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质pH对嵌段聚醚氨酯膜辐射接枝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哈鸿飞 王广辉 +1 位作者 杨福良 吴季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0-35,共6页
本文研究了介质pH对嵌段聚醚氨酯辐射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4-乙烯基吡啶及苯乙烯的影响。研究表明介质pH值增高有利于这种软段有醚键,硬段有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嵌段聚合物与具有不同极性官能团有机单体的辐射接枝。本文对这种效应的原因... 本文研究了介质pH对嵌段聚醚氨酯辐射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4-乙烯基吡啶及苯乙烯的影响。研究表明介质pH值增高有利于这种软段有醚键,硬段有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嵌段聚合物与具有不同极性官能团有机单体的辐射接枝。本文对这种效应的原因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辐射接枝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聚醚酯共聚物的结晶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兰建武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64-69,共6页
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光学解偏结晶速率仪研究了嵌段聚醚酯共聚物的结晶形态和等温结晶过程。结果发现,结晶速度K 随聚酯含量增加而增大,随聚醚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交联剂使结晶速度K 减少。嵌段聚醚酯的等温结晶过程可用Avrami... 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光学解偏结晶速率仪研究了嵌段聚醚酯共聚物的结晶形态和等温结晶过程。结果发现,结晶速度K 随聚酯含量增加而增大,随聚醚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交联剂使结晶速度K 减少。嵌段聚醚酯的等温结晶过程可用Avrami方程描述,最快结晶速度K 对应的结晶温度Tmax与聚合物熔点Tm 的关系满足经验式Tmax = (0 .8 ~0 .85) T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共聚物 结晶形态 结晶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改性聚醚酯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
3
作者 罗发亮 邢倩 +5 位作者 焦洪桥 杨丽坤 姚敏 袁炜 罗春桃 王笃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72,共5页
采用熔融挤出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改性聚醚酯嵌段共聚物(CH4132)共混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动态力学热分析及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晶熔融行为、动态力学性能、相形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H4132的添... 采用熔融挤出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改性聚醚酯嵌段共聚物(CH4132)共混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动态力学热分析及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晶熔融行为、动态力学性能、相形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H4132的添加抑制了PLA的冷结晶能力,而对熔融及熔态结晶行为没有影响;PLA与CH4132具有部分的相容性且相容程度受CH4132含量影响;共混物呈现出以PLA为海、CH4132为岛的典型海岛结构;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模量等刚性量随CH4132添加而降低,但体系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等韧性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在CH4132质量分数为10%时断裂伸长率最大,质量分数为30%时冲击强度为纯PLA的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醚共聚物 制备 共混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嵌段聚醚氨酯薄膜的表面分析
4
作者 邓卓 曹建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2期177-181,共5页
本文用电子能谱(ESCA)角度外推法得到SPU最表层的组成,并与表面能测定等方法所得结果相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本体组成的SPU薄膜的表面成份大致相同。
关键词 表面分析 电子能谱 外推法 聚醚 SPU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挤出制备聚乳酸与聚醚酯嵌段共聚物合金的性能研究
5
作者 司朋飞 罗发亮 +3 位作者 薛屏 闫东广 邢倩 王笃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27-132,151,共7页
以0.35%(质量分数)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和2%(质量分数)的马来酸酐(MAH)为增容剂,通过原位反应挤出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LA)/聚醚酯嵌段共聚物(TPEE)合金。利用TG、差示扫描量热(DSC)、SEM等研究了其热性能和相形态,并测试了... 以0.35%(质量分数)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和2%(质量分数)的马来酸酐(MAH)为增容剂,通过原位反应挤出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LA)/聚醚酯嵌段共聚物(TPEE)合金。利用TG、差示扫描量热(DSC)、SEM等研究了其热性能和相形态,并测试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结果表明,在引发剂DCP的存在下,MAH的添加使得反应挤出制备的合金中PLLA与TPEE之间产生部分共价键连接而增加了相容性。合金的热稳定性、韧性随TPEE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但模量和强度下降。另外,不同TPEE含量的合金的熔体流动速率均高于纯PLLA和TPEE,表明在原位反应挤出过程中PLLA与TPEE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解反应。同时,对合金的流变性能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醚共聚物 马来酸酐 原位 合金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醇扩链嵌段聚醚氨酯的合成、性能及医学应用
6
作者 黄祖琇 冯新德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38-144,共7页
本文报道用改进的溶液聚合法,以二元醇为扩链剂合成多种嵌段聚醚氨酶.文中对合成反应中的一些问题如:反应温度的选择,防止产物交联,提高产物分子量等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结构聚醚氨酯的性能,对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合成产物纯... 本文报道用改进的溶液聚合法,以二元醇为扩链剂合成多种嵌段聚醚氨酶.文中对合成反应中的一些问题如:反应温度的选择,防止产物交联,提高产物分子量等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结构聚醚氨酯的性能,对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合成产物纯度高,分子量大,溶解性好,易成型.其中两种产品用复合涂层法制成主动脉内气囊泵的气囊,经测定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与抗凝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合成 二元醇 扩链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二甲酸法合成聚醚酯弹性体的工艺研究
7
作者 吴佩华 陈颖 +3 位作者 李彦钧 马城华 林妍妍 王文娟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7年第5期350-354,共5页
以对苯二甲酸(PTA)、1,4-丁二醇(BDO)、聚丁二醇醚(PTMG)为原料,在5 L多功能聚合实验装置上,采用PTA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丁二醇醚(PTMG)嵌段聚醚酯。结果表明:以钛酸四丁酯和乙酸锑组成的复合催化剂为宜,且其用量(占原... 以对苯二甲酸(PTA)、1,4-丁二醇(BDO)、聚丁二醇醚(PTMG)为原料,在5 L多功能聚合实验装置上,采用PTA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丁二醇醚(PTMG)嵌段聚醚酯。结果表明:以钛酸四丁酯和乙酸锑组成的复合催化剂为宜,且其用量(占原料总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0.018%时最佳,钛酸四丁酯应在反应温度约为130℃时加入;优化的其他合成工艺条件如下:原料投料比n(BDO)∶n(PTA)1.7~1.8;助催化剂乙酸钠、乙酸镁用量(相对于原料BD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0×10-6,150×10-6;酯化反应温度220~230℃,反应时间90~130 min;缩聚反应温度265~270℃,反应时间120~1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体 聚醚 对苯二甲酸(PTA)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pbt) 聚丁二醇醚(ptmg) pbt—ptmg嵌段聚醚酯 化反应 缩聚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DuPont公司开发出强度及弹性兼备的热塑性聚醚酯弹性体
8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26,共1页
美国DuPont公司开发出强度及弹性兼备的热掣性聚醚酯弹性体产品,陔产品是硬质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软质部分聚醚的嵌段共聚物。
关键词 DuPont公司 聚醚弹性体 强度 开发 美国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热塑性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沸石咪唑酸酯骨架基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CO_(2)/N_(2)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万超 康雪婷 +3 位作者 金腾 张春芳 董亮亮 白云翔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3,共5页
以Cu^(2+)、Zn^(2+)为配位金属,合成了双金属沸石咪唑酸酯骨架纳米粒子Cu-Zn-ZIF。将其与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共混,制备了混合基质膜PEBA/Cu-Zn-ZIF,用于CO_(2)/N_(2)分离。实验结果表明,随Cu-Zn-ZIF纳米粒子的加入,混合基质膜的... 以Cu^(2+)、Zn^(2+)为配位金属,合成了双金属沸石咪唑酸酯骨架纳米粒子Cu-Zn-ZIF。将其与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共混,制备了混合基质膜PEBA/Cu-Zn-ZIF,用于CO_(2)/N_(2)分离。实验结果表明,随Cu-Zn-ZIF纳米粒子的加入,混合基质膜的CO_(2)渗透性能大幅增加,而CO_(2)/N_(2)选择性则先增加后降低。当Cu-Zn-ZIF添加量为15%时,混合基质膜的CO_(2)渗透性能达到320Barrer,CO_(2)/N_(2)选择性能达到47,比相同添加量下的PEBA/ZIF-8混合基质膜分别提高了36%和38%,接近Robeson分离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沸石咪唑酸骨架 混合基质膜 聚醚共聚酰胺 CO_(2)/N_(2)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久性抗静电聚酰胺-6纤维的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臧已 董纪震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9,共9页
本工作合成了几种不同组成的嵌段聚醚酯,用作抗静电改性剂与聚酰胺-6共混;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变性和可纺性,在普通螺杆纺丝机上纺丝,初生纤维经拉伸得到了成品丝;选出了合适的共混改性剂的组成和用量,得到了基体-原纤型结构形态的纤维。... 本工作合成了几种不同组成的嵌段聚醚酯,用作抗静电改性剂与聚酰胺-6共混;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变性和可纺性,在普通螺杆纺丝机上纺丝,初生纤维经拉伸得到了成品丝;选出了合适的共混改性剂的组成和用量,得到了基体-原纤型结构形态的纤维。测试结果表明:纤维的力学性能与纯锦纶-6基本相同;回潮率明显提高;体积比电阻为10~9~10^(10)Ω·cm,比纯锦纶-6下降2~3个数量级;静电衰减半衰期为1.5s,仅为纯锦纶-6的1/40左右;经5~20次洗涤后,抗静电性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纤维 聚醚 抗静电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