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河流磷组分溯源方法研究
1
作者 吴萍 薛军 +3 位作者 王梦竹 戴君伟 张满成 尤本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9,98,共9页
磷作为长江流域首要污染物,污染来源广、组成复杂,难以实现精准溯源。以长江下游干流泰州市境内高港码头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磷形态分析、三维荧光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开展周边典型入江支流、河口磷的组成特征分析,结合PCA-APCS-MLR模型... 磷作为长江流域首要污染物,污染来源广、组成复杂,难以实现精准溯源。以长江下游干流泰州市境内高港码头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磷形态分析、三维荧光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开展周边典型入江支流、河口磷的组成特征分析,结合PCA-APCS-MLR模型算法进行磷来源解析。结果表明:①风浪和船只航行扰动底泥造成近岸颗粒态磷增加,是溯源断面总磷上升的主要因素。②正磷酸盐沿程变化不大,工业污染可能性较小。③流域荧光物质主要为腐殖质,污染同源性较强。④高分辨质谱精准解析有机磷特征指纹,构建PCA-APCS-MLR污染源贡献率模型,得出生活污水、材料化工、农业、医药化工、其他工业污染及其他源对总磷污染贡献比例分别为47%,5%,3%,1%,1%和43%,高港码头磷主要来源于底泥和近岸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污染特征 溯源 污染贡献 pca-apcs-mlr模型 高港码头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的拜城盆地泉水成因研究
2
作者 许艾龙 吴彬 +4 位作者 刘坤 王翠 杜明亮 杨鹏年 邹长江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9,共13页
[目的]分析拜城盆地泉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识别泉水、河水、潜水三者的转化关系,揭示泉水成因,为拜城盆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采集拜城盆地泉水样品,测试分析,综合运用Gibbs图、PCA-APCS-MLR模型、氢氧同位素... [目的]分析拜城盆地泉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识别泉水、河水、潜水三者的转化关系,揭示泉水成因,为拜城盆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采集拜城盆地泉水样品,测试分析,综合运用Gibbs图、PCA-APCS-MLR模型、氢氧同位素等方法,定量探讨泉水与其他水体的转化量,分析泉水来源及其成因。[结果]①泉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l-Ca·Na型,泉水与潜水、河水转化频繁;②泉水水化学组分中Ca^(2+),Na+,Mg^(2+)和SO42-源于石膏等盐类的风化溶解,Na+和Cl−源于钠长石和蒙脱石等硅酸盐矿物风化溶解,且农业及工矿生产、人类生活对泉水中硝酸盐的影响较大;③泉水δD和δ^(18)O值变化范围分别为-81.28‰~-50.27‰和-12.20‰~-8.57‰,拜城盆地南部潜水、泉水中δD和δ^(18)O整体贫于北部,大量河水的补给使南部潜水、泉水δD和δ^(18)O趋于贫化;④盆地内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主要为河水补给潜水、泉水,木扎提河中游、克孜尔河上游,河水、潜水对泉水的补给比例分别为8.3%~50.1%,49.9%~91.7%。[结论]拜城盆地泉水主要为侵蚀下降泉和溢出下降泉。拜城盆地北部高中山区的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沿基岩裂隙入渗形成地下水,受河流、山洪沟切割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影响,潜水溢出形成侵蚀下降泉,主要分布在木扎提河上游至中游段;高中山区形成的地下水在河流或沟谷切割含水层后出露形成地表水,地表水入渗到平原区后再次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遇到新近系泥岩、砂岩、砾岩形成的相对隔水层后运动受阻,水位壅高出露地表,形成溢出下降泉,主要分布在木扎提河中下游与克孜尔河下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水成因 氢氧同位素 pca-apcs-mlr模型 线性端元混合模型 拜城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对太湖重金属污染及水生生态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娜 刘俐 +1 位作者 王遵尧 刘红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49,共10页
自COVID-19爆发以来,人类生活和经济受到很大负面影响,但同时疫情期间自然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为探究COVID-19管控对太湖重金属污染和水生生态风险的影响,将疫情期间(2021.6—2021.7)和爆发前(2019.9—2020.1)太湖重金属污染和水生生态风... 自COVID-19爆发以来,人类生活和经济受到很大负面影响,但同时疫情期间自然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为探究COVID-19管控对太湖重金属污染和水生生态风险的影响,将疫情期间(2021.6—2021.7)和爆发前(2019.9—2020.1)太湖重金属污染和水生生态风险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PCAAPCS-MLR(主成分-绝对主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对重金属进行定量源解析.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太湖重金属污染水平和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皆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39.9%—92.8%和0.19%—87.66%.整体水质优良比例提升了33.65%.重金属中受影响最大的元素为铜和铬.定量源解析结果表明,工业源对铜和铬的贡献率分别为79.75%和84.26%,疫情期间工业活动的减少是太湖重金属污染和生态风险降低的主要原因.为更好地管控太湖重金属污染和保护太湖水生生物,建议优先监管太湖周边电镀、冶炼和化学三大工业企业铜和铬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内梅罗指数法 联合概率法 定量源解析 pca-apcs-ml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中部河流、湖泊表层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40
4
作者 杨安 邢文聪 +3 位作者 王小霞 胡健 刘小龙 李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557-4567,共11页
为了解西藏河流-湖泊体系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潜在来源及生态风险,对西藏中部河流、湖泊表层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中As、Ba、Cd、Co、Cr、Cu、Hg、Mn、Mo、Ni、Pb、Sb、V、Zn、Al和Fe 16种重金属总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主... 为了解西藏河流-湖泊体系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潜在来源及生态风险,对西藏中部河流、湖泊表层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中As、Ba、Cd、Co、Cr、Cu、Hg、Mn、Mo、Ni、Pb、Sb、V、Zn、Al和Fe 16种重金属总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PCA-APCS-MLR)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重金属的潜在来源.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As、Cd、Hg、Ni含量较高,其中Hg和As污染较为严重;富集因子、地累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均表明研究区Hg污染较重,其次是As、Cd、Ni;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受Hg、As、Cd、Ni污染,其中Hg污染较重.在空间分布方面,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昂仁金错、堆龙曲及一些封闭型湖泊,其中As污染范围最广.PCA-APCS-MLR分析表明,沉积物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分别为自然来源、交通运输和大气传输以及地热活动和矿山开采等;Co、Cr、Cu、Hg、Mn、Ni、V、Zn、Al和Fe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Ba、Mo、Pb主要受交通运输和大气传输影响;As几乎全部来自地热活动和矿山开采;Cd、Sb来源较为广泛,3个主要来源均有占比.土壤中Cd、Hg含量较高,可能受交通因素影响较大,同时还与工业排放后远距离输送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重金属 来源 生态风险 pca-apcs-mlr受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河流和湖泊表层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来源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安 王小霞 +3 位作者 邢文聪 胡健 刘小龙 李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53,共10页
为了解青海河流、湖泊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对青海河湖表层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中的As、Ba、Cd、Co、Cr、Cu、Hg、Mn、Mo、Ni、Pb、Sb、V、Zn、Al和Fe共16种重金属进行分析,并利用主... 为了解青海河流、湖泊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对青海河湖表层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中的As、Ba、Cd、Co、Cr、Cu、Hg、Mn、Mo、Ni、Pb、Sb、V、Zn、Al和Fe共16种重金属进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PCA-APCS-MLR)受体模型初步定量解析了重金属的潜在来源.描述性统计、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表明,青海巴音河流域Hg和Mo以及格尔木河流域Mo污染程度较高,长江源区偶有As、Cd和Pb污染较高样点出现,并表现出一定的生态风险.在空间分布方面,Hg污染主要分布于尕海、巴音河上游、托素湖和可鲁克湖附近,Mo污染主要分布于尕海、可鲁克湖和格尔木附近.PCA-APCS-MLR分析表明,青海土壤重金属主要有自然、采矿和交通因素3个来源.除自然因素外,As(20.89%)和Sb(28.35%)还受采矿因素的影响,Ba(19.23%)还受交通因素的影响.Mo除受自然和交通因素影响外,还可能与含Mo油页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河流和湖泊 重金属 污染来源 生态风险指数 pca-apcs-mlr受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的土壤污染源解析模型差异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彬 姜坤 +3 位作者 师华定 徐嘉礼 吴海波 罗春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81-2189,共9页
为探究不同源解析模型的适用性,以松阴溪流域土壤重金属为例,分别采用主成分-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APCS-MLR)、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以及UNMIX模型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进行污染源解析,并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3种模型计算... 为探究不同源解析模型的适用性,以松阴溪流域土壤重金属为例,分别采用主成分-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APCS-MLR)、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以及UNMIX模型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进行污染源解析,并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3种模型计算的贡献度进行插值分析,最后分析对比源解析结果。结果表明:对于研究区土壤污染源来说,通过PCA-APCSMLR模型可识别出自然源、工业源和交通源,而通过PMF模型、UNMIX模型分析均识别出了交通-农药-污灌源、自然源以及工业源。将3种模型结合分析可知,自然源是导致研究区土壤Cd、Pb、As、Cu、Zn污染的主要因素,总贡献率为30.1%;Cr、Ni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工业源,总贡献率为37.4%;Hg污染主要与交通源、农药-污灌源有关,总贡献率分别为18.0%、14.5%。研究表明,PCAAPCS-MLR模型在判别主要污染源类型时具有一定优势,而PMF模型、UNMIX模型在计算源贡献率时较为准确,在源解析时需要将不同模型结合起来,使其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源解析 地统计学 pca-apcs-mlr模型 PMF模型 UNMI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