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乃胜 朱小波 +3 位作者 王双 陈平 褚召阳 王志臣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05-2523,共19页
聚氨酯(PU)因其性能调整自由度高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多样的性质导致学者在PU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改性效果上存在分歧。因此深入了解不同PU原料特性、合成工艺、成品结构与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间的联系至关重要。基于PU的化学... 聚氨酯(PU)因其性能调整自由度高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多样的性质导致学者在PU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改性效果上存在分歧。因此深入了解不同PU原料特性、合成工艺、成品结构与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间的联系至关重要。基于PU的化学改性机理,结合分子形成过程与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标准,系统探讨了不同种类软硬段的性质以及不同合成方法制备的PU改性剂的结构对于改性沥青的影响。研究表明,PU分子在沥青内部的物理交联与化学交联程度是性能改善的关键因素:软硬段性质及分子结构主要影响物理交联的微观结构稳定性,而异氰酸酯基团的含量直接决定了化学交联的强度和复杂性。进一步分析了PU与聚合物及其他改性剂的复合体系在沥青中的作用机理。外加改性剂通过改变沥青的内部组分与PU的结构分布来提升性能。然而,目前研究尚难通过微观结构精准量化PU的交联程度,这限制了合成参数与工艺的精确调控,进而导致改性效果的可预测性较低。此外,复合体系结构不稳定、改性剂间化学作用微弱等问题往往引发储存稳定性下降或某些性能劣化。最后,提出了PU及其复合改性沥青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改性沥青 流变性能 聚合物 弹性体 复合材料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燃烧合成-粉末冶金法制备Al_(2)O_(3)/Cu多孔复合材料
2
作者 杨腾 储爱民 +3 位作者 李滔 赵玉萍 董泽熙 郭世柏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4,共9页
以硝酸铜、硝酸铝、葡萄糖和尿素为原料,采用溶液燃烧合成和氢还原法制备了Al_(2)O_(3)/Cu复合粉末,然后将Al_(2)O_(3)/Cu复合粉末与造孔剂氯化钠均匀混合,再将混合粉末冷压成型,最后通过烧结-脱溶工艺制得Al_(2)O_(3)/Cu多孔复合材料(A... 以硝酸铜、硝酸铝、葡萄糖和尿素为原料,采用溶液燃烧合成和氢还原法制备了Al_(2)O_(3)/Cu复合粉末,然后将Al_(2)O_(3)/Cu复合粉末与造孔剂氯化钠均匀混合,再将混合粉末冷压成型,最后通过烧结-脱溶工艺制得Al_(2)O_(3)/Cu多孔复合材料(A-C-M)。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末原料和A-C-M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分析,使用万能试验机对A-C-M进行压缩性能测试,研究葡萄糖添加量对燃烧产物粉末的影响,探讨了Al_(2)O_(3)含量对A-C-M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与Cu(NO_(3))_(2)的摩尔比为1时,燃烧产物的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为12.5 m^(2)·g^(-1);燃烧产物经煅烧除碳后,粉末颗粒的孔洞增加,但因高温煅烧产生烧结作用,其比表面积降低为10.2 m^(2)·g^(-1);煅烧产物经氢还原后,粉末颗粒破碎为絮状,然而因还原高温的烧结作用,使获得Al_(2)O_(3)/Cu复合粉末比表面积进一步降低为7.5 m^(2)·g^(-1);随Al_(2)O_(3)含量的增加,A-C-M孔隙率逐渐增加,其抗压缩强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复合材料 溶液燃烧合成 葡萄糖 孔隙率 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3
作者 姜昊 刘聪斌 马壮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42,共11页
目的 研究不同TiB_(2)颗粒含量对7075铝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7075铝合金为基体材料,通过混合盐反应法制备了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M)、配有能谱分析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 目的 研究不同TiB_(2)颗粒含量对7075铝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7075铝合金为基体材料,通过混合盐反应法制备了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M)、配有能谱分析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研究了不同TiB_(2)颗粒含量的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物相组成演变,借助电子万能试验机、维氏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探究TiB_(2)颗粒含量对7075合金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 原位自生TiB_(2)颗粒对7075合金基体晶粒组织细化效果显著,粗大的树枝晶状结构转变为较细小的柱状晶或近球形非枝晶组织,TiB_(2)颗粒均匀分布在晶界附近。当TiB_(2)颗粒质量分数为2%时,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及维氏硬度分别为501 MPa、412 MPa、7.8%和180.8HV。随着TiB_(2)颗粒质量分数的不断增加,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及摩擦因数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增高的变化趋势。2%(质量分数)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及摩擦因数分别为9.33×10-3mm3/m和0.224,与7075合金基体相比,分别降低了44.3%和22.2%,由此可知,TiB_(2)颗粒的存在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结论 通过原位自生反应生成的TiB_(2)颗粒可以显著细化7075合金微观组织形貌,提高合金的性能,当TiB_(2)颗粒质量分数为2%时,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细化最为明显,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自生 TiB_(2)/7075铝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原位Ti-C-B-Al复合涂层的结构特征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舒林森 张粲东 +1 位作者 于鹤龙 张朝铭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77,共5页
以钛粉、铝粉和碳化硼粉末为原料,采用同步同轴激光熔覆系统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制备含原位自生TiC、TiB以及TiAl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钛基的Ti-C-B-Al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物相构成、显微硬度和微纳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以钛粉、铝粉和碳化硼粉末为原料,采用同步同轴激光熔覆系统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制备含原位自生TiC、TiB以及TiAl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钛基的Ti-C-B-Al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物相构成、显微硬度和微纳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三种粉末在高能激光束的作用下充分反应并生成了TiC、TiB以及TiAl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相。复合涂层表面光滑,涂层内部无气孔及裂纹,与基体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增强相在涂层内分布均匀,相比于基体,熔覆涂层具有较优的力学性能。涂层硬度在460HV_(0.3)~510HV_(0.3)之间,同时涂层的纳米力学性能与显微硬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当m(Ti)∶m(Al)∶m(B_(4)C)=84∶12∶4时,制得的涂层具有较优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膜原位合成 钛基复合涂层 激光熔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结构材料——聚芳硫醚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杰 王华东 +3 位作者 龙盛如 杜宗英 陈永荣 李光宪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3-66,共4页
介绍了聚芳硫醚类高性能结构材料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对几种主要的聚芳硫醚材料品种如聚苯硫醚、聚苯硫醚砜、聚苯硫醚酮、聚苯硫醚酰胺等的合成路线及方法、树脂及复合材料的性能作了详尽的表述,并对该类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 介绍了聚芳硫醚类高性能结构材料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对几种主要的聚芳硫醚材料品种如聚苯硫醚、聚苯硫醚砜、聚苯硫醚酮、聚苯硫醚酰胺等的合成路线及方法、树脂及复合材料的性能作了详尽的表述,并对该类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 结构材料 聚芳硫醚 聚苯硫醚 聚苯硫醚砜 聚苯硫醚酮 聚苯硫醚酰胺 合成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和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31
6
作者 吕维洁 张小农 +3 位作者 张荻 吴人洁 卞玉君 方平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利用钛与B4C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经普通的熔铸工艺原位合成制备了TiC和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光学金相、EPMA、TEM和X射线衍射的研究结果表明 :存在两种不同形状的增强体 ,即短纤维状TiB晶须和等轴、近似等轴状TiC粒子。TiB与Ti... 利用钛与B4C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经普通的熔铸工艺原位合成制备了TiC和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光学金相、EPMA、TEM和X射线衍射的研究结果表明 :存在两种不同形状的增强体 ,即短纤维状TiB晶须和等轴、近似等轴状TiC粒子。TiB与Ti基体界面洁净 ,没有明显的界面反应 ,而TiC与Ti基体界面有非化学配比的TiC过渡层存在。由于增强体承受载荷 ,基体合金晶粒细化以及高密度位错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钛基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彦东 胡星琪 +1 位作者 陈明贵 李晓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8期1187-1189,1193,共4页
以无水对氨基苯磺酸、1,2-二溴乙烷、溴代十二烷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双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N,N’-(十二烷基二对苯磺酸钠)乙二胺(HY-12)。采用IR光谱测试技术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鉴定,并考察了无机盐对HY-12表面活性的影响... 以无水对氨基苯磺酸、1,2-二溴乙烷、溴代十二烷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双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N,N’-(十二烷基二对苯磺酸钠)乙二胺(HY-12)。采用IR光谱测试技术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鉴定,并考察了无机盐对HY-12表面活性的影响。该目标产物水溶液的cmc(5.0×10-4mol/L)是十二烷基磺酸钠的1/20,在临界胶束浓度下的γcmc(27.5 mN/m)比十二烷基磺酸钠(39.0 mN/m)低11.5 mN/m。目标产物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复配产生了较好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 表面活性 复配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复合高吸水树脂微波快速合成及溶胀性能 被引量:10
8
作者 梁兴唐 刘子杰 +1 位作者 邓勤 黄祖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2,192,共7页
采用木薯淀粉、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微波快速合成淀粉基离子型/非离子型复合高吸水树脂(SAP)。以吸水率为指标,考察主要合成工艺和溶胀条件对SAP溶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SEM对样品的官能团和形貌进行表征。... 采用木薯淀粉、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微波快速合成淀粉基离子型/非离子型复合高吸水树脂(SAP)。以吸水率为指标,考察主要合成工艺和溶胀条件对SAP溶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SEM对样品的官能团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AP呈多孔结构。在微波功率为400 W,反应时间为2min的条件下制得纯水平衡吸水率为445.2 g/g的SAP。另外,在不同温度下,SAP在纯水中的溶胀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温度越高,溶胀速率越快;其溶胀受溶液的pH、盐溶液的种类和浓度的影响;SAP在有机溶液中的溶胀受溶液溶解度参数的影响,有机溶液与水的溶解度参数相差越大,溶胀损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高吸水树脂 淀粉 微波合成 溶胀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TiO_2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跃军 曹铁平 +1 位作者 王长华 邵长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2-827,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钛酸正丁酯为前驱体,制得锐钛矿相TiO2纳米纤维,并以此为模板,采用水热方法制备了具有异质结构的SnO2/TiO2复合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钛酸正丁酯为前驱体,制得锐钛矿相TiO2纳米纤维,并以此为模板,采用水热方法制备了具有异质结构的SnO2/TiO2复合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产物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nO2纳米粒子均匀地生长在TiO2纳米纤维表面,形成了异质结构的SnO2/TiO2复合纳米纤维.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能有效地实现SnO2/TiO2复合纳米纤维的可控合成.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SnO2/TiO2复合纳米纤维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纤维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TiO2纳米纤维,初步探讨了光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TiO2复合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技术 水热方法 可控合成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共沉淀法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61
10
作者 张利 李玉宝 +4 位作者 魏杰 左奕 韩纪梅 吴兰 王学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1-444,共4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并采用 TEM、IR、XRD、TGA 及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表征,还通过对材料的燃烧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中两相间的分散均匀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羟基磷灰石为类似...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并采用 TEM、IR、XRD、TGA 及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表征,还通过对材料的燃烧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中两相间的分散均匀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羟基磷灰石为类似于自然骨矿物相的弱结晶含碳酸纳米晶体,并均匀分散于有机相壳聚糖中;复合后壳聚糖在 1655cm-1的酰胺Ⅰ谱带和 1599cm-1 的—NH2 吸收峰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暗示复合材料中两相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之两种单组分材料有明显的改善,当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重量比为 70/30 时,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最高,达120MPa左右,可满足骨组织修复与替代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复合材料 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ZrO_2/TiB_2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潘培道 刘孝光 +1 位作者 孙小燕 王长春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9-763,共5页
以3Y-ZrO2为基体,用TiC和B4C为原料反应生成TiB2,原位合成了ZrO2/TiB2复相陶瓷材料,测试和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维氏显微硬度和断裂韧性。结果表明:原位生成的TiB2对基体起到较好的增韧补强作用。当TiB2的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陶... 以3Y-ZrO2为基体,用TiC和B4C为原料反应生成TiB2,原位合成了ZrO2/TiB2复相陶瓷材料,测试和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维氏显微硬度和断裂韧性。结果表明:原位生成的TiB2对基体起到较好的增韧补强作用。当TiB2的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陶瓷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其抗弯强度、维氏显微硬度及断裂韧性分别达到1060 MPa、14.5 GPa和11.2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TiB2复相陶瓷 原位合成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法制备Cu-Al_2O_3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丁飞 凤仪 +1 位作者 钱刚 王秀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73,共5页
为改善Al2O3颗粒的分散性,提高Al2O3颗粒与Cu基体的结合力,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Al2O3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Al2O3含量变化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和导电性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而硬度随Al2O3... 为改善Al2O3颗粒的分散性,提高Al2O3颗粒与Cu基体的结合力,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Al2O3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Al2O3含量变化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和导电性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而硬度随Al2O3的增加而增加。与外加法相比,原位合成法制备的Al2O3弥散强化Cu基复合材料在提高硬度的同时,仍能保持很好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法 AL2O3 铜基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TiB_2/Cu复合材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春城 张幸红 赫晓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2-878,共7页
采用SHS/PHIP工艺制备了TiC-TiB_2/Cu复合材料,通过实验研究了该系列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iC-TiB_2/Cu复合材料中只有TiC、TiB_2和Cu相存在;随着Cu含量的增加,燃烧温度下降,材料的颗粒尺寸变小;TiC-TiB_2/Cu复... 采用SHS/PHIP工艺制备了TiC-TiB_2/Cu复合材料,通过实验研究了该系列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iC-TiB_2/Cu复合材料中只有TiC、TiB_2和Cu相存在;随着Cu含量的增加,燃烧温度下降,材料的颗粒尺寸变小;TiC-TiB_2/Cu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均随Cu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当Cu含量为20%时强度最高为580MPa,Cu含量为40%时韧性最高为8.1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TiB2/Cu复合材料 燃烧合成 材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O_3对陶瓷复合钢管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夏天东 李冬黎 +2 位作者 赵文军 刘天佐 康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0-32,共3页
利用离心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制备陶瓷复合钢管。用 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陶瓷层的相成分 ,研究了添加剂Cr O3对陶瓷复合钢管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 Cr O3可以升高反应体系的反应温度 ,提高陶瓷复合钢管的致密化程度和力... 利用离心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制备陶瓷复合钢管。用 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陶瓷层的相成分 ,研究了添加剂Cr O3对陶瓷复合钢管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 Cr O3可以升高反应体系的反应温度 ,提高陶瓷复合钢管的致密化程度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陶瓷复合钢管 致密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缩丁醛/纳米TiO_2原位法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东亮 李红莲 +1 位作者 马晓敏 秦志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7-59,共3页
主要研究了BA/PVA、纳米TiO2和催化剂及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原位复合材料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制备的原位复合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VB树脂合成阶段中引入纳米TiO2粒子... 主要研究了BA/PVA、纳米TiO2和催化剂及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原位复合材料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制备的原位复合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VB树脂合成阶段中引入纳米TiO2粒子,制得的原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韧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在TiO2相对PVB含量较低时(为3.6%),其断裂伸长率达到纯PVB的6倍左右。其优化合成条件为:TiO2用量为PVA量的6%,BA/PVA质量配比为0.65,催化剂用量为0.9%,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丁醛 纳米二氧化钛 原位复合材料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Cu基复合材料的燃烧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强 张幸红 +1 位作者 曲伟 韩杰才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17,共4页
通过燃烧合成工艺制备了 Ti B2 - 4 0 % Cu (质量分数 )基复合材料 ,对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力学、相组成以及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 Ti B2 是最稳定的相 ,中间相 Ti- Cu化合物最终转变为 Ti B2 相 ;XRD结果显示复合材料... 通过燃烧合成工艺制备了 Ti B2 - 4 0 % Cu (质量分数 )基复合材料 ,对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力学、相组成以及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 Ti B2 是最稳定的相 ,中间相 Ti- Cu化合物最终转变为 Ti B2 相 ;XRD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相组成为 Ti B2 相和 Cu相 ,没有生成其他中间相 ;微观组织观察表明 ,合成产物组织致密 ,增强体 Ti B2陶瓷颗粒尺寸细小 ,形貌主要呈近等轴状和块状 ,Cu作为金属粘结剂将 Ti B2 陶瓷颗粒相互连接在一起 ,Cu的存在促进了燃烧合成过程中材料的致密化行为。 Cu的加入使 Ti B2 - Cu基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较 Ti B2纯陶瓷均有大幅度提高 ,材料的韧化机制为裂纹尖端塑性钝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Cu基复合材料 燃烧合成 热力学 微观组织 性能 硼化钛陶瓷 金属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内合成TiC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谋胜 张杰 +2 位作者 李勇 王应 张东方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16-120,共5页
在高温Al熔体内原位反应合成了Ti C颗粒进而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Ti C增强相的Al基复合材料。实验发现,原位生成的Ti C相与基体结合紧密,能有效细化基体组织。随着基体中Ti C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致密性下降,但硬度增大,Ti C含量为10wt%时... 在高温Al熔体内原位反应合成了Ti C颗粒进而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Ti C增强相的Al基复合材料。实验发现,原位生成的Ti C相与基体结合紧密,能有效细化基体组织。随着基体中Ti C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致密性下降,但硬度增大,Ti C含量为10wt%时具有最佳硬度。摩擦测试表明:随Ti C增强颗粒的增加,复合材料磨损率减小,复合材料在10 N和25 N载荷下经30 m磨损行程,其磨损失重率仅分别为0.45%和0.67%,表明其具有优良的抗磨损性能。摩擦后复合材料表面产生了大量平行而明显的"犁削"痕迹,其摩擦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合成 TIC颗粒 AL基复合材料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生成Al_3Ti、Al_2O_3/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和国 吴申庆 王恒志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讨论了不同的TiO2 /Al摩尔比对Al TiO2 系热扩散反应法 (XD)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反应产物Al3 Ti呈棒状 ,Al2 O3 呈细小颗粒状 ;随着TiO2 /Al摩尔比的增加 ,增强相 (Al3 Ti、Al2 O3 )体积分数提高 ,材料的拉伸强度明显增... 讨论了不同的TiO2 /Al摩尔比对Al TiO2 系热扩散反应法 (XD)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反应产物Al3 Ti呈棒状 ,Al2 O3 呈细小颗粒状 ;随着TiO2 /Al摩尔比的增加 ,增强相 (Al3 Ti、Al2 O3 )体积分数提高 ,材料的拉伸强度明显增强 ,伸长率逐渐减小。棒状物Al3 Ti强度低 ,阻碍Al3 Ti、Al2 O3 /Al的拉伸性能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散反应法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铝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纳米Al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艳霞 杨小红 +1 位作者 纪卿 李莹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87,共4页
采用无机纳米粉体改性聚合物是目前新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聚合物基纳米A12O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聚合物基纳米A12O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共混法、溶胶-凝胶法、原位聚合法等。加入适量纳米A1_2O3后,复合材料的力... 采用无机纳米粉体改性聚合物是目前新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聚合物基纳米A12O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聚合物基纳米A12O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共混法、溶胶-凝胶法、原位聚合法等。加入适量纳米A1_2O3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及光学性能等发生显著变化。力学性能显著增强,导热系数增大,综合介电性能优异;但纳米A12O3容易发生团聚,需对其合成工艺进一步改进,使纳米A12O3与聚合物更好地相容,便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纳米三氧化二铝 合成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晶须的特性及其合成与应用发展现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启宝 曾鸣 郭梦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1997年第5期8-13,共6页
碳化硅晶须(SiliconCarbideWhisker,以下简称SiCw)是一种直径为微米级的短纤维单晶体,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类似,这就决定了它具有低密、高熔点、高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硬度、热膨胀系数低、高化学稳定性等诸多优点。这些特性使得S... 碳化硅晶须(SiliconCarbideWhisker,以下简称SiCw)是一种直径为微米级的短纤维单晶体,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类似,这就决定了它具有低密、高熔点、高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硬度、热膨胀系数低、高化学稳定性等诸多优点。这些特性使得SiCW作为金属基、陶瓷基先进复合材料的有效增强、增韧材料,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对SiCW的特性及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先进复合材料上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须 合成 复合材料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