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人下肢生物力学计算模型和aPLI腿型生物仿真度比较
1
作者 崔世海 杨宇 +2 位作者 闫晓晓 李海岩 贺丽娟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9-1245,共7页
为了探究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与先进行人腿型冲击器(aPLI)在行人保护碰撞测试过程中响应的差异性,基于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行人保护评价指标,对国人第五十百分位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和aPLI腿型有限元模型在跑车(RDS)、家庭轿车... 为了探究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与先进行人腿型冲击器(aPLI)在行人保护碰撞测试过程中响应的差异性,基于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行人保护评价指标,对国人第五十百分位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和aPLI腿型有限元模型在跑车(RDS)、家庭轿车(FCR)、多用途车(MPV)和运动型多用途车(SUV)这4种不同简化车型中的运动学响应及下肢碰撞损伤进行比较,同时在SUV车型中进行刚性腿(TRL)碰撞仿真以评估发动机罩前缘对行人骨盆造成的损伤。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车型碰撞仿真中,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与aPLI腿型在运动学响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损伤评估方面,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胫骨弯矩最大值均小于aPLI腿型,未设置长骨和韧带失效的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股骨弯矩最大值相比设置失效形式的下肢有限元模型与aPLI腿型更接近;在RDS车型碰撞仿真中,未设置失效的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股骨弯矩最大值与aPLI腿型差异较为明显;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在下肢损伤评估方面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保护 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 aPLI腿型 下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违章过街行为传播模型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邓明君 李鹏怡 +3 位作者 郭军华 倪训友 薛运强 高宁波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65-3575,共11页
针对交叉口行人时间和空间违章过街行为的动态传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入特性的易感-感染-康复(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SIR)模型,以准确刻画行人违章行为的传播机制。为实现模型标定,使用Kinovea软件从视频数据中提取行人轨... 针对交叉口行人时间和空间违章过街行为的动态传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入特性的易感-感染-康复(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SIR)模型,以准确刻画行人违章行为的传播机制。为实现模型标定,使用Kinovea软件从视频数据中提取行人轨迹,并对不同行人行为进行标记和分类。基于提取的轨迹数据和标定的数据集,应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关键参数进行估计,实现了对违章行为传播特征的量化分析。以有无管控措施下的行人过街违章行为视频数据为基础,应用提出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发光斑马线、曝光屏、民警现场指挥等措施对率先违章率、传染率和恢复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违章行为的传播速度并提高遵章行为的恢复率。研究为城市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管控措施优化和量化评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行人违章 传播机理 SIR模型 遗传算法 管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行人结伴行为及通过能力的大型车站应急疏散模型
3
作者 王炜 姚恩建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0,共9页
大型车站作为人流和物流的集散中心,其应急疏散效率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既有的应急疏散方法忽略了行人结伴行为对应急疏散效率的影响。针对此问题,将度量大型车站内通行设施通过能力的M/G/C/C模型与考虑行人结伴行为的社会力模型相结合... 大型车站作为人流和物流的集散中心,其应急疏散效率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既有的应急疏散方法忽略了行人结伴行为对应急疏散效率的影响。针对此问题,将度量大型车站内通行设施通过能力的M/G/C/C模型与考虑行人结伴行为的社会力模型相结合,提出一种考虑行人结伴行为与设施通过能力的应急疏散模型,有效地辨识与分析轨道交通大型车站内局部行人应急疏散的疏散瓶颈点和疏散时间。以某大型车站站内换乘疏散通道为例,并与M/G/C/C模型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行人结伴行为会影响应急疏散过程中行人行走速度和通行设施的最大容量,进而影响大型车站内应急疏散时的输出率、输出效率、拥堵概率、期望疏散人数、期望疏散时间、平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疏散 行人结伴行为 M/G/C/C模型 疏散时间 疏散瓶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人开放度舒适模型的服务机器人路径规划
4
作者 宁子豪 何丽 +1 位作者 王宏伟 闫文龙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针对服务机器人在动态行人环境下难以准确理解行人意图、避障路径选择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一种行人开放度舒适模型。首先,通过扩展传统的二维对称高斯函数为非对称高斯函数,更精确地建模行人的动态舒适空间;其次,结合行人头部姿态和行人... 针对服务机器人在动态行人环境下难以准确理解行人意图、避障路径选择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一种行人开放度舒适模型。首先,通过扩展传统的二维对称高斯函数为非对称高斯函数,更精确地建模行人的动态舒适空间;其次,结合行人头部姿态和行人开放度特征,增强机器人对行人运动意图和社交互动关系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导航的友好性和合理性。最后,通过仿真和真实环境下的实验对比验证,使用行人开放度舒适模型的服务机器人在路径选择上更加优化,能够主动避开行人群组的互动空间,不仅减少了与行人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还增强了导航的平滑性和自然性,在不同场景的仿真环境中,运动时间分别缩短了1.15和2.58 s;在不同场景的真实环境中,运动时间分别缩短了1.14、2.30和0.12 s。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使机器人适应复杂行人动态场景,提高避障效率,显著提升机器人在人机共融场景中的社交友好性和导航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机器人 路径规划 行人开放度 行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L型通道行人转弯行为仿真模型
5
作者 郝妍熙 刘巍 +2 位作者 胡华 方勇 刘志钢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2,共10页
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转弯行为是行人交通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L型单向通道中的行人流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实验和模拟仿真研究转弯行人运动机理。首先,依据行人转弯时在不同区域的运动特征,将L型通道划分为4个区域,并考虑不同宽... 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转弯行为是行人交通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L型单向通道中的行人流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实验和模拟仿真研究转弯行人运动机理。首先,依据行人转弯时在不同区域的运动特征,将L型通道划分为4个区域,并考虑不同宽度和不同服务水平下的行人运动特征,改进现有模型的自驱动力方向和通行规则,建立改进的L型通道直角转弯模型。然后,在地铁站直角转弯区及模拟场地采集行人转弯轨迹,分析路径选择、变道位置和转弯位置,并据此标定改进的直角转弯模型参数,搭建行人直角转弯仿真平台。最后,对比分析100条L型直角转弯通道的右转行人轨迹的仿真与实验数据,得到实验轨迹空间和仿真轨迹空间相似度为89.4%,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直角转弯行为 社会力模型 行人仿真 行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人恐慌情绪解析的改进社会力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邓社军 虞宇浩 +3 位作者 张俊林 张超 钱付余 于世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
为深入研究行人恐慌情绪对突发事件下群体疏散效率的影响特性,首先,考虑滞留时间、局部密度、行人与出口的距离、周围人员密度以及行人恐慌情绪传播等因素,解析并构建由自恐慌和恐慌传播2部分组成的行人恐慌情绪量化模型,并将其引入社... 为深入研究行人恐慌情绪对突发事件下群体疏散效率的影响特性,首先,考虑滞留时间、局部密度、行人与出口的距离、周围人员密度以及行人恐慌情绪传播等因素,解析并构建由自恐慌和恐慌传播2部分组成的行人恐慌情绪量化模型,并将其引入社会力模型中进行改进优化;然后,采用与经典现象对比的方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运用Anylogic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行人在恐慌情形下的疏散运动特性;适度的恐慌情绪,如当恐慌度小于0.3时,可以加快人群的疏散速度;较高的恐慌情绪,如当恐慌值大于0.3时,则会加剧瓶颈现象,出现所谓的“快即是慢”现象,从而降低疏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恐慌情绪 社会力模型 人群疏散 ANYLOGIC “快即是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信号影响下的无信号路段驾驶员礼让行人分析
7
作者 陈永恒 刘卓剑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23,共9页
无信号路段行人过街是行人与车辆冲突最为直接的交通行为。行人作为交通弱势群体其通行权益必须得到保障,有关部门已经颁布政策法规约束驾驶员在人行横道处的行为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拍摄和处罚,但是在缺乏监管的路段,驾驶员对法规的遵守... 无信号路段行人过街是行人与车辆冲突最为直接的交通行为。行人作为交通弱势群体其通行权益必须得到保障,有关部门已经颁布政策法规约束驾驶员在人行横道处的行为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拍摄和处罚,但是在缺乏监管的路段,驾驶员对法规的遵守情况仍不理想。因此,为研究驾驶员礼让行人行为,本文从吉林省长春市3处无信号路段行人过街设施采集了可能对驾驶员礼让行人产生影响的车辆、行人和交通环境因素,构建基于二元Logistics回归的驾驶员礼让行人概率预测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并证实,在大多数调查路段,车辆在上游信号停止线的排队会对礼让行人行为有负面影响,车辆在下游信号为红灯时对驾驶员礼让行为具有促进作用(p<0.05);汇总回归结果证实车头时距、过街人数、行人运动学提示、过街位置、电子警察、车道数量、上游信号排队情况、下游信号灯色(p<0.01)与行人方向(p<0.05)对无信号路段驾驶员礼让行人有显著相关性。卡方检验发现,营运车辆驾驶员对位于有、无电子警察路段的行人礼让行为,以及安装电子警察路段驾驶员对于路中、路侧行人的礼让行为具有差异性。结合上述结论,本文还给出提升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安全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信号相关性 LOGIT模型 礼让行人 无信号行人过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性别差异的老年行人事故严重程度时间不稳定性分析
8
作者 潘义勇 王羿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为了探究老年行人事故严重程度的性别差异,基于均值异质性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别对男、女性老年行人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异质性和时间不稳定性分析。将事故严重程度分为3类:仅财产损失事故、轻伤事故和重伤事故,从人、车、路... 为了探究老年行人事故严重程度的性别差异,基于均值异质性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别对男、女性老年行人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异质性和时间不稳定性分析。将事故严重程度分为3类:仅财产损失事故、轻伤事故和重伤事故,从人、车、路、环境等4个方面选取26个影响因素,通过随机参数的均值变化来捕捉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异质性;利用对数似然比检验分析了影响因素的时间不稳定性和在性别上的可转移性;采用边际效应分析了各显著因素对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性老年行人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时间不稳定性和不可转移性;“驾驶员逃逸”仅在2016年的老年女性交通事故中显著,“事故发生在工作区”仅在2017年的老年男性交通事故中显著,“交通管制方式为指示牌”在2015—2017年的老年男性交通事故中均显著,“交叉口类型为十字路口”在2015、2017年的老年女性交通事故中均显著,对“仅财产损失事故”的影响程度呈现相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事故严重程度 老年行人 时间不稳定性 均值异质性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建模策略下考虑不耐烦心理的多速度行人疏散仿真
9
作者 张琦 徐凯丽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为分析不耐烦心理和建模策略对多速度等级行人疏散仿真结果的影响,以场域元胞自动机模型为基础,采用间接算法思路实现多速度等级的表达,引入个体级实时的不耐烦水平处理同步更新模式下的冲突解决问题以及顺序更新模式下的更新顺序问题,... 为分析不耐烦心理和建模策略对多速度等级行人疏散仿真结果的影响,以场域元胞自动机模型为基础,采用间接算法思路实现多速度等级的表达,引入个体级实时的不耐烦水平处理同步更新模式下的冲突解决问题以及顺序更新模式下的更新顺序问题,构建基于NetLogo的仿真环境,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分析在不同的更新策略与冲突解决策略下疏散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多速度等级方案与单速度等级方案相比,行人疏散时间延长;考虑不耐烦水平的方案和对照方案相比,高期望速度人群的疏散效率增加,因为其竞争力更强,但低期望速度人群的疏散效率显著降低,从而导致总体疏散时间的延长;顺序更新模式下多速度等级行人的平均即时速度普遍高于同步更新。研究结果可为公共场所应急疏散管理中的人群行为建模与多速度场景仿真策略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疏散 多速度等级 场域元胞自动机模型 不耐烦水平 疏散动力学 建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行走模型的行人实感振动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宇豪 陈得意 +2 位作者 王振宇 黄仕平 贺月洁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针对人群荷载随机性对行人振动感知的影响,研究随机行走模型中行人感知振动响应动态变化规律.首先,基于随机人群行走模型,建立了考虑行人实感的竖向振动响应分析方法 .然后,对比分析不同随机行走模型下行人实感最大振动响应、出现时刻... 针对人群荷载随机性对行人振动感知的影响,研究随机行走模型中行人感知振动响应动态变化规律.首先,基于随机人群行走模型,建立了考虑行人实感的竖向振动响应分析方法 .然后,对比分析不同随机行走模型下行人实感最大振动响应、出现时刻以及位置区间上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研究行人实感最大振动响应与结构跨中峰值加速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定义振动响应折减系数和变异系数,提出行人实感最大振动响应的近似计算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有序排列模型(Ordered Arrangement Model,OAM)、随机到达模型(Stochastic Arrival Model,SAM)、随机分布模型(Stochastic Distribution Mode, SDM)、动态平衡模型(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DEM)4种人群行走模型下,行人实感的最大加速度响应服从近似的正态分布,OAM的值域范围大于其他3类模型;最大响应出现位置以及出现时刻取决于行人的行走方式,随人群密度增长无明显变化;OAM与SAM分布规律相同,出现时刻主要集中在总时程内的中间段,而SDM与DEM分布相对均匀;行人实感的最大响应计算值与实际值最大误差不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致振动 振动响应折减系数 随机行走模型 行人实感 人行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素差异度注意力机制的轻量化YOLOv5行人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高宇 王晓军 李晓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1-299,共9页
针对实时行人检测场景存在遮挡、形态姿势不同的行人目标,YOLOv5模型对于这些目标检测有明显的漏检问题,提出一种像素差异度注意力机制(pixel difference attention,PDA),不同于传统的通道注意力机制用全局均值池化(global average pool... 针对实时行人检测场景存在遮挡、形态姿势不同的行人目标,YOLOv5模型对于这些目标检测有明显的漏检问题,提出一种像素差异度注意力机制(pixel difference attention,PDA),不同于传统的通道注意力机制用全局均值池化(global average pooling,GAP)、全局最大值池化(global max pooling,GMP)来概括整张特征图的信息,全局池化将空间压缩成一个值来表征整个通道,造成了空间信息的流失,PDA将空间信息沿高和宽分别压缩,并将其分别与通道信息联系起来做注意力加权操作,同时提出一种新的通道描述指标表征通道信息,增强空间信息与通道信息的交互,使模型更容易关注到综合了空间和通道维度上的特征图的重要信息,在主干网络末端插入PDA后使模型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0.5提升了2.4个百分点,mAP0.5:0.95提升了4.4个百分点;针对实时检测场景的部署和检测速度要求模型拥有较少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因此提出了新的轻量化特征提取模块AC3代替原YOLOv5模型中的C3模块,该模块使插入PDA后的改进模型在精度仅仅损失0.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参数量(parameters,Param.)减少了20%左右,浮点运算量(giga floating-point operations,GFLOPs)减少了30%左右。实验结果表明,最终的改进模型比YOLOv5s原模型在VOC行人数据集上mAP0.5提升了2.2个百分点,mAP0.5:0.95提升了3.1个百分点,且参数量减少了20%左右,浮点运算量减少了30%左右,在GTX1050上的检测速度(frames per second,FPS)提升了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5 行人检测 注意力机制 轻量化模型 通道描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注意力机制的非锚点行人检测模型
12
作者 林鑫辰 唐漾 +1 位作者 赵超强 钱锋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544,共10页
在目前的行人检测方法中,中心尺度预测(center-scale prediction,CSP)模型具有检测速度快,无需预设锚点等优点。但是,CSP模型并没有针对行人遮挡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此,在CSP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可视注意力机制的中心尺度预测(... 在目前的行人检测方法中,中心尺度预测(center-scale prediction,CSP)模型具有检测速度快,无需预设锚点等优点。但是,CSP模型并没有针对行人遮挡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此,在CSP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可视注意力机制的中心尺度预测(visible attentionmechanism-basedCSP,VA-CSP)模型,同时预测行人及其可视区域的边界框,并构造一个中心-可视中心(center-visible center,C-V)变换预测分支,将行人及其可视区域匹配,使模型具有正确的可视注意力机制,提升遮挡行人的检测精度。在Citypersons和Caltech行人检测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在Citypersons验证集的不同遮挡程度的子数据集Reasonable、Heavy、Partial和Bare上,得到了9.6%、48.1%、9.1%和6.6%的丢失率,相比CSP分别提升了1.4%、1.2%、1.3%和0.7%。在Caltech测试集的Reasonable子数据集上得到了3.2%的丢失率,相比CSP提升了1.3%。与其他目前最新的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检测 注意力机制 非锚点检测 CS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姿态估计和Transformer模型的遮挡行人重识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禹 刘慧 +1 位作者 梁东升 张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51-5058,共8页
行人重识别(re-identification,ReID)是利用人工智能解决边防检查、人员追踪等公共安全应用问题的技术,具有从跨设备采集的图像中识别某一特定行人的能力。但是在人员追踪等问题中,往往会出现行人刻意遮挡、复杂场景环境遮挡等因素,大... 行人重识别(re-identification,ReID)是利用人工智能解决边防检查、人员追踪等公共安全应用问题的技术,具有从跨设备采集的图像中识别某一特定行人的能力。但是在人员追踪等问题中,往往会出现行人刻意遮挡、复杂场景环境遮挡等因素,大大提高了行人重识别的难度。针对行人重识别遮挡问题,基于ResNet50网络,结合姿态估计和Transformer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行人重识别网络PT-Net,以提高遮挡条件下的行人重识别能力。该方法首先利用现有的姿态估计方法对输入图像进行关键点检测,并将关键点信息与行人特征图像结合起来生成一个基于姿态的行人特征表示;然后利用Transformer模型对基于姿态的行人特征表示编码,用来实现特征对齐和特征融合。基于国际公开的数据集Occluded-Duke开展实验验证。结果表明:PT-Net方法相对于基线模型,其均值平均精度(mAP)和相似度排序Rank-1指标分别提高了1.3、1.5个百分点,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ReID) 姿态估计 Transformer模型 遮挡 关键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模态语义协作学习的文本行人重识别
14
作者 罗赠丽 张灿龙 +2 位作者 李志欣 王智文 韦春荣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7,共13页
现有的基于文本的行人重识别方法主要受限于特征对齐和语义歧义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跨模态语义协作的行人重识别方法(CMSC),通过学习图像与文本的共性语义信息,构建局部视觉与文本的对应约束关系,提升图像与文本的匹配效率。... 现有的基于文本的行人重识别方法主要受限于特征对齐和语义歧义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跨模态语义协作的行人重识别方法(CMSC),通过学习图像与文本的共性语义信息,构建局部视觉与文本的对应约束关系,提升图像与文本的匹配效率。首先,引入文本语义聚类模块,自动提取与局部视觉语义相关的文本信息,并通过图像自监督学习增强局部特征的语义表达;然后,构建共性语义协作模块,捕捉图像与描述的差异和共性,在嵌入空间中建立语义一致性的映射关系;最后,引入语义约束推理模块,通过图像与文本的语义一致性得分进行检索,从而提高效率。在3个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提升模型的性能,在Rank-1指标上较现有方法分别提升0.75、1.43和0.88个百分点,精度分别提升0.64、2.56及3.9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跨模态检索 语义聚类 大语言模型生成 语义一致性 语义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城轨车站行人仿真方法研究
15
作者 韩烽凡 刘爽 +2 位作者 朱亚迪 杨烨 王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解决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仿真中个体运动轨迹与真实行走轨迹差异较大的问题,同时提高行人仿真结果与真实轨迹的匹配度,本文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融合传统社会力模型中行人之间以及行人与障碍物之间的交互机制和视角机制,构建... 为解决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仿真中个体运动轨迹与真实行走轨迹差异较大的问题,同时提高行人仿真结果与真实轨迹的匹配度,本文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融合传统社会力模型中行人之间以及行人与障碍物之间的交互机制和视角机制,构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行人仿真方法。同时,利用残差网络结构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复杂场景对行人行走轨迹的影响,利用条件变分自编码器融合局部路径终点预测,进一步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度。采用国际公共数据集,以及中国某城市地铁车站视频监控数据进行模型训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仿真方法相较于传统社会力方法以及其他研究方法的平均位移误差和终点位移误差至少减少了11.9%和10.2%;结合场景信息和终点信息修正,进一步减少了平均位移误差和终点位移误差28.1%和25.9%,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人仿真模型 深度学习 乘客行为 城市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杂噪声数据的鲁棒文本-图像行人检索方法
16
作者 胡冰玉 徐艺心 +2 位作者 余珊 赵巨峰 杨宇翔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83-2193,共11页
文本-图像行人检索(text-based person retrieval)作为多模态智能监控系统的核心任务,旨在通过自由形式的文本描述从大规模数据库中识别目标行人图像,在公共安全与视频取证领域具有关键应用价值,如刑事侦查中的嫌疑人追踪及跨摄像头取... 文本-图像行人检索(text-based person retrieval)作为多模态智能监控系统的核心任务,旨在通过自由形式的文本描述从大规模数据库中识别目标行人图像,在公共安全与视频取证领域具有关键应用价值,如刑事侦查中的嫌疑人追踪及跨摄像头取证分析.传统方法通常基于图像-文本对完美对齐的理想化假设,忽视了实际场景中普遍存在的复杂噪声数据问题,即视觉实例与其文本标注间因人工标注偏差、网络爬取噪声,或局部视觉属性与全局文本语境间的语义粒度失配而产生的错误或歧义性关联.为弥补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语义感知噪声关联学习框架,通过双重创新机制系统性地实现噪声辨识与鲁棒学习.首先,语义感知噪声辨识准则融合模态内语义一致性与跨模态交互信号,基于自适应阈值判定精准区分噪声关联;其次,噪声鲁棒互补学习范式实施差异化优化策略:对于可靠子集采用对比损失进行正向学习以增强特征判别性,而对噪声子集则通过反向学习以抑制过拟合.在3个公开基准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合成噪声数据与真实噪声数据场景中均展现出优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图像行人检索 噪声数据 多模态学习 特征表示 模型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信号斑马线路段行人过街模式预测
17
作者 赵继康 李勇杭 +3 位作者 任苗 王一飞 牛津 王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200-5208,共9页
为提高传统车辆在无信号斑马线路段对行人过街模式的预测准确度,提出一种融合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与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算法的行人过街模式预测模型。首先,基于安装于路侧的摄像机和... 为提高传统车辆在无信号斑马线路段对行人过街模式的预测准确度,提出一种融合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与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算法的行人过街模式预测模型。首先,基于安装于路侧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采集无信号斑马线路段行人-车辆交互数据,对行人和车辆行为特性进行分析,进而筛选出影响行人过街模式的因素;其次,探究不同组合作为模型输入时的预测效果;最终,将车辆速度、车辆到斑马线距离、碰撞时间(time to collision,TTC)和行人步速作为模型输入,将行人过街模式分为直接过街和等待过街,并作为模型输出,建立用于行人过街模式预测的XGBoost-MLP模型。该模型对行人过街模式的预测准确率达88.65%,相比单一XGBoost模型和MLP模型,其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85%和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行人过街模式预测 人车交互 模型融合 无信号斑马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力学模拟和小波包变换的行人头部碰撞频响特性
18
作者 李桂兵 王新禹 +2 位作者 徐盛康 李奎 邱金龙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1,共8页
目的 探索车辆碰撞中的行人头部动力学响应频域特性及其与时域损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基于人体模型的有限元仿真模拟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行人头部与车辆碰撞过程,采用小波包信号分析方法处理获得仿真中的行人头部频域响应。结果 ... 目的 探索车辆碰撞中的行人头部动力学响应频域特性及其与时域损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基于人体模型的有限元仿真模拟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行人头部与车辆碰撞过程,采用小波包信号分析方法处理获得仿真中的行人头部频域响应。结果 发罩区域碰撞的行人头部能量主要分散在0~300 Hz频带,风挡区域碰撞头部能量则主要集中在0~5 Hz频带;行人头部碰撞频带能量峰值随其线性和旋转速度增大呈上升趋势,且线性速度较高时旋转速度对频带能量峰值的影响更显著;发罩和风挡区域碰撞的头部频带能量峰值与颅骨损伤评价时域指标的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85和0.61,但其与脑损伤评价时域指标的相关性相对较低(R~2<0.5)。结论 行人头部频域响应特征受碰撞速度和位置影响,频带能量峰值可潜在表征颅骨损伤风险,但频带能量峰值所在频段及集中程度与头部损伤风险不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结合时频响应的头部钝性冲击损伤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碰撞 行人头部 头部损伤 频响特性 人体模型 小波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过街的认知心理过程和模型 被引量:23
19
作者 吴昌旭 马舒 庄想灵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41-1149,共9页
随着交通系统的复杂化,行人安全受到的威胁日益增加。本文以行人穿过马路的心理步骤为切入点,对行人观察感知、判断决策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在观察感知方面,主要分析了观察内容、策略及注意失误的原因,在判断决策方面,介绍了内部心理... 随着交通系统的复杂化,行人安全受到的威胁日益增加。本文以行人穿过马路的心理步骤为切入点,对行人观察感知、判断决策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在观察感知方面,主要分析了观察内容、策略及注意失误的原因,在判断决策方面,介绍了内部心理机制中相关的理论模型,包括效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以及具体行为机制中的可接受间隙理论,并重点分析了具体行为机制里闯红灯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行人过街的认知心理模型,为以后的行人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为交通安全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 过街行为安全 认知心理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运动行为的社会力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亚璪 尹华省 +1 位作者 陈坚 郝小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100,132,共8页
阐明了对行人运动行为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社会力模型在该领域研究中的理论及实践可行性,对行人运动模拟体系进行了描述。概述了社会力模型的基本原理,从模型结构及表达式的改进、相对速度的影响、运动的各向异性、需求空间分析、算法... 阐明了对行人运动行为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社会力模型在该领域研究中的理论及实践可行性,对行人运动模拟体系进行了描述。概述了社会力模型的基本原理,从模型结构及表达式的改进、相对速度的影响、运动的各向异性、需求空间分析、算法优化、参数选取及模型应用等7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系统地回顾。统计表明:模型结构及表达式的改进、算法优化及参数选取是已有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行人交通 行人运动行为 社会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