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9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设施蔬菜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1
作者 孙佳兰 董成 +4 位作者 生弘杰 张雷刚 陈小龙 余向阳 葛静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8-1447,共10页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4个设施蔬菜基地(D1~D4)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56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含量。结果表明,D1、D2、D3和D4土壤中16种PAHs含量分别为82.82~145.90μg/kg、106...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4个设施蔬菜基地(D1~D4)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56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含量。结果表明,D1、D2、D3和D4土壤中16种PAHs含量分别为82.82~145.90μg/kg、106.08~182.63μg/kg、70.58~119.27μg/kg、189.88~423.29μg/kg;均值分别为106.59μg/kg、143.21μg/kg、92.69μg/kg、289.32μg/kg;中位数分别为111.71μg/kg、135.16μg/kg、88.19μg/kg、296.36μg/kg。D1~D4土壤中PAHs的来源大致相同,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石油是其主要来源。通过终生致癌风险值进行风险评价,结果发现D1、D2、D3土壤中PAHs终生致癌风险可以忽略不计;D4土壤中PAHs终生致癌风险处于低风险水平。毒性当量含量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6种PAHs的毒性当量含量(TEQ_(BaP16))均值为1.421~16.281μg/kg,而7种致癌性PAHs的毒性当量含量(TEQ_(BaP7))均值为1.243~15.883μg/kg,表明研究区土壤中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者是7种致癌性PAHs,其中D4研究区BaP贡献率最大(75.893%)。本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相关部门对设施蔬菜基地土壤中PAHs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多环芳烃(pahs)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鱼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秦海娇 史秋月 +6 位作者 王永强 毕斌 张森霖 刘宪斌 李琳琳 杨莉园 卢少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82-4092,共11页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4个典型湖泊(鄱阳湖、洞庭湖、东江湖和梁子湖)鱼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风险水平,检测了20种鱼样中的16种PAHs,分析了PAHs污染水平,并开展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6种PAHs共检出11种,∑PAHs的含量分别为鄱阳湖(32...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4个典型湖泊(鄱阳湖、洞庭湖、东江湖和梁子湖)鱼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风险水平,检测了20种鱼样中的16种PAHs,分析了PAHs污染水平,并开展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6种PAHs共检出11种,∑PAHs的含量分别为鄱阳湖(32.59—39.81 ng·g^(−1))、洞庭湖(29.47—37.60 ng·g^(−1))、东江湖(26.07—36.25 ng·g^(−1))和梁子湖(27.78—47.95 ng·g^(−1)).主要检出物质有5种分别是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芘、䓛和芴,其中苯并[b]荧蒽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最高.苊烯、苊、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芘在所有鱼体内均未检出.4个湖泊鱼体内PAHs污染水平与国内外相比较低.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4个湖泊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均小于1,不会对人体产生非致癌风险;但致癌风险值(R)均超过了10^(−6),表明可能会对人体产生致癌风险,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 鱼体 多环芳烃 (pahs)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内空气中多环芳烃赋存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3
作者 何海峰 王丹璐 +3 位作者 赵军霞 李琦 江楠 赵秀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985-6992,共8页
为探索新生产车辆车内空气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浓度水平及健康风险,通过使用颗粒物采样器与聚氨酯泡沫(polyurethane foam,PUF)套筒串联的方法,采集15台新生产乘用车在常温和高温光照2种工况下,车内气... 为探索新生产车辆车内空气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浓度水平及健康风险,通过使用颗粒物采样器与聚氨酯泡沫(polyurethane foam,PUF)套筒串联的方法,采集15台新生产乘用车在常温和高温光照2种工况下,车内气相和颗粒相的空气样品,通过GC-MS测定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的含量,并进行驾乘人员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6种PAHs在气相和颗粒相中的平均检出率为2.17~50.00,其中萘(Nap)、苊(Ace)和菲(Phe)在部分样车高温和常温工况下均有检出,而苊烯(Acy)在所有样车高温和常温工况下均有检出,其余物质仅在高温下检出;车内空气中PAHs的浓度在高温工况下高于常温工况,且气相中浓度高于颗粒相,整体上Nap的浓度最高;在高温工况下Nap、Ace、Phe、Acy的致癌健康风险为3.53×10^(-11)~4.54×10^(-9),而在常温工况下为1.70×10^(-11)~5.16×10^(-9)。可见使用颗粒物采样器与聚氨酯泡沫(PUF)套筒串联采样的方法,能有效采集车内空气中气相和颗粒相中的PAHs,车辆车内空气中PAHs检出浓度较低,致癌健康风险整体<10-6,致癌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空气 多环芳烃(pahs) 健康风险 暴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单羟基多环芳烃暴露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付慧 陆一夫 +3 位作者 谢琳娜 朱英 李峥 胡小键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0-677,共8页
为了解城市地区非职业暴露居民多环芳烃(PAHs)暴露现状,研究采用同位素稀释结合液液萃取-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技术,对北京市92名2~80岁常住居民尿液中10种单羟基多环芳烃(OH-PAHs)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尿肌酐校正OH-PAHs含量。低... 为了解城市地区非职业暴露居民多环芳烃(PAHs)暴露现状,研究采用同位素稀释结合液液萃取-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技术,对北京市92名2~80岁常住居民尿液中10种单羟基多环芳烃(OH-PAHs)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尿肌酐校正OH-PAHs含量。低于检出限的结果以检出限的1/2代替。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双尾)评估OH-PAHs间的相关性,并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人群OHPAHs含量分布。结果显示,1-羟基萘、2-羟基萘、2-羟基芴、9-羟基芴、1-羟基菲和2-羟基菲等6种OH-PAHs的检出率达到100%。10种OH-PAHs的总含量(ΣOH-PAHs)为661~33782 ng/g,几何平均值(GM)为2775 ng/g,个体间差异显著。OH-PAHs含量分布趋势为羟基萘>羟基芴>羟基菲>1-羟基芘,与分子大小显著负相关,羟基萘为主要化合物,占比62.2%。OH-PAHs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9-羟基芴显示出独特的暴露模式。尿液中OH-PAHs含量与性别、年龄相关,而吸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ΣOH-PAHs在少年儿童组(0~15岁,GM为3940 ng/g)达到峰值,劳动年龄组(16~59岁,GM为2598 ng/g)和老年组(≥60岁,GM为2639 ng/g)水平相近,显示年龄为关键影响因素。吸烟习惯对OH-PAHs含量有一致且显著的影响,吸烟者的OH-PAHs含量普遍高于非吸烟者。男性总体暴露水平高于女性,但排除吸烟因素后,女性1-羟基芘含量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提示性别间代谢和行为差异对PAHs暴露有影响。研究揭示了北京居民OH-PAHs的暴露情况及含量分布特征,为PAHs污染及健康影响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疾病负担评估及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 单羟基多环芳烃 暴露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降雨条件下生物滞留池对多环芳烃的削减效果研究
5
作者 栾清华 胡容京 +2 位作者 暴瑞玲 高成 周宏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8,29,共8页
为探究生物滞留池对城市降雨径流的多环芳烃面源污染的削减效果,构建了基于真实场景的生物滞留池,并设计了具有最不利条件的积水场景,以进出水条件为变量,对径流与介质接触时间、进水水深和壅水带深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 为探究生物滞留池对城市降雨径流的多环芳烃面源污染的削减效果,构建了基于真实场景的生物滞留池,并设计了具有最不利条件的积水场景,以进出水条件为变量,对径流与介质接触时间、进水水深和壅水带深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壅水带设置的情景下,高、中、低进水水深下多环芳烃的稳定去除率分别为71.2%、77.3%、81.4%,较低的进水水深有利于延长接触时间,提高削减效果;相同进水水深的条件下,随着壅水深度的增加及厌氧环境的形成,多环芳烃削减效果逐渐提高,相比于10 cm壅水带,60 cm壅水带条件下多环芳烃去除率提高了15.7%;多环芳烃的长期累积会导致介质饱和,在生物滞留池内多环芳烃累积量达280μg时,试验出现浸出效应,降低了削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物滞留池 城市降雨径流 面源污染 削减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环芳烃加氢饱和催化剂活性调控策略研究进展
6
作者 荆洁颖 田涛 +1 位作者 张雨 李文英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88-3601,共14页
作为煤焦油主要成分,稠环芳烃保留了煤中特有的多环结构,其加氢饱和产物环烷烃是高能量密度燃料的优质组分。然而,稠环芳烃自身结构的高稳定性、中间产物的空间位阻及竞争吸附阻碍了其吸附活化导致加氢饱和困难。系统分析了稠环芳烃加... 作为煤焦油主要成分,稠环芳烃保留了煤中特有的多环结构,其加氢饱和产物环烷烃是高能量密度燃料的优质组分。然而,稠环芳烃自身结构的高稳定性、中间产物的空间位阻及竞争吸附阻碍了其吸附活化导致加氢饱和困难。系统分析了稠环芳烃加氢饱和反应特征,作为可逆放热反应,低温高压的反应条件有助于稠环芳烃加氢饱和,全氢产物具有较高的热力学选择性,但反应速率随着加氢程度的加深而降低。综述了催化剂中活性金属和载体的调控策略,活性金属与稠环芳烃间的吸附机制表明,适宜的缺电子结构有利于反应物的吸附活化,而活性金属的电子结构可通过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掺杂其他原子促进电子迁移或晶格畸变及利用金属集团效应等方式调控。除了借助多孔结构充当活性金属的分散平台外,载体还能通过表面酸性、官能团功能化或缺陷工程等方式调控表面性质,实现反应物在载体表面富集与转化。总结发现,具有分散良好的缺电子活性金属和辅助反应物扩散吸附的载体的催化剂是稠环芳烃加氢饱和的关键。未来催化剂的设计研究应着重考虑以下3方面:煤焦油原料的复杂,反应中多组分稠环芳烃间的影响规律及针对影响规律的多功能催化剂的设计;溢流氢与载体表面上稠环芳烃的反应拓展了反应场所,L-H(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无法直接应用导致催化加氢饱和途径和催化剂设计需重新审视;以及不同体系加氢饱和催化剂的失活机制与抗失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加氢饱和 催化剂 吸附活化 电子结构 载体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农业区河流沉积物多环芳烃的赋存特征、来源及其风险
7
作者 张明礼 吴含芝 +1 位作者 王延华 郭佳怡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0,共11页
随着长江流域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活动导致多环芳烃(PAHs)在水体、沉积物、气溶胶等环境介质中逐渐积累,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探究长江上游典型农业区域河流沉积物中PAHs赋存特征、来源及生... 随着长江流域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活动导致多环芳烃(PAHs)在水体、沉积物、气溶胶等环境介质中逐渐积累,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探究长江上游典型农业区域河流沉积物中PAHs赋存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以重庆永川区境内河流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沉积物中16种PAHs浓度,利用特征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效应区间值以及苯并[a]芘(BaP)毒性当量法进行来源解析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城市河段沉积物的PAHs污染水平显著高于农业区域河段沉积物的PAHs污染;②生物质、煤炭和液态化石燃料等的燃烧是该区域PAHs的主要来源;③PAHs各单体均超过了效应区间低值,过半的单体浓度超过了效应区间中值,具有较大的生态风险.本研究结果为重庆农业区河流沉积物中PAHs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对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多环芳烃 赋存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联合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氧化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研究
8
作者 吴雷 胡紫璇 +5 位作者 高渊 刘长波 曹虎生 刘田田 朱瑞玉 周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59-3670,共12页
微波活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其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和对修复后土壤酸化影响较难兼顾。在微波活化PS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引入弱碱性生物炭,探讨了微波活化功率、PS浓度、生物炭添加量和土... 微波活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其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和对修复后土壤酸化影响较难兼顾。在微波活化PS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引入弱碱性生物炭,探讨了微波活化功率、PS浓度、生物炭添加量和土壤含水率对污染土壤中苯并[a]芘(Ba P)去除率、土壤p H和PS残留浓度的影响,分析修复前后污染土壤特性,推测Ba P降解路径和降解机理。研究表明,在微波活化功率490 W、PS浓度1 mol/L、生物炭添加量4%和土壤含水率20%条件下,修复60 min后污染土壤中Ba P去除率达到97.77%,修复后土壤p H为4.65,PS残留浓度为0.072 mol/L。生物炭提高了污染土壤中Ba P去除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修复后土壤的酸性、粒径分布和毒性。Ba P在SO_(4)^(·-)、·OH、·O_(2)^(-)活性氧自由基和^(1)O_(2)、电子转移的非自由基的共同氧化作用下降解为小分子中间产物,最终矿化为CO_(2)和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氧化 活化 过硫酸盐 微波 生物炭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生物柴油替代物燃烧中多环芳烃生成的影响
9
作者 甘云华 刘卓龙 +2 位作者 匡华临 韩彦杰 李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0,共10页
研究O_(3)对生物柴油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PAH)的影响,可为降低碳烟排放提供新思路。该研究建立了生物柴油替代物基础反应机理与PAH反应机理、O_(3)反应机理耦合的骨架反应机理,用于模拟O_(3)对生物柴油替代物对冲扩散火焰中PAH生成的影... 研究O_(3)对生物柴油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PAH)的影响,可为降低碳烟排放提供新思路。该研究建立了生物柴油替代物基础反应机理与PAH反应机理、O_(3)反应机理耦合的骨架反应机理,用于模拟O_(3)对生物柴油替代物对冲扩散火焰中PAH生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该骨架反应机理共包括138种组分和608个反应。分析发现:O_(3)的添加会使燃料侧形成一个局部快速温升区,随着初始O_(3)摩尔分数的增大,该区域温升速率增大且位置越靠近燃料出口侧,这是燃料被初步氧化释放热量的结果;随着初始O_(3)摩尔分数的增大,PAH的最大摩尔分数先增大后减小;当初始O_(3)摩尔分数增大到0.04时,主要的PAH如苯(A_(1))、萘(A_(2))、蒽(A_(3))和芘(A_(4))的最大摩尔分数分别是初始O_(3)摩尔分数为0.00时的4.57、6.76、16.16、12.38倍,说明O_(3)的添加对PAH摩尔分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并且对A_(3)的影响最大;同时,A_(1)的生成途径发生变化,生成A_(1)的主要反应机制从由C_(2)H_(2)主导转变为由C_(2)H_(3)主导;而当初始O_(3)摩尔分数增大到0.12时,A_(1)、A_(2)、A_(3)、A_(4)的最大摩尔分数分别是初始O_(3)摩尔分数为0.00时的0.880、0.357、0.375、0.143倍,原因在于C_(2)H_(3)自由基会被氧化,从而抑制了A_(1)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多环芳烃 臭氧 氮氧化物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运移模拟中数据驱动方法的应用
10
作者 曾献奎 田靖龙 +1 位作者 王瑾彤 吴吉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之一,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运移数值模拟在开展地下水污染高效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在实际地下水污染条件下,由于难以准确刻画含水介质中的胶体类型及其分布,通常...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之一,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运移数值模拟在开展地下水污染高效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在实际地下水污染条件下,由于难以准确刻画含水介质中的胶体类型及其分布,通常忽略污染物-胶体共运移机制,建立的模型存在结构误差,导致模型预测具有显著偏差。本研究以荧蒽和菲为研究对象,针对忽略的PAHs-胶体的共运移机制,使用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修正模型结构误差,建立耦合数据驱动和物理机制的多环芳烃运移模型。通过饱和砂柱PAHs运移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未耦合和耦合数据驱动方法的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忽略PAHs-胶体的共运移机制的地下水多环芳烃运移模型具有显著的模型结构误差,直接进行参数识别不能弥补忽略的共运移机制,预测结果存在显著偏差。使用GPR模型可以有效补偿PAHs-胶体的共运移机制,修正地下水模型的结构误差。验证期荧蒽、菲预测结果的95%置信区间对观测数据的覆盖率分别提升了56.84%和19.04%,纳什系数分别提升了40.09%和21.73%,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33.10%和55.38%,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32.00%和46.34%,地下水多环芳烃运移模型的预测性能显著提高。本研究提出的耦合数据驱动和物理机制方法为场地地下水多环芳烃运移精准模拟提供了可行思路,有助于实现地下水污染的精准高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高斯过程回归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 数值模拟 多环芳烃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多环芳烃衍生物的检测方法及污染现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啸言 姚林林 +2 位作者 李诗宇 史建波 江桂斌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84,共19页
取代多环芳烃(substitu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SPAHs)是一类重要的多环芳烃衍生物,一般来自人类活动的直接排放以及多环芳烃的环境转化,因具有生物毒性作用而愈加受到关注.作为高风险新型污染物,SPAHs环境暴露引起的潜... 取代多环芳烃(substitu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SPAHs)是一类重要的多环芳烃衍生物,一般来自人类活动的直接排放以及多环芳烃的环境转化,因具有生物毒性作用而愈加受到关注.作为高风险新型污染物,SPAHs环境暴露引起的潜在健康危害不容忽视.掌握SPAHs的检测方法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赋存现状,将为进一步开展该类化合物的全面环境监测和人体暴露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报道,总结了氧化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氯代多环芳烃以及溴代多环芳烃四类SPAHs在不同基质中的前处理方法以及分析方法,讨论了其在多种环境、生物、食物中的赋存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基于研究现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多环芳烃 境样品 前处理方法 分析方法 境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PAHs不可萃取组分及其对源解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尔瑄 李小水 +4 位作者 秦世斌 刘威杰 李欢 叶子杨 祁士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16-3924,共9页
以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硅烷化与酸化组合法分析了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的不可萃取组分浓度,探究其对PAHs污染及来源解析研究的影响.结果表明,PAHs不可萃取组分的引入显著改变了样品中PAHs的浓度和组成特征,使3环PAHs的占比... 以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硅烷化与酸化组合法分析了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的不可萃取组分浓度,探究其对PAHs污染及来源解析研究的影响.结果表明,PAHs不可萃取组分的引入显著改变了样品中PAHs的浓度和组成特征,使3环PAHs的占比由可萃取组分中的(19.78%±8.80%)升高到总浓度中的(32.97%±11.16%).PAHs不可萃取组分占比与有机碳和粒度未呈现显著强相关性,更多是受目标物总浓度和污染来源的影响.来源解析表明,考虑不可萃取组分后,主要污染来源由交通排放源(46.91%)转变为生物质和煤炭燃烧源(40.70%).不可萃取组分对PAHs来源解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多环芳烃 不可萃取组分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作业对三江平原农田土壤PAHs分布特征的影响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卞雯茹 王东红 +4 位作者 杜川 刘权震 谢咏昌 林利华 梁文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5-695,共11页
为探讨农业机械化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多环芳烃(PAHs)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问题,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我国三江平原作物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开展样品采集,应用加压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技术,对16种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分析。... 为探讨农业机械化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多环芳烃(PAHs)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问题,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我国三江平原作物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开展样品采集,应用加压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技术,对16种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物成熟期,农田土壤中Σ_(16)PAHs含量高于作物生长期,均值达到218.26μg·kg^(-1),但与国内其他商品粮种植基地相比处于偏低水平;对采样点所在的农田区域依据种植规模进行划分后发现,大规模耕种区域平均Σ_(16)PAHs含量在成熟期高于小规模耕种区域;同分异构比值法分析表明,成熟期大规模耕种区域土壤中的PAHs主要源于煤炭、生物质燃烧和石油源,而小规模耕种区域的PAHs主要源于煤炭和生物质燃烧,进一步说明农田土壤中PAHs的来源可能与农业机械化作业有关;对比成熟期不同农场区域的农田土壤发现,友谊农场农田土壤中平均Σ_(16)PAHs含量要低于兴凯湖农场,推测可能是不同农场机械化水平的差异造成的。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对不同耕种区域内的苯并[a]芘(BaP)开展风险评估,大规模与小规模耕种区域内BaP低于风险筛选值,说明该研究区域内农田土壤污染风险较低。同时,应用效应区间中低值法,对成熟期不同耕种规模农田土壤中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发现农田土壤中PAHs尚未对环境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但不同耕种规模农田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值存在差异,大规模耕种区域农田土壤中芴(Flu)和菲(Phe)的生态风险值分别已达到效应区间低值(ERL)的35.42%和16.56%,比小规模耕种区域高出10.43个和7.44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对三江平原农田土壤PAHs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存在影响,对于大规模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农田土壤中的PAHs污染需要予以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作业 农田土壤 多环芳烃 生态风险评价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大气PM_(10)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 被引量:31
14
作者 丁潇 白志鹏 +1 位作者 韩斌 张杰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2005年3月和8月在辽宁省鞍山市8个采样点采集PM10样品,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PM10上负载的11种多环芳烃(PAHs),并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鞍山市PM10中ρ(ΣPAHs)时空变化特征显著,冬季高于夏季,且工业区PAHs污染最严重;在P... 2005年3月和8月在辽宁省鞍山市8个采样点采集PM10样品,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PM10上负载的11种多环芳烃(PAHs),并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鞍山市PM10中ρ(ΣPAHs)时空变化特征显著,冬季高于夏季,且工业区PAHs污染最严重;在PAHs中4环以上的组分占主导,冬季ρ(4环PAHs)较高,而在夏季ρ(5~6环PAHs)较高.运用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PAHs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冬季的主要污染源为燃煤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炼钢工业排放;夏季主要污染源为燃煤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生物质燃烧排放和炼钢工业排放等,来源较冬季复杂.机动车尾气排放对PAHs的贡献在2个季节都较为明显,冬季燃煤排放的贡献比重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PM10 分布 来源分析 鞍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静 胡俊栋 +1 位作者 王学军 陶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研究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结果表明,温度、培养基、氧气浓度、水土比对PAHs的降解均有影响.温度为25℃、营养液为查氏培养基、通气量为60L·d-1、水土比为5∶1为最优水平组合.对降解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及其最优水... 研究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结果表明,温度、培养基、氧气浓度、水土比对PAHs的降解均有影响.温度为25℃、营养液为查氏培养基、通气量为60L·d-1、水土比为5∶1为最优水平组合.对降解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及其最优水平的分析表明,各种影响因素在降解实验的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不同,降解实验初期,培养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氧气在整个实验中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土壤 多环芳烃 降解 pa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工业区周边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残留及评价 被引量:44
16
作者 葛成军 安琼 董元华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69,73,共5页
对某大型矿业企业周边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残留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PAHs总残留量范围为312. 2~27 580. 9ng·g-1,且以4环以上多环芳烃组分为主。所有土样中均检出PAHs,单一污染物以芘、艹屈、荧蒽、苯并[a]芘、蒽、菲、苯... 对某大型矿业企业周边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残留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PAHs总残留量范围为312. 2~27 580. 9ng·g-1,且以4环以上多环芳烃组分为主。所有土样中均检出PAHs,单一污染物以芘、艹屈、荧蒽、苯并[a]芘、蒽、菲、苯并[a]蒽、苯并[k]荧蒽、茚并[1,2,3 cd]芘、苯并[g,h,i]苝为主。PAHs残留量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较好。不同样区土壤PAHs残留量受常年风向影响明显。以加拿大农业区域土壤PAHs的治理标准值为指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表明,研究区农业土壤达重污染水平的占37%,中度污染的占19%,轻污染的占25%,另有13%的采样点污染程度处于警戒限,仅有6%的采样点尚处于安全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土壤 污染 残留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布及来源 被引量:16
17
作者 田蕴 郑天凌 王新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20,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GC/MS)技术 ,通过 3个航次对厦门西港沉积物中 1 6种优先监控的PAHs的污染状况进行不同季节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沉积物中检出的PAHs均以 4— 6环的为主 ,其中荧蒽和芘在不同航次及不同站位均为优势... 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GC/MS)技术 ,通过 3个航次对厦门西港沉积物中 1 6种优先监控的PAHs的污染状况进行不同季节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沉积物中检出的PAHs均以 4— 6环的为主 ,其中荧蒽和芘在不同航次及不同站位均为优势组分。PAHs的总含量变化不明显 ,但高分子量的PAHs(5— 6环 )的含量却有升高的趋势。厦门西港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矿物的不完全燃烧 ,与 1 993年的调查结果相比 ,厦门西港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有所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pahs 表层沉积物 厦门西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与监测分析方法 被引量:107
18
作者 赵文昌 程金平 +2 位作者 谢海 马英歌 王文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5-107,共3页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已被证实具有“三致”作用的碳氢化合物,它广泛存在于大气、水、植物和土壤中。介绍了多环芳烃的特性和来源,研究了它的迁移转化,着重阐述了它的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来源 监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湾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浓度及来源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先勇 王轶 +1 位作者 杨宝 刁晓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的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采集海口湾7个代表性点位表层水样,分析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探讨其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海口湾表层水体中总PAHs平均值为33.6 ng/L,变化范围为12.3~108 ng/L,PAHs的...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的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采集海口湾7个代表性点位表层水样,分析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探讨其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海口湾表层水体中总PAHs平均值为33.6 ng/L,变化范围为12.3~108 ng/L,PAHs的组成以2~4环为主。分析荧蒽/芘的比值表明,海口湾水体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湾 表层水体 多环芳烃(pahs)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多环芳烃(PAHs)在松针和SPMD上的分布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国卿 张干 +2 位作者 刘向 李军 郭玲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5,共5页
通过松针监测与半渗透膜被动式采样技术 (SPMD ) ,分析了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含量特征、来源及其分布 ,同时对这两种被动式采样技术进行了比较 松针及SPMD主要富集气态多环芳烃 (2— 4环 ) ,气态多环芳烃在松针和SPMD... 通过松针监测与半渗透膜被动式采样技术 (SPMD ) ,分析了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含量特征、来源及其分布 ,同时对这两种被动式采样技术进行了比较 松针及SPMD主要富集气态多环芳烃 (2— 4环 ) ,气态多环芳烃在松针和SPMD样品中的总含量分别为 313 9— 30 4 3 5ng·g-1和 14 5—116 9ng·SPMD-1·d-1 大气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区域差异明显 ,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 (广州、佛山和东莞 )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含量高 ,沿海地区的珠海、香港偏低 ,分子标志物指数表明 ,珠江三角洲大气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是热成因 (燃烧 )来源 松针和SPMD对气态多环芳烃的监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大气污染 采样技术 气态 生物指示 渗透膜 佛山 松针 监测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