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发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50感觉门控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丹 范宏振 +6 位作者 赵艳丽 陈楠 张进国 李东 王志仁 谭云龙 谭淑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究首发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50感觉门控特征的差异。方法:招募门诊与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97例,正常对照253例。采用听觉配对刺激条件-测试范式对所有受试者进行P50指标测量。将S2波幅与S1波幅的... 目的:探究首发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50感觉门控特征的差异。方法:招募门诊与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97例,正常对照253例。采用听觉配对刺激条件-测试范式对所有受试者进行P50指标测量。将S2波幅与S1波幅的比值作为主要结局指标。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组S1潜伏期、S2潜伏期均高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均P<0.001)。首发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S1波幅与S2波幅比值低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组[0.4(-0.4,1.7),0.4(-0.7,2.0)vs.0.6(-2.3,4.0),均P<0.05]。慢性精神分裂症组S1波幅与S2波幅差值小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1.2(-3.9,9.2)μV vs.1.7(-1.0,6.7)μV,1.9(-2.3,8.9)μV,均P<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50感觉门控功能缺陷可能较首发患者严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S1潜伏期、S2潜伏期延长可能为感觉门控功能的代偿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0感觉门控 首发精神分裂症 慢性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P50感觉门控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俊清 叶兰仙 许崇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P50感觉门控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运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检测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前后的P50听觉诱发电位,并以36名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P50感觉门控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运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检测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前后的P50听觉诱发电位,并以36名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比较阳性症状为主组(阳性组)与阴性症状为主组(阴性组)患者的P50;采用多元回归分析P50抑制及其治疗前后变化与PANSS评分的关系。结果治疗前,条件-测试刺激模式下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均较对照组的T-P50波幅升高而P50抑制降低(P<0.05),而刺激序列模式下有较高的高频刺激P50波幅和较低的P50抑制(P<0.05)。但无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两个患者亚组之间两种模式P50诱发电位各成分、P50抑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总的患者组中治疗前两种模式P50抑制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但条件-测试刺激模式P50抑制的变化率与PANSS的激活性因子分变化率相关(b=0.39,P<0.05),刺激序列模式P50抑制变化率分别与激活性因子分和抑郁因子分的变化率相关(b=0.44,P<0.05;b=0.49,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50感觉门控异常与其主要临床症状群相关,但P50抑制的变化可能是反映患者的激越或抑郁情绪变化有关的电生理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条件-测试刺激模式 刺激序列模式 p50感觉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P50感觉门控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俊清 卓永宁 +1 位作者 许崇涛 叶兰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22-725,共4页
目的比较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P50感觉门控的作用。方法运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两种方法检测6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和36名正常对照的P50听觉诱发电位。患者组依治疗情况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奋乃静,舒必利)... 目的比较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P50感觉门控的作用。方法运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两种方法检测6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和36名正常对照的P50听觉诱发电位。患者组依治疗情况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奋乃静,舒必利)治疗组(简称典型组)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治疗组(简称非典型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50感觉门控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典型组和非典型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S2-P50波幅、P50抑制和刺激序列模式高频刺激P50波幅、P50抑制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典型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S2-P50波幅、P50抑制指标虽有改善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刺激序列模式P50波幅、P50抑制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组两种模式下P50波幅、P50抑制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抗精神病药能够改善刺激序列模式P50感觉门控功能,但不能改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P50感觉门控功能;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同时改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P50感觉门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 精神分裂症 p50感觉门控 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烷司琼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功能和听感觉门控P50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聂鹰 孙洪强 +6 位作者 赵荣江 邸晓兰 谭淑平 霍明 曹延筠 张进国 张向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65-766,共2页
选择性α7尼古丁受体激动剂DMXB-A(3-2,4-dimethoxybenzylidene anabaseine)能使听感觉门控正常化,改善认知功能[1]。感觉门控是大脑对各种感觉刺激信息的选择和过滤过程,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缺损,大脑受大量无关刺激信息超载... 选择性α7尼古丁受体激动剂DMXB-A(3-2,4-dimethoxybenzylidene anabaseine)能使听感觉门控正常化,改善认知功能[1]。感觉门控是大脑对各种感觉刺激信息的选择和过滤过程,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缺损,大脑受大量无关刺激信息超载致认知功能障碍。P50是目前常用的定量测定感觉门控的方法。托烷司琼是α7烟碱受体部分激动剂和5-HT,受体拮抗剂,推测其可能有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纠正P50异常的作用。故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观察托烷司琼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和P50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烷司琼 精神分裂症 随机对照试验 认知功能 感觉门控p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治疗对急性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P50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贵刚 谭云龙 +9 位作者 杨甫德 李娟 陈松 张进国 王安文 张荣珍 冯薇 王志仁 张五芳 周东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利培酮治疗对急性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听感觉门控P50的影响。方法:共纳入急性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首发36例,复发28例),采用可变剂量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基线期)及治疗8周后,采用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 目的:探讨口服利培酮治疗对急性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听感觉门控P50的影响。方法:共纳入急性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首发36例,复发28例),采用可变剂量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基线期)及治疗8周后,采用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进行P50检测,同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病理症状;选取与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人90例,测查P50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首发患者病程明显短于复发患者,但两者P50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②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首发与复发合为患者组)基线期P50抑制率比值(S2/S1)升高[(36.0±32.0)% vs.(55.5±48.4)%](非正态分布)、S1波幅降低[(3.4±1.6)mV vs.(2.7±1.6)mV]、S1与S2波幅差(S1-S2)减小[(2.2±1.6)ms vs.(1.3±1.3)ms],(P<0.05),其余P50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患者组治疗前后的P50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在基线期患者组P50抑制率(S2/S1)与PANSS阴性量表分呈正相关(r=0.43,P=0.001);治疗8周后此相关性消失。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听感觉门控缺陷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稳定的内表型,与病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利培酮难以改善这种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感觉门控p50 利培酮 精神病理症状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