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LA-PBS-PDLA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马丽莉 邵俊 +2 位作者 杨晨光 汤朝晖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29-2334,共6页
合成了末端均为羟基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预聚物,再以PBS的端羟基引发D-丙交酯(D—LA)开环聚合,得到聚右旋乳酸(PDLA)与PBS的三嵌段共聚物(PDLA—PBS—PDLA).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随着m(D—L... 合成了末端均为羟基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预聚物,再以PBS的端羟基引发D-丙交酯(D—LA)开环聚合,得到聚右旋乳酸(PDLA)与PBS的三嵌段共聚物(PDLA—PBS—PDLA).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随着m(D—LA):m(PBS)由0.51:1逐渐增加至2.60:1,PDLA—PDS.PDLA中PDLA链段的长度逐渐增加.随着PDLA嵌段长度的增加,PDLA嵌段对PBS嵌段的限制作用增强,并导致PBS嵌段结晶温度下降,结晶焓降低.当m(D—LA):m(PBS)=2.60:1时,PBS嵌段不再能形成结晶.而m(D—LA):m(PBS)在0.51:1~3.04:1范围内,PDLA嵌段均可形成结晶,PDLA嵌段的熔点随其在嵌段共聚物中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PDLA嵌段的熔融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部分嵌段共聚物中,PBS和PDLA嵌段可各自形成结晶,且PBS和PDLA的结晶结构不随组分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表明该嵌段共聚物中PDLA嵌段和PBS嵌段呈微相分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右旋聚乳酸 pdla—pbs—pdla三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量立构复合结晶的三枝化PPO-PDLA-PLLA嵌段共聚物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伟 马艳 +1 位作者 李远翔 范仲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53-1558,共6页
以三枝化低不饱和度聚环氧丙烷(PPO)引发D-丙交酯(D-LA)逐步开环聚合,合成了三枝化聚环氧丙烷-聚右旋乳酸(PPO-PDLA)共聚物.用辛酸亚锡Sn(Oct)2与PPO-PDLA端羟基反应进行Sn(Oct)封端,制备了三枝化PPO-PDLA-Sn(Oct)预聚物.再于130℃下,... 以三枝化低不饱和度聚环氧丙烷(PPO)引发D-丙交酯(D-LA)逐步开环聚合,合成了三枝化聚环氧丙烷-聚右旋乳酸(PPO-PDLA)共聚物.用辛酸亚锡Sn(Oct)2与PPO-PDLA端羟基反应进行Sn(Oct)封端,制备了三枝化PPO-PDLA-Sn(Oct)预聚物.再于130℃下,以其作为大分子引发剂与L-丙交酯(L-LA)开环聚合,合成了分子量>105的三枝化PPO-PDLA-PLLA嵌段共聚物.活性端基的引入,降低了聚合反应温度,从而降低了聚合中的酯交换或热降解反应发生的概率.实现了高分子量PPO-PDLA-PLLA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结构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分子结构易控及立构规整度高等特点.在结晶-熔融-再结晶重复热处理下,三枝化PPO-PDLA-PLLA嵌段共聚物仅发生立构复合聚乳酸结晶,且结晶能力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端 开环聚合 立构聚乳酸 枝化PPO—pdla—PLLA共聚物 立构复合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