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of PCR-ELISA for Detecting Glyphosate Resistant Transgenic Soybean 被引量:1
1
作者 Yuan Qiang Wei Yun-min +5 位作者 Fu Ming-ming Qiu You-wen Wen Hong-tao Zhang Ming-hui Liu Ying Ao Jin-xi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6年第2期45-51,共7页
A PCR-ELISA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glyphosate resistant transgenic soybean was established and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ey parameters of PCR-ELISA were as follows: the concentration of digoxin tag pr... A PCR-ELISA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glyphosate resistant transgenic soybean was established and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ey parameters of PCR-ELISA were as follows: the concentration of digoxin tag probe was 0.5 μmol · L^-1, the time of hybridization reaction was 15 min and the chromogenic reaction should last for 30 min. The sensitivity and the repeatability of our PCR-ELISA method were evalu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could be detect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DNA template from transgenic soybean samples was 0.01% or higher,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is method was less than 5% in our research condi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CR-ELISA method establishment in this study had good repeatability and high precision for detecting the transgenic soybean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elisa glyphosate resistant transgenic soybe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Herbicides on Competition Weed and Glyphosate-resistant Soybean
2
作者 Liu Sheng-nan Ding We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9年第2期15-24,共10页
Competitions of light,nutrient and water between transgenic glyphosate resistant soybean and weed were evaluated with different herbicides(glyphosate,acetochlor,and the mixture of fomesafen and quizalofop-p-ethyl)in f... Competitions of light,nutrient and water between transgenic glyphosate resistant soybean and weed were evaluated with different herbicides(glyphosate,acetochlor,and the mixture of fomesafen and quizalofop-p-ethyl)in filed,which display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xture of fomesafen and quizalofop-p-ethyl on soybeans had the best anti-herbicidal effect while glyphosate had the weakest effect.The half-life extended by herbicide mixture would affect the soil nutrients.Weed-soybean competitions affected the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on soybean and yield.However,effective control of weed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weed density,improve the field through different layers of light transmittance and the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on soybean,an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soyb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genic glyphosate resistant soybean NUTRIENT light WEED survival COMPET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标准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肖芳 李允静 +5 位作者 武玉花 李俊 高鸿飞 翟杉杉 吴刚 梁晋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8-1156,共9页
抗逆大豆IND-ØØ41Ø-5已经批准获得我国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含有外源HaHB4基因和bar标记基因。本研究根据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5′端和3′端插入位点旁侧序列信息,设计19对引物,结合罗萨里... 抗逆大豆IND-ØØ41Ø-5已经批准获得我国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含有外源HaHB4基因和bar标记基因。本研究根据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5′端和3′端插入位点旁侧序列信息,设计19对引物,结合罗萨里奥农业生物技术学院公司的1对引物,针对20对引物组合利用定性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性筛选,结果显示5′端的14号引物特异性良好,优化后获得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经测试,该引物特异性好、稳定性高,检出限达0.1%,扩增片段大小248 bp。经8家有资质实验室对本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行验证,各项参数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定性PCR检测方法,为IND-ØØ41Ø-5转化体在国内的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抗逆大豆IND-ØØ41Ø-5 转化体特异性 定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纸条法和PCR法检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外源基因 被引量:9
4
作者 阚贵珍 喻德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21,共4页
分别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及其受体材料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对喷施除草剂草甘膦后部分存活的5个常规大豆材料后代进行试纸条检测和PCR检测。结果发现2种方法均在被检大豆材料中检测到抗草甘膦基因CP4EPSPS,而且这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能... 分别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及其受体材料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对喷施除草剂草甘膦后部分存活的5个常规大豆材料后代进行试纸条检测和PCR检测。结果发现2种方法均在被检大豆材料中检测到抗草甘膦基因CP4EPSPS,而且这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能相互验证;对这2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甘膦大豆 外源基因 试纸条检测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草甘磷转基因大豆多重PCR检测及假阳性问题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信申 何红 +2 位作者 胡汉桥 陈国杰 袁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6-71,共6页
以大豆病基因类似物(RGA)基因为对照,用RR大豆中的外源CaMV35S启动子、CP4-EPSPS引物,应用多重PCR方法,从RR大豆中扩增出预期大小的DNA片段。结果表明:将扩增产物回收后测序,经同源性分析扩增产物为CaMV35S启动子和CP4-EPSPS的一部分序... 以大豆病基因类似物(RGA)基因为对照,用RR大豆中的外源CaMV35S启动子、CP4-EPSPS引物,应用多重PCR方法,从RR大豆中扩增出预期大小的DNA片段。结果表明:将扩增产物回收后测序,经同源性分析扩增产物为CaMV35S启动子和CP4-EPSPS的一部分序列;多重PCR检测的灵敏度为0.08%;PCR检测过程中产生假阳性的原因是污染和非特异性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甘膦 RR大豆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猪对转基因豆粕外源DNA的代谢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元招 尹靖东 +1 位作者 李德发 王凤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中的外源DNA在生长猪体内的代谢和沉积。选用去势公猪,于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饲喂常规和转基因豆粕日粮,收集回肠食糜和粪便;另外进行生长猪饲喂试验42 d,添加约30%常规或转基因豆粕,屠宰后采取组织样品,... 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中的外源DNA在生长猪体内的代谢和沉积。选用去势公猪,于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饲喂常规和转基因豆粕日粮,收集回肠食糜和粪便;另外进行生长猪饲喂试验42 d,添加约30%常规或转基因豆粕,屠宰后采取组织样品,检测外源DNA残留。结果表明,在回肠食糜和粪便中检出源自抗草甘膦豆粕的外源cp4epsps基因,但重现率均仅有6.7%,外源DNA的完整性在小肠后段很大程度上受到破坏;PCR检测下限为5 pg时,在生长猪肝脏、肌肉、脾脏和胸腺组织中无cp4epsps基因残留,外源DNA已被代谢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DNA 生长猪 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 代谢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杂交后代的适合度分析(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阚贵珍 童振峰 +3 位作者 胡振宾 马德元 张国正 喻德跃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4,共8页
野生大豆是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转基因大豆可能对野生大豆资源存在潜在的农业和生态风险。外源基因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向野生大豆材料的逃逸不仅需要成功的杂交,还要依赖于杂交后代的适合度。因此野生大豆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野生大豆是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转基因大豆可能对野生大豆资源存在潜在的农业和生态风险。外源基因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向野生大豆材料的逃逸不仅需要成功的杂交,还要依赖于杂交后代的适合度。因此野生大豆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杂交后代的适合度分析,对评价抗草甘膦转基因逃逸引起的生态风险非常必要。在网室条件下,4个野生大豆材料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能够杂交结实,获得有抗草甘膦基因杂交后代群体F1和F2(江浦野生豆-5×RR)。对杂交后代及其母本野生大豆材料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计算适合度并进行t测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草甘膦的选择压力下,杂交后代在一些性状上的相对适合度高于母本野生大豆材料;江浦野生豆 -5 和 RR 杂交 F2代敏感株与抗性株在 7 个农艺性状的相对适合度上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杂交后代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利弊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井勇 孙寰 +1 位作者 王曙明 赵丽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3-547,共5页
自1996年抗农达转基因大豆正式上市以来,有关转基因大豆问题就展开了争论。13年的实践表明,抗农达大豆得到了迅速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大豆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起了积极作用。减少了除草剂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加速了免耕技... 自1996年抗农达转基因大豆正式上市以来,有关转基因大豆问题就展开了争论。13年的实践表明,抗农达大豆得到了迅速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大豆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起了积极作用。减少了除草剂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加速了免耕技术的推广,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抗农达大豆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产量可能降低,出现了13种抗农达杂草。已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开发出了新一代转基因产品,这项技术正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改进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转基因 抗草甘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对雄性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芦春斌 张伟 刘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1-294,共4页
以雄性昆明鼠为动物模型,对亲本(F0)和子一代(F1)短期(30 d)及长期(90 d)喂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后,取其脾脏,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短期喂食实验过程中,在0、2、7、14和30 d取样时,转基因大豆饲料对亲本(F0)实验... 以雄性昆明鼠为动物模型,对亲本(F0)和子一代(F1)短期(30 d)及长期(90 d)喂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后,取其脾脏,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短期喂食实验过程中,在0、2、7、14和30 d取样时,转基因大豆饲料对亲本(F0)实验的雄性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在长期(90 d)喂食实验过程中,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对亲本(F0)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也无显著影响(P>0.05)。同样,在30 d的短期和90 d的长期喂食实验过程中,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对子一代(F1)雄性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也均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表明短期(30 d)及长期(90 d)喂食含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对亲本及子一代雄性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均无显著性影响,且无遗传积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饲料 雄性小鼠 MTT 脾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引进的美国大豆品种进行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扬 吴存祥 +1 位作者 侯文胜 韩天富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利用田间表型鉴定和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从美国引进的46 个大豆品种进行了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实验过程中,首先通过喷洒草甘膦对待测材料进行表型鉴定,然后通过PCR分子检测分析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有无,初步判定引进材料是否... 利用田间表型鉴定和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从美国引进的46 个大豆品种进行了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实验过程中,首先通过喷洒草甘膦对待测材料进行表型鉴定,然后通过PCR分子检测分析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有无,初步判定引进材料是否为转基因大豆,最后对目的基因CP4-EPSPS进行检测,进一步确定所测材料是否为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大豆本身的凝集素基因作为PCR检测的内置检测标准,有效排除了由于DNA质量、实验操作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46个引进品种中,5个是抗草甘膦转基因品种,41个是非转基因品种,它们可作为我国大豆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成分 大豆品种 美国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品种 NOS终止子 35S启动子 抗草甘膦 pcr检测 凝集素基因 新品种选育 实验过程 CaMV 检测分析 目的基因 检测标准 检测结果 实验操作 引进品种 亲本材料 DNA 鉴定 表型 田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P4-EPSPs基因大豆杂交后代对草甘膦的抗性水平与遗传背景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如建 孙宾成 +9 位作者 张琪 胡兴国 郭荣起 郭兵福 马岩松 于平 张晓莉 柴燊 张万海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4-331,共8页
第一代抗草甘膦转CP4-EPSPs基因大豆GTS40-3-2是国际上应用时间最长、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本文以6份GTS40-3-2衍生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新品系为亲本,配制4个杂交组合,利用抗性分级法和相对株高法鉴定杂交亲本及其F_(2:3)子代对... 第一代抗草甘膦转CP4-EPSPs基因大豆GTS40-3-2是国际上应用时间最长、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本文以6份GTS40-3-2衍生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新品系为亲本,配制4个杂交组合,利用抗性分级法和相对株高法鉴定杂交亲本及其F_(2:3)子代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差异,分析其抗性水平与遗传背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1230 g a.i.hm^(–2)草甘膦喷施处理时,转基因亲本及其F_(2:3)子代的苗期生长受草甘膦抑制不显著,而当喷施浓度提高至3690 g a.i.hm^(–2)和4920 g a.i.hm^(–2)时则抑制作用显著。供试的6个杂交亲本中以ZLHJ06-1568、ZLHJ10-713和ZLHJ06-698对草甘膦的耐受性相对较强,而4个F_(2:3)组合中以ZLHJ10-713×ZLHJ06-698后代在草甘膦喷施后株高受抑制最小,对草甘膦耐受性最强。不同组合后代对草甘膦的耐受性普遍优于其双亲,呈现出杂种优势。各组合后代与亲本之间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均呈正相关,但由于亲本间互作效应的不同,导致后代抗性水平产生差异。本研究表明草甘膦抗性基因CP4-EPSPs在大豆中的表达水平与其遗传背景相关联,为利用转基因大豆新种质培育转基因大豆新品种过程中目标基因的定向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抗草甘膦特性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草环境下转EPSPS基因大豆NZL06-698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鹞 郭汝清 刘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6-871,共6页
为研究转EPSPS基因大豆NZL06-698在杂草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试验设置杂草处理模拟野外环境,研究转基因大豆NZL06-698(GT698)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外源EPSP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下转基因大豆GT698的株高(R8期)、百粒重显著... 为研究转EPSPS基因大豆NZL06-698在杂草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试验设置杂草处理模拟野外环境,研究转基因大豆NZL06-698(GT698)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外源EPSP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下转基因大豆GT698的株高(R8期)、百粒重显著高于亲本大豆蒙豆12(MD12),但单株产量、单株籽粒数、结实率显著低于亲本大豆,说明外源基因的存在并未增强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竞争力,且转基因大豆在野外的生存竞争能力与亲本大豆相比较弱。试验注意到,杂草环境对转EPSPS基因大豆的生长有明显的限制作用,杂草处理下转基因大豆的单株产量、单株籽粒数、百粒重、结实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ELISA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叶片及籽粒中外源EPSPS蛋白在杂草处理及对照中均正常表达,且两种处理下的EPSPS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杂草环境中转基因大豆的EPSPS蛋白正常表达,正常提供抗草甘膦性状,但是外源基因的存在并没有增加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竞争能力,且转基因大豆的生长受到杂草环境的显著抑制,由此得出结论:与亲本大豆相比,转EPSPS基因大豆NZL06-698在野外环境中生态适应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EPSPS基因大豆 生存竞争能力 EPSP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大豆SHZD32-01对草甘膦的抗性及草甘膦除草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娜 曹越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8-414,共7页
为了评价自主研制的转G10-EPSPS基因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SHZD32-01对不同浓度草甘膦的耐受性和草甘膦的除草效果,以SHZD32-01大豆为试验材料,以受体中豆32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V3期喷施田间剂量为1,2,4倍浓度的草甘膦(1.23,2.46,... 为了评价自主研制的转G10-EPSPS基因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SHZD32-01对不同浓度草甘膦的耐受性和草甘膦的除草效果,以SHZD32-01大豆为试验材料,以受体中豆32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V3期喷施田间剂量为1,2,4倍浓度的草甘膦(1.23,2.46,4.92 kg·hm^(-2))和清水,统计大豆株高和受害率等指标,以及草甘膦喷施后各小区再次长出杂草的密度与高度。结果表明:1~4倍田间浓度的草甘膦处理下,转基因大豆SHZD32-01的株高和覆盖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对转基因大豆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而受体材料全部死亡。清水处理下,SHZD32-01与中豆32之间的株高无显著差异,但株高低于喷施草甘膦的处理。喷施草甘膦7 d后,SHZD32-01与受体中豆32的种植小区内杂草全部死亡;28 d后田间浓度草甘膦处理下再次长出杂草的密度和高度与人工除草小区无显著差异。田间种植转基因大豆SHZD32-01在V3期喷施1倍草甘膦即可达到很好的除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SHZD32-01 不同浓度 草甘膦 抗性 除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内蒙古包头野大豆杂交F_(2)适合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纪雪勤 刘金悦 +3 位作者 胡玉琪 盛泽文 强胜 宋小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8-709,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与野大豆基因流动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方法]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TS(父本)和内蒙古包头野大豆WS(母本)人工杂交F_(1)的自交种F_(2)为对象,研究F_(2)在农田土和荒地土2种土壤以及无杂草竞争和...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与野大豆基因流动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方法]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TS(父本)和内蒙古包头野大豆WS(母本)人工杂交F_(1)的自交种F_(2)为对象,研究F_(2)在农田土和荒地土2种土壤以及无杂草竞争和有杂草竞争2种种植条件下的适合度;并观察不同硬实率的F_(2)自交种子的种皮结构。[结果]F_(2)的出苗率为75.00%,显著高于WS,但低于TS。对于单株结荚数、单株饱粒数,4种种植方式下,F_(2)均显著低于WS;除在混种荒地土下F_(2)低于TS外,其他条件均高于TS或与TS相当。F_(2)的株高、百粒重以及地上部干生物量均显著高于WS,但低于TS。F_(2)自交种子出现种皮色和硬实率的明显分化,且种脐的开放程度及种皮表面是否有凹陷小孔是影响硬实率的关键因素。[结论]F_(2)均能完成生活史,且产生饱满种子,说明转基因大豆的花粉漂移到野大豆并产生杂交后代,杂交后代在自然环境中有生存定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野大豆 F_(2) 适合度 硬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野大豆杂交F_(3)代表型性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佳丽 刘金悦 +2 位作者 纪雪勤 强胜 宋小玲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4,共9页
为了评估转基因大豆向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基因漂移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选取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携带外源基因cp4-epsps)与野大豆(来自内蒙古包头)杂交F_(2)代种皮颜色为黑色、褐绿色和褐黄色(与野大豆种皮颜色相近)... 为了评估转基因大豆向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基因漂移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选取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携带外源基因cp4-epsps)与野大豆(来自内蒙古包头)杂交F_(2)代种皮颜色为黑色、褐绿色和褐黄色(与野大豆种皮颜色相近)的种子,对这些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植株的19个定量性状和5个定性性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F_(3)代植株及其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并对不同组F_(3)代的定量和定性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_(3)代幼苗中抗性植株与非抗性植株的分离比符合“5∶1”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定量性状中,结实率的变异系数最小(4.65%),其余1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14%,其中,单株种子数的变异系数最大(55.68%)。不同种皮颜色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植株均以强缠绕型占比最高;F_(3)代植株中,90.7%的果荚为弯镰形或弓形,且80.0%的果荚颜色为黑褐色;黑色种皮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种皮颜色无性状分离,褐绿色和褐黄色种皮F_(2)代种子萌发产生的F_(3)代种皮颜色均出现性状分离;F_(3)代种子中,82.7%的种子有泥膜。聚类结果显示F_(3)代植株被分为3组。不同组F_(3)代中,Ⅰ组的多数性状最低,且株高等5个性状显著低于野大豆;Ⅱ组的9个性状最高,且单株结荚数等15个性状显著高于野大豆,仅株高显著低于野大豆;Ⅲ组的部分性状最高,且单株结荚数等12个性状显著高于野大豆,株高等3个性状显著低于野大豆。综合比较认为,Ⅱ组的竞争能力最强,Ⅰ组的竞争能力最弱。Ⅰ组的不缠绕型植株占比最高,而Ⅱ和Ⅲ组的强缠绕型植株占比最高。3组F_(3)代的种皮颜色均以黑色占比最高。综上所述,供试的不同组F_(3)代植株均能完成生活史并产生后代。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基因通过花粉漂移到野大豆上并成功杂交,则会产生不同适应性杂交后代,增加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野大豆 杂交F_(3)代 表型性状 性状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叶片降解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荣兴 郭静 +2 位作者 李秋澄 陶波 郭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7,共10页
转基因作物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和优良的性状品质,为世界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转基因产品存在未知的环境风险使其安全性颇具争议,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必不可少。以转入G2-EPSPS和GAT双价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2、受体Jack、常规... 转基因作物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和优良的性状品质,为世界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转基因产品存在未知的环境风险使其安全性颇具争议,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必不可少。以转入G2-EPSPS和GAT双价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2、受体Jack、常规主栽品种ZH37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试验的方法,于2018―2020连续3年跟踪调查分别埋有3种大豆叶片的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变化,旨在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叶片在土壤降解过程的土壤环境安全性。结果表明:(1)以2019年测定结果为例,从整个90 d的调查期来看,同一年份3种大豆叶片在土壤中降解过程中真菌、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似,无显著性差异;3个处理对土壤脱氢酶、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影响也相似,仅在处理后10 d,GE-J12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低于ZH37,但与受体Jack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该差异并不会在整个调查期持续出现。(2)不同年份转基因大豆叶片在土壤中降解过程中土壤真菌、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土壤脱氢酶、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并没有发生数量或活性值突然骤增或骤降的现象。从整体上看,2018年的微生物数量高于2019年和2020年;土壤酶活性方面,不同年份间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变化较小。研究显示,在自然条件下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2叶片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并不会引起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显著变化,与其受体Jack、常规主栽品种ZH37具有相同的环境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 降解 可培养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G2_EPSPS和GAT基因大豆栽培地生存竞争能力以及对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17
作者 赵宝广 曹宝祥 +4 位作者 栾凤侠 陶波 李松宇 李荣兴 刘章雄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4-962,共9页
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快速发展,其对环境的安全性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我国转基因大豆的发展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对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性进行科学严谨评价是我国转基因大豆商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生产意义。本研究... 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快速发展,其对环境的安全性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我国转基因大豆的发展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对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性进行科学严谨评价是我国转基因大豆商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生产意义。本研究以转G2_EPSPS和GAT双价基因抗草甘膦大豆材料GE−J16与受体材料Jack以及当地主栽品种中黄37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栽培试验,比较其生长时期的竞争能力以及成熟期繁育和生存能力的差异,研究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栽培环境生存竞争安全性;连续3年调查供试大豆品种田间节肢动物的种类与数量,分析其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的动态变化,明确转基因和非转基大豆以及草甘膦除草剂对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时期的3个大豆品种的株高、复叶数、田间覆盖度、繁育系数和落粒性都基本一致无差异显著性,无栽培地生存竞争优势;转基因大豆GE−J16人工除草、转基因大豆GE−J16喷施草甘膦和非转基因大豆Jack人工除草三个处理3年的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且3个处理同一生育时期之间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以及草甘膦除草剂并不会引起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耐草甘膦大豆 生存竞争 节肢动物 杂草化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