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B-CCD设计的化香树果序碱提酸沉提取工艺 被引量:3
1
作者 汪芸兰 张鹏 +6 位作者 胡坤霞 韩立柱 邱金清 赵佩媛 张新博 宋逍 唐志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6期1051-1055,1067,共6页
目的:基于二水平析因-星点设计法(PB-CCD)优化化香树果序碱提酸沉提取工艺。方法:以鞣花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PB设计试验,研究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碱提液pH和酸沉液体积分数对化香树果序中鞣花酸提取率的影响;采用CCD设计对... 目的:基于二水平析因-星点设计法(PB-CCD)优化化香树果序碱提酸沉提取工艺。方法:以鞣花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PB设计试验,研究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碱提液pH和酸沉液体积分数对化香树果序中鞣花酸提取率的影响;采用CCD设计对筛选出的因素进一步优化,确定化香树果序碱提酸沉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化香树果序碱提酸沉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3∶1、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温度85℃、碱提液pH 13、酸沉液体积分数10%。结论:基于PB-CCD设计确定的化香树果序碱提酸沉的最佳提取工艺模型预测性良好、提取工艺简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水平析因-星点设计 化香树果序 碱提酸沉 鞣花酸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B-CCD设计的黄芪茎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文静 孙晓春 +5 位作者 张严磊 蔡兴航 谢培 王楠 王二欢 唐志书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5期105-110,共6页
目的:优化黄芪茎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总黄酮为响应因子,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PB-CCD设计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检测其总抗氧化能力和总... 目的:优化黄芪茎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总黄酮为响应因子,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PB-CCD设计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检测其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结果:选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0%,液料比30∶1,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0min,超声功率150W,超声时间30min,提取次数1次,总黄酮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约为同等质量浓度下维生素C的85%左右。结论:PB-CCD优选黄其茎叶总黄酮提取方法简单可行,黄芪茎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茎叶 总黄酮 pb-ccd实验设计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CCD实验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胡再国 黄建群 李娟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3-44,48,共3页
通过对 CCD实验图样和照明的改进设计 ,提高了
关键词 ccd 电荷耦合器件 物理实验 电容 实验效果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测温中火焰温度与颜色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希桥 李前翔 +2 位作者 王苗苗 冯翔洲 郑龙席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2-447,共6页
介绍了彩色CCD与比色测温法的测温原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测温系统的实验方案——利用CCD高速摄像机、K型热电偶、本生灯对扩散火焰的表面温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火焰温度上升时,火焰红色分量和绿色分量的灰度值都有... 介绍了彩色CCD与比色测温法的测温原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测温系统的实验方案——利用CCD高速摄像机、K型热电偶、本生灯对扩散火焰的表面温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火焰温度上升时,火焰红色分量和绿色分量的灰度值都有所上升,而火焰红色分量灰度值的上升趋势明显大于绿色灰度值的上升趋势。同时,在测温公式中给出的修正值K却呈下降趋势。在分析了这些趋势后,用比色测温法对火焰温度场进行了测量,并与热电偶测量出的数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测量出的温度差少于2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相机 实验设计 像素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单宁酶固态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帅 刘飞 +3 位作者 朱华伟 农嘉仪 林健辉 曹庸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91-96,共6页
通过优化单宁酶固态发酵培养基组成,以期最大程度提高产酶活力。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重要性筛选,并确定可显著影响单宁酶活力的3种组分:麸皮、水及单宁酸。通过最速上升试验接近最大响应区域后,再经中... 通过优化单宁酶固态发酵培养基组成,以期最大程度提高产酶活力。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重要性筛选,并确定可显著影响单宁酶活力的3种组分:麸皮、水及单宁酸。通过最速上升试验接近最大响应区域后,再经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发酵培养基最优组成确定为:麸皮9.23 g,水0.78 m L,单宁酸0.76 g,NH4NO31.20 g,Mn Cl20.024 g,Na Cl 0.004 g,Mg SO4·7H2O0.004 g,KH2PO40.004 g。在此条件下发酵单宁酶,酶活力达462.72 U/m L,与模型预测值467.57 U/m L非常接近。结果表明,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单宁酶固态发酵培养基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酶 发酵培养基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法 中心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微型旋流器结构参数优化
6
作者 林子莎 赵立新 +1 位作者 刘琳 蒋明虎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针对常规双锥旋流器对小粒径油滴难以分离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主直径为20 mm的微型旋流器。为进一步增强微型旋流器的分离性能,利用PB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的CCD (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对影响微型旋流器分离性能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PB试验对... 针对常规双锥旋流器对小粒径油滴难以分离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主直径为20 mm的微型旋流器。为进一步增强微型旋流器的分离性能,利用PB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的CCD (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对影响微型旋流器分离性能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PB试验对影响微型旋流器分离性能的6个因素进行了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大锥角和溢流管直径两个因素;采用RSM试验设计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优结构参数值:大锥角为15.28°和溢流管直径为7.25 mm;明确了大锥角与溢流管直径对分离效率的交互影响关系,分别构建了分离性能与待优化参数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完成结构优化的微型旋流器进行分离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分离效率较优化前的91.15%提升至优化后的93.77%,分离效率可提升2.62个百分点,该研究为微型旋流器分离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旋流器 响应面分析法 pb试验 ccd试验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水提工艺优化及液质联用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梅 刘明明 +5 位作者 梁晨光 史鑫波 白宏博 宋忠兴 刘妍如 唐志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1期1484-1489,共6页
目的:以Plackett-Burman-Central Composite Design(PB-CCD)设计为基础,通过分析五味子的LC-MS/MS液质联用仪测出的谱图优选五味子的水提工艺。方法:以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酯甲的含量为指标,以浸泡时间、液固比、溶剂PH值、提取时间、提... 目的:以Plackett-Burman-Central Composite Design(PB-CCD)设计为基础,通过分析五味子的LC-MS/MS液质联用仪测出的谱图优选五味子的水提工艺。方法:以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酯甲的含量为指标,以浸泡时间、液固比、溶剂PH值、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及浓缩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PB-CCD优选水提工艺条件并进行含量测定分析。结果:选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2 h,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70℃,提取次数5次,溶剂pH值5.0,浓缩温度60℃。结论:PB-CCD优选五味子提取工艺方法简单,可为五味子的提取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ccd实验设计 液质联用 五味子 五味子醇甲 五味子酯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