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EA镇痛在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任严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366-367,370,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留的严重并发症,它通常定义为带状疱疹消失后在原发疱疹的皮区(部位)出现的持续的自发痛、轻触痛和感觉异常。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cea镇痛 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预防 严重并发症 感觉异常 自发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对剖宫产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汪洪波 王泽华 李慰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44-245,共2页
对运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P C E A) 的110 例剖宫产病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P C E A 镇痛对剖宫产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非常显著,并有助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提早泌乳,促进母乳喂养,而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 对运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P C E A) 的110 例剖宫产病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P C E A 镇痛对剖宫产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非常显著,并有助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提早泌乳,促进母乳喂养,而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产后出血及胃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并且病人的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症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故 P C E A 镇痛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ea镇痛 预后 剖腹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或罗比卡因伍用芬太尼硬膜外术后镇痛 被引量:7
3
作者 赵丽萍 姚献强 毛恩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23-724,共2页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罗比卡因 硬膜外术后镇痛 芬太尼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伍用 外周神经阻滞 长效局麻药 妇科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在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37
4
作者 倪诚 岳云 +3 位作者 戈晓东 王云 吴丹 陆冠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06-70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与罗比卡因复合应用于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中的镇痛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36例择期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人随机双盲均分为三组,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使用0.3μg/ml(A组)、0.4μg/ml(B组)和0.5μg/ml(...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与罗比卡因复合应用于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中的镇痛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36例择期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人随机双盲均分为三组,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使用0.3μg/ml(A组)、0.4μg/ml(B组)和0.5μg/ml(C组)的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比卡因。镇痛泵设定持续输注背景剂量2 ml/h,PCA量每次3 ml,锁定时间30 min。分别于术后4、8、20、24、48 h观察病人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痛药的使用剂量、PCA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随着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加,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按压次数逐渐下降,PCA按压次数比逐渐上升,术后48、h 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5或0.01),术后20 h A组的VAS评分高于C组(P<0.01)。术后4 h A组的镇痛药用量及PCA按压次数高于C组(P<0.05)。A组术后镇静、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罗比卡因复合应用于术后病人PCEA中的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4μg/ml舒芬太尼与0.125%罗比卡因相配伍在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同时,引起相对少的不良反应,更适合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罗比卡因 镇痛 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舒芬太尼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不良反应发生率 VAS评分 术后硬膜外镇痛 罗比卡因 子宫切除术后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妇产科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靖 米卫东 张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7期616-617,共2页
目的比较妇产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对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影响。方法56例ASAⅠ~Ⅱ级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CIA组(n=18),镇痛用药为吗啡1mg/ml+氟哌利多0.1mg/ml;PCEA—Ⅰ... 目的比较妇产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对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影响。方法56例ASAⅠ~Ⅱ级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CIA组(n=18),镇痛用药为吗啡1mg/ml+氟哌利多0.1mg/ml;PCEA—Ⅰ组(n=19),镇痛用药为吗啡0.1mg/ml+0.125%布比卡因;PCEA-Ⅱ组(n=19),镇痛用药为吗啡0.1mg/ml+0.125%布比卡因+氟哌利多0.1mg/ml。术后4h、24h、48h分别记录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下肢麻木及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CEA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1);术后4~24h,PCEA-Ⅱ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PCIA组(P〈0.05),术后追加镇痛、镇吐药的人数也少于PCIA组(P〈0.05)。三组患者皮肤瘙痒、过度镇静等PCA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PCEA镇痛效果良好,硬膜外持续应用氟哌利多可有效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是妇产科术后镇痛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 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 术后疼痛 妇科 产科 恶心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对肺叶切除术病人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姜丽华 王国年 +2 位作者 孙桂芝 陈艳宁 郑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92-593,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肺叶切除术病人红细胞膜ATP酶(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行肺叶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20例.PCEA组为0.125%布比卡因加3 μg/ml... 目的探讨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肺叶切除术病人红细胞膜ATP酶(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行肺叶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20例.PCEA组为0.125%布比卡因加3 μg/ml芬太尼,PCIA组为曲马多3 mg/ml+芬太尼2 μg/ml+恩丹西酮0.03 mg/ml.两组手术均在相同全麻下完成.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和48 h抽取肝素抗凝血1ml测定红细胞膜ATPase活性.结果PCIA组ATPase数值在术后24和48 h明显低于PCEA组(P<0.05),PCIA组和PCEA组ATPase数值在术后24和48 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EA和PCIA术后镇痛效果优良,但PCIA对红细胞膜ATPase活性有抑制作用,提示PCEA更有益病人术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镇痛 ATP酶 红细胞 ATP酶活性 人红细胞膜 肺叶切除术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镇痛方法 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ATPASE活性 术后镇痛效果 细胞膜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对罗比卡因抑菌作用影响的观察
7
作者 张成明 王秀莹 +2 位作者 于金玲 高尔 赵钧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罗比卡因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抑菌作用 吗啡 镇痛效果 分离现象 价格低廉 主要药物 麻醉医师 常见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