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3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白血病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苏晓月 吕转平 +2 位作者 沈亚安 赵明明 唐思静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禽白血病病毒(ALV)抗体检测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禽白血病病毒的p27蛋白建立一种检测AL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p27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27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以p27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 为了建立一种禽白血病病毒(ALV)抗体检测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禽白血病病毒的p27蛋白建立一种检测AL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p27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27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以p27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NDV、IBDV、IBV、AIV-H9、ILTV阳性血清均为阴性,最低抗体检出效价为1︰12800,与进口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87%,检测临床血清样品的阳性率为14.02%。结果说明该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符合性好,可为ALV的检测和净化等提供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间接elisa方法 抗体检测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源锥体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葛辉 郭香 +7 位作者 巫旗生 宁岳 叶军 吴丽云 谢鑫怡 张东玲 黄强 王为刚 《渔业研究》 2025年第5期651-660,共10页
【背景】2023年至2025年,锥体虫(Trypanosoma spp.)严重威胁着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大黄鱼锥体虫病的防控措施有限,早期诊断对防控至关重要,但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灵敏度低、操作繁... 【背景】2023年至2025年,锥体虫(Trypanosoma spp.)严重威胁着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大黄鱼锥体虫病的防控措施有限,早期诊断对防控至关重要,但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灵敏度低、操作繁琐等局限。【目的】建立大黄鱼锥体虫快速精准检测技术,探究其组织分布特征,为病害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大黄鱼源锥体虫18S rDNA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与TaqMan探针,构建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通过重组质粒梯度稀释建立标准曲线,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采集三都岛、霞浦、连江养殖区大黄鱼样品,检测感染率并分析9种组织中锥体虫含量差异。【结果】该方法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7),检测下限达25拷贝/µL;组间与组内循环阈值变异系数分别<2.0%和<1.5%,重复性稳定;对车轮虫(Trichodina)、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神经坏死病毒(NNV)等常见水产病原无交叉反应,特异性显著。60尾样品总体感染率为93.33%,三都岛感染率(100%)最高;组织分布显示,血液、心脏、脾脏中锥体虫含量极显著高于鳃、肝脏、肾脏等其他组织(P<0.01);此外,鲻鱼(Mugilcephalus)、真鲷(Pagrusmajor)中仅少量感染且病原含量极低;非鱼类样品中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检出率(93.33%)最高,网衣、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检出少量,其余未检出。【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高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可用于大黄鱼锥体虫病的早期诊断;锥体虫在血液、心脏、脾脏中富集的组织趋向性,为解析其致病机制、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保障大黄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锥体虫 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TB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与纳米PCR方法的建立与比较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彦昊 付兢锋 +8 位作者 张雅宁 薛皓文 于凯 曹朔宁 孙峥 张思琪 张玺凤 马浩原 高旭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70,共7页
为建立并比较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IBRV gB基因和gE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用于检测IBRV的TB Green I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和纳米(Nano)PCR方法的特异性引物,利用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B和p... 为建立并比较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IBRV gB基因和gE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用于检测IBRV的TB Green I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和纳米(Nano)PCR方法的特异性引物,利用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B和pMD19-T-gE为模板,采用方阵法优化各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检测IBRV的TB Green I qPCR方法和Nano PCR方法,并建立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牛肠道病毒(BEV)和牛流行热病毒(BEFV)等RNA反转录所得cDNA及IBRV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TB Green I qPCR方法和Nano PCR方法检测,评估所建方法的特异性;分别以10倍倍比稀释(108~101)的pMD19-T-gB和pMD19-T-gE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两种方法与普通PCR方法检测,比较所建方法的敏感性;以3个不同浓度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B作为模板,利用TB Green I qPCR方法分别于同一时间和不同时间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标准曲线结果显示,质粒标准品pMD19-T-gB在5.54×10^(8)拷贝/μL~5.54×10^(1)拷贝/μL范围内与其Ct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溶解曲线为单一峰。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两种方法仅能检出IBRV,其他病毒均为阴性结果,特异性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TB Green I qPCR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B的检测限为55.4拷贝/μL;Nano PCR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gE的检测限为4.28×10^(3)拷贝/μL,所建立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均较高。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qPCR方法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在0.16%~0.67%,重复性较好。采用本实验建立的两种方法和普通PCR方法对延边地区采集的50份疑似IBRV感染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普通PCR对样品的阳性检测率为84%(42/50),Nano PCR对样品的阳性检测率为90%(45/50),qPCR对样品的阳性检测率为92%(46/50),3种检测方法的总符合率均高于85%。本研究建立的qPCR方法对样品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特异性更强,为临床样品的快速检测及相应疾病早期诊断的首选;Nano PCR次之。本实验首次同时建立并比较了用于IBRV检测的TB Green I qPCR方法与Nano PCR方法,且首次对延边地区的IBRV流行病学作了初步调查,为牛养殖业和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荧光定量pcr 纳米pcr 检测方法 比较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LISA与qRT-PCR技术检测番木瓜PRSV病毒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秀菊 夏启玉 +7 位作者 霍姗姗 杜晓希 麦贤俊 张雨良 郭安平 李峰 孔祥义 赵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34-2541,共8页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番木瓜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率高,传播快,危害重。为及时发现感染PRSV的番木瓜植株,本研究建立了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和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技术检测番...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番木瓜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率高,传播快,危害重。为及时发现感染PRSV的番木瓜植株,本研究建立了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和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技术检测番木瓜植株感染PRSV的方法,利用这2种方法检测多株转基因番木瓜与非转基因番木瓜的PRSV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PRSV多肽抗原作为标准品制备的抗体建立的标准曲线拟合度较好,可用于ELISA法检测PRSV;qRT-PCR法中选择的内参基因Cpa03g018830在番木瓜的不同生长阶段均稳定表达,可作为PRSV含量测定的内参基因;ELISA法和qRT-PCR法对多株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番木瓜植株中PRSV含量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这2种方法均可用于番木瓜植株中PRSV含量的检测。利用这2种检测手段,可及时发现并铲除感染了PRSV的番木瓜植株,有效预防与控制PRSV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环斑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 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姜艳平 刘薇 +6 位作者 宫浩阳 蔡李萌 李佳璇 崔文 周晗 韩建春 唐丽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33-3441,共9页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方法,本研究以IBDV全病毒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以获得的单抗6G3作为捕获抗体,单抗4C12作为检测抗体,建立检测IBD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方法,本研究以IBDV全病毒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以获得的单抗6G3作为捕获抗体,单抗4C12作为检测抗体,建立检测IBD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REV、AEV、ALV和EDSV均无交叉反应;能检测病毒的最小量为1.585×10^(3) ELD50;批间和批内重复性试验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通过该方法对49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与商品化的IBDV抗原检测卡进行比较,符合率达94.18%。综上,本研究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IBDV的快速检测,为制备商品化的IBDV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单克隆抗体 检测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星状病毒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6
作者 于皓同 马勇杰 +3 位作者 王凯茸 张琪 张淑霞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1,共5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山羊星状病毒(Caprine astrovirus)的方法,根据GenBank上收录的山羊星状病毒ORF1ab基因序列(OR652457)设计特异性探针和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进行反应条件优化及临床样品检测初步应用,旨在建立一种检测... 为建立快速检测山羊星状病毒(Caprine astrovirus)的方法,根据GenBank上收录的山羊星状病毒ORF1ab基因序列(OR652457)设计特异性探针和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进行反应条件优化及临床样品检测初步应用,旨在建立一种检测山羊星状病毒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山羊贝氏柯克斯体、山羊支原体等均无交叉反应;对山羊星状病毒重组质粒标准品最低检测限为2.16×10^(1)copies/μL;批内和批间试验结果稳定,变异系数均小于2%;用建立的方法对收集的陕西省部分山羊场的115份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山羊星状病毒阳性率为29.57%,与常规RT-PCR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4.78%。该方法为山羊星状病毒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星状病毒 Taq Man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检测的三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五指山猪组织样品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7
作者 瑞雪 张云航 +7 位作者 李杨 谭晨 蔡艺菲 刘园园 曹宗喜 张艳 孙瑞萍 刘光亮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8-3554,共7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可同时检测猪基因组中的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并鉴别PERV-A、PERV-B、PERV-C三种亚型PERV的三重PCR检测方法。根据PERV不同亚型囊膜(env)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优... 本研究旨在建立可同时检测猪基因组中的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并鉴别PERV-A、PERV-B、PERV-C三种亚型PERV的三重PCR检测方法。根据PERV不同亚型囊膜(env)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优化后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可特异性扩增三种亚型PERV目的基因,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扩增结果呈阴性;该方法的敏感性较好,对PERV-A、PERV-B、PERV-C质粒标准品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10^(2)、1×10^(3)和1×10^(2)拷贝·μL^(-1);采用建立的三重PCR方法检测103份组织样品,其中PERV-A的阳性率为100%(103/103),PERV-B的阳性率为100%(103/103),PERV-C的阳性率为54%(56/103),与经典单重PCR方法进行比较,符合率分别为100%、100%、96.6%。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较好、快速简便的三重PCR方法,可用于PERV三种亚型同时检测的鉴别诊断,为筛选无PERV的猪源供体器官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囊膜基因 三重pcr检测方法 组织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苏进博 王锦祥 殷光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目的】建立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以Bb的fimX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构建质粒标准品。在此基础上建立检测兔源Bb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 【目的】建立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以Bb的fimX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构建质粒标准品。在此基础上建立检测兔源Bb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将该方法初步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仅对兔源Bb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对其他常见兔源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对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13.8拷贝·μL^(-1),敏感性是普通PCR方法的10倍;批内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3%;对6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9.71%,比普通PCR方法的高2.95%。【结论】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且对临床样品的阳性检出率比普通PCR方法高,为兔源Bb的快速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波氏杆菌病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dV-1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9
作者 孟鸽 李阳 +11 位作者 封莹洁 蔡成杰 王阳 王莹 尚佳静 罗娟 刘冠慧 于晓慧 蒋文明 刘华雷 张永英 侯力丹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106-112,共7页
禽腺病毒血清型1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1,FAdV-1)已成为近年来影响我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原之一。本研究针对FAdV-1 Hexon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等进行评估,构建了FAdV-1荧... 禽腺病毒血清型1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1,FAdV-1)已成为近年来影响我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原之一。本研究针对FAdV-1 Hexon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等进行评估,构建了FAdV-1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和常规PCR对130份临床家禽咽/肛双拭子样品进行检测,计算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显示:该方法对FAdV-1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4.3×10^(2) copies/μL,其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0倍,与A群轮状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H10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以及FAdV-Ⅰ其他血清型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变异系数(CV)为0.38%~0.90%,批间CV为0.75%~1.15%,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该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对130份临床家禽咽/肛双拭子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15%。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FAdV-1 qPCR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FAdV-1感染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血清型1型 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群猪轮状病毒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10
作者 陈冰冰 蔡蔚游 +3 位作者 刘玉彤 王修武 孙守湖 贺东生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95-4100,共6页
旨在建立一种特异、灵敏的A群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A,PoRVA)微滴式数字PCR(ddPCR)新型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PoRVA的VP 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猪轮状病毒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其反应条件,从而构建PoRVA的ddPCR检测方法,... 旨在建立一种特异、灵敏的A群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A,PoRVA)微滴式数字PCR(ddPCR)新型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PoRVA的VP 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猪轮状病毒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其反应条件,从而构建PoRVA的ddPCR检测方法,并测定其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以及临床样品试验。优化反应条件结果显示,最佳引物浓度为600 nmol·L^(-1),最佳探针浓度为300 nmol·L^(-1);退火温度在56℃时,病毒阳性液滴拷贝数最高;特异性结果显示,自行建立的检测方法仅能检出PoRVA,而猪丁型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七种对照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灵敏度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检测限度为3.97 copies·μL^(-1),比普通PCR(最低检测限度3970 copies·μL^(-1))和荧光定量PCR(最低检测限度39.7 copies·μL^(-1))分别高1000倍和10倍;重复性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小于10%;对142份临床样品检测显示,ddPCR检出阳性率高于qPCR和PCR。综上,本研究自行建立的PoRVA ddPCR新型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猪轮状病毒早期感染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可为日后持续性监控猪轮状疫情提供可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群猪轮状病毒 微滴式数字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痘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道中 梅明珠 +5 位作者 李明 佟铁铸 王莹 丁宁 徐娟 王春霞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骆驼痘(Camelpox,CML)是一种广泛流行的骆驼病毒性传染病,它主要发生于中东和东北非的大规模骆驼群,给骆驼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研究通过对GenBank中所公布的13个骆驼痘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选取其ATIP... 骆驼痘(Camelpox,CML)是一种广泛流行的骆驼病毒性传染病,它主要发生于中东和东北非的大规模骆驼群,给骆驼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研究通过对GenBank中所公布的13个骆驼痘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选取其ATIP基因保守序列,筛选出了一套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相应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其最低检测限度为7.8 copies/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痘病毒 实时荧光pcr 方法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貂源肺炎克雷伯菌纳米PCR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杨靖卿 赵新凌 +5 位作者 迟雪 陈欣茹 廖茜 叶京飞 陈强 孙娜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8期20-24,共5页
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灵敏且高效地检测貂源肺炎克雷伯菌的方法,提高检测效率。试验根据肺炎克雷伯菌kh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反应条件及反应程序,并经过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及临床样品的检测,建立了貂源肺... 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灵敏且高效地检测貂源肺炎克雷伯菌的方法,提高检测效率。试验根据肺炎克雷伯菌kh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反应条件及反应程序,并经过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及临床样品的检测,建立了貂源肺炎克雷伯菌纳米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纳米PCR方法能够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对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绿脓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及无菌水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且该方法的敏感性是普通PCR方法的10倍。使用纳米PCR方法和普通PCR方法对3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纳米PCR方法和普通PCR方法对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0%(21/30)和53.3%(16/30)。研究表明,试验建立的纳米PCR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性、特异性,可用于检测貂源肺炎克雷伯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 肺炎克雷伯菌 纳米pc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尼罗病毒数字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3
作者 刘小卓 马萍萍 +5 位作者 常凯 姜帆 赵旭 岳志芹 郑小龙 王群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9期57-63,共7页
为建立一种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检测方法,以WNV保守区域NS2A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检测WNV的数字RT-PCR方法。对该方法引物浓度梯度、扩增反应温度梯度、模板梯度以及灵敏度和模... 为建立一种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检测方法,以WNV保守区域NS2A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检测WNV的数字RT-PCR方法。对该方法引物浓度梯度、扩增反应温度梯度、模板梯度以及灵敏度和模拟样品检测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本方法在引物终浓度900 nmol/L、探针浓度250 nmol/L、退火温度60℃时效率最高;方法的特异性较好,对弓形虫、布鲁氏菌、禽流感病毒、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尼帕病毒、马疱疹病毒、马动脉炎病毒等病原无交叉反应;对WNV的检测灵敏度可达4 copies/μL,对强阳性及临界阳性模拟样品全部检出。结果表明,建立的WNV数字RT-PCR方法高效、特异、灵敏,较适用于低病毒浓度样品或感染初期动物的检测,对WNV感染防控和口岸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尼罗病毒 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14
作者 宋前进 陈亚飞 +5 位作者 张静 刘治凤 徐誉彰 姜彦飞 丛帅 王小龙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3期51-56,共6页
[目的]建立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荧光定量PCR方法,为其他布鲁氏菌毒株和基因缺失株鉴别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GenBank中布鲁氏菌赤藓糖醇基因(eryA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引物、探针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 [目的]建立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荧光定量PCR方法,为其他布鲁氏菌毒株和基因缺失株鉴别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GenBank中布鲁氏菌赤藓糖醇基因(eryA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引物、探针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重组质粒标准品在1.56×10^(8)~1.56×10 copies/μL呈良好线性关系;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其他14种常见细菌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布鲁氏菌的检测敏感度为100 copies/μL。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结论]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和其他布鲁氏菌株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TaqMan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鉴别诊断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冠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蒲鹏 李晨露 +2 位作者 张琪 吴发兴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0,共4页
为建立牛冠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牛冠状病毒AKS-01株N基因序列(KU886219)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并进行反应条件优化、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以及敏感性试验,建立一种检测BCoV的TaqMan... 为建立牛冠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牛冠状病毒AKS-01株N基因序列(KU886219)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并进行反应条件优化、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以及敏感性试验,建立一种检测BCo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牛冠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均良好。该方法BCoV重组质粒标准品在5.75×10^(7)~5.75×10^(3)copies/μL时与Ct值呈现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对牛轮状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该方法对BCoV重组质粒标准品最低检测限为5.75×10^(1)copies/μ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稳定,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所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收集的132份样品进行检测,与常规PCR相比,两者符合率为96.21%,可为BCo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TaqMan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隐孢子虫RT-PCR-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前明 李国清 +5 位作者 叶亦见 梁详解 高振勇 岳彩玲 程家林 朱海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人隐孢子虫的RT-PCR-ELISA检测方法。方法根据人隐孢子虫与其他隐孢子虫粘附蛋白p23基因的多重比对,设计一对引物(其中p1引物带有生物素标记)用来扩增含高变区目的片段;采用RT-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扩增产... 目的建立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人隐孢子虫的RT-PCR-ELISA检测方法。方法根据人隐孢子虫与其他隐孢子虫粘附蛋白p23基因的多重比对,设计一对引物(其中p1引物带有生物素标记)用来扩增含高变区目的片段;采用RT-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扩增产物与探针引物进行液相杂交,将杂交产物与微孔板上包被的链霉亲和素结合,再与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反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22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与常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所建立的RT-PCR-ELISA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比常规的PCR方法灵敏度提高了100(0.08:8ng)左右。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出率高达86%(19/22),而RT-PCR、蔗糖漂浮法和抗酸染色法的检出率仅为27%(6/22)、27%(6/22)和50%(11/22)。结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人隐孢子虫的RT-PCR-ELISA检测方法,检出率比常规检测方法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隐孢子虫 pcr—elisa 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支原体肺炎病原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华 周华倩 +5 位作者 黄新 齐宇 余乾 张文喆 杨永林 侯扶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74-7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诊断绵羊支原体肺炎病原的巢式PCR方法,确定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靶器官。[方法]根据GenBank网站上登录的绵羊支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引物,以肺炎支原体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过PCR反应条件的优化,通过测序验... [目的]建立一种诊断绵羊支原体肺炎病原的巢式PCR方法,确定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靶器官。[方法]根据GenBank网站上登录的绵羊支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引物,以肺炎支原体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过PCR反应条件的优化,通过测序验证扩增产物的正确性,建立了绵羊支原体肺炎病原的巢式PCR检测方法,进而应用建立的方法完成临床阳性病料肺脏、肺淋巴、心脏、肾脏、肝脏、脾脏、皮肤、小肠和外周血检测以及疑似样本肺脏组织的检测。[结果]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可扩增出864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肺脏和肺淋巴为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靶器官,临床样本巢式PCR检出率与支原体培养鉴定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的绵羊支原体肺炎病原巢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样本的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巢式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PCV4 Cap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鹏 吉卫龙 +7 位作者 伊立超 张爽 郝嘉翼 高子函 任世斌 时小双 任林柱 李昌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为建立可应用于猪圆环病毒4型(PCV4)候选疫苗特异性抗体检测与评价方法,本研究应用PCV4 Cap蛋白作为抗原,以PCV4多克隆兔源抗体作为一抗,优化各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建立了针对PCV4 Cap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最佳条件为2μg/m L PCV4 Ca... 为建立可应用于猪圆环病毒4型(PCV4)候选疫苗特异性抗体检测与评价方法,本研究应用PCV4 Cap蛋白作为抗原,以PCV4多克隆兔源抗体作为一抗,优化各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建立了针对PCV4 Cap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最佳条件为2μg/m L PCV4 Cap纯化蛋白,4℃包被过夜,5%脱脂乳封闭60 min,待检血清稀释比例为1∶800,反应条件为37℃、45 min,酶标抗体稀释比例为1∶5000,反应条件为37℃、60 min,底物显色时间为10 min,Cut of f值为0.157,灵敏度可达102400倍。成功建立的抗PCV4Cap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重复性和特异性。可为检测PCV4候选疫苗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提供一种精准、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4型 免疫效果检测 间接elis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AGID和PCR方法检测牛白血病的比较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祥平 王建华 +5 位作者 董志珍 王玉玲 王乃福 张永年 刘亚峰 刘红梅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3年第9期56-58,共3页
为比较ELISA、AGID和PCR方法检测牛白血病的检出率和符合率,本试验采用这三种方法对隔离期间总数为3998头的乌拉圭进口奶牛进行了牛白血病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对奶牛的牛白血病检测以ELISA方法检出率最高,检出牛白血病抗体阳性牛23头,... 为比较ELISA、AGID和PCR方法检测牛白血病的检出率和符合率,本试验采用这三种方法对隔离期间总数为3998头的乌拉圭进口奶牛进行了牛白血病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对奶牛的牛白血病检测以ELISA方法检出率最高,检出牛白血病抗体阳性牛23头,检出率为0.58%(23/3998);AGID方法检出牛白血病抗体阳性牛18头,检出率为0.45%(18/3998),与ELISA方法的符合率为78%;而PCR方法检出牛白血病前病毒核酸阳性牛12头,检出率为0.30%(12/3998),与ELISA方法和AGID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43%和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白血病 elisa AGID pcr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及其在人体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蔡春友 张维铭 +3 位作者 刘霜 孙保存 于士柱 杨军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介绍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 ,并对不同组织来源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对299例不同组织来源肿瘤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本组结果显示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 目的 :介绍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 ,并对不同组织来源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对299例不同组织来源肿瘤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本组结果显示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在敏感性与特异性方面与国外报道的同位素方法结果一致。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可检出端粒酶活性 ,而与各种肿瘤对应的正常组织及良性病变中则多为阴性。结论 :本组结果提示PCR -ELISA法为一高敏感的半定量评价端粒酶活性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活性 肿瘤 pcr-elis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