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席夫碱配体的Salen-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江道勇 邓卫星 +3 位作者 陈继红 潘璠 张鹏飞 王勇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186,共7页
合成了水杨醛衍生物多齿配体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H 2L)以及其3种过渡系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采用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热... 合成了水杨醛衍生物多齿配体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H 2L)以及其3种过渡系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采用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热重分析(TG-DTG)曲线可知3种配合物均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H_(2)L及其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光谱学性质,其中构建了配合物ZnL·H_(2)O的能带结构模型,得到其光学带隙为2.62eV。同时对配体及系列配合物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欧式杆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配体及配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配合物的抑菌活性优于配体。金属元素是影响配合物抑菌活性的重要因素。此外,ZnL·H_(2)O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并成功地应用于HeLa细胞的示踪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Zn()金属配合 热稳定性 光谱特性 抑菌活性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季戊四胺席夫碱的Ni(Ⅱ)和Cu(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奇龙 王焕宇 +3 位作者 江峰 冯广卫 徐红 黄亚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4-468,共5页
以4-甲氧基水杨醛和季戊四胺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_4L,然后将配体H_4L分别与Ni(Cl O_4)_2·6H_2O、Cu(Cl O_4)_2在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席夫碱配合物[Ni_2(L)]·DMF(1)和[Cu_4(L)_2(DMSO)_3]·2DMSO(2)... 以4-甲氧基水杨醛和季戊四胺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_4L,然后将配体H_4L分别与Ni(Cl O_4)_2·6H_2O、Cu(Cl O_4)_2在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席夫碱配合物[Ni_2(L)]·DMF(1)和[Cu_4(L)_2(DMSO)_3]·2DMSO(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和2都为双核配合物。初步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及其配合物1和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Ni()配合 cu()配合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C_(30)H_(58)O_4N_2·Cu(Ⅱ)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杜巧云 郭旭明 +1 位作者 王建革 张振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709,共3页
Grafting dodecyl in EDTA,A ligand-N,N′-di ( dodecyl ) disodium ethylenediamine di-ace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omplex C 30 H 58 O 4N 2Cu ( Ⅱ ) was obtained in chloroformme∶thanol=1∶1( V/V ).The products we... Grafting dodecyl in EDTA,A ligand-N,N′-di ( dodecyl ) disodium ethylenediamine di-ace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omplex C 30 H 58 O 4N 2Cu ( Ⅱ ) was obtained in chloroformme∶thanol=1∶1( V/V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EA? 1HNMR and UV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C30H58O4N2·cu()合成 表征 EDTA 十二烷 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呋喃甲醛-4-羟基苯甲酰腙及其Cu(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与CT-DNA的结合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向荣 孙秀超 +3 位作者 杨再文 赵顺省 杨水兰 闫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0-258,共9页
通过2-呋喃甲醛与4-羟基苯甲酰肼缩合得到2-呋喃甲醛-4-羟基苯甲酰腙(H2L),并以其为配体与Cu(Ⅱ)配位得到了配合物[Cu(HL)2]·2H2O(1),采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体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 通过2-呋喃甲醛与4-羟基苯甲酰肼缩合得到2-呋喃甲醛-4-羟基苯甲酰腙(H2L),并以其为配体与Cu(Ⅱ)配位得到了配合物[Cu(HL)2]·2H2O(1),采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体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利用热重实验研究了H2L和1的热稳定性,并计算了它们主要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发现H2L和1的热稳定性都较高。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H2L和1与CT-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并利用微量热计测量了其作用过程的热效应,结果表明H2L和1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且作用过程放出的热量1大于H2L,说明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能力强于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腙化合 cu()配合 晶体结构 CT-DNA 微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烷甲酸铜(Ⅱ)配合物Cu(ada)_2(py)_2(H_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5
5
作者 冯云龙 胡晓春 孔黎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09-1111,共3页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Cu(ada)2(py)2(H2O)(ada=adamantanecarboxylic group, py=pyridine), C 32H 42CuN2O5, were determined by XRD. It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Cu(ada)2(py)2(H2O)(ada=adamantanecarboxylic group, py=pyridine), C 32H 42CuN2O5, were determined by XRD. It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21/n and crystal cell parameters:a=1.619 9(3), b=0.680 5(1), c=2.802 8(6) nm, β=94.15(3)°; V=3.082(1) nm 3, Z=4, Dc=1.289 g/cm3, Mr=589.22, μ(MoKα)=0.750 mm -1, F(000)=1 268. The structure was refined to R=0.057 8 and wR=0.158 1 for 4 447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2σ(I). The aquo complex is mononuclear with distorted square-pyramidal coord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 cu(ada)2(py)2(H2O) cu()配合 金刚烷甲酸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多胺配体Cu(Ⅱ)配合物的稳定性和酸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延河 高东昭 +3 位作者 林海 林华宽 盖庆春 朱守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合成了酰胺多胺配体 ( L) ,测定了 5,10 ,15和 2 5℃时其 Cu(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用标准摩尔焓变ΔH 0_m 和标准摩尔熵变ΔS0_m 解释了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并利用停流技术 ( Stopped- flow)研究了 Cu L配合物在 0 .0 4~ 2 .3m ol/L(... 合成了酰胺多胺配体 ( L) ,测定了 5,10 ,15和 2 5℃时其 Cu(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用标准摩尔焓变ΔH 0_m 和标准摩尔熵变ΔS0_m 解释了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并利用停流技术 ( Stopped- flow)研究了 Cu L配合物在 0 .0 4~ 2 .3m ol/L( I=2 .34 mol/L Na Cl)盐酸溶液中的酸分解动力学 .提出了反应机理 ,并求得了速控步骤的活化能 Ea,标准摩尔活化熵 Δ≠ S0_m 和标准摩尔活化焓 Δ≠ H0_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多胺配体 cu()配合 稳定性 酸分解 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4-乙烯基吡啶与Cu(Ⅱ)离子配合过程及配合物的结构 被引量:4
7
作者 孔德轮 高保娇 李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99-1403,共5页
采用粘度法确定了聚4-乙烯基吡啶(P4VP)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临界交迭浓度c*,分别在稀溶液与亚浓溶液浓度范围内,采用光谱法与电导滴定法研究了P4VP与Cu(Ⅱ)离子的配合过程及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配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 采用粘度法确定了聚4-乙烯基吡啶(P4VP)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临界交迭浓度c*,分别在稀溶液与亚浓溶液浓度范围内,采用光谱法与电导滴定法研究了P4VP与Cu(Ⅱ)离子的配合过程及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配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配合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对于相对分子质量为1.06×105的P4VP,其c*为15 mmol·L-1(按P4VP中的链节量计算).在稀溶液中P4VP与Cu(Ⅱ)离子形成可溶性的分子内配合物,表观配位数为9-10;在亚浓溶液中,P4VP与Cu(Ⅱ)离子发生分子间配合作用,由于配位交联,形成不溶性的配合物P4VP-Cu(Ⅱ),配位数为3.P4VP与Cu(Ⅱ)离子形成配合物后,玻璃化温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金属配合 配合结构 聚4-乙烯基吡啶 cu()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Cu(Ⅱ)-2,4-二羟基苯甲醛缩邻氨基苯甲酸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5
8
作者 卢文贯 彭翠红 +1 位作者 刘宏文 冯小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22-1226,共5页
The novel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with with N (2,4 dihydroxybenzalidene) o aminobenzoic acid ligand, [Cu(C14H9NO4)]2· 2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UV Vis and therma... The novel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with with N (2,4 dihydroxybenzalidene) o aminobenzoic acid ligand, [Cu(C14H9NO4)]2· 2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UV Vis and thermal analysis.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21/c. The cell parameters are: a=0.82510(11)nm, b=0.68870(9)nm, c=2.3007(3)nm, β =100.847(2)° , V=1.2840(3)nm3, Z=2, Dc=1.742Mg· m- 3, μ (MoKα )=1.723mm- 1, F(000)=684. The structure was refined to final R1=0.0267, wR2=0.0735. The complex molecule structure has dinuclear centrosymmetric dimeric structure in which a planar Cu2O2 core features. The ligand N (2,4 dihydroxybenzalidene) o aminobenzoic acid dianion is μ 2 tridentate, chelating one copper? ion via one nitrogen, one hydroxy oxygen atom and one carboxylate oxygen atom, and the hydroxy oxygen atom simultaneously coordinates to the other copper? ion of the dimer. In the structure the copper? ion rendered four coordination in a distorted square planar geometry structure. CCDC: 212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 铜离子 cu()-2 4-二羟基苯甲醛缩邻氨基苯甲酸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不对称双Schiff碱Cu(Ⅱ),Zn(Ⅱ)异三核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4
9
作者 陶偌偈 梅崇珍 牛景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20-1023,共4页
合成了不对称双Schiff碱Cu(Ⅱ)单核配合物CuHL(H3L为N3羧基水杨醛N′水杨醛缩乙二胺)及其Cu(Ⅱ)Zn(Ⅱ)Cu(Ⅱ)异三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三核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三核配合... 合成了不对称双Schiff碱Cu(Ⅱ)单核配合物CuHL(H3L为N3羧基水杨醛N′水杨醛缩乙二胺)及其Cu(Ⅱ)Zn(Ⅱ)Cu(Ⅱ)异三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三核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三核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862(2)nm,b=15440(3)nm,c=19488(4)nm;α=9004(3)°,β=9786(3)°,γ=9012(3)°;V=35356(12)nm3,Z=1;R1=00614,wR2=01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水杨醛 不对称双Sehiff碱 cu()-Zn()-cu()异三核配合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草醛缩多胺Schiff碱Cu(Ⅱ)配合物的固相合成、表征及其稳定性和抑菌活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芙蓉 高英 +2 位作者 徐彩霞 赵辉 刘贤斌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86-90,共5页
为Schiff碱Cu(Ⅱ)配合物稳定性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和实验上的依据,以香草醛为原料,分别与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合成3种Schiff碱配体L1,L2和L3,在室温下与醋酸铜进行固相合成,得到3种新的Schiff碱Cu(Ⅱ)配合物。通... 为Schiff碱Cu(Ⅱ)配合物稳定性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和实验上的依据,以香草醛为原料,分别与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合成3种Schiff碱配体L1,L2和L3,在室温下与醋酸铜进行固相合成,得到3种新的Schiff碱Cu(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热重(TG-DTA)、分光光度法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在400nm工作波长下,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1.24×104、0.93×104和0.71×104,结果表明:Cu(Ⅱ)与配体L1,L2和L3之间分别形成了1∶1,1∶2和1∶2型配合物,且配合物的稳定性随配体中R基的增大而减小。对Schiff碱配体及其相应配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配体和Cu(Ⅱ)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八叠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配合物比相应配体的抑菌活性强,配合物稳定性越强,其抑菌活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cu() 配合 固相反应 稳定常数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胺配合物催化漆酚氧化聚合成膜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道战 蓝虹云 +2 位作者 邓加彦 农升辉 陆启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2期18-20,共3页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Cu(Ⅱ)-胺配合物催化生漆漆酚的氧化聚合过程,考察了生漆漆酚成膜性能、涂膜的热稳定性和耐化学介质性能。结果表明,Cu(Ⅱ)-胺配合物催化生漆漆酚氧化聚合过程具有类似漆酶的催化反应特征,它能够催化生漆漆酚氧化聚...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Cu(Ⅱ)-胺配合物催化生漆漆酚的氧化聚合过程,考察了生漆漆酚成膜性能、涂膜的热稳定性和耐化学介质性能。结果表明,Cu(Ⅱ)-胺配合物催化生漆漆酚氧化聚合过程具有类似漆酶的催化反应特征,它能够催化生漆漆酚氧化聚合干燥成膜,所得的涂膜具有与天然生漆涂膜相似的硬度、附着力、抗冲击力、热稳定性以及耐化学介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胺配合 漆酚 氧化聚合 涂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咯啉取代苷脲的Co(Ⅱ)、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奇龙 陈明华 +1 位作者 冉霞 胡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87-1392,共6页
以配体菲咯啉取代苷脲(L),分别与Co Cl2·6H2O、Cu Cl2·2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合物{[Co(L)(H2O)3]Cl2·2H2O}n(1)和[Cu2(L)2Cl4]·3C2H5OH(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 以配体菲咯啉取代苷脲(L),分别与Co Cl2·6H2O、Cu Cl2·2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合物{[Co(L)(H2O)3]Cl2·2H2O}n(1)和[Cu2(L)2Cl4]·3C2H5OH(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每个Co(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八面体,分别与1个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另外1个配体的羰基氧原子和3个水分子配位,配合物中每个配体L表现为三齿配体分别与2个Co(Ⅱ)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Cu(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四方锥形,分别与配体上菲咯啉单元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氯原子配位,3个氯原子中有2个氯原子同时和2个Cu(Ⅱ)离子配位,从而使配合物2形成双核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咯啉取代苷脲 Co()配合 cu()配合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溴水杨醛硫代双酰腙及其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23
13
作者 梁芳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93-695,共3页
Salicylaldehyde thiodiacylhydrazone(STZ), 5-bromosalicylaldehyde thiodiacyl hydrazone(BSTZ) and their Cu(Ⅱ) complexes: STZ(Cu) 2 and BSTZ(Cu) 2 were synthesiz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ligands and complexes were chara... Salicylaldehyde thiodiacylhydrazone(STZ), 5-bromosalicylaldehyde thiodiacyl hydrazone(BSTZ) and their Cu(Ⅱ) complexes: STZ(Cu) 2 and BSTZ(Cu) 2 were synthesiz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ligands and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NMR and UV spectroscopy. The bacteriostatic test showed that the ligands were more bioactive than the comple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水杨醛硫代双酰腙 cu()配合 合成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草酰胺桥的Cu(Ⅱ)-Fe(Ⅱ)和Cu(Ⅱ)-Zn(Ⅱ)双核配合物的合成、磁性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焉翠蔚 李延团 廖代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06-809,共4页
以 N,N -双 (3 -氨基 -2 ,2 -二甲基丙基 )草酰胺根阴离子 (Me2 oxpn)为桥联配体 ,分别端接 N,N,N ,N -四甲基乙二胺 (tmen)和 2 ,9-二甲基 -1 ,1 0 -邻菲罗啉 (Me2 -phen) ;合成和表征了 3种新的异双核配合物[Cu(Me2 oxpn) Fe(tmen) 2 ... 以 N,N -双 (3 -氨基 -2 ,2 -二甲基丙基 )草酰胺根阴离子 (Me2 oxpn)为桥联配体 ,分别端接 N,N,N ,N -四甲基乙二胺 (tmen)和 2 ,9-二甲基 -1 ,1 0 -邻菲罗啉 (Me2 -phen) ;合成和表征了 3种新的异双核配合物[Cu(Me2 oxpn) Fe(tmen) 2 ]SO4(a) ,[Cu(Me2 oxpn) Zn(tmen) 2 ]SO4(b)和 [Cu(Me2 oxpn) Zn(Me2 -phen) 2 ]SO4(c) .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及磁性测量等方法推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 .测定并研究了 (a)的变温磁化率 (4~ 3 0 0 K) ,求得交换参数 J=-1 2 .96cm-1,表明双核配合物中 Cu( ) -Fe( )离子间存在反铁磁超交换作用 .测试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草酰胺桥 异双核配合 cu() Fe() Zn() 铜() 铁() 锌()抗菌活性 合成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三核铜(Ⅱ)配合物{[Cu(HL)(EtOH)]_2Cu}的合成及结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玉洁 王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11-1416,共6页
通过双肟配体H4L(H4L=6,6′-二羟基-2,2′-[1,2-亚乙基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与水合乙酸铜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铜配合物{[Cu(HL)(EtOH)]2Cu},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核结构,由3个CuⅡ... 通过双肟配体H4L(H4L=6,6′-二羟基-2,2′-[1,2-亚乙基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与水合乙酸铜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铜配合物{[Cu(HL)(EtOH)]2Cu},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核结构,由3个CuⅡ离子、2个配位的(HL)3-单元、2个配位的乙醇分子组成。且配合物通过分子间C-H…O氢键形成了一个二维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肟配体 cu配合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苯基-3-甲基-4-甲酰基-5-吡唑啉酮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娟 唐霞 +1 位作者 王小玉 程时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5-1119,共5页
A novel Cu (Ⅱ) complex of 1-phenyl-3-methyl-4-acyl-5-pyrazolone was synthesized and crystallogra- phically characterized. The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reveals that the crystal belongs triclinic, space ... A novel Cu (Ⅱ) complex of 1-phenyl-3-methyl-4-acyl-5-pyrazolone was synthesized and crystallogra- phically characterized. The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reveals that the crystal belongs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cell parameters a=0.938 7(4) nm, b=1.124 4(5) nm, c=1.222 3(5) nm, α=99.538(7)°, β=104.049(8)°, γ=113.806(6)°, and Z=2, V=1.093 3(8) nm3. Cu(Ⅱ) ion is coordinated by two 1-phenyl-3-methyl-4-acyl-5-pyrazolone ligands, and one methanol molecule giving a coordination number of five, the coordination polyhedron around Cu(Ⅱ) ion can be described as a square pyramid. Two complex units link to each other through the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s to form a dimer. Meanwhile, a staircase-like layer structure was built up by offset face-to-face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and weak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di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苯基-3-甲基-4-甲酰基-5-吡唑啉酮 cu()配合 晶体结构 氢键 层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N-三齿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儿茶酚酶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一泽 刘睿端 +1 位作者 鲁秋然 赵海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6,共10页
选用N,N,N-三齿席夫碱化合物2-氨基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1))和2-氨基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2))为配体,与过渡金属Cu(Ⅱ)盐反应合成了4个单核铜配合物:[Cu(L^(1))Cl_(2)](1),[Cu(L^(1))(SCN)_(2)](2),[Cu(L^(1))bpy](Cl... 选用N,N,N-三齿席夫碱化合物2-氨基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1))和2-氨基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2))为配体,与过渡金属Cu(Ⅱ)盐反应合成了4个单核铜配合物:[Cu(L^(1))Cl_(2)](1),[Cu(L^(1))(SCN)_(2)](2),[Cu(L^(1))bpy](ClO_(4))_(2)·CH_(3)OH(3)和[Cu(L^(2))bpy](ClO_(4))_(2)(4)(b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循环伏安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4均为单核Cu(Ⅱ)配合物,中心Cu(Ⅱ)均为畸变四方锥构型,结构参数τ=0.088~0.340.以3,5-二叔丁基邻苯二酚为底物,研究了配合物1~4模拟儿茶酚氧化酶的催化活性,采用Michaelis-Menten模型和Lineweaver-Burk图法计算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配合物均具有儿茶酚氧化酶活性,催化活性顺序为2>3≈4>1,氧化速率取决于Cu(Ⅱ)配位环境的畸变程度、离去基团与中心Cu(Ⅱ)的键长和配合物的空间位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cu()配合 晶体结构 儿茶酚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羟基苄基氨乙酸及其配合物的研究(Ⅳ)——Cu(Ⅱ)配合物的一些平衡常数及酸式配合物的性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华麟 章惠农 周梅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6期487-492,共6页
合成了邻羟基苄基氨乙酸与Cu(Ⅱ)的酸式配合物固体,研究了它的溶解度、摩尔电导、磁性、红外光谱以及热谱,确定了配合物的配位方式。用pH滴定法测得配合物的生成常数、酸解离常数,并讨论了各种配合物的不同配位形式。
关键词 酸解离常数 cu()配合 配位方式 平衡常数 红外光谱 配位形式 邻羟基 摩尔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马来松香酰乙二胺-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在固定化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宇 史伯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60-63,共4页
介绍了聚马来松香酰乙二胺-Cu(Ⅱ)高分子配合物的制备和固定化香蕉多酚氧化酶的方法,测定了固定化香蕉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米氏常数,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固定化香蕉多酚氧化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固定化香蕉多酚氧化酶的重复催化活性。结果表... 介绍了聚马来松香酰乙二胺-Cu(Ⅱ)高分子配合物的制备和固定化香蕉多酚氧化酶的方法,测定了固定化香蕉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米氏常数,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固定化香蕉多酚氧化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固定化香蕉多酚氧化酶的重复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聚马来松香酰乙二胺-Cu(Ⅱ)高分子配合物,是香蕉多酚氧化酶的良好固定化载体,固定化香蕉多酚氧化酶的米氏常数Km=4.56×10-3mol.L-1,小于天然香蕉多酚氧化酶的米氏常数(1.95×10-2mol.L-1),固定化香蕉多酚氧化酶的耐热性和耐酸碱性均优于天然香蕉多酚氧化酶,并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性。对香蕉多酚氧化酶的固定化方式和固定化香蕉多酚氧化酶的催化反应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马来松香酰乙二胺 cu()-高分子配合载体 香蕉多酚氧化酶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乙二水杨酰胺合铜(Ⅱ)酸根的Cu(Ⅱ)-Co(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代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年第7期647-650,共4页
本文报道了2个新的Cu(Ⅱ)-Co(Ⅱ)双核配合物的制备。经元素分析和红外、电子光谱以及变温磁化率的测定,研究了配合物的某些性质。
关键词 双核配合 cu()-Co()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