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Fe_3O_4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被引量:3
1
作者 何捍卫 刘红江 +2 位作者 周科朝 王维 容鹏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1期6-11,共6页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e304)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Fe^2+ and Fe^3+ salts with sodium hydroxide in the nitrogen atmosphere. Fe3O4 nanoparticles were coated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e304)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Fe^2+ and Fe^3+ salts with sodium hydroxide in the nitrogen atmosphere. Fe3O4 nanoparticles were coated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HSA)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 contrast agent.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particles coated or uncoated were carried out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Zeta potentials, package effects and distributions of colloid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to confirm the attachment of HSA on magnetic particles. Effects of Fe3O4 nanoparticles coated with HSA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ere investigated with ra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of HSA on magnetic particles is very favorable to dispersing of magnetic Fe3O4 particles, while the sizes of Fe3O4 particles coated are related to the molar ratio of Fe3O4 to HSA. The diameters of the majority of particles coated are less than 100 nm. Fe3O4 nanoparticle coated with HSA has a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low toxicity. This new contrast agent has some effects on th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liver and the lowest dosage is 20μmol/kg for the demands of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nanoparticle human serum albumin chemical precipitation metho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trast ag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_3O_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heating effects under radiofrequency capacitive field
2
作者 李旭红 冯志明 +3 位作者 欧阳伟炜 谢小雪 廖遇平 唐劲天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185-1189,共5页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varying from 10 to 426 nm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Heating effects of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under radiofrequency capacitive field(RCF) with frequency of 27....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varying from 10 to 426 nm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Heating effects of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under radiofrequency capacitive field(RCF) with frequency of 27.12 MHz and power of 60-150 W were investigated.When the power of RCF is lower than 90 W,temperatures of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75-150 mg/mL) can be raised and maximal temperatures are all lower than 50 ℃.When the power of RCF is 90-150 W,temperatures of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an be quickly raised and are all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saline and distilled water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emperature of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an even reach 70.2 ℃ under 150 W RCF.Heating effects of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re related to RCF power,particle size and particle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radiofrequency capacitive field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heating effec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形貌调控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3
作者 周容平 郭忠龙 +1 位作者 殷博 朱继华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0-174,共5页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沉积法成功制备出不同形貌的过渡金属Fe基纳米粒子催化剂,并深入探讨了Fe基纳米粒子表面电沉积的早期生长过程及机制,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阻抗谱等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恒电...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沉积法成功制备出不同形貌的过渡金属Fe基纳米粒子催化剂,并深入探讨了Fe基纳米粒子表面电沉积的早期生长过程及机制,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阻抗谱等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恒电位法制备得到的Fe纳米粒子分布均匀且具有立方体结构,其修饰的玻碳电极电活性面积达到1.485 cm^(2),是裸玻碳电极的22倍。对邻苯二酚(CC)和对苯二酚(HQ)的电催化性能实验表明,恒电位法制备得到的Fe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对HQ和CC的氧化峰电流信号明显高于循环伏安法制备的Fe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同时恒电位法得到的Fe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对两种酚类物质的氧化电位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纳米粒子 电沉积 形貌控制 恒电位法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e-ZnO复合光催化剂制备、表征及应用
4
作者 孙铖 王远港 +2 位作者 班禹彤 郭志杰 赵显一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24-5034,5051,共12页
以乙酸锌作为锌源,硝酸铁作为铁前驱体,硝酸铈作为铈前驱体,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铈掺杂量的Fe/Ce-ZnO复合光催化剂。将合成的样品在紫外光照射下用于降解RhB,研究不同铈掺杂量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TEM、BET... 以乙酸锌作为锌源,硝酸铁作为铁前驱体,硝酸铈作为铈前驱体,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铈掺杂量的Fe/Ce-ZnO复合光催化剂。将合成的样品在紫外光照射下用于降解RhB,研究不同铈掺杂量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TEM、BET、XPS、ERS、PL、EIS和M-S等表征方法测试样品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元素价态、光学性质和电化学性质。以RhB为目标污染物,汞灯为光源,研究3种样品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的光催化效果,并基于自由基捕获实验和ESR测试,提出Fe/Ce-ZnO光降解RhB过程的可能机理。在光催化反应结束后,对Fe_(0.02)Ce_(0.1)ZnO样品进行了循环使用寿命实验,经过4次循环回收实验得出结论,循环4次后降解率为95.5%,仅下降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fe/Ce共掺杂 光催化 罗丹明B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强化PAC-Pd/Fe纳米颗粒降解四溴双酚A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国富 王淼 +2 位作者 王棉棉 宋继梅 刘海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59,共7页
Pd/Fe纳米材料对卤代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但四溴双酚A的强疏水性会阻碍污染物与Pd/Fe的有效接触.为促进四溴双酚A的降解,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PAC-Pd/Fe纳米颗粒降解四溴双酚A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四溴... Pd/Fe纳米材料对卤代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但四溴双酚A的强疏水性会阻碍污染物与Pd/Fe的有效接触.为促进四溴双酚A的降解,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PAC-Pd/Fe纳米颗粒降解四溴双酚A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四溴双酚A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反应速率可提高1.7~2.5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对四溴双酚A降解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当其质量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甚至表现出抑制作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对四溴双酚A的降解起抑制作用,且质量浓度越大,其抑制效果越明显;PAC-Pd/Fe纳米颗粒对四溴双酚A的降解是连续脱溴反应,四溴双酚A和其中间产物三溴双酚A、二溴双酚A和一溴双酚A的表观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4662、0.4356、0.3380和0.2711 min^-1,与苯环上溴原子的数目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pac-pd/fe纳米颗粒 四溴双酚A 降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苯胺与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5
6
作者 杨青林 宋延林 +3 位作者 万梅香 江雷 徐文国 李前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05-1109,共5页
对十二烷基苯磺酸 (DBSA)掺杂的导电聚苯胺 (PAn-DBSA)的氯仿溶液 ,在 p H为中性的条件下 ,采用“修饰 -再掺杂 (Modification-re-doped)法”合成了含有 Fe3O4 磁性纳米颗粒的导电聚苯胺复合物的有机溶液 .用 FTIR,XRD,TEM,UV-Vis和 SQ... 对十二烷基苯磺酸 (DBSA)掺杂的导电聚苯胺 (PAn-DBSA)的氯仿溶液 ,在 p H为中性的条件下 ,采用“修饰 -再掺杂 (Modification-re-doped)法”合成了含有 Fe3O4 磁性纳米颗粒的导电聚苯胺复合物的有机溶液 .用 FTIR,XRD,TEM,UV-Vis和 SQUID等对所得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该复合物呈现超顺磁性和半导体的导电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苯胺 合成 表征 掺杂态聚苯胺 fe3O4 磁性纳米颗粒 复合物 四氧化三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胶束微反应器的特性与Fe_3O_4纳米微粒制备 被引量:22
7
作者 成国祥 张仁柏 +2 位作者 万怡灶 沈锋 姚康德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7-30,共4页
利用电导率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手段,研究了水/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异辛烷反相胶束微反应器的结构和内核水的特性,并以此为微反应器,使FeCl3、FeCl2与NH4OH反应制备了Fe3O4纳米微粒。用透射电镜和紫外分光... 利用电导率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手段,研究了水/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异辛烷反相胶束微反应器的结构和内核水的特性,并以此为微反应器,使FeCl3、FeCl2与NH4OH反应制备了Fe3O4纳米微粒。用透射电镜和紫外分光光度仪等对所得纳米微粒的特性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胶束 微反应器 纳米 微粒制备 四氧化三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α-Fe金属磁粉制备及其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曾京辉 郑化桂 +1 位作者 曾桓兴 钱逸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95-599,共5页
探讨了一种新的纳米αFe 金属磁粉制备方法.在乳化剂PG参与下,从铁盐溶液中沉淀析出FeC2O4·2H2O作前驱体,经热分解、氢气还原和表面钝化处理,制备出轴比1~3(长短径比)、长径约50 nm 的椭球或短棒状... 探讨了一种新的纳米αFe 金属磁粉制备方法.在乳化剂PG参与下,从铁盐溶液中沉淀析出FeC2O4·2H2O作前驱体,经热分解、氢气还原和表面钝化处理,制备出轴比1~3(长短径比)、长径约50 nm 的椭球或短棒状αFe 金属磁粉.其主要磁性能,比饱和磁化强度σs 在137.3 A·m2·kg-1 ~157.5 A·m2·kg-1(emu·g-1)之间,矫顽力Hc 在31.8 kA·m -1~43.3 kA·m -1(400 Oe~544 Oe)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金属磁粉 磁记录特性 铁粉 α-fe磁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苯胺与磁性γ-Fe_2O_3纳米复合物的电磁性能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青林 翟锦 +4 位作者 宋延林 万梅香 江雷 徐文国 李前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90-2292,共3页
Nanocomposites of PAn-DBSA/γ-Fe 2O 3 with electrical and ferromagnetic behavior(σ= 2.18×10 -3-5.00×10 -5 S/cm, M s=3.7-16.6 m 2·A/kg, H c=8 805.2-9 133.1 A/m) were prepared by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Nanocomposites of PAn-DBSA/γ-Fe 2O 3 with electrical and ferromagnetic behavior(σ= 2.18×10 -3-5.00×10 -5 S/cm, M s=3.7-16.6 m 2·A/kg, H c=8 805.2-9 133.1 A/m) were prepared by a chemical modification-redoping method in a neutral medium.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EM, XRD, UV-Vis, four-probe method, and magnetomet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lectr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nanocomposites strongly depend on γ-Fe 2O 3 cont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γ-Fe 2O 3 content,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s decreased and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i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苯胺 Γ-fe2O3 纳米复合物 电磁性能 三氧化二铁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表面活性剂比对微乳液法制备磁性Ni-Fe复合纳米微粒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华刚 张朝平 +2 位作者 罗玉萍 高翔 申德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用XRD和TEM等技术研究了水 (W )与表面活性剂 (S)比R(n(W ) /n(S) )对微乳液制备Ni Fe纳米复合物微粒的影响。结果表明 ,R值不同 ,得到的Ni Fe复合物微粒不但粒径不同 ,产物的组成也有差异。当R <18时 ,可得到Ni Fe合金相。所得复合... 用XRD和TEM等技术研究了水 (W )与表面活性剂 (S)比R(n(W ) /n(S) )对微乳液制备Ni Fe纳米复合物微粒的影响。结果表明 ,R值不同 ,得到的Ni Fe复合物微粒不但粒径不同 ,产物的组成也有差异。当R <18时 ,可得到Ni Fe合金相。所得复合物微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为 5 0 0 2× 10 - 3~ 2 17 68× 10 - 3A/(m·g) ,而矫顽力可达 2 3 88~ 10 0 3 0kA/m ,剩余磁感应强度 2 8 2 8× 10 - 3~ 3 7 7× 10 - 3A/(m·g)。矫顽力随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微乳液法 制备 磁性Ni-fe复合纳米微粒 镍铁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SiO_2一步合成及其对Cr(Ⅵ)的去除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勇超 李铁龙 +1 位作者 王学 金朝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11-2718,共8页
利用液相还原与改进的Stbr法相结合,在不使用表面改性剂和氨水的条件下,通过向原硅酸乙酯(TEOS)和氯化铁混合溶液直接添加硼氢化钾,一步合成了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铁复合材料(Fe@SiO_2).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能量色散X射线仪(EDAX... 利用液相还原与改进的Stbr法相结合,在不使用表面改性剂和氨水的条件下,通过向原硅酸乙酯(TEOS)和氯化铁混合溶液直接添加硼氢化钾,一步合成了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铁复合材料(Fe@SiO_2).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能量色散X射线仪(EDAX)、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所得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将制备的Fe@SiO_2用于水体中Cr(Ⅵ)还原去除并考察了TEOS添加量对其去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e@SiO_2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多孔的SiO_2包裹1-2个球形纳米铁粒子.纳米铁粒径主要分布在20-30 nm之间,随着TEOS投加量的增加,SiO_2层变厚,纳米铁核具有更好的分散性.与未包覆型纳米铁相比,Fe@SiO_2对Cr(Ⅵ)的去除能力显著提高.TEOS投加量为0.1 mL所制备的Fe@SiO_3对Cr(Ⅵ)去除能力(以Fe的质量计算)达到量大,为466.67 mg·g^(-1),而未包覆型纳米铁仅为76.35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壳层 纳米铁 一步合成 Cr(Ⅵ)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FeS纳米微粒的研究(Ⅱ)——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红华 邵鑫 +1 位作者 李建波 王晓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85,共2页
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修饰FeS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DDP修饰FeS纳米微粒在极低的添加量时即具有良好的抗磨效果,但不能降低基础油的摩擦因数;磨损表面分析表明钢球表面形成了边... 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修饰FeS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DDP修饰FeS纳米微粒在极低的添加量时即具有良好的抗磨效果,但不能降低基础油的摩擦因数;磨损表面分析表明钢球表面形成了边界润滑膜,使摩擦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粒 表面修饰 feS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3O_4颗粒改性详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伟 沈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31-433,共3页
详细解析了Fe3O4 纳米颗粒的改性条件 ,并对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进行了理论估算 ,实验确定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 .研究结果表明 :pH值对改性效果影响明显 ,酸性或强碱性环境对改性均不利 ;油酸和硬脂酸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可提高改性效果 ;I... 详细解析了Fe3O4 纳米颗粒的改性条件 ,并对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进行了理论估算 ,实验确定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 .研究结果表明 :pH值对改性效果影响明显 ,酸性或强碱性环境对改性均不利 ;油酸和硬脂酸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可提高改性效果 ;IR图谱显示了油酸的羧基发生了漂移 ,表明油酸与纳米Fe3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颗粒 PH值 表面活性剂 TEM IR 磁性液体 表面改性 纳米磁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合成Fe-Co-Ni合金纳米微粒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德璧 屠赛琦 +1 位作者 任志伟 陈云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6-710,共5页
采用油包水(W/O)微乳液法,以KBH4为还原剂,在水相-Triton X 100-异丙醇-环己烷组成的W/O微乳液中还原二价铁、钴、镍盐,合成Fe-Co-Ni合金纳米微粒。考察反应气氛、温度、时间和洗涤溶液对反应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 采用油包水(W/O)微乳液法,以KBH4为还原剂,在水相-Triton X 100-异丙醇-环己烷组成的W/O微乳液中还原二价铁、钴、镍盐,合成Fe-Co-Ni合金纳米微粒。考察反应气氛、温度、时间和洗涤溶液对反应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成的纳米微粒的形貌、结构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25-30℃的N2中反应1 h,得到的产物待丙酮破乳后用无水乙醇洗涤结果最佳。合成的Fe-Co-Ni合金是粒径为1-3 nm的球状微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法 fe-Co-Ni合金 纳米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散型纳米级Pd/Fe对4-氯苯酚的还原脱氯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德明 李敏 徐新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91-1098,共8页
氯酚类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塑料、抗氧剂、涂料、制革和造纸等生产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首批列入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的12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之一,属于典型的环境雌激素[1]。因此,如何修复氯酚类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已成... 氯酚类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塑料、抗氧剂、涂料、制革和造纸等生产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首批列入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的12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之一,属于典型的环境雌激素[1]。因此,如何修复氯酚类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高分散型纳米级Pd fe 4-氯苯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Fe_2O_3纳米粒子的(湿)固相研磨法制备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姜国华 姜继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5-408,388,共5页
在聚乙二醇 ( PEG-40 0 )存在下 ,于室温下研磨适量 Fe Cl3与 Na OH的混合物制备了γ-Fe2 O3纳米粒子 .所得各样品用 XRD,Mossbauer谱 ,TEM,TG-DTA和 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研磨后的样品经 60℃干燥 2 h后即可得结晶较差的... 在聚乙二醇 ( PEG-40 0 )存在下 ,于室温下研磨适量 Fe Cl3与 Na OH的混合物制备了γ-Fe2 O3纳米粒子 .所得各样品用 XRD,Mossbauer谱 ,TEM,TG-DTA和 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研磨后的样品经 60℃干燥 2 h后即可得结晶较差的 γ-Fe2 O3纳米粉体 ,经 45 0℃热处理 1 h后得粒径约为 3 0 nm结晶较好的γ-Fe2 O3纳米粒子 ,经 5 0 0℃热处理 1 h后得到粒径约为 40 nm、结晶完好的γ-F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 PEG-400 纳米粒子 研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C复合纳米纤维的原位制备与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向军 张雄辉 +2 位作者 叶芹 李佳乐 沈湘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79-1387,共9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稳定化和碳化处理原位制备了Fe—Ni/C复合纳米纤维,其平均直径约为215nm,所生成的Fe—Ni合金纳米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在碳基纳米纤维的内部和表面,且被石墨化碳层所包覆.以Fe·Ni/C复合纳米纤维为吸收剂、...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稳定化和碳化处理原位制备了Fe—Ni/C复合纳米纤维,其平均直径约为215nm,所生成的Fe—Ni合金纳米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在碳基纳米纤维的内部和表面,且被石墨化碳层所包覆.以Fe·Ni/C复合纳米纤维为吸收剂、硅橡胶为基质制备成吸波涂层,研究了碳化温度对电磁特性和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厚度为1.2~2.0mm、Fe—Ni/C复合纳米纤维质量分数为5%的吸波涂层表现出优良的微波吸收性能,在7.4~18GHz频率范围内的反射损耗均低于-20dB;随着复合纳米纤维的碳化温度由800℃升高到1200℃,由于阻抗匹配特性的改善,吸波涂层的微波吸收能力逐步加强,其最小反射损耗由-22.6dB降低到-63.0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碳纳米复合纤维 fe—Ni合金纳米颗粒 微波吸收 阻抗匹配 反射损耗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流沉淀法合成Fe掺杂ZnO及其光催化脱氮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孟庆明 王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7-443,共7页
以Zn(NO_3)_2·6H_2O与NH_3·H_2O为原料,采用并流沉淀法合成了Fe掺杂ZnO,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及比表面积(BET)等测试方法对产物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 以Zn(NO_3)_2·6H_2O与NH_3·H_2O为原料,采用并流沉淀法合成了Fe掺杂ZnO,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及比表面积(BET)等测试方法对产物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以吡啶(Py)石油醚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其光催化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当Fe掺杂量不高于1.0%时,所有复合物均拥有单一的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尚未出现其他物相。Fe掺杂可有效抑制ZnO晶粒的生长,增大产品的比表面积,并拓宽其光响应范围,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处理初始浓度为10μg·g^(-1)的Py石油醚溶液,0.50%Fe光催化剂投加量为0.6 g·L^(-1),光照距离10 cm,经150 W高压汞灯照射50 min,Py的降解率达到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掺杂ZnO 合成 脱氮 光催化剂 纳米粒子 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纳米Fe颗粒的Fe液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永全 沈通 +3 位作者 陆秀明 张宁 赖莉珊 高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5-249,共5页
采用Sutton—Chen势函数及分子动力学(MD)方法对嵌入了Fe纳米团簇(半径从0.4—1.8nm)的Fe液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只有当嵌入的纳米团簇半径超过0.82nm才能降低凝固时所需要的临界过冷度(△T’),起到诱导凝固的作... 采用Sutton—Chen势函数及分子动力学(MD)方法对嵌入了Fe纳米团簇(半径从0.4—1.8nm)的Fe液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只有当嵌入的纳米团簇半径超过0.82nm才能降低凝固时所需要的临界过冷度(△T’),起到诱导凝固的作用.同时采用原子键型指数法(CTIM-2)对样本在凝固过程中的原子结构进行了标定,通过观察微观结构演变发现当嵌入纳米团簇能够作为凝固核心时,体系按照hcp-fcc交叉形核的方式长大.同时还发现嵌入纳米团簇对体系凝固过程晶核的生长方向及凝固的最终构型存在“结构遗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纳米团簇 过冷度 凝固过程 微观结构演化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Fe/Y_2O_3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快 黄昊 +2 位作者 张雪峰 王登科 董星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730,共4页
以Fe和Y2O3的微米粉为原料,压制成块体靶材,利用物理气相蒸发法原位合成了核/壳型Fe/Y2O3纳米复合粒子,并对其成分、形态和微结构进行了研究。高分辨透射电镜和暗场成像分析结果表明Fe/Y2O3纳米复合粒子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 以Fe和Y2O3的微米粉为原料,压制成块体靶材,利用物理气相蒸发法原位合成了核/壳型Fe/Y2O3纳米复合粒子,并对其成分、形态和微结构进行了研究。高分辨透射电镜和暗场成像分析结果表明Fe/Y2O3纳米复合粒子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其内核及外壳分别为-αFe和体心立方相Y2O3。通过"定量氧辅助-气-液-固"机制对纳米复合粒子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物理气相方法实现了稀土氧化物包覆异质金属纳米胶囊的合成,为多组元纳米结构的复合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Y2O3 纳米粒子 核/壳 稀土 暗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