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铜陵焦冲金-硫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志辉 张达 +6 位作者 狄永军 舒斌 庞振山 杜泽忠 阙朝阳 马先平 薛建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43-1652,共10页
安徽铜陵焦冲金硫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内,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中。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石S、Pb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矿石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 安徽铜陵焦冲金硫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内,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中。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石S、Pb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矿石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成矿热液δ34SΣS在4.0‰左右,反映其来源与岩浆硫密切相关。矿石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经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特征参数法判断矿石Pb为异常Pb。通过Zartman铅构造坏境演化图解和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确定矿床物质来源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其源于上地壳物质与地幔的混合。通过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期望为铜陵地区寻找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矿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b同位素组成 成矿物质来源 焦冲金-硫矿床 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原位Pb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石基 钟宏 +3 位作者 张忠坤 王广南 柏中杰 胡文俊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5-213,共9页
西藏甲玛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期次可划分为成矿前斯和矽卡岩成矿期(铜钼阶段、铜铋阶段、铁铜阶段和铜铅锌阶段)。应用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fsLA-MC-ICP-MS)对甲玛矿床主要矿石中的硫化物和斑岩中的长石斑晶进... 西藏甲玛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期次可划分为成矿前斯和矽卡岩成矿期(铜钼阶段、铜铋阶段、铁铜阶段和铜铅锌阶段)。应用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fsLA-MC-ICP-MS)对甲玛矿床主要矿石中的硫化物和斑岩中的长石斑晶进行原位微区Pb同位素组成分析,测定结果与前人运用化学溶样法获得的Pb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表明原位Pb同位素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不同成矿阶段的硫化物的Pb同位素组成总体一致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同一岩浆源区。斜长石和钾长石的Pb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显示,花岗斑岩与甲玛矿床的形成有直接成因联系,而花岗闪长斑岩很可能与成矿作用无关。通过对甲玛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表明,有较多幔源物质加入的新生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为甲玛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Cu、Au等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玛矿床 飞秒激光剥蚀 pb同位素组成 成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肯登高尔铜钼矿地质和S、Pb、O、H同位素组成及Re-Os测年 被引量:23
3
作者 贾志业 薛春纪 +2 位作者 屈文俊 赵强 张权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86,共13页
肯登高尔是新疆西天山备受关注的一处铜钼矿,它处于博罗霍洛古生代岛弧带。矿体呈板状、不规则脉状和透镜状产在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与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外接触带矽卡岩中,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铜矿、辉钼矿为主,脉石矿物以透辉石、钙铁榴... 肯登高尔是新疆西天山备受关注的一处铜钼矿,它处于博罗霍洛古生代岛弧带。矿体呈板状、不规则脉状和透镜状产在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与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外接触带矽卡岩中,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铜矿、辉钼矿为主,脉石矿物以透辉石、钙铁榴石为主;硫化物矿物呈自形晶或他形结构,网脉状、浸染状分布于矽卡岩中。内生成矿作用明显经历了矽卡岩和石英-硫化物2期。肯登高尔铜钼矿石中辉钼矿、黄铜矿的δ34SV-CDT值介于-0.55‰~1.90‰,集中在零值附近;206Pb/204Pb=17.963~18.256,207Pb/204Pb=15.549~15.605,208Pb/204Pb=36.802~38.271;成矿物质显示上地幔与下地壳混合来源特点。石英-硫化物铜钼矿石中石英的δ18OH2O(V-SMOW)=-2.82‰~3.65‰,δDH2O(V-SMOW)=-96‰~-82‰,显示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合。铜钼矿石中辉钼矿的w(Re)介于11.13~59.72μg/g,Re-Os等时线测年获得(313.9±2.5)Ma的晚石炭世成矿年龄。铜钼成矿与早石炭世中期依连哈比尔尕小洋盆向南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铜钼矿 S、pb、O、H同位素组成 Re-Os法测年 肯登高尔 新疆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及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侯广顺 唐红峰 +1 位作者 刘丛强 赵志琦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09-515,共7页
笔者报道了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中企鹅山群、雅满苏组火山岩和土屋铜矿的斜长花岗斑岩及铜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进一步讨论了该成矿带的构造演化。企鹅山群火山岩的铅同位素位于地球演化线的右侧,与北半球铅同位素演化线相比,具有弱富... 笔者报道了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中企鹅山群、雅满苏组火山岩和土屋铜矿的斜长花岗斑岩及铜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进一步讨论了该成矿带的构造演化。企鹅山群火山岩的铅同位素位于地球演化线的右侧,与北半球铅同位素演化线相比,具有弱富集的特征。斜长花岗斑岩及铜矿石的铅同位素分布在企鹅山群范围之内,与之相似。雅满苏组比企鹅山群富放射成因铅,也具有弱富集的特征。在铅构造模式图解中,企鹅山群位于地幔演化线上,雅满苏组位于造山带演化线附近。雅满苏组的铅同位素具有线性排列特征,位于企鹅山群和中天山花岗岩之间,指示两端员混合的趋势。企鹅山群和雅满苏组火山岩都随着流体交代作用的加强,越来越贫放射成因铅,指示交代地幔楔的流体应主要来自蚀变洋壳,而没有泥质沉积物的参与。雅满苏组比企鹅山群富放射成因铅主要是由于其陆壳基底厚度较大,较强的陆壳混染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同位素组成 火山岩 企鹅山群 雅满苏组 土屋铜矿 东天山 觉罗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岩带含铜岩体的Pb、Sr、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江峰 周泰禧 +2 位作者 邢凤鸣 徐祥 徐立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Z1期111-116,共6页
长江中下游铜、铁、金、硫成矿带,以矽卡岩型铜矿和潜火山岩型铁矿的密集分布而举世瞩目,这些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岩密切相关,本课题研究含矿岩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含铜岩体是来自地幔软流圈的碱性岩浆同化古老地壳物质同时结... 长江中下游铜、铁、金、硫成矿带,以矽卡岩型铜矿和潜火山岩型铁矿的密集分布而举世瞩目,这些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岩密切相关,本课题研究含矿岩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含铜岩体是来自地幔软流圈的碱性岩浆同化古老地壳物质同时结晶分异的产物。另外本文还讨论其物质来源和成因,铜铁矿床与侵入体的时空关系表明原始碱性玄武岩浆可能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携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岩体 pb、Sr、Nd同位素组成 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麓贡嘎山东坡土壤中Pb的来源解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睿 吴艳宏 +3 位作者 邴海健 周俊 王吉鹏 梁建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39-1448,共10页
选择青藏高原东麓典型山地——贡嘎山(东坡),根据不同海拔梯度(海拔2 000~4 500 m)差异设置8个采样点,根据土壤发育情况分别采集O层(有机层)、A层(矿物质层)和C层(母质层)样品,分析土壤中w(Pb)的海拔分布特征,并利用FAMLR... 选择青藏高原东麓典型山地——贡嘎山(东坡),根据不同海拔梯度(海拔2 000~4 500 m)差异设置8个采样点,根据土壤发育情况分别采集O层(有机层)、A层(矿物质层)和C层(母质层)样品,分析土壤中w(Pb)的海拔分布特征,并利用FAMLR(因子回归分析)法、地球化学指标法和Pb同位素三元混合模型定量判识表层土壤中Pb的来源.结果表明:1各层土壤中w(Pb)表现为O层〔(41.73±4.38)mg/kg〕〉A层〔(30.47±2.17)mg/kg〕〉C层〔(23.04±1.50)mg/kg〕(P〈0.05).随着海拔的增加,O层和A层中w(Pb)总体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C层中w(Pb)随着海拔的变化无显著差异,表明贡嘎山东坡土壤中w(Pb)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基本一致.2各层土壤中206Pb/207Pb表现为O层〈A层〈C层,208Pb/206Pb表现为O层〉A层〉C层.3Pb同位素三元混合模型结果显示,表层(O层和A层)土壤中Pb可能受到化石燃料燃烧和矿物开采及金属冶炼活动的影响;根据FA-MLR法、地球化学指标法和Pb同位素三元混合模型这3种方法,得到O层中污染Pb所占比例分别达到84.9%、66.0%和63.7%,A层中分别为56.6%、27.8%和44.9%;在海拔分布上,Pb的污染在海拔2 770 m以下主要归因于当地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在林线(约3 700 m)以上则来自矿物开采及金属冶炼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土壤 pb 来源判识 pb同位素组成 贡嘎山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地块新生代火山岩中麻粒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岩成因及下地壳性质的约束 被引量:7
7
作者 赖绍聪 秦江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5-336,共12页
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地块的新生代高钾钙碱性火山岩中含有很多下地壳捕虏体,这些捕虏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二辉石麻粒岩和单斜辉石麻粒岩。本文对鸟兰乌拉湖南侧枕头崖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性火山岩中的9个麻粒岩样品(6个基性麻粒岩和3个酸性... 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地块的新生代高钾钙碱性火山岩中含有很多下地壳捕虏体,这些捕虏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二辉石麻粒岩和单斜辉石麻粒岩。本文对鸟兰乌拉湖南侧枕头崖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性火山岩中的9个麻粒岩样品(6个基性麻粒岩和3个酸性麻粒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其中,紫苏辉石具有高MgO+FeO,低Al_2O_3的特征,单斜辉石具有低Al_2O_3和TiO_2的特征,黑云母具有高TiO_2的特征,这些特征都表明这些矿物为变质成因。矿物温压计算表明二辉石麻粒岩形成的平衡温度为783℃~818℃。单斜辉石麻粒岩形成压力在0.845~0.858GPa之间,来源深度约28km。表明它们可能是来自青藏高原加厚陆壳中部的岩石样品。基性麻粒岩的SiO_2=48.76%~58.61%,Al_2O_3=18.34%~24.50%,Na_2O=3.16%~5.41%,K_2O=1.58%~3.01%,低Mg~#(30~67),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其具有较高的Rb/Sr(0.09~0.21)和(La/Yb)_N(17.32~49.35),具有较低的Nb/Ta (9.76~14.92),其Eu异常变化于0.19~0.89之间。基性麻粒岩的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表现为^(87)Sr/^(86)Sr=0.710812~0.713241,ε_(Sr)=169.13~203.88,^(143)Nd/^(144)Nd=0.512113~0.512397;ε_(Nd)=-4.70~-10.05,^(206)Pb/^(204)Pb=18.7000~-18.9565,^(207)Pb/^(204)Pb=15.7135~-15.7662,^(208)Pb/^(204)Pb=39.1090~39.4733。和基性麻粒岩类似,酸性麻粒岩也表现出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特征,它们的^(87)Sr/^(86)Sr=0.712041~0.729088,ε_(Sr)=180.71~430.59,^(143)Nd/^(144)Nd=0.512230~-0.512388;ε_(Nd)=-4.74~-7.96,^(206)Pb/^(204)Pb=18.9250~-19.1717,^(207)Pb/^(204)Pb=15.7662~-15.7720,^(208)Ph/^(204)Pb=39.2109~39.6467。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基性麻粒岩的源岩是下地壳岩石,而非地幔岩或玄武质堆晶岩,而酸性麻粒岩的源岩极有可能是准铝质的花岗质岩石。这就表明青藏高原新生代下地壳的地温梯度很高,并含有部分沉积岩,而非典型的辉长质下地壳。而且,详细的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下地壳可能对青藏高原新生代高钾钙碱性和橄榄粗安质岩浆的起源有重要作用。因此目前所认为的超钾质-橄榄粗安质岩浆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在对流减薄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融的观点值得重新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组成 麻粒岩捕虏体 下地壳 新生代 藏北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