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纤维/环氧树脂超混杂复合材料的层压成型工艺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春华 刘威 +1 位作者 李学闵 范军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2-44,共3页
本文研究了PA纤维/环氧基体超混杂复合材料的层压工艺,确定了超混杂复合材料的铺层叠合及工艺条件。
关键词 混杂复合材料 层压成型 聚酰胺纤维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基PEMG超混杂复合材料层压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威 周春华 +1 位作者 李学闵 范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1998年第5期8-10,共3页
研究了树脂基聚乙烯纤维/金属纤维/玻璃布(PEMG)超混杂复合材料层压成型工艺及其性能。结果表明,PEMG超混杂复合板不仅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兼有耐腐蚀、耐磨损性能,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混杂复合材料 树脂基 塑料 层压成型 工艺 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层合板工艺对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雷婷 邵慧奇 +2 位作者 季小强 陈南梁 蒋金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3,共9页
由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制备的波导管,其内表面粗糙度是造成电磁波散射损耗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层合板工艺参数对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以单向布、平纹布及斜纹布碳纤维预浸料为原料制备碳纤维树脂基复合... 由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制备的波导管,其内表面粗糙度是造成电磁波散射损耗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层合板工艺参数对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以单向布、平纹布及斜纹布碳纤维预浸料为原料制备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通过对不同工艺制备的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表面粗糙度进行表征,研究了增强织物结构、铺设层数、铺设方式、脱模剂、预固化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预浸料的铺设层数可以有效降低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表面粗糙度,当铺设层数为6层时,单向布、平纹布及斜纹布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表面粗糙度相比铺设层数为1层时分别减小了60.1%、90.0%、83.5%。通过对层合板工艺的研究发现,预固化保温温度为90℃、保温时间为30 min时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表面粗糙度最小,并且当脱模剂涂覆层数大于3时,层合板的表面粗糙度基本不受脱模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纤维 预浸料 层合板工艺 表面粗糙度 波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纤维屈曲超声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桂荣 马腾飞 +2 位作者 李洋 肖鹏 周正干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4-42,共9页
针对纤维屈曲缺陷在材料内部引起的声阻抗变化较小,利用超声回波信号表征纤维屈曲缺陷的难度较大的问题,从检测原理、超声换能器参数选择和超声回波数据后处理方法3个方面出发,介绍了纤维屈曲缺陷超声无损检测及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分... 针对纤维屈曲缺陷在材料内部引起的声阻抗变化较小,利用超声回波信号表征纤维屈曲缺陷的难度较大的问题,从检测原理、超声换能器参数选择和超声回波数据后处理方法3个方面出发,介绍了纤维屈曲缺陷超声无损检测及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检测原理方面,介绍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特征,面外/面内纤维屈曲缺陷引起局部结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超声响应,以及利用不同的超声响应特征检测纤维屈曲缺陷的方案;在超声换能器参数选择方面,介绍了利用半波共振最大化层间反射回波能量的选取准则;在超声回波数据后处理方面,介绍了利用瞬时相位法、平均散射系数矩阵等检测面外纤维屈曲缺陷的方法,利用角谱分布、局部图像算子等检测面内纤维屈曲的方法,以及利用图像结构张量测量碳纤维三维空间走向的方法;最后,从声学机理、检测能力、可检缺陷类型、被检结构件种类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屈曲缺陷 超声无损检测与评价 阵列超声 超声数据后处理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渗透率对厚复合材料层板流动-压实过程影响的数值分析
5
作者 乔炎亮 张梅 +3 位作者 张江涛 刘立胜 翟鹏程 张清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6,共6页
基于有效应力原理与达西渗流定律,建立了厚复合材料层板流动-压实过程的多场耦合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与厚单向板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了含界面层的厚正交层合板流动-压实计算模型,分析了垂直于层间界面方向的界面渗... 基于有效应力原理与达西渗流定律,建立了厚复合材料层板流动-压实过程的多场耦合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与厚单向板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了含界面层的厚正交层合板流动-压实计算模型,分析了垂直于层间界面方向的界面渗透率对正交层合板流动-压实过程的影响。通过与同等厚度单向板的分析结果对比表明,当不同方向铺层层间界面渗透率高时,厚正交层合板的流动-压实过程几乎与相同厚度单向板的流动-压实过程相同。但当层间界面的渗透率低时,会阻碍内部树脂的流动,导致正交层合板内部纤维体积含量提升慢,且越靠近内部,界面渗透率的影响越明显,最终在界面处纤维含量出现明显的跳跃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复合材料板 界面 渗透率 流动-压实过程 纤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功能型聚酯纤维高铁内饰针织面料开发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双全 李雅 范小红 《针织工业》 2017年第9期8-11,共4页
从纤维原料选择、组织结构设计、后整理工艺等方面阐述阻燃抗菌复合功能型高铁内饰针织面料产品的开发工艺。采用新型无烟高阻燃抗菌复合功能型聚酯长丝为原料,在纬编单面提花机上进行面料织造,并通过特殊层合工艺进行材料增强处理,同... 从纤维原料选择、组织结构设计、后整理工艺等方面阐述阻燃抗菌复合功能型高铁内饰针织面料产品的开发工艺。采用新型无烟高阻燃抗菌复合功能型聚酯长丝为原料,在纬编单面提花机上进行面料织造,并通过特殊层合工艺进行材料增强处理,同时制备了一种特殊的阻燃涂层胶,在复合面料背面进行阻燃涂层,研发出一种高性能高铁内饰针织面料。对产品的撕裂、耐光色牢度、氧指数、烟密度、燃烧后有害气体浓度以及抗菌性能等指标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开发的高铁内饰针织面料产品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安全防护性能,抗菌性能优异,符合高铁内饰面料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内饰面料 复合功能型聚酯纤维 阻燃防火 抗菌功能 层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