作者 鲍传友 任荣 任俐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1,共10页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不畅”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建设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瓶颈。基于程序公正性理论,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的设计经验,通过对我国T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不畅”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建设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瓶颈。基于程序公正性理论,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的设计经验,通过对我国T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的调研,提出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公正性的六项原则,即标准性和差别性相结合原则、准确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人际尊重原则、参与性原则及情理结合原则。在这些原则基础上,细化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的流程。为确保此流程的实现需要做到:政策制定“纵横联动”,达成利益群体共识;考核标准“分层量化”,提供科学考评依据;执行机构“优化权责”,建立三级联动机制;竞争机制“民主公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评价监督“主体多元”,构建协同配合模式;帮扶培训“补救优先”,遵循情理结合原则;维权保障“精准有效”,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退出 程序公正性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自主权的属性、实践限度及保障思路
19
作者 张晓伟 黄胤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中小学教师自主权具有职务权力的属性,兼具职务权力、专业权利和多维度权利的属性。在学校管理层面,中小学教师在与学校宏观课程决策、学生纪律制度制定,以及与学校人事管理相关的招聘录用、考核奖惩等方面的自主权十分有限,然而,在教... 中小学教师自主权具有职务权力的属性,兼具职务权力、专业权利和多维度权利的属性。在学校管理层面,中小学教师在与学校宏观课程决策、学生纪律制度制定,以及与学校人事管理相关的招聘录用、考核奖惩等方面的自主权十分有限,然而,在教育教学层面,中小学教师在决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估学生学习、惩戒学生和布置家庭作业方面则具有适度的自主权。为了保障中小学教师自主权真正落地,化解权利行使的实践困境,应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应条款,赋予教师适度拒绝从事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或活动的权利,提升教师的自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自主权 权利属性 实践限度 法律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提升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的机制研究
20
作者 柳鸣毅 龚海培 +4 位作者 孔年欣 蔡静洁 尹子康 杜志伟 彭李奥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促进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教育部门的职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可探索与建立新机制。研究基于全国8个省(自治区)218所乡村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体育支教志愿服务的整体政策效应,并引入两步回归法识... 促进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教育部门的职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可探索与建立新机制。研究基于全国8个省(自治区)218所乡村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体育支教志愿服务的整体政策效应,并引入两步回归法识别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显著提升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参与、体育课外活动频率、体育支教志愿者认可、体育技能掌握与体能水平等多个维度的表现,验证了其在改善乡村学校体育教学供给与激发学生体育参与方面的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效果在少数民族与初中学段的学生中更为显著,特别是在体育技能掌握和体能水平提升方面,边际效应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机制分析进一步表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主要通过资源支持、师生互动、能力提升3类机制,构建了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供给改善到促进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完整作用路径。研究建议: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多元并举改善乡村学校体育教育基础条件;二是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高乡村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教学水平;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协同联动促进乡村体育支教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支教志愿服务 乡村教育质量 中小学体育教育 教育公平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