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PCR-RFLP方法研究新疆地区汉族HLA-DQA1和-DQB1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咸宁 帕孜来提 +2 位作者 邵红光 朱定良 庚镇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9-92,共4页
应用PCR-RFLP技术,对新疆地区汉族健康群体进行了HLA-DQA1(49人)和-DQB1(47人)基因分型。在DQA18个等位基因中,DQA10301的基因频率最高(32.56%),0401最低(1.02%)。在... 应用PCR-RFLP技术,对新疆地区汉族健康群体进行了HLA-DQA1(49人)和-DQB1(47人)基因分型。在DQA18个等位基因中,DQA10301的基因频率最高(32.56%),0401最低(1.02%)。在DQB116个等位基因中,DQB10201(20.21%)、0301(15.96%)、0303(14.89%)为最常见;没有观察到05032、0504和0605。与河北固安县及江浙沪地区汉族群体进行比较,DQA1基因未发现存在差异。而DB10602(3.19%)与固安汉族(Pc=0.0144)和上海汉族(Pc=0.0140)有显著差异,DQB10503(8.52%)与上海汉族有显著差异(Pc=0.0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QB1 汉族 pcr-RFLP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骨髓供者HLA-B*15组基因多态性的PCR-SBT分型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齐珺 刘孟黎 +2 位作者 张艳 刘晟 沈春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29-434,共6页
为了研究中国北方汉族骨髓供者HLA-B*15等位基因的分布特征,探讨其可能对临床供体选择的影响,从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内随机抽取815名已知低分辨分型结果中国北方汉族骨髓供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碱基序列直接测序(PCR-SBT)方法对其中206例... 为了研究中国北方汉族骨髓供者HLA-B*15等位基因的分布特征,探讨其可能对临床供体选择的影响,从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内随机抽取815名已知低分辨分型结果中国北方汉族骨髓供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碱基序列直接测序(PCR-SBT)方法对其中206例HLA-B*15阳性样本和另外附加17例样本进行HLA-B位点DNA测序分析,并应用同源模建分子模拟技术对所有结果模拟出三维结构,用计算机软件Swiss-PdbViewer比较模拟结构间的差异大小。结果表明:随机抽取的815例样本HLA-A、B、DRB1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HLA-B*15基因频率为0.1379,总共检出16种HLA-B*15等位基因,分属7种血清学特异性,以B*1501、B*1511、B*1502和B*1518为主,频率分别为0.0485、0.0215、0.0178和0.0160,累计频率构成比占全部B*15的75.11%,其余12种B*15等位基因频率均<0.0100。19例HLA-B*15,-测序分析表明,其中10例中低分辨水平上的纯合子中仅4例为真正意义上的B*15xx,-纯合子,且均由各自优势基因构成。三维结构模拟分析发现同一血清型中既存在结构差异微小的等位基因,如B*1501、1505、1507、1525、1527、1532(RMSD≤0.02nm),也存在差异较大的等位基因,如B*1502、1511、1521之间以及B*1503、1546之间(RMSD均为0.29nm),而一些分属不同血清型的等位基因之间结构却近似(RMSD值≤0.02nm)。结论:本研究应用PCR-SBT,首次取得了中国北方汉族样本量最大的高分辨水平HLA-B*15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这将有助于临床患者寻找合适供者,并为移植免疫及本地区群体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且对于临床选择最适供者,像HLA-B*15这样血清学特异性及基因亚型高度多态性的家族进行准确的高分辨分型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B*15基因 中国北方汉族 骨髓供者 pcr—SBT 基因频率 基因多态性 hla分子三维结构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土族、撒拉族HLA-DQA1和-DQB1基因多态性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耿排力 吴洪福 +5 位作者 朱海宏 贺菊香 赵久达 王刚 刘彦平 张亚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 :检测青海土族和撒拉族健康个体HLA DQA1和 DQB1等位基因频率 ,了解和分析这两个民族的HLA DQA1和 DQB1基因多态性。方法 :用PCR SSO方法检测 132名土族和 80名撒拉族健康个体的HLA DQA1和 DQB1的基因多态性 ,并将所得结果与国... 目的 :检测青海土族和撒拉族健康个体HLA DQA1和 DQB1等位基因频率 ,了解和分析这两个民族的HLA DQA1和 DQB1基因多态性。方法 :用PCR SSO方法检测 132名土族和 80名撒拉族健康个体的HLA DQA1和 DQB1的基因多态性 ,并将所得结果与国内其他民族的同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土族和撒拉族在HLA DQA1和 DQB1高频率等位基因分布上有共同点 ,也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两种民族HLA DQA1 0 10 2和 0 5 0 1以及DQB1 0 2 0 1、 0 30 1、 0 4 0 2和 0 6 0 2基因分布频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土族和撒拉族与北方诸民族的等位基因频率接近 ,而与其他南方诸民族的差异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QA1 hla-DQB1 土族 撒拉族 基因多态性 pcr-s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QA1、-DQB1基因多态性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青格乐图 耿排力 +2 位作者 吕同德 哈小琴 吴洪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0-242,246,共4页
目的:探讨移居高原汉族男性人群HLA-DQA1、-DQB1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其发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易感性相关联。方法:以60例移居高海拔地区男性HAPC患者和60例移居同地区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 目的:探讨移居高原汉族男性人群HLA-DQA1、-DQB1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其发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易感性相关联。方法:以60例移居高海拔地区男性HAPC患者和60例移居同地区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进行HLA-DQA1、-DQB1基因分型,并使用SPSS软件分析HLA-DQA1、-DQB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及其组间差异。结果:移居高海拔地区的HAPC患者组的HLA-DQA1*0401和*0501分布频率分别为0.125 0和0.258 3;而同地区健康对照组HLA-DQA1*0401和*0501分布频率分别为0.041 7和0.158 3。与对照组相比,HAPC组HLA-DQA1*0401相对危险性为3.67,校正P值<0.05;*0501危险性为2.31,校正P值<0.05。而HAPC组和对照组在DQA1*0101/0104、DQA1*0103、DQB1*0201、DQB1*0601等位基因未显示显著性差异。结论:HLA-DQA1*0401、*0501位点可能与HAPC的易感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居高原汉族 hla-DQA1、-DQB1基因 HAPC易感性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QA1、DQB1、DRB1 02,07,09等位基因及单倍型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的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卫华 沈福民 +1 位作者 孟炜 江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应用PCR-SSO方法,对华东地区汉族人群进行了HLA-DQA1、-DQB1和DRB1*02,07,09基因分型。DQA1中以DQA1*0301基因频率最高(0.3844),其次为*0501(0.1406)和0102... 应用PCR-SSO方法,对华东地区汉族人群进行了HLA-DQA1、-DQB1和DRB1*02,07,09基因分型。DQA1中以DQA1*0301基因频率最高(0.3844),其次为*0501(0.1406)和0102(0.1219),*0401最低(0.0281);DQB1中以DQB1*0303基因频率最高(0.2342),其次为*0301(0.1899)、*0601(0.1203)和*0201(0.1108),*0501、*0604和*0605最低(均为0.0127);DR9基因频率较高(0.2310),DR2中DRB1*1501占73%,基因频率为0.0854,未见*1601。DQA1、DQB1及DRB1等位基因之间存在显著的连锁不平衡。DRB1*0901-DQA1*0301-DQB1*0303、DQA1*0103-DQB1*0601等为常见单倍型。本资料与我国其他汉族人群资料有可比性,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hla 汉族 等位基因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甘肃地区汉族白血病易感性与HLA-Ⅰ类抗原之间的相关性(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丽 周兰霞 曹海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93-695,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国甘肃地区汉族白血病易感性与HLA Ⅰ类抗原之间的相关性 ,找出白血病的易感基因。方法 :采用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 (PCR SSO)法 ,初步对 4 3名白血病病人和 6 6名健康对照进行了HLA Ⅰ抗原分型。结果 :经过SSPS 10 0统... 目的 :探讨中国甘肃地区汉族白血病易感性与HLA Ⅰ类抗原之间的相关性 ,找出白血病的易感基因。方法 :采用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 (PCR SSO)法 ,初步对 4 3名白血病病人和 6 6名健康对照进行了HLA Ⅰ抗原分型。结果 :经过SSPS 10 0统计软件分析 ,中国甘肃地区汉族白血病患者HLA A 0 1和HLA A 11基因的统计结果分别为X2 =6 35 0 ,P =0 0 2 8、X2 =5 5 74 ,P =0 0 18。显示相关性。结论 :中国甘肃地区汉族人群中HLA A 0 1和HLA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Ⅰ类抗原 白血病易感性 pcr/sso 中国甘肃地区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壮、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文军 梁伶 +5 位作者 刘栋华 苏家光 严煜林 林有坤 潘尚领 罗佐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1-642,共2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壮、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别对52例SLE壮族患者和70名壮族健康人,45例SLE汉族患者和60名汉族健康人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研...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壮、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别对52例SLE壮族患者和70名壮族健康人,45例SLE汉族患者和60名汉族健康人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研究。结果:壮族SLE患者HLA-DRB11401及DRB116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RR=0.2813,χ2=5.0024,P=0.0252及RR=0.3889,χ2=3.9527,P=0.0466),患者组和对照组均未检出HLA-DRB108、DRB111和DRB113等位基因;汉族SLE患者HLA-DRB115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RR=2.5333,χ2=8.4006,P=0.0037),患者组未检出HLA-DRB111、DRB113等位基因,对照组亦未检出HLA-DRB113等位基因。结论:提示HLA-DRB11401及DRB116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壮族人SLE的保护基因,未发现易感基因。提示HLA-DRB115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汉族人SLE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壮族 汉族 广西 hla-DRB1等位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RFLP检测LDL受体基因TaqⅠ多态性位点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天鸿 李月琴 +1 位作者 孙宏 朱志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12,共4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人类LDL受体基因外显子4-内含子4-外显子5片段,PCR产物为155kb,DNA片段经序列鉴定后,进行TaqⅠ酶切位点的RFLP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汉族人群LDL受体基因中存在着Ta...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人类LDL受体基因外显子4-内含子4-外显子5片段,PCR产物为155kb,DNA片段经序列鉴定后,进行TaqⅠ酶切位点的RFLP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汉族人群LDL受体基因中存在着TaqⅠ酶切位点多态性;200个LDL受体等位基因中TaqⅠ酶切位点出现的频率为0515,该点频率较为适中,可作为中国汉族人群LDL受体基因的遗传标志来进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基因诊断。所建立起的LDL受体基因TaqⅠ位点的PCR-RFLP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在FH的基因诊断上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受体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Rh血型基因多态性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兰炯采 王从容 +6 位作者 魏亚明 周华友 曹琼 张印则 库热西江 武大林 刘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42-645,共4页
为了观察中国汉族非血缘关系随机个体和家系Rh血型的基因多态性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扩增技术 ,扩增Rh血型C/E基因 ,D基因外显子 ,内含子 2和 10 ,插入片段以及RhBox ,检测 16 0例Rh阳性个体 ,71例Rh阴性个体及 ... 为了观察中国汉族非血缘关系随机个体和家系Rh血型的基因多态性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扩增技术 ,扩增Rh血型C/E基因 ,D基因外显子 ,内含子 2和 10 ,插入片段以及RhBox ,检测 16 0例Rh阳性个体 ,71例Rh阴性个体及 7个先证者为Rh阴性的家系的血样品。研究结果显示 ,带有C抗原的RhD阴性个体D基因结构具有多态性 ,D基因外显子有完整的、部分缺失和完全缺失的 3种形式 ;先证者为RhD阴性的家系中 ,大部分成员均出现插入片段和RhBox ,且在遗传上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插入片段或RhBox并未影响D基因的表达 ;全部RhD阴性和阳性个体中没有发现“正常的”RhD外显子 4。结论 :中国人带C抗原的RhD阴性者的基因结构具有多态性 ,具有完全缺失、部分缺失和不缺失 3种情况 ,并可能存在特殊的D(nf)Ce单体型 ;本组样本不能确定插入片段和RhBox与D基因表达有关 ,插入片段和RhBox的生物学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 ;中国汉族的Rh血型基因序列不同于白种人 ,应建立本民族的Rh基因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基因多态性 pcr-SSP 中国 汉族 新生儿溶血病 HD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